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ociation of ratios of visceral fat area/subcutaneous fat area and muscle area/standard body weight at T12 CT level with the prognosis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1
作者 Hui Shen Ying He +4 位作者 Fan Lu Xiaoting Lu Bining Yang Yi Liu Qiang Guo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24年第2期106-118,共13页
Background:It is well-known that body composition metrics can influence the prognosis of various diseases.This study investigated how body composition metrics predict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prognosis... Background:It is well-known that body composition metrics can influence the prognosis of various diseases.This study investigated how body composition metrics predict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prognosis,focusing on the ratio of visceral fat area(VFA)to subcutaneous fat area(SFA),SFA to standard body weight(SBW),VFA to SBW,and muscle area(MA)to SBW.These metrics were assessed at the level of the twelfth thoracic vertebra(T12 computed tomography[CT]level)to determine their correlation with the outcomes of ARDS.The goal was to utilize these findings to refine and personalize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ARDS.Methods:Patients with ARDS admitted to the intensive care units(ICUs)of three hospitals from January 2016 to July 2023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Within 24 hours of ARDS onset,we obtained chest CT scans to mea-sure subcutaneous fat,visceral fat,and muscle area at the T12 level.We then compared these ratios between survivors and non-survivors.Logistic regression was employed to identify prognostic risk factors.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curve analysis was utiliz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cutofffor predictors of in-hospital mortality.Based on this cutoff,patients with ARDS were stratified.To reduce confounding factors,1:1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was applied.We conducted analyses of clinical feature and prognostic differences pre-and post-PSM between the stratified groups.Additionally,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s were generated to compare the survival outcomes of these groups.Results:Of 258 patients with ARDS,150 survived and 108 did not.Non-survivors had a higher VFA/SFA ra-tio(P<0.001)and lower SFA/SBW and MA/SBW ratios(both P<0.001).Key risk factors were high VFA/SFA ratio(OR=2.081;P=0.008),age,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II score,and lac-tate levels,while MA/SBW and albumin were protective.Patients with a VFA/SFA ratio≥0.73 we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tality,while those with an MA/SBW ratio>1.55 cm^(2)/kg had lower mortality,both pre-and post-PSM(P=0.001 and P<0.001,respectively).Among 170 patients with pulmonary-origin ARDS,87 survived and 83 did not.The non-survivor group showed a higher VFA/SFA ratio(P<0.001)and lower SFA/SBW and MA/SBW(P=0.003,P<0.001,respectively).Similar 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were observed in this cohort.For VFA/SFA,a value above the cutoffof 1.01 predicted higher mortality,while an MA/SBW value below the cutoffof 1.48 cm2/kg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tality(both P<0.001 pre-/post-PSM).Conclusions:Among all patients with ARDS,the VFA to SFA ratio,MA to SBW ratio at the T12 level,age,APACHE II score,and lactate levels emerged as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mort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PROGNOSIS visceral fat area/subcutaneous fat area Muscle area/standard body weight
原文传递
Impact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n the Estimated Visceral Fat Area and Skeletal Muscle Mass in Men with Obesity
