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帝国的政治神学:维吉尔与古罗马的虔敬观念
1
作者 王承教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143,共10页
维吉尔《埃涅阿斯纪》不仅通过塑造“虔敬的埃涅阿斯”(pius Aeneas)形象,将“虔敬”(pietas)定义为尽心尽力履行对父母家人、祖国和诸神的责任与义务的状态,还通过狄多与埃涅埃斯之间的争吵,反映出另外一种仅指向父母家人和国家的虔敬... 维吉尔《埃涅阿斯纪》不仅通过塑造“虔敬的埃涅阿斯”(pius Aeneas)形象,将“虔敬”(pietas)定义为尽心尽力履行对父母家人、祖国和诸神的责任与义务的状态,还通过狄多与埃涅埃斯之间的争吵,反映出另外一种仅指向父母家人和国家的虔敬观念,前者可谓之曰“埃涅阿斯式虔敬”,后者可谓之曰“狄多式虔敬”。观念史研究表明,从一个纯粹人伦意义上的观念开始,到奥古斯都时代最终演变为一个兼具人伦和宗教意义的观念,古罗马人的虔敬观念经历了从“狄多式虔敬”到“埃涅阿斯式虔敬”的发展。在西塞罗《论共和国》的斯基皮奥之梦里,随着罗马传统的诸神被替换为斯多亚意义上的天神,埃涅阿斯式虔敬还可以进一步发展为“鲍卢斯式虔敬”。“埃涅阿斯式虔敬”和“鲍卢斯式虔敬”这类富含宗教意义的虔敬观念不仅是终结帝国内战、促进罗马社会团结、奠定罗马社会和政治秩序的礼法手段,更是帝国扩张和帝国统治背后的政治神学基础,因而被维吉尔塑造成了古罗马民族身份认同的核心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吉尔 《埃涅阿斯纪》 虔敬 政治神学 西塞罗
下载PDF
Off-White “我想做一个源于街头却又不限于街头的时装品牌”——Virgil Abloh
2
作者 陆杨 《时尚北京》 2017年第9期118-121,共4页
如果你是HI-STREET风格的死忠拥趸,那么OffWhite c/o Virgil Abloh(以下简称Off-White)的大名你绝对不会感到陌生。虽然论资排辈看起来,Off-White资历尚浅,但它不仅横扫街拍版面和社交媒体,还登上了巴黎时装周的舞台,打破了传统时装... 如果你是HI-STREET风格的死忠拥趸,那么OffWhite c/o Virgil Abloh(以下简称Off-White)的大名你绝对不会感到陌生。虽然论资排辈看起来,Off-White资历尚浅,但它不仅横扫街拍版面和社交媒体,还登上了巴黎时装周的舞台,打破了传统时装与街头服饰的界限。作为如今最具影响力的街头品牌之一,Off-White凭借极高辨识度的设计成为众多潮流爱好者的必选单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装品牌 辨识度 Off-White virgil Abloh 时装周 社交媒体 减速带 选单 时尚产业 薄荷绿
原文传递
你的留学申请为什么被拒签——原美国驻华使馆签证官Mr.Virgil访谈
3
作者 李静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1年第3期42-43,共2页
对于要出国留学的人来说,美国签证是最难拿的,所以大家把美国使馆的签证戏称是职业杀手.下面我们请原美国驻华使馆的签证官Mr.Virgil(现任新东方学校签证顾问)谈一谈如何通过美国签证这一关.
