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78篇文章
< 1 2 2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电厂气态^(14)C辐射剂量估算模型研究
1
作者 杨洁 廉冰 +2 位作者 王彦 赵杨军 顾志杰 《四川环境》 202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核电厂释放的^(14)C是公众剂量的主要贡献核素,因此有必要合理评价核电厂^(14)C排放所致公众辐射剂量。对目前国内外气态^(14)C辐射剂量估算模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比活度模型假设受照人体内、陆生动植物产品中、环境大气中^(14)C与^... 核电厂释放的^(14)C是公众剂量的主要贡献核素,因此有必要合理评价核电厂^(14)C排放所致公众辐射剂量。对目前国内外气态^(14)C辐射剂量估算模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比活度模型假设受照人体内、陆生动植物产品中、环境大气中^(14)C与^(12)C的比率均相同,不考虑环境空气中稳定碳浓度变化、以及具体动植物产品中稳定碳的含量,会导致剂量估算结果偏保守;通过对模型参数选取的分析研究,发现空气、动植物产品中稳定碳浓度的含量对^(14)C辐射剂量估算结果影响较大。因此建议对核电厂场址周围不同类型动植物产品中稳定碳含量进行测量,获得较为实际的参数用于核电厂气态^(14)C辐射剂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 辐射剂量 参数选取
下载PDF
基于^(13)C同位素标记法探究连作对丹参生长及光合碳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孟缘 付心雨 +5 位作者 鞠吉东 周冰谦 卢恒 王晓 郭兰萍 刘伟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103,共9页
以1年龄盆栽丹参为研究对象,设置^(13)C脉冲标记处理与^(12)C正常处理,应用^(13)C脉冲标记法研究连作与非连作丹参光合碳分配规律,比较植株标记40 d后的形态学与理化指标差异,分析丹参地上部、根部以及根际土壤碳的^(13)C丰度、碳同位... 以1年龄盆栽丹参为研究对象,设置^(13)C脉冲标记处理与^(12)C正常处理,应用^(13)C脉冲标记法研究连作与非连作丹参光合碳分配规律,比较植株标记40 d后的形态学与理化指标差异,分析丹参地上部、根部以及根际土壤碳的^(13)C丰度、碳同位素比率、^(13)C原子百分比以及单位干重样品的^(13)C总量,以明确连作对丹参生长与光合作用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连作条件下,丹参各部分生物量与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抗氧化酶活性升高;有效成分中的丹参酮Ⅰ、丹参酮Ⅱ_(A)、二氢丹参酮Ⅰ以及迷迭香酸含量均降低;连作显著影响^(13)C-光合碳分配比例,非连作丹参地上部、根部以及根际土壤中^(13)C-光合碳比率分别为27.14%、72.80%和0.06%,连作丹参为59.38%、40.59%和0.03%。综上,连作后,丹参生长发育与次生代谢受到明显影响;光合产物向地下部的转移能力降低,导致连作丹参根部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丹参光合作用的强弱是反映丹参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脉冲标记法 光合碳 丹参 生长代谢 连作障碍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14)C烷烃类化合物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裴鉴禄 李永国 +5 位作者 夏胤 陈泽翔 张计荣 李昕 陈建利 梁书玮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0-997,共8页
压水堆中的^(14)C气态流出物主要以烷烃类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本研究以^(14)C烷烃类化合物中占比最大且化学性质最稳定的^(14)CH_(4)作为处理目标,引入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其放电行为和CH_(4)处理性能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输... 压水堆中的^(14)C气态流出物主要以烷烃类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本研究以^(14)C烷烃类化合物中占比最大且化学性质最稳定的^(14)CH_(4)作为处理目标,引入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其放电行为和CH_(4)处理性能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输出电压17.89 kV、气体流速0.83 cm/s的最优条件下,等离子体的CH_(4)处理效率可达99.37%,CO_(2)选择性可达46.99%;通过提高输出电压、反应温度以及降低气体流速均能有效提升等离子体的CH_(4)处理性能;除CO_(2)外,等离子体处理CH_(4)过程中伴随产生的副产物有30余种,以有机物为主;等离子体处理CH_(4)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相应的速率常数为1.1048 m^(3)/(kW·h)。以上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技术在^(14)C废气处理和监测领域,尤其是^(14)C烷烃类化合物处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 等离子体 甲烷 压水堆
下载PDF
高比活度[苯环-^(14)C]-环磺酮在好氧土壤中的降解转化研究
4
作者 李骄阳 张素芬 +2 位作者 庞杏燕 余志扬 叶庆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8,共9页
