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study about endoscopic inguinal lymphadenectomy for patients with vulvar carcinoma
1
作者 Qiang Wu Yuzhong Wu +3 位作者 Zhihua Sun Yibing Zhao Henghua Shao Junwei Qu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2年第6期349-352,共4页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new method of inguinal lymphadenectomy in order to reduce side effects of conventional method for patients with vulvar carcinoma. Methods: Lipolysis and liposuctio...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new method of inguinal lymphadenectomy in order to reduce side effects of conventional method for patients with vulvar carcinoma. Methods: Lipolysis and liposuction were performed to subcutaneous fat on inguinal region. We inserted endoscope and filled with C02 gases to this field and then resected inguinal lymph nodes with ultrasonic scalpel. The operative field was placed with the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and pressured with soft saline bag after the operation. Results: Many lymphatic vessel, small blood vessels and hanging lymph nodes in the subcutaneous tissues of inguinal region were revealed after lipolysis and liposuction and lymph nodes can be easily removed. The follow-up so far showed that healing of the incision was good and there was no lymphedema of patient's lower limb and inguinal region. Conclusion: Endoscopic inguinal lymphadenectomy can resect the lymph nodes and keep most of the lym- phatic vessels. So this technique has less influence on the lymph backflow of lower limb and inguinal region and can avoid the huge incision of conventional method. This method is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ulvar neoplasms lymph node LAPAROSCOPE
下载PDF
Vulvar granular cell tumor 被引量:3
2
作者 Michel E Rivlin G Rodney Meeks +1 位作者 Mohamed A Ghafar Jack R Lewi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3年第4期149-151,共3页
Granular cell tumors are rare,usually benign,soft tissue neoplasms of neural origin.They occur more often in females than males,the peak age incidence is in the fourth through fifth decades.They can occur anywhere in ... Granular cell tumors are rare,usually benign,soft tissue neoplasms of neural origin.They occur more often in females than males,the peak age incidence is in the fourth through fifth decades.They can occur anywhere in the body with up to 15% situated in the vulva.The commonest presentation is as an asymptomatic mass.Microscopic findings are usually sufficient,but immunohistochemistry can also be helpful in confirming the diagnosis.The vulvar tumors are benign in 98% of cases with 2% reported as malignant.In this case report we describe a woman with a granular cell tumor confirmed by biopsy who underwent excision of the mass but with focal extension to the resection margin on microscopy.Our recommendation of re-excision was declined.Since it is not uncommon with these tumors to find groups of tumor cells extending beyond the macroscopic limits of growth,we conclude that it is advisable to have margins assessed intraoperatively by frozen section such that further excision can be performed for positive margins.Our patient has been followed for 18 mo without recurrence,should the tumor recur,re-excision,with frozen section control,is indicated.Recurrence rates are reported as 2%-8% with clear margins and 20% with positive marg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NULAR CELL TUMOR vulvar TUMOR vulvar neoplasm
下载PDF
外阴良性肿瘤的病理特征及临床分析
3
作者 李琳 郭银树 +1 位作者 钱景锋 郑兴 《中国医药》 2024年第4期575-578,共4页
