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蔓荆子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
作者 田华 杜婷 +3 位作者 黄开合 杨光义 叶方 孙荣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9期29-30,共2页
蔓荆子为解表的传统中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痛证如感冒头痛、神经性头痛、高血压头痛等、急性结膜炎、慢性支气管炎、胃炎、预防癌症、老年性白内障等疾病。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蔓荆子的药理作用的研究工作,旨在为增加蔓荆子的... 蔓荆子为解表的传统中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痛证如感冒头痛、神经性头痛、高血压头痛等、急性结膜炎、慢性支气管炎、胃炎、预防癌症、老年性白内障等疾病。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蔓荆子的药理作用的研究工作,旨在为增加蔓荆子的临床应用提供建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蔓荆 三叶蔓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天然野生和种植药用蔓荆子化学成分研究──Ⅰ.天然野生和种植药用蔓荆子挥发油成分定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崔兆杰 罗伟丽 +1 位作者 李斌 许青 《药物分析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7-29,共3页
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出挥发油,并利用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找出最佳色谱分离条件,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系统将色谱分离出的35种成分进行鉴定,从中定性了21种成分,占总挥发油成分的60%。从GC-MS鉴定结果看,天... 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出挥发油,并利用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找出最佳色谱分离条件,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系统将色谱分离出的35种成分进行鉴定,从中定性了21种成分,占总挥发油成分的60%。从GC-MS鉴定结果看,天然野生蔓荆子比种植药用蔓荆子缺少了氯代甲烷、二氯甲烷、氯仿和1-甲氧基-4-(2-丙烯基)苯,因此,两者在挥发油成分上极为相似,有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蔓荆子 挥发油 GC-MS-DS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我国单叶蔓荆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14
3
作者 梁芳 周香珍 曹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1638-21640,共3页
[目的]调查我国单叶蔓荆的资源状况,为单叶蔓荆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基础和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走访调查和实地样方调查的方法分别对我国单叶蔓荆野生和栽培资源进行调查。[结果]与第3次中药资源普查相比,除江西省单叶蔓荆分布面积增加... [目的]调查我国单叶蔓荆的资源状况,为单叶蔓荆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基础和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走访调查和实地样方调查的方法分别对我国单叶蔓荆野生和栽培资源进行调查。[结果]与第3次中药资源普查相比,除江西省单叶蔓荆分布面积增加外(增加15.5%),其余各省分布面积均明显减少。从目前资源拥有量状况来看,单叶蔓荆处于原始状态的为876.33 hm2,占总数的31.3%;处于被轻度采挖的为405.00 hm2,占总数的14.4%;处于被过度采挖的为625.33 hm2,占总数的22.3%;处于残存的为895.64hm2,占总数的32.0%。[结论]我国单叶蔓荆资源正在减少,人们对其资源保护的认识不够,需加强对其资源的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var.simplicifolia cham.) 资源调查 分布范围 分布面积 年蕴藏量
下载PDF
海岸单叶蔓荆沙埋胁迫下碳水化合物变化与其耐沙埋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周瑞莲 杨淑琴 +3 位作者 贾有余 黄清荣 解卫海 刘晓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7729-7737,共9页
