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雷达探测数据的尾涡危险区评估
1
作者 潘卫军 蒋倩兰 陈宽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783-8789,共7页
针对尾涡危险区域的研究可以有效避免后机尾涡危险遭遇事件的发生,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雷达探测数据的尾涡危险区计算方法。根据雷达实测数据反演飞机尾涡的演化轨迹和速度环量;基于后机遭遇前机尾涡的空气动力学响应构建滚转力矩系数模... 针对尾涡危险区域的研究可以有效避免后机尾涡危险遭遇事件的发生,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雷达探测数据的尾涡危险区计算方法。根据雷达实测数据反演飞机尾涡的演化轨迹和速度环量;基于后机遭遇前机尾涡的空气动力学响应构建滚转力矩系数模型;考虑尾涡在实际场景下的演化情况,结合反演得到的尾涡特征参数,计算飞机遭遇尾涡时的滚转力矩并计算尾涡危险区。结果表明:基于激光雷达探测数据反演尾涡特征参数,左涡和右涡的位置、环量并不一致,据此结合滚转力矩系数模型计算得到的整体危险区域也具有不对称性,当单涡更稳定时,对应的危险区域也更大。以B738为后机,选取某一尾涡探测片段验证,对于涡心坐标位置为左涡(390 m,8.61°),右涡(435 m,8.85°)的尾涡,左涡、右涡的环量分别为256.83 m^(2)/s和223.35 m^(2)/s,左涡相对右涡实际划设的危险区覆盖范围更大,因此后机与前机左右尾涡的安全阈值区域不同,可据此对横向间隔做出不同调整,因此所提方法有利于为分析后机遭遇安全性、缩短尾流间隔提出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背景风场 尾流特征参数 尾涡危险区域
下载PDF
2021年6月东北冷涡暴雨水汽来源和源区贡献分析
2
作者 李玥瑶 崔晓鹏 +1 位作者 李国平 陈力强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61-1275,共15页
本文针对2021年6月2~3日发生在东北地区的冷涡暴雨过程,首先利用传统欧拉方法,初步分析了此次初夏东北冷涡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与辐合特征,进而利用拉格朗日轨迹追踪模式FLEXPART和水汽来源与源区定量贡献分析方法,揭示出此次暴雨过程的... 本文针对2021年6月2~3日发生在东北地区的冷涡暴雨过程,首先利用传统欧拉方法,初步分析了此次初夏东北冷涡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与辐合特征,进而利用拉格朗日轨迹追踪模式FLEXPART和水汽来源与源区定量贡献分析方法,揭示出此次暴雨过程的水汽源地和源区定量贡献。结果表明:此次初夏冷涡暴雨过程期间,副热带高压偏南,东北地区主要受东北冷涡和其下游日本海弱高压脊影响,但对流层低层,副高主体与日本海弱高压脊之间存在气旋性切变流场,促成一支低空急流沿我国沿海地区北上,有利于东北地区南侧水汽向北输送,与东北冷涡后部干冷空气在辽宁和吉林省交汇,触发强降水。拉格朗日轨迹追踪显示,60%以上的目标气块来自降水区西侧和西北侧的亚欧大陆地区,这些气块初始位置高度较高,途径我国东海、黄海一带时,高度显著降低,并汇入偏南暖湿气流,进而流入目标降水区;还有部分气块来自贝加尔湖及其以东地区以及我国南海和中南部大陆地区,气块初始位置及行进过程中高度均较低。水汽源区对目标降水区的水汽定量贡献显示,东海—黄海至西北太平洋地区贡献最大(贡献率37.04%),中国大陆中东部紧随其后(贡献率30.05%),显著的水汽摄取和较低的沿途损失,使得上述两区域水汽贡献显著,而降水区局地摄取水汽的贡献排在第三位;此外,贝加尔湖及其以东地区和亚欧大陆中西部亦有一定贡献(尽管亚欧大陆中西部的水汽摄取总量亦较大,但绝大部分水汽在远距离输送过程中损耗),而印度半岛至中国南海地区水汽贡献最小。相对于传统的欧拉方法,拉格朗日方法可以更清晰地给出暴雨过程主要的水汽源地及其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涡暴雨 水汽源区 定量贡献 拉格朗日轨迹追踪
下载PDF
基于逻辑回归法的浙江省低涡型暴雨落区预报研究
3
作者 蔡志颖 郑艳 +3 位作者 张程明 段晶晶 吴俊杰 肖王星 《暴雨灾害》 2024年第1期32-44,共13页
大气低涡是造成我国南方地区暴雨洪涝的重要天气系统,大气低涡背景下的暴雨突发性、局地性强,其发生时间、强度和落区一直是气象预报业务的难点。为提高浙江省暴雨预报准确率,本文利用1979—2020年浙江省逐日格点降水观测数据和美国国... 大气低涡是造成我国南方地区暴雨洪涝的重要天气系统,大气低涡背景下的暴雨突发性、局地性强,其发生时间、强度和落区一直是气象预报业务的难点。为提高浙江省暴雨预报准确率,本文利用1979—2020年浙江省逐日格点降水观测数据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气候预测系统再分析数据集,首先分析了浙江省内近42 a由大气低涡造成的区域性暴雨事件(以下简称低涡型暴雨)的气候特征;然后将850 hPa垂直速度、水汽通量散度、速度散度、低空急流、切变线以及700 hPa垂直速度作为预报因子,基于“配料法”并结合逻辑回归方法构建了低涡型暴雨落区预报模型;最后基于该模型利用2021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预报产品进行暴雨落区预报,并使用同期实况降水进行了系统性检验和天气过程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总体性能较好,提前24 h和12 h时效的暴雨预报能力均有提升,可将12%的准确率和20%左右的命中率分别提升至14%和40%附近,漏报率从75%以上降至60%附近,但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空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低涡型暴雨 配料法 逻辑回归 落区预报
