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ablish and Highlight the Chinese Cultural Symbols and the Image of the Chinese Nation Shared by All Ethnic Groups
1
作者 Xiaohua WU Anran LI Qingqing YANG 《Journ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Studies》 2023年第2期160-176,共17页
Establishing and highlighting Chinese cultural symbols and the image of the Chinese nation shared by all ethnic groups is necessary to foster a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o comprehensively build a ... Establishing and highlighting Chinese cultural symbols and the image of the Chinese nation shared by all ethnic groups is necessary to foster a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o comprehensively build a modern socialist state.The article explain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establishing and highlighting Chinese cultural symbols and the image of the Chinese nation shared by all ethnic groups,analyzes the practical problems in its practice,and proposes to strengthen Chinese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national narratives,build a new era cultural symbol system led by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and creatively transform and innovatively develop Chinese cultural symbols and the image of the Chinese nation shared by all ethnic grou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Cultural symbols Image of the chinese nation Fostering a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原文传递
数字人文视域下馆藏清代土尔扈特档案文献可视化开发 被引量:1
2
作者 华林 张富秋 +1 位作者 刘菊 宋晓婷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80,共7页
清乾隆年间,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事件形成的档案文献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演进发展的档案佐证。数字人文环境下,对其档案进行可视化开发,可深入挖掘档案文本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价值,提升档案馆知识服务效能,满足多元利用需求。据此,在阐释... 清乾隆年间,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事件形成的档案文献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演进发展的档案佐证。数字人文环境下,对其档案进行可视化开发,可深入挖掘档案文本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价值,提升档案馆知识服务效能,满足多元利用需求。据此,在阐释土尔扈特档案文献内涵外延、资源特征及其可视化开发理论与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以项目实施为依托的“多元共建共享”土尔扈特档案文献可视化开发方案。从档案的数据化整合、语义化处理与可视化服务等流程建构可视化开发路径,对于发掘土尔扈特档案文献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维护新疆民族地区稳定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尔扈特档案文献 可视化开发 数字人文 知识组织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概念的跨域映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建构的概念隐喻及其修辞机制
3
作者 刘涛 庞宇瑶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6,共12页
如何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抽象概念进行符号表征,隐喻提供了一种重要的修辞理念和方法。隐喻的基本修辞原理是跨域映射,即借助具体的概念域来映射抽象的概念域,以形成一种类比性的联想思维方式,从而实现新概念的知识建构。中华民族... 如何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抽象概念进行符号表征,隐喻提供了一种重要的修辞理念和方法。隐喻的基本修辞原理是跨域映射,即借助具体的概念域来映射抽象的概念域,以形成一种类比性的联想思维方式,从而实现新概念的知识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建构的隐喻机制主要发生在话语、语义和符号三个维度。话语维度的共同体建构主要体现为一种概念隐喻实践,代表性的知识话语是“共在”“相互依存”“多元一体”。语义维度的共同体建构依赖于某种隐喻图式的激活与发明,常见的隐喻图式包括基于家庭隐喻的“互助”概念建构、基于建筑隐喻的“连接”概念建构以及基于容器隐喻的“团结”概念建构。符号维度的共同体建构主要体现为视觉隐喻和听觉隐喻两种隐喻实践,其分别通过视觉意象的再造与声音景观的建构,创设一种通往共同体认同的图像化与声音化想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中华民族共同体 概念隐喻 视觉隐喻 听觉隐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理论基础、符号标识与意义建构
4
作者 龙金菊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9,共13页
形象本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内在体系,是主客体之间发生有效互动与联结的重要载体。形象分析是厘清各种关系图式分野、对人类所需的意义进行阐释的客观需要。关于形象的研究主要形成图像论、符号论与意识形态论三种理论取向,这些理论都突... 形象本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内在体系,是主客体之间发生有效互动与联结的重要载体。形象分析是厘清各种关系图式分野、对人类所需的意义进行阐释的客观需要。关于形象的研究主要形成图像论、符号论与意识形态论三种理论取向,这些理论都突出了形象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是主客观共同作用的结果。立足于形象的生成过程及其多层级转化机制,并结合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研究文献可以发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亦是多层级不断发生互动与意义关联的动态发展过程。有必要从形象研究的理论谱系中探寻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的生成机制、符号标识与意义建构,进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强有力的解释,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理论基础。在具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建设与叙事中,应依据历史记忆符号汇聚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之源、依靠政治文化符号具象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之体、依托语言文字符号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之意。有必要在整体性视角中兼顾历史性与现代性、统一物质性与精神性、融通共同性与差异性、贯通民族性与世界性,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的多维互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建构对于提升国家形象、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 文化符号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节庆机制探析——以楚雄火把节为例
5
作者 单江秀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15,21,共6页
