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iability of the ocular trauma score for the predictability of traumatic and post-traumatic retinal detachment after open globe injury 被引量:4
1
作者 Simon Dulz Vasilis Dimopoulos +4 位作者 Toam Katz Robert Kromer Eileen Bigdon Martin Stephan Spitzer Christos Skev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1年第10期1589-1594,共6页
AIM: To elucidate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 ocular trauma score(OTS) and the zones of injury could be used as a predictive model of traumatic and post traumatic retinal detachment(RD) in patients with open globe inj... AIM: To elucidate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 ocular trauma score(OTS) and the zones of injury could be used as a predictive model of traumatic and post traumatic retinal detachment(RD) in patients with open globe injury(OGI).METHODS: 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chart analysis of OGI patients was performed. The collected variables consisted of age, date, gender, time of injury, time until repair, mechanism of injury, zone of injury, injury associated vitreous hemorrhage, trauma associated RD, post traumatic RD, aphakia at injury, periocular trauma and OTS in cases of OGI. RESULTS: Totally 102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OGI with a minimum of 12 mo follow-up and a median age at of 48.6 y(range: 3-104 y) were identified. Final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 was independent from the time of repair, yet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present between the final BCVA and the zone of injury. Severe trauma presenting with an OTS score Ⅰ(P<0.0001) or Ⅱ(P<0.0001) revealed a significantly worse BCVA at last follow up when compared to the cohort with an OTS score >Ⅲ. OGI associated RD was observed in 36/102 patients(35.3%), whereas post traumatic RD(defined as RD following 14 d after OGI) occurred in 37 patients(36.3%). OGI associated RD did not correlate with the OTS and the zone of injury(P=0.193), yet post traumatic RD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zone Ⅲ injuries(P=0.013). CONCLUSION: The study shows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lower OTS score and zone Ⅲ injury with lower final BCVA and a higher number of surgeries, but only zone Ⅲ could b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ate of 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ocular foreign body ocular trauma score open globe injury RETINA retinal and vitreous surgery retinal detachment TRAUMA
下载PDF
Ratio of Primary Episcleral Buckling Surgery versus Primary Vitrectomy for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2
作者 Jost B.Jonas Barbara Mangler +1 位作者 Alexander Decker Frank C.Schlichtenbrede 《Eye Science》 CAS 2014年第1期53-54,共2页
Purpose: To assess the ratio of the frequency of primary scleral buckling procedures versus the frequency of vitrectomies performed as treatment for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s in a primary retinal surgical dep... Purpose: To assess the ratio of the frequency of primary scleral buckling procedures versus the frequency of vitrectomies performed as treatment for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s in a primary retinal surgical department.Methods: The study included all patients with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s who underwent retinal or vitreoretinal surgery in the study period from 2002 to 2006. The size of the retinal defect and the amount of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were not exclusion criteria. Patients with tractional retinal detachment due to proliferative ischemic retinopathies were excluded.Results: In the study period, 875 primary retinal and vitreoretinal surgeries were performed on 875 eyes. Among the surgeries, episcleral sponges(42.9%) formed the largest part,followed by pars plana vitrectomies(35.0%) and