2
作者 Ali Madi Almajwal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8年第12期1434-1443,共10页
Background: The lifestyle modification remains the fundamental approach for the obesity treatment.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 of the multimodal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n the estimated visceral ... Background: The lifestyle modification remains the fundamental approach for the obesity treatment.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 of the multimodal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n the estimated visceral fat area versus changes in musculoskeletal mass in a cohort of adult men with obesity. Subjects and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which the file of eighty-two male subjects, aged 20 - 60 years, was studied for three months. Patients had been instructed to follow a balanced-hypocaloric diet, physical activity plan and general advice for combating the unhealthy lifestyle habits through the study period. Those who succeeded to loss > 5% of their body weight were classified as weight loser (WL) group, while others as weight resistant (WR) group. The results of In Body-720 bioelectric impedance analysis were used to report the fat mass (FM), visceral fat area (VFA), skeletal muscle mass (SMM), SMM/VFA ratio, osseous mass (OM), and basal metabolic rate (BMR) before and after the study period. Anthropometric measures, glucose, and lipid profile were also analyzed. Paired t-test was used to detect the significance of change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measure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was used to compare WL vs. WR groups.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weight, FM (p 0.05) and VFA (p 0.001), in addition to a significant rise of SMM/VFA ratio (p 0.05), together with insignificant changes of osseous mass, SMM and BMR after 3 months. Additionally, total cholesterol, low-density lipoprotein, and triglyceride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P 0.05). The percentages of reduction in weight, FM and VFA in WL vs. WR groups were highly significant (p 0.001), while the percentages of change in SMM, SMM/VFA ratio and BMR were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Lifestyle modification might be effective in production of positive changes in the body composition of patients with obesity. These changes were more significant in weight los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ceral fat area SKELETAL Muscle Mass SMM/VFA ratio OBESITY InBody-720
下载PDF
健康体检人群内脏脂肪面积与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刘玉苓 吴高峰 +1 位作者 王婷婷 费大东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内脏脂肪面积(VFA)与尿酸(U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UHR)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枣庄市立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360名。根据VFA值,将人群分为内脏脂肪型肥胖组(VFA≥100 cm^(2))...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内脏脂肪面积(VFA)与尿酸(U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UHR)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枣庄市立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360名。根据VFA值,将人群分为内脏脂肪型肥胖组(VFA≥100 cm^(2))172名和对照组(VFA<100 cm^(2))188名,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VFA与UHR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UHR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UHR对内脏脂肪型肥胖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内脏脂肪型肥胖组体重指数(BMI)、VFA、皮下脂肪面积(SFA)、VFA/SFA(V/S)、甘油三酯(TG)、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UA、UHR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UHR与BMI、VFA、SFA、V/S、TG、TyG呈正相关(P<0.01)。以UHR为因变量,BMI、VFA、SFA、V/S、TG、TyG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VFA是UHR的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UHR预测内脏脂肪型肥胖的曲线下面积为0.741(P<0.001),最佳截断值为0.35。结论健康体检人群UHR与VFA有关,对内脏脂肪型肥胖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体检人群 内脏脂肪面积 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内脏脂肪型肥胖