关键词 签证 Mr.virgil 理由 美国驻华使馆 留学生 留学人员
原文传递
原美国驻华使馆 签证官Mr.virgil谈签证
4
《成才与就业》 2001年第6期23-23,共1页
出国留学最难的一道关是签证。有些人作了几年的准备,万事齐备。一不留心就跌在了签证这个坎上。私下里大家都把使馆的签证官称作职业杀手,说他们发放签证的随意性相当大。特别是美国签证官心情好的时候多签几个。心情不好时少签几个有... 出国留学最难的一道关是签证。有些人作了几年的准备,万事齐备。一不留心就跌在了签证这个坎上。私下里大家都把使馆的签证官称作职业杀手,说他们发放签证的随意性相当大。特别是美国签证官心情好的时候多签几个。心情不好时少签几个有时可能一个都不签;还有是移民倾向问题。简直无法预料如何才能不给签证官留下有移民倾向的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签证 美国驻华使馆 Mr.virgil
原文传递
牧歌发展之“源”与“流”——西方文学中的一个悠久的文学传统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宏芹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25,共10页
古希腊诗人忒奥克里图斯的11首田园诗(Idyllen)兼具拟曲性与隐喻性,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在其基础上发展创作10首牧歌(Eklogen),独尊隐喻性,牧人隐喻诗人,牧歌成为一种"诗学反思"。文章把这些诗歌作为牧歌发展之"源",... 古希腊诗人忒奥克里图斯的11首田园诗(Idyllen)兼具拟曲性与隐喻性,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在其基础上发展创作10首牧歌(Eklogen),独尊隐喻性,牧人隐喻诗人,牧歌成为一种"诗学反思"。文章把这些诗歌作为牧歌发展之"源",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了三大作品;以维吉尔为典范的意大利作家桑那扎罗在1504年出版的小说《阿卡狄亚》,"阿卡狄亚"隐喻现实并成为一个永恒的象征;以忒氏为典范的德国诗人格斯讷在1756年出版的《田园诗》,通过描写美化的田园风光为田园诗正名;德国诗人普拉滕在1834年出版的《牧歌与田园诗》,深化忒氏的丰富描写与维吉尔的"诗学反思",既是三段式发展的结束也是新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歌 忒奥克里图斯 维吉尔 桑那扎罗 格斯讷 普拉滕
下载PDF
欧洲田园诗歌溯源 被引量:5
6
作者 姜士昌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36-38,共3页
欧洲田园诗拥有两千多年的古老传统,它的传承经历了复杂曲折的过程。其产生的原动力是人们对质朴、率真的思想感情的追求和对与城市生活相对应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生活的渴望,因此最初的田园诗多反映人们乌托邦式的理想。在田园诗的发展过... 欧洲田园诗拥有两千多年的古老传统,它的传承经历了复杂曲折的过程。其产生的原动力是人们对质朴、率真的思想感情的追求和对与城市生活相对应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生活的渴望,因此最初的田园诗多反映人们乌托邦式的理想。在田园诗的发展过程中,现实主义的元素逐步加入,现代意义上的田园诗的界定实际上已经越来越宽泛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田园诗(牧歌) 忒俄克利托斯 维吉尔 牧童
下载PDF
论庞德诗学的古罗马渊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永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5-110,共6页
美国诗人庞德在诗艺和诗学的持续嬗变中,从古罗马诗歌中汲取了许多营养。卡图卢斯的精英主义姿态激励他以诗歌革新来改变现代人类的精神状态;普洛佩提乌斯帮助他形成了足以刻绘复杂现实的新语言;贺拉斯的技法使得他获得了处理多元文化... 美国诗人庞德在诗艺和诗学的持续嬗变中,从古罗马诗歌中汲取了许多营养。卡图卢斯的精英主义姿态激励他以诗歌革新来改变现代人类的精神状态;普洛佩提乌斯帮助他形成了足以刻绘复杂现实的新语言;贺拉斯的技法使得他获得了处理多元文化材料的诗歌手段;维吉尔在史诗领域的探索引导他发展出一种开放史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诗学 卡图卢斯 普洛佩提乌斯 贺拉斯 维吉尔
下载PDF
卡图卢斯与古罗马黄金时代诗歌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永毅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10,共4页
奥古斯都时期是古罗马诗歌的黄金时代,这一繁荣局面的形成与卡图卢斯有很大关系。他在体裁、技法和美学等方面都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作用。奥古斯都诗歌在技艺上青出于蓝的同时,也由于恩主制度的禁锢,失去了卡图卢斯诗歌的自然与鲜活。
关键词 卡图卢斯 古罗马诗歌 维吉尔 奥维德
下载PDF
灵泊中的罪与罚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振宇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2-99,共8页
在《地狱篇》第4歌中,维吉尔将异教圣贤们的精神状态描述为"只在向往中生活而没有希望"。在地狱的旅程中,每当维吉尔面临具有启示意义的时刻,这种灵泊的精神特征就不断地体现在诗人的迷茫中。由于拒绝皈依,这位异教诗人在古... 在《地狱篇》第4歌中,维吉尔将异教圣贤们的精神状态描述为"只在向往中生活而没有希望"。在地狱的旅程中,每当维吉尔面临具有启示意义的时刻,这种灵泊的精神特征就不断地体现在诗人的迷茫中。由于拒绝皈依,这位异教诗人在古代的记忆与对未来不确定的期待之间挣扎。维吉尔的这种迷茫为地狱中的许多恶灵所共有,这些灵魂虽然具有预测未来的能力,却对"当下"发生的事情缺乏知识。在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中,时间的出现正是堕落的结果,人类心灵时间的三重结构(过去、现在与未来)是对上帝三位一体的拙劣模仿。只有理解"现在",才能皈依上帝这"永远的现在"。因此,在但丁的地狱中,消失的"现在"是对不信者充满诗意的讽刺,而"只在向往中生活而没有希望"既是灵泊之罪的体现,也是对这罪的惩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泊 维吉尔 现在
