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多焦视网膜电图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罗光伟 文峰 +4 位作者 江福钿 黄时洲 龙时先 刘彩娇 关天芹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23-926,共4页
目的观察VKH(Vogt—Koyanagi—Harada,VKH)综合征急性期与恢复期后极部视网膜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对15例(30只眼)VKH综合征患者的急性期与恢复期进行mfERG测定,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结果急性期VKH综合征患者各环mfERGN1、P1波振幅... 目的观察VKH(Vogt—Koyanagi—Harada,VKH)综合征急性期与恢复期后极部视网膜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对15例(30只眼)VKH综合征患者的急性期与恢复期进行mfERG测定,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结果急性期VKH综合征患者各环mfERGN1、P1波振幅均有降低、多数环峰时延长,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区域振幅降低幅度不同,以中心凹1环处降低最为严重,P1波振幅仅有正常对照的25%,随离心度增加,振幅降低逐渐减轻;与急性期相比较,恢复期1-3环mfERG振幅提高(P〈0.05),4-6环振幅改变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相比较,恢复期各环振幅降低仍有统计学意义;发生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与否,两组患者之间mfER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P〉0.05)。结论VKH对后极部视网膜功能有严重影响,即使治疗后视力恢复较理想,视网膜功能仍有较大程度损害。黄斑是治疗前后功能变化较大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 多焦视网膜电图
原文传递
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误诊分析
2
作者 陈雪梅 霍丽君 +2 位作者 张雪芬 廖瑞端 林先轩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91-92,共2页
目的分析Vogt-Koyanagi-Harada(VKH)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方法对54例VKH综合征的患者(108只眼)的眼部表现、全身症状、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VKH综合征中... 目的分析Vogt-Koyanagi-Harada(VKH)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方法对54例VKH综合征的患者(108只眼)的眼部表现、全身症状、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VKH综合征中,33例(61.1%)患者有前驱症状,72只眼(66.7%)主要表现为后葡萄膜炎,20只眼(18.5%)以前葡萄膜炎为主,30例患者(55.6%)有皮肤、毛发和神经系统等眼外异常,有21例(38.9%)曾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或笼统地诊断为葡萄膜炎。结论VKH综合征是以后葡萄膜炎起病,逐渐出现前葡萄膜炎反复发作为特征的全葡萄膜炎,常伴有皮肤、毛发和神经系统等异常,本病致盲率高,容易误诊、漏诊,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减少盲目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 诊断 误诊
下载PDF
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例
3
作者 王蓓 彭锡嘉 +1 位作者 张文芳 孙莉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4年第1期8-9,共2页
患者王XX,女性,30岁,因右眼视物变形,视力下降7天于2013年1月23日来诊。患者无眼部及全身其他系统疾病病史。自述7天前无明显诱因,右眼出现视物变形,视力下降,不伴眼红、眼痛、耳鸣、头痛等症状.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眼中心性... 患者王XX,女性,30岁,因右眼视物变形,视力下降7天于2013年1月23日来诊。患者无眼部及全身其他系统疾病病史。自述7天前无明显诱因,右眼出现视物变形,视力下降,不伴眼红、眼痛、耳鸣、头痛等症状.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给予“七叶皂苷钠片”等药物服用5天,未见好转。我院检查:裸眼视力:右眼0.25(+0.5DS,不能矫正),左眼1.0。右眼眼压16mmHg,左眼眼压18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 VKH综合 中浆 葡萄膜炎
下载PDF
Vogt-Koyanagi-Harada (VKH) Disease
4
作者 Jyoti Amal Upadhyay Parth Hemantkumar Joshi +1 位作者 Sabia Afreen Safiya Mohamed Ramzy 《Open Journal of Clinical Diagnostics》 2024年第3期25-35,共11页
Background: Vogt-Koyanagi-Harada (VKH) disease is a rare, multisystem autoimmune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bilateral granulomatous panuveitis, with or without extraocular manifestations. Although its exact etiology an... Background: Vogt-Koyanagi-Harada (VKH) disease is a rare, multisystem autoimmune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bilateral granulomatous panuveitis, with or without extraocular manifestations. Although its exact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remain unclear, it is hypothesized to involve T-cell dysregulation targeting melanocyte-containing tissues, including the CNS, eye, ear, and skin. VKH predominantly affects pigmented groups, such as Asians, Hispanics, Indians, Native Americans, and Mediterranean ethnicities, accounting for 7-22.4% of uveitis cases. Retrospective analyses indicate a higher incidence among female patients, with most cases occurring in the second and fifth decades of life. Aim: This case report discusses a patient with probable VKH who exhibited ocular, neurologic, and auditory symptoms typical of the prodromal or acute uveitic phase and responded well to prompt management. Case Presentation: A young female in her late 20s presented with low-grade fever, severe headache, neck pain, and neck stiffness. She had received symptomatic treatment at another hospital without relief. She was empirically started on intravenous antibiotics and dexamethasone for suspected pyogenic meningitis and was discharged upon symptom relief. However, she returned two days later due to symptom recurrence. Ophthalmic examination revealed decreased visual acuity bilaterally (6/24), sluggish pupil reaction, optic disc edema, and bilateral macular serous detachments. Mild vitritis with anterior chamber cells and iris pigment on the anterior lens capsule was noted in the left eye. Systemic examination was unremarkable, except for fine crepitations in the bilateral lower lung