下载PDF
定量CT在探究健康体检人群腹部脂肪分布与高尿酸血症相关性中的应用
4
作者 和俊雅 孙永兵 +13 位作者 戚昕 李中林 周菁 邹智 李昊 周阳 杜亚玮 屈敏 窦社伟 刘红明 闫峰山 朱嘉栋 吕雪 李永丽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70-575,共6页
目的:采用定量CT探讨健康体检人群腹部脂肪分布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纳入10887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将内脏脂肪面积(VFA)、皮下脂肪面积(SFA)根据QL、QU由小到大均分成4等份,分别为Q_(1)、Q_(2)、Q_(3)、Q_(4)。采用多因素logi... 目的:采用定量CT探讨健康体检人群腹部脂肪分布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纳入10887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将内脏脂肪面积(VFA)、皮下脂肪面积(SFA)根据QL、QU由小到大均分成4等份,分别为Q_(1)、Q_(2)、Q_(3)、Q_(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4个模型评估VFA、SFA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并根据完全调整模型,按性别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高尿酸血症的总检出率为20.2%(2196/10887),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在完全调整模型中,VFA在Q_(2)~Q_(4)发生高尿酸血症的风险分别是Q_(1)的1.73倍(1.42~2.10)、2.44倍(1.95~3.04)、2.99倍(2.32~3.86),趋势性检验P<0.001;SFA在Q_(2)~Q_(4)发生高尿酸血症的风险分别是Q_(1)的0.95倍(0.82~1.11)、0.99倍(0.85~1.16)、1.17倍(0.97~1.42),趋势性检验P=0.109。不同性别的VFA Q_(2)~Q_(4)发生高尿酸血症风险的趋势性检验均P<0.05;而男性的SFA Q_(2)~Q_(4)发生高尿酸血症风险的趋势性检验P<0.05,女性中趋势性检验P>0.05。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中,VFA的增加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VFA可作为高尿酸血症防治的重要监测指标;对于SFA,该关联仅存在男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内脏脂肪面积 皮下脂肪面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yG、内脏/皮下脂肪面积比和心脏代谢指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5
作者 李艳敏 张维 +1 位作者 胡彦彦 齐蕾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97-70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TyG)、内脏/皮下脂肪面积比(VSR)和心脏代谢指数(CMI)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老年NAFLD合并T2DM患者98例和老... 目的探讨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TyG)、内脏/皮下脂肪面积比(VSR)和心脏代谢指数(CMI)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老年NAFLD合并T2DM患者98例和老年NAFLD患者98例,常规检测空腹三酰甘油和空腹血糖,计算TyG指数。使用内脏脂肪检测装置测量内脏脂肪面积(VFA)和皮下脂肪面积(SFA),计算VSR。常规检测腰高比(WHR),计算CM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合并T2DM的危险因素。结果NAFLD合并T2DM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血清TG水平分别为(9.3±0.7)mmol/L、(9.1±1.6)%、(5.7±0.8)和(3.7±0.5)mmol/L,均显著高于NAFLD组【分别为(5.8±0.5)mmol/L、(6.1±1.2)%、(3.9±0.4)和(1.9±0.3)mmol/L,P<0.05】,而HDL-C为(1.2±0.2)mmol/L,显著低于NAFLD组【(1.5±0.4)mmol/L,P<0.05】;TyG、VSR和CMI分别为(10.8±1.5)%、(0.9±0.2)%和(1.2±0.3)%,显著高于NAFLD组【(8.7±0.4)%、(0.3±0.1)%和(0.6±0.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yG(OR=3.124,95%CI:1.101~8.862)、VSR(OR=2.601,95%CI:1.035~6.535)和CMI(OR=2.832,95%CI:1.061~7.561)升高均为影响老年NAFLD合并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7例重度NAFLD合并T2DM患者TyG、VSR和CMI分别为(12.4±1.9)%、(1.2±0.3)%和(1.7±0.4)%,均显著高于61例轻中度NAFLD患者【分别为(9.7±0.6)%、(0.7±0.1)%和(0.9±0.2)%,P<0.05】。结论在老年NAFLD患者,检测并计算TyG、VSR和CMI可帮助筛查T2DM,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2型糖尿病 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 内脏/皮下脂肪面积比 心脏代谢指数
下载PDF
内脏脂肪与前列腺癌风险的关系
6
