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de Effects of Vincristine and L-Asparaginas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in a Mexican Pediatric Hospital
1
作者 Mario I.Ortiz Sandra Rivera-Roldan +3 位作者 Marco A.Escamilla-Acosta Georgina Romo-Hernandez Hector A.Ponce-Monter Rita Escarcega-Angeles 《Pharmacology & Pharmacy》 2013年第3期347-354,共8页
Background: The treatment used to combat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 is multidrug;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use active pharmacovigilance to detect, assess and analyze the likely adverse reactions which may o... Background: The treatment used to combat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 is multidrug;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use active pharmacovigilance to detect, assess and analyze the likely adverse reactions which may occur during the same period.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frequency of adverse reactions to chemotherapeutic drugs in children with ALL. Material and Methods: Intensive pharmacovigilance was used to record the reports of adverse reactions to vincristine, L-asparaginase and the vincristine-L-asparaginase combination in children with ALL in a paediatric hospital. For each notification, the adverse reactions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verify causality. Results: Forty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Twenty children were female (50.0%) and 20 were male (50%). The children had a mean age, weight and height (±standard deviation: SD) of 8.1 (±3.4) years, 31.4 (±13.9) kg and 1.3 (±0.2) m, respectively. Vincristine was administered to 19 patients, vincristine plus L-asparaginase were given to 19 patients and only 2 patients used L-asparaginase. One-hundred-ninety adverse reactions were detected in the patients, with an average (±SD) of 4.8 (±2.6). Ondansetron was the drug administered for the treating of nausea and vomiting. One hundred eighty-one (95.3%) adverse reactions were identified as “definite”, 5 (2.6%) as “probable” and 4 (2.1%) as “doubtful”. Conclusions: There is a high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y the administration of vincristine and L-asparaginase;the reactions of highest incidence were: nausea, vomiting, neutropenia, diarrhea, constipation, mucositis, headache, and abdominal pain. It is important to promote the detection, collection, reporting,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ARD’s in children.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conduct further studies on pharmacovigilance with this type of treatments and to increase the duration of the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RMACOVIGILANC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vincristine L-ASPARAGINASE children
下载PDF
Dehydroabietic acid chemosensitizes drug-resistant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cells by downregulating survivin expression 被引量:1
2
作者 Li-Li Shen Wei-Hua Huang +1 位作者 Hui-Jun Zhao Xue-Wei Yuan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22年第9期383-390,共8页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drug resistance in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nd the anti-tumor effect of combination therapy of dehydroabietic acid and vincristine against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cells....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drug resistance in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nd the anti-tumor effect of combination therapy of dehydroabietic acid and vincristine against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cells.Methods: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cells REH and CCRFCEM were employed to detect the anti-tumor effect of vincristine and doxorubicin on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using EdU assay,human active caspase-3 Quantikine ELISA kit,and flow cytometry.Vincristine-resistant REH cells(REH-R),survivin