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ZrC复合材料的反应熔渗法制备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彦伟 王玉金 +2 位作者 张太全 周玉 贾德昌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3-146,共4页
采用W/WC多孔预制体中低温熔渗Zr2Cu合金的方法成功制备了W/ZrC复合材料。结果表明:与传统粉末冶金方法相比,制备温度降低了500℃左右。复合材料的组织均匀,致密度较高;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可达600MPa和360GPa;断裂韧性达11.0MPa... 采用W/WC多孔预制体中低温熔渗Zr2Cu合金的方法成功制备了W/ZrC复合材料。结果表明:与传统粉末冶金方法相比,制备温度降低了500℃左右。复合材料的组织均匀,致密度较高;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可达600MPa和360GPa;断裂韧性达11.0MPa·m1/2,比纯ZrC的断裂韧性提高了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zrc复合材料 熔渗 组织结构 力学性能
下载PDF
DCP法W/ZrC金属陶瓷的激光烧蚀行为研究(英文) 被引量:1
2
作者 余艺平 王松 李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32-1336,共5页
采用DCP法制备了W/Zr C金属陶瓷,然后研究了在不同激光能量和烧蚀时间下W/Zr C金属陶瓷的激光烧蚀行为。研究表明:W/Zr C金属陶瓷在激光烧蚀过程中产生了一个较小的烧蚀坑,烧蚀坑的深度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加和烧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烧... 采用DCP法制备了W/Zr C金属陶瓷,然后研究了在不同激光能量和烧蚀时间下W/Zr C金属陶瓷的激光烧蚀行为。研究表明:W/Zr C金属陶瓷在激光烧蚀过程中产生了一个较小的烧蚀坑,烧蚀坑的深度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加和烧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烧蚀坑的周围,许多不同种类和结构的氧化物堆积组成了几个同心环。铜的挥发和氧化锆层的形成对防止W/Zr C金属陶瓷进一步氧化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zrc金属陶瓷 激光烧蚀 微观结构
下载PDF
DCP法W/ZrC金属陶瓷组成结构的高温演变
3
作者 余艺平 王松 李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63-967,共5页
采用置换填充工艺制备了W/ZrC金属陶瓷,研究了其在不同超高温环境中的组成结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材料的质量损失率先增大后减小,在2200℃时有最大值2.05%(质量分数),而孔隙率则不断增大,在2600℃时达到9.29%(体... 采用置换填充工艺制备了W/ZrC金属陶瓷,研究了其在不同超高温环境中的组成结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材料的质量损失率先增大后减小,在2200℃时有最大值2.05%(质量分数),而孔隙率则不断增大,在2600℃时达到9.29%(体积分数)。在材料表面,残留Cu最先熔化挥发流失,其次残留Zr,在2600℃时部分ZrC也分解流失。在材料内部,1800℃时未反应完的WC相消失,2200℃时残留Zr-Cu合金相和W_2C相消失,2600℃时仅剩下W相和ZrC相。且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W原子向ZrC基体中的扩散增多,导致ZrC点阵常数逐渐减小,同时W相由颗粒状变成无规则的长条状,其颗粒数量和体积含量明显减少,并形成了大量闭孔。Zr-Cu合金的流失和W原子的扩散是引起W/ZrC金属陶瓷在超高温环境中组织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zrc金属陶瓷 超高温热处理 组成结构 扩散
原文传递
Ti对ZrC-W复合材料烧结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磊 王玉金 +2 位作者 周玉 张太全 何慧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1期556-559,共4页
以金属Ti作为烧结助剂,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ZrC-W复合材料,研究了添加Ti对复合材料的致密化行为、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Ti能够有效促进ZrC-W复合材料的致密化,在1900℃烧结的复合材料致密度达到89.9%。在复合材料... 以金属Ti作为烧结助剂,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ZrC-W复合材料,研究了添加Ti对复合材料的致密化行为、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Ti能够有效促进ZrC-W复合材料的致密化,在1900℃烧结的复合材料致密度达到89.9%。在复合材料中生成了TiC和W_2C新相,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W_2C相逐渐消失,复合材料的维氏硬度和弹性模量增大,但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c-w复合材料 TI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反应热压烧结制备ZrB_2-ZrC-W_2Zr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董善亮 霍思嘉 +2 位作者 甄淑颖 张宇民 王玉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94-1997,共4页