环磺酮是一种4-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研究环磺酮在好氧土壤中的降解规律对其环境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比活度[苯环-^(14)C]-环磺酮为示踪剂,综合运用同位素示踪法并有机结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等... 环磺酮是一种4-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研究环磺酮在好氧土壤中的降解规律对其环境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比活度[苯环-^(14)C]-环磺酮为示踪剂,综合运用同位素示踪法并有机结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研究并明确了环磺酮在好氧土壤中的主要降解产物、降解途径及降解产物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好氧培养条件下,环磺酮母体在红壤土、潮土、黑土和褐土4种供试土壤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其半衰期分别为13.18、5.05、10.49和2.82 d;环磺酮在4种好氧土壤中均存在M1、M2和M3三种主要降解产物,并推断了其在好氧土壤中的降解途径;除潮土120 d采样点外,在整个培养过程中,4种土壤中降解产物含量均表现为M2(0.5%~60.8%AR)>M3(0.0~10.0%AR)>M1(0.0~3.9%AR)。本研究结果为环磺酮的环境安全性评估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磺酮 ^^(14)c示踪 好氧土壤 降解产物 降解途径
下载PDF
贵州黑洞4750年以来高分辨率石笋δ^(13)C记录
5
作者 郜魁 何尧启 +3 位作者 邱万银 张鑫 冯唐慧 姜修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0-980,共11页
【目的】全球变暖背景下,喀斯特地貌广布的西南地区可能面临石漠化加剧的风险,对该区域石漠化演变历史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采自贵州省黔西县黑洞一支石笋(HD12)的29个230Th年龄和954个δ^(13)C数据,重建了该地区过去4 750... 【目的】全球变暖背景下,喀斯特地貌广布的西南地区可能面临石漠化加剧的风险,对该区域石漠化演变历史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采自贵州省黔西县黑洞一支石笋(HD12)的29个230Th年龄和954个δ^(13)C数据,重建了该地区过去4 750年的生态环境演变历史。【结果与结论】发现在4 322~3 526 a B.P.以及803~82 a B.P.时段存在两个显著的δ^(13)C正偏移,说明这两个时段洞穴上方的生态环境出现了恶化。HD12石笋δ^(13)C记录在约803 a B.P.的显著偏正持续了约290 a,其振幅达4.2‰,指示了该区域石漠化的扩张过程。这一时期西南地区多个洞穴石笋δ^(13)C值的一致偏正特征,可能指示了宋末靖康事件(823 a B.P.)后,人口的大量迁入和气候的干旱化导致了该区域石漠化的扩张。HD12石笋δ^(13)C值在4 322~3 526 a B.P.时期的偏正,振幅达4.9‰,其中4 322~3 977 a B.P.偏正过程对应于北半球4.2 ka事件,而3 777~3 526 a B.P.的偏正对应3.7 ka事件,两个时期的干旱事件在西南地区的多个石笋与湖泊记录中均有体现,说明在此期间,亚洲夏季风减弱,降水减少可能引起了该区域植被覆盖度大幅降低和土壤严重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δ^(13)c 晚全新世 喀斯特石漠化 中国西南地区
下载PDF
模拟增温对植物叶片δ^(13)C值的影响:全球Meta分析
6
作者 张莉莉 叶志成 +3 位作者 廖凯华 朱青 赖晓明 郭长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412-5421,共10页
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是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这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进而影响群落组成乃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水分利用效率作为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调节水分生理过程的指标,是联系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水循环关系... 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是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这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进而影响群落组成乃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水分利用效率作为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调节水分生理过程的指标,是联系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水循环关系的关键,反映了植被生态系统对立地环境快速调整和资源变化的适应策略,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点。植物叶片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是反映植物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指标,但全球气候变暖对植物叶片δ^(13)C值的影响仍存在较大争议。该研究利用Meta分析整合全球范围内51份相关研究文献中的371组数据,较为系统地评估模拟增温对植物叶片δ^(13)C及其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增温能够使叶片δ^(13)C值显著升高0.6%(P<0.001),同时对叶片呼吸速率R_(d)、气孔导度G_(s)、净光合作用速率P_(n)、碳C的效应值分别为0.237、0.062、-0.140、-0.019 (P<0.05)。