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蓝鸟’睡莲花色苷W/O皮克林乳液的制备及稳定性分析
1
作者 赵霞 陈彦甫 +1 位作者 周卫娟 赵莹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6-213,共8页
由于睡莲中所提取的活性成分具有不稳定性,对活性成分的包埋技术有待探索。该文以热带睡莲中的‘蓝鸟’睡莲(Nymphaea'Blue Bird')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制备W/O皮克林乳液将睡莲花色苷包埋,目的在于构建一个稳定的食品级体系,并研... 由于睡莲中所提取的活性成分具有不稳定性,对活性成分的包埋技术有待探索。该文以热带睡莲中的‘蓝鸟’睡莲(Nymphaea'Blue Bird')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制备W/O皮克林乳液将睡莲花色苷包埋,目的在于构建一个稳定的食品级体系,并研究该技术对花色苷的包埋稳定性与释放效果。以花色苷溶液作为水相(W),大豆油为油相(O),乳化剂选取亲脂性乳化剂聚甘油蓖麻醇酸酯(PGPR),制备不同水相体积分数的W/O乳液。研究发现,水相体积分数为30%和50%时制备的W/O乳液,在不同温度下贮藏15 d后体系稳定,对花色苷的包封率分别为75.97%和78.12%,且15 d内的包埋稳定性较好。以不同剪切速率制备W/O乳液考察其稳定性,当剪切速率为28000 r/min时,W/O乳液的表观稳定,保存120 min之后离心保留率达到97.40%。综合研究,该论文制备的W/O皮克林乳液体系平衡,且对花色苷有较好的包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鸟’睡莲 花色苷 w/o皮克林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熊果酸的W/O/W型Pickering乳液制备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冬雪 肖茜 +3 位作者 刘成国 罗洁 罗扬 周辉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目的:提高熊果酸的应用范围和生物利用率。方法:以熊果酸为乳化剂,果胶为外水相,采用两步法制备W/O/W型Pickering乳液。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W/O乳液制备条件,研究果胶质量浓度对W/O/W型Pickering乳液理化性质、微观结构、流变学特性及长... 目的:提高熊果酸的应用范围和生物利用率。方法:以熊果酸为乳化剂,果胶为外水相,采用两步法制备W/O/W型Pickering乳液。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W/O乳液制备条件,研究果胶质量浓度对W/O/W型Pickering乳液理化性质、微观结构、流变学特性及长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W/O乳液的最佳制备工艺为熊果酸质量浓度4 g/100 mL、水油质量比2∶3、均质转速9 000 r/min、均质时间5 min;以果胶为外水相制备的双层乳液粒径均在30~40μm,果胶质量浓度的增加使乳液的zeta电位绝对值、流变性能以及4℃贮藏稳定性有着显著性的提高。结论:果胶质量浓度为0.3,0.4,0.5 g/100 mL时能够制备稳定的Pickering双层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w Pickering 熊果酸 果胶 稳定性
下载PDF
一种O/W型聚氨酯水性外脱模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陈晓 赵启明 +3 位作者 陶璐华 洪叶 汪灿 张文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83-288,共6页
传统油基脱模剂含有可能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有机溶剂,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更为绿色环保无毒的水性脱模剂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了开发汽车内饰使用的新型脱模剂,以二甲基硅油、含氢硅油等为主要原料,制备出一种O/W型聚氨酯水性外脱模剂... 传统油基脱模剂含有可能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有机溶剂,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更为绿色环保无毒的水性脱模剂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了开发汽车内饰使用的新型脱模剂,以二甲基硅油、含氢硅油等为主要原料,制备出一种O/W型聚氨酯水性外脱模剂.通过测定脱模剂样品性能,探讨了主脱模剂种类及配比、乳化体系复配比例对脱模剂性能的影响.采用能谱仪(EDS)对脱模后的聚氨酯泡沫表面进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二甲基硅油和含氢硅油按照1∶1配比作为基础聚合物,固含量19.41%,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SP⁃80、TW⁃80复合乳化体系制备的O/W型聚氨酯水性外脱模剂稳定性最好,脱模后的聚氨酯泡沫表面没有Si元素残留,具有最佳脱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w 水性外脱模剂 聚氨酯发泡 脱模效果 稳定性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O/W型乳液膜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4
