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教育理解的技术前见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芒 石君齐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34,共9页
理解之前必存有前见,人类理解活动必受前见陶染。伴随教育技术主要矛盾的转化,以及技术盲目乐观主义思潮的盛行,技术前见正逐步消解人们已有的教育认识,变为默认的理解教育的新前提。技术存在的历史性、工具作用的伦理性、行为方式的习... 理解之前必存有前见,人类理解活动必受前见陶染。伴随教育技术主要矛盾的转化,以及技术盲目乐观主义思潮的盛行,技术前见正逐步消解人们已有的教育认识,变为默认的理解教育的新前提。技术存在的历史性、工具作用的伦理性、行为方式的习惯性决定了任何技术并非只是应用工具,还不可避免地参与了对教育本体、教育知识与教育方法的重塑。通过对技术前见的考察,发现教育本体的技术话语宰制、教育知识的信息化扩张以及教育方法的数据还原主义统治,正在摧毁人们原有教育思考与行动的基础,使教育被理解为可复制的时髦工艺品。所以,工具的先进未必等同于方法的先进,方法的先进也未必等同于理论的先进,新工具未必能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追求工具在教育中的上手状态而非霸权统治,才是技术恪守职责的表现。故工具的革新不可作为先进教育的表征,而仅是使教育工具达成上手状态的可能性条件,教育也切勿因害怕"形式落伍"而极度推崇新型技术包裹自身,相反,对技术前见予以实践考察和理论检验才是务本之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解 信息技术 教育技术 前见 数据
下载PDF
教师教材理解何以可能——哲学解释学视角 被引量:4
2
作者 申大魁 刘峰贵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60-64,共5页
对教师教材理解何以可能的探究,是教师教材理解活动的关键。借鉴伽达默尔关于理解何以可能问题的研究,教师前见、完满性先把握、时间距离、语言、教师视域和解释学循环共同构成了教师教材理解的条件。
关键词 教师教材理解 哲学解释学 教师前见 完满性先把握 时间距离 语言 教师视域 解释学循环
下载PDF
法学前见的内涵与特征研究——以哲学诠释学为视角 被引量:5
3
作者 范志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以哲学诠释学为视角分析作为存在意义的法律解释,能够发现法学前见作为法律解释前提存在的必然性。因此,法律解释学应恢复前见的合法地位,在法律解释的视域融合过程中领悟相对客观的法律真理,剔除不合法前见,使前见不断向前发展。法学... 以哲学诠释学为视角分析作为存在意义的法律解释,能够发现法学前见作为法律解释前提存在的必然性。因此,法律解释学应恢复前见的合法地位,在法律解释的视域融合过程中领悟相对客观的法律真理,剔除不合法前见,使前见不断向前发展。法学前见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凸显了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核心价值,而法学前见的特征表现为历史性、开放性、创造性、实践理性和客观性等几个方面,其中,法学前见的客观性对于实现法治理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前见 哲学诠释学 法律解释学 法律职业共同体 法律价值
下载PDF
传统与理解——伽达默尔的“传统”理论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岩 《中州大学学报》 2010年第6期45-47,共3页
伽达默尔认为,"传统"在理解活动中是理解得以可能的必要条件之一。他从传统与理性、传统与前见、传统与语言三个层面恢复了"传统"的尊严,也丰富了人们对"传统"的理解。
关键词 伽达默尔 传统 理性 前见 语言
下载PDF
从传统到视域融合——伽达默尔的历史观与意识形态理论辨析
5
作者 孙琳 《孝感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65-70,共6页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历史观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1)三个主要的及相互关联的概念,成见、权威、传统正名。(2)历史视域中的自由意识与效果历史意识之间的理论关联,及其与意识形态批判之间的理论偏差。(3)历史实践本体论中的"效果历...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历史观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1)三个主要的及相互关联的概念,成见、权威、传统正名。(2)历史视域中的自由意识与效果历史意识之间的理论关联,及其与意识形态批判之间的理论偏差。(3)历史实践本体论中的"效果历史"与"视域融合"。厘清了这三条理论脉络,便使得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的历史观比较完整地显现出来,从而其理论和逻辑的缺陷也能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础上获得矫枉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观 前见 疏异间距化 效果历史 视域融合 意识形态