fields. Management: Considering VKH disease, the patient was started on intravenous methylprednisolone pulse therapy (1 gram/day) for 3 days, followed by oral steroids and topical steroid drops for the eyes. She was discharged with oral prednisolone and prednisolone acetate 1% eye drops. At follow-up, her vision improved, and there was resolution of papillitis and serous retinal detachments. Conclusions: VKH is a significant cause of bilateral vision loss. This case of probable VKH syndrome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recognition and aggressive treatment in achieving a favorable visual pro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KH Syndrome VKH Disease vogt koyanagi harada
下载PDF
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与HLA-DRB基因的相关性 被引量:9
5
作者 张美芬 邱长春 胡天圣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 从基因水平研究汉族 VKH综合征 (Vogt- Koyanagi- Harada syndrome)患者发病的免疫遗传基础。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 5 1例汉族 VKH患者及 6 2例正常人的 HL A-DRB基因 ,并进一步应用序列... 目的 从基因水平研究汉族 VKH综合征 (Vogt- Koyanagi- Harada syndrome)患者发病的免疫遗传基础。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 5 1例汉族 VKH患者及 6 2例正常人的 HL A-DRB基因 ,并进一步应用序列特异的寡核苷酸探针 (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obe,SSOP)斑点杂交法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estriction fragm 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 P)方法检测 DR4等位基因。结果 VKH患者组 DRB1* 0 40 5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80 .4% vs8.1% ,Pc<10 - 7) ,相对危险性为 46 .7。而 VKH患者组 DRB1* 14及 DRB1* 0 8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DRB1* 14:2 .0 % vs17.7% ,Pc<0 .0 5 ,RR=0 .0 9;DRB1* 0 8:0 % vs11.3% ,Pc<0 .0 5 )。在 DRB1* 0 40 5阴性的 VKH患者及正常人中 ,VKH患者组 DRB1* 15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70 .0 % vs2 8.1% ,Pc<0 .0 5 ) ,相对危险性为 6 .0。比较 DRB1* 0 40 5阳性与 DRB1* 0 40 5阴性 VKH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视力预后 ,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1) DRB1* 0 40 5及 DRB1* 15与VKH综合征的易感性呈正相关 ,它们可能是 VKH综合征的易感基因 ,DRB1* 0 40 5为主要易感基因 ,DRB1* 15为次易感基因 ;(2 ) DRB1* 0 8及 DRB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K-H综合征 HLA-DRB基因 自身免疫病
下载PDF
自发荧光联合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急性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诊断及预后随诊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田澍蔚 姚静 +2 位作者 王建明 张洁 周爱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5-140,共6页
目的深入探讨眼底自发荧光联合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急性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VKH)预后评估和随诊观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5月~2019年11月间12例(23只眼)急性VKH病例,包括详细的病史、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底照相... 目的深入探讨眼底自发荧光联合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急性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VKH)预后评估和随诊观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5月~2019年11月间12例(23只眼)急性VKH病例,包括详细的病史、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底照相、SD-OCT、眼底荧光造影和眼底自发荧光(FAF)等检查,并于治疗一段时间和/或出院后随诊再次行SD-OCT及FAF检查,与入院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为双眼发病(91.67%)。眼底检查见视盘水肿16只眼(69.57%)。同时SDOCT示多处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积液明显(100%)。所有患眼FFA造影早期可见多发性细小点状荧光素渗漏,晚期视网膜下大量荧光渗漏,出现特征性的多囊状的荧光素积存。FAF见高自发荧光区域(100%),范围与FFA荧光积存范围一致。10眼见高自发荧光区域内有片状相对低荧光(43.48%)。4眼高自发荧光区域有“颗粒样”高荧光(17.39%)。VKH恢复期FAF检查见自发荧光分布恢复至正常状态(34.78%),或者高自发荧光的强度减低范围缩小(39.13%)(平均面积减小了55.2%,相对荧光强度减低了46.52%)。6只眼病变范围仅剩一些点状高自发荧光颗粒散在分布(26.09%)。SD-OCT视网膜下积液明显减少甚至消失(相对入院时积液量平均减少69.5%)。并且FAF荧光强度与SD-OCT中视网膜下积液呈正相关(r=0.626,P<0.05)。结论眼底荧光造影、眼底自发荧光成像联合SD-OCT可以提高VKH诊断准确率。FAF、SD-OCT等非侵入性检查可以作为判断恢复及病情监测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眼底自发荧光
下载PDF
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自身免疫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芷冰 陈博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5-490,共6页
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VKH)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主要认为VKH其实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与T细胞发挥功能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信号传导通路介导的免疫反应相关。细胞免疫中各个T细胞亚群的平衡失衡对VKH发病... 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VKH)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主要认为VKH其实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与T细胞发挥功能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信号传导通路介导的免疫反应相关。细胞免疫中各个T细胞亚群的平衡失衡对VKH发病的影响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方向,目前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平衡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对相关细胞通路,尤其是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蛋白通路、核因子-κB通路。而B细胞在VKH发病机制中的探索,也已通过各种靶向药物的成功应用初见成效。未来进一步筛选并定位到在VKH发病过程中异常调节或表达的基因或蛋白,早日全面深入地进行探究,有助于更好地阐明VKH的发病机制,并据此提升临床治疗方案的疗效以及开发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 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反应 T细胞 细胞信号传导通路 综述