encircling bands(22.2%). Combining episcleral sponges and encircling bands into an episcleral surgery group revealed that two thirds(65%).of the surgeries were episcleral interventions. In the episcleral sponge group, the retinal re-detachment rate after the first surgery was 13%.Conclusion: In a university department as a primary referral unit for retinal detachments, episcleral retinal surgery can still outnumber vitreoretinal interventions, with retinal re-detachment rates which do not differ markedly from the re-detachment rates reported in randomized trials comparing vitreoretinal surgery with episcleral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玻璃体 治疗 切除术 比例 手术部 原发性 随机试验
下载PDF
Update on indications for diabetic vitrectomy and management of complications 被引量:1
3
作者 Michele De Maria Bhavik Panchal Marco Coassin 《Annals of Eye Science》 2018年第1期345-354,共10页
Despite appropriate management of the systemic disease,patients with diabetes may develop severe forms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that require surgery.Non-clearing vitreous haemorrhage(VH),traction retinal detachment inv... Despite appropriate management of the systemic disease,patients with diabetes may develop severe forms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that require surgery.Non-clearing vitreous haemorrhage(VH),traction retinal detachment involving the macula,combined traction and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progressive fibrovascular proliferation(PFP)and rubeosis with acute VH represent the main indications for surgery.Vitrectomy techniques and surgical tools have developed dramatically in the last decade in order to help the surgeon succeed in these challenging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etic retinopathy(DR) retina surgery VITRECTOMY vitreous haemorrhage(VH) retinal detachment fibrovascular proliferation rubeosis
下载PDF
视网膜光凝和玻璃体手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部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冬艳 王丽英 +3 位作者 杨娜 莫负华 黄磊 张月玲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232-1234,共3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光凝和玻璃体手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部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29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按是否行视网膜光凝,分为未光凝组30例,光凝组260例,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 目的探讨视网膜光凝和玻璃体手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部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29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按是否行视网膜光凝,分为未光凝组30例,光凝组260例,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未光凝组相比,光凝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比较短,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凝组治疗后的眼压、前房深度低于未光凝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光凝组的LogMAR视力及视野灰度值均低于未光凝组(P<0.05)。治疗后光凝组CAS评分(5.43±2.11)显著低于未光凝组的(7.43±2.21)(P<0.05)。光凝组术后并发症率显著低于未光凝组(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采用玻璃体切除术前行视网膜光凝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视力状况和眼部功能,故方案推广意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光凝 玻璃体手术 眼部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联合C_3F_8混合气体或硅油填充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蓉 马雪英 李凌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2344-2345,共2页
目的:观察现代闭合玻璃体切除联合C3F8混合气体或硅油填充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利用常规闭合玻璃体切除联合C3F8混合气体或硅油填充方法治疗19例19眼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及眼底黄... 目的:观察现代闭合玻璃体切除联合C3F8混合气体或硅油填充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利用常规闭合玻璃体切除联合C3F8混合气体或硅油填充方法治疗19例19眼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及眼底黄斑裂孔闭合情况。结果:黄斑裂孔闭合情况:19例黄斑裂孔全部闭合,视网膜复位良好;随访4mo时,未见裂孔复发需再次手术修补者。术后随访4~12mo,未发现白内障病情进展。视力和眼压:手术后患者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6例(32%),不变13例(68%)。术后1mo内检测眼压,发现仅有1例(5%)眼压升高,给予局部降眼压药后眼压降至正常。结论:现代闭合玻璃体切除联合C3F8混合气体或硅油填充方法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手术
