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当代文化转型视野下王小波的科学主义话语 |
孙晓燕
房伟
|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存在主义的精神探寻——论王小波散文的文化反思价值 |
程瑶
|
《语言与文化研究》
|
2024 |
0 |
|
3
|
《似水柔情》:一场女人和自己的战争 |
陈万洲
|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
2023 |
0 |
|
4
|
存在主义文学的东方化表述——论村上春树和王小波的小说 |
杨经建
李兰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3
|
|
5
|
米兰·昆德拉在中国 |
赵稀方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2 |
5
|
|
6
|
“黄金时代”的重写与敞开——王小波的写作与现代新理性的重建 |
姚新勇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8
|
|
7
|
复调小说——王小波的一种解读 |
王福湘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1
|
|
8
|
存在的“虚无”之境与虚无的“存在”之义——王小波和贾平凹新论 |
杨经建
伍丹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 |
2
|
|
9
|
受虐的身体与受控的主体——论王小波小说的虐恋描写及其实质 |
张川平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10
|
卡尔维诺与王小波小说世界中的童话追求 |
韩袁红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11
|
荒谬:存在的幽深之处——王小波对生命存在之谜的思考路径 |
刘晓丽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4
|
|
12
|
论王小波对“反智倾向”的文学表现与文化批判 |
张川平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3
|
王小波作品中的“自由主义”精神 |
刘增城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4
|
淡漠与消耗:王小波小说中的“性” |
胡少卿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4
|
|
15
|
创造源于西方的中国现代虐恋小说 |
王福湘
陶丽霞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1
|
|
16
|
王小波作品英译的译介研究 |
郝俊杰
|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3
|
|
17
|
王小波散文话语的时代意义 |
凤卓
彭正生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18
|
主体建构及其表达策略——论王小波文学叙事的“反程式化”特征 |
张川平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9
|
论王小波《黄金时代》的历史叙事 |
翟传鹏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1
|
|
20
|
庄谐与复调——论王小波小说文体的狂欢化 |
刘承云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
2010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