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熊果酸的W/O/W型Pickering乳液制备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冬雪 肖茜 +3 位作者 刘成国 罗洁 罗扬 周辉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目的:提高熊果酸的应用范围和生物利用率。方法:以熊果酸为乳化剂,果胶为外水相,采用两步法制备W/O/W型Pickering乳液。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W/O乳液制备条件,研究果胶质量浓度对W/O/W型Pickering乳液理化性质、微观结构、流变学特性及长... 目的:提高熊果酸的应用范围和生物利用率。方法:以熊果酸为乳化剂,果胶为外水相,采用两步法制备W/O/W型Pickering乳液。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W/O乳液制备条件,研究果胶质量浓度对W/O/W型Pickering乳液理化性质、微观结构、流变学特性及长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W/O乳液的最佳制备工艺为熊果酸质量浓度4 g/100 mL、水油质量比2∶3、均质转速9 000 r/min、均质时间5 min;以果胶为外水相制备的双层乳液粒径均在30~40μm,果胶质量浓度的增加使乳液的zeta电位绝对值、流变性能以及4℃贮藏稳定性有着显著性的提高。结论:果胶质量浓度为0.3,0.4,0.5 g/100 mL时能够制备稳定的Pickering双层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w型 Pickering乳液 熊果酸 果胶 稳定性
下载PDF
复合乳剂(W/O/W型)载体工艺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远森 田淑琴 +3 位作者 韦田 曹雨辰 龙江 邹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60-162,共3页
本系列试验对复合乳剂(W/O/W)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多种因素条件改变对该复合乳剂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应用磷脂和胆固醇作为乳化剂时的最佳比例结果.解决了一种复合乳临床常见的分层问题,对利用复合乳(W/O/W)开发出长效多效新制剂药品具有... 本系列试验对复合乳剂(W/O/W)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多种因素条件改变对该复合乳剂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应用磷脂和胆固醇作为乳化剂时的最佳比例结果.解决了一种复合乳临床常见的分层问题,对利用复合乳(W/O/W)开发出长效多效新制剂药品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乳剂 w/o/w型 稳定性 胆固醇 磷脂
下载PDF
基于三种多糖与酪蛋白复配制备W/O/W型乳液及其包封红景天苷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松 张国芳 +4 位作者 张彤 刘丽波 杜鹏 李艾黎 李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37-145,共9页
为提高红景天苷稳定性及口服吸收效果,本研究以红景天苷为内水相,含聚甘油蓖麻醇酯的菜籽油为油相,分别采用葡聚糖、壳聚糖和大豆多糖混合酪蛋白作为外水相,制备W/O/W型多重乳液。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三种多糖对多重乳液的微观结构、粒径... 为提高红景天苷稳定性及口服吸收效果,本研究以红景天苷为内水相,含聚甘油蓖麻醇酯的菜籽油为油相,分别采用葡聚糖、壳聚糖和大豆多糖混合酪蛋白作为外水相,制备W/O/W型多重乳液。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三种多糖对多重乳液的微观结构、粒径、电位、贮藏稳定性、乳化性、包埋率、载药量和体外消化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于酪蛋白对照组、壳聚糖-酪蛋白组和大豆多糖-酪蛋白组,葡聚糖-酪蛋白W/O/W型多重乳液稳定性最好。高浓度的葡聚糖能够明显提升葡聚糖-酪蛋白多重乳液的贮藏稳定性,当葡聚糖添加量为1.2%时,多重乳液平均粒径最小,可达623.03±5.21 nm(P<0.05);电位绝对值最高(P<0.05),平均电位为-37.3±0.46 mV;对酪蛋白乳化性质提升最大(P<0.05);对红景天苷的包埋率最高(P<0.05),可达92.8%,载药量为162.89±4.21μg/g。模拟消化研究发现葡聚糖-酪蛋白多重乳液不仅能有效地保护红景天苷,还能够靶向地在模拟肠道内传递和释放,葡聚糖添加量为1.2%的葡聚糖-酪蛋白负载体系的稳定性和控释效果最佳。该研究结果可为红景天苷在食品和医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w/o/w型多重乳液 稳定性 控制释放 体外消化