选择烟台海岸沙地抗沙埋强的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var.simplicifolia)为试材,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根据单叶蔓荆匍匐茎长度进行了轻度(1/3茎长)、中度(2/3茎长)和重度半埋以及全埋处理。在沙埋20d后,测定了不同沙埋处理下匍匐茎各段上... 选择烟台海岸沙地抗沙埋强的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var.simplicifolia)为试材,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根据单叶蔓荆匍匐茎长度进行了轻度(1/3茎长)、中度(2/3茎长)和重度半埋以及全埋处理。在沙埋20d后,测定了不同沙埋处理下匍匐茎各段上匍匐茎长度、枝条高度、不定根长度,以及可溶性糖、淀粉、纤维素含量,以探讨单叶蔓荆碳水化合物变化和转化在其耐沙埋中作用。结果显示,在轻度、中度半埋和全埋下单叶蔓荆匍匐茎长度均显著大于对照,被沙埋匍匐茎处有大量不定根生成;同时,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增高和纤维素含量下降,尤其是生长最快的匍匐茎顶部(如轻度半埋),茎中可溶性糖较低、淀粉增加最多,纤维素最低。但是被重度半埋和全埋的匍匐茎生长较少,茎中纤维素含量较多、淀粉含量较少。研究表明,沙埋是一种胁迫,它损伤叶片、扰乱碳水化合物代谢平衡。但它又是胁迫信号使植物产生适应性反应,它使未遭沙埋的匍匐茎顶端通过加速碳水化合物转化、分解纤维素、提高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为顶端生长提供能量和营养,以加速匍匐茎快速生长摆脱沙埋。同时沙埋部位枝叶通过分解其纤维素,产生更多的可溶性糖和淀粉为匍匐茎不定根生长提供能量。因此,沙埋后匍匐茎内碳水化合物的转化是其快速生长和摆脱沙埋的能量来源而在其适应沙埋生长中起重要作用。单叶蔓荆对沙埋的适应性反应表现了其具有表型可塑性特性,该特性是其沙埋后维护匍匐茎顶部快速生长、不定根形成、碳水化合物转化以及具有较高抗沙埋能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埋 单叶蔓荆 碳水化合物 抗沙埋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蔓荆子中木犀草素的含量 被引量:9
5
作者 胥秀英 郑一敏 +1 位作者 杨艳红 傅善权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09-610,共2页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蔓荆子中木犀草素的含量。方法:采用Shimadzu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H3PO4溶液(50∶5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柱温室温,用外标法定量,测定蔓荆子中木犀草素的含量。结...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蔓荆子中木犀草素的含量。方法:采用Shimadzu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H3PO4溶液(50∶5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柱温室温,用外标法定量,测定蔓荆子中木犀草素的含量。结果:木犀草素的线性范围0.0325~0.39μg,r=0.9999,回收率101.13%,RSD2.1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线性关系良好,可用于蔓荆子木犀草素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蔓荆子 木犀草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单叶蔓荆子挥发油成分的分析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体强 吴锦忠 +1 位作者 余德亿 陈丽艳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7年第6期99-104,共6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采收时期(早、中、晚)的单叶蔓荆子挥发油,得率分别为0.35%、0.41%和0.39%。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结果表明:从3种采收期蔓荆子挥发油中分别分离鉴定得到19、22和29种成分;虽然仅有5种相同成分:1,8-桉油精(1,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采收时期(早、中、晚)的单叶蔓荆子挥发油,得率分别为0.35%、0.41%和0.39%。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结果表明:从3种采收期蔓荆子挥发油中分别分离鉴定得到19、22和29种成分;虽然仅有5种相同成分:1,8-桉油精(1,8-环氧对薄荷烷)、反-水合桧烯、β-葑基乙醇、β-荜澄茄油烯和τ-萘醇等(在早、中、晚期样中这5种成分总质量分数分别为13.778%、12.871%和15.097%),但主体成分均为单萜及倍半萜类化合物(3个时期样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9.6%、90.2%和94.1%)。不同采收期的蔓荆子挥发油主要成分各有特征:早期呈高蒎烷型,中期呈高乙酰氧基-对-薄荷烷型,晚期呈高对-薄荷烷(二烯)型;具代表性的首要成分分别为α-蒎烯(34.994%)、1-乙酰氧基-对-薄荷烷-4(8)-烯(63.943%)和dl-柠檬烯(4-薄荷烷-1,8-二烯,31.819%)。早期挥发油中质量分数较高的还有1-乙酰氧基-对-薄荷烷-4(8)-烯(22.972%)、β-水芹烯(10.753%)、1,8-桉油精(8.151%)和桧烯(7.842%)等,而晚期有β-蒎烯(15.798%)、β-石竹烯(10.043%)和1,8-桉油精(5.927%)。此外,中期出现4种脂肪族化合物(占总质量的6.08%);晚期不含有1-乙酰氧基-对-薄荷烷-4(8)-烯,而出现一些沸点较高的三环倍半萜类如δ-古芸烯(3.584%)、β-荜澄茄油烯(6.7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蔓荆 蔓荆子 采收期 挥发油 萜类结构类型
下载PDF
4种牡荆属植物来源生药的近红外漫反射指纹图谱聚类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辛海量 胡园 +2 位作者 张巧艳 郑汉臣 秦路平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037-3038,共2页
