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vel Technique for Preparation of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BS/Cu Polymeric Gradient Composites 被引量:3
1
作者 宦春花 温变英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3年第5期1003-1007,共5页
A novel technique for preparing functionally gradient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olymeric composites was developed by using of solution casting technique on the principle of Stokes' law. Acrylonitrile- butadiene-styren... A novel technique for preparing functionally gradient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olymeric composites was developed by using of solution casting technique on the principle of Stokes' law. Acrylonitrile- butadiene-styrene/Cu (ABS/Cu) gradient polymeric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successfully using this technique. The gradient structures,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erformanc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ABS/Cu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Optical microscope observation shows that the gradient distribution of Cu particles in ABS matrix was formed along their thickness-direction. The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test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rder of magnitude of surface resistivity was kept in 10^15 Ω at ABS rich side, while that declined to 10^5 Ω at Cu particles rich side, and the percolation threshold was in the range of 2.82 vo1%- 4.74 vol% Cu content at Cu particles rich side. Mechanical test shows that the tensile strength reduced insignificantly as the content of Cu increases owing to the gradient distrib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omposite functionally gradient materials Stokes' law solution casting ABS cu
下载PDF
Microwave Sintering of W-15Cu Ultrafine Composite Powder Prepared by Spray Drying & Calcining-continuous Reduction Technology
2
作者 舒敬萍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281-284,共4页
The effects of microwave sintering and conventional H2 sintering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W-15Cu alloy using ultrafine W-15Cu composite powder fabricated by spray drying & calcining-continuous reductio... The effects of microwave sintering and conventional H2 sintering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W-15Cu alloy using ultrafine W-15Cu composite powder fabricated by spray drying & calcining-continuous reduction technology were investigated. In comparison to the conventional HE sintering processing, microwave sintering to W-15Cu can be achieved at lower sintering temperature and shorter sintering time. Furthermore, higher performances in microwave sintered compacts were obtained, but high microwave sintering temperature or long microwave sintering time could result in coarser micro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15cu ultrafine composite powder spray drying calcining continuous reduction microwave sintering
下载PDF
W-Cu梯度功能材料的热物理性能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彬彬 谢建新 陈江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8-542,共5页
