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正交设计优化新鲜川芎中挥发油提取工艺
1
作者 李超 刘云华 +4 位作者 秦登云 黄志芳 刘玉红 陈燕 易进海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1-778,共8页
为优化川芎挥发油提取工艺,建立以新鲜川芎为原料提取制备挥发油的新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乙醇回流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进一步考察优选回收浓缩、油水分离等关键工艺参数。以藁本内酯和洋川芎内酯A作为指标成分,应用HPLC一测多... 为优化川芎挥发油提取工艺,建立以新鲜川芎为原料提取制备挥发油的新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乙醇回流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进一步考察优选回收浓缩、油水分离等关键工艺参数。以藁本内酯和洋川芎内酯A作为指标成分,应用HPLC一测多评法进行含量测定。以提取量、油收率、油含量为评价指标,最终确定川芎挥发油提取制备新方法为:鲜川芎切片,加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以干药材计,第一次需测定鲜川芎水分,调节乙醇浓度为70%),每次1.5 h,滤液回收浓缩至2.0~3.0 g生药/mL,静置过夜,弃去水层,上层乳化层加热至60℃离心,分取油层,余下乳化层再加氯化钠至饱和并加热至60℃离心,合并油层,即得川芎挥发油。新方法所得川芎挥发油收率约为3%,藁本内酯和洋川芎内酯A含量达70%。该研究所建立的新方法生产设备要求低、操作简便易行,可实现川芎挥发油的高效制备,且含量高、品质优,为川芎挥发油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川芎 挥发油 乙醇提取 正交试验 制备工艺
下载PDF
川芎挥发油对雷公藤甲素体外透皮性能及细胞毒性的影响
2
作者 蒋成 臧振中 +6 位作者 陈丽华 朱海婷 傅世华 朱卫丰 吴文婷 施韡 管咏梅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3-418,共6页
目的探究川芎挥发油对雷公藤甲素体外透皮性能和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川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分离KM小鼠下腹皮肤,分为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甲素配伍川芎挥发油1∶10、1∶50、1∶100组(以下简称“配伍1... 目的探究川芎挥发油对雷公藤甲素体外透皮性能和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川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分离KM小鼠下腹皮肤,分为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甲素配伍川芎挥发油1∶10、1∶50、1∶100组(以下简称“配伍1∶10“”配伍1∶50”“配伍1∶100”组),将各组小鼠皮肤与相应乳膏各0.2 g充分接触24 h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接收液中雷公藤甲素的累计透皮量(Q_(n)),并计算透皮吸收速率(J_(ss));再以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为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川芎挥发油和雷公藤甲素配伍前后的细胞存活率。结果共鉴定出62个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包括Z-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β-瑟林烯等。与雷公藤甲素组比较,配伍1∶10组和配伍1∶50组24 h内雷公藤甲素的Q_(n)(P<0.01)和J_(ss)有所升高,而配伍1∶100组的Q_(n)(P<0.05)和J_(ss)有所下降。与雷公藤甲素组比较,雷公藤甲素浓度在36、72、144 ng/mL时,配伍1∶10组和配伍1∶50组可以显著提高HaCat细胞的存活率(P<0.05或P<0.01),而配伍1∶100组细胞的存活率反而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与川芎挥发油在配伍比例为1∶10和1∶50时可以促进雷公藤甲素的透皮吸收,且可降低雷公藤甲素对HaCat细胞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挥发油 雷公藤甲素 透皮吸收 配伍 增效减毒 细胞毒性
下载PDF
藁本内酯分解前后川芎挥发油对兔球结膜微循环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25
3
作者 石力夫 郑晓梅 +1 位作者 蔡溱 吴柏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57-158,共2页
藁本内酯分解前后川芎挥发油对兔球结膜微循环影响的比较石力夫,郑晓梅,蔡溱,吴柏生(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药剂科,上海200433)川芎是重要的活血化瘀中药,其各种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脑血管疾病。挥发油是川芎的重要... 藁本内酯分解前后川芎挥发油对兔球结膜微循环影响的比较石力夫,郑晓梅,蔡溱,吴柏生(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药剂科,上海200433)川芎是重要的活血化瘀中药,其各种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脑血管疾病。挥发油是川芎的重要有效部位。动物试验及临床研究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挥发油 球结膜 微循环 藁本内酯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CO_2萃取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8
4
作者 原永芳 周践 +1 位作者 郑晓梅 李玲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选择川芎中挥发油的最佳萃取条件,并与工业上川芎的水蒸汽蒸馏制备方法作比较,以提高川芎中挥发油的提取率。方法:通过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法,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对中药川芎的挥发油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结果:摸索出... 目的:选择川芎中挥发油的最佳萃取条件,并与工业上川芎的水蒸汽蒸馏制备方法作比较,以提高川芎中挥发油的提取率。方法:通过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法,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对中药川芎的挥发油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结果:摸索出川芎的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34.5MPa,温度60℃,改性剂乙醇0.3ml,静态萃取时间10min,动态萃取量10ml,以水作为吸收。结论:与水蒸汽蒸馏法相比较,该法具有耗时少,提取完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萃取 川芎 挥发油 二氧化碳
