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烯醇化酶含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1
作者 王芳芳 赵会海 +1 位作者 吴洋 孙莉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68-472,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患者烯醇化酶(enolase,Eno)含量、阴道微生态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产科住院并分娩的77例... 目的:探讨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患者烯醇化酶(enolase,Eno)含量、阴道微生态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产科住院并分娩的77例妊娠期VV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结局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49例、正常妊娠结局组28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阴道微生态指标、(1,3)-β-D-葡聚糖和Eno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VVC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1,3)-β-D-葡聚糖、Eno对妊娠期VVC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诊断价值。结果:不良妊娠结局组抗感染治疗患者比例低于正常妊娠结局组(χ^(2)=4.270,P=0.039)。不良妊娠结局组阴道菌群密集度Ⅱ~Ⅲ级、菌群多样性Ⅱ~Ⅲ级、清洁度Ⅰ~Ⅱ度、pH值3.8~4.5、过氧化氢阳性和白细胞酯酶阴性患者的比例均低于正常妊娠结局组(均P<0.05)。不良妊娠结局组(1,3)-β-D-葡聚糖和Eno水平均高于正常妊娠结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1,3)-β-D-葡聚糖和Eno升高均是妊娠期VVC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阴道菌群密集度为Ⅱ~Ⅲ级是保护因素(P<0.05)。(1,3)-β-D-葡聚糖、Eno两者联合诊断妊娠期VVC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高于单一指标,联合诊断的敏感度为95.92%,特异度为82.14%,二者联合优于(1,3)-β-D-葡聚糖(Z=2.092,P=0.036)、Eno(Z=2.703,P=0.007)各自单独诊断。结论:(1,3)-β-D-葡聚糖和Eno水平升高、阴道微生态发生异常均可增加妊娠期VVC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可利用(1,3)-β-D-葡聚糖和Eno联合对妊娠期VVC患者进行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 念珠菌属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阴道菌群构成
2
作者 张宁 肖泽兵 +3 位作者 张新丽 管晓阳 王艳玲 孙秀丽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本研究运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健康孕妇与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以阐述不同孕期VVC患者的阴道菌群组成。方法选取在濮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诊断为妊娠合并... 目的本研究运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健康孕妇与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以阐述不同孕期VVC患者的阴道菌群组成。方法选取在濮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诊断为妊娠合并VVC的孕早期患者20例、孕中期患者9例、孕晚期患者23例,健康孕妇孕早期30例、孕中期9例、孕晚期30例。选择16S r DNA测序方法对所有样本的V3V4可变区进行分析,比较各组之间阴道菌群构成的差异。结果孕早期健康孕妇组与孕早期VVC组、孕晚期健康孕妇组与孕晚期VVC组之间的Alpha多样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健康孕妇组与孕中期VVC组之间的Alpha多样性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共发现25个门,各组均以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占主要比例。在属水平上,共发现51个属,孕早、中、晚期健康孕妇组相对丰度最高的是乳杆菌属(约占87%、74%、97%)。VVC患者乳杆菌属明显减少,加德纳菌属、阿托波菌属,普氏菌属,气球菌属明显增多。结论健康孕妇阴道菌群多以乳杆菌属主导,还存在加德纳菌属、普氏菌属,双歧杆菌属等差异菌属;大部分VVC患者阴道菌群表现为乳杆菌属显著减少甚至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阴道菌群 16S rDNA高通量测序 妊娠
下载PDF
Growing importance of urogenital candidiasis in individuals with diabetes:A narrative review 被引量:1
3
作者 Jasminka Talapko Tomislav Meštrović IvanaŠkrlec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 2022年第10期809-821,共13页
Both diabetes and fungal infections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the global disease burden,with increasing trends seen in most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during recent decades.This is reflected in urogenital in... Both diabetes and fungal infections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the global disease burden,with increasing trends seen in most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during recent decades.This is reflected in urogenital infections caused by Candida species that are becoming ever more pervasive in diabetic patients,particularly those that present with unsatisfactory glycemic control.In addition,a relatively new group of anti-hyperglycemic drugs,known as sodium 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has been link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for colonization of the urogenital region with Candida spp.,which can subsequently lead to an infectious process.In this review paper,we have