以B_4C、Zr、W为原料,采用反应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ZrB_2-ZrC-W_2Zr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主要由ZrB_2、ZrC、W_2Zr和少量的W组成,随着烧结温度从1 600℃升高到1 900℃,... 以B_4C、Zr、W为原料,采用反应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ZrB_2-ZrC-W_2Zr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主要由ZrB_2、ZrC、W_2Zr和少量的W组成,随着烧结温度从1 600℃升高到1 900℃,W的含量略有增加,W_2Zr的含量略有减少,ZrB_2晶粒的形态由针状向板条状转变,晶粒尺寸逐渐增大,而长径比逐渐减小。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1 850℃出现峰值,分别达到约560 MPa和5.5 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B2-zrc-w2Zr复合材料 反应热压烧结 烧结温度 组织结构 力学性能
下载PDF
C/C-ZrC-Cu复合材料等离子喷涂W组织结构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哲 葛毅成 +2 位作者 汪沅 龚洁明 易茂中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57-2265,共9页
在金属反应熔渗法(RMI)制备的C/C-ZrC-Cu复合材料上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法(APS)得到厚度为1.3 mm的W涂层。运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S),X射线衍射(XRD)测试技术分析研究了等离子喷涂W与C/C-CuZr复合材料界面相组成。结果表明:C/C复合材... 在金属反应熔渗法(RMI)制备的C/C-ZrC-Cu复合材料上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法(APS)得到厚度为1.3 mm的W涂层。运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S),X射线衍射(XRD)测试技术分析研究了等离子喷涂W与C/C-CuZr复合材料界面相组成。结果表明:C/C复合材料反应熔渗法采用Cu-48.9%Zr(摩尔分数)粉末制备出均匀的熔渗组织,这是因为Zr提高了Cu在1300℃的C/C复合材料中的润湿性,在熔渗过程中生成了正交晶系相Cu_(10)Zr_7。W涂层与C/C-ZrC-Cu复合材料的结合类型以扩散结合为主,其界面区内主要是W和C通过包晶反应生成WC扩散层,反应扩散层厚度约为10 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zrc-Cu复合材料 金属反应熔渗 大气等离子喷涂 w涂层
下载PDF
ZrC-W复合材料的无压反应浸渗制备工艺
7
作者 王玉金 金秀宇 +1 位作者 赵彦伟 周玉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1-16,共6页
以WC粒径为4μm气孔率为55%的多孔WC为预制体,Zr2Cu合金为浸渗剂,采用低温反应浸渗工艺制备了ZrC-W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反应浸渗温度和时间对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及显微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浸渗温度的升高,WC与Zr2Cu合金的反应... 以WC粒径为4μm气孔率为55%的多孔WC为预制体,Zr2Cu合金为浸渗剂,采用低温反应浸渗工艺制备了ZrC-W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反应浸渗温度和时间对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及显微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浸渗温度的升高,WC与Zr2Cu合金的反应程度增加,即生成的ZrC和W的含量增加,WC的残留量减小,当浸渗温度超过1500℃时,残留的WC转变为W2C相。随浸渗时间的延长,ZrC和W的含量增加,WC的残留量减小,ZrC的点阵常数增大,并出现W2Zr、Cu5Zr等中间反应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c-w复合材料 无压反应浸渗 浸渗工艺 组织结构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Using Nano ZrO<sub>2</sub>on the Properties of W-ZrC Composite Fabricated through Reaction Sintering
8
作者 Mostafa Roosta Hamidreza Baharvandi Hossein Abdizade 《New Journal of Glass and Ceramics》 2011年第1期1-6,共6页