对采用不同粒度配比和热压制备的W-Cu梯度功能材料的热物理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梯度材料的整体热导率较高,达到226.4W/(m.K),高于过渡层W/Cu33的热导率,低于散热层W/Cu50的热导率;封接层具有低的线性热膨胀系数,αRT~100℃=6.82... 对采用不同粒度配比和热压制备的W-Cu梯度功能材料的热物理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梯度材料的整体热导率较高,达到226.4W/(m.K),高于过渡层W/Cu33的热导率,低于散热层W/Cu50的热导率;封接层具有低的线性热膨胀系数,αRT~100℃=6.82×10-6/℃满足与BeO基板材料封接匹配的要求;低温热条件下制备的W-Cu梯度功能材料各梯度层的热膨胀系数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可设计性能,其实测值与理论值十分接近,其误差值低于6%;耐热冲击温度达到800℃以上,热疲劳性能可达500℃水淬50次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复合材料 梯度功能材料 热导率 热压
下载PDF
W-Cu(Mo-Cu)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李云平 曲选辉 段柏华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2002年第1期18-23,共6页
W-Cu或Mo-Cu两相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热性和较低的热膨胀系数,在大功率器件中被视为一种很好的热沉材料。近年来,有关W-Cu或Mo-Cu作为电子热沉材料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有一些报道。作者主要就近几年钨铜复合材料研究的几个主要热点问题进... W-Cu或Mo-Cu两相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热性和较低的热膨胀系数,在大功率器件中被视为一种很好的热沉材料。近年来,有关W-Cu或Mo-Cu作为电子热沉材料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有一些报道。作者主要就近几年钨铜复合材料研究的几个主要热点问题进行综述报道。分析认为,梯度结构功能材料、纳米结构材料以及注射成形工艺在钨铜复合材料领域中的应用是当今钨铜电子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对国内外最新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了今后发展的主要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铜复合材料 梯度功能材料 纳米结构材料 注射成形
下载PDF
纳米复合W-Cu FGM的致密性及界面结合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蒋冬福 范景莲 +1 位作者 刘涛 田家敏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6-332,共7页
以溶胶-喷雾干燥-热还原制备的纳米晶W-Cu复合粉末为原料,通过球磨改性、叠层压制和一步液相烧结分别制备3种两层梯度复合细晶W-Cu材料(W-10Cu/W-30Cu,W-20Cu/W-30Cu和W-30Cu/W-50Cu),对其致密度、组织成分特征及界面结合性能进行研究... 以溶胶-喷雾干燥-热还原制备的纳米晶W-Cu复合粉末为原料,通过球磨改性、叠层压制和一步液相烧结分别制备3种两层梯度复合细晶W-Cu材料(W-10Cu/W-30Cu,W-20Cu/W-30Cu和W-30Cu/W-50Cu),对其致密度、组织成分特征及界面结合性能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3种梯度材料各均质层都达到高致密(相对密度>98%);梯度材料具有明显的梯度组织,界面结合完好,Cu相呈连续网状结构,包裹在均匀分布的细小W晶粒周围;成分呈阶梯式变化,各层成分因Cu相的迁移和流失与初始设计值有一定的偏差;材料力学性能呈现梯度性,界面显微硬度处在两层显微硬度之间,结合强度高于各自富Cu层的拉伸强度,表明纳米复合W-Cu功能梯度材料各成分层之间有着优良的结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w-cu 梯度材料 致密性 成分变化 界面结合性 结合强度
下载PDF
Effects of Activated Sintering Process on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W-15Cu Alloy
6
作者 史晓亮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0年第6期909-913,共5页
The effects of activated sintering technology of H2 atmosphere sintering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W-15Cu alloy using ultrafine W-15Cu composite powder fabricated by spray drying calcining-continuous red... The effects of activated sintering technology of H2 atmosphere sintering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W-15Cu alloy using ultrafine W-15Cu composite powder fabricated by spray drying calcining-continuous reduction technology were investigat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W-15Cu alloy,consolidated by activated sintering technology of H2 atmosphere sintering for 1 h at 1300 ℃,with 98.5 % relative density,transverse rupture strength 1218 MPa,Vickers hardness HV0.5 378,average grain size about 1.2 μm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192 W/m·K,was obtained.In comparison to the normal sintering process,activated sintering process to W-15Cu alloy could be achieved at lower sintering temperature.Furthermore,better properties in activated sintered compacts were obtained,and activated sintering process resulted in finer microstructure and excellent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fine composite powder w-15cu alloy activated sintering process MICROSTRUCTURE PROPERTIES