下载PDF
W/O/W型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骆正哲 杨成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08-514,共7页
为了研究改性二氧化硅稳定的W/O/W型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影响因素,首先采用两种二氧化硅以一步乳化法及两步乳化法分别制备了W/O/W型Pickering乳液,通过显微镜观察乳液结构,结果表明,两步乳化法制备优于一步乳化法。再采用单因素的实... 为了研究改性二氧化硅稳定的W/O/W型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影响因素,首先采用两种二氧化硅以一步乳化法及两步乳化法分别制备了W/O/W型Pickering乳液,通过显微镜观察乳液结构,结果表明,两步乳化法制备优于一步乳化法。再采用单因素的实验方法,探究了油水体积比、颗粒质量分数等对Pickering乳液储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乳液稳定性均有较大的影响,当油水体积比为6∶4,亲油颗粒质量分数为4%,水乳体积比为8∶2,亲水颗粒质量分数为5%时稳定性最佳。最后通过在不同条件下对颗粒表面电位的测定,研究了pH、盐浓度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浓度因反离子的静电屏蔽作用对乳液稳定性有负面影响,而pH则引起了颗粒表面电位的改变,在pH=6左右的条件下乳液最稳定,pH>7时,颗粒的乳化性能降低,不利于乳液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二氧化硅 制备工艺 w/o/w型Pickering乳液 稳定性
下载PDF
外水相中天然大分子对W/O/W型多重乳状液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春 赵裕才 +4 位作者 陈晓倩 刘丽波 张婷 曲国强 孙雪婷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1-88,共8页
通过添加天然大分子提高W/O/W型多重乳状液的稳定性。外水相中添加的乳清分离蛋白(WPI)与羧甲基纤维素(CMC)两种物质形成的混合物,可作为亲水性稳定剂来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采用两步法制备W/O/W型多重乳状液,研究不同的外水相pH值、WPI... 通过添加天然大分子提高W/O/W型多重乳状液的稳定性。外水相中添加的乳清分离蛋白(WPI)与羧甲基纤维素(CMC)两种物质形成的混合物,可作为亲水性稳定剂来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采用两步法制备W/O/W型多重乳状液,研究不同的外水相pH值、WPI与CMC的比例和添加量对W/O/W型多重乳状液性质的影响;以粒径、zeta-电位、黏度、稳定性等指标确定W/O/W型多重乳状液的最优制备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pH=6时,WPI与CMC的比例10∶1,添加量4.4%,WPI与CMC相互作用形成的混合物吸附在油水界面,形成的界面膜的厚度及韧性较好,W/O/W型多重乳状液的粒径较小,稳定性较高(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w型多重乳状液 乳清分离蛋白(wPI) 羧甲基纤维素(CMC) 乳化剂 稳定性
原文传递
药品,化妆品用w/o/w型复合乳剂
6
作者 吕育齐 《黑龙江日化》 1995年第1期36-40,共5页
关键词 药品 化妆品 w/o/w型 复合乳剂
下载PDF
大豆亲脂蛋白甲基纤维素W/O/W乳液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杨 李礼佳 +3 位作者 和铭钰 杨浩冬 孔洋 滕飞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95-403,434,共10页
