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徽因的建筑美学思考:关键词、来源及中国立场
1
作者 赖德霖 《建筑师》 2024年第2期125-131,共7页
以林徽因在28岁时发表的《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和《平郊建筑杂录》两篇文章作为依据,本文试图在跨文化的语境中揭示这位中国建筑美学的先驱者思想中若干“关键词”,即核心概念与近代欧美盛行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建筑美学的关联。其... 以林徽因在28岁时发表的《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和《平郊建筑杂录》两篇文章作为依据,本文试图在跨文化的语境中揭示这位中国建筑美学的先驱者思想中若干“关键词”,即核心概念与近代欧美盛行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建筑美学的关联。其旨有三:一是概括林的建筑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二是通过她的思想探讨西方建筑美学话语对中国近代建筑美学概念体系建构的影响;三是透过她对维特鲁威和拉斯金这两位西方建筑美学代表人物思想概念的重新定义和质疑,揭示其美学理念所具有的中国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建筑美学 《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 《平郊建筑杂录》 茂飞 维特鲁威 拉斯金
下载PDF
Traces and echoes of De Architectura by Marcus Vitruvius Pollio in the work of Xu Guangqi in 17th century 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Michela CIGOLA Yibing FANG 《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6年第1期3-11,共9页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played by Xu Guangqi (1562-1633), minister of the Ming Dynas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European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knowledge in China between the 16th and 17th centuries ...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played by Xu Guangqi (1562-1633), minister of the Ming Dynas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European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knowledge in China between the 16th and 17th centuries by analyzing a book of Western technology that he wrote, namely, Taixi Shuifa (On Western Hydraulics). Several Western books related to machine knowledge are searched to trace the source of the illustrations in Taixi Shuifa. We found that Archimedes' screw and Ctesibius' machine, which are included in Vitruvius' De Architectura volumes, also appear in the work of Xu Guangq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truvius' De Architectura Xu Guangqi'sTaixi Shuifa Jesuit missionaries Italian Renaissance drawing representation
原文传递
法则的诞生——维特鲁威《建筑十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健 戴志中 《建筑师》 2009年第1期36-42,共7页
本文考察了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认为比例法则是在文本诠释的基础上,通过对隐喻、分类、还原和类比等策略的综合性运用获得的。其实质,是将当时人们所理解的自然法则——柏拉图式的数学法则——应用到建筑学中来。
关键词 比例 法则 研究方法 维特鲁威
下载PDF
话语权的获得——回顾西方建筑师职业的成长 被引量:1
4
作者 范诚 刘鄂东 《华中建筑》 2007年第5期8-10,共3页
该文试图通过回顾西方建筑师职业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搭建一个正确看待当代西方建筑师职业状况的认知平台。通过了解他们的历史,重新认知当代中国建筑师的市场行为,进行真正的“横向对比”,而不是简单的境遇攀比。做到着眼历史、放眼... 该文试图通过回顾西方建筑师职业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搭建一个正确看待当代西方建筑师职业状况的认知平台。通过了解他们的历史,重新认知当代中国建筑师的市场行为,进行真正的“横向对比”,而不是简单的境遇攀比。做到着眼历史、放眼未来,为我国当代建筑师职业的健康发展寻求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建筑师 鲁威阿尔伯蒂 话语权
下载PDF
建筑理论、建筑史与维特鲁威《建筑十书》——读新版中译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有感 被引量:6
5
作者 王贵祥 《建筑师》 2013年第5期101-108,共8页