knockdown and overexpressing REH cells were established to verify the role of survivin in drug resistance.Additionally,in vitro and in vivo assays wer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dehydroabietic acid on the cytotoxicity of vincristine.Results:Vincristine and doxorubicin markedly suppressed proliferation and induced apoptosis of REH and CCRF-CEM cells.Survivin expression was upregulated in REH-R cells compared with REH cells.Knockdown of survivin expression obviously restored the sensitivity of REH-R cells to vincristine.Akt phosphorylation was also increased in REH-R cells compared to REH cells.In addition,LY294002,a PI3k/Akt pathway blocker,inhibited survivin expression and enhanced cytotoxicity of vincristine to REH-R cells.Dehydroabietic acid effectively reduced survivin expression in REH-R cells,thereby enhanc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vincristine on drug-resistant cells.Survivin overexpression markedly reduced the effect of dehydroabietic acid on enhancing the anti-proliferation and inducing apoptosis effect of vincristine.Moreover,the combination of dehydroabietic acid with vincristine significantly extended the survival rate in a mouse xenograft model of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compared with vincristine treatment alone.Conclusions:Dehydroabietic acid may be used as a potential candid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in combination with vincrist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drug resistance SURVIVIN Dehydroabietic acid REH cells vincristine
下载PDF
ALL患儿诱导缓解期长春新碱联合应用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发生毒副作用单中心分析
3
作者 林巍 张元元 +13 位作者 吴颖 郑雪岭 李静 于皎乐 漆佩静 范佳 郜慧芳 黄鹏丽 何红波 王林娅 许清源 石岩 张瑞东 郑胡镛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诱导缓解期联合应用长春新碱与三唑类药物出现的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北京儿童医院诊断为ALL患儿在诱导缓解治疗过程中长春新碱和三唑类药物联合应用出现毒副作用... 目的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诱导缓解期联合应用长春新碱与三唑类药物出现的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北京儿童医院诊断为ALL患儿在诱导缓解治疗过程中长春新碱和三唑类药物联合应用出现毒副作用。将患儿分为无联合用药组、长春新碱+伊曲康唑联合组,长春新碱+伏立康唑联合组,长春新碱+氟康唑联合组,分析4组患儿相关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及治疗预后。结果共纳入ALL患儿708例,发病中位年龄为8(1~16)岁。存在长春新碱与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联合应用组共215例,其中联合伊曲康唑组79例,联合伏立康唑组36例,联合氟康唑组100例。无联合用药组493例。联合用药组患儿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血压37例(17.2%),趾端麻木39例(18.1%),腱反射迟钝4例(1.8%),腹痛腹胀42例(19.5%),肠梗阻5例(2.3%),低血钠43例(20%)。联合用药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无联合用药物组(P<0.05)。联合用药组中,高血压发生率、腱反射迟钝发生率及低血钠发生率:伊曲康唑组与伏立康唑组无差别(P>0.05),但大于氟康唑组(P<0.05);趾端麻木、腹痛腹胀发生率:伊曲康唑组大于伏立康唑组大于氟康唑组(P<0.05);肠梗阻发生率:伏立康唑组大于伊曲康唑组大于氟康唑组(P<0.05)。对于发生的毒副作用,给予相关的对症处理及调整药物后,相关并发症均可以得到缓解及消失。结论在ALL患儿诱导缓解治疗过程中,三唑类药物联合长春新碱用药可能加重毒副作用发生,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相比氟康唑可能更容易加重长春新碱毒性,故建议治疗过程中避免同时使用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及长春新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长春新碱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 联合用药 毒副作用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柔红霉素耐药与PD-L1蛋白表达相关
4
作者 宋丽丽 管玉洁 +1 位作者 马平 李宁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833-839,共7页
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柔红霉素(DNR)耐药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10例AML患儿骨髓样本作为研究组,以50名骨髓正常供体骨髓样本作为对照... 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柔红霉素(DNR)耐药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10例AML患儿骨髓样本作为研究组,以50名骨髓正常供体骨髓样本作为对照组。培养人AML细胞系HL60、THP-1、U-937、Molm-13,Western blot检测PD-L1蛋白表达量。构建LV-PD-L1-shRNA、LV-PD-L1-WT-OE慢病毒载体,分析PD-L1对Molm-13细胞DNR耐药的影响及机制。结果研究组PD-L1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AML细胞系中PD-L1蛋白表达量高于健康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P<0.05),PD-L1表达与AML患儿白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率、预后危险分层、两个标准化学治疗方案后疾病缓解情况有关(P<0.05)。PD-L1高表达组总生存率低于PD-L1低表达组(P<0.05)。与LV-PD-L1-WT-OE组比较,LV-PD-L1-shRNA组PD-L1 mRNA表达量降低、细胞增殖活性降低、凋亡率升高(P<0.05),LV-PD-L1-shRNA可提高Molm-13细胞对DNR的敏感性。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可能为PD-L1潜在的目标基因。结论PD-L1在儿童AML中高表达,与患儿化疗耐药有关,其可能通过调控G6PD引起DNR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 柔红霉素 耐药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下载PDF