作者 杨松 杨瑞 +2 位作者 王磊 陈志远 刘修恒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10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CT量化的内脏脂肪面积和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相近并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102例(阴性50例,阳性52例),收集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CT量化的内脏脂肪面积和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相近并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102例(阴性50例,阳性52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PSA以及L_(2/3)椎间隙的CT影像。利用ImageJ软件测量出L_(2/3)椎间隙层面的腰围、腹部总脂肪面积(total fat area,TFA)、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皮下脂肪面积(subcutaneous fat area,SFA),计算相对内脏脂肪面积(relative visceral fat area,rVFA)=VFA/TFA。组间比较各变量并行相关性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变量与PCa发生及分化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变量对PCa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阴性组和阳性组的PS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阳性组年龄高于阴性组(P<0.05);调整年龄后,阳性组的TFA、VFA、SFA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年龄、TFA、VFA、SFA与穿刺结局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77,95%CI:1.019~1.139,P<0.05)、VFA(OR=1.008,95%CI:1.001~1.015,P<0.05)是PC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年龄、VFA在单因素模型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84、0.707,而多因素模型的AUC值为0.777。结论年龄、VFA与PCa风险相关,是PCa的独立危险因子,对PCa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总脂肪面积 内脏脂肪面积 皮下脂肪面积 前列腺癌
下载PDF
超重/肥胖病人VSR对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聚集程度的筛查价值
7
作者 刘乙君 王渊 +3 位作者 韩晶 郑芬 孟敏敏 王彦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5期938-942,共5页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皮下脂肪面积比值(VSR)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聚集程度的关系,评估VSR筛查MS及其组分聚集程度的能力。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肥胖门诊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且病例资料...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皮下脂肪面积比值(VSR)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聚集程度的关系,评估VSR筛查MS及其组分聚集程度的能力。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肥胖门诊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且病例资料完整的超重/肥胖病人180例,根据内脏脂肪面积(VFA)和皮下脂肪面积(SFA)测定结果计算VSR,按照VSR三分位数分为低VSR组、中VSR组和高VSR组。结果:VFA、SFA、VSR水平随MS组分聚集程度增加而明显升高(P<0.05)。随着VSR水平增加,MS及其各组分的发生率逐渐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VSR者MS聚集数量≥3个和≥4个的风险分别是低VSR者的2.867倍(P=0.031)和3.415倍(P=0.026)。VSR筛查MS组分聚集数量≥2个、≥3个、≥4个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8,0.688和0.707,临界值分别为0.283,0.316,0.330。结论:VSR升高是超重/肥胖者MS组分聚集程度增加的危险因素,对筛查MS及其组分聚集程度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内脏脂肪/皮下脂肪面积比值 代谢综合征
下载PDF
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及静息代谢率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8
作者 贺登花 张勇湛 +3 位作者 徐亮 裴佳佳 张颖 闫忠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56-65,共10页
背景早期识别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发病风险非常重要,通过安全、无创的生物电阻抗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测定人体成分来预测MAFLD可能是一种新途径.目的通过BIA法... 背景早期识别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发病风险非常重要,通过安全、无创的生物电阻抗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测定人体成分来预测MAFLD可能是一种新途径.目的通过BIA法测定人体组成成分,探索体脂率(body fat ratio,BFR)、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及静息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与MAFLD的关系.方法根据是否患有MAFLD将509例研究对象分为MAFLD组和非MAFLD组,收集人体测量、人体成分分析及实验室检测相关指标,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索BFR、VFA和RMR与MAFLD及其相关指标间的关系.结果男性和女性的BFR、VFA和RMR在MAFLD组与非MAFLD的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FR、VFA和RMR与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餐后2小时血糖(postprandialblood glucose,PBG)等多个实验室检测指标显著相关(P<0.05);BFR、VFA和RMR预测MAFLD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分别为0.800(95%CI:0.752-0.875)、0.894(95%CI:0.847-0.941)和0.715(95%CI:0.639-0.790),其中VFA为最优指标,其界值为87.10 cm^(2),男性和女性V FA预测MAFLD的AUC分别为0.943(95%CI:0.910-0.976)和0.907(95%CI:0.850-0.965),其界值分别为87.25cm^(2)和117.05cm^(2);调整性别、年龄、FBG、TG和HDL-C后做Logistic回归分析,BFR、VFA和RMR的OR值分别为1.357(95%CI:1.214-1.517)、1.079(95%CI:1.049-1.111)和1.009(95%CI:1.005-1.014).结论BIA法测定BFR、VFA和RMR可用于MAFLD的患病风险预测中,其中VFA是BIA测定法中预测MAFLD的最优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脂率 内脏脂肪面积 静息代谢率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生物电阻抗分析法