下载PDF
RP-HPLC测定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的含量 被引量:29
5
作者 林燕芝 唐星 毕开顺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 :测定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的含量。方法 :采用RP HPLC法 ,内标法定量 ,内标物尼群地平 ,HypersilODS2 色谱柱 (4.6mm× 2 0 0mm ,5 μm) ,流动相为甲醇 乙腈 水 (33∶2 1∶4 6 ) ,检测波长 2 75nm。 结果 :藁本内酯在 2 .92... 目的 :测定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的含量。方法 :采用RP HPLC法 ,内标法定量 ,内标物尼群地平 ,HypersilODS2 色谱柱 (4.6mm× 2 0 0mm ,5 μm) ,流动相为甲醇 乙腈 水 (33∶2 1∶4 6 ) ,检测波长 2 75nm。 结果 :藁本内酯在 2 .92~ 2 9.2mg·L-1线性关系良好 ,藁本内酯在川芎挥发油中的含量为 34.79% ,藁本内酯平均回收率 95 .1% ,RSD为 2 .3%。结论 :本方法简便 ,准确 ,重现性好 ,可用于藁本内酯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HPLC测定 川芎 挥发油 藁本内酯 含量 中药
下载PDF
川芎中总生物碱、总酚酸和总挥发油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活动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娟 蒲忠慧 +3 位作者 彭成 张鑫 李文兵 戴鸥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1-624,共4页
目的:考察川芎中总生物碱、总酚酸和总挥发油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活动的抑制作用,为阐明川芎活血调经的传统功效提供依据。方法:取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浸泡于洛氏液中,以二甲基亚砜为空白对照、盐酸维拉帕米为阳性对照,采用Power La... 目的:考察川芎中总生物碱、总酚酸和总挥发油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活动的抑制作用,为阐明川芎活血调经的传统功效提供依据。方法:取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浸泡于洛氏液中,以二甲基亚砜为空白对照、盐酸维拉帕米为阳性对照,采用Power Lab生理记录仪记录子宫平滑肌收缩曲线,通过观察收缩活动力、收缩张力变化来评价川芎中总生物碱、总酚酸(质量浓度均分别为0.025、0.05、0.1 mg/m L)和总挥发油(0.04、0.08、0.16 mg/m L)对缩宫素致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的抑制作用,并计算子宫平滑肌收缩活动力抑制率和收缩张力抑制率。结果:加入缩宫素后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活动力、收缩张力较加入缩宫素前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不同质量浓度3类川芎组分均可显著降低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活动力、收缩张力(P<0.05或P<0.01)。与空白对照比较,除0.025 mg/m L总酚酸外,给予其余浓度药物或组分后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活动力抑制率和收缩张力抑制率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川芎中总生物碱、总酚酸和总挥发油对缩宫素致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为川芎活血调经的用法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总生物碱 总酚酸 总挥发油 离体子宫 大鼠 平滑肌收缩
下载PDF
超临界萃取川芎精油的GC-MS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艳辉 易进海 +2 位作者 官艳丽 白冰如 周燕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6-108,共3页
不同压力和温度条件下超临界萃取所得川芎精油的收率不同,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精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超临界萃取所得川芎精油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相似,但其质量分数有一些差别。
关键词 川芎 精油 挥发性成分 超临界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川芎挥发油对氟比洛芬渗透离体大鼠皮肤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张立超 高丽红 +2 位作者 胡晋红 严翠霞 朱全刚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13-416,共4页
目的:研究川芎挥发油的体外促透作用及机制。方法:超临界萃取川芎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成分,以大鼠皮肤为渗透屏障,氟比洛芬为模型药物,Franz扩散池法考察透皮特性,HPLC法测定大鼠皮肤中药物含量。结果:苯酞(91.15%)和萜烯(5.19... 目的:研究川芎挥发油的体外促透作用及机制。方法:超临界萃取川芎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成分,以大鼠皮肤为渗透屏障,氟比洛芬为模型药物,Franz扩散池法考察透皮特性,HPLC法测定大鼠皮肤中药物含量。结果:苯酞(91.15%)和萜烯(5.19%)组成的川芎挥发油具有显著的促透作用,但其强度低于同浓度的油酸;3%的挥发油具有最强的促透作用,随着挥发油浓度的增加,促透作用反而下降;透皮流量和皮肤滞留药量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川芎挥发油能显著增强氟比洛芬的透皮吸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破坏角质层的结构,增加皮肤中的药物分配。其促透的物质基础可能是苯酞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油类 挥发 氟比洛芬 渗透