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抗菌药物选择
5
作者 孙建明 李源 苏琴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37-143,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合并多重耐药菌(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MDR)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独立危险因素及抗菌药物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12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01例合并细菌血流感染的急性白血病患儿。根据...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合并多重耐药菌(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MDR)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独立危险因素及抗菌药物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12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01例合并细菌血流感染的急性白血病患儿。根据血培养结果,将符合MDR、泛耐药及全耐药标准的患儿纳入多重耐药组(n=47例),其余纳入非多重耐药组(n=54例),记录2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抗菌药物选择情况,并分析影响MDR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MDR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比例、诱导缓解化疗前粒细胞缺乏时间≥7 d的比例均高于非MDR组,MDR组发热前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和血小板(platelet,PLT)水平均低于非M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缓解化疗、发热前粒细胞缺乏时间≥7 d,感染前Hb<79 g/L及感染前PLT<20×109/L均为MDR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病原学分析表明,革兰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耐药率高,但对碳青霉烯类、替加环素敏感;革兰阳性菌对特定抗菌药敏感,而对红霉素高度耐药;MDR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均高于非MDR组,且MDR组转入ICU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缓解化疗、发热前粒细胞缺乏时间≥7 d、血红蛋白<70 g/L、PLT<20×109/L均为儿童MDR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响预后,大肠埃希菌为主要耐药菌,MDR感染患儿表现PCT和CRP水平升高,痊愈率低;因此,针对高危因素需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并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白血病 血流感染 化疗 多重耐药 抗菌药物选择
下载PDF
儿童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6
作者 李天丹 胡绍燕 +6 位作者 翟宗 陈广华 卢俊 何海龙 肖佩芳 李捷 王易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4,共7页
目的:探讨具有治疗靶点的儿童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like ALL)的临床特点、分子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2017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初诊且具备靶向药物治疗靶点的儿童Ph-like ALL共27例,回顾性分析患... 目的:探讨具有治疗靶点的儿童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like ALL)的临床特点、分子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2017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初诊且具备靶向药物治疗靶点的儿童Ph-like ALL共27例,回顾性分析患儿年龄、性别、初诊时白细胞计数、遗传学特征、分子生物学改变、化疗方案、给予不同靶向药物、d 19微小残留病(MRD)、d 46 MRD、是否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等资料,归纳总结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7例患儿均根据诱导缓解治疗过程中MRD水平调整化疗强度,10例在治疗过程中加用靶向药,3例患儿桥接HSCT,其中1例死亡,2例存活。24例未行HSCT患儿中,1例患儿出现复发,采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R)。27例患儿3年总生存率为(95.5±4.4)%,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5.0±4.9)%,3年无事件生存率为(90.7±6.3)%。结论:基于MRD监测的危险度分层化疗可改善Ph-like ALL患儿预后,对化疗效果欠佳的患儿联合靶向药可尽快完全缓解,诱导缓解治疗过程中MRD持续阳性的Ph-like ALL患儿序贯CAR-T和HSCT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靶向药 CAR-T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安全性分析及药学监护
7
作者 李雁铭 孙熙木 +4 位作者 漆佩静 李英 丁倩 张瑞东 王晓玲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2-16,共5页
目的:了解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为开展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从PubMed、EMBase、CNKI、万方和Sinomed等数据库检索现有文献,从ClinicalTrials.gov提取临床试验数据,从美国食品... 目的:了解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为开展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从PubMed、EMBase、CNKI、万方和Sinomed等数据库检索现有文献,从ClinicalTrials.gov提取临床试验数据,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获取国外药物警戒数据,梳理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儿童ALL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发生率及处理措施。结果:与传统化疗方案相比,贝林妥欧单抗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整体安全性较好。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血细胞减低和感染等。结合药理机制和现有临床研究结果,早期预防、识别和快速处理是药学监护的重点。结论: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儿童ALL安全性较好,及早发现、对症处理和药学监护对减少不良反应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林妥欧单抗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不良反应 药学监护
