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互穿结构Cu-W触头抗熔焊机理
1
作者 韩颖 吴世齐 +3 位作者 宋博文 安辉 齐丽君 陆艳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525,共11页
触头闭合回跳电弧引起的开关电器动熔焊问题,直接影响大功率接触器的电寿命和可靠性。为此设计了2种三维互穿有序结构的四边形和菱形十二面体的Cu-W复合材料触头,围绕触头动熔焊过程中的电弧、熔池、液滴溅射及凝固相变降温等问题,建立... 触头闭合回跳电弧引起的开关电器动熔焊问题,直接影响大功率接触器的电寿命和可靠性。为此设计了2种三维互穿有序结构的四边形和菱形十二面体的Cu-W复合材料触头,围绕触头动熔焊过程中的电弧、熔池、液滴溅射及凝固相变降温等问题,建立触头熔池流体动力学模型和冷凝降温数学模型,研究了2种有序结构和商用无序结构的触头阳极在闭合回跳电弧作用下熔化温度分布、熔池喷溅形貌和接触区域金属凝固过程,通过模拟熔焊实验平台进行了熔焊力验证。结果表明,通过调节三维互穿有序W骨架结构,能够有效抑制熔池扩散和液态金属喷溅,并降低熔焊力,从而提高Cu-W复合材料的抗熔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互穿结构 cu-w复合材料 熔化喷溅 熔池凝固 熔焊力
下载PDF
纳米W-Cu复合粉体制备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曹新娜 王喜然 +5 位作者 于华 潘昆明 王长记 张程 王晓东 张学智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3-557,共15页
W-Cu复合材料结合了W、Cu金属各自优良性能,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延展性、抗电弧烧结性、耐高温氧化和低膨胀系数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国防工业、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军事等领域。以超细纳米W-Cu复合粉体为原材料是制备出性能... W-Cu复合材料结合了W、Cu金属各自优良性能,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延展性、抗电弧烧结性、耐高温氧化和低膨胀系数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国防工业、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军事等领域。以超细纳米W-Cu复合粉体为原材料是制备出性能优越的W-Cu复合材料的主要途径之一,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主要总结了W-Cu超细纳米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如机械合金化法、化学共沉淀法、水热合成-共还原法、喷雾干燥法、溶胶-凝胶法、冷冻-干燥法、燃烧法等,并通过分析现阶段制备W-Cu纳米复合粉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w-cu复合粉体 w-cu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应用领域 发展趋势
下载PDF
HfO_(2)掺杂对湿化学法制备W-20Cu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许皖南 王彩艳 +2 位作者 丁希鹏 罗来马 吴玉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18-2329,共12页
采用湿化学法制备W-20Cu复合粉体,通过喷雾干燥法得到球壳状前驱体,再通过氢气还原成功将弥散分布的HfO_(2)第二相颗粒引入W-20Cu复合粉体,确定了引入的HfO_(2)在W-20Cu复合粉体中的存在形式以及分布状态。采用高温液相烧结制备了细小Hf... 采用湿化学法制备W-20Cu复合粉体,通过喷雾干燥法得到球壳状前驱体,再通过氢气还原成功将弥散分布的HfO_(2)第二相颗粒引入W-20Cu复合粉体,确定了引入的HfO_(2)在W-20Cu复合粉体中的存在形式以及分布状态。采用高温液相烧结制备了细小HfO_(2)颗粒均匀分布的W-20Cu复合材料。结果表明:由于HfO_(2)颗粒在W颗粒表面和W/Cu界面间隙中弥散分布,抑制了W颗粒在烧结过程中的粗化,从而降低了W-W的连通性,使得W-20Cu复合材料表现出较高的综合性能。其中,烧结温度在1350℃时,块体的致密度较高,均为97%,掺杂0.5%HfO_(2)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佳,其硬度最大可达到338HV,抗弯强度为826 MPa,热导率为209 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化学法 w-cu复合材料 HfO_(2)颗粒 综合性能
下载PDF
W-Cu复合材料的应用现状及掺杂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娄文鹏 李秀青 +4 位作者 魏世忠 王琪 梁菁琨 陈良栋 徐流杰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共11页
W-Cu复合材料因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抗烧蚀性能、导电性和导热性以及低热膨胀系数等综合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工业领域。本文介绍了W-Cu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电触头、微电子、军事、功能梯度材料方面的应用现状,着重总结... W-Cu复合材料因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抗烧蚀性能、导电性和导热性以及低热膨胀系数等综合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工业领域。本文介绍了W-Cu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电触头、微电子、军事、功能梯度材料方面的应用现状,着重总结和分析了目前W-Cu复合材料掺杂改性的分类及原理,以及掺杂改性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最后提出了W-Cu复合材料未来发展的潜在问题和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复合材料 掺杂改性 钨铜互溶性 应用现状 性能