民族节庆符号是一个文化复合体,以其多元的文化底蕴发挥着多重资源性功能而成为一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德育资源。火把节是楚雄的传统民族节日,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地方党委政府赋予其新... 民族节庆符号是一个文化复合体,以其多元的文化底蕴发挥着多重资源性功能而成为一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德育资源。火把节是楚雄的传统民族节日,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地方党委政府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将其建设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节庆活动中强调参与者的多元性,文化的多样性和共享性,努力推动构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经济共同体、政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在此基础上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效。因此楚雄火把节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经验和智慧具有较好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楚雄火把节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增进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路径 被引量:4
6
作者 常轶军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3,共10页
民族是人的身份认同,人是构成民族的主体要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的是人心,最终要落脚到人身上。对于中华民族是什么共同体的理解,直接决定为什么要铸牢、铸牢对象是谁、如何铸牢以及铸成什么。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多元复合体,既是... 民族是人的身份认同,人是构成民族的主体要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的是人心,最终要落脚到人身上。对于中华民族是什么共同体的理解,直接决定为什么要铸牢、铸牢对象是谁、如何铸牢以及铸成什么。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多元复合体,既是历史共同体也是现实共同体,既是利益共同体也是情感共同体,既是政治共同体也是文化共同体。中华民族作为文化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赖个体对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认同。文化符号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联结个体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心理纽带,其不仅能够增强中华文化生命力、推动中华文化传播,而且可以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力量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体而言,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有助于应对内外部文化侵蚀,保障文化安全;以中华文化认同凝聚海外侨胞力量,讲好中国故事、助力民族复兴;以中华文化认同凝聚爱国力量“反独促统”。基于对中华民族是文化共同体的分析,提出文化符号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路径:以通用语言文字符号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交往交流交融;以地理符号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身份认同;以历史符号唤醒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集体记忆;以传统节日符号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情感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符号 文化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象征维度:解码、探寻与构建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乐 王艺桦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4,共10页
象征符号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外显形式之一,标示具象世界背后统一共同体的精神维度,是形塑观念、凝聚价值共识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象征发生的过程解码,清晰呈现象征意义赋予—传递—交互—升华的完整过程,诠释象征符号何以增强共同... 象征符号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外显形式之一,标示具象世界背后统一共同体的精神维度,是形塑观念、凝聚价值共识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象征发生的过程解码,清晰呈现象征意义赋予—传递—交互—升华的完整过程,诠释象征符号何以增强共同体认同的内在密码。象征符号充任承载共享集体记忆、限定共有身份认同、联结共在凝聚整体的核心媒介,赋予共同体成员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整体性感知、同一性认知、连续性想象。由此搭建象征符号意义表达与交流的空间场域、创设象征符号意义循环与共享节日仪式场景、运用象征符号意义感知与共通的交互技术,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象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符号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集体记忆 中华民族认同
下载PDF
传递与共享:社交媒体时代的中华文化符号传播 被引量:3
8
作者 吕志敏 代洪宝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35-43,共9页
中华文化符号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显著标识。社交媒体时代的中华文化符号传播场域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以微信、微博、抖音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构造出的中华文化符号传播新语境,为中华文化符号传播提供了新机遇。用活、用好社交媒体对中华... 中华文化符号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显著标识。社交媒体时代的中华文化符号传播场域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以微信、微博、抖音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构造出的中华文化符号传播新语境,为中华文化符号传播提供了新机遇。用活、用好社交媒体对中华文化符号进行现代性诠释和现代性传播,有助于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实现中华文化符号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引领作用。构建社交媒体时代中华文化符号传播路径,需要明确中华文化符号传播的政治方向,突出主流媒体传播中华文化符号的主体地位,发挥公益广告传播中华文化符号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符号 社交媒体 文化传播 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族际共享符号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互构——基于湘西“白帝天王”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9
作者 柴冰 江涛 瞿州莲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8,共9页
“白帝天王”文化作为湘西苗族地区族际共享符号之一,承载着湘西各民族的共性记忆,具有强大的文化意象与情感互通功能,展现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刻意蕴。从田野调查与大量文献资料入手,对共享“白帝天王”符号的建构、逻辑及功能进... “白帝天王”文化作为湘西苗族地区族际共享符号之一,承载着湘西各民族的共性记忆,具有强大的文化意象与情感互通功能,展现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刻意蕴。从田野调查与大量文献资料入手,对共享“白帝天王”符号的建构、逻辑及功能进行深入探讨发现,“白帝天王”符号建构过程在多方叙事和记忆建构下,呈现出从“族群标识”到“族际共享”的演变,并通过“神圣时空的地缘格局”“情感互通的情感基石”“记忆共享的内在核心”一体整合,诠释族际共享“白帝天王”符号的生成理论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勾勒出从“地缘共同体”“精神共同体”最后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功能想象。研究“白帝天王”符号,探讨族际共享符号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互构,既能理解其文化内涵,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又能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帝天王” 族际共享符号 中华民族共同体 文化认同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俗节庆实践——以黎平县尚重“记坚节”为个案的审美意蕴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毅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7-44,共8页