目的对不同来源的蔓荆子、黄荆子、牡荆子,进行近红外漫反射指纹图谱聚类分析,建立基于近红外漫反射指纹图谱的快速、简便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4种生药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植物分类结... 目的对不同来源的蔓荆子、黄荆子、牡荆子,进行近红外漫反射指纹图谱聚类分析,建立基于近红外漫反射指纹图谱的快速、简便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4种生药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植物分类结果一致,可以据此进行鉴别;多个产地来源的单叶蔓荆子聚类分析结果与其地域、纬度分布及品质关系密切,可据此分为3个居群类型。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蔓荆子、黄荆子、牡荆子的鉴别,也可用于蔓荆子品质分析、种内变异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蔓荆子 黄荆子 牡荆子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单叶蔓荆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发育 被引量:7
8
作者 王仲礼 孔冬瑞 王磊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4-668,共5页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法对单叶蔓荆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详细观察。主要结果如下:(1)花药壁由四层细胞构成,由外到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花药壁发育方式为双子叶型。(2)花药壁表皮细胞具多细胞腺体。(3)药室内壁...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法对单叶蔓荆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详细观察。主要结果如下:(1)花药壁由四层细胞构成,由外到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花药壁发育方式为双子叶型。(2)花药壁表皮细胞具多细胞腺体。(3)药室内壁和部分药隔细胞具纤维性加厚。(4)绒毡层细胞有两种来源,外周部分来源于初生壁细胞,近药隔部分来源于药隔细胞。绒毡层为分泌型,细胞具双核。(5)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形成的四分体主要为四面体型排列,偶有左右对称型。(6)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花粉具3孔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蔓荆 小孢子发生 雄配子体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蔓荆子挥发性化学成分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再波 赵超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16-19,共4页
目的:对蔓荆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结果:分离出81个组分,确认了其中64种组分,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其相对含量占总挥发性组分峰面积的96.85%。结论:主要... 目的:对蔓荆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结果:分离出81个组分,确认了其中64种组分,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其相对含量占总挥发性组分峰面积的96.85%。结论:主要成分为:α-蒎烯(4.26%)、1,8-桉树脑5.90(%)、芳樟醇(3.59%)、莰烯(4.89%)、丁子香酚(2.18%)、β-石竹烯(14.72%)、β-古芸烯(2.56%)、双环吉马烯(4.35%)、α-雪松醇(11.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蔓荆子 挥发油
下载PDF
单叶蔓荆果实及叶片中蔓荆子黄素的积累动态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维洋 李剑芳 赵利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184-2185,共2页
目的研究单叶蔓荆果实及叶片中蔓荆子黄素的积累规律,以及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其含量的影响,为进一步确定单叶蔓荆药材的合理采收时间及科学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叶蔓荆干燥果实及叶片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 目的研究单叶蔓荆果实及叶片中蔓荆子黄素的积累规律,以及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其含量的影响,为进一步确定单叶蔓荆药材的合理采收时间及科学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叶蔓荆干燥果实及叶片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结果夏末秋初,单叶蔓荆果实和叶片中蔓荆子黄素的累积均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且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果实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约为同时期叶片含量的3倍。起垄与直立整形相结合的栽培管理措施下,果实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较对照提高约16.3%,而叶片中的含量仅较对照提高2.7%。结论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山东及周边省份于8月底至10月上中旬采收单叶蔓荆果实入药较为适宜。起垄与直立整形相结合的复合管理措施能够显著促进单叶蔓荆果实中蔓荆子黄素的积累,而对叶片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蔓荆 蔓荆子黄素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单叶蔓荆植物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宗文 韩晓弟 +1 位作者 高原 杨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5期15439-15440,共2页