下载PDF
大剂量甲氨喋呤治疗180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副作用和血药浓度监测意义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弘 迟昨非 +2 位作者 李爽 王秀丽 郝良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949-952,共4页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大剂量甲氨喋呤(HD-MTX)为主的HD-MTX-CF+VDT方案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髓外防治中的作用及意义,并分析HD-MTX的毒副作用及动态MTX血药浓度监测在该方案中的重要作用,以避免或减轻HD-MTX的毒副作用,...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大剂量甲氨喋呤(HD-MTX)为主的HD-MTX-CF+VDT方案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髓外防治中的作用及意义,并分析HD-MTX的毒副作用及动态MTX血药浓度监测在该方案中的重要作用,以避免或减轻HD-MTX的毒副作用,及时调整亚叶酸钙(CF)的解救剂量或必要时与以血浆置换,保证化疗的安全性及降低患儿骨髓外复发的几率。对180例ALL患儿先后进行380次HD-MTX-CF+VDT方案的髓外防治,其中诱导缓解期患儿122例,维持期患儿58例;低危组68例、中危组80例、高危组32例。结果表明:HD-MTX的毒副作用包括皮肤黏膜损害、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及肾功能受累、发热、骨髓抑制、感染、过敏反应、极少数心肌损害等,占36.3%,均为可逆性损害。本组患儿出现MTX排泄延迟者110例,24小时MTX浓度>10μm o l/L者3例、44小时>1.0μm o l/L者50例、68小时>0.1μm o l/L者57例,以合理调整CF解救剂量及对症治疗保护脏器功能均使MTX血药浓度降到0.1μm o l/L以下的无毒浓度,1例发生肾功能不全并治愈。结论:以HD-MTX为主的髓外防治方案对提高ALL患儿长期缓解及无事件生存率至关重要,但其相关副作用及风险性也随着MTX的剂量增大而增加,且MTX在体内代谢程度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因而在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MTX的血药浓度,指导适时适量的CF解救是HD-MTX方案能够安全有效实施的前提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喋呤 血药浓度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儿童 髓外防治
下载PDF
阿糖胞苷代谢关键酶活性与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时药物血浓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杨蓉 谢晓恬 +4 位作者 蒋莎义 石苇 张虹 周晓迅 卢双龙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742-744,748,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白血病(AL)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内阿糖胞苷(Ara—C)代谢关键酶-脱氧胞苷激酶(DCK)、胞苷脱氨酶(CDA)活性及静滴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后2h外周血中Ara—C、阿糖尿苷(Ara—U)的...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白血病(AL)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内阿糖胞苷(Ara—C)代谢关键酶-脱氧胞苷激酶(DCK)、胞苷脱氨酶(CDA)活性及静滴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后2h外周血中Ara—C、阿糖尿苷(Ara—U)的浓度,分析DCK、CDA活性与外周血中Ara—C、Ara—U血浆峰浓度的关系。探索Ara—C的体内代谢特征,以及Ara—C代谢关键酶活性表达对儿童恶性血液肿瘤接受HD—AraC治疗时药物血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同位素。H—Cytidine做为放射底物检测24例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内DCK、CDA酶活性.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Ara—C、Ara—U标准品测定静滴HD—AraC2h后血浆Ara—C、Ara—U的峰浓度,统计分析DCK、CDA酶活性表达强弱与外周血Ara—C、Ara—U峰浓度的相关性。结果:CDA酶活性表达强弱明显影响Ara—C、Ara—U的血浆峰浓度(P〈0.05):CDA酶活性高的患儿,Ara—U血浆峰浓度高,Ara—C血浆峰浓度低;CDA酶活性低的患几,Ara—U血浆峰浓度低,Ara—C血浆峰浓度相对高。但是,DCK酶活性与Ara—C、Ara—U的血浆峰浓度未见显著性相关(P〉O.05)。结论:HD—AraC是治疗儿童难治型恶性血液肿瘤的有效疗法,但是CDA酶活性表达强弱将显影响患儿个体所能达到Ara—C、Ara—U的血浆峰浓度,进而对Ara—C疗效和骨髓抑制等治疗反应产生影响。因此,检测CDA酶活性表达,有可能为临床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开展个体化治疗,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儿童 脱氧胞苷激酶 胞苷脱氨酶 药物血浓度
下载PDF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蒋志平 彭骞 +2 位作者 何莉梅 祝文兵 吴攀 《中国药物警戒》 2019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研究临床上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ADR),分析用药安全性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诊治的67例ALL患儿,观察记录HD-MTX治疗过程中出现的ADR,根据患儿MTX血药浓度检测结... 目的研究临床上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ADR),分析用药安全性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诊治的67例ALL患儿,观察记录HD-MTX治疗过程中出现的ADR,根据患儿MTX血药浓度检测结果和亚叶酸钙(CF)解救后的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67例ALL患儿共接受264次HD-MTX治疗,不良反应多见于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黏膜损伤、肝肾功能损害等,未出现严重的呕吐、腹泻、黏膜损伤、心肾功能损害(Ⅳ级)和死亡(Ⅴ级)病例。不同危险度分级的患儿在呕吐、黏膜损伤方面的ADR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 <0.05)。