目的 探讨外阴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治疗预后,总结相关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因外阴肿物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住院治疗的24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外阴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 目的 探讨外阴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治疗预后,总结相关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因外阴肿物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住院治疗的24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外阴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病年龄、临床症状体征、肿物性状特点、病理类型、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 24例患者中仅2例(8.3%)为多发病灶,其余患者均为单发。发病年龄为14~78岁,中位发病年龄为38岁,围绝经期患者2例(8.3%)。所有患者表现为自触和/或在妇科检查时发现外阴肿物,有2例伴异味及破溃;病程为2周~70年;3例表现为外阴囊性肿物,21例表现为外阴实性肿物(包括8例外阴皮赘),包块大小为0.5~8 cm。术后病理诊断为外阴软纤维瘤者8例,平滑肌瘤4例,外阴皮内痣、纤维瘤、乳头状汗腺腺瘤、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各2例,多发鳞状细胞乳头状瘤、脂肪瘤、细胞性血管纤维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各1例。除1例外阴多发鳞状细胞乳头状瘤患者行单纯外阴切除术,其余患者均采用局部病灶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5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外阴良性肿瘤多为单发,实性肿物多见,常无明显自觉症状,病理类型呈多样性,预后较好,建议尽早手术切除,术后加强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良性肿瘤 病理特征 临床诊疗 预后分析
下载PDF
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the Vulv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4
作者 Gabriela Françóes Rostirolla Alessandra Guerra +4 位作者 Maria Carolina Rey Alt Luiza Tesser Dalla Libera Maria Eduarda Appel Binda Márcia Appel Fernando De Marco dos Santos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24年第2期295-300,共6页
Background: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 are those that develop from a neuroendocrine cell. They most commonly affect the lungs,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pancreas, being rare conditions in the female genital tract. Whe... Background: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 are those that develop from a neuroendocrine cell. They most commonly affect the lungs,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pancreas, being rare conditions in the female genital tract. When present, these neoplasms often manifest with nonspecific signs and symptoms such as pain, itching, swelling, single-focus lesions, bleeding, and enlargement of inguinal lymph nodes, in addition to the presence of progressively enlarging vulvar nodules. Consequently, the diagnostic investigation involves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confirmation through immunohistochemistry. Objective: To present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is rarely studied pathology. The primary objective is to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that could aid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universally applicable treatment guidelines. Case Presentation: A 57-year-old female, with no prior comorbidities, menopause at 36, who presented with a left vulvar nodule accompanied by intense pain and swelling, later diagnosed with 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in the vulva. Conclusion: This case report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enhancing our knowledge regarding 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in the vulva, given its scarcity in medical literature. The information presented here underscores the need for standardized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approaches, paving the way for future consensus on managing this uncommon but challenging neopla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ulvar neoplasms CARCINOMA Small Cell CARCINOMA NEUROENDOCRINE Genital neoplasms FEMALE vulvar Diseases
下载PDF
外阴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一例
5