To fabricate W-ZrC composite through reaction sintering at first WC and ZrO2 powders with molar ratio of 3-1 are ball milled, then the green body made from this mixture is sintered. Since reactivity is the main proble... To fabricate W-ZrC composite through reaction sintering at first WC and ZrO2 powders with molar ratio of 3-1 are ball milled, then the green body made from this mixture is sintered. Since reactivity is the main problem in sintering of mironized powders the starting ZrO2 powder is selected in nano size to see whether the reaction improves. The XRD pattern indicates that W-ZrC composite has been formed, although some unreacted compounds still exist and some unwanted components have been created. In the case of using nano powders the amount of unreacted WC and ZrO2 phases and unwanted W2C phase reduces and the reaction progresses better. Additionally by using nano powders the reaction progressed and the mechanical proprieties including density, hardness, Elastic modulus and Flexural strength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zrc Composite Reaction Sintering Tungsten Carbide NANO ZIRCONIUM Oxide
下载PDF
超高温热处理对不同工艺制备的W/ZrC金属陶瓷微观结构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9
作者 余艺平 王松 +1 位作者 李伟 蒋进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3-67,共5页
分别采用置换填充工艺(DCP)和热压烧结工艺(HP)制备了W/Zr C金属陶瓷,然后在2600℃下对其进行热处理1 h。研究了热处理前后2种W/ZrC金属陶瓷的组织结构变化。研究表明,热处理后2种材料都出现开孔率增大、线膨胀及质量损失。其中DCP法W/Z... 分别采用置换填充工艺(DCP)和热压烧结工艺(HP)制备了W/Zr C金属陶瓷,然后在2600℃下对其进行热处理1 h。研究了热处理前后2种W/ZrC金属陶瓷的组织结构变化。研究表明,热处理后2种材料都出现开孔率增大、线膨胀及质量损失。其中DCP法W/Zr C金属陶瓷在热处理后仍由分散分布的W颗粒相和连续的Zr C相组成,但原始材料中残留的WC、W_2C及Zr-Cu合金相都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孔隙,同时W相含量也急剧减小。而HP法W/Zr C金属陶瓷在热处理后则有新相W_2C生成,同时其W颗粒相有聚集的趋势,形成了大块团状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碳化锆金属陶瓷 微观结构变化 热处理
原文传递
气压浸渗法制备ZrC-W-Cu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邢宇轩 郭英奎 +2 位作者 陈磊 赵壮志 王玉金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4-132,共9页
为提高钨渗铜材料的性能以适应先进推进技术发展的需求,以ZrC粉和W粉为原料,采用无压烧结工艺制备ZrC-W多孔骨架,进而采用气压浸渗工艺对开气孔在20%左右的ZrC-W骨架压力渗铜,制备出ZrC-W-Cu复合材料。研究ZrC含量对ZrC-W骨架开气孔率... 为提高钨渗铜材料的性能以适应先进推进技术发展的需求,以ZrC粉和W粉为原料,采用无压烧结工艺制备ZrC-W多孔骨架,进而采用气压浸渗工艺对开气孔在20%左右的ZrC-W骨架压力渗铜,制备出ZrC-W-Cu复合材料。研究ZrC含量对ZrC-W骨架开气孔率、压缩强度及ZrC-W-Cu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ZrC含量(体积分数,下同)的增加,ZrC-W骨架的开气孔率先升高后降低,在ZrC含量为10%时开气孔率最大,为29.77%;ZrC-W骨架的压缩强度随ZrC含量的增加而下降,且整体低于W骨架;ZrC-W-Cu复合材料维氏硬度随ZrC含量的增加逐步增大,在ZrC含量为15%时达到3.26 GPa;弹性模量基本不变;断裂韧度随着ZrC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抗弯强度在ZrC含量为4%时达到最大值,为124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c-w复合材料 钨铜复合材料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核聚变第一壁用W-ZrC材料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涛 吴学邦 +5 位作者 谢卓明 李祥艳 刘瑞 王先平 方前锋 刘长松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21-330,共10页