下载PDF
骨骼肌质量与内脏脂肪面积比值对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影响
9
作者 汉军成 范晓涌 余静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693-698,共6页
目的研究骨骼肌质量与内脏脂肪面积比值(skeletal muscle massto visceral fat area ratio,SVR)对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9月在兰州市第一... 目的研究骨骼肌质量与内脏脂肪面积比值(skeletal muscle massto visceral fat area ratio,SVR)对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9月在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HFpEF病人94例,出院前收集临床资料,测定病人的SVR水平,将SVR按三分位数分成T1-T3组,进行为期2年随访,终点事件为心力衰竭相关事件(heart failure-related events,HFRE),比较不同组HFpEF病人的预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三组病人临床资料分析:年龄、体质量指数、腰围、收缩压、NT-proBNP、三酰甘油、左心房容积指数、左室射血分数、白细胞介素-6、附肢骨骼肌质量[T1(13.4±2.1)kg、T2(15.6±2.3)kg、T3(18.7±2.5)kg]、内脏脂肪面积[T1(152.7±28.7)cm^(2)、T2(143.2±26.1)cm^(2)、T3(131.5±24.3)cm^(2)]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变量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SVR、年龄、左心房容积指数、体质量指数是HFR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HFpEF病人身体成分的改变与HFRE存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舒张性 每搏输出量 老年人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 骨骼肌质量与内脏脂肪面积比值 心力衰竭相关事件
下载PDF
定量CT测量的腹部脂肪分布与血脂和血糖的关系 被引量:15
10
作者 娄路馨 王玲 +6 位作者 李娜 徐黎 邓薇 刘桐希 赵兴山 高兴军 程晓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04-1007,共4页
目的探讨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FA)和皮下脂肪面积(SFA)与血脂、血糖代谢水平的关系。方法 2010年于我院行腰椎定量CT(QCT)检查患者277名,年龄范围14~90岁,中位年龄63岁。使用QCT脂肪测量软件测量脐水平层面VFA和SFA;同时获得患者静脉血... 目的探讨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FA)和皮下脂肪面积(SFA)与血脂、血糖代谢水平的关系。方法 2010年于我院行腰椎定量CT(QCT)检查患者277名,年龄范围14~90岁,中位年龄63岁。使用QCT脂肪测量软件测量脐水平层面VFA和SFA;同时获得患者静脉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空腹血糖(FBG)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了使正常组和异常组年龄匹配,取年龄40岁及以上病例(246例),根据TC、TG、HDL-C、LDL-C、FBG结果的正常、异常,将VFA和SFA数据分组进行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计算全部病例(277例)正常、异常组VFA和SFA值的95%可信区间,并做VFA和SFA与各项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TC、TG、HDL-C、LDL-C正常、异常组间VFA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G正常、异常组间SFA值有显著性意义(P<0.05)。VFA与TG、TC、FBG的相关性(r=0.247,0.326,0.190)大于SFA(r=0.210,0.151,0.111)。结论血脂代谢正常、异常人群腹部脂肪面积不同,异常人群大于正常人群。VFA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更大,其中TG为最明显相关因素。根据血糖、血脂异常组脂肪面积的95%可信区间可知,本组研究中,高血脂患者的VFA大于140.3 cm2,SFA大于187.2 cm2;高血糖患者的VFA大于140.5 cm2。腹脂面积临界值的确定还有待做更大样本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脂肪 皮下脂肪 定量CT 代谢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多频生物电阻抗法的人体腹部脂肪检测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章勇 苌飞霸 +5 位作者 任超世 陈小波 冷锐 王伟 赵德春 梁晓燕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43-1647,共5页
人体的腹部脂肪含量按深度可以分为皮下脂肪SFA(Subcutaneous Fat Area)和内脏脂肪VFA(Visceral Fat Area),两种脂肪的含量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为了避免测量不同深度的腹部脂肪含量造成的相互干扰。设计了一种基于多频生物电阻抗... 人体的腹部脂肪含量按深度可以分为皮下脂肪SFA(Subcutaneous Fat Area)和内脏脂肪VFA(Visceral Fat Area),两种脂肪的含量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为了避免测量不同深度的腹部脂肪含量造成的相互干扰。设计了一种基于多频生物电阻抗法BIS(Bioimpedance Spectroscopy)测量人体腹部脂肪的装置,该装置采用四电极多频率的生物电阻抗测量系统,主要包括程控信号发生器模块和幅度相位检测模块。根据选择的最佳的电极相对固定位置及合适的测量方案,可以计算出相应深度的腹部脂肪含量。实测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具有足够的测量精度、准确度与重复性好等特点。所以对于传统的借助于生物电阻抗法测量单一深度的腹部脂肪含量的测量系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脂肪含量 皮下脂肪 内脏脂肪 多频生物电阻抗 四电极测量系统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并腹型肥胖患者内脏脂肪面积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2
作者 安妍 高建勤 +4 位作者 郭彩红 王瑞青 朱巍 董爱梅 袁明霞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2年第1期39-42,86,共5页