原文传递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燕利 杨炜 +2 位作者 练海东 张晖 李彩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575-577,共3页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drome,VKH)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4-04/2012-04在我院就诊的20例39眼VK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眼部表现、全身症状、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drome,VKH)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4-04/2012-04在我院就诊的20例39眼VK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眼部表现、全身症状、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ghy,FFA)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病例中20例39眼均为初发患者,19例双眼发病,1例单眼发病。发病前有前驱症状者14例(70%),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就诊时有眼外症状和体征者16例(80%),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听力障碍、脱发和白癜风。FFA检查表现为斑驳状高荧光、视盘色染和多湖样荧光积存。所有患者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疗程9~12mo。20例患者的视力均显著提高。随访3mo后,3例复发。结论:前驱症状、临床病程、眼外表现及FFA等有助于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诊断,早期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绝大部分患者可控制炎症,改善视力。但有复发倾向,严密观察,应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葡萄膜炎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葡萄膜炎期眼底病变特征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兰惠 韩梅 +3 位作者 李岩 韩颖 宋秋颖 孙丰源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94-697,共4页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葡萄膜炎期眼底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对首诊VKH患者71例(142眼)治疗前视力、病程、眼底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进行分析;25例(50眼)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71例(142眼)眼底有3种...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葡萄膜炎期眼底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对首诊VKH患者71例(142眼)治疗前视力、病程、眼底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进行分析;25例(50眼)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71例(142眼)眼底有3种表现:32眼(22.5%)视盘水肿较重,视网膜脱离较轻(视盘型);47眼(33.1%)视网膜脱离较重,视盘无水肿,仅表现为轻度充血(脉络膜型);63眼(44.4%)视网膜脱离较重,视盘水肿亦较重(混合型)。3型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7,P=0.084);3型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1,P=0.407);治疗前视力:视盘型与脉络膜型及混合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P<0.01;t=3.38,P=0.001),脉络膜型与混合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P=0.971)。结论VKH葡萄膜炎期的眼底表现可有3种类型。脉络膜炎性渗出及视网膜脱离是视力损害的主要因素,而视盘水肿视力损害较轻。3种类型的表现形式与年龄和病程间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视觉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对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早期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杜冰 古洵清 +3 位作者 黄丽娜 张国明 赵铁英 曾键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5-417,共3页
目的评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对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对9例16眼VKH患者早期行OCT检查,并行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全部病例均应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1周后复查OCT 1~2次.结果9例16眼VKH患... 目的评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对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对9例16眼VKH患者早期行OCT检查,并行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全部病例均应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1周后复查OCT 1~2次.结果9例16眼VKH患者早期OCT检查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隆起呈泡状或多囊状,其脱离高度176~1 209μm,平均高度(864.0±234.4)μm.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1周,浆液性渗出迅速吸收,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高度下降至141~220 μm,平均(170.6±31.0)μm,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1).结论在VKH早期,患眼视网膜神经上皮显著增厚、浆液性视网膜脱离,OCT在VKH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观察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葡萄膜炎期荧光素钠及吲哚菁绿同步眼底血管造影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史雪辉 杨丽红 +2 位作者 丁宁 田蓓 魏文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41-944,共4页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VKH)葡萄膜炎期荧光素钠及吲哚菁绿同步眼底血管造影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为诊断及病程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22眼VKH葡萄膜炎期患者应用海德堡HRA2共焦激...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VKH)葡萄膜炎期荧光素钠及吲哚菁绿同步眼底血管造影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为诊断及病程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22眼VKH葡萄膜炎期患者应用海德堡HRA2共焦激光扫描眼底血管造影系统进行的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同步检查资料,比较2种检查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11例22眼中,FFA检查8眼(36.36%)后极部多处脉络膜充盈迟缓;9眼(40.91%)视盘渗漏水肿;22眼(100.00%)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密集针尖状高荧光渗漏,18眼(81.82%)后极部神经上皮脱离部位FFA晚期形成多囊样或多湖状荧光积存;13眼(59.09%)静脉期散在、均匀脉络膜炎性病灶,呈斑点状低荧光。