采用大豆亲脂蛋白(Soybean lipophilic protein,LP)和甲基纤维素(Methyl cellulose,MC)的复合物作为亲水性乳化剂形成W/O/W乳液外水相,以聚蓖麻酸甘油酯(Polyglycerol polyricinoleate,PGPR)为亲脂性乳化剂,橄榄油为油相,并以维生素B_(... 采用大豆亲脂蛋白(Soybean lipophilic protein,LP)和甲基纤维素(Methyl cellulose,MC)的复合物作为亲水性乳化剂形成W/O/W乳液外水相,以聚蓖麻酸甘油酯(Polyglycerol polyricinoleate,PGPR)为亲脂性乳化剂,橄榄油为油相,并以维生素B_(12)为指示剂,按两步法制备W/O/W型双层乳液。通过对微观结构、储藏稳定性、粒径、电位、乳液粘弹性等指标的测定,探究不同外水相比例及复合物中LP与MC的不同比例对W/O/W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LP与MC质量比为3∶1,外水相质量分数为70%时,W/O/W乳液液滴间的作用力最强、粒径最小、Zeta-电位绝对值最大、对活性物质的保护作用最强、28 d储藏稳定性指数较高,流变学性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亲脂蛋白 甲基纤维素 w/o/w型双层乳液 稳定性
下载PDF
包覆花色苷W1/O/W2型乳液的消化特性及其缓释效果 被引量:6
8
作者 徐伟丽 张玉琪 +1 位作者 朱元昊 鲁兆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共7页
研究体外消化对包埋葡萄皮花色苷(anthocyanins,ACNs)W1/O/W2型乳液控释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W1/O/W2型乳液粒径约为(149.33±1.44)nm,并且呈双峰分布,ACNs的包封率为(82.99±2.38)%。体外口腔消化对W1/O/W2型乳液液滴结构无明... 研究体外消化对包埋葡萄皮花色苷(anthocyanins,ACNs)W1/O/W2型乳液控释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W1/O/W2型乳液粒径约为(149.33±1.44)nm,并且呈双峰分布,ACNs的包封率为(82.99±2.38)%。体外口腔消化对W1/O/W2型乳液液滴结构无明显影响。经口进入模拟胃消化后,W1/O/W2型乳液因蛋白质水解失去双层结构,释放的W1/O液滴聚集在一起而使粒径显著增加(P<0.05)。经胃进入模拟肠道消化后,W1/O液滴破碎,平均粒径(d<150 nm)显著减小(P<0.05),此时具有最高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W1/O/W2型乳液能有效地保护ACNs免受体外口腔和胃消化的影响,并可靶向地在模拟小肠内传递和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色苷 w1/o/w2乳液 控制释放 体外消化 酪蛋白钠
下载PDF
微囊化植物乳植杆菌L3对酸乳贮藏环境的响应过程
9
作者 高佳旭 齐富玲 孙庆申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利用低甲氧基果胶将自主分离的植物乳植杆菌L3(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L3)包埋,制备水包油包水(W/O/W)型微胶囊,然后将L.plantarum L3微胶囊与市售发酵剂直投到鲜乳中,发酵制成酸乳,于4℃下模拟酸乳贮藏货架期,分别在0、7、14、... 利用低甲氧基果胶将自主分离的植物乳植杆菌L3(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L3)包埋,制备水包油包水(W/O/W)型微胶囊,然后将L.plantarum L3微胶囊与市售发酵剂直投到鲜乳中,发酵制成酸乳,于4℃下模拟酸乳贮藏货架期,分别在0、7、14、21 d进行微胶囊模拟胃肠消化实验,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破碎,研究L.plantarum L3对酸乳发酵、贮藏及胃肠道环境的应激响应过程,包括活菌数测定、菌体形态观察、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分析和菌体胞内氨基酸组成分析等。结果表明:经21 d贮藏和模拟胃肠道处理后,微胶囊中的活菌数保持在9.74(lg(CFU/mL))左右,细胞结构清晰完整;不同贮藏期的微囊化L.plantarum L3中含量最多的氨基酸均为丙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微胶囊包埋后的L.plantarum L3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均高于L.plantarum L3裸菌的比值。以上结果表明,W/O/W型微囊化包埋提高了L.plantarum L3在酸乳贮藏环境、胃酸、胆汁及肠液等不良环境下的存活率,为功能菌株在食品载体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植杆菌L3 w/o/w型微囊化 酸乳贮藏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