highlighted notable virulence factors of Candida species(with an emphasis on Candida albicans)and shown how the interplay of many pathophysiological factors can give rise to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potentially complicated with recurrences and dire pregnancy outcomes.We have also addressed an increased risk of candiduria a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caused by species of Candida in females and males with diabetes,further highlighting possible complications such as emphysematous cystitis as well as the ris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alanitis and balanoposthitis in(primarily uncircumcised)males.With a steadily increasing global burden of diabetes,urogenital mycotic infections will undoubtedly become more prevalent in the future;hence,there is a need for 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 from both clinical and public health perspect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ANITIS BALANOPOSTHITIS CANDIDA candidiasis DIABETES pregnancy Urogenital infections VULVOVAGINITIS
下载PDF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机制及抗生物膜治疗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欢欢 莫非 +2 位作者 刘艺清 丁文静(综述) 渠巍(审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7期2162-2165,共4页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一种主要由白念珠菌引起的症状性阴道炎症,有近40%的患者会复发,部分患者甚至发展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该文讨论了白念珠菌的致病机制,并概括了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抗生物膜治疗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白念珠菌 宿主免疫 生物膜
下载PDF
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联合应用克霉唑阴道片、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5
作者 张媛 白双 冯凯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5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联合应用克霉唑阴道片、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妊娠期VV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应用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 目的探讨分析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联合应用克霉唑阴道片、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妊娠期VV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应用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阴道分泌物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症状改善时间、不良母婴结局发生情况、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6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阴道分泌物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阴道分泌物肿瘤坏死因子-α(14.36±4.01)ng/ml、白细胞介素-6(26.11±7.22)ng/L低于对照组的(20.11±6.00)ng/ml、(38.45±6.99)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瘙痒、灼痛、分泌物异常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VVC联合应用克霉唑阴道片、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克霉唑阴道片 乳杆菌活菌胶囊 阴道分泌物 母婴结局 复发
下载PDF
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三维制霉素栓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效果
6
作者 许巧珠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2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三维制霉素栓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该中心收治的250例妊娠期VVC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5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观察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三维制霉素栓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该中心收治的250例妊娠期VVC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5例。对照组采用三维制霉素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唾液酸苷酶(SNA)水平、阴道分泌物pH值,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0%(121/125),高于对照组的88.00%(110/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NA水平和pH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4.00%(5/125),低于对照组的11.20%(14/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三维制霉素栓治疗妊娠期VVC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SNA水平、pH值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三维制霉素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乳酸菌阴道胶囊 三维制霉素栓 唾液酸苷酶 PH值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对胎膜早破预防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罗新 刘魏 郝敏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观察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干预治疗对胎膜早破(PROM)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妊娠合并VVC治疗组30例,妊娠合并VVC未治疗组10例,足月非阴道炎胎膜早破组30例,足月正常妊娠组30例,观察前两组的妊娠结局并取羊水及胎膜... 