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三重超越
1
作者
卢瑞瑞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2期15-24,109,共11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明确了文明的基本属性和文明交往的原则,揭示了新时代文明隔阂的理论根源在于西方文明中心论、文明冲突的逻辑基础在于文明二元对立思维、文明优越的实质在于西方文化霸权,倡导秉持平等、互鉴、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明确了文明的基本属性和文明交往的原则,揭示了新时代文明隔阂的理论根源在于西方文明中心论、文明冲突的逻辑基础在于文明二元对立思维、文明优越的实质在于西方文化霸权,倡导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了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文明观
交流互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外中国观与文化主体性叙事的交互建构以丁龙捐赠事件的传奇化过程为例
2
作者
武洹宇
朱健刚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60,共25页
通过对“Dean Lung汉学讲席”事件演绎而来的“丁龙传奇”进行探析,本文发现其历史叙述的重要建构节点多出现在美国“中国热”与中国知识分子建构自身文化认同的风潮交汇互动之际。一系列的互动过程揭示了鸦片战争以前的国际秩序在近现...
通过对“Dean Lung汉学讲席”事件演绎而来的“丁龙传奇”进行探析,本文发现其历史叙述的重要建构节点多出现在美国“中国热”与中国知识分子建构自身文化认同的风潮交汇互动之际。一系列的互动过程揭示了鸦片战争以前的国际秩序在近现代如何发挥双重意义图式的作用:它既沉淀为以儒家文明为符号的华夏中心情结作用于中国,也转化为以“儒教中国”为象征的积极东方主义作用于西方。两者以不同时期的发展形态在“丁龙传奇”的建构空间对话和交互阐释,鲜明地呈现了近代中美交往的过程中对“何谓中国”的符号化想象。由此可见,知识分子所阐发的中国文明本身,也被跨文化交往中的既有历史结构所笼罩。这意味着“文化自觉”的纵向内省与横向交流,实为相辅相成、互相建构的一个多时空不断对话的动态系统。择取其中积极的中国符号进行表达,或能引发异文化乃至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极大善意和兴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窄化了人们想象中国的空间,限制了认知真实中国的丰富可能。意识到这一点,将有助于中外学者理解并掌握文明交流互鉴的密匙,以更加广阔的胸襟和丰富的智慧讲好中国与世界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龙
捐赠
文明交流互鉴
文化自觉
海外中国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习近平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观论析
3
作者
王洪树
傅莉容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胸怀天下,深刻把握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独特见解。从出场语境来说,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观是理论语境、文化语境、历史语境与...
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胸怀天下,深刻把握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独特见解。从出场语境来说,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观是理论语境、文化语境、历史语境与现实语境的有机统一。从原则向度来说,习近平为文明交流互鉴提出了诸多原则主张,包括平等互尊、互利共赢原则,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原则,因地制宜、择善而从原则,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原则。从认识维度来说,习近平从观念、目标与实践维度阐述了文明“多样、平等、包容”的中国思维,阐明了文明“交流、互鉴、共存”的中国诉求,提供了文明“共商、共建、共享”的中国方案。从时代价值来说,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观贯通过去、现在与未来,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破除了世界文明交往的内外壁垒,提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气度与世界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文明交流互鉴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越人类命运共同体跨文化认同困境——一种文明史观双向视域协同的创新方案
被引量:
2
4
作者
徐艳玲
陈静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4,共6页
对由“文明的冲突”引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跨文化认同阻滞,“文明交流互鉴”是有效的化解之道。目前人类命运共同体跨文化认同仍存在多元困境,需要进行视域拓展并予以超越。人类命运共同体跨文化认同在本质层面属于文化认同。在文明史观...