下载PDF
ZrW_(2)O_(8)/Cu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热膨胀性能分析
7
作者 魏徽 梅健 +6 位作者 李静 张扬 徐艳 章旭 王小东 李明玲 徐小勇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22,共8页
研究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在600℃的低温下制备了高致密的ZrW_(2)O_(8)/Cu复合材料及其功能梯度材料。XRD分析表明ZrW_(2)O_(8)/Cu复合材料结晶性良好没有不纯物质产生。SEM显示ZrW_(2)O_(8)/Cu功能梯度材料在不同体积分数界面处实现了... 研究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在600℃的低温下制备了高致密的ZrW_(2)O_(8)/Cu复合材料及其功能梯度材料。XRD分析表明ZrW_(2)O_(8)/Cu复合材料结晶性良好没有不纯物质产生。SEM显示ZrW_(2)O_(8)/Cu功能梯度材料在不同体积分数界面处实现了成分和微观组织的梯度过渡。热机械分析表明不同体积分数的ZrW_(2)O_(8)/Cu复合材料的热膨胀曲线与使用混合定律和Turner模型的预测基本一致,而且测量的ZrW_(2)O_(8)/Cu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通过增加铜的含量可以从-7.96×10^(-6)/℃(ZrW_(2)O_(8))变化到2.98×10^(-6)/℃(30 vol%ZrW_(2)O_(8)/70vol%Cu)再变为极大值的11.6×10^(-6)/℃(70vol%ZrW_(2)O_(8)/30 vol%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 ZrW_(2)O_(8)/cu复合材料 功能梯度材料 可调控热膨胀系数
下载PDF
不同WC含量下WC/Cu复合材料弹性模量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俞海 郭荣鑫 +2 位作者 夏海廷 颜峰 张玉波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9-142,共4页
为了研究数字图像相关方法运用于小试样下WC/Cu复合材料弹性模量测定的准确性,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出了WC含量不同的WC/Cu复合材料,对试件表面用白漆配合碳粉方法进行制斑,并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拉伸实验,用CCD相机记录其散斑图。对... 为了研究数字图像相关方法运用于小试样下WC/Cu复合材料弹性模量测定的准确性,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出了WC含量不同的WC/Cu复合材料,对试件表面用白漆配合碳粉方法进行制斑,并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拉伸实验,用CCD相机记录其散斑图。对记录的散斑图进行相关运算,并通过畸变校正理论校正位移计算结果,计算出小应变范围内WC/Cu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得到弹性模量;与传统电测方法结果进行对比,数据吻合较好。结果表明,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和小试件制斑方法运用于WC/Cu复合材料弹性模量的测定是较为精确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图像处理 弹性模量 数字图像相关 WC cu复合材料 梯度法
下载PDF
SiC_P/Cu梯度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瑾 解念锁 +1 位作者 冯小明 艾桃桃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6-107,111,共3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SiCP/Cu梯度复合材料,研究了梯度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复压烧结粉末冶金工艺可提高梯度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并能消除梯度层间界面;当压缩应力达630 MPa时,SiCP/Cu梯度复合材料的压缩试样表面出现宏观剪切...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SiCP/Cu梯度复合材料,研究了梯度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复压烧结粉末冶金工艺可提高梯度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并能消除梯度层间界面;当压缩应力达630 MPa时,SiCP/Cu梯度复合材料的压缩试样表面出现宏观剪切裂纹,裂纹方向与轴线方向成45°;压缩后梯度试样的致密度由95.8%提高到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冶金 SICP/cu 梯度复合材料 压缩性能
下载PDF
Mo-Cu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青花 《河西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51-55,共5页
Mo/Cu材料具有高导热系数和低热膨胀系数及良好的耐热性,因此被广泛用于封接材料、电触头材料和散热器材料.本文阐述了Mo/Cu材料传统制备工艺和新型Mo/Cu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研究进展.同时对国内外最新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针对Mo/Cu材料... Mo/Cu材料具有高导热系数和低热膨胀系数及良好的耐热性,因此被广泛用于封接材料、电触头材料和散热器材料.本文阐述了Mo/Cu材料传统制备工艺和新型Mo/Cu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研究进展.同时对国内外最新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针对Mo/Cu材料应用的性能要求指出了今后发展的主要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铜复合材料 梯度功能材料 进展
下载PDF
Fe/Cu gradient composite materials prepared by laser sintering
11
作者 Li, YL Guan, QF +1 位作者 Wang, CS Hu, JD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7年第23期2014-2016,共3页