作者 苏爽 江睿生 +6 位作者 朱旻鹏 霍金杰 李航 王振国 王海观 高育哲 肖志刚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7-114,共8页
为提高大豆分离蛋白膜的性质,制备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为原料的O/W乳液膜,采取单因素实验法比较O/W乳液膜与SPI膜的差异性,探究不同SPI质量浓度(20、30、40、50、60 mg/mL)对O/W乳液膜性能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O/W乳液膜的遮光性、... 为提高大豆分离蛋白膜的性质,制备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为原料的O/W乳液膜,采取单因素实验法比较O/W乳液膜与SPI膜的差异性,探究不同SPI质量浓度(20、30、40、50、60 mg/mL)对O/W乳液膜性能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O/W乳液膜的遮光性、机械性能、耐水性及热稳定性要优于SPI膜。随着SPI质量浓度的增加,O/W乳液膜的拉伸强度随之增加,断裂伸长率降低。蛋白质量浓度为60 mg/mL时,O/W乳液膜的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为7.19 MPa,比蛋白膜的抗拉强度高出33%。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差式扫描量热仪(DSC)对O/W乳液膜蛋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乳液膜的Tg为100℃,且红外光谱中酰胺Ⅲ带和1630 cm-1峰值发生了变化,表明共混组分之间的作用力增强,蛋白质形成了致密且稳定的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膜(o/w)
下载PDF
增稠剂对O/W型乳液流变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5
作者 鲍红洁 凡凡 +3 位作者 蔡国强 俞婕 沈聪 何一波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CAS 2023年第11期53-60,共8页
选取了五种水溶性增稠剂加入O/W型乳液中,探究不同增稠剂对乳液流变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实验表明:添加黄原胶和阿拉伯树胶/黄原胶对增强样品黏度、结构强度和触变性效果不明显,样品流动性好且有清爽的肤感;添加卡波类(980、U20、ETD2020... 选取了五种水溶性增稠剂加入O/W型乳液中,探究不同增稠剂对乳液流变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实验表明:添加黄原胶和阿拉伯树胶/黄原胶对增强样品黏度、结构强度和触变性效果不明显,样品流动性好且有清爽的肤感;添加卡波类(980、U20、ETD2020)增稠剂有效提高了样品的黏度、内部结构和触变性,线性黏弹区明显变宽,样品更有厚重感;卡波980、U20和ETD2020的加入能保障体系的长期稳定性,而加入黄原胶、阿拉伯树胶/黄原胶的样品在运输和储存中的长期稳定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稠剂 o/w 流变性 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链长油相葛根素W/O型微乳在体肠吸收的研究
6
作者 唐甜甜 吴军勇 +3 位作者 胡旖耘 刘新义 胡雄彬 向大雄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1期99-104,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链长油相对葛根素W/O型微乳口服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法考察不同链长油相葛根素W/O型微乳的肠吸收行为。以吸收速率常数(K_(a))和表观吸收系数(P_(app))为评价指标,分析不同链长油相对葛根素W/O型微乳在大鼠... 目的研究不同链长油相对葛根素W/O型微乳口服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法考察不同链长油相葛根素W/O型微乳的肠吸收行为。以吸收速率常数(K_(a))和表观吸收系数(P_(app))为评价指标,分析不同链长油相对葛根素W/O型微乳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结果葛根素W/O型微乳在大鼠整个肠段的吸收均显著高于葛根素混悬液,不同链长油相W/O型微乳的肠吸收有差异。此外,葛根素W/O型微乳在大鼠整个肠段的肠吸收与微乳的油相链长在一定程度上成正相关,其中长链油微乳肠吸收最佳。结论长链油微乳能增强葛根素的肠吸收,从而进一步提高葛根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w/o 油相碳链长度 在体单向肠灌流 肠吸收
下载PDF
基于三种多糖与酪蛋白复配制备W/O/W型乳液及其包封红景天苷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松 张国芳 +4 位作者 张彤 刘丽波 杜鹏 李艾黎 李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37-145,共9页