目的探讨合并腹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内脏脂肪面积(VFA)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T2DM患者728例,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VFA,分为T2DM合并肥胖组(VFA≥100 cm^(2))395例、单纯... 目的探讨合并腹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内脏脂肪面积(VFA)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T2DM患者728例,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VFA,分为T2DM合并肥胖组(VFA≥100 cm^(2))395例、单纯T2DM组(VFA<100 cm^(2))333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Pearson分析VFA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VFA的影响因素。结果T2DM合并肥胖组体质指数(BMI)、颈围、腰围、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皮下脂肪面积(SFA)、VF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尿酸(U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游离T_(3)(FT_(3))均高于单纯T2DM组,游离T_(4)(FT_(4))低于单纯T2DM组(P<0.05)。Pearson法分析显示,VFA与BMI、颈围、腰围、WHR、SBP、DBP、SFA、TG、UA、HOMA-IR、T_(3)、FT_(3)呈正相关,与FT_(4)呈负相关,与FBG、HbA1c、TC无线性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腰围、TG、FT_(3)可正向影响VFA,FT_(4)可负向影响VFA。结论T2DM合并腹型肥胖患者VFA随BMI、腰围、TG、FT_(3)增加而增多,随FT_(4)增高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腹型肥胖 内脏脂肪面积 皮下脂肪面积
下载PDF
CT测量的精确体脂参数和简易体脂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小玲 佟海滨 +7 位作者 方继良 魏军平 张民 王慧荣 李敏 董柳 周丽波 仝小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3289-3292,共4页
目的评估CT测量的精确体脂参数(腹腔内脂肪面积和腹壁皮下脂肪面积)和各简易体脂参数(腰围、体重指数和腰臀比)间的关系,以及各体脂参数评估腹型肥胖的最佳切点及优势。方法采集61例受检者一般资料、体重、身高、腰围、臀围,计算各简易... 目的评估CT测量的精确体脂参数(腹腔内脂肪面积和腹壁皮下脂肪面积)和各简易体脂参数(腰围、体重指数和腰臀比)间的关系,以及各体脂参数评估腹型肥胖的最佳切点及优势。方法采集61例受检者一般资料、体重、身高、腰围、臀围,计算各简易体脂参数;应用螺旋CT于脐水平进行腹部扫描,自配软件计算腹腔内脂肪面积、腹壁皮下脂肪面积,计算腹部脂肪比(腹腔内脂肪面积/腹壁皮下脂肪面积)。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体脂参数间及简易体脂参数与腹部脂肪比的相关性。以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各体脂参数评估腹型肥胖的最佳切点。结果女性组CT精确体脂参数及简易体脂参数之间均相关。男性组腹腔内脂肪面积和简易体脂参数间均相关,腹壁皮下脂肪面积只和腰围、体重指数相关。男性及女性组,CT脂肪比与各简易体脂参数均不存在相关性。评估腹型肥胖在男性和女性的最佳切点:体重指数均为25 kg/m2;腰臀比为0.90和0.83;内脏脂肪面积为100 cm2和49 cm2;腹壁脂肪面积为136 cm2和210 cm2。结论 CT测量的精确体脂参数可以较准确评估腹部脂肪的分布,与简易体脂参数间有较好的相关性,且较简易体脂参数可提供更多的有价值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内脂肪面积 腹壁皮下脂肪面积 腰围 体重指数 腰臀比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超体质量和肥胖成人主要体成分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欢 赵效国 +2 位作者 李莉 王淑霞 吴向明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不同民族超体质量和肥胖成人人体成分的构成特点,分析探讨各组份变化趋势。方法采用InBody 72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1 121名超体质量和肥胖成人体质量指数(BMI)、体脂肪率、腰臀脂肪比、内脏脂肪面积等人体成分指标,...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不同民族超体质量和肥胖成人人体成分的构成特点,分析探讨各组份变化趋势。方法采用InBody 72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1 121名超体质量和肥胖成人体质量指数(BMI)、体脂肪率、腰臀脂肪比、内脏脂肪面积等人体成分指标,比较不同组别的体成分变化情况。结果超体质量组中,汉族男性和维吾尔族男性内脏脂肪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肥胖组中,汉族男、女性和维吾尔族男、女性体脂肪率(男性P=0.003,女性P<0.001)、腰臀脂肪比(男性P<0.001,女性P<0.001)、内脏脂肪面积(男性P<0.001,女性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BIA探讨体成分的特点时,还需考虑民族、性别等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深化研究体成分与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关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阻抗法 体成分 体脂肪率 腰臀脂肪比 内脏脂肪面积
下载PDF
肌肉脂肪比值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帆 苏小游 +1 位作者 徐静 郑超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35-140,共6页
目的:探讨肌肉脂肪比值(SVR)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8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就诊的394例T2DM患者,分为NAFLD组(159例)及非NAFLD组(235例),比较2组四肢... 目的:探讨肌肉脂肪比值(SVR)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8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就诊的394例T2DM患者,分为NAFLD组(159例)及非NAFLD组(235例),比较2组四肢骨骼肌质量、内脏脂肪面积、血糖、血脂等临床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SVR与代谢危险因素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VR对NAFLD发生的影响,ROC曲线分析SVR对NAFLD的预测价值。结果:NAFLD组与非NAFLD组比较,女性比例、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内脏脂肪面积、体脂肪率、舒张压、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显著增高,而SVR、四肢骨骼肌质量显著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男性组SVR与体质量指数、腰围、收缩压呈负相关(r=-0.365、-0.437、-0.117,P<0.01),女性组SVR与体质量指数、腰围呈负相关(r=-0.190、-0.212,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SVR是T2DM女性患者并发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1,95%CI=1.31~13.52,P=0.016)。ROC曲线分析显示SVR在男性组和女性组的AUC分别为0.66和0.63。结论:T2DM患者SVR水平与NAFLD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评估T2DM患者并发NAFLD的一项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非酒精性脂肪肝 四肢骨骼肌质量 内脏脂肪面积 肌肉脂肪比值