下载PDF
维吉尔《埃涅阿斯纪》的冥府结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承教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15-20,共6页
《埃涅阿斯纪》卷6冥府叙述中的矛盾,曾是众多注疏者关注的对象。论题在诺伍德"冥府三分"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维吉尔在其冥府描述中,巧妙地以叙述时间上的线形单维结构,掩盖了冥府叙述在思想空间呈现出来的诗人、道德和哲... 《埃涅阿斯纪》卷6冥府叙述中的矛盾,曾是众多注疏者关注的对象。论题在诺伍德"冥府三分"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维吉尔在其冥府描述中,巧妙地以叙述时间上的线形单维结构,掩盖了冥府叙述在思想空间呈现出来的诗人、道德和哲学的三维结构。这种三重结构与总体冥府描述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关于终末论的精致迷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吉尔 《埃涅阿斯纪》 冥府 终末论
下载PDF
试论《埃涅阿斯纪》的历史意识和英雄观 被引量:1
11
作者 卜伟才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0-33,共4页
从历史意识与英雄观两方面对《埃涅阿斯纪》史诗进行解读。维吉尔用埃涅阿斯创建帝国的艰苦历程追述和再现了罗马帝国的光荣历史,同时蕴含着一种历史意识,将历史进程归结为上帝意志即“命运”的实现过程。另一方面,他用埃涅阿斯形象表... 从历史意识与英雄观两方面对《埃涅阿斯纪》史诗进行解读。维吉尔用埃涅阿斯创建帝国的艰苦历程追述和再现了罗马帝国的光荣历史,同时蕴含着一种历史意识,将历史进程归结为上帝意志即“命运”的实现过程。另一方面,他用埃涅阿斯形象表达了独特的英雄观,即:埃涅阿斯体现了民族精神的特质,这种体现是在历史与人性的对立冲突中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吉尔 《埃涅阿斯纪》 历史意识 英雄观
下载PDF
The Formation of Literary Traditions——Witness, Readers and Writers
12
作者 李好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5年第9期10-12,17,共4页
We may have noticed the phenomenon that great writers are often inspired by former writers, and literature doesn't belong to one person or a group of people, but to the coalition of literati. Together with their o... We may have noticed the phenomenon that great writers are often inspired by former writers, and literature doesn't belong to one person or a group of people, but to the coalition of literati. Together with their observations of the societies they lived in as witnesses, they put their inspirations into their works, which also became the inspirations of later writers. In other words, writers bear the roles of witness, readers and writers at the same time. In this essay, four groups of writers will be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shift of the three ro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rgil HOMER Dante MILTON CERVANTES
下载PDF
无声的言说——《标本师的魔幻剧本》中的“沉默”书写
13
作者 郭国良 赵莹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7-124,共8页
在加拿大当代作家扬·马特尔的小说《标本师的魔幻剧本》中,“沉默”构成了一项突出的艺术特征。小说以大量人物对话聚焦大屠杀难以言表之痛,并探讨这一历史事件在当下的言说问题。这些对话中,沉默与言语交织而生,具有多重形式和深... 在加拿大当代作家扬·马特尔的小说《标本师的魔幻剧本》中,“沉默”构成了一项突出的艺术特征。小说以大量人物对话聚焦大屠杀难以言表之痛,并探讨这一历史事件在当下的言说问题。这些对话中,沉默与言语交织而生,具有多重形式和深刻内涵。小说中的沉默不仅直接指向大屠杀所面临的言说困境,也是不同叙事层、不同角色有关这一“不可言说之事”重要的言说方式之一。同时,作为小说中一种典型的文学表达,沉默参与了小说主题的建构,即参与了马特尔以文学想象书写大屠杀暴行、打破艺术虚构在大屠杀写作中失声传统的尝试。沉默的不确定、对话性和个体聚焦等特质使其承载了丰富想象空间和情感可能,折射出作家用文学想象抵达“情感和心理层面的真切”这一独特的当代大屠杀文学创作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马特尔 《标本师的魔幻剧本》 大屠杀 沉默 文学想象
下载PDF
桂冠诗人渊源考辨
14
作者 曾艳兵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42,共8页