ICGA检查15眼(68.18%)脉络膜充盈迟缓;14眼(63.64%)脉络膜血管扩张;16眼(72.73%)播散状分布、斑点状脉络膜炎性低荧光病灶;18眼(81.82%)后极部神经上皮脱离区大多呈现持续低荧光,晚期部分囊样病灶呈中强荧光;9眼(40.91%)视盘水肿晚期显示视盘及盘周低荧光。FFA和ICGA同步检查结果:FFA检查100.00%患眼静脉期视盘周及后极部密集点状高荧光渗漏,而在ICGA上无此征象;FFA检查视盘表面毛细血管扩张比ICGA显示更明显;ICGA检查脉络膜充盈迟缓15眼(68.18%)及斑点状炎性病灶16眼(72.73%),均高于FFA检查结果的8眼(36.36%)和13眼(59.09%),而且ICGA早期脉络膜血管扩张显示更清晰;后极部神经上皮脱离病灶在FFA静脉期表现为低荧光,晚期形成荧光积存,而病变区域ICGA检查相应部位多为持续低荧光。结论 VKH葡萄膜炎期FFA清晰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损伤特征以及炎症累及视盘、视网膜的程度和范围;ICGA能够清晰显示脉络膜循环改变及脉络膜炎症的活动性和范围。FFA和ICGA同步检查对VKH诊断及发病机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眼底血管造影 荧光素钠 吲哚菁绿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聪慧 郑燕林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1期872-873,共2页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的研究多倾向于认为该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且与遗传因素有关。Fas/FasL表达异常、自身应答性T细胞的免疫调节异常,参与了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发病过程。本文就近年来有关Vogt-小柳原田...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的研究多倾向于认为该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且与遗传因素有关。Fas/FasL表达异常、自身应答性T细胞的免疫调节异常,参与了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发病过程。本文就近年来有关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发病机制 FAS/FASL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临床误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玉琴 王炜 朱苏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2060-2061,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VKH)的确诊过程,找出临床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2005-01/2010-12于我院眼科就诊的、以往资料完整的15例VK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回顾性资料分析,查找误诊、... 目的:通过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VKH)的确诊过程,找出临床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2005-01/2010-12于我院眼科就诊的、以往资料完整的15例VK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回顾性资料分析,查找误诊、漏诊的原因。结果:VKH综合征患者15例的误诊率高达80%。最常误诊为结膜炎、视盘血管炎、黄斑病变、后巩膜炎、青睫综合征、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角膜炎或笼统诊断为葡萄膜炎。本组15例患者中有5例10眼因未及时准确的治疗导致患者视力低于0.3。结论:误诊的原因主要与没有详细询问病史、对VKH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全身表现缺乏认识。可见,VKH综合征的诊断水平亟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误诊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杜君 雷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77-779,共3页
目的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黄斑中心凹下方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变化。方法 30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60眼纳入研究,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5.38±10.19)岁。所有患者均行眼... 目的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黄斑中心凹下方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变化。方法 30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60眼纳入研究,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5.38±10.19)岁。所有患者均行眼前节检查、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等检查确诊。经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前及治疗2周、6个月、12个月后应用SD-OCT对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进行深度加强扫描(enhanced depth imaging,EDI)测量SFCT。与正常同龄人群SFCT值进行比较。结果患眼与正常同龄人群SFCT值(287.85±27.70)μm比较,糖皮质激素治疗前,患眼SFCT厚度(437.46±30.14)μm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1,P<0.01)。治疗2周后,患眼SFCT厚度为(352.50±60.37)μm,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7,P<0.05)。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患眼SFCT厚度分别为(299.32±20.12)μm、(297.61±21.89)μm,与正常人群SF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62、1.272,均为P>0.05)。结论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急性期SFCT较正常同龄人群明显增厚,恢复期与同龄正常人群比较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葡萄膜炎期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孟宪锐 王兰惠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4-366,共3页
目的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急性葡萄膜炎期视网膜脱离与睫状体和前部脉络膜脱离程度的相关性。方法VKH10例20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同时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检查,对UBM检查测量的... 目的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急性葡萄膜炎期视网膜脱离与睫状体和前部脉络膜脱离程度的相关性。方法VKH10例20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同时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检查,对UBM检查测量的睫状体和前部脉络膜脱离的高度与OCT测量的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的高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FFA检查20眼均有多湖样视网膜脱离,UBM检查20眼均有睫状体和前部脉络膜脱离,脱离的高度均值为(185.2±209.0)μm,OCT检查显示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RPE)脱离,脱离的高度为215~967μm,平均(557.07±268.96)μm。睫状体和前部脉络膜脱离与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高度呈显著正相关(r=0.867,P=0.001)。