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宇宙时代主体发展完善的哲学阐释
1
作者 赵建伟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95-205,共11页
元宇宙通过对现实世界底层逻辑的复制,为人类提供了虚实相融的具身互动和普遍交往世界、全新文明和价值创造世界,从而吸引人类向元宇宙虚拟世界大规模迁移,世界由此分化为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世界二分化推动着主体二分化为虚拟主体和现... 元宇宙通过对现实世界底层逻辑的复制,为人类提供了虚实相融的具身互动和普遍交往世界、全新文明和价值创造世界,从而吸引人类向元宇宙虚拟世界大规模迁移,世界由此分化为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世界二分化推动着主体二分化为虚拟主体和现实主体。通过唯物辩证法的理论视角,在深入揭示虚实相融的具体路径、主体分化为现实主体和虚拟主体的机制,以及二者统一机制的基础上,厘清虚拟主体和现实主体通过互为根据与相互扬弃,在具身交往实践和全面性认识中统一于主体系统的过程,从而科学揭示虚拟主体和现实主体通过内部相互作用推动人的发展的机制,开创虚拟主体研究新领域,推动主体发展完善和元宇宙文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虚实相融 具身互动 主体分化 虚拟主体
下载PDF
元宇宙中虚拟主体的法律主体地位肯定论之证成
2
作者 唐芬 曾玉兰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8-37,共10页
元宇宙作为新的互联网形态,同时作为现实世界在虚拟世界的缩影,具有虚实高度结合等特性,可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数字虚拟体验,潜力不可估量。在“自然主体”观念和需求的推动下,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元宇宙的诞生,用户的虚拟分身、超人工智... 元宇宙作为新的互联网形态,同时作为现实世界在虚拟世界的缩影,具有虚实高度结合等特性,可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数字虚拟体验,潜力不可估量。在“自然主体”观念和需求的推动下,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元宇宙的诞生,用户的虚拟分身、超人工智能新用户“主体”等都将活跃在其中,此类“特殊主体”必定给法律带来新的挑战,产生例如法律责任最终承担者的确定、人格尊严的保护等内生性问题。本文立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分析主体内生性困境,依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理论以及国内外的立法倾向,结合我国的政策导向,认为突破法律规定现有的主体限制赋予虚拟主体以法律主体资格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宪法主体 虚拟主体 技术 思想观念
下载PDF
后人类主体前史——行动诗学中的主体虚化进路
3
作者 刘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63-74,共12页
作为后人类理论的三个主要分支,生态批评、动物研究与思辨唯物主义都没有完全离开人的因素,并提出了后人类主体经由何种共同进路而形成的问题。主体总是在现实中从事着行动的力量,因而就文学领域而言,后人类主体以行动诗学为前史。传统... 作为后人类理论的三个主要分支,生态批评、动物研究与思辨唯物主义都没有完全离开人的因素,并提出了后人类主体经由何种共同进路而形成的问题。主体总是在现实中从事着行动的力量,因而就文学领域而言,后人类主体以行动诗学为前史。传统至今的行动理论,普遍将主体视为从正面规定了行动方向和展开行动过程的实体,在不得不还原其各种变量因素时,这些理论不同程度地陷入了实则只是在加强预设的同一性与总体性困境。从根本上转换思考角度,让前后行动的界限由实体化状态变成虚化状态,消解界限意识的关联性立场,将行动重构为实体性的主体在差异性重复中溢出虚体的事件,这样才能贯通起当代理论围绕重复与差异展开的各种研究路径,并通向后人类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类 主体 行动 虚化 重复
下载PDF
桥渡设计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建设方案研究
4
作者 陈启刚 卢文良 文永奎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7期84-87,共4页
桥渡设计是典型的交叉型学科,内容丰富、实践性强,适合采用虚拟仿真技术辅助开展教学。通过详细梳理课程教学内容、重难点和适宜教学方法,并基于文献分析开展学科发展趋势调研,结合平台服务于教学、科研和工程的目标需求,设计虚拟仿真... 桥渡设计是典型的交叉型学科,内容丰富、实践性强,适合采用虚拟仿真技术辅助开展教学。通过详细梳理课程教学内容、重难点和适宜教学方法,并基于文献分析开展学科发展趋势调研,结合平台服务于教学、科研和工程的目标需求,设计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架构。进一步根据学科特色,总结虚拟仿真场景应达到的主要效果,并对平台中拟开设的三个仿真实验的内容、目标和逻辑体系进行详细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渡设计 虚拟仿真 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 交叉学科