下载PDF
药对川芎-羌活与其单味药挥发油共有组分的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晓如 周涛 +3 位作者 梁逸曾 邹桥 曾笑 张斌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82-1086,共5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检测药对川芎-羌活、单味药川芎和羌活的挥发油成分,再采用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对药对川芎-羌活与单味药川芎、羌活挥发油成分的共有组分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总体积积分法定量。药对川芎-羌活、川芎和羌活的挥...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检测药对川芎-羌活、单味药川芎和羌活的挥发油成分,再采用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对药对川芎-羌活与单味药川芎、羌活挥发油成分的共有组分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总体积积分法定量。药对川芎-羌活、川芎和羌活的挥发油分别定性了79,65和71个成分,占总含量的95.39%,83.69%和96.04%。药对川芎-羌活分别与川芎、羌活的共有组分为45和63个,三者共有的挥发油组分为31个。药对川芎-羌活挥发油种类基本为两个单味药的加和,挥发油组分主要来自羌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对川芎-羌活 气相色谱-质谱 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 挥发油 共有组分
下载PDF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不同产地的川芎挥发油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楠 张艺 +3 位作者 李响 童应鹏 孔宏伟 许国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9-335,共7页
建立了川芎挥发油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指纹图谱,并结合聚类分析评价了川芎药材的质量。4种萜类和苯酞类物质在DB-Petro×DB-17柱系统上实现了明显的族组分分离。从新都市的1个样品中分离出375种组分,... 建立了川芎挥发油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指纹图谱,并结合聚类分析评价了川芎药材的质量。4种萜类和苯酞类物质在DB-Petro×DB-17柱系统上实现了明显的族组分分离。从新都市的1个样品中分离出375种组分,其中相似度、反相似度皆大于800的化合物215个;根据质谱库检索和保留指数验证,或参照标准化合物及文献报道,从中定性了43个化合物。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可以很好地将4个产区的挥发油样品加以区分,并找出20种差异最大的化合物,其中包括4种苯酞类物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关联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结果发现,苯酞类物质(如藁本内酯、川芎内酯A和新蛇床内酯)对川芎挥发油样品地区差异的影响最大,其中彭州产川芎样品中苯酞类物质的含量最高。本文通过高分辨色谱技术研究了相邻产地的药物化学组成差异,并将化学指纹及生物学活性相关联,建立了系统的中药质量评价及活性化合物筛选研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挥发油 苯酞 质量控制 川芎
下载PDF
药效学方法测定川芎挥发油药动学参数 被引量:15
11
作者 潘嘉 王家葵 王一涛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3-15,共3页
以热板法镇痛效应为指标,测定了川芎挥发油表观药动学参数。给药剂量分别为ip52mg/kg、96mg/kg。药效动力学参数腹腔给药为:Ke=0.1138h1,Ka=3.3261h1,t1/2(ke)=6.09h,t... 以热板法镇痛效应为指标,测定了川芎挥发油表观药动学参数。给药剂量分别为ip52mg/kg、96mg/kg。药效动力学参数腹腔给药为:Ke=0.1138h1,Ka=3.3261h1,t1/2(ke)=6.09h,t1/2(ka)=0.21h,T(peak)=1.05h,C(max)=50.6255mg/kg,AUC=526.2315(mg/kg)·h,CL/F(s)=0.1637mg/kg/h/(mg/kg),V/F(c)=0.9114(mg/kg)/(mg/kg);灌胃给药为:Ke=0.0929h1,Ka=0.7693h1,t1/2(ke)=7.46h,t1/2(ka)=0.90h,T(peak)=3.24h,C(max)=433.9441mg/kg,AUC=3619.3877(mg/kg)·h,CL/F(s)=0.0954mg/kg/h/(mg/kg),V/F(c)=1.0274(mg/kg)/(mg/kg)。结果表明川芎挥发油ip及ig给药其体存量的表观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一室开放模型,绝对生物利用度为6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挥发油 药效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镇痛效应 药理效应法
下载PDF
川芎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ICAM-1、血浆TNF-α及ET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凌婧 邓文龙 +2 位作者 张杰 李兴平 杨芳炬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34,共3页