下载PDF
“拉尼娜”非典型影响下的新疆2021/2022年冬季气温 被引量:2
4
作者 陈颖 李雪洮 +3 位作者 贾孜拉·拜山 余行杰 杨智敏 刘宝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1期18-24,共7页
2021/2022年冬季新疆大部气温偏高,影响新疆冷空气活动频次少,并非拉尼娜事件对新疆冬季气温的典型影响特征。成因分析表明:2021/2022年冬季北极涛动(AO)为正位相,欧亚中高纬度500 hPa位势高度西高东低,新疆上空700 hPa南风距平优势明显... 2021/2022年冬季新疆大部气温偏高,影响新疆冷空气活动频次少,并非拉尼娜事件对新疆冬季气温的典型影响特征。成因分析表明:2021/2022年冬季北极涛动(AO)为正位相,欧亚中高纬度500 hPa位势高度西高东低,新疆上空700 hPa南风距平优势明显。2021/2022年冬季“拉尼娜”非典型影响新疆气温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东部型弱拉尼娜事件对北大西洋涛动(NAO)和亚洲极涡面积的非典型影响,而对亚洲极涡面积的非典型影响是来自东部型拉尼娜事件对冬季AO的不确定性影响,冬季AO正位相有利于新疆气温正距平。2月300 hPa区域纬向风异常偏弱,削弱了NAO正位相对新疆气温的影响;70°E以东中纬度高度场负距平是冬季气温阶段性变化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尼娜事件 冬季气温 极涡面积
下载PDF
云南一次城市极端强降水事件成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朱莉 马志敏 +3 位作者 李华宏 张万诚 王曼 符睿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3年第1期54-64,共11页
利用云南乡镇自动站降水资料、短时强降水监测资料、FY2G卫星资料、高空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从天气学角度分析了2020年夏季昆明一次城市极端强降水事件的成因。结果表明:受滇缅高压脊作用,高原槽东移后在云南东北部形成... 利用云南乡镇自动站降水资料、短时强降水监测资料、FY2G卫星资料、高空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从天气学角度分析了2020年夏季昆明一次城市极端强降水事件的成因。结果表明:受滇缅高压脊作用,高原槽东移后在云南东北部形成高原低涡,高原低涡沿着两高辐合区南移影响昆明,高原低涡和切变线是本次昆明极端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昆明极端强降水发生在高原低涡和切变线附近水汽辐合程度大的区域;此次强降水过程的不稳定机制为对流不稳定和对称不稳定并存,其中对称不稳定使倾斜对流得以维持;边界层辐合线触发近地层垂直上升运动和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生成,700 hPa切变线和500 hPa低涡使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垂直上升运动增强,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引发强降水;涡生参数正值区对高原低涡的产生和移动方向的预测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极端强降水 高原低涡 两高辐合区 涡生参数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ED VERSUS UNDEVELOPED MID-LEVEL VORTEXES 被引量:1
6
作者 黄辉军 袁金南 +1 位作者 李春晖 毛伟康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4年第1期57-65,共9页