不同危险度分级的患儿在化疗后44 h的MTX血药浓度>1.0μmol·L^(-1)和68 h的MTX血药浓度>0.3μmol·L^(-1)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除血小板减少、心肌酶升高无显著差异(P>0.05)外,排泄延迟组与排泄正常组患儿的其他7项ADR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HD-MTX规范化治疗ALL患儿,提前采取预防和保护性的对症措施,参照MTX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定时定量采用CF解救,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降低ADR发生,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 甲氨蝶呤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东北地区小儿急淋白血病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晓静 邱枫 +2 位作者 肇丽梅 孙亚欣 朱旭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8-722,共5页
目的研究东北地区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时,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的变化规律;分析甲氨蝶呤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制定合理的甲氨蝶呤解救方案;提供基础数据,为实现个体化给药奠定基础。方法搜集2007年1月~2009年... 目的研究东北地区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时,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的变化规律;分析甲氨蝶呤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制定合理的甲氨蝶呤解救方案;提供基础数据,为实现个体化给药奠定基础。方法搜集2007年1月~2009年7月在该院小儿血液内科接受甲氨蝶呤(3g/m2)化疗的东北地区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并以此为研究对象。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定时取血监测血药浓度,根据血药浓度结果制定救援方案。研究甲氨蝶呤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对结果进行安全性评价,制定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结果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48h不同个体血药浓度结果差异较大(0.10~23.00μmol/L);48h血药浓度大于1.0μmol/L的患者的解救次数和血药浓度监测次数均显著高于血药浓度小于1.0μmol/L(P<0.01);与血药浓度小于1.0μmol/L的病例比较,血药浓度大于1.0μmol/L的病例不良反应的病例有增加趋势,但统计结果不显著(P>0.05)。结论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可优化治疗方案。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升高有导致不良反应的增加的趋势,该不良反应可逆。临床治疗中,可根据病人情况将甲氨蝶呤剂量增至患儿可耐受剂量,定时监测并根据血药浓度结果制定解救方案,可最大程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不良反应 血药浓度监测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的甲氨蝶呤药动学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刚 刘彬 +1 位作者 谷容 苏娜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专一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体血浆中甲氨蝶呤(MTX)浓度的方法,并对15例经大剂量-甲氧蝶呤-四氢叶酸(HD-MTX—CF)化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进行动态血药浓度监测,提供临床HD-MTX-CF化疗及...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专一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体血浆中甲氨蝶呤(MTX)浓度的方法,并对15例经大剂量-甲氧蝶呤-四氢叶酸(HD-MTX—CF)化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进行动态血药浓度监测,提供临床HD-MTX-CF化疗及救援依据。方法:以岛津LC-10ATvp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监测,紫外检测波长302nm,0.3%磷酸-乙腈(85:15)为流动相.血浆样品经三氟醋酸沉淀蛋白高速离心提取、富聚、定容后进样,以内标法进行色谱分析,将所测定的血药浓度以1.98μmol·L^-1为界分别进行线性回归处理,所得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药动学程序(CPKDP)拟合,优化最佳药动学房室模型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以对氨基苯甲酸为内标,MTX血药浓度分别在0.0155~1.98μmol·L^-1和1.98~254.04μmol·L^-1范围内时,MTX同内标的峰面积比与浓度之间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为0.9944和0.9997。MTX在ALL患儿体内的经时过程呈一房室模型,各个体间药动学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抗干扰性好,适用于儿科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及其药动学研究。MTX在ALL患儿体内的经时过程呈一房室模型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高效液相色谱 药动学 血药浓度 儿童 急性淋巴白血病
下载PDF
RFC1基因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反应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红 蒋慧 刘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76-1380,共5页