下载PDF
玻璃体手术中探查巩膜穿刺孔内口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文 李加青 +2 位作者 殷纳新 黄素英 王丹丹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0-312,共3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中检查巩膜穿刺孔内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方法阅读国内有代表性的两种眼科期刊近4年发表的有关玻璃体手术的文章,统计分析探查巩膜穿刺孔内口的描述;回顾分析转入我科治疗的连续49例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脱离患者巩...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中检查巩膜穿刺孔内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方法阅读国内有代表性的两种眼科期刊近4年发表的有关玻璃体手术的文章,统计分析探查巩膜穿刺孔内口的描述;回顾分析转入我科治疗的连续49例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脱离患者巩膜穿刺孔内口的探查结果。结果2000年1月~2004年6月.两家杂志共发表有关玻璃体手术文章87篇,除笔者的3篇文章外,无一篇论及到检查巩膜穿刺孔内口的情况。在49例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脱离患者中,发现巩膜穿刺孔并发症引起的手术失败为主要原因者28例(57.2%),为次要原因者10例(20.4%)。结论玻璃体手术中,巩膜穿刺孔玻璃体嵌顿引起的并发症十分常见。应重视手术中巩膜穿刺孔内口的探查,预防和处理巩膜穿刺孔玻璃体嵌顿引起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玻璃体手术 视网膜脱离 危险因素 巩膜穿刺内口
下载PDF
外伤性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的效果 被引量:14
7
作者 姜燕荣 王凯 +1 位作者 姜宁 黎晓新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手术治疗外伤性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分析其复发的原因。方法对56例(56眼)外伤性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再次玻璃体手术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性别、年龄、眼外伤类型、术前有无眼内异物、有无硅油、手术距受伤的时间、... 目的评价玻璃体手术治疗外伤性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分析其复发的原因。方法对56例(56眼)外伤性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再次玻璃体手术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性别、年龄、眼外伤类型、术前有无眼内异物、有无硅油、手术距受伤的时间、两次手术的间隔时间、二次填充物的种类、术后眼压等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总结外伤性视网膜脱离再修复的原因。结果再次手术原因:≥18岁组主要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18岁组主要为玻璃体残留和不完全玻璃体后脱离。56例视网膜复位率89.29%,以上各因素对复位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6例中视力提高者50例(89.29%),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因素是两次手术的间隔时间(P=0.05)。结论外伤性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在成人主要为PVR,在青少年主要为玻璃体残留和不完全玻璃体后脱离,把握再修复手术时机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视网膜脱离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手术 效果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的全玻璃体切除术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文 王丹丹 +2 位作者 黄素英 戴玲 于强 《眼视光学杂志》 2005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 :探讨有晶状体眼切除全玻璃体的可能性及其效果。方法 :对 4 8例 ( 50只 )有晶状体眼患者 ,做标准经睫状体平部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 ,同时将基底部和睫状体平部玻璃体一起切除。其中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1 4只眼 (包括巨大裂孔 3只眼 ... 目的 :探讨有晶状体眼切除全玻璃体的可能性及其效果。方法 :对 4 8例 ( 50只 )有晶状体眼患者 ,做标准经睫状体平部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 ,同时将基底部和睫状体平部玻璃体一起切除。其中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1 4只眼 (包括巨大裂孔 3只眼 ) ,闭合性眼外伤 4只眼和开放性眼外伤 1 1只眼 (包括化脓性眼内炎 2只眼 ) ,黄斑部疾病 7只眼 ,各种原因玻璃体出血 5只眼 ,静脉周围炎 4只眼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3只眼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2只眼。手术后定期检查视力、眼球前段、眼底和眼压 ,最后复诊时用压陷三面镜检查并在再次手术中探查睫状体平部。结果 :充分全玻璃体切除 38只眼 ,部分全玻璃体切除 1 2只眼。无巩膜穿刺孔玻璃体嵌顿和轻度嵌顿者占 86 % ,未发生前段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无咬伤晶状体和睫状体并发症。一次手术成功率是 90 % ,再次视网膜和玻璃体手术总的成功率是 94 % ,患者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 (P <0 .0 5)。主要并发症是医源性视网膜裂孔、角膜上皮水肿、巩膜穿刺孔并发症、青光眼、视网膜再脱离和术中术后白内障。结论 :有晶状体眼全玻璃体切除术切实可行 ,能预防或减少与巩膜穿刺孔相关的并发症和前段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有晶状体眼 睫状体 玻璃体切除术 巩膜 穿刺 患者 结论 开放性 目的
下载PDF
