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O/W复乳溶剂蒸发法制备微胶囊的影响因素及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曹梅 管萍 +1 位作者 胡小玲 陈晓佩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9年第9期1-6,10,共7页
重点综述了W/O/W复乳溶剂蒸发法制备微胶囊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并结合SPG膜乳化法阐述了其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w/o/w复乳液 复乳溶剂蒸发法 微胶囊 SPG膜乳化法
下载PDF
稠油降黏开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0
2
作者 包木太 范晓宁 +2 位作者 曹秋芳 马爱青 郭省学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4-288,292,共6页
综述了稠油降黏开采技术的近期进展,重点是乳化降黏法和微生物法中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论题如下。前言:国外、国内稠油油藏及其开采。①稠油组成及其高黏实质。②物理法降黏,包括掺稀油法和蒸汽、电加热法,新疆塔河油田一口井用掺稀... 综述了稠油降黏开采技术的近期进展,重点是乳化降黏法和微生物法中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论题如下。前言:国外、国内稠油油藏及其开采。①稠油组成及其高黏实质。②物理法降黏,包括掺稀油法和蒸汽、电加热法,新疆塔河油田一口井用掺稀油法试油开采。③化学法降黏,包括催化水热裂解、乳化、破乳及油溶性降黏剂,简述了降黏机理,介绍了国内乳化降黏剂研制和应用方面的成果。④微生物法降黏:包括微生物采油机理、生物表面活性剂性质、生物表面活性剂用于EOR、国内产表面活性剂菌种筛选。参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采 稠油降黏技术 降黏机理 乳化降黏 微生物采油 生物表面活性剂 综述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盐酸文拉法辛油包水乳剂处方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可可 易丽昕 姜明燕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5期644-648,共5页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盐酸文拉法辛油包水乳剂处方,以获得稳定的乳状液。方法分别考察了乳化剂、盐酸文拉法辛、聚乙二醇和氯化钠用量对乳剂黏度、离心破坏率和平均粒径等指标的影响。用线性方程和二次多项式描述各指标及总评&q...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盐酸文拉法辛油包水乳剂处方,以获得稳定的乳状液。方法分别考察了乳化剂、盐酸文拉法辛、聚乙二醇和氯化钠用量对乳剂黏度、离心破坏率和平均粒径等指标的影响。用线性方程和二次多项式描述各指标及总评"归一值"与4个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根据总评"归一值"的最佳数学模型描绘效应面,选择最佳处方,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4个因素和3个评价指标及总评"归一值"之间存在定量关系。优选的最佳处方:乳化剂P135为0.48 g,盐酸文拉法辛0.40 g,聚乙二醇0.26 g及氯化钠0.025 g。优化处方各指标的预测值和目标值接近。结论所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良好,可用于优化盐酸文拉法辛油包水乳剂处方,并获得性质稳定的乳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拉法辛 盐酸 星点设计 效应面 油包水乳液 乳化-超声分散法
下载PDF
干扰素α-2b复合物PLGA微球的制备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4
作者 樊莉 鲁莹 +1 位作者 吴诚 钟延强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74-678,共5页
制备了干扰素-α(IFN-α)-锌离子复合物微粉,再用部分无水的乳化-溶剂挥发法制成PLGA微球。通过考察制备工艺中影响微球的因素,筛选处方和工艺。结果表明,IFN-α-锌离子复合物微粉平均粒径为0.3μm。按优化处方制得的微球表面光滑、圆整... 制备了干扰素-α(IFN-α)-锌离子复合物微粉,再用部分无水的乳化-溶剂挥发法制成PLGA微球。通过考察制备工艺中影响微球的因素,筛选处方和工艺。结果表明,IFN-α-锌离子复合物微粉平均粒径为0.3μm。按优化处方制得的微球表面光滑、圆整,平均粒径41μm,载药量0.79%,包封率79%,突释28%。复合物和微球制备工艺对IFN-α生物活性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μ微球: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 部分无水的乳化-溶剂挥发法
下载PDF
秋水仙碱海藻酸钠微球的制备及其表征研究
5
作者 高艳春 施文荣 +2 位作者 涂春香 刘美艳 许炜钊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239-243,共5页
目的制备秋水仙碱海藻酸钠微球并研究其表征。方法采用油包水(W/O)型机械乳化离子交联法制备微球,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显著影响微球成球性的因素,考察海藻酸钠质量浓度、均质机转速和机械乳化时间对微球粒径的影响,并检测微球体外黏膜黏... 目的制备秋水仙碱海藻酸钠微球并研究其表征。方法采用油包水(W/O)型机械乳化离子交联法制备微球,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显著影响微球成球性的因素,考察海藻酸钠质量浓度、均质机转速和机械乳化时间对微球粒径的影响,并检测微球体外黏膜黏附、载药及体外释放特性。结果海藻酸钠质量浓度、均质机转速和机械乳化时间均不同程度影响微球粒径及微球粒径集中趋势。以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20 mg·mL^-1、转速为2000 r·min^-1、时间为5 min制备微球,微球分散性良好,微球在质量浓度为20~50 mg·mL^-1时黏附性能良好,6 h内表现持续的药物释放特性,载药量为10.67%。结论该方法制备微球工艺稳定,体外黏附及释药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碱 微球 w/o型机械乳化离子交联法 黏膜黏附
下载PDF
分散体系对微米银粉微观形貌及粒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闫方存 滕媛 +3 位作者 严继康 李文琳 易健宏 甘国友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3-178,共6页
微米及亚微米级球形银粉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在太阳能电池正面银浆料中应用广泛。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备球形银粉是目前主要的制备方法之一,但制备的银粉存在分散性差,粒径分布宽的缺点。因此为制备粉体粒径分布范围窄、球形度良好且分散性... 微米及亚微米级球形银粉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在太阳能电池正面银浆料中应用广泛。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备球形银粉是目前主要的制备方法之一,但制备的银粉存在分散性差,粒径分布宽的缺点。因此为制备粉体粒径分布范围窄、球形度良好且分散性好的银粉,本实验在化学还原法基础上,选用聚乙二醇(PEG-6000)和乳液分散两种不同的分散体系制备球形银粉。以聚乙二醇为分散剂制备银粉,主要改变分散剂含量、反应温度、反应液pH值等制备因素,而以乳液作为分散剂制备银粉时,主要改变表面活性剂含量、O/W比(油/水比)和乳液的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通过调整制备条件比较银粉的粒径分布、球形度。发现利用聚乙二醇制备银粉在分散剂含量为7%、温度为50℃、pH为9时分散度较好,但是球形度较差,平均粒径在1.59μm;利用乳液法制备银粉时在分散剂含量为3%、乳化转速为11000 r·min-1、W/O比为1∶1、HLB=4.5时粉体分散度较好,且粉体球形度好,平均粒径为0.91μm。分析实验结果发现,利用乳液法制备的银粉粒径分布均一、球形度良好,且分散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还原法 球形银粉 乳液分散 w/o 分散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