目的研究RFC1 G80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以接受HDMTX(剂量>1 g/m^2)治疗的68例患儿(280例次)作为研究对象。MTX治疗前检测RFC1 G80A基因多态性;定时测定血浆MTX浓度和... 目的研究RFC1 G80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以接受HDMTX(剂量>1 g/m^2)治疗的68例患儿(280例次)作为研究对象。MTX治疗前检测RFC1 G80A基因多态性;定时测定血浆MTX浓度和肝肾功能、血常规,观察MTX相关毒副反应及预后,评估其相关性。结果 RFC1 G80A基因多态性与MTX毒副反应相关,AA基因型发生中重度肝脏损害及骨髓抑制的风险分别是GG型7.28倍和2.8倍(P=0.000,0.005),可以作为预测HDMTX毒副反应的危险指标。RFC1 G80A各基因型MTX排泄延迟发生和预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C1G80A基因多态性与HDMTX治疗后中重度肝脏损害及骨髓抑制的发生相关,可以作为预测HDMTX毒副反应的危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还原叶酸载体 药物浓度 毒副反应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甲氨蝶呤动态血药浓度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许宏 张亚南 康熙雄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6-679,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A1298C基因多态性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期间的MTX动态血药浓度的相关关系。方法 35例ALL患儿外周血,提取基因DNA,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MT...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A1298C基因多态性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期间的MTX动态血药浓度的相关关系。方法 35例ALL患儿外周血,提取基因DNA,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MTHFR C677T、A1298C基因型;应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24h、48h、72h监测患儿外周血中甲氨蝶呤动态血药浓度。结果 MTHFR C677T各基因型间24 h MTX浓度有差异(P<0.05),携带CT型者明显高于携带CC型和TT型者;MTHFR C677T各基因型48 h、72 h的MTX浓度未见差异。MTHFR A1298C各基因型24 h、48 h7、2 h的MTX浓度未见差异(P>0.05)。结论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影响ALL患儿HD-MTX化疗期间MTX血药浓度,提示在HD-MTX治疗时可根据检测MTHFR C677T基因型进行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多态性 甲氨蝶呤 血药浓度 儿童
下载PDF
长春新碱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药物渗漏3例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邱丽萍 张婷婷 +3 位作者 黄敏英 莫英蕾 徐淑贞 古玉芬 《临床医学工程》 2010年第5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长春新碱(VCR)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发生药物渗漏的预防对策。方法对85例住院急性白血病患儿静脉推注VCR的过程和局部皮肤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1例发生VCR渗漏导致局部皮肤发红、疼痛、水泡、溃烂(外院带入),2例局部出现皮肤潮红... 目的探讨长春新碱(VCR)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发生药物渗漏的预防对策。方法对85例住院急性白血病患儿静脉推注VCR的过程和局部皮肤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1例发生VCR渗漏导致局部皮肤发红、疼痛、水泡、溃烂(外院带入),2例局部出现皮肤潮红,没有发生皮肤溃烂。结论做好相应的措施,可以预防VCR渗漏的发生,减轻患儿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新碱 小儿急性白血病 药物渗漏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儿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桂云 李萍 +1 位作者 孙莉莉 孙立荣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儿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7例AML病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5×109/L者共67例次,其中治疗组42例次应用rhG-CSF,对照组25例次不用rhG-CSF。比较两...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儿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7例AML病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5×109/L者共67例次,其中治疗组42例次应用rhG-CSF,对照组25例次不用rhG-CSF。比较两组ANC升达1.5×109/L所需时间,感染的发生率,发热及抗生素应用与住院时间,成分输血量。并观察rhG-CSF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ANC升达1.5×109/L平均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感染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治疗组的发热、抗生素应用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而两组成分输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rhG-CSF治疗过程中病儿无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复查骨髓无原始、幼稚细胞增多,未见其导致AML复发。结论应用rhG-CSF治疗儿童AML是安全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药物疗法 副作用 儿童
下载PDF
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远期疗效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晓迅 谢晓恬 +2 位作者 石苇 蒋莎义 李本尚 《现代医学》 2007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 探索采用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远期疗效。方法 以HD-AraC为主的联合方案作为儿童AML长期化疗中的早期和定期强化治疗,采用Kaplan-Metier法统计长期无病生存(DFS)率。采用综合措施防治强... 目的 探索采用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远期疗效。方法 以HD-AraC为主的联合方案作为儿童AML长期化疗中的早期和定期强化治疗,采用Kaplan-Metier法统计长期无病生存(DFS)率。采用综合措施防治强烈化疗后并发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浆和脑脊液中Ara-C浓度。结果 16例初治患者的6年以上DFS率达到62.5%(10/16例);持续完全缓解5年以上7例,3~5年2例。但复发病例疗效仍不理想。采用积极的化疗并发症防治措施,患儿均能够度过骨髓抑制期,未出现重要脏器明显损伤和化疗相关死亡。HPLC检测显示HD-AraC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血浆和脑脊液中Ara—C浓度。结论 以HD-AraC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儿童AML可进一步提高远期疗效,患儿能够耐受该化疗方案的强度,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白血病 儿童 大剂量阿糖胞苷 疗效 药物浓度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rs116855232基因多态性与巯嘌呤所致不良反应相关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惠英 沈建玲 +3 位作者 茹毅 涂彩霞 李云巍 任丹阳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596-600,共5页