模拟增温处理在增强植物光合作用的同时提高了叶片呼吸速率(R_(d)),导致光合产物不断被消耗、叶片碳(C)降低,最终使叶片P_(n)降低并且叶片δ^(13)C产生富集现象。通过进一步对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叶片δ^(13)C值对增温的响应主要受增温时间、高程和年均气温等控制(相对重要性指数分别为1.00、0.97和0.92)。另外,模拟增温时选用不同的增温模式对叶片δ^(13)C值也具有显著不同的影响,采用红外线加热、土柱置换和电缆增温等方法对叶片δ^(13)C值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效应值分别为0.70、0.44和0.35),而采用遮阳屏与开顶箱增温等方法具有负向作用(效应值分别为-0.17和-0.09)。研究结论对于深入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植物水分利用的响应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期为今后该领域的植物生长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增温 ^叶片δ^(13)c META分析 气孔导度 呼吸速率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烟草果胶和纤维素含量^(13)C MultiCP/MAS NMR同时测量
7
作者 王鹏 唐杰 +5 位作者 杨明宇 朱立军 汪长国 陈昆燕 王鹏 杨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16-522,共7页
果胶和纤维素是烟草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对烟草品质与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传统分析方法难以实现果胶和纤维素的同时定量。本文在优化核磁共振波谱序列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固体^(13)C多重交叉极化/魔角旋转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 果胶和纤维素是烟草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对烟草品质与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传统分析方法难以实现果胶和纤维素的同时定量。本文在优化核磁共振波谱序列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固体^(13)C多重交叉极化/魔角旋转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13)C MultiCP/MAS NMR)建立了烟草果胶和纤维素含量的同时测量新方法。方法以聚半乳糖醛酸和微晶纤维素为标准物质,以3-(三甲基甲硅烷基)丙酸-d4钠盐(TMSP)做为内标物质,分别建立内标法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为0.999 0和0.998 2。果胶测量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38和1.28 mg·g^(–1),精密度(RSD,n=5)小于3.05%。纤维素测量的检出限和定量限为1.01和3.32 mg·g^(–1),精密度(RSD,n=5)小于2.74%。应用本方法测量烟梗、烟草薄片和烟叶等不同类型样品中的果胶和纤维素含量,并对比烟草行业标准方法的测量结果,果胶含量的相对误差在-0.95%至4.51%之间,纤维素含量的相对误差在0.77%至2.46%之间。表明^(13)C MultiCP/MAS NMR方法快速,准确,适合批量样品的分析测量,为果胶和纤维素等细胞壁类大分子的同时定量分析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 纤维素 ^^(13)c MulticP/MAS NMR 烟草
下载PDF
江汉平原地下水混合的^(14)C年龄曲线投影校正研究
8
作者 查希茜 毛绪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9-488,I0001,共11页
地下水^(14)C年龄的分布可以指示地下水渗流的方向及其变化。经典校正模型可以消除水化学组成变化对^(14)C年龄的影响,但很难识别地下水混合,导致得到的^(14)C年龄代表的是地下水的混合年龄。本文根据地下水化学组分变化提出了识别混合... 地下水^(14)C年龄的分布可以指示地下水渗流的方向及其变化。经典校正模型可以消除水化学组成变化对^(14)C年龄的影响,但很难识别地下水混合,导致得到的^(14)C年龄代表的是地下水的混合年龄。本文根据地下水化学组分变化提出了识别混合和校正a^(14)C值的方法,并以江汉平原为研究实例进行解剖。江汉平原地下水中硫酸盐矿物溶解导致SO_(4)^(2-)含量增加,且SO_(4)^(2-)含量与a^(14)C值的关系曲线可以识别混合,并利用曲线投影校正a^(14)C值,提出了混合-IAEA模型。IAEA年龄和混合-IAEA年龄的分布差异揭示出地下水渗流变化。年轻地下水混合区为年轻地下水的汇聚方向;老地下水混合区为老地下水的汇集方向。因此,对于大型沉积平原(或盆地)的地下水流系统,使用^(14)C定年时需要考虑地下水混合的影响,混合校正后的^(14)C年龄可以用来识别地下水渗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年龄 混合校正 水文地球化学 地下水渗流 江汉平原
下载PDF
Differential response of radial growth and δ^(13)C in Qinghai spruce(Picea crassifolia) to climate change o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slopes of the Qilian Mountains in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1
9
作者 Li Qin Huaming Shang +4 位作者 Weiping Liu Yuting Fan Kexiang Liu Tongwen Zhang Ruibo Zha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05-218,共14页