Using the NCEP 1°×1°reanalysis data,several obvious differences of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ed versus undeveloped mid-level vortexes are studied.First,the central vorticity of the develo... Using the NCEP 1°×1°reanalysis data,several obvious differences of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ed versus undeveloped mid-level vortexes are studied.First,the central vorticity of the developed mid-level vortex increases towards higher levels while the undeveloped one decreases.The low-level convergence structure maintains well in the developed mid-level vortex whereas the undeveloped one does badly.Second,on the one hand,according to the symmetric analysis,the horizontal wind field and wind vertical section of the developed mid-level vortex are well symmetric while those of the undeveloped one are less symmetric.Meanwhile,weak wind vertical shear help the developed mid-level vortex to establish a warm core in upper-and mid-levels of the troposphere.On the other hand,according to the balance analysis,better balance between wind and pressure is shown in the mid-and lower-levels of the troposphere of the developed mid-level vortex than in those of the undeveloped vortex.Third,positive anomaly of potential vorticity is enhanced and developed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ed vortex.However,the undeveloped vortex weakens with a weak positive anoma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Sea area tropical cyclone genesis and development mid-level vortex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2020年江苏高邮EF2级龙卷多尺度特征分析和预警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磊 王啸华 +3 位作者 李杨 张静 王易 吕润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1-303,共13页
综合应用自动站、雷达、卫星、探空等多源观测资料和ERA-5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详细分析了2020年6月12日江苏高邮EF2级龙卷的天气背景、环境条件、中尺度系统和对流风暴的演变特征,并总结了监测预警经验和预报思考。结果发现:此次高邮龙... 综合应用自动站、雷达、卫星、探空等多源观测资料和ERA-5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详细分析了2020年6月12日江苏高邮EF2级龙卷的天气背景、环境条件、中尺度系统和对流风暴的演变特征,并总结了监测预警经验和预报思考。结果发现:此次高邮龙卷出现在江苏入梅后首场暴雨中,天气形势与2016年6月23日阜宁EF4级龙卷过程有部分相似,具有梅雨锋龙卷典型特征,产生龙卷的对流系统位于500 hPa东移西风槽前,850 hPa低涡西南象限和低空急流左前端,伴有较强对流不稳定能量和较低抬升凝结高度,不同点在于对流有效位能和垂直风切变弱于阜宁龙卷过程;龙卷出现在地面移动的β中尺度低压顶部,处于地面辐合区和暖湿舌内,风暴中心附近辐合急剧增强可能对应于龙卷出现;产生龙卷的风暴具有较长生命史,在龙卷产生前60 min已识别到连续龙卷涡旋特征(TVS),移经高邮湖面风暴加强出现中气旋(M)并与TVS并存8个体扫,龙卷接地前TVS底高明显下降且切变增强,随时间演变中气旋直径呈“倒梯形”垂直结构、速度切变迅速增强下探,这些雷达特征可作为龙卷临近预警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期龙卷 地面散度辐合区 中气旋 龙卷涡旋特征
下载PDF
侧风影响下的飞机尾流危险区域估算方法
8
作者 魏志强 朱续辉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512-3519,共8页