为提高红景天苷稳定性及口服吸收效果,本研究以红景天苷为内水相,含聚甘油蓖麻醇酯的菜籽油为油相,分别采用葡聚糖、壳聚糖和大豆多糖混合酪蛋白作为外水相,制备W/O/W型多重乳液。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三种多糖对多重乳液的微观结构、粒径... 为提高红景天苷稳定性及口服吸收效果,本研究以红景天苷为内水相,含聚甘油蓖麻醇酯的菜籽油为油相,分别采用葡聚糖、壳聚糖和大豆多糖混合酪蛋白作为外水相,制备W/O/W型多重乳液。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三种多糖对多重乳液的微观结构、粒径、电位、贮藏稳定性、乳化性、包埋率、载药量和体外消化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于酪蛋白对照组、壳聚糖-酪蛋白组和大豆多糖-酪蛋白组,葡聚糖-酪蛋白W/O/W型多重乳液稳定性最好。高浓度的葡聚糖能够明显提升葡聚糖-酪蛋白多重乳液的贮藏稳定性,当葡聚糖添加量为1.2%时,多重乳液平均粒径最小,可达623.03±5.21 nm(P<0.05);电位绝对值最高(P<0.05),平均电位为-37.3±0.46 mV;对酪蛋白乳化性质提升最大(P<0.05);对红景天苷的包埋率最高(P<0.05),可达92.8%,载药量为162.89±4.21μg/g。模拟消化研究发现葡聚糖-酪蛋白多重乳液不仅能有效地保护红景天苷,还能够靶向地在模拟肠道内传递和释放,葡聚糖添加量为1.2%的葡聚糖-酪蛋白负载体系的稳定性和控释效果最佳。该研究结果可为红景天苷在食品和医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w/o/w型多重乳液 稳定性 控制释放 体外消化
下载PDF
超声处理大豆分离蛋白与壳聚糖复合物对O/W型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丁俭 隋晓楠 +5 位作者 王婧 董济萱 马文君 李杨 齐宝坤 江连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74-80,共7页
为探究超声处理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soybean protein isolate-chitosan,SPI-CS)复合物对形成O/W型乳液性质的影响,主要研究了复合物表面疏水性、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与油-水界面张力、乳液粒径、乳液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未经... 为探究超声处理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soybean protein isolate-chitosan,SPI-CS)复合物对形成O/W型乳液性质的影响,主要研究了复合物表面疏水性、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与油-水界面张力、乳液粒径、乳液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未经超声处理的SPI-CS复合物表面疏水性、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和界面吸附性较低,形成的O/W型乳液粒径相对较大,约100?μm,乳液Zeta电位较低,乳滴有发生聚集的倾向。乳液贮存7 d后乳层析指数最高。经超声处理后SPI-CS复合物形成的乳状液性质发生明显变化,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加,形成的O/W型乳液的稳定性有所增加:超声功率为400 W时SPI-CS复合物形成的乳液最为稳定,乳层析指数最低;当超声功率超过400 W时,乳液的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其粒径有所增大,同时乳液的Zeta电位、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明显下降,界面张力降低缓慢。超声处理暴露了蛋白质分子的内部结构,使部分结构展开、柔性增加,促进了其与壳聚糖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说明超声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与壳聚糖形成的复合物影响了O/W型乳液的稳定性及相关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处理 大豆分离蛋白 壳聚糖 o/w 稳定性
下载PDF
W/O/W多重乳液中水传递的控制 被引量:9
9
作者 刘红晶 贺高红 +2 位作者 林畅 赵薇 肖公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35-939,共5页
建立了简化的W/O/W(水/油/水)多重乳液乳珠模型——统计平均半径模型,预测出当W/O/W多重乳液内水相水滴之间以及内外水相之间均达到水传递平衡时的内外水相中盐的浓度,从而实现对水传递的控制,以维持W/O/W多重乳液的稳定.按理论预测制... 建立了简化的W/O/W(水/油/水)多重乳液乳珠模型——统计平均半径模型,预测出当W/O/W多重乳液内水相水滴之间以及内外水相之间均达到水传递平衡时的内外水相中盐的浓度,从而实现对水传递的控制,以维持W/O/W多重乳液的稳定.按理论预测制备出了不同稳定态的W/O/W多重乳液,利用差分扫描量热仪(DSC)检测了多重乳液中水的传递过程,确定体系在实验状态下的稳定程度,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w多重 水传递 化学势 稳定性 DSC