下载PDF
等离子体技术制备具有亚微米颗粒结构的球化W-Cu伪合金微粉
5
作者 A.V.SAMOKHIN N.V.ALEKSEEV +4 位作者 A.A.DOROFEEV A.A.FADEEV M.A.SINAYSKIY I.D.ZAVERTIAEV Y.V.GRIGORIEV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592-603,共12页
采用复杂多级方法研究并证实制备具有亚微米/纳米级内部结构的球形W-Cu复合微粉的可能性。首先,采用等离子体化学合成法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W-Cu纳米粉末(W核及Cu壳)。然后,将W-Cu纳米粉末与蔗糖的水悬浮液进行喷雾干燥,形成25~63μm的微... 采用复杂多级方法研究并证实制备具有亚微米/纳米级内部结构的球形W-Cu复合微粉的可能性。首先,采用等离子体化学合成法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W-Cu纳米粉末(W核及Cu壳)。然后,将W-Cu纳米粉末与蔗糖的水悬浮液进行喷雾干燥,形成25~63μm的微粒,收率为50%。最后,用热等离子体射流处理由纳米粉末组成的微粒,形成致密的球形W-Cu颗粒。成品粉末的球化度为90%~95%,体积密度为8.1 g/cm^(3),流动性约为12 s/50 g,杂质中O、C和H的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7%、0.02%~0.2%和0.03%~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复合材料 等离子体化学合成 造粒 等离子体球化 纳米颗粒 微粒 微粉
下载PDF
组合靶共溅射沉积Cu-W复合薄膜的结构与性能
6
作者 郭中正 闫万珺 +3 位作者 张殿喜 杨秀凡 蒋宪邦 周丹彤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5,共8页
用嵌入组合型靶材,采用磁控共溅射方法,在单晶硅和聚酰亚胺衬底上制备Cu-W复合薄膜。分别运用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Cu-W复合薄膜的成份、结构及表面形貌进行分析表征。选用微小力测试系统、纳米压痕仪及四探... 用嵌入组合型靶材,采用磁控共溅射方法,在单晶硅和聚酰亚胺衬底上制备Cu-W复合薄膜。分别运用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Cu-W复合薄膜的成份、结构及表面形貌进行分析表征。选用微小力测试系统、纳米压痕仪及四探针仪分别测试复合薄膜的屈服强度σ_(0.2)和裂纹萌生临界应变ε_(c)、显微硬度H及电阻率ρ。结果表明:可通过调整组合型靶材环状溅射刻蚀区内W靶所占的面积比,有效地调控复合薄膜的W含量。随W靶的面积占比从6%增至30%,Cu-W复合薄膜的W含量从2.6 at.%增至16.9 at.%。W在Cu中的固溶度延展,复合膜内存在面心立方(fcc)Cu(W)亚稳固溶体,随复合膜中W含量增加,W在Cu中的固溶度从1.7 at.%W增至10 at.%W,复合膜的平均晶粒从32 nm减小至16 nm,表面光洁度提高。W含量增加时,复合膜的屈服强度σ_(0.2)、显微硬度H及电阻率ρ增加,而裂纹萌生临界应变ε_(c)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靶 共溅射 cu-w复合薄膜
下载PDF
磁控共溅射W-Cu复合薄膜的工艺优化及性能研究
7
作者 郭中正 闫万珺 +3 位作者 张殿喜 杨秀凡 蒋宪邦 周丹彤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160-163,共4页
采用磁控共溅射沉积工艺,结合正交试验方法制备W-Cu复合薄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W-Cu复合薄膜表面形貌,能谱仪(EDS)分析复合薄膜成分。微小力测试系统、纳米压痕仪及四探针仪分别测试复合薄膜的屈服强度σ_(0.2)、裂纹萌生临界... 采用磁控共溅射沉积工艺,结合正交试验方法制备W-Cu复合薄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W-Cu复合薄膜表面形貌,能谱仪(EDS)分析复合薄膜成分。微小力测试系统、纳米压痕仪及四探针仪分别测试复合薄膜的屈服强度σ_(0.2)、裂纹萌生临界应变ε_(c)、显微硬度H及电阻率ρ。结果表明,靶功率密度PD、溅射气压P及靶基距D_(TS)这三个工艺参数影响W-Cu复合薄膜的成分、沉积率、微观结构及力学和电学性能。优化的工艺参数为:PD=10 W/cm^(2)、P=2 Pa、D_(TS)=150 mm。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W-Cu复合薄膜中Cu含量为42.2%(原子分数),沉积率6.6 nm/min。其性能为σ_(0.2)=0.86 GPa,ε_(c)=0.62%,H=7.35 GPa,ρ=19.6μΩ·cm。该复合膜微观结构呈均质化特征,W和Cu组元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共溅射 w-cu复合薄膜 工艺优化 性能
下载PDF
微观定向骨架结构Cu-W复合材料触头的抗动熔焊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韩颖 王楠 +3 位作者 吴世齐 彭世东 侯春光 安跃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011-5021,共11页
触头闭合过程中回跳电弧的侵蚀会增加触头熔焊概率,甚至严重缩短接触器的使用寿命。为设计新型性能优良电接触材料,提高触头抗熔焊性能,首先设计了四边形、六边形、菱形十二面体3种微观定向骨架结构的Cu-W复合材料触头。然后基于磁流体... 触头闭合过程中回跳电弧的侵蚀会增加触头熔焊概率,甚至严重缩短接触器的使用寿命。为设计新型性能优良电接触材料,提高触头抗熔焊性能,首先设计了四边形、六边形、菱形十二面体3种微观定向骨架结构的Cu-W复合材料触头。然后基于磁流体动力学模型考虑电弧与阳极的能量传递建立了3维触头熔池模型,研究了触头阳极受电弧热力侵蚀过程,分析了触头表面的温度分布、熔池形貌,并进行了熔焊力预计。结果显示:微观定向骨架结构Cu-W复合材料触头受电弧侵蚀后,温度更低,形成的熔池体积更小,触头形变更小,与无序分布Cu-W复合材料触头相比展现出更好的抗电弧侵蚀能力。仿真与实验均表明,微观定向W骨架结构能够提升触头的导电、导热性能,降低强度,从而增强Cu-W复合材料触头的抗动熔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跳电弧 cu-w复合材料 微观骨架结构 电弧侵蚀 抗动熔焊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nanosized W/Cu composite powder by sol-gel technique 被引量:9