为更好地评估侧风影响下尾流的演化与危险,对经典的D2P(Wake Two-Stage Decay Model)模型进行改进,并构建侧风影响下尾流危险区域评估方法。首先,基于数值模拟试验数据和激光雷达探测数据,创建侧风对尾涡强度衰减和涡核运动的影响模型... 为更好地评估侧风影响下尾流的演化与危险,对经典的D2P(Wake Two-Stage Decay Model)模型进行改进,并构建侧风影响下尾流危险区域评估方法。首先,基于数值模拟试验数据和激光雷达探测数据,创建侧风对尾涡强度衰减和涡核运动的影响模型。其次,建立后机遭遇尾涡后的诱导滚转力矩系数模型和尾涡危险区域估算模型。最后,对不同侧风条件下的尾涡危险区域长度及尾涡侵入侧向相邻跑道的所需时间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尾涡危险区域长度在静风时最大;随侧风强度增强,上风涡和下风涡侵入相邻跑道的持续时间都不断减少,但在超过6 m/s后,下风涡侧又开始增加。改进后的模型能更好地考虑侧风对尾涡危险区域的影响,有利于估算侧风影响下的单跑道或近距平行跑道着陆时所需的尾流间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尾流间隔 尾流消散 涡核运动 尾流危险区域 侧风影响
下载PDF
一次干旱区极端暴雨天气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秀梅 孔祥伟 +2 位作者 王勇 张君霞 张海耀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78-992,共15页
干旱区内的暴雨天气发生频次很低,但影响重,深入分析其中尺度特征,对进一步理解干旱区暴雨的形成机理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ECMWF的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FY-4A卫星红外通道资料、嘉峪关雷达资料和实况观测等资料,分析了2019年6月20日... 干旱区内的暴雨天气发生频次很低,但影响重,深入分析其中尺度特征,对进一步理解干旱区暴雨的形成机理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ECMWF的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FY-4A卫星红外通道资料、嘉峪关雷达资料和实况观测等资料,分析了2019年6月20日引发河西走廊西部极端暴雨的β中尺度高空低涡的发展演变特征及暴雨局地性成因。结果表明:β中尺度高空低涡的雏形在青海海西州的西部生成,向甘肃肃北移动,从高层(400~250 hPa)向低层(700 hPa)发展,强度逐渐增强,移动过程中垂直涡度的空间结构从大范围倾斜涡柱逐渐收缩成近乎直立的深厚低涡,此阶段,200 hPa正涡度平流、正湿位涡下传等因子起主要作用,温度平流的作用较小。随后高空低涡缓慢东移,强度开始衰减,影响范围扩大,动力作用减弱,但中低层潜热反馈和低涡系统下山减缓高空低涡的衰减速度;高空低涡仍维持12 h以上,此时大气处于弱不稳定状态,水平尺度仅有40 km酒泉暴雨发生在此阶段。整体来看,湿位涡下传对高空低涡演变有较好的指示意义。酒泉站附近形成相较于周围更强的水汽辐合和上升运动,随着边界层偏强东风从鼎新-金塔垂直于祁连山脉灌入酒泉站附近,触发局地弱对流,雷达回波呈质心低,强度弱的特征,形成最大小时雨量为23.4 mm·h^(-1)的降水,大于10 mm·h^(-1)短时强降水持续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暴雨 高空低涡 湿位涡 水汽 地形
下载PDF
云南两高辐合背景下低涡强降水过程对比分析
10
作者 马文倩 李耀孙 +2 位作者 陈小华 马志敏 牛法宝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4-134,共11页
基于气象观测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选取2018—2020年发生在云南的3次两高压辐合区(以下简称两高辐合)背景下低涡连续性强降水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其环流形势、动热力因子及水汽辐合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结... 基于气象观测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选取2018—2020年发生在云南的3次两高压辐合区(以下简称两高辐合)背景下低涡连续性强降水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其环流形势、动热力因子及水汽辐合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结果显示:(1)夏半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西伸时,云南常受两高辐合影响,当辐合区中有低涡生成,易发生连续性强降水,且强降水落区并不完全分布在整个狭长的两高辐合区内.(2)两高辐合区低涡降水具有相似的雨带分布和移动特征,但雨带的集中程度、分布范围、小时雨强和总雨量存在差异.强降水开始时,落区偏东,随着西太副高西伸及东北引导气流的引导,低涡向南向西移动,强降水落区也随之向南向西移动.低涡在某一地区徘徊导致降水集中在该区域,且西太副高西伸较强时,两高辐合形势更强,低涡降水大雨及以上量级雨带也更窄.(3)低涡造成的降水主要分布在低涡中心及低涡切变附近,且降水发生在低层暖湿的环境中,低层及中高层有冷空气侵入时,小时雨强的极端性更强,降水落区也相对偏北.两高辐合区低涡降水落区与水汽辐合区对应较好,水汽辐合强度较弱时,对应的总降水量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涡 两高辐合 连续性强降水 降水过程差异 云南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新型三通管形优化设计方法