利用生物制片与显微技术,对单叶蔓荆营养器官外部形态、解剖结构及繁殖器官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详细观察研究。从植物形态学角度看,单叶蔓荆具有盐生植物的典型特点。
关键词 单叶蔓荆 形态学 盐生植物
下载PDF
单叶蔓荆子化学成分研究初报 被引量:18
12
作者 陈体强 朱金荣 +1 位作者 吴锦忠 余德亿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6年第5期50-52,共3页
对产于福建(莆田平海)海滨沙地的单叶蔓荆子的一般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为开发利用福建沿海沙滩单叶蔓荆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福建产单叶蔓荆子的水分、脂肪、粗蛋白及灰分含量分别为10.8%、4.05%、5.9%和3.36%,符合2005年版《中... 对产于福建(莆田平海)海滨沙地的单叶蔓荆子的一般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为开发利用福建沿海沙滩单叶蔓荆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福建产单叶蔓荆子的水分、脂肪、粗蛋白及灰分含量分别为10.8%、4.05%、5.9%和3.36%,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要求。其重金属元素含量Pb<0.01μg/g、As<0.1μg/g、Hg<0.01μg/g、Cd为0.02μg/g、Cu为6μg/g,达到《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WM2-2001)中重金属元素限量要求。蔓荆子生药材17种氨基酸总量为3.51%(mg/100 mg),此外还检出微量γ-氨基丁酸(GABA,2.203 mg/100 g)。蔓荆子生药材中含有10种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69.6%)为主,主要成分包括棕榈酸(6.6%)、硬脂酸(5.4%)、油酸(22.0%)、亚油酸(46.0)及少量亚麻酸(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蔓荆(圆叶蔓荆) 蔓荆子 化学成分 资源 开发利用
下载PDF
山东蔓荆子总黄酮含量测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红燕 彭艳丽 +2 位作者 陈晓丽 荆雪梅 傅升华 《食品与药品》 CAS 2006年第06A期46-48,共3页
目的本文对山东地产药材蔓荆子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方法比色法。结果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03936~0.1968mg/ml(r=0.9998)。不同生境下的蔓荆子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10月份采收的蔓荆子总黄酮含量最高;贮藏2年的蔓荆子总黄酮含... 目的本文对山东地产药材蔓荆子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方法比色法。结果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03936~0.1968mg/ml(r=0.9998)。不同生境下的蔓荆子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10月份采收的蔓荆子总黄酮含量最高;贮藏2年的蔓荆子总黄酮含量普遍高于储藏3年的。结论产地、贮藏期、采收期对蔓荆子总黄酮含量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蔓荆子 总黄酮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福建野生单叶蔓荆子总黄酮与蔓荆子黄素含量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小芬 杨成梓 +2 位作者 黄泽豪 蔡远树 陈明杰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2年第3期32-35,共4页
对福建省不同地区野生单叶蔓荆子总黄酮和蔓荆子黄素含量进行测定,不同地区含量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确定福建野生单叶蔓荆子的质量水平,为进一步开发福建野生单叶蔓荆子提供基础研究数据。回流提取总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UV法)测定总黄酮... 对福建省不同地区野生单叶蔓荆子总黄酮和蔓荆子黄素含量进行测定,不同地区含量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确定福建野生单叶蔓荆子的质量水平,为进一步开发福建野生单叶蔓荆子提供基础研究数据。回流提取总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UV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蔓荆子黄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野生单叶蔓荆子总黄酮含量范围为7.081%~10.792%,平均含量9.040%;蔓荆子黄素含量范围为0.06170%~0.12578%,平均含量0.08878%。福建省不同地区野生单叶蔓荆子质量(以蔓荆子黄素含量为指标)均符合药典规定,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蔓荆子 单叶蔓荆 总黄酮 蔓荆子黄素