民俗节庆活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活载体,具有独特的审美风貌,突出特征是以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美为根基,注重节庆仪式的庄重神圣性,唱、演及技艺艺术化,这是民俗节庆呈现的和谐、肃穆与艺术化三重美感。维护和发扬民族民俗活动,不... 民俗节庆活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活载体,具有独特的审美风貌,突出特征是以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美为根基,注重节庆仪式的庄重神圣性,唱、演及技艺艺术化,这是民俗节庆呈现的和谐、肃穆与艺术化三重美感。维护和发扬民族民俗活动,不仅有助于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助于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俗节庆 文化符号 审美意蕴
下载PDF
基于石榴内涵文化的象征意义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被引量:1
11
作者 全瑞国 《鹿城学刊》 2024年第1期97-99,共3页
石榴籽内涵文化的象征在我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具有的特质效应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显现,深刻认识石榴籽“千房同膜、百籽合一”的文化形塑,从而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远意蕴,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重要的启... 石榴籽内涵文化的象征在我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具有的特质效应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显现,深刻认识石榴籽“千房同膜、百籽合一”的文化形塑,从而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远意蕴,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重要的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内涵文化 象征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认识
下载PDF
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逻辑框架、符号表达与实现路径
12
作者 张淑娟 李庆堂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1-21,共11页
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是中华民族集体特征的文化呈现和符号凝聚。从历时和共时维度提炼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应立基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理论链条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世界观照。运用文化符号学... 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是中华民族集体特征的文化呈现和符号凝聚。从历时和共时维度提炼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应立基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理论链条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世界观照。运用文化符号学的理论框架,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所指层指涉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以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和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为符号要素提炼标准;能指层以载体形式呈现中华文明的物质形态,建立起清晰的符号系统分类体系;文化符号的价值表达依赖传播机制实现社会化和国际化。由此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要从所指、能指和传播维度入手,提炼中华文明的标识性概念,建立层次化观念组合;加强标识实体传承和创新,利用数字化技术拓展载体形式;以民族叙事和文明叙事诠释传播话语,以创新媒介和场景呈现优化叙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标识体系 中华文化 文化符号 传播机制 中华民族
下载PDF
从敦煌地区多民族共有文化符号看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唐五代“马文化”为中心
13
作者 于良红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5-142,共8页
敦煌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生活区域,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滋养了畜牧文化,马文化成为该地区多民族共有文化符号。通过壁画呈现、文献书写、文学叙述等方式,以马文化为中心构建了唐五代特定区域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历史,为今天铸... 敦煌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生活区域,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滋养了畜牧文化,马文化成为该地区多民族共有文化符号。通过壁画呈现、文献书写、文学叙述等方式,以马文化为中心构建了唐五代特定区域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历史,为今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文化符号 中华民族共同体 唐五代 马文化
下载PDF
象征的再生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实践逻辑
14
作者 陈文婷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0,122,共10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任务,其文化实践的实质凸显了象征意义建构主体身份认同的符号化过程。作为物质生产实践在文化世界的表征隐喻,象征再生产的实践逻辑阐明了象征力量作用于主客体间的物质关系意图并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任务,其文化实践的实质凸显了象征意义建构主体身份认同的符号化过程。作为物质生产实践在文化世界的表征隐喻,象征再生产的实践逻辑阐明了象征力量作用于主客体间的物质关系意图并建立社会交往关系的文化实践方式。文化实践则是以文化活动和精神生产的对象性活动的形式出场,并在文化的历史与现实的创造中呈现出一种象征性的符号维度。中华民族共同体在一定意义上正是以象征符号为连接构成的一个集合体,并且在这个集合体内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而象征为其提供了同一性的团结纽带。在中华民族共享的文化符号体系中,象征符号经意义生产、符号传播、文化消费、教育再生产作用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的社会化导引,不断构建情感共同体、形塑价值共同体、织牢利益共同体、固基目标共同体,它以对中华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共同体理念的具像化表达,指向了象征再生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象征再生产 文化实践 身份认同
下载PDF
以视觉文化铸牢当代青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5
作者 李波 宋聪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6,共10页