Tree radial growth can hav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depending on the environ-ment.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climate on radial growth and stable carbon isotope(δ^(13)C)fractionation of Q... Tree radial growth can hav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depending on the environ-ment.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climate on radial growth and stable carbon isotope(δ^(13)C)fractionation of Qing-hai spruce(Picea crassifolia),a widely distributed native conifer in northwestern China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we developed chronologies for tree-ring widths and δ^(13)C in trees o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slopes of the Qilian Mountains,and analy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ree-ring variables and major climatic factors.Tree-ring widths we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climatic factors early in the growing season,and the radial growth in trees on the northern slopes was more sensitive to climate than in trees on the southern.Tree-ring δ^(13)C was more sensitive to climate than radial growth.δ^(13)C fractionation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summe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early in the growing season.Stomatal conductance more strongly limited stable carbon isotope fractionation in tree rings than photosynthetic rate did.The response between tree rings and climate in mountains gradually weakened as climate warmed.Changes in radial growth and stable carbon isotope fractionation of P.crassifolia in response to climate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may be further complicated by continued climat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e rings Qinghai spruce(Picea crassifolia Kom.) Stable carbon ^isotope(δ^(13)c) Qilian Mountains:climate change
下载PDF
放射性同位素^(14)C测年在岩溶地下水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10
作者 卢安康 赵冠华 +3 位作者 王辉 周立坚 唐胜群 彭志龙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7-498,共12页
放射性同位素^(14)C测年是获取岩溶地下水水文地质参数,探索岩溶地下水运移状态,评价其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搜集已公开发表的放射性同位素^(14)C文献资料和相关研究实例,对其主要来源、循环过程、测年原理、分析方法以及在岩溶地下... 放射性同位素^(14)C测年是获取岩溶地下水水文地质参数,探索岩溶地下水运移状态,评价其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搜集已公开发表的放射性同位素^(14)C文献资料和相关研究实例,对其主要来源、循环过程、测年原理、分析方法以及在岩溶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等内容进行系统论述。研究表明,目前放射性同位素^(14)C主要用于测定岩溶地下水年龄,通过地下水年龄分布和不同来源的同位素占比,科学识别地下水补给源、估算地下水补给速率、合理评估地下水的更新能力等,再现岩溶地下水运动过程,进而计算运移过程中同位素交换率,判断发生的岩溶作用程度,可示踪地下污染来源,揭示地下水污染质的迁移规律,可为水资源利用和环境评价提供关键性的依据。然而,在使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测年的过程中,仍存在样品采集、处理流程不规范,仪器精度有限、测试价格昂贵、检测结果波动性大等问题。^(14)C测年范围有限,作为示踪剂指示作用单一,无法测定出过于“年轻”或者“古老”的岩溶地下水年龄。此外,地下水的运动过程中自然成因的“死碳”混入和人为因素的干扰也会造成测年结果的偏差,现有的校正模型暂时无法解决该问题,相关理论也缺乏研究,这给实际应用和进一步发展造成一定的困扰。该文指出放射性同位素^(14)C测年在未来仍需加强理论的研究,规范样品采集、处理流程,注重测试技术的开发,以解决“死碳”混入和人为因素的干扰造成的测年结果的偏差,多种示踪剂联合使用,提高测年精度和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碳同位素^(14)c 测年原理 应用进展 存在问题 研究展望 岩溶地下水
