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High Performance Sub-100nm Nitride/Oxynitride Stack Gate Dielectric CMOS Device with Refractory W/TiN Metal Gates
1
作者 钟兴华 周华杰 +1 位作者 林钢 徐秋霞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8-453,共6页
By complementing the equivalent oxide thickness (EOT) of a 1.7nm nitride/oxynitride (N/O) stack gate dielectric (EOT- 1.7nm) with a W/TiN metal gate electrode,metal gate CMOS devices with sub-100nm gate length a... By complementing the equivalent oxide thickness (EOT) of a 1.7nm nitride/oxynitride (N/O) stack gate dielectric (EOT- 1.7nm) with a W/TiN metal gate electrode,metal gate CMOS devices with sub-100nm gate length are fabricated in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 The key technologies adopted to restrain SCE and to improve drive ability include a 1.7nm N/O stack gate dielectric, non-CMP planarization technology, a T-type refractory W/TiN metal stack gate electrode, and a novel super steep retrograde channel doping using heavy ion implantation and a double sidewall scheme. Using these optimized key technologies, high performance 95nm metal gate CMOS devices with excellent SCE and good driving ability are fabricated. Under power supply voltages of VDS ± 1.5V and VGS± 1.8V,drive currents of 679μA/μm for nMOS and - 327μA/μm for pMOS are obtained. A subthreshold slope of 84.46mV/dec, DIBL of 34.76mV/V, and Vth of 0.26V for nMOS, and a subthreshold slope of 107.4mV/dec,DIBL of 54.46mV/V, and Vth of 0.27V for pMOS are achieved.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bined technology has indeed thoroughly eliminated the boron penetration phenomenon and polysilicon depletion effect ,effectively reduced gate tunneling leakage, and improved device reli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quivalent oxide thickness nitride/oxynitride gate dielectric stack w/tin metal gate non-CMP planarization
下载PDF
TiN/Ni-W复合涂层的滑动磨损特性 被引量:12
2
作者 胡树兵 崔山昆 李志章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6-250,共5页
研究了 3Cr2 W8V基体上电刷镀 Ni- W中间层和离子镀 Ti N复合涂层的滑动磨损特性 ,并分析了涂层的磨损机理 .结果表明 :由于 Ti N沉积过程中的温度效应 ,混合晶态的电刷镀 Ni- W层发生晶化和析出强化 ,并形成界面扩散层 ,从而使 Ti N复... 研究了 3Cr2 W8V基体上电刷镀 Ni- W中间层和离子镀 Ti N复合涂层的滑动磨损特性 ,并分析了涂层的磨损机理 .结果表明 :由于 Ti N沉积过程中的温度效应 ,混合晶态的电刷镀 Ni- W层发生晶化和析出强化 ,并形成界面扩散层 ,从而使 Ti N复合涂层的结合力和硬度明显提高 ;Ni- W中间层对 Ti N涂层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Ti N/ Ni- W复合涂层的耐磨性优于 Ti N单层 ,且明显优于 3Cr2 W8V基体和 Ni- W涂层 ;涂层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和疲劳剥落 ;当试验载荷从 490 N到 980 N时 ,涂层的磨损率上升 ,而当载荷从 980 N上升到 1470 N时 ,涂层的磨损率下降 .这是由于磨损机制发生变化所致 ,前者以磨粒磨损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磨损 tin/Ni-w 磨粒磨损 氧化磨损
下载PDF