USLNG CO<sub>2</sub> laser beam as a heat source to sinter whole P/M (powder metallurgy) green com-pact is a new technique. As reported in refs. [1--4], the advantages of the laser sintering ofCu-base an... USLNG CO<sub>2</sub> laser beam as a heat source to sinter whole P/M (powder metallurgy) green com-pact is a new technique. As reported in refs. [1--4], the advantages of the laser sintering ofCu-base and Fe-base green compact were characterized by rapid sintering rate, no contamina-tion, fine structure and good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Fe/cu gradient composite materials prepared by laser sintering
原文传递
新型钨铜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24
12
作者 雷纯鹏 程继贵 夏永红 《金属功能材料》 CAS 2003年第4期24-27,共4页
针对如何改善粉末冶金钨铜系高比重合金的烧结性能 ,提高其致密度 ,获得特殊结构的微观组织等问题 ,就近年来钨铜复合材料研究的几个主要热点 :纳米结构材料、梯度结构功能材料。
关键词 钨铜复合材料 制备 性能 研究进展 纳米材料 梯度功能材料 金属注射成形
下载PDF
CuO-Al铝热体系超重力熔铸W-Cu梯度复合材料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祥鸣 宋月鹏 +6 位作者 高东升 李江涛 陈义祥 许令峰 郭晶 郭世斌 赵培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6-141,共6页
对添加W颗粒的CuO-Al体系的绝热温度进行了计算分析,而后在超重力场中点燃添加20%质量分数W颗粒的CuO-Al铝热剂压块,通过分析获得的W-Cu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发现,W含量分布不均匀且质量分数较低。将纯W颗粒压片置于CuO-Al-W铝热剂压块底部... 对添加W颗粒的CuO-Al体系的绝热温度进行了计算分析,而后在超重力场中点燃添加20%质量分数W颗粒的CuO-Al铝热剂压块,通过分析获得的W-Cu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发现,W含量分布不均匀且质量分数较低。将纯W颗粒压片置于CuO-Al-W铝热剂压块底部,超重力场中燃烧熔铸W-Cu复合材料,对其进行显微组织、相结构及硬度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沿超重力方向材料底部W含量较低(60%~65%),中部W含量较高(80%~89%),顶部W颗粒呈链状、团簇状聚集状态且含量较低(<40%),结合硬度及相结构的检测结果,表明合金材料中沿超重力方向W成分呈连续梯度变化,并对其成型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W成分连续梯度变化是由超重力燃烧熔铸工艺特点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梯度复合材料 超重力燃烧熔铸 cuO-Al-W铝热体系 成分梯度连续变化 绝热温度
原文传递
铁—铜基梯度复合材料粉末压坯的激光烧结 被引量:2
14
作者 关庆丰 李玉龙 +5 位作者 郭作兴 胡建东 王红颖 王玉芬 王存山 文立军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45-249,共5页
用CO2激光器对铁—铜基梯度复合粉末冶金压坯进行了激光辐射烧结。在对激光束加热温度场下梯度复合材料各层热膨胀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热应力缓和层的成分设计,并对烧结后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激光烧结 铁-铜基 梯度复合材料
下载PDF
W-Cu(Mo-Cu)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状况 被引量:54
15
作者 李云平 曲选辉 段柏华 《硬质合金》 CAS 2001年第4期232-236,共5页
W/Cu或 Mo/Cu两相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热性和低的热膨胀系数 ,在大功率器件中被视为一种很好的热沉材料。近些年来 ,有关 W/Cu或 Mo/Cu作为电子热沉材料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有一些报道。本文主要就近几年钨铜复合材料研究的几个主要热点... W/Cu或 Mo/Cu两相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热性和低的热膨胀系数 ,在大功率器件中被视为一种很好的热沉材料。近些年来 ,有关 W/Cu或 Mo/Cu作为电子热沉材料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有一些报道。本文主要就近几年钨铜复合材料研究的几个主要热点问题进行了综合性的报导。梯度结构功能材料、纳米结构材料、以及注射成型工艺在钨铜复合材料领域中的应用为当今钨铜电子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 ,并对国内外最新研究作了比较详细的综合归纳总结 ,同时提出今后发展的主要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铜复合材料 梯度功能材料 纳米结构材料 注射成型
原文传递
钨铜射流成形的细观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芳 蒋建伟 门建兵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5-253,共9页
为研究钨铜复合材料聚能射流成形的细观机理及材料细观结构对射流成形的影响,基于随机投放原理编制了钨铜复合材料细观离散化模型生成程序,建立了不同两相配比及钨颗粒尺寸的钨铜药型罩细观离散化模型。应用动力学仿真AUTODYN-2D软件中... 为研究钨铜复合材料聚能射流成形的细观机理及材料细观结构对射流成形的影响,基于随机投放原理编制了钨铜复合材料细观离散化模型生成程序,建立了不同两相配比及钨颗粒尺寸的钨铜药型罩细观离散化模型。应用动力学仿真AUTODYN-2D软件中的欧拉算法,对钨铜细观模型及其等效均质药型罩开展了聚能射流成形的细观尺度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钨铜材料在爆炸载荷驱动下铜相与钨相速度有显著差异,钨颗粒含量沿射流尾部至头部分布不均匀,呈现依次递减的趋势。在一定钨颗粒尺寸下,射流中钨含量相对变化量随着原始药型罩中钨含量降低而增大,钨体积含量30%的钨铜材料形成射流中平均钨含量降低65%,其中头部钨含量下降达90%;在给定罩材两相配比时,射流中钨含量随着钨颗粒尺寸的增大而降低,高钨含量的钨铜射流成分分布不均匀性对颗粒尺寸的变化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铜材料 药型罩 聚能射流 细观模拟 成分分布