目的:观察川芎油口服给药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ICAM-1、血浆TNF-α及ET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脑缺血2小时、再灌注22小时后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中内皮素(ET)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目的:观察川芎油口服给药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ICAM-1、血浆TNF-α及ET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脑缺血2小时、再灌注22小时后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中内皮素(ET)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的表达。结果:川芎油能降低血浆中ET、TNF-α含量以及脑组织中ICAM-1的表达。结论:川芎油通过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浆中ET、TNF-α含量以及脑组织中ICAM-1的表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炎症反应以发挥其脑组织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油 脑缺血再灌注 ET TNFα ICAM-1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川芎挥发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秋怡 王光忠 +1 位作者 干国平 刘焱文 《中国药师》 CAS 2007年第5期461-463,共3页
目的:优选超临界CO_2萃取川芎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川芎挥发油出油率和阿魏酸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川芎挥发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超临界CO_2萃取川芎油的最佳条件: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35 MPa,萃... 目的:优选超临界CO_2萃取川芎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川芎挥发油出油率和阿魏酸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川芎挥发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超临界CO_2萃取川芎油的最佳条件: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时间2 h,CO_2流量20 L·min^(-1)。结论:该优选提取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挥发油 超临界CO2萃取 GC
下载PDF
川芎、薄荷挥发油的提取及包合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碧清 杨磊 +3 位作者 黄海兵 何群 郭锦明 钟延松 《中南药学》 CAS 2007年第4期311-314,共4页
目的考察颈瘤康贴膏中川芎和薄荷的挥发油提取工艺,以及β-环糊精包合最佳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以川芎、薄荷挥发油重量为评价指标,优选其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包合物收率、油转移率为指标,优选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 目的考察颈瘤康贴膏中川芎和薄荷的挥发油提取工艺,以及β-环糊精包合最佳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以川芎、薄荷挥发油重量为评价指标,优选其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包合物收率、油转移率为指标,优选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药材不粉碎,混合提取,加5倍量水,浸泡1 h,加热回流提取6 h。包合适宜用研磨法,β-环糊精与挥发油投料比为4∶1,加6倍量的水,研磨40 min。结论本法确定的最佳提取与包合工艺,可有效地提取与保留该处方的活性成分挥发油,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薄荷 挥发油 提取 Β-环糊精 正交试验 颈瘤康贴膏
下载PDF
毒效学方法测定川芎挥发油药动学参数 被引量:9
15
作者 潘嘉 王家葵 王一涛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8-20,共3页
以死亡为指标,根据药物累积法原理测定了小鼠口服及腹腔注射川芎挥发油的表观药动学参数。结果:LD50(ip)=517.51±90.01mg/kg,按290mg/kg剂量ip给药,其体存药量的表观药动学过程符合一室开... 以死亡为指标,根据药物累积法原理测定了小鼠口服及腹腔注射川芎挥发油的表观药动学参数。结果:LD50(ip)=517.51±90.01mg/kg,按290mg/kg剂量ip给药,其体存药量的表观药动学过程符合一室开放模型,Ke=0.466h1,t1/2(ke)=1.5h。LD50(ig)=2982.37±345.12mg/kg,按1548mg/kg剂量ig给药,其体存药量的表观药动学过程符合一室开放模型,Ke=0.246h1,t1/2(ke)=2.8h。口服给药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7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挥发油 生物利用度 毒效学 药物动力学 药物累积法
下载PDF
国家中药材GAP基地产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29
16
作者 吴琦 杨秀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6-280,共5页
目的:研究国家中药材GAP基地"川芎GAP都江堰示范基地"种植川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控制和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毛细管柱色谱法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 目的:研究国家中药材GAP基地"川芎GAP都江堰示范基地"种植川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控制和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毛细管柱色谱法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辅助人工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检出142个色谱峰,鉴定了6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7.36%。总结了川芎挥发油中苯酞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质谱裂解规律,主要存在侧链断裂脱烯/烃和开环脱水再脱羰基两个电子轰击裂解途径。并以此为依据,推测了4,5-二氢-3,1′-二羟基-3-戊基苯酞的结构。