11
作者 赵玉杰 刘伟 王高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6-210,共5页
传统T形三通管的流体动力学仿真表明,在管形分支处会产生强烈的涡流区和二次流现象,并产生了较大压力损失。论文提出了一种新型三通管形,将直角支管部分设计成两段弯曲的形式,以优化区域的长度以及两段弯曲管路的半径为设计变量,以最小... 传统T形三通管的流体动力学仿真表明,在管形分支处会产生强烈的涡流区和二次流现象,并产生了较大压力损失。论文提出了一种新型三通管形,将直角支管部分设计成两段弯曲的形式,以优化区域的长度以及两段弯曲管路的半径为设计变量,以最小化二次流和压力损失为目标,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新型三通管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后的新型三通管比传统T形三通管二次流减小了76.98%,压力损失减小了13.05%。为分支管路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通管 涡流区 二次流 压力损失 优化设计 多目标遗传算法
下载PDF
吸气式旋转爆轰发动机冷流掺混数值模拟研究
12
作者 曹琦 郑权 +3 位作者 肖强 冯文康 翁春生 续晗 《弹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45,共10页
燃料的掺混均匀度是爆轰发动机起爆和爆轰波稳定传播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为了探究不同燃烧室结构对吸气式旋转爆轰发动机内燃料与氧化剂掺混效果的影响,开展了爆轰发动机冷态流场三维数值模拟。采用密度基隐式格式求解三维N-S方程,以... 燃料的掺混均匀度是爆轰发动机起爆和爆轰波稳定传播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为了探究不同燃烧室结构对吸气式旋转爆轰发动机内燃料与氧化剂掺混效果的影响,开展了爆轰发动机冷态流场三维数值模拟。采用密度基隐式格式求解三维N-S方程,以小孔进行燃料喷注的吸气式旋转爆轰发动机为模型,保持空气/乙烯的来流条件不变,分析了燃烧室入口扩张方式、凹腔燃烧室结构以及阻塞比对冷态流场掺混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燃烧室入口扩张方式的不同会影响超声速气流进入燃烧室形成的反射波结构,从而改变回流涡的位置,影响空气/乙烯的掺混效果;在燃烧室内壁面增加凹腔后,燃烧室头部的凹腔区域形成的低速回流区会卷吸流经的气体,可明显改善双侧扩张和内侧扩张型燃烧室的掺混效果;增加阻塞比,空气主流速度降低,凹腔内回流涡影响区域增大,空气与乙烯在燃烧室内掺混位置前移,掺混效果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轰发动机 扩张结构 凹腔 回流涡 冷流掺混
下载PDF
长距离巷道粉尘治理技术研究
13
作者 张秀忠 《山西冶金》 CAS 2023年第10期132-133,共2页
为解决长距离巷道粉尘量大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压入式通风风流规律进行分析,发现压入式通风在风筒口位置风流速较大,风流喷射而出后形成高速射流,且在风筒出风口、迎头附近形成一定面积的漩涡区。对不同掘进端面距风筒口距离下的... 为解决长距离巷道粉尘量大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压入式通风风流规律进行分析,发现压入式通风在风筒口位置风流速较大,风流喷射而出后形成高速射流,且在风筒出风口、迎头附近形成一定面积的漩涡区。对不同掘进端面距风筒口距离下的粉尘浓度立体图进行分析,确定最佳压入式通风掘进端面距风筒口距离为13 m;同时分析风筒布置位置得出,风筒布置于侧壁高2.0 m处,短期粉尘排放效果佳,而风筒布设于巷道顶部中间位置,长期粉尘排放效果佳。此研究成果可为巷道粉尘排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漩涡区 高速射流 压入式通风
下载PDF
Taylor-Proudman定理下的Sullivan涡解
14
作者 陈国清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1-723,共13页
本研究讨论(大气)湍涡的动力和结构。在Taylor-Proudman定理下,强涡量受扰能整轴刚移产生强涡动黏性,使黏性力参与平衡,地转可被分离时可形成Sullivan涡解。定理所需约束条件使涡解常仅存于高涡量区,在扰动中因护刚区现象而呈涡带。涡... 本研究讨论(大气)湍涡的动力和结构。在Taylor-Proudman定理下,强涡量受扰能整轴刚移产生强涡动黏性,使黏性力参与平衡,地转可被分离时可形成Sullivan涡解。定理所需约束条件使涡解常仅存于高涡量区,在扰动中因护刚区现象而呈涡带。涡的实际结构与2个参数定量相关并受判据函数制约。某些湍流结构及电磁波由此可定性和定量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扰刚动 涡动黏性 合浮强度 Sullivan涡 护刚区 判据函数M(r z)
下载PDF
北极涡活动对我国同期及后期气温的影响 被引量:42
15
