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治疗对乳癌化疗后首次WBC减少症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胡高武 王建东 赵春英 《北京中医药》 2016年第8期777-779,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等穴对乳腺癌化疗后首次出现WBC减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乳腺癌术后采用TAC化疗方案并首次出现WBC减少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据WBC较少症程度予口服鲨肝醇或利血生及皮下注...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等穴对乳腺癌化疗后首次出现WBC减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乳腺癌术后采用TAC化疗方案并首次出现WBC减少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据WBC较少症程度予口服鲨肝醇或利血生及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因子(G-CSF)惠尔血。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行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WBC及NEUT计数的变化,比较2组升白总疗效。结果首次出现WBC减少症时2组WBC及NEUT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首次出现WBC减少症与治疗后第5天WBC及NEUT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WBC及NEUT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升白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等穴对升高WBC总数有一定的作用,刺激NEUT向外周血中释放,降低外周血中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损失,促进骨髓造血细胞增殖、分裂,尤其对粒系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wbc减少 足三里 针刺疗法
下载PDF
地榆升白片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所致WBC减少的效果观察
2
作者 王浩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3-3,共1页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对35例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所致WBC减少患者予地榆升白片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wbc减少 脾功能亢进 原发性肝癌 地榆升白片 治疗
下载PDF
九一升白口服液在^(131)Ⅰ治疗Graves病伴WBC减少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兴荣 胡启托 +4 位作者 崔显念 习忻 徐先早 刘韩英 朱继华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02-302,共1页
笔者将九一升白口服液用于经^131I治疗的Graves病(GD)伴WBC减少患者29例,并与同期使用鲨肝醇、维生素B4、利血生片结合^131I治疗的29例作对比,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131I治疗 GRAVES病 九一升白口服液 wbc减少 维生素B4 同期使用 利血生片 鲨肝醇
下载PDF
补肾健脾法治疗妇产科WBC减少症的临床应用体会
4
作者 张玉红 《内蒙古中医药》 2017年第3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法治疗WBC减少症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门诊2014年3月~2015年12月分别在备孕期、怀孕期以及妇产科恶性肿瘤放、化疗后WBC减少症,采用补肾健脾法中药疗效观察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采用补肾健脾法治疗妇产科...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法治疗WBC减少症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门诊2014年3月~2015年12月分别在备孕期、怀孕期以及妇产科恶性肿瘤放、化疗后WBC减少症,采用补肾健脾法中药疗效观察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采用补肾健脾法治疗妇产科中WBC减少症,与西药相比,中药治疗作用平稳、价格便宜、毒副作用小、不易复发、致畸率低。结论:补肾健脾法可能提升WBC数目,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健脾 wbc减少 临床体会
下载PDF
黄莲素治疗鼻咽癌放化疗后WBC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陈锦生 曹锡标 +2 位作者 詹永忠 江远仕 叶茂生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 探讨黄莲素在治疗鼻咽癌放化疗所致的WBC减少症中的作用 ,为寻找安全、有效的抗骨髓抑制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 165例放化疗后致WBC减少症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78例应用黄莲素治疗 ,对照组 87例应用清开灵胶囊... 目的 探讨黄莲素在治疗鼻咽癌放化疗所致的WBC减少症中的作用 ,为寻找安全、有效的抗骨髓抑制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 165例放化疗后致WBC减少症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78例应用黄莲素治疗 ,对照组 87例应用清开灵胶囊治疗 ;2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WBC数和生存质量评估 ,观察中医症候等。结果 WBC治疗后 ,治疗组和对照组WBC计数提供的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 43 5 9% ( 3 4/78) ,48 72 % ( 3 8/78) ,84 62 % ( 66/78)和 18 3 9% ( 16/87) ,3 3 3 3 % ( 2 9/87) ,49 43 % ( 4 3 /87) ,两组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治疗组、对照组的生存质量改善率分别为 65 3 9% ( 5 1/78)和 41 3 8% ( 3 6/87)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治疗组、对照组的中医证候显著改善率、部分改善率和总改善率分别为 5 3 85 % ( 4 2 /78)、 3 2 0 5 % ( 2 5 /78)、84 62 % ( 66/78)和 19 5 4% ( 17/87)、 3 7 93 % ( 3 3 /87)、 5 8 62 % ( 5 1/87)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黄莲素在鼻咽癌放化疗后所致的WBC减少症的治疗中是一种很有前景 ,值得深入研究的中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wbc减少 黄莲素 中药