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还有一个特殊身份,那就是美国桂冠诗人。桂冠诗人是一份特殊的荣誉。月桂树一直跟荣誉称号有关。月桂树不仅与诗人相互关联,而且与文化、学术和科学亦关系密切。"桂冠诗人"作为一个... 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还有一个特殊身份,那就是美国桂冠诗人。桂冠诗人是一份特殊的荣誉。月桂树一直跟荣誉称号有关。月桂树不仅与诗人相互关联,而且与文化、学术和科学亦关系密切。"桂冠诗人"作为一个荣誉称号,在西方文坛,尤其在西方诗坛有着十分悠久的传统和巨大的影响力。它是对诗人所取得的成就的官方认可和肯定,通常被认为是诗人的最高荣誉,是许多诗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和理想。这一荣誉称号从古希腊发展至今,传承了西方人对诗歌的欣赏和赞誉,当然,也是西方文明发展的标尺和风向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冠 桂冠诗人 维吉尔 但丁 彼得拉克
下载PDF
《神曲》中的“水”与“土”
15
作者 朱振宇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2-9,共8页
在但丁的《神曲》中,水与土所象征的自然元素再现了但丁心目中救赎历史的图景,也参与了朝圣者的心灵旅程。因此在但丁的史诗中,关心水与土就意味着关心人的处境。这种为自然元素赋予精神寓意的写法来自《忏悔录》,在本质上,《神曲》是... 在但丁的《神曲》中,水与土所象征的自然元素再现了但丁心目中救赎历史的图景,也参与了朝圣者的心灵旅程。因此在但丁的史诗中,关心水与土就意味着关心人的处境。这种为自然元素赋予精神寓意的写法来自《忏悔录》,在本质上,《神曲》是与《忏悔录》一样的精神自传,二者都隐含着螺旋式上升的结构。其中《神曲》中的上升方式是柏拉图的灵魂小宇宙学说与亚里士多德天体宇宙论结合的产物,在其中,心灵之旅的最后结局是人与自然的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但丁 《神曲》 奥古斯丁 维吉尔 灵泊
下载PDF
作为修辞之艺的《忏悔录》
16
作者 肖剑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38-44,共7页
部分学者认为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对“修辞之恶”的攻讦隐含着对整个西方古典修辞学传统的否定。但通过分析《忏悔录》对维吉尔多处诗行的化用,以及奥古斯丁对表达风格(elocutio)、典型例证(exempla)、布局谋篇(dispositio)等古典... 部分学者认为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对“修辞之恶”的攻讦隐含着对整个西方古典修辞学传统的否定。但通过分析《忏悔录》对维吉尔多处诗行的化用,以及奥古斯丁对表达风格(elocutio)、典型例证(exempla)、布局谋篇(dispositio)等古典修辞技法的重视,发现奥古斯丁在一个更高的视域中将修辞学这一世俗技艺纳入基督教神学的统摄之下,使其成为后者的施教工具:古罗马大诗人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预言罗马这一“地上之城”的帝国使命;奥古斯丁自己的“最高之诗”则引领读者进入永恒常在的“上帝之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古斯丁 《忏悔录》 修辞学 维吉尔
下载PDF
Reading as Transformational Journey From Homer to Borges
17
作者 Robin McAllister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5年第6期385-393,共9页
The transformational journey archetype begins long before literature in rites of initiation when a child undergoes a journey full of tests and temptations, perilous encounters in an underworld, and visions that transf... The transformational journey archetype begins long before literature in rites of initiation when a child undergoes a journey full of tests and temptations, perilous encounters in an underworld, and visions that transform the child into a member of a tribe. Before this archetype is translated by the written word into literature, the telling of the story is not just the account of something that happened long ago in the past, but an actual reenactment of the events for the audience. The journey archetype appears in the earliest example of literature, Homer's Odyssey, where Homer makes the readers both an observer and participant in the transformation. The journey does not always, as in rites of initiation, involve a child and occur only once in life. Instead, the journey may begin in death and trauma and involve a person who must resume that journey over again as an adult. Such is the fate of Aeneas in Virgil's Aeneid whose transformative journey begins with the burning towers of Troy. In these two early