作者 张恒德 陆维松 +1 位作者 高守亭 张友姝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7-516,共10页
利用NCEP/NCAR 1950—2002年500 hPa月平均再分析高度场资料计算出北半球及各分区的月平均极涡面积、强度,讨论了它们与我国气温的相关。结果表明:北半球500 hPa年平均和4季的极涡面积大小与我国多数站点同期气温呈负相关,尤其在年平均... 利用NCEP/NCAR 1950—2002年500 hPa月平均再分析高度场资料计算出北半球及各分区的月平均极涡面积、强度,讨论了它们与我国气温的相关。结果表明:北半球500 hPa年平均和4季的极涡面积大小与我国多数站点同期气温呈负相关,尤其在年平均及冬季状况下最显著,1—12月极涡面积与气温的负相关呈由减弱到增强的变化趋势;而极涡强度与我国同期气温的相关性相对较弱,在秋冬季不少地区出现正相关,1—12月极涡强度与气温负相关性的变化趋势是由增强到减弱。利用奇异值分解研究极涡对后期我国气温的影响后发现,极涡指数与后期我国气温呈负相关,但不同季节差异较大。当冬季Ⅳ区极涡面积显著缩小、北半球极涡总强度明显增强时,长江中下游以北及东北地区下一年春季气温通常上升;春季Ⅰ区极涡面积、强度异常偏大,则夏季华南沿海、西南及河套地区气温比常年偏低;若春季北半球极涡强度减弱、夏季亚洲区极涡面积收缩,则其后的秋季华北气温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涡 面积和强度 中国气温
下载PDF
北半球绕极涡的变异及其与我国气候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50
16
作者 顾思南 杨修群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5-142,共8页
本文利用近50a大气再分析资料和中国站点观测资料,通过定义绕极涡的总体面积指数,分析了北半球绕极涡的变异特征及其与我国气候异常的关系,通过考虑绕极涡的局地变异和利用SVD分析方法揭示了绕极涡的局地变异与我国气候变异的关系。... 本文利用近50a大气再分析资料和中国站点观测资料,通过定义绕极涡的总体面积指数,分析了北半球绕极涡的变异特征及其与我国气候异常的关系,通过考虑绕极涡的局地变异和利用SVD分析方法揭示了绕极涡的局地变异与我国气候变异的关系。结果表明:北半球绕极涡的总体面积变异表现为一致性的扩张或收缩变化特征,近50a来其总体面积具有收缩的趋势,这与全球增暖尤其是极区增暖有密切关系;叠加在这种趋势之上的既有年际变化又有年代际变化,主要周期大约是3~5a和8~12a。因此,研究绕极涡与我国气候的相关时分时间尺度来考虑更合理。北半球绕极涡的总体面积变异与我国气候异常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当北半球绕极涡总体一致性收缩时,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都会随之变高,而降水偏多;夏季东北、华北、西南和华南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而江淮流域气温偏低,降水偏多。反之亦然。北半球绕极涡的局地变异主要体现在西风带长波振幅的变异上,而其与我国气候异常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当东亚大槽减弱时,冬季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夏季江淮流域和四川盆地气温偏低,其它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变化不明显。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极涡 面积指数 气候异常
下载PDF
我国东部夏季三类雨型的诊断和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寅生 施能 刘海波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27-332,共6页
采用三级逐步判别方法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6、7、8月)降水进行客观诊断和预测。结果表明,利用6个测站的夏季降水量即可定量诊断我国夏季雨型,利用冬季500hPa极涡面积和北半球遥相关型指数建立起来的三级判别函数只包含7... 采用三级逐步判别方法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6、7、8月)降水进行客观诊断和预测。结果表明,利用6个测站的夏季降水量即可定量诊断我国夏季雨型,利用冬季500hPa极涡面积和北半球遥相关型指数建立起来的三级判别函数只包含7个因子。历史拟合率为38/39,试报效果也较好,从而为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型的客观预报提供了有应用价值的预报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雨型 极涡面积 遥相关型 诊断 降水预报
下载PDF
300hPa北极涡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恒德 高守亭 张友姝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3-592,共10页