电刷镀Ni-W过渡层与离子镀TiN复合涂层的结合力和磨损特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胡树兵 李志章 +1 位作者 梅志 叶先运 《金属热处理学报》 EI CSCD 2000年第4期62-67,共6页
研究了 3Cr2W 8V基体电刷镀Ni W过渡层和离子镀TiN复合涂层的结合力及强化机理。利用XRD、SEM和TEM分析了涂层结构 ,用划痕法测定了涂层结合力 ,并测定和分析了涂层的磨损特性。结果表明 :由于TiN沉积过程中的温度效应 ,混合晶态的电刷... 研究了 3Cr2W 8V基体电刷镀Ni W过渡层和离子镀TiN复合涂层的结合力及强化机理。利用XRD、SEM和TEM分析了涂层结构 ,用划痕法测定了涂层结合力 ,并测定和分析了涂层的磨损特性。结果表明 :由于TiN沉积过程中的温度效应 ,混合晶态的电刷镀Ni W层发生晶化和析出强化 ,并形成界面扩散层和双层复合 ,从而使TiN复合涂层的结合力和硬度明显提高 ;Ni W过渡层对TiN涂层起有力的支撑作用。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 Ni-w过渡层 结合力 电刷镀 离子铸
下载PDF
MOCVD TiN薄膜厚度漂移对于W填充能力的影响
4
作者 孙志国 许志 利定东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9-31,共3页
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制造过程中,MOCVDTiN因为其优良的覆盖性能和一致性而被广泛用作W和Al材料的扩散阻挡层和连接层材料。本文介绍了MOCVDTiN厚度对于W填充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 大规模集成电路 MOCVD-tin 薄膜厚度 漂移 钨填充 连接层材料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the anomaly component using BEMD combined with PCA from element concentrations in the Tengchong tin belt, SW China 被引量:7
5
作者 Yongqing Chen Lina Zhang Binbin Zhao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1561-1576,共16页
Concentration of elements or element groups in a geological body is the result of multiple stages of rockforming and ore-forming geological processes.An ore-forming element group can be identified by PCA(principal com... Concentration of elements or element groups in a geological body is the result of multiple stages of rockforming and ore-forming geological processes.An ore-forming element group can be identified by 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nd be separated into two components using BEMD(bi-dimensional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1)a high background component which represents the ore-forming background developed in rocks through various geological processes favorable for mineralization(i.e.magmatism,sedimentation and/or metamorphism);(2)the anomaly component which reflects the oreforming anomaly that is overprinted on the high background component developed during mineralization.Anomaly components are used to identify ore-finding targets more effectively than ore-forming element groups.Three steps of data analytical procedures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firstly,the application of PCA to establish the ore-forming element group;secondly,using BEMD on the o re-forming element group to identify the anomaly components created by different types of mineralization processes;and finally,identifying ore-finding targets based on the anomaly components.This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Tengchong