目的:观察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干预治疗对胎膜早破(PROM)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妊娠合并VVC治疗组30例,妊娠合并VVC未治疗组10例,足月非阴道炎胎膜早破组30例,足月正常妊娠组30例,观察前两组的妊娠结局并取羊水及胎膜做假丝酵母菌培养及分型鉴定;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组胎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率。结果:①未治疗组羊水和胎膜培养结果显示有1例克柔假丝酵母菌感染,治疗组羊水和胎膜培养结果均阴性;②胎膜早破组和未治疗组的MMP-9PU值及MMP-9/TIMP-1PU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分别高于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的MMP-9PU值,MMP-9/TIMP-1PU比值(P<0.05);③4组的TIMP-1的PU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VVC时,胎膜中MMP-9升高,MMP-9/TIMP-1失衡,增加了发生胎膜早破的危险性,治疗对预防妊娠合并VVC所致胎膜早破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胎膜早破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预防
下载PDF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局部免疫状态的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杨志英 曹艳华 +2 位作者 阳帆 罗辉 黄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7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阴道局部免疫状态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发病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和RVVC的妇女阴道灌洗液中IgE的浓度及IFN-γ、IL-4的表达水平,以健康体检妇女为对照组。结果:①IgE浓度测定:RVVC组IgE... 目的:探讨阴道局部免疫状态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发病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和RVVC的妇女阴道灌洗液中IgE的浓度及IFN-γ、IL-4的表达水平,以健康体检妇女为对照组。结果:①IgE浓度测定:RVVC组IgE浓度明显高于VVC组和对照组(P<0.05),VVC组高于对照组(P<0.05)。②细胞因子测定:VVC和复发VVC的妇女阴道灌洗液中IL-4和IFN-γ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RVVC组较VVC组的IL-4的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IFN-γ的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阴道局部免疫状态异常可能与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和复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下载PDF
复发性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病致病菌种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祁文瑾 陈卓 许妙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5-557,共3页
目的对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病(RVVC)患者不同发病时期致病菌种进行分析,为RVVC的有效治疗提供病原学研究资料。方法以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和VITEK 2酵母菌鉴定卡鉴定妊娠与非妊娠RVVC患者致病菌种差异,同期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病(V... 目的对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病(RVVC)患者不同发病时期致病菌种进行分析,为RVVC的有效治疗提供病原学研究资料。方法以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和VITEK 2酵母菌鉴定卡鉴定妊娠与非妊娠RVVC患者致病菌种差异,同期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病(VVC)患者为对照。结果非孕RVVC复发患者及妊娠VVC患者致病非白假丝酵母菌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孕VVC患者(P<0.05);妊娠RVVC复发患者中自假丝酵母菌比例虽较妊娠RVVC初发和妊娠VVC患者有所降低,但三组间白似丝酵母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假丝酵母菌的复发和再感染均在RVVC的发生中发挥作用,妊娠状态可能增加阴道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丝酵母菌病 外阴阴道 妊娠 病原学
下载PDF
克霉唑对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爱凤 黄鹰 丁晓颖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1期1554-1556,1560,共4页
目的探究克霉唑对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72例VVC妊娠期女性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克霉唑栓治疗。治疗后分别于第2天和第7... 目的探究克霉唑对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72例VVC妊娠期女性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克霉唑栓治疗。治疗后分别于第2天和第7天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第2天、第7天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4%;对照组为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克霉唑治疗妊娠期VVC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霉唑 妊娠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下载PDF