作者 刘思敏 王佳丽 +2 位作者 张世霞 魏佳 杨永秀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90-493,共4页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一种少见的真皮间质肿瘤,而发生于外阴的DFSP在临床上更为罕见,病理学检查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明确诊断的主要方法,常以手术治疗为主。本文报告1例外阴DFSP,该患者既往...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一种少见的真皮间质肿瘤,而发生于外阴的DFSP在临床上更为罕见,病理学检查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明确诊断的主要方法,常以手术治疗为主。本文报告1例外阴DFSP,该患者既往于当地医院行外阴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DFSP,遂转往上级医院行补充治疗。经手术切除残余病灶后送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再次明确诊断为外阴DFSP,术后给予补充化疗。通过探讨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分型、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及随访情况,以加深临床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肿瘤 皮肤纤维肉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外阴棘层松解型鳞状细胞癌一例
6
作者 刘思敏 魏佳 +2 位作者 万怡 李钰滋 杨永秀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67-270,共4页
棘层松解型鳞状细胞癌(acantholyti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ASCC)是鳞状细胞癌的一种少见的组织学特征变体,外阴ASCC是一个罕见的非典型部位的组织变异,常呈棘层溶解,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点,其具体发病机制及病因未明。由于发病率极低... 棘层松解型鳞状细胞癌(acantholyti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ASCC)是鳞状细胞癌的一种少见的组织学特征变体,外阴ASCC是一个罕见的非典型部位的组织变异,常呈棘层溶解,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点,其具体发病机制及病因未明。由于发病率极低,妇科医生普遍对其认识不足,易造成漏诊和误诊。现报告1例79岁原发性外阴ASCC的病例资料,患者因自觉外阴瘙痒5年就诊,妇科检查发现左侧外阴8 cm×4 cm红肿溃疡伴部分白色变,病理活检示符合ASCC,经25次根治性放疗后,建议密切随诊,现放疗结束后3个月余,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国内外关于外阴ASCC的研究报道较少,通过报道该例老年女性外阴ASCC,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发病因素、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期为ASCC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肿瘤 棘层松解型鳞状细胞癌 诊断 鉴别 治疗 预后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外阴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文静 张江宇 +2 位作者 赖日权 张佳立 吴坤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6-399,共4页
目的探讨外阴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外阴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进行组织学观察,行En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CD34、bcl-2、CD99、vimentin、CKpan、HMB-45、α-SMA、CD117、S-100蛋白、ER、PR、K... 目的探讨外阴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外阴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进行组织学观察,行En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CD34、bcl-2、CD99、vimentin、CKpan、HMB-45、α-SMA、CD117、S-100蛋白、ER、PR、Ki-67染色及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62岁。发现右侧外阴肿物4年余。眼观:肿瘤呈结节状,大小6 cm×5 cm×3 cm,切面灰白、实性,质韧。镜检:肿瘤由交替性分布的富于细胞和稀疏细胞区组成,梭形细胞呈束状、旋涡状或不规则状排列,部分与胶原纤维混杂,部分呈血管外皮瘤样结构。上皮样细胞有的围绕血管周围。细胞间细条索状、粗绳索样或疤痕样胶原纤维不规则性或石棉样的胶原物质沉积。瘤细胞CD34、bcl-2、CD99、vimentin均为阳性,CKpan、HMB-45、α-SMA、CD117、S-100蛋白、ER、PR均为阴性,Ki-67增殖指数<1%。结论外阴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罕见,应与该部位相似形态的病变和血管外皮瘤样的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外阴肿瘤 梭形细胞型肿瘤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妇科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4例病理诊断与临床治疗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佳欣 沈铿 +3 位作者 孙崟 郎景和 刘彤华 冯瑞娥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0-342,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于生殖器官的原始神经外胚层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5年内收治的原发于妇科的原始神经外胚层瘤患者病例资料。结果:4例均经过病理诊断确诊。1例来源于卵巢的原始神经... 目的:探讨原发于生殖器官的原始神经外胚层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5年内收治的原发于妇科的原始神经外胚层瘤患者病例资料。结果:4例均经过病理诊断确诊。1例来源于卵巢的原始神经外胚层瘤,2例来源于子宫(宫颈和圆韧带),1例来源于外阴。其中1例接受了化疗。1例肿瘤进展非常迅速,术后15天死亡。3例治疗后于随诊中。结论:病理及免疫组化有助于对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确诊。原始神经外胚层瘤可以发生在生殖器官的任何部位,对于早期患者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晚期患者可以辅助性地行联合化疗,目前原始神经外胚层瘤妇科少见,对预后尚没有评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宫颈肿瘤 外阴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下载PDF
