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名称变迁视角下的德国民俗学史
1
作者 包汉毅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59,158,共9页
基于德语单词Volk的“民族”和“俗民”两重意思,自18世纪末开始,德国浪漫主义者在名为Volkskunde的民俗学框架内,通过民间歌谣等民俗事象来寻求德国的民族精神。第三帝国时期,Volkskunde的民族主义色彩恶化为种族主义导向,民俗学沦为... 基于德语单词Volk的“民族”和“俗民”两重意思,自18世纪末开始,德国浪漫主义者在名为Volkskunde的民俗学框架内,通过民间歌谣等民俗事象来寻求德国的民族精神。第三帝国时期,Volkskunde的民族主义色彩恶化为种族主义导向,民俗学沦为纳粹党的政治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民俗学逐渐摒弃Volkskunde一词,但始终未能形成另一个统一的新名称。在反思历史的基础上,德国民俗学的新研究范式打破了旧学科在地域、时间、阶层等视阈的局限,形成了三种新的称谓,即以文化社会功能为导向的“经验文化学”、以文化异质性与变迁性为导向的“欧洲民族学”和以文化哲学意义为导向的“文化人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kskunde 新研究范式 经验文化学 欧洲民族学 文化人类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