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D突击疗法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大鼠治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董训兰 钱幼琼 徐波 《中华儿童保健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272-274,共3页
为证实维生素D突击疗法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倭病是否易造成中毒.方法 我们用Wistor大鼠建立幼鼠佝楼病模型并采用4个等级剂量的维生素 D_3(30万 IU,60万IU,90万IU,120万 IU)分别一次性肌注,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幼鼠身长、体重、血钙,... 为证实维生素D突击疗法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倭病是否易造成中毒.方法 我们用Wistor大鼠建立幼鼠佝楼病模型并采用4个等级剂量的维生素 D_3(30万 IU,60万IU,90万IU,120万 IU)分别一次性肌注,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幼鼠身长、体重、血钙,磷值,骨X片,骨病理及肾,大血管组织切片.结果 显示治疗各组的体格、生化、X光及病理学改变均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佝偻病病变消失.经统计学处理,上述各实验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肾、腹主动脉光镜下各组均未见病理性钙化斑.结论 上述4种大剂量均为治愈佝偻病安全,有效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突击疗法 维生素d缺乏 佝偻病 儿童
原文传递
佝偻病大鼠模型建立及骨密度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赵琳 李艳红 +2 位作者 祝大丽 张秀风 施丽斌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0-32,共3页
目的 :建立佝偻病的动物模型并实施干预治疗 ,观察骨密度的变化 ,为儿科临床佝偻病防治提供理论实验依据 .方法 :选用 2 1d龄SD幼鼠 4 2只 ,随机分为模型组 (30只 )和正常对照组 (12只 ) .模型组避光并喂食缺乏VitD饲料 6周 ,与正常对... 目的 :建立佝偻病的动物模型并实施干预治疗 ,观察骨密度的变化 ,为儿科临床佝偻病防治提供理论实验依据 .方法 :选用 2 1d龄SD幼鼠 4 2只 ,随机分为模型组 (30只 )和正常对照组 (12只 ) .模型组避光并喂食缺乏VitD饲料 6周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幼鼠生长发育、毛发、食欲、X片及腰椎骨密度 (BMD)的变化 ;之后佝偻病组随机分三组给予不同的干预治疗 .结果 :佝偻病组大鼠骨骺端膨大 ,出现毛刷状、杯口状改变 .佝偻病大鼠身长、体重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佝偻病大鼠腰椎BMD较正常对照组低 (P <0 0 0 1) .佝偻病的干预治疗以一次性肌注相当于人用量的VitD15万U为最好 .结论 :在喂养缺VitD饲料及避光 6周后 ,SD幼鼠佝偻病动物模型制备成功 ,佝偻病大鼠有骨密度的明显降低 ,VitD是治疗佝偻病的主要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佝偻病 对照组 骨密度 大鼠 正常 干预治疗 幼鼠 饲料 喂食 避光
下载PDF
佝偻病动物模型建立及骨损伤实验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董训兰 钱幼琼 洪昭毅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228-230,F002,共4页
目的:建立佝偻病幼鼠动物模型并观察骨组织病理变化,为儿科临床佝偻病防治提供理论实验依据。方法:选用Wistar幼鼠随机分模型组(36只)和正常对照组(12只),模型组避光并使用经典缺D饲料配方喂养,与正常组比较观察幼... 目的:建立佝偻病幼鼠动物模型并观察骨组织病理变化,为儿科临床佝偻病防治提供理论实验依据。方法:选用Wistar幼鼠随机分模型组(36只)和正常对照组(12只),模型组避光并使用经典缺D饲料配方喂养,与正常组比较观察幼鼠生长发育、性情、血生化、X片及骨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较正常组饲养1月后幼鼠生长缓慢,身长、体重均低于正常组(P<0.01);血钙、磷较正常组降低(P<0.01),血AKP较正常组升高(P<0.01);股骨灰重较正常对照组减轻(P<0.01);骨病理显微测量骺板厚度、软骨细胞层数、肥大的软骨细胞直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模型组幼鼠出现腹胀,脊柱弯曲,胸部畸形,串珠,“手躅”征。X片表现为临时钙化带模糊不清。结论:在缺D避光一月时,Wistar幼鼠佝偻病动物模型制造成功,其骨组织病理与人佝偻病骨病变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 动物模型 幼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