下载PDF
树枝状聚酰胺-胺对O/W型模拟原油乳液的破乳性能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俊 陈红侠 +1 位作者 于翠艳 杨锦宗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0-64,共5页
采用发散合成法以乙二胺为核、甲醇为溶剂 ,交替与丙烯酸甲酯和乙二胺反应 ,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合成了支化代为 1 0~ 3 0的聚酰胺 胺型树枝状高分子 (PAMAM)系列。采用IR和端基分析对PAMAM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同时采用O/W型的模拟原油... 采用发散合成法以乙二胺为核、甲醇为溶剂 ,交替与丙烯酸甲酯和乙二胺反应 ,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合成了支化代为 1 0~ 3 0的聚酰胺 胺型树枝状高分子 (PAMAM)系列。采用IR和端基分析对PAMAM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同时采用O/W型的模拟原油乳液评价了PAMAM的破乳性能。结果表明 ,该新型破乳剂与常规破乳剂不同 ,它能迅速地脱出乳液中的油相。 1 0~ 3 0支化代的PAMAM均具有一定的破乳效果 ,其中 3 0代PAMAM在 5 0℃、添加量为 10 0mg/l时 ,能够使含油 5 %的O/W型模拟原油乳液的脱水率达到 9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w 模拟 原油 性能 树枝状高分子 聚酰胺-胺 合成 模拟
下载PDF
非均匀高频电场下W/O型乳化液动态破乳聚结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孟浩 张明 +5 位作者 陈家庆 潘泽昊 王春升 张龙 黄松涛 李玮健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7-357,共11页
采用自主设计搭建的非均匀电场动态破乳聚结特性实验装置,首次在国内配套使用高频/高压脉冲交流电源和FBRM G600型聚焦光束反射仪,建立了W/O型乳化液中分散相水颗粒粒径分布的在线测试评价方法,进而系统研究了电场参数和流动参数对W/O... 采用自主设计搭建的非均匀电场动态破乳聚结特性实验装置,首次在国内配套使用高频/高压脉冲交流电源和FBRM G600型聚焦光束反射仪,建立了W/O型乳化液中分散相水颗粒粒径分布的在线测试评价方法,进而系统研究了电场参数和流动参数对W/O型乳化液在非均匀电场作用下动态破乳聚结特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所配制含水率为20%的W/O型乳化液,在电场强度为2.87 kV×cm^(-1)、电场频率为2 kHz、占空比为50%时,分散相水颗粒体积平均粒径(VMD)值较初始稳定状态的增长倍数达到最大值,为3.81倍;小粒径水颗粒(粒径小于10μm)数目较初始稳定状态减小至最小值,减少了62%;充分证明在非均匀电场下,合理电场参数的筛选对于乳化液破乳聚结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验流速范围内,VMD值增大倍数随着流速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表明在确保足够停留时间的前提下,适度增加乳化液流速方能显著提升破乳聚结效率,因此合理流速的确定应当优先满足乳化液在电场中最短停留时间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电场 w/o 静电聚结 粒径分布 动态破
下载PDF
W/O型乳化液在矩形流道中的静电聚结破乳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丁艺 陈家庆 +1 位作者 尚超 张宝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11-16,共6页
分析了带绝缘层矩形流道电场强度的影响因素以及分散相水颗粒在均匀交流电场下的聚结机理,设计了矩形流道连续流动静电聚结实验装置。以矩形波高压/高频脉冲交流电源为基础,研究电场强度、脉冲频率、脉宽比、流动速度等参数对不同W/O型... 分析了带绝缘层矩形流道电场强度的影响因素以及分散相水颗粒在均匀交流电场下的聚结机理,设计了矩形流道连续流动静电聚结实验装置。以矩形波高压/高频脉冲交流电源为基础,研究电场强度、脉冲频率、脉宽比、流动速度等参数对不同W/O型乳化液中分散相水颗粒静电聚结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水率为5%、电场强度为1.69kV/cm、流动速度为0.17m/s、脉宽比为40%、脉冲频率为1000Hz,水颗粒粒径能增长24倍,聚结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 静电破 高压高频交流电源 电场参数 流动条件
下载PDF
W/O型乳状液破乳技术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慧 程丽华 +2 位作者 王平 谢颖 赵德智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8期1434-1438,共5页