下载PDF
^(13)C稳定同位素在陆地生态系统植物-微生物-土壤碳循环中的应用
11
作者 白雪娟 翟国庆 刘敬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5-190,共16页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_(2),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碳(C)源,量化光合C在植物-土壤系统间的分配,对于明确C的周转与存留、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和土壤C库潜力具有重要意义。^(13)C稳定同位素技术具有准确性和易操作性,在C...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_(2),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碳(C)源,量化光合C在植物-土壤系统间的分配,对于明确C的周转与存留、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和土壤C库潜力具有重要意义。^(13)C稳定同位素技术具有准确性和易操作性,在C循环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为探究植物-土壤系统C分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C利用效率和土壤C矿化为CO_(2)通量变化等特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本研究首先介绍^(13)C稳定同位素的发展和标记方法,主要有^(13)C脉冲(单次与多次)标记、^(13)C连续标记、借助C_(4)土壤种植C_(3)植物确定^(13)C丰度以及不改变植被条件鉴定自然^(13)C丰度等。其次总结该技术在植物-微生物-土壤系统C循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3)C同位素标记在植物-土壤系统C分配,^(13)C自然丰度技术在树木生长轮和植物群落水平C循环、土壤有机C形成与分解过程中的应用;在土壤微生物方面,概述^(13)C稳定同位素在磷脂脂肪酸、氨基糖、芯片-稳定同位素探针、纳米二次离子质谱同位素成像、荧光原位杂交-纳米二次离子质谱技术等微生物标志物上的应用。接着总结^(13)C稳定同位素方法的缺点,即^(13)C样品检测价格昂贵、由于^(13)C分馏作用影响^(13)C丰度检测不准确及^(13)C标记与微生物标志物技术结合对^(13)C标记丰度要求较高等。最后,对未来^(13)C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提出展望:在理论上,需探究^(13)C标记底物在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统C分配、转化和固持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机制,构建统计与验证模型;在应用上,应注重交叉学科的运用,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地学技术与^(13)C稳定同位素相结合,从更广泛、更全面的角度推进陆地生态系统C循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 陆地生态系统 碳循环 土壤有机碳 微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应用屏栅电离室测量^(16)O(n,α)^(13)C反应的模拟研究
12
作者 夏聪 胡益伟 +5 位作者 刘杰 邬泽鹏 白浩帆 任文凯 陈金象 张国辉 《现代应用物理》 2024年第2期52-60,76,共10页
基于Geant4建立了一套利用屏栅电离室测量^(16)O(n,α)^(13)C反应的模拟方法,能预测不同入射中子能量、不同屏栅电离室结构、不同工作气体和样品参数等实验条件下屏栅电离室测量到的阴极-阳极幅度2维谱。为了验证该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在... 基于Geant4建立了一套利用屏栅电离室测量^(16)O(n,α)^(13)C反应的模拟方法,能预测不同入射中子能量、不同屏栅电离室结构、不同工作气体和样品参数等实验条件下屏栅电离室测量到的阴极-阳极幅度2维谱。为了验证该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在北京大学4.5 MV静电加速器上开展了实验,实验所用的中子能量为5.06 MeV,工作气体为0.3 MPa的Ar与体积分数为3.45%CO 2组成的混合气体(其中的氧作为待测样品)。实验测得了屏栅电离室的阴极阳极幅度2维谱,且模拟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基于此模拟方法提出了一套实验条件的优化方案,可为下一步在宽能区精确测量^(16)O(n,α)^(13)C反应截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O(n ^α)^(13)c反应 GEANT4 屏栅电离室 阴极阳极幅度2维谱 截面测量
下载PDF
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调控p16^(INK4a)诱导SKOV3细胞衰老 被引量:1
13
