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阳明心学与《周易》的内在关联试析
1
作者 谭振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10期65-71,共7页
宏博深邃的《周易》是中华文化不竭的智慧源泉。家学、出身使王阳明与《周易》有特殊的渊源。王阳明于困厄中研习《周易》,促成了龙场悟道,《周易》对他及其观念学说的影响由此开启。《周易》整体、直觉体悟、见仁见智的观念,启发他形... 宏博深邃的《周易》是中华文化不竭的智慧源泉。家学、出身使王阳明与《周易》有特殊的渊源。王阳明于困厄中研习《周易》,促成了龙场悟道,《周易》对他及其观念学说的影响由此开启。《周易》整体、直觉体悟、见仁见智的观念,启发他形成了以内心体认为特征的阳明心学。王阳明从《周易》中汲取智慧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其中,对《周易》观念的化用最为常见。那些内化为阳明心学的观念学说与《周易》有内在的关联,这反映出阳明心学对《周易》观念的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周易》 体认 直觉思维 关联
下载PDF
唐人稱引《周易》王、韓注側證——以《文選》李善注爲中心
2
作者 顧永新 《岭南学报》 2023年第1期145-164,共20页
唐宋間《周易》文本經歷了最爲重要的一次遞嬗,即從寫本切换至刻本。本文以《文選》李善注所引《周易》王、韓注爲中心,參照約略同時的《後漠書》李賢注,以及稍晚出的官修類書《初學記》引文,同時參校宋刻《周易》經注本,以及敦煌唐寫... 唐宋間《周易》文本經歷了最爲重要的一次遞嬗,即從寫本切换至刻本。本文以《文選》李善注所引《周易》王、韓注爲中心,參照約略同時的《後漠書》李賢注,以及稍晚出的官修類書《初學記》引文,同時參校宋刻《周易》經注本,以及敦煌唐寫本、陸德明《經典釋文·周易音義》、魏徵《群書治要》、李鼎祚《周易集解》、郭京《周易舉正》等唐代或唐前文本或異文資料,從而揭示唐人引文的特徵,並由此回溯唐代文本樣貌,進而探求唐宋《周易》文本遞嬗的規律性。唐人注解及類書引文大體上忠實於原文,基本上可以反映其所從出之底本的原始樣貌,雖然具有個性化和不穩定性的特徵,甚或經過一定程度的主觀改造。總體而言,唐宋《周易》文本具有穩定性和連續性,在從寫本時代進入刻本時代的遞嬗過程中大體保持統一,並未發生大的變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選》李善注 《後漢書》李賢注 《初學記》 唐宋《周易》文本 《周易》王弼、韓康伯注
下载PDF
论荆公新学的思想特质、历史地位及其与理学之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范立舟 徐志刚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6-91,共6页
荆公新学以接续孔孟之道为己任,以内圣外王为基本框架,其学术特征以道德性命之义理为主旨而展开。王安石之易学思想,内圣与外王并重,强调盛德大业之完成。从思想史角度审视,荆公新学是第一个成功地全面取代汉唐注经之学的义理之学,其与... 荆公新学以接续孔孟之道为己任,以内圣外王为基本框架,其学术特征以道德性命之义理为主旨而展开。王安石之易学思想,内圣与外王并重,强调盛德大业之完成。从思想史角度审视,荆公新学是第一个成功地全面取代汉唐注经之学的义理之学,其与理学之歧义落实于本体与工夫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荆公新学 儒家学说 易学 理学
下载PDF
王弼论体用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梁剑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24-27,共4页
体用不二是王弼哲学体系一以贯之之道。这不仅体现在王弼的本体论思想上,而且还贯通于王弼的解易方法论,以及"圣人有情,应物而不累于物"、"名教出于自然"等伦理学命题之中。
关键词 王弼 体用关系 周易 哲学体系 本体论思想 解易方法论
下载PDF
黄式三与晚清易学 被引量:3
5
作者 谷继明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7-43,共7页
黄式三、黄以周父子在清末虽然以礼学著称,但易学亦是其经学研究的着力点,乃至是其出处进退之依据与信仰所在。其易学研究,亦可以称得上是清代易学的重镇。黄氏的易学特点,一是汉宋兼采,一是以条例治易,一是注重易学与政治哲学和伦理学... 黄式三、黄以周父子在清末虽然以礼学著称,但易学亦是其经学研究的着力点,乃至是其出处进退之依据与信仰所在。其易学研究,亦可以称得上是清代易学的重镇。黄氏的易学特点,一是汉宋兼采,一是以条例治易,一是注重易学与政治哲学和伦理学之关系。这都对清末民初的思想家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尤其通过黄以周执教南菁书院而发挥出来。其中的佼佼者,为唐文治与曹元弼。是故,对黄氏父子的易学进行研究,对于清民之际的经学之变,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式三 曹元弼 易学 汉宋兼采
下载PDF
张岱与阳明心学 被引量:1
6
作者 佘德余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38-44,共7页
张岱深受王阳明心学影响,其所著《有明于越三不朽图赞》《石匮书》《快园道古》《夜航船》等著作中,皆有王阳明言论的记述和评价,尤其是《四书遇》全面继承了晚明阳明学派对"四书"义理的体悟和实践。
关键词 《四书遇》 阳明心学 诠释 履践
下载PDF
用无常道 唯变所适——论王弼《周易注》在其玄学体系中的地位 被引量:1
7
作者 韩国良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78-81,共4页
王弼《周易注》在玄学上的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把人的“情”、“性”问题与以“无”为本的本体论思想密切相联系,使“崇本息未”而后“举末”这一空洞、抽象的玄学原则因为在人的“情”、“性”关节上找到了支点,从而变得更加切实、更... 王弼《周易注》在玄学上的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把人的“情”、“性”问题与以“无”为本的本体论思想密切相联系,使“崇本息未”而后“举末”这一空洞、抽象的玄学原则因为在人的“情”、“性”关节上找到了支点,从而变得更加切实、更为可信。二是把“崇本息末”然后“举末”这一原则所潜在的生动气韵揭示了出来,使以“无”为本的玄学理论所包含的刚健有为的一面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正是基于《周易注》对“性其情”及“用无常道”、“唯变所适”的特别强调,才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贵无论”玄学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始玄学 王弼 《老子注》 《周易注》