腔镜下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9
作者 吴强 吴裕中 +3 位作者 孙志华 邵衡华 赵一兵 曲军卫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909-911,共3页
目的探讨腔镜下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的新方法。方法采用与腔镜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切除术相似的方法,对2例外阴癌腹股沟拟切除淋巴结手术野内的皮下脂肪进行溶脂和吸脂,再插入腔镜并充入CO2气体,以超声刀切除淋巴结。术野放置负压... 目的探讨腔镜下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的新方法。方法采用与腔镜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切除术相似的方法,对2例外阴癌腹股沟拟切除淋巴结手术野内的皮下脂肪进行溶脂和吸脂,再插入腔镜并充入CO2气体,以超声刀切除淋巴结。术野放置负压引流并以盐水软袋压迫。结果经溶脂和吸脂后,腹股沟皮下显露出众多的淋巴管、小血管以及其间的淋巴结,淋巴结得以容易切除。2例患者术后患处恢复好,经4个月随访,腹股沟局部和下肢均无淋巴水肿。结论腔镜下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能够方便地实施淋巴结切除,从而保存了大部分淋巴管,对术后腹股沟局部和下肢淋巴回流的影响较小,并且避免了腹股沟区常规手术的大切口,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肿瘤 淋巴结 腹腔镜
下载PDF
自噬相关基因ULK1在外阴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江山 黎博一 +4 位作者 张涛 朱宇熹 李丹 叶秀峰 李春燕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目的研究自噬相关基因ULK1在外阴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外阴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48例外阴鳞癌组织和20例正常外阴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中ULK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外阴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对... 目的研究自噬相关基因ULK1在外阴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外阴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48例外阴鳞癌组织和20例正常外阴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中ULK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外阴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对外阴鳞癌患者进行随访以探讨ULK1表达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ULK1在正常外阴组织中表达率为80.0%,明显高于外阴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ULK1表达情况与外阴鳞癌患者FIGO分期(P=0.017)、肿瘤浸润深度(P=0.028)及淋巴结转移状况(P=0.017)显著相关。ULK1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优于表达阴性的患者(P=0.010)。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ULK1表达是与患者生存时间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P=0.041)。结论 ULK1在外阴鳞癌中表达下降,且与患者FIGO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状况相关,可作为判断外阴鳞癌预后新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肿瘤 基因 ULK1 自噬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赖日权 郜红艺 +2 位作者 黄传胜 张江宇 彭文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2-406,共5页
目的 探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nomyxoma,AAM)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7例AAM,并与2例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MFb)、1例浅表性血管黏液瘤作对照观察。免疫组织化学(采用SP法)所用抗体为vimentin、desmin、... 目的 探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nomyxoma,AAM)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7例AAM,并与2例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MFb)、1例浅表性血管黏液瘤作对照观察。免疫组织化学(采用SP法)所用抗体为vimentin、desmin、SMA、MSA、CD34、ER/PR、S-100蛋白、CK和CD68。结果 7例AAM患者均为女性,23~54岁,中位年龄43.5岁。病变部位位于外阴部3例,累及阴道1例,位于盆腔及髂窝部2例,会阴累及坐骨结节1例。肿瘤直径3.5~17cm,平均7.5cm。位于皮下或较深部,呈浸润性生长,切面均质灰白或灰黄褐色,黏液胶冻样或肉质样。镜下瘤细胞幼稚,呈星形、梭形,弥漫或结节样分布,基质黏液样变性并见胶原纤维及为数众多的大小厚薄不一的血管分布其中,厚壁血管常透明变性,其周围常有增生肌纤维束,切面呈“袖套状”,间质可见肥大细胞和红细胞外渗,1例可见多核巨细胞,肿瘤边缘浸润等特点。组织化学奥辛蓝染色阳性,免疫组化:7例AAM vimentin均阳性,5例SMA和desmin阳性,4例MSA阳性,3例CD34阳性,4例中有3例ER/PR阳性,而S-100蛋白、CK、CD68均阴性,多核巨细胞CD68阳性。5例有随访,术后1—2年有3例复发,2例未见复发和转移,健在。结论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较为少见,好发于成年女性盆腔及会阴的软组织,侵袭性和复发性是其重要的临床特征。病理诊断易误诊或漏诊。免疫组化desmin、SMA、MSA、CD34等联合检测对确定AAM病变有所帮助,但与AMFb、浅表性血管黏液瘤在鉴别诊断上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血管黏液瘤 外阴肿瘤 免疫表型
下载PDF