9
作者 LIBinghu KANGZhanying +1 位作者 CHENWenge DINGBingjun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70-173,共4页
Cu(NO3)(2) and (NH4)(6)H(2)W(12)O(40)center dot 4H(2)O were used to prepare W/Cu nanosized composite powder by sol-gel technique. The influences of heat treatment process, pH value of the solution and the amount of an... Cu(NO3)(2) and (NH4)(6)H(2)W(12)O(40)center dot 4H(2)O were used to prepare W/Cu nanosized composite powder by sol-gel technique. The influences of heat treatment process, pH value of the solution and the amount of an addition agent on particle size were investigated by DSC, XRD and 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a certain heat treatment temperature, the W/Cu nanoparticle size increases with the pH value or the amount of the addition agent increa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nanosized composite powder SOL-GEL particle size w/cu
下载PDF
微观定向结构Cu-W复合材料触头弹跳特性分析
10
作者 韩颖 黄镡 +1 位作者 刘东睿 侯春光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3年第8期1-9,40,共10页
以商用无序结构Cu-W触头及3种微观定向结构Cu-W复合材料触头为研究对象,建立接触器触头弹跳动力学模型、电磁模型以及触头力学模型,实现接触器机电磁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分析,研究3种微观定向结构和商用无序结构Cu-W触头承受载荷后的应力... 以商用无序结构Cu-W触头及3种微观定向结构Cu-W复合材料触头为研究对象,建立接触器触头弹跳动力学模型、电磁模型以及触头力学模型,实现接触器机电磁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分析,研究3种微观定向结构和商用无序结构Cu-W触头承受载荷后的应力、应变差异,以及对触头弹跳的影响。最后,通过试验验证,发现微观定向结构触头的弹跳幅值更小,弹跳时间更短。结果表明微观定向结构Cu-W复合材料触头对比商用无序结构Cu-W触头具有良好的抗弹跳特性,其中菱形十二面体骨架结构Cu-W触头抗弹跳特性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w复合材料 微观定向 接触器 触头弹跳
下载PDF
基于SPS工艺制备的W-25 mass%Cu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段俊彪 国秀花 +3 位作者 皇涛 宋克兴 冯江 王旭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45,共9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制备了W-25 mass%Cu复合材料,研究了烧结温度(900、950、1000、1050℃)对W-25 mass%Cu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重点研究了其耐电弧烧蚀行为。结果表明:采用SPS工艺制备的W-25 mass%Cu复合材料的组织...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制备了W-25 mass%Cu复合材料,研究了烧结温度(900、950、1000、1050℃)对W-25 mass%Cu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重点研究了其耐电弧烧蚀行为。结果表明:采用SPS工艺制备的W-25 mass%Cu复合材料的组织分布均匀;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导电率和硬度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烧结温度为1000℃时,W-25 mass%Cu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其致密度、导电率和硬度最高,分别为96.7%、42.86%IACS和205.5 HB;压缩强度和断裂应变取得最大值,分别是875 MPa和26%。W颗粒的动力学生长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晶格扩散是W颗粒长大的主导机制。在电弧烧蚀过程中,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W-25 mass%Cu复合材料表面的侵蚀区域先变小后增大、烧蚀坑逐渐变浅、烧蚀坑直径变宽。与900℃烧结制备的W-25 mass%Cu复合材料相比,1000℃烧结制备的W-25 mass%Cu复合材料的烧蚀坑直径扩大了47.3%,烧蚀坑深度降低了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25 mass%cu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烧结动力学 致密度 耐电弧烧蚀性能
下载PDF
Densification and Diffusion Bonding of W-CuComposites by HIP Processing
12
作者 LU Da Ming TAMG An Qing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26-30,共5页