结论:"川芎GAP都江堰示范基地"种植川芎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苯酞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4,5-二氢-3,1′-二羟基-3-戊基苯酞为新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中药材GAP基地 挥发油 4 5-二氢-3 1’-二羟基-3-戊基苯酞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川芎挥发油的提取及其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艳艳 王团结 +1 位作者 彭敏 任红兵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2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研究川芎挥发油提取及其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影响川芎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的提取时间、药材粒度、加水量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以投料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包合物收率为考察指标,... 目的研究川芎挥发油提取及其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影响川芎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的提取时间、药材粒度、加水量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以投料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包合物收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最佳包合工艺,通过薄层层析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D2A2C3B3:即提取时间8 h,药材为过10目筛的最粗粉,浸泡2h,加水量为10倍。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工艺为B2C3A2D1,即包合温度50℃,搅拌3 h,投料比为1:10,搅拌速度为低速。结论确定了川芎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并优选出了其包合物的最佳包合工艺,经验证包合物与混合物有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包合物 川芎挥发油 提取时间 制备工艺 提取工艺条件 最佳提取工艺 最佳工艺 药材粒度
下载PDF
药效学方法测定川芎挥发油鼻腔给药的药动学参数 被引量:4
18
作者 潘嘉 潘晓鹃 +2 位作者 张白嘉 刘亚欧 邹文俊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10期977-980,共4页
目的研究川芎挥发油鼻腔给药的表观药动学参数。方法以甩尾法(温浴法)镇痛效应为指标,鼻腔给予川芎挥发油后测定其表观药动学参数。结果药动学参数鼻腔给药为:Dm in=1.101 mg.kg-1,β=0.378;t1/26 h-1,(β)=1.830 4 h,Kα=21.536 5 h-1,... 目的研究川芎挥发油鼻腔给药的表观药动学参数。方法以甩尾法(温浴法)镇痛效应为指标,鼻腔给予川芎挥发油后测定其表观药动学参数。结果药动学参数鼻腔给药为:Dm in=1.101 mg.kg-1,β=0.378;t1/26 h-1,(β)=1.830 4 h,Kα=21.536 5 h-1,t1/2(Kα)=0.032 2 h,α=9.511 6 h-1,t1/2(α)=0.072 9 h,tm ax=0.739 h。结论川芎挥发油鼻腔给药的达峰时间较快,吸收迅速,起效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挥发油 鼻腔给药 药动学
下载PDF
川芎油自乳化释药系统体外评价 被引量:9
19
作者 蔡勤 梁隆 +1 位作者 黄艳萍 侯世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2003-2007,共5页
目的:探讨川芎油自乳化释药系统(VOC SEDDS)体外评价方法。方法:通过研究VOC SEDDS自乳化效率、成乳后乳剂性质和体外溶出行为对VOC SEDDS进行体外评价。结果:优选出的自乳化处方5 min内已基本乳化完全,乳化后乳滴的平均粒径为102 nm左... 目的:探讨川芎油自乳化释药系统(VOC SEDDS)体外评价方法。方法:通过研究VOC SEDDS自乳化效率、成乳后乳剂性质和体外溶出行为对VOC SEDDS进行体外评价。结果:优选出的自乳化处方5 min内已基本乳化完全,乳化后乳滴的平均粒径为102 nm左右,ζ电位均在-30 mV左右,离心稳定性良好;成乳后得到O/W型乳剂;处方重现性高;以藁本内酯为指标,体外溶出结果表明30 min内药物的体外溶出可达80%;光照和高温条件下稳定性良好。结论:VOC SEDDS自乳化能力强,稳定性好,体外溶出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油 自乳化释药系统 体外评价
下载PDF
川芎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地上部分GC-MS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琳 周欣 +4 位作者 卢焘韬 穆成林 王雪莲 唐丽婧 杨荣平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7-611,共5页
目的: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川芎挥发油提取工艺,同时对川芎及其地上部分挥发油进行GC-MS对比分析。方法:RTX-5色谱柱(0.25 mm×30 m,0.25μm);载气为氦气;柱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1μL;进样口温度260℃;离子源温度200℃;柱... 目的: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川芎挥发油提取工艺,同时对川芎及其地上部分挥发油进行GC-MS对比分析。方法:RTX-5色谱柱(0.25 mm×30 m,0.25μm);载气为氦气;柱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1μL;进样口温度260℃;离子源温度200℃;柱温50℃,保持2 min,以5℃/min的速度升温至240℃并保持10 min;分流比40∶1;扫描方式为EI源;质谱标准库:NIST库。结果:川芎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浸泡时间2 h,提取时间9.19 h,挥发油提取率实测值为0.62%。经GC-MS分析,川芎饮片及其地上部分挥发油成分较为相似,但也存在差异,E-藁本内酯为其主要成分,含量分别占27.09%、23.11%。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川芎饮片及地上部分挥发油的成分分析,可为其地上部分开发及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川芎 挥发油 GC-MS分析 地上部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