对由“文明的冲突”引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跨文化认同阻滞,“文明交流互鉴”是有效的化解之道。目前人类命运共同体跨文化认同仍存在多元困境,需要进行视域拓展并予以超越。人类命运共同体跨文化认同在本质层面属于文化认同。在文明史观双向视域下,一方面基于横向视域增进各文明之间的文化理解,“文明交流互鉴”是有效的推进方案但需要进一步深化设计,另一方面基于纵向视域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文化共识,充分论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人类文明历程中经历了从“潜在”变为“现实”的历史演进;一方面遵循“难度分级”,坚持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化解“文明的冲突”,另一方面创新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缘起与背景、概念价值与旨归的实现文明史观纵横视域双向集成发力,助力超越人类命运共同体跨文化认同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跨文化认同
文明史观
文明的冲突
文明交流互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时空观、民族观、形质观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被引量:
1
5
作者
刘建华
《南海学刊》
2022年第6期1-10,共10页
文明交流互鉴既指文化走出去,也指文化引进来。文化贸易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是文化走出去与引进来双向一体的过程,其中,文化输入的指导方针与基本原则是文化扬弃。以时空观、民族观、形质观作为文化扬弃的过滤器,...
文明交流互鉴既指文化走出去,也指文化引进来。文化贸易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是文化走出去与引进来双向一体的过程,其中,文化输入的指导方针与基本原则是文化扬弃。以时空观、民族观、形质观作为文化扬弃的过滤器,可以引进适合中国实际的世界优秀文化,在多元交流互鉴的基础上,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目标,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观
民族观
形质观
文化输入
文化扬弃
文明交流互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观的辩证法底蕴
6
作者
杨艳琴
《实事求是》
2023年第2期5-12,共8页
置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关切世界,创造性地提出了文明交流互鉴观。文明交流互鉴观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科学思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批判“文明优越”交往观与构建“文明共生”发展观的辩证统一...
置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关切世界,创造性地提出了文明交流互鉴观。文明交流互鉴观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科学思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批判“文明优越”交往观与构建“文明共生”发展观的辩证统一、推进人类文明发展与促进不同文明进步的辩证统一、遵循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普遍性与不同文明发展道路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观为人类文明的交流交往、和谐共生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充分彰显出中国对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大国担当,其践行必将助推人类面临风险挑战局面的缓解,推进人类文明迈入和谐共处、繁荣共进的发展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文明交流互鉴观
唯物辩证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明交流互鉴视角下的《大学》世界传播与启示
7
作者
邢雷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6期164-169,共6页
该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文明交流互鉴视角出发,以《大学》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旨在探讨《大学》的世界传播及启示。该文首先介绍了文明交流互鉴观的内涵与意义,接着回顾了《大学》的起源与历史和《大学》在世界范围...
该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文明交流互鉴视角出发,以《大学》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旨在探讨《大学》的世界传播及启示。该文首先介绍了文明交流互鉴观的内涵与意义,接着回顾了《大学》的起源与历史和《大学》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过程及其对世界其他文化的影响等,最后得出了文明要相互借鉴、文明要相互交流的启示。研究表明,《大学》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在实际行动中摒弃文化偏见和歧视,推动更加平等、相互尊重的文化对话和交流,为全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交流互鉴观
文明交流
文明互鉴
《大学》
世界传播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历史观下的古埃及与周围地区关系
被引量:
1
8
作者
郭子林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共5页
西亚北非是文明起源形成较早的地区之一,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学科分化的影响,学界关于这一地区的研究往往以单个文明为核心,忽视了地区范围内各个文明之间不同交往关系的意义。单就古埃及文明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研究而言...