目的:了解NUDT15 rs116855232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巯嘌呤化疗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94例ALL患儿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测序法检测NUDT15 rs116855232基因型,比较维持治疗阶段不同基因型患儿巯嘌呤所致不良反应... 目的:了解NUDT15 rs116855232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巯嘌呤化疗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94例ALL患儿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测序法检测NUDT15 rs116855232基因型,比较维持治疗阶段不同基因型患儿巯嘌呤所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维持治疗阶段,大部分患儿出现骨髓抑制、肝脏毒性和口腔黏膜/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与NUDT15 rs116855232 CC基因型ALL患儿相比,CT、TT基因型患儿发生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下降和血小板减少的比例更高(P<0.05)。而NUDT15 rs116855232不同基因型患儿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肝脏毒性和口腔黏膜/胃肠道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L患儿NUDT15 rs116855232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巯嘌呤所致白细胞减少等骨髓抑制有关。ALL患儿可根据NUDT15 rs116855232基因检测结果调整巯嘌呤剂量,以减少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嘌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NUDT15 rs116855232 基因多态性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高通量药物敏感性检测在儿童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丹娜 张观梅 +6 位作者 刘改英 金明 张亚芥 吴莉 程明 余莉华 杨丽华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高通量药物敏感性检测(HDS)技术用于筛选儿童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RR-AL)挽救化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该院5例接受了HDS筛选的中高度敏感化疗方案治疗的RR-AL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缓解率、并发症及治... 目的探讨高通量药物敏感性检测(HDS)技术用于筛选儿童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RR-AL)挽救化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该院5例接受了HDS筛选的中高度敏感化疗方案治疗的RR-AL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缓解率、并发症及治疗结局。结果接受了HDS筛选化疗方案的5例患儿,年龄2岁~13岁,其中巩固化疗结束后微小残留病(MRD)未转阴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例,骨髓复发ALL 2例,骨髓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经过1~3个疗程HDS筛选方案治疗后,共4例取得缓解,其中3例MRD转阴,1例分子学MRD水平下降;另一例治疗后病情进展。治疗有效的4例RR-AL桥接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无病生存至今。5例RR-AL患儿在挽救化疗期间,均合并不同程度感染,无1例发生治疗相关死亡。结论HDS技术用于儿童RR-AL的挽救化疗方案的筛选是可行的,为取得MRD转阴桥接Allo-HSCT创造了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 药物敏感性 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 儿童
下载PDF
治疗相关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董海峰 秦原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治疗相关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tAML)患儿的治疗毒性和治疗结果,并与原发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pAML)相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0年至2005年收治的21例tAML患儿的治疗毒性反应、治疗结果资料;从同一数据库中的255名pAML患儿中,按... 目的探讨治疗相关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tAML)患儿的治疗毒性和治疗结果,并与原发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pAML)相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0年至2005年收治的21例tAML患儿的治疗毒性反应、治疗结果资料;从同一数据库中的255名pAML患儿中,按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同一时段被诊断为pAML的42名患儿作为对照组。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卡方检验将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毒性进行比较;使用卡方检验将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混合系白血病基因(MLL)、第5或7号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进行比较:使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对病例组生存率的影响;使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总生存率(OS)分析,用log-rank检验组间生存率。结果tAML的治疗毒性和pAML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病例组MLL异常、5号7号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tAML的OS和pAML相比更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35);21名tAML的3年总生存率(OS)为19.0%,所有的存活者均在第一次缓解时接受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结论和pAML患儿相比,tAML患儿治疗效果更差,这可能归因于细胞遗传学改变,而不是因为tAML患儿具有更大的治疗毒性。在第一次缓解时行HSCT对于改善tAML患儿的预后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药物毒性 治疗结果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