利用NCEP/NCAR 1949—2002年月平均再分析高度场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二项式系数加权平均、Morlet小波分析等诊断方法,系统地讨论了300 hPa北半球极涡面积、强度及中心位置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平均北极涡的面积在2... 利用NCEP/NCAR 1949—2002年月平均再分析高度场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二项式系数加权平均、Morlet小波分析等诊断方法,系统地讨论了300 hPa北半球极涡面积、强度及中心位置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平均北极涡的面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在总的上升趋势中有几次较小的波动,之后在总体下降趋势中有几次较大的起伏;Ⅰ、Ⅱ区的线性变化趋势非常小,Ⅳ区最大,夏季的年际变化相对明显一些,秋季变化最弱,各季节均有线性收缩趋势,冬季幅度最大,秋季最小。(2)年平均极涡强度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与极涡面积有相似之处,但不同年份存在显著差异;各分区的强度变化与北半球类似(特别是Ⅰ区);夏季的年际变化幅度最大,春、夏季年代际变化的特征明显,秋季最弱。(3)北极涡中心位置通常并不在北极点,各分区极涡总面积所占的百分比有明显差异,且有月际变化,这些差异与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环流的差异密切相关;极涡的主要位置有一定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极涡中心位置主要偏向亚洲大陆及太平洋一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涡面积 北极涡强度 北极涡中心位置 年际及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往复压缩机吸气阀通道内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韩宝坤 魏国 +1 位作者 孙晓东 鲍怀谦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23,61,共5页
往复压缩机的效率首先取决于气阀,气体的非稳态流动是引起阀片的非正常运动(颤振、关闭延时)原因,也是气体流动损失的主要原因。利用标准k-ε模型对吸气阀口形状及进出口通流面积之比进行了流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吸气阀口的倾斜角... 往复压缩机的效率首先取决于气阀,气体的非稳态流动是引起阀片的非正常运动(颤振、关闭延时)原因,也是气体流动损失的主要原因。利用标准k-ε模型对吸气阀口形状及进出口通流面积之比进行了流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吸气阀口的倾斜角度增大,气阀通道出口两侧的涡旋区域越大,造成流体的压力损失也就越大,另外还研究发现吸气阀的进出口通流面积之比值越小,流体的压力损失越小。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压缩机 吸气阀 压力损失 涡旋 通流面积
下载PDF
马鞍屋盖表面面积平均风压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董欣 叶继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1-30,62,共11页
为完善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有关围护结构和覆面材料的设计,提出了面积平均风压的概念。通过刚性模型风洞测压试验,研究了马鞍屋盖表面的面积平均风压特性。①以锥形涡为引,确定各矢跨比马鞍屋盖表面出现锥形涡的来流工况,以涡核吸力... 为完善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有关围护结构和覆面材料的设计,提出了面积平均风压的概念。通过刚性模型风洞测压试验,研究了马鞍屋盖表面的面积平均风压特性。①以锥形涡为引,确定各矢跨比马鞍屋盖表面出现锥形涡的来流工况,以涡核吸力和涡核互相关性为依据,确定了马鞍屋盖的最不利风向为沿高点连线方向。②在一定附属区域内对单点风压进行集合,得到面积平均风压(时程);在马鞍屋盖表面实行各种分区,探讨了最不利风向下各面积平均风压时程的峰值吸力随附属面积的变化趋势,得到了相应的拟合公式;通过各区域内单点风压时程的累积概率分布,验证了该拟合公式的准确性与有效性;根据偏度和峰度值大小,分析了面积平均风压时程的非高斯特性,并与单点时程的风压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面积平均风压时程曲线中风压脉动分布均匀,高频脉动减少,因而其非高斯特性并不如单点突出,且普遍偏向高斯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鞍屋盖 锥形涡 面积平均风压 非高斯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