作者 毕子莹 周玥 +4 位作者 张成桂 刘衡 汪小波 田露 吴渟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调控p16^(INK4a)蛋白诱导卵巢癌细胞SKOV3衰老的作用。方法通过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和时间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对SKOV3细胞增殖的作用;运用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测定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对SKOV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调控p16^(INK4a)蛋白诱导卵巢癌细胞SKOV3衰老的作用。方法通过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和时间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对SKOV3细胞增殖的作用;运用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测定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对SKOV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CⅡ-3作用后SKOV3细胞周期的变化;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CⅡ-3作用后SKOV3细胞衰老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CⅡ-3作用后SKOV3细胞衰老调控分子p16^(INK4a)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可有效抑制SKOV3细胞增殖,最佳作用浓度为80μg/mL,作用时间为48 h;CⅡ-3作用后,SKOV3细胞集落形成能力下降;阻滞于G_(0)/G_(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细胞比例减少;SA-β-Gal阳性细胞百分比增加;衰老调控分子p16^(INK4a)蛋白表达上调。结论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通过调控衰老调控分子p16^(INK4a)蛋白表达诱导SKOV3细胞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 SKOV3细胞 衰老 ^p16^(INK4a)蛋白
下载PDF
Novel thick-target inverse kinematics method for the astrophysical ^(12)C+^(12)C fusion reaction
14
作者 Wei-Ke Nan You-Bao Wang +20 位作者 Yao-De Sheng Jun Su Yu-Qiang Zhang Lu-Yang Song Yang-Ping Shen Fu-Qiang Cao Chen Chen Chao Dong Yun-Ju Li Zhi-Hong Li Gang Lian Wei Nan Qiang Wang Na Song Sheng-Quan Yan Seng Zeng Qi-Wen Fan Hao Zhang Ming-Hao Zhu Bing Guo Wei-Ping Liu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237-243,共7页
The ^(12)C+^(12)C fus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actions in modern nuclear astrophysics.The trend and magnitude of the reaction rate within the Gamow window strongly influence various astrophysical processes.Ho... The ^(12)C+^(12)C fus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actions in modern nuclear astrophysics.The trend and magnitude of the reaction rate within the Gamow window strongly influence various astrophysical processes.However,direct measurement of this reaction is extremely difficult,which makes it necessary to develop indirect methods.In this study,the ^(23)Na+p reaction system was used to study the compound nucleus ^(24)Mg.We employed a thick-target inverse kinematics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γ-charged-particle coincidence technique to measure the proton andα exit channels of ^(24)Mg.Technical details of the ^(23)Na+p thick-target inverse kinematics experiment and analysis are presented here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clear astrophysics ^^(12)c+^(12)c Thick-target inverse kinematics method γ-charged particle coincidence
下载PDF
用于小口径5 T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梯度线圈和^(1)H/^(13)C双共振射频线圈研制
15
作者 易鹏 曹丽 +7 位作者 黄臻 程鑫 王佳鑫 陈黎 陈方 鲍庆嘉 张志 刘朝阳 《波谱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45-256,共12页
基于自主研制的5 T磁共振成像系统和^(13)C代谢磁共振成像研究需求,设计了一种小口径磁共振成像梯度线圈和^(1)H/^(13)C双共振射频线圈系统.其中梯度线圈设计采用有限差分流函数方法,射频线圈设计为马鞍线圈结合表面线圈的双共振方案.... 基于自主研制的5 T磁共振成像系统和^(13)C代谢磁共振成像研究需求,设计了一种小口径磁共振成像梯度线圈和^(1)H/^(13)C双共振射频线圈系统.其中梯度线圈设计采用有限差分流函数方法,射频线圈设计为马鞍线圈结合表面线圈的双共振方案.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磁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成功研制出一套用于小口径5 T^(13)C磁共振成像的梯度与射频线圈,并利用自主研制的5 T磁共振成像系统平台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经过实验测试采集到^(13)C标记的尿素水模磁共振图像和小鼠头部^(1)H磁共振图像,为后续开展基于动态核极化的^(13)C磁共振代谢成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场磁共振成像 ^^(13)c代谢磁共振成像 梯度线圈 ^^(1)H/^(13)c双共振线圈 马鞍线圈 表面线圈