tin-polymetallic belt to delineate ore-finding targets,where four targets for Sn(W)and three targets for Pb-Zn-Ag-Fe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are identified and defined as new areas for further prospecting.It is shown that BEMD combined with PCA can be applied not only in extracting the anomaly component for delineating the ore-finding target,but also in extracting the residual component for identifying its high background zone favorable for mineralization from its oreforming element gro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dimensional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BEM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ANOMALY components ORE-FORMING ELEMENT groups Sn(w)and Pb-Zn-Ag-Fe POLYMETALLIC deposits Tengchong tin-polymetallic BELT
下载PDF
含TiN阻氚过渡层新型第一壁的氘渗透实验研究
6
作者 张舒婷 黄向玫 +3 位作者 赵栋烨 洪志浩 曾晓晓 才来中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38-42,共5页
为了更好地控制氚滞留和改善氚循环,同时确保聚变装置的氚安全许可,第一壁的阻氚性能显得格外重要。一种含氮化钛(TiN)阻氚过渡层的新型第一壁结构被提出,由化学气相沉积钨(CVD-W)作为面向等离子体材料(PFM),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RAFM)... 为了更好地控制氚滞留和改善氚循环,同时确保聚变装置的氚安全许可,第一壁的阻氚性能显得格外重要。一种含氮化钛(TiN)阻氚过渡层的新型第一壁结构被提出,由化学气相沉积钨(CVD-W)作为面向等离子体材料(PFM),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RAFM)CLF-1作为基体材料,TiN作为过渡层,该过渡层兼具结合功能和阻氚功能。为了研究该第一壁结构的阻氚性能,本工作制备了具有不同基材粗糙度的样品,采用气相驱动渗透(GDP)实验对样品进行氘渗透测试,采用配有能谱仪(EDS)的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样品的CVD-W表面、TiN过渡层及样品截面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及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氘的渗透率与温度满足Arrhenius关系。相较于在CLF-1钢中,氘在含TiN阻氚过渡层第一壁结构中有更低的渗透率,对氘有明显的阻挡效果。基材粗糙度较大的样品在渗透过程中发生了CVD-W的碎裂和脱落以及TiN过渡层的开裂,使其氘渗透率相对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壁 阻氚 氘的渗透 tin CVD-w CLF-1钢
下载PDF
南岭地区双园冲锡矿成岩成矿时代及其对柿竹园-荷花坪地区锡钨找矿的指示
7
作者 黄层 袁顺达 赵盼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17-1729,共13页
南岭成矿带是全球最重要的钨锡成矿带之一,区内钨锡成矿条件优渥,是开展钨锡找矿勘查的重要目标区。然而如何开展钨锡找矿工作,尤其是在已有矿床周缘圈定成矿远景区,是钨锡成矿作用研究以及找矿勘查工作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双园冲矿床... 南岭成矿带是全球最重要的钨锡成矿带之一,区内钨锡成矿条件优渥,是开展钨锡找矿勘查的重要目标区。然而如何开展钨锡找矿工作,尤其是在已有矿床周缘圈定成矿远景区,是钨锡成矿作用研究以及找矿勘查工作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双园冲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中西段,处于荷花坪与柿竹园两个大型锡钨多金属矿田中间,并与两个矿田处于同一构造体系,但目前对该矿床的研究程度较低,由此也制约了其矿床成因研究及该区的找矿部署。本次研究获得双园冲云英岩化花岗岩的锆石和独居石原位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61.2±2.5Ma和157.1±1.8Ma,与云英岩型矿石中锡石原位LA-ICP-MS U-Pb年龄(158.9±2.9Ma)一致,二者均形成于晚侏罗世,表明其具有密切的成因关系,这一年龄也与南岭成矿带钨锡成矿大爆发时代(150-160Ma)一致。综合对比双园冲锡矿及与其空间相邻的柿竹园和荷花坪锡多金属矿田特征显示,三者成岩成矿时代一致,岩体侵位和矿体分布均受NE向断裂控制,矿体也均赋存于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岩地层中,并且成矿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岩石学特征和岩浆源区。综合以上信息,本文提出三个矿床可能形成于同一次岩浆热液活动,成矿岩体可能来自地壳深部同一个大岩浆房,柿竹园和荷花坪之间的区域具有发育晚侏罗世花岗岩体及相关钨锡矿的较大潜力。根据双园冲锡矿及其周缘大型锡钨矿床浅部脉状Pb-Zn-Fe-Mn矿化和深部矽卡岩-云英岩型Sn-W矿化的特征,提出研究区乃至整个南岭地区浅部脉状Pb-Zn-Fe-Mn矿化是深部Sn-W找矿勘查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园冲锡矿 南邻钨锡成矿带 锡石U-Pb年龄 找矿潜力 钨锡矿床