下载PDF
基于SNA的IDI制度下住宅工程项目利益相关主体虚拟组织结构设计
5
作者 代云云 林诺 +3 位作者 李德智 李志刚 安琪 周剑峰 《工程管理学报》 2024年第2期72-77,共6页
将住宅工程项目各阶段涉及的建设单位、政府、保险公司等利益相关主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SNA)等方法识别IDI制度下住宅工程项目利益相关主体,通过专家访谈量化分析各利益主体间的交互频率、情感强度、熟识性和互惠性分析主... 将住宅工程项目各阶段涉及的建设单位、政府、保险公司等利益相关主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SNA)等方法识别IDI制度下住宅工程项目利益相关主体,通过专家访谈量化分析各利益主体间的交互频率、情感强度、熟识性和互惠性分析主体间关系及其空间结构。结果表明:IDI制度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保险公司、政府部门等4主体属于核心主体位于结构的核心层,其关系紧密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和集成管理;其他一般利益主体位于结构的外围层,借助合同形成契约关系,建立短期协作机制完成建造任务。建立“核心-外围”双层网络型虚拟组织结构实现规模经济和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I保险制度 利益相关主体 虚拟组织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SNA)
下载PDF
面向“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优化策略
6
作者 佟晓丽 王清晨 《图书情报导刊》 2024年第5期26-31,37,共7页
通过审视“双一流”建设对高校图书馆提出的新任务与新要求,分析当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基于多方协同的学科服务管理及保障机制,丰富基于高校定位的学科服务内容,构建嵌入式精准学科服务模式,打造基于虚拟... 通过审视“双一流”建设对高校图书馆提出的新任务与新要求,分析当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基于多方协同的学科服务管理及保障机制,丰富基于高校定位的学科服务内容,构建嵌入式精准学科服务模式,打造基于虚拟组织的学科服务队伍,创新基于文化传承与知识传播的学科服务环境等学科服务策略,旨在推动图书馆服务融入“双一流”建设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高校图书馆 学科服务 策略优化 虚拟组织
下载PDF
虚拟现实现象学批判纲要
7
作者 袁文洁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7-203,220,共8页
英美哲学和现象学对虚拟现实的哲学分析大多集中于具身性概念上。文章从世界现象学、图像现象学、身体现象学和现象学的主体性概念四个基本层面,全面分析虚拟现实技术的逼真的“现实性”、数字化图像生成的“虚拟性”、虚拟身体的具身... 英美哲学和现象学对虚拟现实的哲学分析大多集中于具身性概念上。文章从世界现象学、图像现象学、身体现象学和现象学的主体性概念四个基本层面,全面分析虚拟现实技术的逼真的“现实性”、数字化图像生成的“虚拟性”、虚拟身体的具身性与去具身化以及体验者的主体性自由等四个基本问题,从现象学哲学的视角对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批判观点,深化学界对虚拟现实的哲学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世界现象学 图像现象学 身体现象学 主体性
下载PDF
虚拟教研背景下的文学实践——学生与作家的对话
8
作者 付立松 熊阳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89-95,共7页
虚拟教研室的提出和实施为基层教研室建设构建了协同教研、共享共建教学资源的新形态。本文基于虚拟教研室的实施任务,以文学专业虚拟教研室为例,探讨虚拟教研室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话语权提升的有效方法,提出优化顶层规划设计、发... 虚拟教研室的提出和实施为基层教研室建设构建了协同教研、共享共建教学资源的新形态。本文基于虚拟教研室的实施任务,以文学专业虚拟教研室为例,探讨虚拟教研室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话语权提升的有效方法,提出优化顶层规划设计、发挥信息平台优势、开展卓业师资培训、巩固教学激励机制等建议,使虚拟教研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成为基层教研室建设的有力保障,进而推进学生与作家之间形成深度联结,助力专业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教研室 文学专业 话语权 主体性
下载PDF
跨文化视域下的美育价值——中国古典山水诗与英国浪漫主义自然诗的虚实表现差异比较
9
作者 李春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6期1-4,65,共5页