核聚变能是利用氢同位素氘与氚进行聚变反应而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来发电。而材料问题尤其是面向等离子体材料(PFMs)一直是核聚变能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由于PFMs直接包围高温等离子体,不但要承受高热负荷(5~20 MW/m^2稳态热流,GW/m^2... 核聚变能是利用氢同位素氘与氚进行聚变反应而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来发电。而材料问题尤其是面向等离子体材料(PFMs)一直是核聚变能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由于PFMs直接包围高温等离子体,不但要承受高热负荷(5~20 MW/m^2稳态热流,GW/m^2级瞬态热流),而且还经受高通量的高能中子辐照、等离子体燃料粒子等的轰击等。钨(W)具有高熔点、高溅射阈值/低溅射率和高热导率等优点,而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面向等离子体第一壁的材料,目前ITER及EAST已经选用纯W作为第一壁及偏滤器材料。而对于下一代聚变堆如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TER),其设计参数更高,PFMs服役环境比ITER及EAST更加严峻。因此纯W由于一些自身的弱点如低温脆性(DBTT^400℃)、再结晶脆化以及辐照脆化、高热负荷开裂熔化、等离子刻蚀严重等不足将无法满足未来需求。因此研究材料的辐照损伤与氢氦效应机理,揭示辐照引起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变化以探索开发新型抗辐照W基第一壁材料变得十分迫切。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研发了不同种类的W基复合材料,如W-Y_2O_3、W-La_2O_3、W-TiC及W-ZrC等,性能及工艺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基于计算模拟结果发展的W-ZrC材料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是未来聚变装置第一壁候选材料之一。本文系统介绍了W-ZrC材料研究进展,包括:钨中辐照损伤/氢氦效应机理、界面耦合强化的计算模拟结果、微结构分析测试及服役性能评估的研究,通过全面的总结分析,提出W基第一壁材料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以及研发高性能面向未来聚变堆第一壁材料应采取的策略及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聚变第一壁材料 w-zrc 力学性能 抗辐照性能 抗高热负荷性能 展望
下载PDF
ZrC对W合金性能与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顺 范景莲 +2 位作者 成会朝 田家敏 成创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29-1432,共4页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W-ZrC合金,研究ZrC对W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的影响。显微组织分析表明:ZrC显著提高了合金相对密度和拉伸强度。ZrC均匀分布在W基体中,并与W生成含W、Zr、C和O等多元素的第二相粒子。存在于晶界之间的第二相粒子...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W-ZrC合金,研究ZrC对W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的影响。显微组织分析表明:ZrC显著提高了合金相对密度和拉伸强度。ZrC均匀分布在W基体中,并与W生成含W、Zr、C和O等多元素的第二相粒子。存在于晶界之间的第二相粒子,有效抑制了合金烧结过程中的晶粒长大,随合金中ZrC含量的增加,合金晶粒尺寸减小。同时,随ZrC的添加,合金断口由沿晶断裂转变为沿晶断裂和穿晶断裂的混合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zrc合金 相对密度 拉伸强度 显微组织 断口形貌
原文传递
用慢正电子束研究H/He中性束辐照W-ZrC合金中的缺陷演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雪芬 刘翔 +3 位作者 龚敏 张培源 王康 邓爱红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1-128,共8页
利用GLADIS中性粒子束辐照设备对W-ZrC(W-0.5%ZrC,质量分数)合金进行纯H中性束辐照、H+6%He(原子分数)中性束辐照。采用Doppler展宽慢正电子束分析(DB-SPBA)和SEM表征样品的空位型缺陷和表面形貌。在相同纯H中性束辐照功率与注量下,Dopp... 利用GLADIS中性粒子束辐照设备对W-ZrC(W-0.5%ZrC,质量分数)合金进行纯H中性束辐照、H+6%He(原子分数)中性束辐照。采用Doppler展宽慢正电子束分析(DB-SPBA)和SEM表征样品的空位型缺陷和表面形貌。在相同纯H中性束辐照功率与注量下,Doppler展宽结果表明,辐照表面温度为850℃时,样品中缺陷类型主要为空位与H之比较大的H-V复合体;1000℃的样品不存在缺陷损伤层,这主要是由于缺陷在高温下进行了恢复。SEM结果表明,辐照表面温度为1000℃的样品比850℃的样品表面光滑,表面损伤得到恢复。在相同H+6%He中性束辐照功率与注量下,辐照表面温度为800℃的样品相比700℃的样品,S参数更大,表明辐照表面温度为800℃时,空位型缺陷迁移合并更为明显,空位型缺陷体积更大,样品中的缺陷损伤层更宽,损伤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zrc H H/He 正电子湮没
原文传递
Dislocation Behavior in ZrC Particles during Elevated Temperature Compressive Deformation of a 30 vol.% ZrC_p/W Composite
14
作者 Taiquan Zhang Qingchang Meng +2 位作者 Yujin Wang Yu Zhou Guiming Song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6期553-558,共6页
关键词 zrcp/w composite zrc particle Compressive deformation Dislocation microstructu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