下载PDF
碳化硅颗粒强化铜基双梯度纳米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雷 高求 +3 位作者 刘鸿 陈何昊 肖寒月 程南璞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28-433,共6页
本研究通过改变β-SiC强化颗粒空间体积分数分布以及Cu基体晶粒尺寸大小分布,结合粉末冶金技术制备出碳化硅颗粒强化铜基双梯度纳米结构复合材料(Cu/SiC),实验结果表明Cu/SiC复合材料强化体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呈明显... 本研究通过改变β-SiC强化颗粒空间体积分数分布以及Cu基体晶粒尺寸大小分布,结合粉末冶金技术制备出碳化硅颗粒强化铜基双梯度纳米结构复合材料(Cu/SiC),实验结果表明Cu/SiC复合材料强化体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呈明显的梯度变化特征,该复合材料的强化是主要由载荷转移、加工硬化、细晶强化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梯度结构 纳米结构 cu/SiC复合 粉末冶金
下载PDF
氯化氢催化氧化制氯气在无梯度反应器上的反应行为考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富岱奇 赵基钢 +2 位作者 程丽华 宋楠 袁向前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9-393,398,共6页
针对氯化氢催化氧化制氯气工艺,使用以氧化铝为载体的铜基复合催化剂,在无梯度反应器上进行反应行为考察。在常压条件下考察反应温度、进料摩尔比、HCl空速等工艺条件对HCl转化率和HCl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考察范围内,HCl转化率... 针对氯化氢催化氧化制氯气工艺,使用以氧化铝为载体的铜基复合催化剂,在无梯度反应器上进行反应行为考察。在常压条件下考察反应温度、进料摩尔比、HCl空速等工艺条件对HCl转化率和HCl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考察范围内,HCl转化率和反应速率均随着反应温度T的升高,或反应气体摩尔配比nHCl/nO2的降低而升高;随着反应空速FHCl0/W的降低,HCl转化率先升高后降低,在HCl空速为5 h-1时达到最大,而HCl反应速率逐渐降低。优化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00℃,原料气摩尔比nHCl∶nO2=4∶4,HCl空速FHCl0/W=5 h-1时,此时HCl转化率接近60%,且HCl反应速率在0.5×10-3 mol/(g·min)左右,反应效率较高。但由于在考察范围内无法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达到化学平衡后的反应行为仍需进一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氢催化氧化 铜基复合催化剂 无梯度反应器 反应行为 化学平衡
下载PDF
W/Cu梯度材料热应力分析及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月鹏 孙祥鸣 +4 位作者 李江涛 李倩 陈义祥 郭世斌 高东升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3-607,共5页
运用ANSYS12.0软件对W/Cu梯度材料进行热应力模拟分析,并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随着成分分布指数(p)的增加,最大热应力先减小后增大;在p=1.3,热流密度为30 MW/m^2时,最大热应力值最小为180 MPa,与非梯度材料相比最大等效热应... 运用ANSYS12.0软件对W/Cu梯度材料进行热应力模拟分析,并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随着成分分布指数(p)的增加,最大热应力先减小后增大;在p=1.3,热流密度为30 MW/m^2时,最大热应力值最小为180 MPa,与非梯度材料相比最大等效热应力降低79%;最优化的梯度层厚度大于3 mm,梯度层数4~6层,钨板的厚度1~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W/cu梯度材料 成分分布指数 热应力
原文传递
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的界面反应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鹏鹏 郭宏 +3 位作者 张习敏 尹法章 范叶明 韩媛媛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8-313,共6页
金刚石/铜复合材料(Diamond/Cu)的界面层相比基体与增强体有显著的化学成分变化,具有促进彼此结合、传递载荷的作用。Diamond/Cu复合材料作为热管理材料,热导率是一个关键性能参数。在众多影响因素中,界面对热导率的影响尤为重要。主要... 金刚石/铜复合材料(Diamond/Cu)的界面层相比基体与增强体有显著的化学成分变化,具有促进彼此结合、传递载荷的作用。Diamond/Cu复合材料作为热管理材料,热导率是一个关键性能参数。在众多影响因素中,界面对热导率的影响尤为重要。主要研究Diamond/Cu复合材料的界面组成,及成分梯度分布情况。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复合材料断口形貌和界面区碳化铬的形态及分布,在近铜端,发现碳化铬以类鳞片状随机零散分布于铜与界面层的互扩散区,界面层处则集中堆垛为层状;采用能谱分析测试仪(EDS)对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界面区进行元素分布分析,发现各元素具有明显的过渡区域,根据实验结果可估算出过渡区域大约厚700 nm,碳化铬层大约厚400 nm;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的界面层进行物相分析,研究表明Diamond/Cu Cr复合材料中界面反应生成的碳化铬以3种形式存在,分别为Cr3C2,Cr7C3,Cr23C6。通过这些实验手段获取界面信息,如界面类型、界面结构、界面组成等,为进一步深入研究Diamond/Cu复合材料界面与性能的关系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铜复合材料 界面 界面反应 成分梯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