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病不同基因型致病菌株药物敏感性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祁文瑾 李白鸾 钱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3-237,共5页
目的对妊娠与非妊娠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病(VVC)致病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并初步探讨不同基因型菌株对抗真菌药物是否存在敏感性差异。方法选取2011—2014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VVC患者373例,其中非妊娠VVC患者... 目的对妊娠与非妊娠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病(VVC)致病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并初步探讨不同基因型菌株对抗真菌药物是否存在敏感性差异。方法选取2011—2014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VVC患者373例,其中非妊娠VVC患者197例,妊娠(10~40周)VVC患者176例。以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和VITEK 2系统鉴定致病菌菌种,采用改良的微量平板稀释法进行克霉唑、制霉菌素和咪康唑的体外药敏实验,特异引物PCR对致病白假丝酵母菌基因分型,并对不同基因型致病菌的体外药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非妊娠VVC患者检出白假丝酵母菌166株(84.26%),妊娠VVC患者检出白假丝酵母菌134株(76.14%),妊娠VVC患者白假丝酵母菌检出率低于非妊娠VV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1,P=0.048)。妊娠与非妊娠VVC患者致病白假丝酵母菌克霉唑、咪康唑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均低于非白假丝酵母菌(妊娠:Z_(克霉唑)=6.275,P〈0.001;Z_(咪康唑)=5.102,P〈0.001;非妊娠:Z_(克霉唑)=3.095,P=0.002;Z_(咪康唑)=2.169,P=0.030);妊娠VVC致病白假丝酵母菌咪康唑、制霉菌素MIC值低于非妊娠VVC患者(Z=3.074,P=0.002;Z=4.982,P〈0.001)。妊娠VVC致病白假丝酵母菌对克霉唑、咪康唑敏感率较高(≥91.04%),少有耐药菌株;非妊娠VVC致病白假丝酵母菌菌株对克霉唑敏感率达96.38%。妊娠VVC患者A基因型菌株113株,B基因型菌株10株,C基因型菌株11株;非妊娠VVC患者分别为152、5、9株,两组患者不同基因型白假丝酵母菌菌株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89,P=0.114)。妊娠VVC患者A基因型菌株的咪康唑MIC值高于非妊娠VVC患者A基因型菌株(Z=2.804,P=0.005),而制霉菌素MIC值低于非妊娠VVC患者A基因型菌株(Z=4.869,P〈0.001)。妊娠VVC致病白假丝酵母菌B、C基因型菌株全部对克霉唑、咪康唑敏感,而A基因型菌株敏感率分别为91.15%、89.38%;非妊娠VVC致病白假丝酵母菌B基因型菌株全部对克霉唑、制霉菌素敏感,C基因型菌株全部对克霉唑、咪康唑敏感,而A基因型对克霉唑、制霉菌素、咪康唑敏感率分别为94.74%、69.08%、80.30%。结论非妊娠VVC患者可优先选择克霉唑治疗,妊娠VVC患者可优先选择咪康唑治疗。妊娠与非妊娠VVC患者白假丝酵母菌均以A基因型最为多见,且不同基因型白假丝酵母菌对抗白假丝酵母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 妊娠 基因型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炎症因子在阴道相关炎症性疾病中的局部表达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桂军 蒋琰瑛 +1 位作者 周建娟 蔡文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366-369,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及IL-1β在细菌性阴道病(BV)、滴虫性阴道炎(TV)、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22例BV(BV组)、16例复发性BV(RBV组)、15例VVC(VVC1组)、6例TV(TV1组)患者及23例体检...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及IL-1β在细菌性阴道病(BV)、滴虫性阴道炎(TV)、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22例BV(BV组)、16例复发性BV(RBV组)、15例VVC(VVC1组)、6例TV(TV1组)患者及23例体检健康妇女(对照组)阴道分泌物镜检WBC<2个/HP;21例VVC(VVC2组)、18例TV(TV2组)患者阴道分泌物镜检白细胞计数(WBC)8~10个/HP。收集上述各组患者阴道灌洗液并离心。BV及RBV组患者每次治疗随访时均进行Nugent评分,收集其中治疗至Nugent评分4~6分(Nugent 4~6分组)患者阴道灌洗液21份及治疗至Nugent评分<3分(Nugent<3分组)患者阴道灌洗液17份并离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阴道灌洗液上清液中各因子浓度;沉淀提取总核糖核酸(RN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各因子mRN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VVC2、TV2组4种因子浓度及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VVC1组中TNF-α及IL-1β、TV1组的IL-8浓度及mRNA表达也明显上调;其他组各因子及mRNA表达变化均不显著。结论 4种炎症因子在BV发病中的作用并不显著。IL-8、IL-1β、TNF-α参与TV、VVC发病。BV表现非炎症反应与阴道局部IL-8、IL-1β、TNF-α等低表达有关。TV常伴严重炎症反应与阴道局部IL-8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阴道病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滴虫性阴道炎 免疫
下载PDF
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发病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邓庆珊 杨慧霞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36-738,共3页
目的:了解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发病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6月20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分娩的1119例孕妇孕前及孕期VVC的发病情况。结果:1119例孕妇中,孕前曾患VVC共212例(18·95%),孕前9... 目的:了解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发病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6月20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分娩的1119例孕妇孕前及孕期VVC的发病情况。结果:1119例孕妇中,孕前曾患VVC共212例(18·95%),孕前9个月内曾患VVC的孕妇较未感染者孕期VVC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1119例孕妇中孕期VVC感染102例(9·12%),明显高于孕前9个月内发生率(P<0.01),其中,妊娠早期22例,中期39例,晚期41例;血糖正常孕妇VVC发生率与血糖异常孕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VVC发病率高于早期。妊娠前9个月内曾患有VVC是孕期VVC的高危因素,妊娠期糖代谢异常者孕期VVC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糖代谢异常