介绍了近年来W/O型乳状液的破乳技术,包括重力法、离心法、加热法、化学法、电学法、微波辐射法、超声波法、膜法、微生物法、磁处理法、冷冻解冻法、研磨法、润湿聚结法以及针对于沥青质薄膜决定稳定性的W/O型稠油乳化液的新型CO2破乳... 介绍了近年来W/O型乳状液的破乳技术,包括重力法、离心法、加热法、化学法、电学法、微波辐射法、超声波法、膜法、微生物法、磁处理法、冷冻解冻法、研磨法、润湿聚结法以及针对于沥青质薄膜决定稳定性的W/O型稠油乳化液的新型CO2破乳法,归纳了各种方法的破乳机理和研究现状,并概述了各种技术的应用特点,为其工业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原油 w/o
下载PDF
纳米TiO_2溶胶W/O型乳液的稳定性及其微胶囊化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洪广 闫军 +2 位作者 杜仕国 汪明球 秦浩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58-863,共6页
在W/O/W复相乳液体系中,TiO2溶胶W/O型乳状液的稳定性对所制备的做胶囊形貌影响很大。以破乳率为衡量标准,借助显做镜观察,探讨了内水相含量、Span-80用量、乳化速率和乳化时间等参数对W/O型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iO... 在W/O/W复相乳液体系中,TiO2溶胶W/O型乳状液的稳定性对所制备的做胶囊形貌影响很大。以破乳率为衡量标准,借助显做镜观察,探讨了内水相含量、Span-80用量、乳化速率和乳化时间等参数对W/O型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iO2溶胶含量为50%(v)、Span-80体积分数为5%时,乳状液的稳定性较好,存在较优的乳化速率8000~10000r·min^-1,和乳化时间8~10min。以聚乙烯醇(PVA)水溶液为外水相、戊二醛(GA)为交联剂,在稳定的W/O型乳状液基础上所制备的做胶囊粒径均匀,分散性好。热分析表明,做胶囊中TiO2的含量约为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溶胶 w o w o w复相 微胶囊
下载PDF
W/O型微乳状液迁移和富集痕量金属离子Cd^(2+)、Cr^(3+)的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韩立新 李克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1236-1238,共3页
利用各种分离技术分离和富集金属离子,无论是在环境保护还是在湿法冶金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油包水型微乳状液因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金属离子的萃取分离上[1~6].Ovejero-Escudero等... 利用各种分离技术分离和富集金属离子,无论是在环境保护还是在湿法冶金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油包水型微乳状液因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金属离子的萃取分离上[1~6].Ovejero-Escudero等[7]对利用微乳分离金属离子Ni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 迁移率 富集 镉离子 铬离子 回收
下载PDF
O/W型微乳液法制备PMMA纳米粒子研究——PMMA粒径及分布、分子量和结构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石山 吴静 +1 位作者 韦亚兵 郑昌仁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7-129,共3页
 采用动态激光光散射(DLS)研究了单体、引发剂和乳化剂用量对微乳液聚合PMMA的粒径及分布、分子量的影响。DLS分析结果表明,PMMA的粒径为25~60nm,M—w为1×106~5×106。随单体用量增大,PMMA粒径变大;随引发剂用量增大,PMMA...  采用动态激光光散射(DLS)研究了单体、引发剂和乳化剂用量对微乳液聚合PMMA的粒径及分布、分子量的影响。DLS分析结果表明,PMMA的粒径为25~60nm,M—w为1×106~5×106。随单体用量增大,PMMA粒径变大;随引发剂用量增大,PMMA粒径变小;PMMA粒径分布随单体和引发剂用量提高而变宽。在8%~12%(质量分数)范围内,随乳化剂用量增大PMMA粒径增大,分布变窄,然后随着乳化剂用量的进一步增加,PMMA粒径减小。引发剂用量减少和乳化剂用量增加均使PMMA分子量提高。FT IR和DSC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微乳液聚合方法制备的PMMA是以间规立构为主,PMMA分子链的局部有序性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MA 纳米粒子 o/w 制备 动态激光光散射 粒径 分子量 结构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下载PDF
O/W型乳液破乳剂的合成及性能评定 被引量:10
17
作者 姜翠玉 韩哲茵 江少明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6期82-84,共3页
探索并建立了用环氧氯丙烷与混合胺反应制备阳离子O/W型乳液破乳剂的方法。通过正交实验,选择出合成反应的最佳条件及合成路线,并对其破乳性能和最佳用量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阳离子型O/W乳液破乳剂具有良好的... 探索并建立了用环氧氯丙烷与混合胺反应制备阳离子O/W型乳液破乳剂的方法。通过正交实验,选择出合成反应的最佳条件及合成路线,并对其破乳性能和最佳用量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阳离子型O/W乳液破乳剂具有良好的破乳性能,其破乳效率优于目前油田普遍使用的反相破乳剂CW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w 合成 性能