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是世界建筑理论的基石。30年前中国出版了《建筑十书》的一个版本,2013年一个新版的中文《建筑十书》译本的问世,使我们再一次回到建筑理论与建筑历史这一话题。本文从建筑是否有理论,中国人是否需要自己的建筑理... 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是世界建筑理论的基石。30年前中国出版了《建筑十书》的一个版本,2013年一个新版的中文《建筑十书》译本的问世,使我们再一次回到建筑理论与建筑历史这一话题。本文从建筑是否有理论,中国人是否需要自己的建筑理论,如何为建筑理论定位,中国当今在建筑理论方面的现状如何等方面的问题,加以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此外,本文对于新版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也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理论 建筑史 维特鲁威 建筑十书 建筑三原则
下载PDF
中西交汇的起点:明末《建筑十书》入华史考略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凯 《时代建筑》 2012年第3期114-117,共4页
近代以来的中国建筑史可以看作西方(主要是欧美)建筑传入和影响中国的程度逐步加深的过程。而这个源远流长的过程的起点,似乎至今无论在时间还是细节上都还有些模糊不清。文章希望通过对建筑经典文献《建筑十书》明末传入中国的过程、... 近代以来的中国建筑史可以看作西方(主要是欧美)建筑传入和影响中国的程度逐步加深的过程。而这个源远流长的过程的起点,似乎至今无论在时间还是细节上都还有些模糊不清。文章希望通过对建筑经典文献《建筑十书》明末传入中国的过程、馆藏版本、对当时和后来影响等问题的追踪,为这个问题的讨论增加一点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十书 维特鲁威 明末中西交流 意向性
下载PDF
西方古代剧场建筑设计中的声学因素(二)——古罗马剧场的演变
7
作者 曹孝振 《电声技术》 2013年第6期1-3,25,共4页
讲述了古罗马剧场的演变过程,详细介绍了维特鲁威所述罗马剧场及庞贝城大剧场的规模、布局及其特点,指出了早期罗马永久性剧场的典型样式。从罗马剧场改建来看,罗马人确有讲究实际的务实精神,以及他们讲气派、奢华的性格,表现在衣着、... 讲述了古罗马剧场的演变过程,详细介绍了维特鲁威所述罗马剧场及庞贝城大剧场的规模、布局及其特点,指出了早期罗马永久性剧场的典型样式。从罗马剧场改建来看,罗马人确有讲究实际的务实精神,以及他们讲气派、奢华的性格,表现在衣着、长袍等方面的罗马文化精神,在建筑艺术上也有物化表现,但是罗马剧场演变成斗兽场等残忍娱乐消遣场所的精神沦丧,也表明了他们与希腊文化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罗马 剧场 维特鲁威
下载PDF
建筑装饰与道德:基于维特鲁威至近代西方建筑伦理的考察
8
作者 秦红岭 《华中建筑》 2016年第11期39-42,共4页
装饰与道德的关系是西方近现代建筑伦理的一个重要议题。基于建筑伦理视角,通过梳理维特鲁威以来尤其是近代西方重要代表人物如约翰·罗斯金、阿道夫·路斯的建筑装饰价值观,从装饰与得体、装饰与诚实以及对装饰的价值批判三个... 装饰与道德的关系是西方近现代建筑伦理的一个重要议题。基于建筑伦理视角,通过梳理维特鲁威以来尤其是近代西方重要代表人物如约翰·罗斯金、阿道夫·路斯的建筑装饰价值观,从装饰与得体、装饰与诚实以及对装饰的价值批判三个方面探讨了装饰与道德这一主题,简要分析了建筑装饰道德对当代社会建筑发展的价值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装饰 道德 建筑伦理 得体 维特鲁威
下载PDF
关于建筑理论问题之“商榷”的商榷
9
作者 王贵祥 《建筑师》 2009年第2期17-26,共10页
这是一篇理论辩驳性文章,针对靳文在本文作者所译西方建筑理论著作中一些建筑理论方面的批评,逐一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意见,并对一些理论上的模糊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本文认为靳文中的一些观点,如关于维特鲁威三原则来源于西方基督教文... 这是一篇理论辩驳性文章,针对靳文在本文作者所译西方建筑理论著作中一些建筑理论方面的批评,逐一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意见,并对一些理论上的模糊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本文认为靳文中的一些观点,如关于维特鲁威三原则来源于西方基督教文化的见解,其实是对西方历史的误解所致,另一些观点,如认为"回归基本原则"就是"回归古典主义",则有些失之偏颇。此外,对回归基本原理的概念,本文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鲁威 建筑三原则 基本原理 古典主义 现代建筑
下载PDF
浅析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征及其对建筑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巍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5期52-53,共2页
文艺复兴时期的崇古态度造就了人文思想。文章从解释人文思想和崇古态度的内涵切入,阐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思想的根源、特点:人文思想与基督教的神学不可分割;人文思想继承自古希腊与古罗马;人文思想在崇古的同时又是创新的,进而推及... 文艺复兴时期的崇古态度造就了人文思想。文章从解释人文思想和崇古态度的内涵切入,阐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思想的根源、特点:人文思想与基督教的神学不可分割;人文思想继承自古希腊与古罗马;人文思想在崇古的同时又是创新的,进而推及其对当时建筑设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 人文思想 维特鲁威 集中式建筑
下载PDF
维特鲁维机械学的科学思想起源
11
作者 雷晶晶 《建筑与文化》 2016年第10期96-97,共2页
本文追溯维特鲁威机械学的三个来源:演绎几何学、实用几何学和机械学,在亚历山大科学传统中的表现与意图。意在说明维特鲁威和谐机械学的起源与传承。