下载PDF
“前见”断思——从海德格尔到伽达默尔
6
作者 方敏 张爱飞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43-46,共4页
"前见"是诠释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鉴于此,一切关于"前见"虐待式的理解与非难性的贬斥,都视为对诠释精神的悖离。因此,很有必要为"前见"溯源以还其根,为"前见"正名以匡其意,为"前见"... "前见"是诠释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鉴于此,一切关于"前见"虐待式的理解与非难性的贬斥,都视为对诠释精神的悖离。因此,很有必要为"前见"溯源以还其根,为"前见"正名以匡其意,为"前见"澄明以创其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伽达默尔 视界融合 “前见” 诠释学 “先见” 辩证法
下载PDF
论库恩哲学与伽达默尔哲学的异同
7
作者 袁东敏 万丹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4期34-36,共3页
库恩和伽达默尔对语言的重视、“先见”和范式在认识中的相似作用。是否可通约的分歧等,使我们直接把握到侧重于自然科学的库恩哲学与伽达尔的哲学解释学在文化领域的相通,这有可能导致将科学置于人的生活世界之中而不再超然。
关键词 范式 不可通约性 哲学解释学 “先见”
下载PDF
德国影视作品中的中国和中国人——关于德国喜剧电影《酸甜邻居》的跨文化解读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海霞 《德语人文研究》 2015年第2期38-50,共13页
德国电视台SAT.1播出的喜剧电影《酸甜邻居》,以中国威胁论和德国人对中国的恐惧心理为大背景,讲述了一个中国四口之家来到德国后,在工作和学习等各方面都胜出德国邻居一筹,进而引发两家矛盾的故事。影片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将两国文... 德国电视台SAT.1播出的喜剧电影《酸甜邻居》,以中国威胁论和德国人对中国的恐惧心理为大背景,讲述了一个中国四口之家来到德国后,在工作和学习等各方面都胜出德国邻居一筹,进而引发两家矛盾的故事。影片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将两国文化差异、以及德国人关于中国和中国人的诸多刻板印象和偏见,放大到发生在中德两个家庭之间的日常生活邻里矛盾上。基于跨文化交流理论的分析,该部影片在文化的各个层面(人造物品、规范与价值、绝对预设),所植入的德国人关于中国和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和偏见得以呈现;结合当下国际背景环境进行的影片分析显示,德国人眼中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倾向负面,这点与国际民调机构的调查结果是相应的,与德国媒体涉华报道的基本倾向也是相应的。对该电影的分析,无论在宏观层面(国家交流层面),中观层面(中德跨文化交流课堂教学层面),还是在微观层面(个体跨文化交流层面),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甜邻居》 中国威胁论 跨文化交流理论 刻板印象和偏见 文化冲突
原文传递
从哲学诠释学视角评析《道德经》英德译本
9
作者 曹俊雯 《德语人文研究》 2015年第2期26-31,共6页
为了对比西方译者对汉学典籍的翻译过程,作者选取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道德经》译本,分别为英国著名汉学家亚瑟·韦利的英译本和德国著名汉学家卫礼贤的德译本进行研究。本文以"哲学诠释学"为视角,引入了"前见"... 为了对比西方译者对汉学典籍的翻译过程,作者选取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道德经》译本,分别为英国著名汉学家亚瑟·韦利的英译本和德国著名汉学家卫礼贤的德译本进行研究。本文以"哲学诠释学"为视角,引入了"前见"和"视域融合"的概念,详细阐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与原文和译文的两次"视域融合"。作者希望通过视域融合的研究,引发读者思考翻译的实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理解 前见 视域融合 理解 动机 操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