西亚北非是文明起源形成较早的地区之一,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学科分化的影响,学界关于这一地区的研究往往以单个文明为核心,忽视了地区范围内各个文明之间不同交往关系的意义。单就古埃及文明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研究而言,学者们经历了西方中心主义、文化传播论、帝国主义理论、多中心理论的影响和转向。以大历史观为指导,以古埃及文明与周围地区的相互关系为切入点,从整体上观察西亚北非地区各个文明古国之间的交往交流,可以发现各个文明或多或少与周围文明进行着各种交流,以和平的方式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也以野蛮的方式留下惨痛历史教训,和平发展繁荣是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史观
古埃及
西亚北非
文明交流互鉴
原文传递
题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三重超越
1
作者
卢瑞瑞
机构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2期15-24,109,共11页
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源流与话语演变研究”(2023BKS015)
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河南革命精神谱系纪念空间的互构机理与赓续路径研究”(2023XWH12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明确了文明的基本属性和文明交往的原则,揭示了新时代文明隔阂的理论根源在于西方文明中心论、文明冲突的逻辑基础在于文明二元对立思维、文明优越的实质在于西方文化霸权,倡导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了中国智慧。
关键词
习近平
文明观
交流互鉴
Keywords
Xi Jinping
view
of civilization
exchange
s and
mutual
learning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外中国观与文化主体性叙事的交互建构以丁龙捐赠事件的传奇化过程为例
2
作者
武洹宇
朱健刚
机构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南开大学社会学院
出处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60,共25页
基金
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近代公益观念研究”(20YJC840031)
南开大学文科发展基金重点项目“第三次分配视域下的公益慈善事业研究”(ZB22BZ010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通过对“Dean Lung汉学讲席”事件演绎而来的“丁龙传奇”进行探析,本文发现其历史叙述的重要建构节点多出现在美国“中国热”与中国知识分子建构自身文化认同的风潮交汇互动之际。一系列的互动过程揭示了鸦片战争以前的国际秩序在近现代如何发挥双重意义图式的作用:它既沉淀为以儒家文明为符号的华夏中心情结作用于中国,也转化为以“儒教中国”为象征的积极东方主义作用于西方。两者以不同时期的发展形态在“丁龙传奇”的建构空间对话和交互阐释,鲜明地呈现了近代中美交往的过程中对“何谓中国”的符号化想象。由此可见,知识分子所阐发的中国文明本身,也被跨文化交往中的既有历史结构所笼罩。这意味着“文化自觉”的纵向内省与横向交流,实为相辅相成、互相建构的一个多时空不断对话的动态系统。择取其中积极的中国符号进行表达,或能引发异文化乃至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极大善意和兴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窄化了人们想象中国的空间,限制了认知真实中国的丰富可能。意识到这一点,将有助于中外学者理解并掌握文明交流互鉴的密匙,以更加广阔的胸襟和丰富的智慧讲好中国与世界的故事。
关键词
丁龙
捐赠
文明交流互鉴
文化自觉
海外中国观
Keywords
Dean Lung
donation
cultural
exchange
and
mutual
learning
cultural self-consciousness
overseas
view
of China
分类号
K207.8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习近平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观论析
3
作者
王洪树
傅莉容
机构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共产党党性思想:逻辑架构与理论迭代”(23FDJB00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22ZDA066)。
文摘
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胸怀天下,深刻把握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独特见解。从出场语境来说,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观是理论语境、文化语境、历史语境与现实语境的有机统一。从原则向度来说,习近平为文明交流互鉴提出了诸多原则主张,包括平等互尊、互利共赢原则,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原则,因地制宜、择善而从原则,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原则。从认识维度来说,习近平从观念、目标与实践维度阐述了文明“多样、平等、包容”的中国思维,阐明了文明“交流、互鉴、共存”的中国诉求,提供了文明“共商、共建、共享”的中国方案。从时代价值来说,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观贯通过去、现在与未来,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破除了世界文明交往的内外壁垒,提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气度与世界格局。
关键词
习近平
文明交流互鉴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Keywords
Xi Jinping
civilized
exchange
and
mutual
learning
Marxist
view
of civilization
modern civiliz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分类号
D8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越人类命运共同体跨文化认同困境——一种文明史观双向视域协同的创新方案
被引量:
2
4
作者
徐艳玲
陈静
机构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4,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从马克思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逻辑与现实向度”(编号:19FKSA001)。
文摘
对由“文明的冲突”引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跨文化认同阻滞,“文明交流互鉴”是有效的化解之道。目前人类命运共同体跨文化认同仍存在多元困境,需要进行视域拓展并予以超越。人类命运共同体跨文化认同在本质层面属于文化认同。在文明史观双向视域下,一方面基于横向视域增进各文明之间的文化理解,“文明交流互鉴”是有效的推进方案但需要进一步深化设计,另一方面基于纵向视域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文化共识,充分论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人类文明历程中经历了从“潜在”变为“现实”的历史演进;一方面遵循“难度分级”,坚持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化解“文明的冲突”,另一方面创新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缘起与背景、概念价值与旨归的实现文明史观纵横视域双向集成发力,助力超越人类命运共同体跨文化认同困境。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跨文化认同
文明史观
文明的冲突
文明交流互鉴
Keywords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Cross-cultural Identity
view
of Civilization History
Clash of Civilizations
Civilization