下载PDF
单叶蔓荆果实挥发油成分与性质和黄酮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治国 王仁卿 梁颂春 《河南科学》 1999年第A06期50-54,共5页
测定了蔓荆子的挥发油、黄酮的含量;并测定了挥发油的比重、折光率、光泽等物理性状;采用GC-MS联用仪测定了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预处理方法对挥发油产率有较明显的影响;产地对挥发油及黄酮的产率有极为明显的影响;分... 测定了蔓荆子的挥发油、黄酮的含量;并测定了挥发油的比重、折光率、光泽等物理性状;采用GC-MS联用仪测定了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预处理方法对挥发油产率有较明显的影响;产地对挥发油及黄酮的产率有极为明显的影响;分布于不同地区的药材其挥发油的物理性质也有明显的差异。产于泰安的药材分离出38个化合物,检出36个,产于威海的药材分离并检出26个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蔓荆子 挥发油 黄酮 成分分析 中药
下载PDF
厚田地区单叶蔓荆的群落学特征与适应沙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何兴东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6-40,共5页
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var. simplicifolia Cham.)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江苏、江西、浙江等省的沙地。在日本、印度、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也有分布。它不仅是沙地的主要固沙植物,也是药用植物。一... 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var. simplicifolia Cham.)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江苏、江西、浙江等省的沙地。在日本、印度、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也有分布。它不仅是沙地的主要固沙植物,也是药用植物。一、区域自然概况试验与调查工作在江西省南昌市厚田风沙化土地试验站进行。该区处于北纬28°25′—30′,东经115°46′50″—42′45″,位于赣江下游南昌市附近。具有高温多雨、干湿季明显的特点,是典型的中亚热带气候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蔓荆 群落学 适应性 固沙植物
下载PDF
单叶蔓荆生态效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方志伟 宋天英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80-183,共4页
通过对福建省莆田市平海乡卓东村沿海风沙地单叶蔓荆植被生态效应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多年生蔓荆植被具有明显的改良土壤作用,表现在其土壤的物理性粘粒含量分别比无植被地、木麻黄地及老鼠刺地的高出23%、33%和23%;速效钾含量... 通过对福建省莆田市平海乡卓东村沿海风沙地单叶蔓荆植被生态效应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多年生蔓荆植被具有明显的改良土壤作用,表现在其土壤的物理性粘粒含量分别比无植被地、木麻黄地及老鼠刺地的高出23%、33%和23%;速效钾含量分别比后三种植被地高出88%、256%和100%;速效磷含量分别比后三种植被地高出104%、213%和124%;水解氮含量分别比后三种植被地高出310%、107%和105%;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后三种植被地高出74%、38%和38%;PH值分别比后三种植被地低出0.58、0.54和0.55PH值单位.以上各指标经分析均达显著性差异水平之上.蔓荆植被也具有显著地降低地表风速、改善地表空气湿度和空气温度作用.单叶蔓荆植被改良后的土壤各指标接近于农地水平,并对防护林种木麻黄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其地上生长的木麻黄的茎生长和树高生长明显优于无植被地及老鼠刺植被地上生长的木麻黄,且这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蔓荆 生态效应 木麻黄生长
下载PDF
固沙植物单叶蔓荆扦插育苗正交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炜 李茂瑾 +1 位作者 吴惠忠 李秀明 《防护林科技》 2012年第6期1-3,共3页
单叶蔓荆是良好的固沙植物,在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开展扦插育苗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截取长度15~20 cm,粗度≥1.0 cm,匍匐茎部位木质化的插穗可获得良好的试验效果,但理论分析的最佳水平组合并未出现在试验组合中,因此应将理论组合与试... 单叶蔓荆是良好的固沙植物,在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开展扦插育苗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截取长度15~20 cm,粗度≥1.0 cm,匍匐茎部位木质化的插穗可获得良好的试验效果,但理论分析的最佳水平组合并未出现在试验组合中,因此应将理论组合与试验组合中最好组合再次做对比试验,确定最佳繁殖技术,以便达到良好的推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蔓荆 固沙 正交试验 扦插育苗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和不同气候变化情景的单叶蔓荆潜在地理分布预测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亚领 李浩 +2 位作者 杨旋 郭彦龙 李维德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0,共10页