Applications of HIP technique on W-Cu composites are studied and developed. TheCuinfiltrated W composites without nickel can be densified easily by HIP processing at the tempera-ture below the melting point of copper.... Applications of HIP technique on W-Cu composites are studied and developed. TheCuinfiltrated W composites without nickel can be densified easily by HIP processing at the tempera-ture below the melting point of copper. The relative density of W-Cu composites increases from 96%-97% to nearly full dense for the materials in which copper contents are more than 30 percent inweight and improves to near 99 percent for W-Cu20 composites. The properties of W-Cu materials ,such as strength, hardness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the homogeneity of properties a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e diffusion bonding of W-Cu to W-Cu or Cu by HIP processing is also stud-ied. The bonding strength is in correspondence with that of matrix. It is possible to produce largedimension W-Cu workpieces and (W-Cu)-Cu complex layer materials in commercial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P technique w-cu composite diffusion Bonding
下载PDF
Manufacture of high-dispersed W-Cu composite powder by mechano-thermal process
13
作者 李云平 曲选辉 +1 位作者 郑州顺 于澍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3年第3期168-172,共5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cess of co-reduction of oxide powder, a new mechano-thermal process was de-signed to produce high-dispersed W-Cu composite powder by 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 short time high-energymill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cess of co-reduction of oxide powder, a new mechano-thermal process was de-signed to produce high-dispersed W-Cu composite powder by 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 short time high-energymilling and reduction at lower temperature. The particle size, oxygen content and their sintering abilities of W-Cucomposite powder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a quick milling of the oxidepowder for about 3-10 h, the reduction temperature of the W-Cu oxide powder can be lowered to about 650 ℃ from700-750 ℃ owning to the lowering of particle size of the oxide powder.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W-Cu powder af-ter reduction at 650 ℃ is about 0.5 μm smaller than that reduced at 750 ℃. After sintering at 1 200 ℃ for 1 h inhydrogen atmosphere, the relative density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final products (W-20Cu) can attain 99.5%and 210 W @ m-1 @ K-1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hano-thermal process w-cu composite RELATIVE DENSITY thermal CONDUCTIVITY
下载PDF