诗歌不仅是人类文明瑰宝,在语言、内容、思想、文化等方面还具有美育价值。中国古典山水诗和英国浪漫主义自然诗在艺术创作的虚实表现上有很多共同点,同时也存在诸多差异。该文从中国和英国的文化传统、社会心理、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 诗歌不仅是人类文明瑰宝,在语言、内容、思想、文化等方面还具有美育价值。中国古典山水诗和英国浪漫主义自然诗在艺术创作的虚实表现上有很多共同点,同时也存在诸多差异。该文从中国和英国的文化传统、社会心理、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着手,运用平行比较法、跨学科研究法、文化比较法,研究了中国古典山水诗与英国浪漫主义自然诗在艺术表现的虚实上的差异:诗歌虚实字词的运用、创作主体的存在与虚实呈现、景物与情境的虚实表现。虚实表现差异的比较分析,对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文学的艺术创作手法和进行艺术评论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诗 虚实表现 诗歌字词 创作主体 景物表现 情境表现
下载PDF
虚拟现实媒介叙事主体研究:故事生成的视角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丽芳 周伊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8-164,共7页
虚拟现实媒介以互动性著称,故事不再由作者单独完成,故事生成视角下包含创作者、用户及机器在内的三元叙事主体关系逐渐形成。在VR叙事中,创作者逐渐成为一种集体形态,其作为叙事主体最重要的功能体现为对叙事的控制及对其他叙事主体的... 虚拟现实媒介以互动性著称,故事不再由作者单独完成,故事生成视角下包含创作者、用户及机器在内的三元叙事主体关系逐渐形成。在VR叙事中,创作者逐渐成为一种集体形态,其作为叙事主体最重要的功能体现为对叙事的控制及对其他叙事主体的赋权;用户不仅是接受美学意义下的叙事主体,与VR系统的互动也使其成为互动故事的作者和“后故事”作者;而在创作者的赋权之下,机器获得了“准主体”地位,机器智能驱动的自动故事生成和自适应、拟真化的互动使VR叙事愈发呈现出与真实世界类似的随机、生活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叙事主体 涌现型叙事 智能叙事 数字出版
下载PDF
元宇宙视域下“虚拟身体在场”的美学探析
11
作者 王洪岳 李凝宁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3年第1期163-175,265-266,共15页
2021年Facebook更名为Meta,引发了关于元宇宙讨论的热潮。当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元宇宙概念的不断丰富注入了强大动力,进而为人类基于新的实践方式构建新的生存空间、创造新的审美方式、孕育新的文明提供了可能性。在这一过程中,人的自... 2021年Facebook更名为Meta,引发了关于元宇宙讨论的热潮。当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元宇宙概念的不断丰富注入了强大动力,进而为人类基于新的实践方式构建新的生存空间、创造新的审美方式、孕育新的文明提供了可能性。在这一过程中,人的自然肉身不断被技术和信息所改造,“身体”被建构为“人—机—网”的新型存在系统。主体的认识、实践和审美活动以新的“在场”方式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审美主体发生重构与转型。新型身体与新型空间的互动关系极大地影响着主体的生存境遇,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一方面,技术延伸了人的身体,丰富了“在场”的含义,赋予了人类“身不在”而可“临其境”的掌控力和能动性;另一方面,元宇宙的构建使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深度交融,其技术化、符号化、信息化的特点模糊了身体的界限,遮蔽了数字虚拟空间对人的身心的支配,产生了身体异化的新形式,深刻地影响了人的审美感知,并冲击了启蒙运动以来所建构的人的主体性,人在这种虚拟世界中的主体性存在具有符号化、离散化、碎片化、忘我性等特征。因此,人类需要在多种身体形式、多种在场方式及其复杂关系中更新对世界、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和反思,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化进程中开辟新的艺术创作和审美接受方式,以在新的世界中真正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虚拟现实 虚拟身体在场 新主体性 审美观照
下载PDF
数字技术嵌入虚拟养老的功能偏差及其矫治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洋阳 黄建洪 《探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7-137,共11页
迅猛发展的数字技术已逐渐成为与人类比肩的虚拟养老服务主体,具备甚至超过了人类所特有的认知及决策功能。正确运用数字技术有助于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不当应用则会引发技术拟主体性的功能偏差问题。其中,虚拟养老技术的狭隘工具化应用,... 迅猛发展的数字技术已逐渐成为与人类比肩的虚拟养老服务主体,具备甚至超过了人类所特有的认知及决策功能。正确运用数字技术有助于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不当应用则会引发技术拟主体性的功能偏差问题。其中,虚拟养老技术的狭隘工具化应用,会削弱技术主体人格的体现,导致人与技术主体合作关系偏差;部分养老生活要素的不可量化管理特征与隐私特征,会增加虚拟养老技术认知偏差发生的可能;技术的有限理性亦会触发虚拟养老决策偏差。为纠正此类功能偏差,需触发“人—技”合作关系的融合、强化技术的伦理责任、增强技术应用的可解释性以化解技术执行的障碍,并在对技术决策资源进行感性要素扩容的同时,修正技术决策的理性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虚拟养老 技术拟主体性 技术功能