下载PDF
妊娠期妇女阴道念珠菌菌种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祁文瑾 石一复 牛战琴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86-488,共3页
目的:对妊娠期妇女的阴道念珠菌菌种进行研究,明确妊娠期阴道念珠菌的检出率和菌种的分布,了解妊娠期阴道念珠菌与相应的临床症状有无相关性。方法:随机对627例门诊妊娠妇女阴道分泌物进行念珠菌培养和鉴定,比较不同孕期阴道念珠菌检出... 目的:对妊娠期妇女的阴道念珠菌菌种进行研究,明确妊娠期阴道念珠菌的检出率和菌种的分布,了解妊娠期阴道念珠菌与相应的临床症状有无相关性。方法:随机对627例门诊妊娠妇女阴道分泌物进行念珠菌培养和鉴定,比较不同孕期阴道念珠菌检出率和菌种分布的差异,分析各孕期白念、非白念构成比对孕妇临床症状的影响。结果:妊娠期妇女阴道念珠菌的检出率为31.26%,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多见,占62.44%,其次是光滑念珠菌(26.90%)、克柔氏念珠菌(4.06%)和热带念珠菌(2.54%);早、中、晚孕期阴道念珠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4.82%、28.25%和30.56%,均以白念和光滑念珠菌为主;随着妊娠的进展,念珠菌阳性孕妇中有症状者逐渐增多,有症状的孕妇白念珠菌比率逐渐减少,而非白念珠菌的比率逐渐增加。结论:妊娠期阴道念珠菌的检出率较非孕妇女明显增加,以白念珠菌为主,光滑念珠菌为非白念的主要菌种;妊娠各期念珠菌检出状况没有显著差异;各孕期白念和非白念的构成比对妊娠妇女的临床症状有规律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 念珠菌 白色
下载PDF
不同妊娠期外阴阴道感染假丝酵母菌感染分析及其对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晓芳 周凤勤 《中国性科学》 2016年第10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外阴阴道感染假丝酵母菌感染情况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产前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涂片、培养等,对其中145例假丝酵母菌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时期无感染的30...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外阴阴道感染假丝酵母菌感染情况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产前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涂片、培养等,对其中145例假丝酵母菌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时期无感染的30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在妊娠结局等方面差异。结果:452例妊娠者,假丝酵母菌培养阳性率为32.08%,假丝酵母菌感染有症状患者为36例,占24.83%,发病率为7.96%。早中晚孕期有症状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31.54%、33.12%、31.5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有症状组患者产褥感染、胎盘早破、伤口愈合不良、早产等发生率与对照组及无症状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有症状组新生儿鹅口疮、巨细胞毒感染、尿布皮炎感染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孕期与妊娠期妇女假丝酵母菌的感染率无相关性,妊娠期VVC增高孕妇阴道裂伤、伤口愈合不良、胎膜早破、产褥感染等风险,同时对新生儿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新生儿早产和感染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 假丝酵母菌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唐莉 隗伏冰 汪珊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12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2~12月在本院建档并规律产检的孕妇70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阴道分泌物检查,其中VVC培养阳性孕妇140例为研究组,VVC培养阴性的孕妇56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孕... 目的探讨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2~12月在本院建档并规律产检的孕妇70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阴道分泌物检查,其中VVC培养阳性孕妇140例为研究组,VVC培养阴性的孕妇56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发放调查问卷,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查妊娠合并VVC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孕妇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既往人流或引产史、孕前体重指数〉25kg/m^2、既往念珠菌性阴道炎病史、既往VVC病史、不良卫生习惯、妊娠期同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同房、既往念珠菌性阴道炎病史、既往VVC病史、不良卫生习惯是导致VVC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妊娠期同房、既往念珠菌性阴道炎病史、既往VVC病史、不良卫生习惯是VVC的高危因素,临床对有上述情况的孕妇应重点筛查,以早期发现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假丝酵母菌病 高危因素
下载PDF
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阴道乳杆菌的变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丹 崔颖 +1 位作者 张瑞 廖秦平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3年第3期179-184,共6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与妊娠期健康妇女、非妊娠期VVC患者相比阴道内乳杆菌种类的变化,检测3组中优势菌卷曲乳杆菌产过氧化氢(H2O2)和产酸能力。方法选取妊娠期VVC组和妊娠期健康组各24例,非妊娠期VVC组6... 目的探讨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与妊娠期健康妇女、非妊娠期VVC患者相比阴道内乳杆菌种类的变化,检测3组中优势菌卷曲乳杆菌产过氧化氢(H2O2)和产酸能力。方法选取妊娠期VVC组和妊娠期健康组各24例,非妊娠期VVC组62例,通过种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的乳杆菌分布;比较妊娠期VVC组,妊娠期健康组,非妊娠期VVC组卷曲乳杆菌产H2O2和产酸能力。