下载PDF
CTAB/C_4H_9OH/C_7H_(16)/H)2O体系中w/o型微乳液的导电活化能 被引量:6
18
作者 莫春生 童永芬 甘贵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1-214,共4页
通过测定不同温度时CTAB/C4H9OH/C7H16/H2O体系中w/o型微乳液的电导率计算了体系的导电活化能。研究了活化能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发现活化能随含水量的变化与微乳液出现渗滤现象有关。讨论了表面活性助剂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及起始... 通过测定不同温度时CTAB/C4H9OH/C7H16/H2O体系中w/o型微乳液的电导率计算了体系的导电活化能。研究了活化能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发现活化能随含水量的变化与微乳液出现渗滤现象有关。讨论了表面活性助剂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及起始含油量R对峰值活化能Ea,max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 导电活化能 表面活性剂 活化能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下载PDF
胰岛素W/O型微乳液的制备及体外释药性能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建磊 王正武 +3 位作者 俞惠新 顾明艳 丰隽莉 郭宝民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67-872,共6页
制备了包封胰岛素(INS)的Tween80-Span80/乙醇/丁酸乙酯/水体系的W/O型微乳液。以最大增溶水量为指标,选择了合适的微乳液组分包封INS。考察了温度、盐度和pH对微乳液区域的影响。电导率法区分了微乳液的O/W、W/O和B.C.区域... 制备了包封胰岛素(INS)的Tween80-Span80/乙醇/丁酸乙酯/水体系的W/O型微乳液。以最大增溶水量为指标,选择了合适的微乳液组分包封INS。考察了温度、盐度和pH对微乳液区域的影响。电导率法区分了微乳液的O/W、W/O和B.C.区域。动态光散射测定了微乳液的粒径和多分散度。125^Ⅰ同位素示踪法测定了INS微乳液体外释放效果。结果表明,微乳体系在水/乙醇(质量比为1.8:1)的质量分数小于41%时形成W/O型微乳液,温度、盐度升高和pH降低使微乳区稍有减小。微乳液粒径和多分散度分别为35-45nm和0.29-0.37。pH的降低对微乳液粒径影响不大,而药物的加入使微乳液粒径略有减小。载药微乳液粒径在制备3d后突降,以后的27d内保持在37nm左右。该载药微乳液在7.5h后进入缓释阶段,40h时INS的释放率为66.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w/o 拟三元相图 124^Ⅰ同位素示踪法
下载PDF
基于高内相W/O乳液的煤气化渣油团聚脱炭研究
20
作者 彭扬 廖寅飞 +2 位作者 陈罗建 罗国兰 安茂燕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3年第6期33-40,共8页
煤气化渣残炭含量高,炭灰相互制约,阻碍煤气化渣的资源化利用。故脱炭是煤气化渣资源化、高值化利用的基础。煤气化渣表面孔隙发达,目前主要的脱炭方法如浮选、油团聚等,存在药耗高、残炭回收率低等问题。高内相W/O乳液是内水相体积大于... 煤气化渣残炭含量高,炭灰相互制约,阻碍煤气化渣的资源化利用。故脱炭是煤气化渣资源化、高值化利用的基础。煤气化渣表面孔隙发达,目前主要的脱炭方法如浮选、油团聚等,存在药耗高、残炭回收率低等问题。高内相W/O乳液是内水相体积大于74.05%的油包水乳液,内水相代替油在煤气化渣表面孔隙进行填充,可使油团聚分选时的油耗大幅降低。研究了高内相W/O乳液油团聚分选煤气化渣,通过工业分析、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考察了煤气化渣样品性质,同时利用激光粒度仪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内水比例和无机盐等对高内相W/O乳液稳定性和粒度的影响规律,最后对比了高内相W/O乳液与煤油、柴油及Span80-油混合物对煤气化渣油团聚的脱炭效果。结果表明:该煤气化渣样品固定碳含量为51.94%,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和硬石膏;碱木质素、表面活性剂以及NaCl和MgCl_(2)的添加有利于提高乳液稳定性。相比于煤油、柴油及Span80-油混合物,药剂用量相同时,高内相W/O乳液油团聚残炭回收率平均提高14百分点,节油率可达85%以上。其中内水比例85%、表面活性剂用量25%、添加NaCl的高内相W/O乳液脱炭效果最好,残炭回收率可达91.23%。表明高内相W/O乳液油团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煤气化渣脱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渣 油团聚 高内相w/o 脱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