外阴上皮内瘤变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顾依群 高子芬 +4 位作者 王振清 孙笑非 卢利娟 王荔 汪颖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在外阴上皮内瘤变(VIN)中的感染情况及与p53、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法(ISH)检测HPV6/11、16/18、31/33型在55例VIN及10例外阴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同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Ki-67蛋白...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在外阴上皮内瘤变(VIN)中的感染情况及与p53、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法(ISH)检测HPV6/11、16/18、31/33型在55例VIN及10例外阴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同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HPV16/18、31/33、6/11在VINⅢ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6/10)、20%(2/10)和0%(0/10);在VINⅡ中为53.57%(15/28)、39.28%(11/28)和10.71%(3/28);在VINⅠ中为17.65%(3/17)、5.88%(1/17)和29.41%(5/17);正常对照组没有表达。p53、Ki-67蛋白在VINⅢ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7/10)和90%(9/10);在VINⅡ中为78.57%(22/28)和78.57%(22/28);在VINⅠ中为64.71%(11/17)和35.29%(6/17);在正常对照组没有表达。经统计学分析,VINⅢ、Ⅱ组中的HPV16/18感染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VINⅡ组的HPV31/33感染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VINⅢ、Ⅱ组p53、Ki-67及VINⅠ组p53阳性表达率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VINⅠ组Ki-67阳性表达率与VINⅡ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VIN的发生与HPV感染有关,尤其与HPV16/18、31/33型感染密切相关。VIN与外阴癌感染的HPV型别相同。在VIN的发生发展中,HPV感染以及p53突变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肿瘤 外阴上皮内瘤变 人乳头状瘤病毒 P53蛋白 KI-67 原位杂交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放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姚自翔 王德林 +3 位作者 杨帆 刘舜 刘文聪 张鑫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22-1424,1427,共4页
目的:评价经腹腔镜与开放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lsevi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等数据库有关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与开放腹股沟淋巴结清... 目的:评价经腹腔镜与开放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lsevi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等数据库有关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与开放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疗效比较的临床对照研究相关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筛选并提取相关资料,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4篇文献纳入分析,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共146例,其中腹腔镜手术61例,开放手术85例。结果表明,两种术式手术时间[加权均数差(WMD)=32.33,95%CI-25.70~90.36,P=0.27]、术中失血量(WMD=9.10,95%CI-76.03~94.23,P=0.83)、术后淋巴结清扫数量(WMD=0.77,95%CI-1.66~3.20,P=0.53)、阳性淋巴结数量(WMD=0.08,95%CI-0.23~0.40,P=0.61)、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WMD=-1.30,95%CI-6.40~3.80,P=0.62)、住院时间(WMD=-4.02,95%CI-10.19~2.15,P=0.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术式的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08,95%CI0.03~0.26,P<0.01)。结论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疗效与开放手术相当,但手术并发症较开放手术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股沟 淋巴结切除术 阴茎肿瘤 外阴肿瘤 黑色素瘤
下载PDF
外阴营养不良、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癌凝集素标记免疫组化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庄兴俊 高志田 +1 位作者 曹嫒 常德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90-293,共4页
目的 :探讨外阴营养不良增生型、硬化苔藓型表皮细胞和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癌等细胞膜结构与凝集素受体结合表达特征及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慢性外阴营养不良表皮增生型、苔藓硬化型及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癌 3种状态下的细胞进行了 8... 目的 :探讨外阴营养不良增生型、硬化苔藓型表皮细胞和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癌等细胞膜结构与凝集素受体结合表达特征及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慢性外阴营养不良表皮增生型、苔藓硬化型及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癌 3种状态下的细胞进行了 8种凝集素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分析、比较。结果 :外阴营养不良增生型表皮各层细胞细胞膜与刀豆凝集素 (ConA)、扁豆凝集素 (LCA)、花生凝集素 (PNA)、蓖麻凝集素 (RCA 1)和大豆凝集素 (SBA)结合强度弱 ,其表皮细胞细胞核膜与ConA、PNA和麦胚凝集素 (WGA)有中等强度结合。