下载PDF
核电厂流出物中^(14)C在海产品中的浓集研究及公众剂量评价应用
16
作者 许莉萍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81,共8页
滨海核电厂流出物的排放会对周围公众产生照射,其中剂量贡献最大的放射性核素为^(14)C,又以食入海产品中^(14)C所致的剂量占比最高。在进行食入海产品这一关键途径的剂量评价时,海产品中^(14)C的浓集情况将直接影响剂量评价的合理性。... 滨海核电厂流出物的排放会对周围公众产生照射,其中剂量贡献最大的放射性核素为^(14)C,又以食入海产品中^(14)C所致的剂量占比最高。在进行食入海产品这一关键途径的剂量评价时,海产品中^(14)C的浓集情况将直接影响剂量评价的合理性。本文采用比活度平衡模式,充分考虑福清核电厂址海域海水及海产品实际碳含量,计算出不同种类海产品^(14)C浓集因子,并通过与部分厂址海产品的^(14)C浓集因子实测值及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推荐值对比验证,得到了适用于福清核电厂址海域的海产品^(14)C浓集因子,推荐鱼类取6800、藻类取5300、甲壳类取5000、软体动物取4500,并应用于公众剂量评价,划分不同年龄组,计算出食入海产品中^(14)C所致的公众个人有效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 浓集因子 海产品 剂量评价
下载PDF
^(13)C NMR、FT-IR、Raman和建模技术对烟煤和无烟煤分子结构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李元吉 代诚欣 +2 位作者 孟上九 张保勇 张强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3-1072,共10页
【目的】探究高精度煤的结构演化及其机理的定量表征。【方法】通过显微组分鉴定、镜质体反射率、工业品质、元素分析和光谱分析,确定了烟煤(FS1)和无烟煤(ZY1)碳骨架结构、官能团的赋存状态等信息,并通过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建立2个分... 【目的】探究高精度煤的结构演化及其机理的定量表征。【方法】通过显微组分鉴定、镜质体反射率、工业品质、元素分析和光谱分析,确定了烟煤(FS1)和无烟煤(ZY1)碳骨架结构、官能团的赋存状态等信息,并通过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建立2个分子结构模型。【结果】结果表明,随着煤化作用的进行,烟煤到无烟煤过程中,亚甲基的损失速率比甲基的损失速率快,芳香性增强,芳香环的脂肪族链变短且支化度较高,含氧官能团逐渐减少,煤结晶程度增强,煤的化学结构趋于成熟稳定,且煤中的脂肪碳减少,芳香碳增加,甲基碳和亚甲基碳含量减少。经过多次尝试确定了芳香炭、脂肪族侧链和氧官能团之间的键合模式,获得最终的分子结构模型:C_(175)H_(162)O_(13)N_(2)(FS1)、C_(190)H_(159)O_(5)N_(3)(ZY1).该模型较好地反映煤的真实结构,模拟的^(13)C NMR光谱与实验光谱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上述研究为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分子结构演化提供了理论参考,为建立高可信度的分子结构表征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 NMR FT-IR RAMAN 分子结构模型
下载PDF
坡面片蚀泥沙有机碳组分及^(13)C同位素不均匀富集对水动力学参数的响应
18
作者 屈久祁 刘琳 王善琦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9-409,431,共12页
[目的]探究片蚀泥沙轻组有机碳(LF_(OC))和重组有机碳(HF_(OC))不均匀富集的水动力学和碳同位素特征,为正确理解水蚀作用下土壤有机碳库变化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以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三区”移动式变坡钢... [目的]探究片蚀泥沙轻组有机碳(LF_(OC))和重组有机碳(HF_(OC))不均匀富集的水动力学和碳同位素特征,为正确理解水蚀作用下土壤有机碳库变化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以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三区”移动式变坡钢制土槽,结合人工模拟降雨技术,测定径流水动力学参数和泥沙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组成及其δ^(13)C值,并辅以棕壤侵蚀泥沙有机碳δ^(13)C值和水力参数,验证土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结果]①雨强和坡度较小时,侵蚀泥沙LF_(OC)和HF_(OC)易发生富集,且相较黏粉粒和微团聚体,大团聚体LF_(OC)与HF_(OC)含量受雨强和坡度的影响更大;②侵蚀泥沙黏粉粒中有机碳δ^(13)C值与其有机碳活跃分数(λ)呈负相关,而其他粒径团聚体有机碳δ^(13)C值与其λ呈显著正相关(p<0.05);③流速与黏粉粒λ显著正相关(p<0.05),雷诺数与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δ^(13)C值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片蚀过程中流速越大,黏粉粒中LF_(OC)越易于优先输移,而紊流加剧则促进低δ^(13)C值团聚体有机碳的优先输移;④对于侵蚀泥沙黏粉粒,流速和雷诺数越大,其有机碳δ^(13)C值越小,λ越大;对于微团聚体和大团聚体,雷诺数越小,其有机碳δ^(13)C值与λ越大。[结论]片蚀过程中轻重组有机碳流失与流速和雷诺数密切相关。并进一步验证了^(13)C同位素对侵蚀泥沙有机碳示踪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蚀 轻组有机碳 重组有机碳 水动力学特征 ^δ^(13)c 分馏效应