外伤性无光感眼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临床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兰 王海燕 苗景鹏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61-763,共3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无光感眼进行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2例(22眼)外伤性无光感眼进行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手术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等。结果全部患者随访5个月以上,13眼(59.09%... 目的探讨外伤性无光感眼进行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2例(22眼)外伤性无光感眼进行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手术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等。结果全部患者随访5个月以上,13眼(59.09%)获得解剖复位及功能修复,3眼获得解剖修复。16眼(72.73%)视力改善或提高(视力为光感~0.3),仍无光感者6眼(27.27%)。结论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是治疗外伤性无光感眼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无光感 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
下载PDF
环扎加压术后玻璃体的短期改变 被引量:4
10
作者 邹海东 王晓珏 张 皙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 分析环扎加压手术后玻璃体的短期改变。方法 采用超声和临床检查分析接受环扎加压术的76眼术前到术后短期内玻璃体的改变。结果41眼(53.9%)术后玻璃体内混浊物质增多。术前超声检查下后极区完全玻璃体后脱离(PVD)、部分PVD和... 目的 分析环扎加压手术后玻璃体的短期改变。方法 采用超声和临床检查分析接受环扎加压术的76眼术前到术后短期内玻璃体的改变。结果41眼(53.9%)术后玻璃体内混浊物质增多。术前超声检查下后极区完全玻璃体后脱离(PVD)、部分PVD和无PVD者分别为20,34和22眼,而术后初次超声检查时则为46,26和4眼。结论在环扎加压术后,相当一部分眼术后短期内出现后极区PVD的范围迅速扩大。与黄斑中心凹周围相比,这种急性的PVD更多地首先发生于视盘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扎加压术 玻璃体后脱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玻璃体切割手术时机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歆 贾洪强 +4 位作者 杨立东 杨云东 徐深 赵华 刘猛 《临床眼科杂志》 2010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手术治疗的时机,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连续收治的63例(63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非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玻璃体积血时间分组:Ⅰ组15~30 d,19只眼;Ⅱ组31~90 d,24只眼...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手术治疗的时机,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连续收治的63例(63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非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玻璃体积血时间分组:Ⅰ组15~30 d,19只眼;Ⅱ组31~90 d,24只眼;Ⅲ组>90 d,20只眼。均于术前或术后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以明确诊断。手术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PPV),对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者联合C_3F_8或硅油填充,并发白内障者一期或二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数据结果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术后最终视力:Ⅰ组平均视力0.39±0.227,Ⅱ组0.19±0.215,Ⅲ组0.14±0.148,Ⅰ组和Ⅱ组比较x^2=13.383,P<0.01;Ⅰ组和Ⅲ组比较x^2=13.217,P<0.01;Ⅱ组和Ⅲ组比较x^2=0.045,P>0.05。结果表明:15~30 d内行手术治疗最终视力明显高于>30 d手术组患者,最终视力随术前玻璃体积血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结论患者最终视力随术前玻璃体积血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15~30 d内手术治疗可取得比较好的视力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玻璃体积血 玻璃体切除术 手术时机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玻璃体术后黄斑结构和中央凹视网膜厚度变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华 孙佳 +1 位作者 赵霞 白领娣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3-315,共3页
目的: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接受23G玻璃体手术治疗后黄斑结构的修复情况,以及视力和黄斑中央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方法:将2016-06/2017-12在我院进行择期手术的单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85例85眼纳入研究,其中男37例,女48例,平均年龄64.... 目的: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接受23G玻璃体手术治疗后黄斑结构的修复情况,以及视力和黄斑中央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方法:将2016-06/2017-12在我院进行择期手术的单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85例85眼纳入研究,其中男37例,女48例,平均年龄64. 7±10. 1岁。所有患者均接受23G玻璃体切割术,应用OCT观察术后黄斑裂孔闭合情况;应用OCT观察术前和术后1、3、6mo黄斑中央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观察术前和术后1、3、6mo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得良好的黄斑裂孔闭合。术后3、6mo时所有患者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显著高于术前和术后1mo(P<0. 05);术后6mo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显著高于术后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 983,P=0. 037)。术后1mo黄斑中央凹视网膜厚度显著高于术前和术后3、6mo(P<0. 05);术后3、6mo的黄斑中央凹视网膜厚度显著低于术前(P<0. 05)。结论:应用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具有较高的裂孔成功闭合率,患者的视力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23G玻璃体切割术 黄斑结构 最佳矫正视力 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其他眼底血管性疾病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松 王莹 +4 位作者 赵秉水 李燕 刘培 关禹博 张珑俐 《临床眼科杂志》 2005年第1期3-8,共6页