下载PDF
非内脏脂肪升高者内脏脂肪面积与认知功能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淑云 张薇平 +5 位作者 张胜建 林碧清 谭嘉莉 黄秋兰 王玉凯 谢海群 《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杂志》 2019年第1期256-260,共5页
目的:分析非内脏脂肪升高的中老年人中,内脏脂肪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共纳入符合标准研究对象110例,采集一般资料及完成血脂、血糖等检验和内脏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整体认知功能检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内脏脂肪面积... 目的:分析非内脏脂肪升高的中老年人中,内脏脂肪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共纳入符合标准研究对象110例,采集一般资料及完成血脂、血糖等检验和内脏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整体认知功能检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内脏脂肪面积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调整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内脏脂肪面积与MMSE总分呈正向关系,分层分析显示,内脏脂肪面积中、高分位组比低分位组的MMSE高约3分,中、高分位组的β(95%CI)P分别为2.80(0.59, 5.01)0.015和2.79(0.55,5.04)0.017;皮下脂肪面积与MMSE总分呈正向关系;分层分析显示,皮下脂肪面积高分位组比低分位组的MMSE高约3.5分,高分位的?(95%CI)P为3.48(1.31,5.65)0.002。结论:对于非内脏脂肪升高的中老年人,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对其认知功能可能存在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脂肪面积 皮下脂肪面积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天津市和平区成年人内脏型肥胖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郑莉 张美琳 +3 位作者 李萍 朱玉凤 常红 黄国伟 《天津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1456-1459,共4页
目的分析内脏型肥胖与高尿酸血症(HUA)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肥胖和HUA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在天津市和平区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824例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查,并测量... 目的分析内脏型肥胖与高尿酸血症(HUA)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肥胖和HUA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在天津市和平区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824例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查,并测量内脏脂肪面积(VFA)。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内脏型肥胖与HUA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VFA的增大,男、女性HUA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P<0.05);且VFA、腰围(WC)和腰臀比(WHR)与血尿酸(SUA)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男性VFA(OR=1.805,95%CI=1.166~2.794)和WHR(OR=2.108,95%CI=1.061~4.189)是HUA发生的影响因素;女性VFA(OR=1.775,95%CI=1.154~2.732),WC(OR=2.015,95%CI=1.137~3.570)和WHR(OR=2.489,95%CI=1.400~4.426)均是HUA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内脏脂肪的蓄积会增加HUA的发生风险。加强人群内脏型肥胖的检测对于预防HUA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内脏型肥胖 内脏脂肪面积 腰围 腰臀比
下载PDF
不同肥胖指标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筛查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惠惠 陆强 +5 位作者 刘晓丽 刘腾飞 马宁 贾晓娇 鲁娜 尹福在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7期1030-1033,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肥胖指标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筛查价值。方法监测157例住院的T2DM患者睡眠呼吸情况,依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分为非OSAHS组和OSAHS组。比较体重指数(BMI)、颈... 目的比较不同肥胖指标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筛查价值。方法监测157例住院的T2DM患者睡眠呼吸情况,依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分为非OSAHS组和OSAHS组。比较体重指数(BMI)、颈围(NC)、腰围(W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HtR)、人体肥胖指数(BAI)、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CVAI)和内脏脂肪面积(VFA)8个肥胖指标在T2DM患者中筛查OSAHS的能力,分析其可行性。