视觉文化是一种以外显性图符照存瞬时光影和解码价值内核的直观表意方式。回溯历史,视觉崇拜与图像叙事织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象征之网;立足当下,视觉浪潮裹挟和西方图像化渗透呼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可视化转向;展望未来,全景式... 视觉文化是一种以外显性图符照存瞬时光影和解码价值内核的直观表意方式。回溯历史,视觉崇拜与图像叙事织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象征之网;立足当下,视觉浪潮裹挟和西方图像化渗透呼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可视化转向;展望未来,全景式传播和数字化具身擘画中华民族共同体群像自建的未来生态图景。然而,在图像霸权与狭隘民族主义互嵌编织的“价值扭曲镜像”中,当代青年的民族意识愈益开显出表达趋向浅层化、社群联结圈层化、网络生态脱嵌化、具身属性扁平化的现实梗阻。因此,有必要通过丰富多元的视觉象征供给、感性直观的视觉叙事基链、立体多维的视觉隐喻矩阵、“得意忘象”的视觉施为效应,搭建起当代青年文化相通、价值共构的“可视化桥梁”,擘画好各族人民籽籽相拥、共筑复兴的“最大同心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当代青年 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从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之维体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6
作者 刘涛 《德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9-44,共6页
“中华民族”称名中“中华”的最初意涵反映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阶段出现的“择中建都”“封邦建国”的政治实践,以及礼仪发展状况。在中华文明起源、形成的历程中,中华民族的先民们不但创造了多元文明,而且通过交往交流交... “中华民族”称名中“中华”的最初意涵反映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阶段出现的“择中建都”“封邦建国”的政治实践,以及礼仪发展状况。在中华文明起源、形成的历程中,中华民族的先民们不但创造了多元文明,而且通过交往交流交融使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这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记忆。中华文明起源阶段,黄帝部族集团的活动及其创造的文化,促进了中原地区文明要素的发展,也为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以及秦汉时期开启大一统文明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黄帝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作用独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 历史记忆 中华文化符号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符号进路
17
作者 姜黎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4,共7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大课题,是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从文化符号角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文化符号承载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与价值观念,以语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大课题,是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从文化符号角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文化符号承载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与价值观念,以语言、时间、空间、政治象征等显性形态呈现。文化“符号化”、符号“扩散化”、符号“互动”,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符号机制。据此,应重视挖掘各民族优秀文化资源,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符号化”;通过专项化、多元化的社会传播,实现文化符号“扩散化”;在意义接收、解释的符号“互动”过程中,实现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建构与普遍认同,增强共同体成员的心理归属和身份认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符号机制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符号功能探赜
18
作者 华锦木 景治强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72-78,156,共8页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符号记录承载了中华文明衍生、聚合、碰撞、交融、转化和创新过程中凝聚的众多宝贵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是我们开展文化育人、立德树人工作的宝贵资源和财富。文章通过阐释分析国家通用语言文...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符号记录承载了中华文明衍生、聚合、碰撞、交融、转化和创新过程中凝聚的众多宝贵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是我们开展文化育人、立德树人工作的宝贵资源和财富。文章通过阐释分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的挖掘、提炼与具象呈现,旨在引导广大民众热爱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文化符号功能 文化自信 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图像化构建
19
作者 刘慧文 王家斌 《学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4期62-69,共8页
图像作为一种集视觉、听觉和感觉于一体的多感官刺激表达,为个体提供了高效而深刻的认知和领悟形式,是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重要途径。科学把握图像的视觉劝服、符号外显和意义内赋等特性,揭示其对人认知方式... 图像作为一种集视觉、听觉和感觉于一体的多感官刺激表达,为个体提供了高效而深刻的认知和领悟形式,是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重要途径。科学把握图像的视觉劝服、符号外显和意义内赋等特性,揭示其对人认知方式变革的基本规律,探讨图像可能引发的弊端即信息过载引发的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倦怠、虚假信息诱导的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错误认知和个性需求软化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性趋向等,有助于有针对性地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和高质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图像体系,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深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符号 图像时代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文化润疆视角下推进中华文化符号建设的价值关切与实践进路
20
作者 王艺桦 李乐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0-18,共9页
文化润疆工程深嵌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民族地区治理及发展的整体过程中,是在新疆地区持续发挥中华文化凝聚整合功能的运行框架,服务于巩固和强化中华民族的身份确认和中华文化的心理认同。以中华文化符号建设推进文化润疆工程,突出... 文化润疆工程深嵌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民族地区治理及发展的整体过程中,是在新疆地区持续发挥中华文化凝聚整合功能的运行框架,服务于巩固和强化中华民族的身份确认和中华文化的心理认同。以中华文化符号建设推进文化润疆工程,突出“共享”以强化中华民族的历史认知、强调“共同”以深化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营造“共赏”以再现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达到“共情”以凝聚中华民族的情感力量、实现“共振”以坚定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想信念。在实践探索中注重中华文化符号建设的顶层设计,明确建设目标与主线,优化整合中华文化符号资源,创新展现形式与传播方式,以此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持续性和稳固性的深厚根基,标定不断深入文化润疆工程新实践的价值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润疆 中华文化符号 中华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