epics the heroes suffer the loss of an older world and must resume their pursuit of new identities in a new world after descending to a land of death or underworld to consult ancestor figures who prepare them for the transition to a new life, identity, and destiny. The reader of these works participates in the journeys the heroes undertake and learns to renew contact with the sources of life and consciousness in myth, magic, and vision. Dante's journey through the Inferno to his vision of God in Paradiso is a culmination of this transformative experience and vision, whose intent is to transform us as well through imaginative and intellectual participation in the journey. In Jorge Luis Borges's parody of Dante in his story, "El Aleph", Borges goes beyond Dante in making the reader, not only a participant in the journey and vision, but a "writer" whom Borges evokes to transform the impossible vision of the Aleph into an illusion of reality. Unlike Dante's positive transformational vision of the universe as a harmonious cosmos embraced within the vision of God as if it were a book uniting its multiple pages in one binding, the vision of the Aleph confronts the protagonist and readers with a universe that is random and chaotic, a vision that is disillusioning rather than transformation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formational journey READING rite of initiation HOMER virgil Dante Borges
下载PDF
《牧歌》之四与弥赛亚
18
作者 朱战炜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63-65,共3页
《牧歌》是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维吉尔的早期作品,其中第四首是评价最高且最富争议的一首,诗人以预言的方式表达了对未来黄金时代的希冀。通过分析传统与近现代对维吉尔的《牧歌》第四首的不同解释,认为,对该诗歌的解释应结合诗歌创作时... 《牧歌》是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维吉尔的早期作品,其中第四首是评价最高且最富争议的一首,诗人以预言的方式表达了对未来黄金时代的希冀。通过分析传统与近现代对维吉尔的《牧歌》第四首的不同解释,认为,对该诗歌的解释应结合诗歌创作时的社会背景,并论述了从弥赛亚路向解释该诗歌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吉尔 牧歌 弥赛亚
下载PDF
但丁进步性新探
19
作者 高晓娜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65-67,共3页
通过对维吉尔、贝阿特丽采、上帝三个人物形象的分析,阐发了但丁文学上的进步性:即处于具有双重文化意味的历史环境中的但丁,以他特有的文化智慧,冲玻了中世纪宗教文化的樊篱,使其思想和作品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芒。
关键词 维吉尔 贝阿特丽采 上帝 人文主义 宗教人文主义
下载PDF
古典文本中的叙事风景与维吉尔的冥界地形
20
作者 皮特·海居 蔡芳(译) 唐伟胜(校)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3-79,共7页
叙事基本的维度显然是时间,尽管除了时间,每个行为都需要在空间中演化。要估量时间,需要某种运动,而这种运动理论上讲只能发生在空间里。然而,叙事学总是忽视空间。心理映射被认为是人类思维基本的认知策略,它与空间相联系,对以时间为... 叙事基本的维度显然是时间,尽管除了时间,每个行为都需要在空间中演化。要估量时间,需要某种运动,而这种运动理论上讲只能发生在空间里。然而,叙事学总是忽视空间。心理映射被认为是人类思维基本的认知策略,它与空间相联系,对以时间为本质的叙事来说是另外一种选择。文章首先重新阐释了弗里德里希·默莫尔对维吉尔和克劳狄安·克劳第乌斯再现“西西里”的空间比较,把重心从近古的孤立图像技巧转向具有地理实体概念的大视野,从而与以人物视角描述空间的经典表达相对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文章以克劳第乌斯的另一首史诗《哥特战争》为例进行阐释。文章第二部分讨论维吉尔《埃涅伊德》第六卷中的冥界——它是文学映射研究中的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论文的观点是,实际上诗歌文本对于重构虚构地理点之间的地形关系所能提供的信息是很少的,这是因为,要么是隐喻性话语使得空间参照关系不确定,要么是由于象征性的解释使得所表现的空间无关紧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风景 维吉尔 冥界地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