外阴营养不良硬化苔藓型表皮各层细胞细胞膜与ConA、RCA 1、SBA和WGA结合强度弱 ,而与LCA不结合 ,其 12例中的 8例与荆豆凝集素 (UEA 1)发生较弱的结合。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癌癌细胞与 8种凝集素均结合 ,其 12例中的 7例其癌细胞膜与双花扁豆凝集素 (DBA)弱结合 ,癌细胞膜与UEA 1强结合 ,但癌巢中央细胞团不与UEA 1结合 ,癌细胞细胞核膜与ConA、LCA、RCA 1呈强结合。结论 :凝集素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作为诊断、鉴别诊断外阴营养不良增生型、硬化苔藓型和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癌新的指标。具有恶变潜能的增生型外阴营养不良与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癌 ,两者细胞核膜凝集素标记有相似之处 ,提示在外阴组织的癌变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凝集素类 外阴疾病 外阴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外阴营养不良 鳞状上皮细胞癌
下载PDF
外阴恶性肿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大隐静脉在降低术后并发症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小玲 李慧芹 +6 位作者 盛修贵 陈真云 李大鹏 李庆水 马志芳 王岸聪 陈月婷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外阴恶性肿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大隐静脉主干对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1989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住院并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64例外阴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31例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时保留双侧大隐... 目的:探讨外阴恶性肿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大隐静脉主干对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1989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住院并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64例外阴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31例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时保留双侧大隐静脉主干,33例结扎、切除一段大隐静脉,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急慢性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无显著差别,切口愈合时间、感染率相似,但下肢急慢性水肿、下肢疼痛、下肢软组织炎症发生率、感觉异常等并发症在保留大隐静脉组较切除组均明显降低。结论:外阴恶性肿瘤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时保留双侧大隐静脉主干不延长手术时间,不增加手术难度,但能明显降低多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肿瘤/外科学 大隐静脉 手术后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外阴癌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卢艳 刘钗娥 +1 位作者 姚德生 潘忠勉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512-517,共6页
目的探讨外阴浸润癌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的可行性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外阴癌患者。其中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共20例;开放组行开放性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共20例。两组患者均同时行根治性... 目的探讨外阴浸润癌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的可行性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外阴癌患者。其中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共20例;开放组行开放性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共20例。两组患者均同时行根治性局部外阴切除术。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为(311.80±17.71)分钟,长于开放组的(206.90±12.95)分钟(P<0.01)。腹腔镜组淋巴结切除时间长于开放组,分别为(181.00±11.04)分钟和(91.50±5.47)分钟(P<0.01)。淋巴结清扫出血量腹腔镜组少于开放组,分别为(16.25±2.26)m L和(66.75±10.23)m 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4)。术中总出血量、左右侧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数目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住院天数腹腔镜组短于开放组,分别为(15.15±1.04)天和(21.50±2.61)天,而腹股沟区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淋巴相关并发症腹腔镜组均少于开放组(均P<0.01)。术后观察随访0.5-5年,两组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病死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外阴癌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是安全、可行的,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并不增加术后复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肿瘤/外科学 腹股沟/外科学 淋巴结切除术/方法 腹腔镜检查 隐静脉/外科学 预后
下载PDF