结论VKH急性葡萄膜炎期脉络膜炎性渗出液向内通过受损的RPE蓄积在视网膜神经上皮下产生视网膜脱离,向外也可蓄积在脉络膜上腔并前行至睫状体上腔而产生睫状体脉络膜脱离,二者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超声生物显微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早期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视力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娅玲 许平 何剑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2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对早期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视力预后有明显影响的单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0月~2008年6月来笔者所在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的早期VKH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的数据包括年龄、性别、发病到治疗的时间、初视力、... 目的探讨对早期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视力预后有明显影响的单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0月~2008年6月来笔者所在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的早期VKH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的数据包括年龄、性别、发病到治疗的时间、初视力、治疗后的视力变化过程、就诊时的眼部及眼外表现、治疗、并发症、复发以及随访时间等。结果共有30例患者60眼被纳入研究,其中男13例(43.3%),女17例(57.6%);年龄17~66岁,平均(35.57±12.36)岁;入院时病史为3~30 d,平均为(15.75±7.39)d。60只患眼中,42眼(70.0%)愈后视力大于等于1.0,54眼(90.0%)大于0.5,只有1眼愈后视力低于0.1。10眼出现了并发症。对视力预后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发病到开始治疗的时间(P=0.012)、虹膜后粘连(P=0.002)、视网膜脱离(P<0.001)、晚霞状眼底(P<0.001)以及并发症(P<0.001)与早期VKH患者的视力预后存在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结论早期VKH患者给予足量及长期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大多数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发病到开始治疗的时间、虹膜后粘连、视网膜脱离、晚霞状眼底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是影响此类患者1.0及1.0以上视力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视力 预后 晚霞状眼底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三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7
作者 赛芳芳 苗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05-1508,共4页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S)又称葡萄膜大脑炎,是一种以攻击黑色素细胞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眼、耳、脑膜、皮肤等多个系统。文章报道3例VKHS病例,3例患者均有葡萄膜炎及眼外症状、体征,均采用激素治疗,预后较好。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葡萄膜炎 激素治疗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雯雯 史兆博 +1 位作者 赵莘瑜 滕军放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23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例以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小柳原田综合症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具有葡萄膜炎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结合相关检查结果,采用激素治疗...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例以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小柳原田综合症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具有葡萄膜炎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结合相关检查结果,采用激素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是一个累计多个系统的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误诊漏诊率高,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与脑膜脑炎相似。采用视力、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等有助于早期诊断。应尽早行激素治疗以缩短病程,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葡萄膜炎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解世朋 张铭连 +2 位作者 石慧君 庞朝善 常永业 《河北中医》 2005年第5期379-381,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住院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2例(104眼)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并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18例(36眼)单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观察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住院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2例(104眼)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并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18例(36眼)单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观察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6.3%,对照组治愈率30.6%。2组治愈率比较及出院视力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疗效高于单用西药治疗,并可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治疗前后OCT图像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燕 宋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688-691,共4页
目的: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治疗前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对确诊的Vgo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17例34眼应用眼底照相及OCT跟踪观察,于激素冲击疗法后的5,15,30d再次行上述检查,观察视网膜结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出... 目的: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治疗前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对确诊的Vgo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17例34眼应用眼底照相及OCT跟踪观察,于激素冲击疗法后的5,15,30d再次行上述检查,观察视网膜结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出现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水肿及多灶性局限性大小不等的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经激素冲击治疗后,视网膜水肿减轻甚至消失,神经上皮脱离腔减小,部分脱离腔消失、视网膜基本复位。结论:OCT可清晰观察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治疗前后视网膜结构变化,对该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激素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