AlN覆钨对AlN/W-Cu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喻新喜 周锐 +3 位作者 杨光 魏邦争 陈鹏起 程继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0-1128,共9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对AlN粉体进行表面覆W后,将其与适量W粉混合,经压制、预烧结,制得多孔AlN/W骨架,再熔渗Cu后制备出不同AlN含量(0~8%)的AlN/W-Cu复合材料。考察了AlN含量对于烧结体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的影响,并与由未覆钨AlN粉... 采用溶胶凝胶法对AlN粉体进行表面覆W后,将其与适量W粉混合,经压制、预烧结,制得多孔AlN/W骨架,再熔渗Cu后制备出不同AlN含量(0~8%)的AlN/W-Cu复合材料。考察了AlN含量对于烧结体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的影响,并与由未覆钨AlN粉体制备的AlN/W-Cu复合材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可在AlN颗粒表面均匀制备覆W层,其界面结合良好。覆钨AlN/W-Cu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硬度、抗拉强度以及热导率均优于未覆钨AlN/W-Cu复合材料的。AlN/W-Cu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抗拉强度及热导率随AlN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而硬度随AlN含量的增加而上升。当AlN含量为2%时,覆钨AlN/W-Cu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相对密度达到97.69%,显微硬度达到277HV,热导率达到205.54 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N/w-cu复合材料 覆钨AlN粉体 溶胶凝胶法 熔渗法 热导率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间歇式电沉积制备W@Cu核-壳粉体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楠 梁淑华 李建强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3年第1期20-27,共8页
W和Cu两相的均匀分布对获得高性能W-Cu复合材料至关重要。本文主要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的间歇式电沉积制备W、Cu均匀分布的W@Cu粉体模型的构建与应用。首先,建立间歇式电沉积制备W@Cu核-壳粉体的机器学习模型,确定核-壳粉体理论镀层厚度与... W和Cu两相的均匀分布对获得高性能W-Cu复合材料至关重要。本文主要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的间歇式电沉积制备W、Cu均匀分布的W@Cu粉体模型的构建与应用。首先,建立间歇式电沉积制备W@Cu核-壳粉体的机器学习模型,确定核-壳粉体理论镀层厚度与电流、电沉积时间、待镀粉体粒径和承载量之间的关联,然后在承载量为1000 g的装置中进行实验验证。将W@Cu核-壳粉体在1375℃下进行无压烧结,研究成形压力对W-Cu复合材料致密度、烧结收缩率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7 A/dm^(2)、电沉积时间为6 h时,实际镀层厚度为3.93μm,与理论镀层厚度3.15μm相符。提高成形压力有利于获得高致密度、低烧结收缩率的W-Cu复合材料。同时,核-壳粉体在显微组织中形成Cu的导电通道,有利于复合材料电导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复合材料 电沉积 -壳粉体 机器学习 微观结构
下载PDF
退火对熔渗法制备W/Y_(2)O_(3)-Cu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陈玉柏 傅义毅 +1 位作者 李世豪 罗来马 《中国钨业》 CAS 2023年第3期72-79,共8页
在1 250℃熔渗3 h制备了W/Y_(2)O_(3)-Cu复合材料,在700~1 000℃不同温度下对其进行高温退火处理,通过SEM对退火后复合材料表面和断口形貌进行表征,采用维氏硬度计、He检漏仪、激光导热仪、热机械分析仪和弯曲力学性能试验机对退火后复... 在1 250℃熔渗3 h制备了W/Y_(2)O_(3)-Cu复合材料,在700~1 000℃不同温度下对其进行高温退火处理,通过SEM对退火后复合材料表面和断口形貌进行表征,采用维氏硬度计、He检漏仪、激光导热仪、热机械分析仪和弯曲力学性能试验机对退火后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退火后复合材料与未退火样品具有相同的组织均匀性,退火降低了组织中的残余应力,使得W/Y_(2)O_(3)-Cu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得到明显改善;退火对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影响很小。900℃退火1h后W/Y_(2)O_(3)-Cu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提升至最高197.67W/(m·K),热膨胀系数为6.9×10^(-6)/K,室温弯曲强度为1 169.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Y_(2)O_(3)-cu复合材料 形貌 性能 退火 熔渗法
下载PDF
Fabrication of W@Cu Composite Powders by Direct Electroless Plating Using a Dripping Method
17
作者 刘树龙 YU Kan +4 位作者 沈强 LI Meijuan CHEN Wenshu LUO Guoqiang ZHANG Lianmen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829-833,共5页