exchange
s and
mutual
learning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G120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时空观、民族观、形质观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被引量:
1
5
作者
刘建华
机构
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研究所
出处
《南海学刊》
2022年第6期1-10,共10页
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20-Y-Y-CM-105)。
文摘
文明交流互鉴既指文化走出去,也指文化引进来。文化贸易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是文化走出去与引进来双向一体的过程,其中,文化输入的指导方针与基本原则是文化扬弃。以时空观、民族观、形质观作为文化扬弃的过滤器,可以引进适合中国实际的世界优秀文化,在多元交流互鉴的基础上,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目标,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关键词
时空观
民族观
形质观
文化输入
文化扬弃
文明交流互鉴
Keywords
time-space
view
nationality
view
form-quality
view
cultural input
culture sublation
civilized
exchange
s and
mutual
learning
分类号
G125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观的辩证法底蕴
6
作者
杨艳琴
机构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实事求是》
2023年第2期5-12,共8页
基金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年“泮林望菁”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资本论》中人的解放思想研究”(2022FDMYC19)。
文摘
置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关切世界,创造性地提出了文明交流互鉴观。文明交流互鉴观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科学思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批判“文明优越”交往观与构建“文明共生”发展观的辩证统一、推进人类文明发展与促进不同文明进步的辩证统一、遵循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普遍性与不同文明发展道路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观为人类文明的交流交往、和谐共生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充分彰显出中国对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大国担当,其践行必将助推人类面临风险挑战局面的缓解,推进人类文明迈入和谐共处、繁荣共进的发展新阶段。
关键词
习近平
文明交流互鉴观
唯物辩证法
Keywords
Xi Jinping
view
of
exchange
s and
mutual
learning
among civilizations
Materialist dialectics
分类号
D8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明交流互鉴视角下的《大学》世界传播与启示
7
作者
邢雷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出处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6期164-169,共6页
基金
2023年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科研资助项目“《大学》思想向世界传播的意义研究——基于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观的视角”(项目编号:23-004C)。
文摘
该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文明交流互鉴视角出发,以《大学》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旨在探讨《大学》的世界传播及启示。该文首先介绍了文明交流互鉴观的内涵与意义,接着回顾了《大学》的起源与历史和《大学》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过程及其对世界其他文化的影响等,最后得出了文明要相互借鉴、文明要相互交流的启示。研究表明,《大学》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在实际行动中摒弃文化偏见和歧视,推动更加平等、相互尊重的文化对话和交流,为全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文明交流互鉴观
文明交流
文明互鉴
《大学》
世界传播
人类命运共同体
Keywords
views on inter-civilization exchange and mutual learning
inter-civilization
exchange
inter-civilization
mutual
learning
The Great
learning
Worldwide communication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分类号
G115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历史观下的古埃及与周围地区关系
被引量:
1
8
作者
郭子林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共5页
文摘
西亚北非是文明起源形成较早的地区之一,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学科分化的影响,学界关于这一地区的研究往往以单个文明为核心,忽视了地区范围内各个文明之间不同交往关系的意义。单就古埃及文明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研究而言,学者们经历了西方中心主义、文化传播论、帝国主义理论、多中心理论的影响和转向。以大历史观为指导,以古埃及文明与周围地区的相互关系为切入点,从整体上观察西亚北非地区各个文明古国之间的交往交流,可以发现各个文明或多或少与周围文明进行着各种交流,以和平的方式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也以野蛮的方式留下惨痛历史教训,和平发展繁荣是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追求。
关键词
大历史观
古埃及
西亚北非
文明交流互鉴
Keywords
Grand
view
of History
Ancient Egypt
West Asia and North Africa
exchange
and
mutual
learning
of Civilizations
分类号
K411 [历史地理—世界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三重超越
卢瑞瑞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海外中国观与文化主体性叙事的交互建构以丁龙捐赠事件的传奇化过程为例
武洹宇
朱健刚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习近平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观论析
王洪树
傅莉容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超越人类命运共同体跨文化认同困境——一种文明史观双向视域协同的创新方案
徐艳玲
陈静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以时空观、民族观、形质观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刘建华
《南海学刊》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观的辩证法底蕴
杨艳琴
《实事求是》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文明交流互鉴视角下的《大学》世界传播与启示
邢雷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大历史观下的古埃及与周围地区关系
郭子林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