结果非OSAHS组41例(26.1%),OSAHS组116例(73.9%)。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OSAHS组的肥胖指标均明显高于非OSAHS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分析显示无论男女8个肥胖指标与OSAHS的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其中VFA、CVAI、WHtR和WC的相关性更高;ROC曲线下面积(AUC)显示8个肥胖指标对OSAHS均有一定的诊断能力,其中诊断价值较好的(AUC>0.9)为VFA、CVAI、WHtR和WC,AUC最大者为VFA,在男性切点为97.5 cm^(2)(敏感性99.4%,特异性100%);女性为99.5 cm^(2)(敏感性88.9%,特异性100%)。结论以上肥胖指标可用于在T2DM患者中筛查OSAHS,其中VFA筛查OSAH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故在T2DM患者中早期测量VFA用于筛查OSAHS,但在无条件进行VFA测量时,对T2DM患者进行WHtR和WC的测量,也可用于OSAHS的筛查,以期早期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内脏脂肪面积 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 腰臀比 腰围
下载PDF
内脏脂肪/皮下脂肪比值与超重/肥胖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相关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希 雷涛 +1 位作者 滕卉茹 徐碧林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2636-2641,共6页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皮下脂肪比值与超重/肥胖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肥胖专病门诊的96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 kg/m^(2)的超重/肥胖患者,测量内脏...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皮下脂肪比值与超重/肥胖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肥胖专病门诊的96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 kg/m^(2)的超重/肥胖患者,测量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皮下脂肪面积(subcutaneous fat area,SFA)、身高、体重,计算BMI,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 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餐后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C肽;测定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瘦素(leptin,LEP)、脂联素(adiponectin,ADP)等脂肪因子以及胰高血糖素样肽-l(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YY肽重组蛋白(recombinant peptide YY,YY肽)等胃肠激素,并计算内脏脂肪/皮下脂肪比值、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isletβcell function index,HOMA-β)。根据内脏脂肪/皮下脂肪比值将患者分为低内脏脂肪/皮下脂肪比值组与高内脏脂肪/皮下脂肪比值组,分析其与胰岛β细胞功能及脂肪因子等的相关性。结果:低内脏脂肪/皮下脂肪比值组VFA、FBG、HbAlc、YY肽均低于高内脏脂肪/皮下脂肪比值组,SFA、餐后C肽、HOMA-β、FGF-21、LEP均高于高内脏脂肪/皮下脂肪比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FA/SFA与FBG、HbAlc呈正相关(分别r=0.344、0.434,P<0.05),与餐后C肽、HOMA-β、FGF-21、LEP呈负相关(分别r=-0.406、-0.343、-0.345、-0.344,P<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内脏脂肪/皮下脂肪比值越大,FBG、HbA1c水平越高,餐后C肽、HOMA-β、FGF-21、LEP越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内脏脂肪含量,内脏脂肪/皮下脂肪比值还考虑了皮下脂肪含量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综合分析脂肪分布情况,有助于全面评估超重、肥胖患者胰岛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和机体的糖代谢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内脏脂肪/皮下脂肪比值 胰岛Β细胞功能 脂肪因子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全身脂肪分布特征与人体学参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戚玉龙 赵琴琴 +4 位作者 程传力 邹超 刘新 郑海荣 成官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8期180-185,共6页
目的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图像可定量反映全身脂肪分布,本文基于全身脂肪分布特征的自动分析方法,探索了脂肪分布特征与传统人体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7名志愿者分别进行全身横断位磁共振PDFF图像扫描,覆盖范围从颈部到膝... 目的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图像可定量反映全身脂肪分布,本文基于全身脂肪分布特征的自动分析方法,探索了脂肪分布特征与传统人体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7名志愿者分别进行全身横断位磁共振PDFF图像扫描,覆盖范围从颈部到膝盖,每位志愿者获得约160张PDFF图像;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全自动脂肪分割法对全身脂肪(TAT)进行分割,得到各部位皮下脂肪(SAT)和内部脂肪(IAT)分布图;最终分析基于PDFF图像的全身脂肪分布特征与人体学指标:身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WH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仅全身脂肪体积比例与传统人体学指标呈中度相关性,其他指标与人体学指标相关性均较低。与人体学指标不同,全身脂肪分布特征在性别之间体现出较大差异。结论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全身脂肪分布特征能为肥胖的相关研究提供全新的手段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密度脂肪分数成像 皮下脂肪 腹腔内脂肪 代谢相关性疾病 身体质量指标 腰臀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