单叶蔓荆为我国常用中药蔓荆子的来源之一,不仅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还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能很好地防风固沙和保持水土。预测气候变化对该物种分布范围的影响可以为单叶蔓荆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基础和参考依据。本研究利用获得的单叶蔓... 单叶蔓荆为我国常用中药蔓荆子的来源之一,不仅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还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能很好地防风固沙和保持水土。预测气候变化对该物种分布范围的影响可以为单叶蔓荆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基础和参考依据。本研究利用获得的单叶蔓荆126个地理分布记录和22个环境因子,利用MaxEnt模型分析了单叶蔓荆在我国全国范围内的潜在地理分布,并基于该模型预测了4种气候情景下21世纪50和70年代单叶蔓荆分布范围。结果表明,最大熵模型预测单叶蔓荆潜在生境分布的精度较高(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下方的平均面积为0.988),海拔、平均气温日较差、最冷季度降水量和最干月份降水量是影响单叶蔓荆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由模型预测可知,在4种气候情景下,单叶蔓荆在全国适宜生境和低适宜生境的数量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适宜生境增加较快,低适宜生境增加缓慢;到2050s阶段,适宜生境比例由当前的5.03%分别上升到15.88%、17.00%、17.59%和23.11%;低适宜生境比例由当前的8.86%分别上升到11.09%、10.31%、11.53%和12.96%;到2070s阶段,适宜生境比例分别上升到21.22%、22.21%、24.57%和30.66%;低适宜生境比例分别上升到11.85%、12.07%、13.99%和14.66%。空间分布上,单叶蔓荆的适宜生境和低适宜生境的范围及几何中心都由沿海地区向内陆扩散;湖南和江西两省的适宜生境比例增长较快,尤其在四川境内,当前只有很小比例的低适宜生境,随着气候的变化,低适宜生境面积有所上升,并且适宜生境开始出现且增长速度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蔓荆 气候变化 MaxEnt模型 潜在地理分布
下载PDF
单叶蔓荆果实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肖春荣 黄伟明 +2 位作者 陈芳有 张睿增 罗永明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6-100,共5页
目的:对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var.simplicifolia Cham(Vitex rotundifolia L.)的成熟果实蔓荆子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硅胶柱层析、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制备液... 目的:对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var.simplicifolia Cham(Vitex rotundifolia L.)的成熟果实蔓荆子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硅胶柱层析、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制备液相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应用核磁共振(NMR)以及质谱等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单叶蔓荆果实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6,7,8,4′-pentamethoxyflavone(1)、牡荆素(2)、2″-O-鼠李糖牡荆素(3)、5-去甲基甜橙黄酮(4)、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5)、(7R,8S)-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9′-O-β-D-glucopyranoside(6)、3-(β-D-glucopyranosyloxymethyl)-2-(4-hydroxy-3-methoxyphenyl)-5-(3-hydroxypropyl)-7-methoxydihydrobenzofuran(7)、异嗪皮啶(8)、5-methoxy-6,7-methylene-dioxy coumarin(9)、(3S,5S,8R,9R,10S)-3,9-dihydroxy-13(14)-labdaen-16,15-olide 3-O-β-D-glucopyranoside(10)、vitexilactone(11)、pedunculariside(12)。结论:除化合物2、11、12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蔓荆果实 化学成分 黄酮类 木脂素类 萜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