目的 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及眼底血管性疾病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vitreous retinal surgery,VRS)效果。方法 统计 1999年 1月至 2 0 0 3年 7月我院 6 9例 (73只眼 ) PDR组和非 PDR... 目的 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及眼底血管性疾病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vitreous retinal surgery,VRS)效果。方法 统计 1999年 1月至 2 0 0 3年 7月我院 6 9例 (73只眼 ) PDR组和非 PDR组视网膜静脉阻塞 (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及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retinal periphlebitis,又名 Eales病 ) VRS后的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 ,研究组分为 PDR组 30例 (33只眼 ) ,非 PDR组 39例 (40只眼 ) (包括 RVO2 6例 2 6只眼和 Eales病 13例 14只眼 )。手术方法主要包括玻璃体切除、膜剥离、过氟萘烷液体使用 ,眼内激光、气体或硅油填充。结果  PDR组术后视网膜复位 31只眼 ,非 PDR组术后全部解剖复位 ,PDR组解剖复位率低于非 PDR组 ,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PDR组术后视力提高 11只眼 ,非 PDR组术后视力提高 31只眼 ,两组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χ2 =14 .4 37,P =0 .0 0 0 ) ;PDR组术后并发性白内障 14只眼 ,非 PDR组并发性白内障 2只眼 ,两组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χ2 =14 .798,P =0 .0 0 0 ) ;PDR组继发青光眼 5只眼 ,非 PDR组继发青光眼 1只眼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χ2 =4 .0 15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眼底血管性疾病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治疗
下载PDF
首选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董珺 李光辉 《临床眼科杂志》 2008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回顾总结首选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简单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6例(26只眼)简单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裂孔均位于上方,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C1级或以下。均采用标准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巩膜外冷凝裂孔,... 目的回顾总结首选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简单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6例(26只眼)简单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裂孔均位于上方,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C1级或以下。均采用标准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巩膜外冷凝裂孔,眼内注入C3F8填充,均无外加压。随访2—16个月,平均9个月,记录视网膜复位情况、末次最佳矫正视力及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复位成功(复位率100%),末次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0.2~0.3者9只眼(34.6%),0.3~1.0者17只眼(65.4%),视网膜裂孔冷凝不足8只眼(30.8%),补充激光光凝,1只眼(3.8%)术后1个月出现后囊下型白内障,12只眼(46.2%)一过性高眼压,经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1周后眼压正常,未出现其它并发症。结论在经济条件允许时,对于上方裂孔的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可采用玻璃体切割术作为首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手术 裂孔 视网膜脱离
下载PDF
复杂性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后患者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淑贤 李海微 《护理学报》 2009年第24期46-47,共2页
总结分析123例复杂性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后患者疼痛原因,探讨预防或减轻手术后疼痛的方法及护理对策。12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手术创伤引起的疼痛;49例患者术后由于高眼压疼痛;2例患者由于反应性葡萄膜炎疼痛;97例患者由于特殊体位疼痛。... 总结分析123例复杂性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后患者疼痛原因,探讨预防或减轻手术后疼痛的方法及护理对策。12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手术创伤引起的疼痛;49例患者术后由于高眼压疼痛;2例患者由于反应性葡萄膜炎疼痛;97例患者由于特殊体位疼痛。掌握手术后疼痛原因,适时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对手术后疼痛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做好环境、饮食及用药护理,发生疼痛后,根据疼痛原因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使患者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疼痛或缩短疼痛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视网膜玻璃体手术 术后疼痛 护理
下载PDF
脉络膜缺损区内裂孔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应丽 郭希让 +1 位作者 尹卫靖 黄爱国 《眼科研究》 CSCD 1999年第2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脉络膜缺损区内裂孔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对10例(11眼)脉络膜缺损区内裂孔患者施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中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裂孔的形态及与缺损边缘的关系,并行相应处理,气体或硅油填充... 目的探讨脉络膜缺损区内裂孔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对10例(11眼)脉络膜缺损区内裂孔患者施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中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裂孔的形态及与缺损边缘的关系,并行相应处理,气体或硅油填充。结果术后10例11眼视网膜解剖复位10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脉络膜缺损区内裂孔的牵引与缺损区边缘关系密切,裂孔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缺损区处巩膜凹陷。充分的玻璃体切割,恢复视网膜弹性,封闭裂孔及缺损区边缘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惰性气体及硅油填充更提高了视网膜复位的安全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缺损 视网膜裂孔 眼外科手术