下载PDF
盐雾腐蚀条件下Ti合金表面功能薄膜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6
8
作者 詹华 汪瑞军 +1 位作者 李振东 王伟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9-115,共7页
目的研究Ti6Al4V合金、铬掺杂类金刚石(Cr-DLC)薄膜、钨掺杂类金刚石(W-DLC)薄膜和氮化钛(TiN)薄膜,在干摩擦和盐雾腐蚀气氛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方法在商用Ti6Al4V合金表面通过非平衡磁控溅射制备Cr-DLC薄膜和W-DLC薄膜,通过多... 目的研究Ti6Al4V合金、铬掺杂类金刚石(Cr-DLC)薄膜、钨掺杂类金刚石(W-DLC)薄膜和氮化钛(TiN)薄膜,在干摩擦和盐雾腐蚀气氛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方法在商用Ti6Al4V合金表面通过非平衡磁控溅射制备Cr-DLC薄膜和W-DLC薄膜,通过多弧离子镀技术制备TiN薄膜。利用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白光干涉扫描轮廓仪,对薄膜的形貌、硬度、干摩擦和腐蚀摩擦性能、磨痕形貌进行测试分析。结果干摩擦条件下,Ti6Al4V合金表面沉积Cr-DLC、W-DLC和TiN三种薄膜的摩擦系数均比Ti6Al4V合金低;Ti6Al4V合金及其表面制备的三种薄膜在盐雾腐蚀气氛条件下的摩擦系数都比干摩擦条件下有所增加。与Ti6Al4V合金相比,Cr-DLC、W-DLC和TiN三种薄膜在干摩擦和盐雾腐蚀气氛摩擦条件下均减小了磨损体积。干摩擦条件下,W-DLC薄膜的磨损体积为0.0017 mm^3,耐磨性最好;盐雾腐蚀气氛摩擦条件下,TiN薄膜的磨损体积为0.0028 mm^3,表现出最佳的耐腐蚀磨损性能。通过磨痕形貌可以得出,盐雾腐蚀气氛摩擦条件下,Ti6Al4V合金表面制备的金属掺杂类金刚石薄膜的磨损受到磨粒磨损和腐蚀磨损双重机制的影响。结论三种表面功能薄膜在盐雾腐蚀气氛摩擦条件下都较好地保护了Ti合金,极大地减少了磨损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6A14V合金 Cr-DLC薄膜 tin薄膜 w-DLC薄膜 干摩擦 盐雾腐蚀气氛摩擦
下载PDF
焙烤脱模油油包水型乳状液稳定性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孙定红 唐洪权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8年第6期84-87,共4页
脱模油是焙烤食品工业重要的加工助剂,它的组成是典型的油包水型乳状液体系,油包水型乳状液稳定理论的研究对脱模油的配方和制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探讨了影响油包水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控制乳状液稳定性的方法在于降低体系界面... 脱模油是焙烤食品工业重要的加工助剂,它的组成是典型的油包水型乳状液体系,油包水型乳状液稳定理论的研究对脱模油的配方和制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探讨了影响油包水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控制乳状液稳定性的方法在于降低体系界面张力、提高界面膜的强度及体系的粘度,介绍了脱模油的制作方法与品质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包水乳状液 稳定性 脱模油 乳化剂
下载PDF
高钨高硅电炉锡渣烟化条件下的特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雷霆 王吉坤 《有色金属》 CSCD 1998年第2期51-57,共7页
针对高钨高硅电炉锡渣,考察炉渣发泡性能,测定其熔点、粘度,分析WO3等组分对各性质的影响。通过化学分析、化学物相分析、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光学显微镜鉴定等手段,查明高钨高硅电炉锡渣的相组成及化学元素在各相中的分配以... 针对高钨高硅电炉锡渣,考察炉渣发泡性能,测定其熔点、粘度,分析WO3等组分对各性质的影响。通过化学分析、化学物相分析、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光学显微镜鉴定等手段,查明高钨高硅电炉锡渣的相组成及化学元素在各相中的分配以及渣中各相相对百分含量、结构构造、各矿物相的嵌布关系等。对在烟化条件下的炉渣成分、发泡性能、粘度、炉渣中的锡相等特性进行研究和分析。指出电炉锡渣可通过适当措施顺利实现烟化作业。它为烟化法处理该复杂物料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是完善冶炼工艺和条件的前提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渣 高钨高硅渣 溶池熔炼 连续烟化法 炼锡