外阴原发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丹 王坚 +4 位作者 戴兆惠 田秀春 肖芹 王翠梅 顾学文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8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外阴原发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例外阴原发性SFT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3岁和65岁。病变均位于左侧外阴靠近大阴唇。临床表现为渐进性增大包块,无痛... 目的探讨外阴原发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例外阴原发性SFT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3岁和65岁。病变均位于左侧外阴靠近大阴唇。临床表现为渐进性增大包块,无痛或轻压痛,表面皮肤正常。肿瘤最大径3.5 cm和4.5 cm。低倍镜下,由交替分布的细胞丰富区和细胞稀疏区组成,瘤细胞呈席纹状、束状、无序状排列;细胞稀疏区间质内含有透明变性胶原纤维,间质血管丰富,可见厚壁扩张血管,但血管外皮瘤样结构不明显,未见坏死及核分裂象,灶区间质可见明显的黏液样变性。免疫组化:CD34、STAT6、CD99、bcl-2和vimentin(+)。2例术后均获得随访,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外阴SF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发生间质黏液变性更为少见。患者预后较好,免疫组化CD34和STAT6(+),需与其他梭形细胞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肿瘤 免疫组化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c-myc基因蛋白在外阴白斑和外阴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樊昕 余春艳 赵一岭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4期2262-2265,共4页
目的 研究 c- myc基因蛋白在外阴白斑和外阴鳞癌中的表达 .方法 采用 SABC免疫组化法 ,对 71例外阴白斑和 2 1例外阴鳞癌标本进行 c- myc基因蛋白检测 .结果 c- myc基因蛋白在正常组织中主要分布在细胞核 ,外阴白斑各型和鳞癌组织中... 目的 研究 c- myc基因蛋白在外阴白斑和外阴鳞癌中的表达 .方法 采用 SABC免疫组化法 ,对 71例外阴白斑和 2 1例外阴鳞癌标本进行 c- myc基因蛋白检测 .结果 c- myc基因蛋白在正常组织中主要分布在细胞核 ,外阴白斑各型和鳞癌组织中主要分布在细胞浆 .外阴白斑各型与鳞癌组相比较 ,经 χ2 检验 ,正常组 (χ2 =1 1 .0 72 ,P<0 .0 5 )、增生组(χ2 =5 .6 92 ,P<0 .0 5 )、硬化萎缩组 (χ2 =1 6 .488,P<0 .0 5 )、混合组 (χ2 =6 .497,P<0 .0 5 )和不典型增生组 (χ2 =1 .0 72 ,P>0 .0 5 ) .2 1例鳞癌标本 , 级 , 级 , 级中 c- myc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 1 0 0 .0 % (9/9) ,85 .7% (6 /7) ,6 0 .0 % (3 /5 ) .结论  c- myc基因蛋白的表达和分布与外阴白斑分型有关 ,外阴鳞癌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外阴白斑各型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癌基因蛋白质c-myc类 外阴白斑 外阴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外阴和阴道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艳利 耿力 +2 位作者 游珂 乔杰 刘从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1-564,共4页
目的:探讨外阴和阴道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VIN,and 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VAIN)的发病特点。方法:对2004年9月至2007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阴道镜门诊行外阴或阴道活检的148例女性患者进行... 目的:探讨外阴和阴道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VIN,and 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VAIN)的发病特点。方法:对2004年9月至2007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阴道镜门诊行外阴或阴道活检的148例女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8例中经病理诊断为VIN2,3或VAIN2,3级23例,VIN1或VAIN1级16例,外阴或阴道湿疣61例,以及外阴癌1例,外阴或阴道炎症47例。VIN或VAIN患者中85%(33/39)年龄在30岁以上,并且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的年龄。VIN,VAIN及湿疣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DNA检测结果阳性率达84%(84/100),其中23例VIN 2,3或VAIN2,3患者的高危型HPV DNA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超过90%(69/75)的VAIN病灶位置在阴道上段。VIN或VAIN常与CIN或宫颈癌伴随存在或继其后发生(79%,31/39),并且高级别的VIN或VAIN常合并高级别的CIN或宫颈癌(70%,16/23)。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也是VIN或VAIN及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对宫颈病变或宫颈癌患者应仔细检查外阴和阴道黏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外阴肿瘤 阴道肿瘤
下载PDF
股薄肌肌皮瓣修复外阴癌根治术后缺损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平 彭芝兰 +1 位作者 陈爱萍 熊炬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42-243,共2页
目的解决外阴癌根治术后较大外阴缺损的即刻修复。方法1992年3月~1995年12月,对4例癌肿位于外阴前庭后半区,大癌肿的患者,在行根治术后即刻应用股薄肌肌皮瓣修复外阴缺损。结果术后外阴切口Ⅰ期愈合3例;Ⅱ期愈合1例... 目的解决外阴癌根治术后较大外阴缺损的即刻修复。方法1992年3月~1995年12月,对4例癌肿位于外阴前庭后半区,大癌肿的患者,在行根治术后即刻应用股薄肌肌皮瓣修复外阴缺损。结果术后外阴切口Ⅰ期愈合3例;Ⅱ期愈合1例,为患者合并Ⅱ型糖尿病。术后经3~6年随访,1例术后2年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后1年死于意外事故。余3例患者健在,无癌肿复发及并发症。结论外阴癌根治术后同期应用股薄肌肌皮瓣修复外阴较大缺损能大大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癌根治术 股薄肌肌皮瓣 修复 外阴缺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