A direct electroless copper (Cu) coating on tungsten powders method requiring no surface treatment or stabilizing agent and using glyoxylic acid (C2H203) as a reducing agent was reported. The effects of copper sul... A direct electroless copper (Cu) coating on tungsten powders method requiring no surface treatment or stabilizing agent and using glyoxylic acid (C2H203) as a reducing agent was reported. The effects of copper sulfate concentration and the pH of the plating solution 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prepared W@Cu composite powders were assessed. The content of Cu in the composite powders was controlled by adjust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copper sulfate in the electroless plating solution. A uniform, dense, and consistent Cu coating was obtained under the established optimum conditions (flow rate of C2H203 = 5.01 mL/min, solution pH = 12.25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 45.35℃) by using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method. In addition, the crystalline Cu coating was evenly dispersed within the W@Cu composite powders and Cu element in the coating existed as Cu~.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for the W@Cu composite powders by electroless plating in the absence of surface treatment and stabilizing agent was also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ipping method electroless plating w@cu composite powders characterization
下载PDF
水热合成-共还原法制备W-20%Cu复合粉体及其组织结构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赵晶晶 李继文 +3 位作者 张盘龙 魏世忠 张国赏 徐流杰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28-634,共7页
以钨酸钠和硝酸铜为原料,通过水热合成反应及550℃/1.5 h焙烧得到氧化钨铜复合粉体,氢气还原后获得W-20%Cu复合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TEM),对该复合粉体的组织与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 以钨酸钠和硝酸铜为原料,通过水热合成反应及550℃/1.5 h焙烧得到氧化钨铜复合粉体,氢气还原后获得W-20%Cu复合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TEM),对该复合粉体的组织与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氧化钨铜的前驱体时混合溶液应调整为碱性,最好将pH值控制在9,水热反应产物主要是由CuWO4·2H2O与Cu2WO4(OH)2组成的复合络合物;550℃温度下焙烧时水热合成产物完全分解为由WO3、CuO和CuWO4-x组成的复合氧化物,粒度在2~5μm之间,分布均匀;复合氧化物在700~900℃下氢气还原成为典型的铜包钨结构的钨铜复合粉体,呈规则球形,晶粒度在70 nm左右,钨铜分布均匀,两相一体,保留了溶液中分子级的混合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共还原 水热产物 氧化钨铜复合粉体 钨铜合金粉体
下载PDF
溶胶-喷雾干燥W-10Cu和W-20Cu复合粉末烧结与组织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范景莲 朱松 +1 位作者 刘涛 田家敏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2,共5页
采用超细复合粉末直接烧结和传统W骨架熔渗两种方法制备W-10Cu、W-20Cu合金。研究两种方法制备的合金的致密化、显微组织与导电性能,并重点研究了超细复合粉末短时间内烧结和在高温烧结时的致密化行为。结果表明,超细W-10Cu、W-20Cu复... 采用超细复合粉末直接烧结和传统W骨架熔渗两种方法制备W-10Cu、W-20Cu合金。研究两种方法制备的合金的致密化、显微组织与导电性能,并重点研究了超细复合粉末短时间内烧结和在高温烧结时的致密化行为。结果表明,超细W-10Cu、W-20Cu复合粉末在1200~1420℃烧结,相对密度均达到了99.1%,致密化与合金中的晶粒度和W-Cu复合粉末中的Cu相成分密切相关。与传统熔渗方法相比,超细复合粉末制备的合金显微组织细小、均匀,而且两者导电性能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复合材料 超细 致密化行为 微观结构
下载PDF
残余应力对W-Cu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德欣 王志法 +2 位作者 姜国圣 张瑾瑾 唐仁正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982-1984,共3页
用熔渗法制备的W-cu复合材料在小批量生产时,发现熔渗结束后样品的热导率数据分散不稳定,受熔渗时摆放位置的影响很大。将熔渗结束后的样品退火,采取不同的方式冷却。用X射线衍射法测量其残余应力,用热脉冲法测量其热导率,研究了残余应... 用熔渗法制备的W-cu复合材料在小批量生产时,发现熔渗结束后样品的热导率数据分散不稳定,受熔渗时摆放位置的影响很大。将熔渗结束后的样品退火,采取不同的方式冷却。用X射线衍射法测量其残余应力,用热脉冲法测量其热导率,研究了残余应力对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冷却速度的加快,残余应力值增大,热导率降低。钨和铜的热膨胀系数相差较大,从高温冷到室温时两相收缩程度不一样,冷却速度过快时,在界面处产生残余应力,使材料的热导率降低。分析了残余应力对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复合材料 残余应力 热导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