下载PDF
钨、锡液态分离成矿作用的新证据 被引量:19
11
作者 彭省临 陈子龙 +1 位作者 陈旭 杨牧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43-147,共5页
花岗质岩浆体系中,钨、锡的流-熔分配和熔-熔分配实验结果为花岗质岩浆液态分离成矿作用提供了新证据,在实验范围内,钨、锡的流-熔分配系数和都很小,其最大值然而,钨、锡的熔-熔分配系数都大于1,其最大值分析估算表明,花岗... 花岗质岩浆体系中,钨、锡的流-熔分配和熔-熔分配实验结果为花岗质岩浆液态分离成矿作用提供了新证据,在实验范围内,钨、锡的流-熔分配系数和都很小,其最大值然而,钨、锡的熔-熔分配系数都大于1,其最大值分析估算表明,花岗质岩浆期后热液成矿作用难以形成大、中型钨锡矿床,而液态分离作用是形成钨锡矿床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分离 成矿作用 金属矿床
下载PDF
高钨高硅电炉锡渣的相组成及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雷霆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1997年第4期120-125,共6页
采用化学分析,化学物相分析,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光学显微镜鉴定等研究手段,查明了高钨高硅电炉锡渣中的相组成及化学元素在各相中的分配以及渣中各相相对百分含量、结构构造、各矿物相的嵌布关系和结晶粒度等,并据此进行了渣型... 采用化学分析,化学物相分析,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光学显微镜鉴定等研究手段,查明了高钨高硅电炉锡渣中的相组成及化学元素在各相中的分配以及渣中各相相对百分含量、结构构造、各矿物相的嵌布关系和结晶粒度等,并据此进行了渣型讨论及机理研究,为烟化法处理该复杂物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炉 锡渣 高钨高硅渣 物相组成 炼锡
下载PDF
烟化法处理高钨高硅锡渣时硅的行为 被引量:1
13
作者 雷霆 《有色金属》 CSCD 1999年第1期47-50,共4页
测定了高钨高硅电炉锡渣的熔点、粘度,分析了硅对电炉锡渣熔点、粘度的影响.通过物相分析、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等对硅在电炉锡渣以及经烟化处理后的烟化渣中的赋存状态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得出硅在高钨高硅电炉锡渣中,主要存在于铁... 测定了高钨高硅电炉锡渣的熔点、粘度,分析了硅对电炉锡渣熔点、粘度的影响.通过物相分析、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等对硅在电炉锡渣以及经烟化处理后的烟化渣中的赋存状态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得出硅在高钨高硅电炉锡渣中,主要存在于铁橄榄石、金云母矿物和玻璃相中。经烟化处理后,在烟化渣中,主要存在于钙铁橄榄石、铁橄榄石及玻璃相中。即在烟化过程中,硅参与造渣反应,它与加入的碱性熔剂FeO、CaO等,大量形成低熔点的橄榄石炉渣,使烟化作业得以顺利进行。高硅的存在,使电炉渣的粘度增大,提高烟化作业的温度,增加碱性熔剂的加入量和原燃材料消耗,给烟化作业带来困难。本研究为恢复杂物料在工业上得以顺利处理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渣 高钨高硅渣 熔点 粘度 烟化法 炼锡
下载PDF
高钨高铝型锡精矿电炉还原熔炼渣型的研究
14
作者 白仕平 黄宜标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58,共4页
根据某矿山高钨高铝型锡精矿的组成特点,提出了采用电炉还原熔炼生产粗锡时的Al_2O_3-CaO-SiO_2系炉渣组成(按配料计算):Al_2O_341%、SiO_224%、CaO 35%。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渣型可获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粗锡回收率≥98%,粗锡含Sn... 根据某矿山高钨高铝型锡精矿的组成特点,提出了采用电炉还原熔炼生产粗锡时的Al_2O_3-CaO-SiO_2系炉渣组成(按配料计算):Al_2O_341%、SiO_224%、CaO 35%。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渣型可获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粗锡回收率≥98%,粗锡含Sn≥96%、含Fe约1.6%,渣含Sn 1.5%~2%、WO_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钨高铝 锡精矿 电炉还原熔炼 渣型
下载PDF
不溶性阳极镀锡工艺典型污染物控制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京雷 龚志强 +1 位作者 黄世平 李立业 《河北冶金》 2015年第1期74-78,共5页
分析了目前不溶性阳极镀锡生产过程中典型污染物的产生及分类。结合现场生产实际提出了针对典型污染物产生的控制技术,包括电镀液中有害金属离子的去除、油类污染物的控制,含锡泥液的资源化利用,镀锡过程清洁生产对策等。
关键词 不溶性阳极 镀锡 污染物 控制 含锡废水 清洁生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