下载PDF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覃振华 黎作为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9期1603-1604,共2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S)治疗复杂性眼外伤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74例复杂性眼外伤的临床资料。术后常规回访3~27个月,平均9.5个月。依据Ryam和Allen的标准,对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S)治疗复杂性眼外伤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74例复杂性眼外伤的临床资料。术后常规回访3~27个月,平均9.5个月。依据Ryam和Allen的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分级;术前术后对视力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功能痊愈56例(76.0%),解剖痊愈10例(13.5%),未痊愈8例(10.5%);术后患者视力相比术前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的最佳选择,且伤后尽早行手术治疗,预后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眼外伤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过氟萘烷液体在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洪俊 高汝龙 梁小玲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5-377,共3页
目的 探讨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中过氟萘烷 (C10 F18)的应用价值。方法  32例 (32眼 )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PVRD3 级 6眼 ,PVRD1~D2 级 5眼 ,其余 2 1眼有裂孔后瓣翻卷。手术中用过氟萘烷帮助打开漏斗状视网膜脱离和回复... 目的 探讨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中过氟萘烷 (C10 F18)的应用价值。方法  32例 (32眼 )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PVRD3 级 6眼 ,PVRD1~D2 级 5眼 ,其余 2 1眼有裂孔后瓣翻卷。手术中用过氟萘烷帮助打开漏斗状视网膜脱离和回复翻卷的巨大裂孔后瓣 ,待视网膜被基本压平 ,即用硅油或惰性气体置换。结果  6例PVRD3 级和 5例PVRD1~D2 级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术中漏斗全部被打开 ,固定皱折松解 ;另 2 1眼巨大裂孔后瓣翻卷术中全部复位 ,无术中并发症。手术最终有效 31眼 ,视网膜复位率 >96 %。术后视力进步 2 6眼 ,≥ 0 .0 5者 2 5眼 (占 78% )。结论 过氟萘烷 (C10 F18)液体在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作为一种“液体操作”工具简化了手术操作 ,并发症少 ,手术成功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视网膜裂孔 过氟萘烷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手术
下载PDF
国产全氟三丁胺的动物实验与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钦元 王文吉 +3 位作者 王少华 戴为英 吴祎玮 沈祥妹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1996年第2期7-9,6,共4页
目的:观察国产全氟三丁胺液对眼的毒性作用,以及在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顶压治疗作用。方法;20只免眼分为前房组和玻璃体组,注入全氟三丁胺液观察其毒性作用,并对50例(50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作了眼内顶压治疗,观察其疗效。... 目的:观察国产全氟三丁胺液对眼的毒性作用,以及在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顶压治疗作用。方法;20只免眼分为前房组和玻璃体组,注入全氟三丁胺液观察其毒性作用,并对50例(50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作了眼内顶压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视网膜复位率出院时为86%,2个月后降为72%,其中43只术眼的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全氟三丁胺对视网膜有毒性损害,在视网膜复位手术中只能作为压平视网膜的一种液体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手术 全氟三丁胺
下载PDF
眼内激光在玻璃体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炜 李贺敏 吴丽娅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338-339,共2页
目的 观察眼内激光在玻璃体切除术中治疗视网膜病变 ,封闭视网膜裂孔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6例 (5 6眼 )玻璃体切除手术 ,病种有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静脉阻塞、外伤性玻璃体出血 (共 33例 )以及... 目的 观察眼内激光在玻璃体切除术中治疗视网膜病变 ,封闭视网膜裂孔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6例 (5 6眼 )玻璃体切除手术 ,病种有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静脉阻塞、外伤性玻璃体出血 (共 33例 )以及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2 3例 ) ,在术中施行了眼内光凝 ,封闭裂孔或光凝视网膜新生血管区及无灌注区。结果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2 3例 ,视网膜复位 19例 ;其余 33例均手术成功。结论 眼内激光是治疗多种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是玻璃体切除手术中一个重要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手术 玻璃体切除术 视网膜疾病 外科学 玻璃体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