关键词 亚历山大科学 维特鲁威 几何学 机械学 理论与实践
下载PDF
基于《建筑十书》的庞贝古城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倩芸 《建筑技艺》 2020年第S02期68-70,共3页
通过阅读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分析《建筑十书》中对城市和建筑的描写,从建筑学角度解读同时期罗马重要城镇——庞贝古城,将书中内容与现存文物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对书本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 维特鲁威 建筑十书 庞贝古城
下载PDF
关于建筑“美”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研究
13
作者 魏徐璐 《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4期183-184,共2页
基于克洛德·佩罗提出的建筑美学两原则——客观美和主观美,将之与维特鲁威提出的建筑三原则之一的美观进行比较,并讨论产生的影响。客观要素或主观感受的缺失或泛滥,都会导致建筑风格的极端化。佩罗的建筑美学两原则可以作为现代... 基于克洛德·佩罗提出的建筑美学两原则——客观美和主观美,将之与维特鲁威提出的建筑三原则之一的美观进行比较,并讨论产生的影响。客观要素或主观感受的缺失或泛滥,都会导致建筑风格的极端化。佩罗的建筑美学两原则可以作为现代建筑的美学参考,在尊重客观美的基础上尽情表达主观美的个性,营造和谐与个性共存的设计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鲁威 建筑三原则 佩罗 客观美 主观美
下载PDF
建筑理论:一个沉甸甸的话题—《建筑理论》上、下册译后有感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贵祥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6-89,共4页
这套由笔者新译的英国人大卫·史密斯·卡彭所著上、下两册本建筑理论著作的初衷是为了回答有关究竟是建筑理论方面的诸种学说反映了建筑的不同方面,比如建筑形式或建筑功能,如此而产生了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还是这些学说反映... 这套由笔者新译的英国人大卫·史密斯·卡彭所著上、下两册本建筑理论著作的初衷是为了回答有关究竟是建筑理论方面的诸种学说反映了建筑的不同方面,比如建筑形式或建筑功能,如此而产生了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还是这些学说反映了对主题所预期的不同方面,例如他或她的理智或情感,从而产生了理性主义和表现主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两本书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西方文本的研究,对于如上的意向做了充分的回答,而深究这些问题,并联系中国建筑理论与实践的实际,将使我们自己也获益匪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理论 范畴 维特鲁威 勒·柯布西耶
原文传递
How did Archimedes discover the law of buoyancy by experiment?
15
作者 Hidetaka KUROKI 《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6年第1期26-32,共7页
After Archimedes and Vitruvius era, for more than 2000 years, it has been believed that the displaced water measurement of golden crown is impossible, and at his Eureka moment, Archimedes discovered the law of buoyan... After Archimedes and Vitruvius era, for more than 2000 years, it has been believed that the displaced water measurement of golden crown is impossible, and at his Eureka moment, Archimedes discovered the law of buoyancy (Proposition 7 of his principles) and proved the theft of a goldsmith by weighing the golden crown in water. A previous study showed that a small amount of displaced water was able to be measured with enough accuracy by the introduced method. Archimedes measured the weight of displaced water. He did not find the law of buoyancy but rather specific gravity of things at the moment. After which, Archimedes continued to measure the specific gravity of various solids and fluids. Through these measurements, he reached the discovery of the law of buoyancy directly by experiment. In this paper, the process to the discovery of Archimedes' principle (Proposition 5) is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himedes' principle BUOYANCY specific gravity Eureka vitruvius displaced water balance floating bod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