下载PDF
虚拟数字人的二重法律向度及法律性质界定 被引量:6
13
作者 郑飞 夏晨斌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99,共11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虚拟数字人正展现出形象真人化、内核智能化、功能身份化三大演化趋势。同时,三大演化趋势又带来了虚拟数字人客体主体化和物格人格化的二重法律向度。基于上述变化趋势,虚拟数字人的法律性质界定又分别面临主体认...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虚拟数字人正展现出形象真人化、内核智能化、功能身份化三大演化趋势。同时,三大演化趋势又带来了虚拟数字人客体主体化和物格人格化的二重法律向度。基于上述变化趋势,虚拟数字人的法律性质界定又分别面临主体认识困境和客体归属困境。针对虚拟数字人法律性质界定面临的双重困境,应以“主-客”“人-物”为标尺,对虚拟数字人的法律性质进行类型化度量和归类化考察,将虚拟数字人分为以动画CG型虚拟数字人为主的“作品型虚拟数字人”、以数字化身和弱AI驱动型虚拟数字人为主的“人格作品型虚拟数字人”,以及以强AI驱动型虚拟数字人为主的“物格人型虚拟数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数字人 客体主体化 物格人格化 法律性质
下载PDF
交互主体性虚拟实践教学在思政课程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龙呈 《长春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96-101,共6页
交互主体性虚拟实践教学应用于思政课程中,可加强学生的政治认同程度,提升学生思政课程学习效果。通过分析思政课程交互主体性虚拟实践教学的理论背景,获取其影响因素及应用效果,以问卷调查方式为基础,通过结构方程建模法与统计分析软件... 交互主体性虚拟实践教学应用于思政课程中,可加强学生的政治认同程度,提升学生思政课程学习效果。通过分析思政课程交互主体性虚拟实践教学的理论背景,获取其影响因素及应用效果,以问卷调查方式为基础,通过结构方程建模法与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影响因素及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交互主体性虚拟实践教学可加强学生的政治认同程度;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主体性 虚拟实践教学 思政课程
下载PDF
乡村公共空间的“无主体化”现象及其缓解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明 《深圳社会科学》 2023年第1期106-114,共9页
乡村公共空间是村民人情往来、生产生活、信息沟通、休闲娱乐的公共平台,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社会基础,并成为学者观察乡村社会基本属性的重要研究路径。透过新时代村庄公共空间的实践形态,基于“无主体熟人社会”分析概念的反思与拓展... 乡村公共空间是村民人情往来、生产生活、信息沟通、休闲娱乐的公共平台,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社会基础,并成为学者观察乡村社会基本属性的重要研究路径。透过新时代村庄公共空间的实践形态,基于“无主体熟人社会”分析概念的反思与拓展,从理论上把乡村社会中青壮年等行动主体大量外流背景下的乡村公共空间的现象解读为“无主体化”。村民大量外流导致村庄缺乏足够数量的行动主体来支撑乡村公共空间的顺畅运转,呈现乡村公共空间的“无主体化”现象。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外在形态上,“人不在村”意义上公共空间变迁导致乡村公共场所逐渐冷清、乡村公共活动逐渐减少;内在价值上,“心不在村”意义公共空间变迁导致村庄舆论约束机制不足,村民认同能力弱化。“无主体化”现象是对新时代乡村公共空间萎缩的一种理论解读,而“实体式再造”和“虚体式再造”为乡村公共空间的“无主体化”提供一种舒缓策略。以“文化惠农”为基点的乡村公共空间“实体式营造”在促进村民之间关联和唤醒乡村社会记忆中发挥重要功能,为村民之间关联创造机遇、为丰富村庄公共活动提供契机及为建构村庄现代公共生活奠定基础;以“移动互联网实践”为基点的乡村公共空间的“虚体式营造”在唤醒村庄舆论约束机制和培育村庄认同能力具有重要功能,为村庄公共舆论制约机制的生效、村民的村庄认同能力的强化提供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主体化 公共空间 实体式营造 虚体式营造
下载PDF
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实践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利 《江苏科技信息》 2023年第7期44-47,共4页