下载PDF
从《文心雕龙》风骨论中看王弼周易注的辐射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苑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年第4期20-26,共7页
风骨论不仅是一个影响甚大的批评概念,而且也是一种审美价值观念。刘勰系统阐释之后,这一概念就被广泛运用于文学批评中。从而由原本体现士族精神与玄学意识的人物人格形象品藻,逐渐转变为刘勰原道宗经立场的文论思想与文学主张,使风骨... 风骨论不仅是一个影响甚大的批评概念,而且也是一种审美价值观念。刘勰系统阐释之后,这一概念就被广泛运用于文学批评中。从而由原本体现士族精神与玄学意识的人物人格形象品藻,逐渐转变为刘勰原道宗经立场的文论思想与文学主张,使风骨论的内涵具有明显的儒家文化色彩,而与人物品评异趣。此种体现玄儒汇通化成的学术观念与文化思潮,其中暗涵的《易经》及传注影响,对深入探寻刘勰风骨论的文化底蕴,具有更深层次的理论价值与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风骨论 宗经 玄学 王弼 周易注
下载PDF
中国物理教育从无到有并达到国际水平的历程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凯华 《物理与工程》 2017年第1期3-22,共20页
本文分为上、中、下3篇。上篇叙述了前清时期从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维新、义和团拳匪之乱、庚子之变、废科举,直到普遍建立新式学堂的历史过程。此阶段我国的物理教育处在萌芽状态。中篇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到抗战爆发前民国时期中国... 本文分为上、中、下3篇。上篇叙述了前清时期从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维新、义和团拳匪之乱、庚子之变、废科举,直到普遍建立新式学堂的历史过程。此阶段我国的物理教育处在萌芽状态。中篇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到抗战爆发前民国时期中国物理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在此期间一批优秀的大学建立起来,物理教育初具规模,且有很大的发展。大批毕业生出国留学,归来后成为我国物理学界的领军人物。一批物理学家献身于科学救国、实业救国事业,做出很大的努力,甚至牺牲。下篇叙述了抗日战争和战后复员时期的中国物理教育发展。多难兴邦,抗战时期条件极端困苦,却激发出西南联大这朵教育史上的奇葩。中国近代教育,从教育理念到办学体制,从课程设置到图书仪器制备,都是从西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完全靠到西方国家留学。截止到20世纪40年代末,一批本土培养的高水平科学家出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文馆 京师大学堂 北洋大学堂 山东大学堂 基督教办学 庚款留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燕京大学 蔡元培 胡适 梅贻琦 司徒雷登 胡刚复 王守竞 叶企孙 吴有训 赵忠尧 科学救国与实业救国 熊大缜 浙江大学 西南联大 中央大学 王淦昌 束星北 吴大猷 李政道 冯端 于敏 周光召
下载PDF
王弼《易》学始立官学考——兼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学制度的兴废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晨 《唐都学刊》 2008年第5期100-107,共8页
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学制度的详尽考索,本文认为,王弼《易》学始立于官学的时间应在宋文帝元嘉十九年,即公元442年。其设立与东晋后期玄学与佛学、经学的融合以及私学教育的发展有极密切之关系。
关键词 王弼《易》学 《晋书·苟崧传》 官学 魏晋玄学
下载PDF
论王弼的学术思想
11
作者 刘坤生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53-63,共11页
本文着重论述王粥摒弃迷信,以理性治《易》的学术思想,即:从理论上正确地解决了《周易》卦象与卦的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及卦交辞文字的譬喻性的问题,且在具体的释卦中有所运用。但是,由于他服膺《周易大传》的“象数说”,导致了释卦... 本文着重论述王粥摒弃迷信,以理性治《易》的学术思想,即:从理论上正确地解决了《周易》卦象与卦的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及卦交辞文字的譬喻性的问题,且在具体的释卦中有所运用。但是,由于他服膺《周易大传》的“象数说”,导致了释卦中的某些失误。随之论述了王弼以“无为”解决了“会通孔老”的时代课题,从老子道的作用层上发掘其理论的价值。这对我们今天进一步开展“老学”研究,亦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周易 老子 学术思想
下载PDF
试论王勃的易学时命观及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查正贤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6-45,共10页
本文从已有研究成果出发,具体分析了王勃时命观念中的家学渊源,进而探讨了它给王勃的文学创作所带来的影响。王勃的时命观念,可以概括为“时不可以苟遇,命不可以终穷”。它基于易学的天道运行观念,带有明显的家学色彩,是王通儒学尤其是... 本文从已有研究成果出发,具体分析了王勃时命观念中的家学渊源,进而探讨了它给王勃的文学创作所带来的影响。王勃的时命观念,可以概括为“时不可以苟遇,命不可以终穷”。它基于易学的天道运行观念,带有明显的家学色彩,是王通儒学尤其是易学思想影响的结果,同时又与初唐易学趋于简明实用的倾向相一致。这种时命观念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相当积极的影响,它不但直接成为其创作主题,而且还渗入到其文章的肌理中,影响着文中的情感流程及艺术上的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勃 文学创作 时命 初唐 创作主题 倾向 王通 易学思想 天道 儒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