结果(1)妊娠期VVC组、妊娠期健康组和非妊娠期VVC组阴道内惰性乳杆菌检出率分别为8.3%,62.5%,6.5%,妊娠期VVC组与妊娠期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卷曲乳杆菌检出率分别为83.3%,66.7%和79.0%,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嗜酸乳杆菌检出率分别为50.0%,58.3%和16.1%,妊娠期VVC与非妊娠期VV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妊娠期健康组、妊娠期VVC组和非妊娠期VVC组卷曲乳杆菌产H2O2的量分别为(2.5±0.2)mmol/L,(2.0±0.1)mmol/L和(2.0±0.1)mmol/L,妊娠期健康组卷曲乳杆菌产H2O2功能强于妊娠期VVC组和非孕期V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期VVC组与非妊娠期VVC组卷曲乳杆菌产H2O2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妊娠期健康组、妊娠期VVC组和非妊娠期VVC组卷曲乳杆菌产酸能力分别为(7.1×10^-5±3.1×10^-5)mol/L、(5.9×10^-5±2.5×10^-5)mol/L和(4.5×10^-5±2.0×10^-5)mol/L,妊娠期健康组分离的乳杆菌产酸能力强于妊娠期VVC组,妊娠期VVC组分离的乳杆菌产酸能力强于非孕期VV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惰性乳杆菌可能是阴道微环境改变的一个标志物;卷曲乳杆菌均为3组女性阴道内优势菌;尽管VVC患者阴道内卷曲乳杆菌检出率无减少,但卷曲乳杆菌的产H2O2和产酸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妊娠 酸碱度 过氧化氢
下载PDF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乳杆菌黏附性及免疫功能调节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施 张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89-1792,共4页
目的研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阴道乳杆菌黏附功能和其调节局部免疫功能的特点。方法从VVC患者和健康对照女性阴道分泌物中分离乳杆菌并鉴定。测定两组获得不同乳杆菌菌种(株)与阴道鳞状上皮细胞株VK2/E6E7的黏附功能,并检测... 目的研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阴道乳杆菌黏附功能和其调节局部免疫功能的特点。方法从VVC患者和健康对照女性阴道分泌物中分离乳杆菌并鉴定。测定两组获得不同乳杆菌菌种(株)与阴道鳞状上皮细胞株VK2/E6E7的黏附功能,并检测在不同乳杆菌存在时,阴道鳞状上皮细胞株VK2/E6E7分泌白介素(IL)-1α、IL-1β、IL-6和IL-8的水平。结果VVC组的卷曲乳杆菌、加氏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的黏附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VVC组的卷曲乳杆菌、发酵乳杆菌能上调IL-6和IL-8的水平,阴道乳杆菌能上调IL-6水平,而加氏乳杆菌、德氏乳杆菌能上调IL-1α和IL-1β的水平。结论VVC组患者乳杆菌黏附性减低,调节阴道局部免疫功能存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功能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黏附功能 阴道局部免疫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黄萍 马小俊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发病的危险因素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0-01~2010-04在我院建档并规律产检、分娩的孕妇800例,对其进行调查问卷、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以及妊娠结局的... 目的探讨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发病的危险因素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0-01~2010-04在我院建档并规律产检、分娩的孕妇800例,对其进行调查问卷、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以及妊娠结局的随访,根据有无VVC感染分为VVC组和非VVC组,在VVC组中按有无规范治疗,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通过VVC组和非VVC组的比较了解VVC的危险因素,并且分析非VVC组、治疗组和未治疗组的妊娠结局。结果孕妇的卫生习惯不良、孕前未行产前检查、孕前曾患VVC是妊娠期VVC的危险因素,妊娠期VVC可导致胎膜早破(15.52%)、会阴阴道裂伤(8.62%)以及剖宫产率(55.17%)的升高,经规范治疗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妊娠期VVC可能会造成不良妊娠结局,加强卫生习惯的宣教,孕前进行相关检查,可能会预防和减少妊娠期VVC的发生。妊娠期VVC经规范治疗后可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危险因素 妊娠结局
下载PDF
不同孕期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及致病菌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琼 毛小刚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19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不同阶段阴道假丝酵母菌的检出率和菌种分布情况及其与发病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400例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在门诊产检的不同孕期的孕妇进行阴道分泌物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 (1)孕期假丝酵母菌检出率不随孕周改变而发生... 目的探讨妊娠期不同阶段阴道假丝酵母菌的检出率和菌种分布情况及其与发病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400例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在门诊产检的不同孕期的孕妇进行阴道分泌物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 (1)孕期假丝酵母菌检出率不随孕周改变而发生明显变化。(2)妊娠妇女阴道假丝酵母菌检出率为33.50%,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67.91%,其次是光滑假丝酵母菌(17.16%)、克柔假丝酵母菌(5.97%)、热带假丝酵母菌(4.48%),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23%)。早、中、晚孕期假丝酵母菌均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为主。(3)随着妊娠进展,假丝酵母菌阳性孕妇中有症状者逐渐增多;有症状的孕妇白色假丝酵母菌比率逐渐降低,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比率逐渐升高。结论妊娠期阴道假丝酵母菌检出率较非孕期增加,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而非白假丝酵母菌则以光滑假丝酵母菌为主要菌种;随着妊娠的进展,非白色酵母菌感染有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假丝酵母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