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驱动以及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高校图书馆智慧化转型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向。为了把握好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文章研究了长沙理工大学图书馆在智慧图书馆建设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尝试和探索,其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 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驱动以及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高校图书馆智慧化转型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向。为了把握好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文章研究了长沙理工大学图书馆在智慧图书馆建设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尝试和探索,其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智慧门户、学科数字分馆、虚拟图书馆、微服务大厅、新生入馆教育、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等,旨在不断提升服务读者,服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能力,不断开创图书馆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图书馆 学科数字分馆 虚拟图书馆 微服务
下载PDF
断裂与弥合:媒体融合进程中播音主持主体性危机及重构
17
作者 张荻 《新闻知识》 2023年第12期80-86,90,共8页
媒体融合十年,播音主持面临跨媒转型的同时,持续遭遇AI主播、ChatGPT、AIGC等新业态的冲击。文章通过分析媒体化和消费化中孕育的危机,并审视融媒实践中出现的跨媒角色偏移、虚拟主播身份冲突、技术主义带来的人文关怀缺失等具体表现,... 媒体融合十年,播音主持面临跨媒转型的同时,持续遭遇AI主播、ChatGPT、AIGC等新业态的冲击。文章通过分析媒体化和消费化中孕育的危机,并审视融媒实践中出现的跨媒角色偏移、虚拟主播身份冲突、技术主义带来的人文关怀缺失等具体表现,进而提出回归主体身份、生产精优内容、重塑话语形态以及建立人机协同模式的纾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体 播音主持 虚拟主播 主体身份 话语回归
下载PDF
智能化战争的哲学考量
18
作者 刘光育 《天中学刊》 2023年第4期38-43,共6页
智能化战争是一场全方位的整体性变革,其中蕴含着军事主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革命性重塑,深刻认识人机交互带来的主体性危机、认知对抗引发的认知重塑、无人作战催生的伦理问题,对于理解智能化战争的整体性和颠覆性,有效认识、应对、... 智能化战争是一场全方位的整体性变革,其中蕴含着军事主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革命性重塑,深刻认识人机交互带来的主体性危机、认知对抗引发的认知重塑、无人作战催生的伦理问题,对于理解智能化战争的整体性和颠覆性,有效认识、应对、引领、推动智能化军事变革,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战争 主体论 认识论 价值论 自主作战 虚拟空间
下载PDF
虚拟R&D组织的基本模式研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洪进 汤书昆 刘仲林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3-48,共6页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已成为获取竞争优势和市场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克服跨国经营导致的研发资源的分散 ,以及单个企业研发能力的不足 ,虚拟R&D组织就成为网络经济时代研发组织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对虚拟...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已成为获取竞争优势和市场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克服跨国经营导致的研发资源的分散 ,以及单个企业研发能力的不足 ,虚拟R&D组织就成为网络经济时代研发组织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对虚拟R&D组织的基本含义和特点作出简要分析的基础上 ,着重探讨了虚拟R&D组织的基本模式及其内容 ,以期加深对现代研发组织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组织 研究与开发活动 企业 分散并行模式 核心能力 核心团队
下载PDF
虚拟实践中的主体性境遇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建军 代峰 邬晓燕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46,共3页
文章探讨了以下三个问题 :虚拟实践的对象性关系 ,虚拟实践对主体性的消解 。
关键词 主体性境遇 虚拟现实 虚拟实践 消解 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