下载PDF
NSUN2通过m^(5)C修饰介导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CD4^(+)T细胞的活化
19
作者 陈稳稳 张敏 +3 位作者 方苏 郭刚强 薛向阳 毛孙忠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603-613,共11页
目的:探究mRNA的m^(5)C甲基转移酶NSUN2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D4^(+)T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和有限稀释法构建NSUN2稳定敲除的Jurkat细胞单克隆株,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Jurkat细胞中NSUN2的敲除效果,Dot blot... 目的:探究mRNA的m^(5)C甲基转移酶NSUN2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D4^(+)T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和有限稀释法构建NSUN2稳定敲除的Jurkat细胞单克隆株,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Jurkat细胞中NSUN2的敲除效果,Dot blot检测NSUN2敲除后m^(5)C的修饰水平变化。使用抗人CD3/CD28抗体刺激Jurkat细胞活化,分别在24 h和48 h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Jurkat细胞活化标志物CD69和CD25的表达水平,RT-qPCR检测Jurkat细胞活化后IL-2和TNF-α的转录水平;建立NSUN2^(+/-)小鼠模型,使用磁珠分离CD4^(+)T细胞,通过体外诱导细胞活化,进一步评价NSUN2的敲低对CD4^(+)T细胞活化的影响。使用Arraystar mRNA表观转录组芯片检测NSUN2敲除后Jurkat细胞中基因m^(5)C修饰水平和表达水平,获得受NSUN2调控的m^(5)C修饰的靶基因,利用GO和KEGG富集分析获得NSUN2调控的重要信号通路,结合SLE患者CD4^(+)T细胞中差异的m^(5)C修饰基因集,筛选获得受NSUN2调控的且与SLE疾病相关的靶基因,并进一步利用GO和KEGG等分析NSUN2调控系统性红斑狼疮CD4^(+)T细胞功能的潜在通路。结果:采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获得NSUN2敲除的Jurkat细胞单克隆株,与NSUN2-NC组相比,NSUN2-KO组m^(5)C修饰水平下调,Jurkat细胞的活化标志物CD69和CD25表达水平上调,活化相关细胞因子IL-2和TNF-α表达水平上调(P<0.05);与野生型小鼠相比,NSUN2^(+/-)小鼠Naive CD4^(+)T细胞的活化标志物CD69的表达水平上调。机制上发现,Jurkat细胞中存在受NSUN2调控的基因集,GO和KEGG富集显示这些基因与T细胞活化过程相关。结合SLE患者CD4^(+)T细胞中差异的m^(5)C修饰基因集,筛选获得受NSUN2调控且与SLE疾病相关的靶基因集,GO和KEGG富集分析证实这些基因集与CD4^(+)T细胞功能相关。结论:NSUN2的敲除/敲低促进了Jurkat细胞和小鼠Naive CD4^(+)T细胞的活化,初步筛选出NSUN2调控SLE患者CD4^(+)T细胞活化的靶基因集及其潜在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m^(5)c NSUN2 ^cD4^(+)T细胞
下载PDF
^(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应用
20
作者 谢新华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9期664-667,共4页
目的探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100例上海未凡医学检验实验室接受检查的上腹部不适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快速脲酶试验(RUT)和^(13)C尿素呼气试验。以组织... 目的探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100例上海未凡医学检验实验室接受检查的上腹部不适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快速脲酶试验(RUT)和^(13)C尿素呼气试验。以组织学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2种方法对患者各种疾病诊断的准确性、阳性率。对2种方法的诊断性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进行评估。结果100例上腹部不适患者中,9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13)C尿素呼气试验对十二指肠炎和消化性溃疡的诊断阳性率高于RUT(P<0.05)。2种方法对胃息肉、慢性胃炎、胃癌的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UT相比,^(13)C尿素呼气试验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2种方法的特异度、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C尿素呼气试验和RUT均是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有效诊断方法,但^(13)C尿素呼气试验具有更高的诊断阳性率和整体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感染 诊断 ^^(13)c尿素呼气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