原文传递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食物中毒致白细胞减少症的试验治疗
6
作者 厉保秋 董欣 +1 位作者 卜文 秦莹 《食品与药品》 CAS 2006年第02A期41-44,共4页
目的T-2毒素是最常见的食物中毒毒素之一,它可致严重的中毒症状,如呕吐、腹泻、造血组织损伤等。为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食物中毒致模型动物白细胞(WBC)减少症的有效性,对以T-2毒素中毒致WBC减少症的模型进行了研究... 目的T-2毒素是最常见的食物中毒毒素之一,它可致严重的中毒症状,如呕吐、腹泻、造血组织损伤等。为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食物中毒致模型动物白细胞(WBC)减少症的有效性,对以T-2毒素中毒致WBC减少症的模型进行了研究。方法以猫为受试动物,设rhG-CSF30μg/kg、150μg/kg给药组(s.c.,×7次)和模型对照组,各组T-2毒素隔日给药1次,至WBC减少至30%为止。测定给药后动物体重、主要脏器系数、血常规等。结果rhG-CSF给药后可明显减轻中毒症状和改善造血机能。结论rhG-CSF对食物中毒致WBC减少症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T-2毒素 食物中毒 wbc减少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6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吕玉敏 胡新华 于月秀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2期158-159,共2页
关键词 化疗后白细胞减少 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观察 骨髓造血机能 wbc减少 恶性肿瘤 正常细胞 肿瘤细胞
下载PDF
血液常规体检异常结果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8
8
作者 申家辉 王凡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通过对医疗单位和非医疗单位工作人员血常规检查(WBC,RBC,HB,PLT)结果回顾分析,寻找异常结果分布特点及可能的致病原因,以期进行针对性预防保健。方法对某综合医院和工厂职工的血常规体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评价。结果医疗... 目的通过对医疗单位和非医疗单位工作人员血常规检查(WBC,RBC,HB,PLT)结果回顾分析,寻找异常结果分布特点及可能的致病原因,以期进行针对性预防保健。方法对某综合医院和工厂职工的血常规体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评价。结果医疗单位女性WBC减少症发病率高于非医疗单位女性;女性贫血患病率普遍明显高于男性;男性RBC增多症情况明显多于女性,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重视血液常规的健康体检工作,尤其是医疗单位职工的体验状况。对于体检结果有异常的应从工作环境上、饮食上及时的给予健康指导,定期复查血常规,必要时进一步作深层次的有关检查,并给予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常规体检 wbc减少 RBC增多症 贫血
下载PDF
以单系白细胞或血小板为早期表现的再生障碍性贫血14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展新荣 王晓红 +3 位作者 高雁群 王羽 吴吉梅 王曼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34-1434,共1页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诊断 贫血 再生障碍性/治疗 白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再生障碍性贫血 早期表现 血小板 白细胞 住院患者 wbc减少
下载PDF
AIDS并慢性腹泻的血液学变化与死亡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克利 龙翠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5期2818-2819,共2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A IDS)并发慢性腹泻的血液学改变与住院天数及死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70例A IDS并发慢性腹泻患者的血液学改变(包括Hb、W BC、ESR)住院天数及死亡人数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70例患者中发生贫血的52例,... 目的:探讨艾滋病(A IDS)并发慢性腹泻的血液学改变与住院天数及死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70例A IDS并发慢性腹泻患者的血液学改变(包括Hb、W BC、ESR)住院天数及死亡人数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70例患者中发生贫血的52例,W BC减少的30例、ESR增快的66例,分别占总人数的74.29%、42.86%、94.29%。在死亡的27例中有19例白细胞减少χ2=13.586>7.88,P<0.005,在存活的43例患者中白细胞减少的住院天数明显长于白细胞不减少的u=2.569>1.96,P<0.05。结论:W BC减少与否与住院天数有差异,与死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发症 腹泻/并发症 贫血/并发症 白细胞减少/并发症 慢性腹泻 AIDS 血液学变化 wbc减少 白细胞减少 血液学改变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两家系5例
11
作者 黄东北 李立明 +1 位作者 余红 叶小英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3-373,共1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DS-DNA抗体 家系 关节疼痛 面部红斑 wbc减少 实验室检查 临床资料
下载PDF
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12
作者 周文敬 任粉玉 裴风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13-814,共2页
目的:探讨α-干扰素、胸腺肽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方法:将36例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均隔日肌注α-1 b干扰素(赛若金)500万U,疗程1 a;A组加用胸腺肽,每日60 mg静脉滴注6 mo. 治疗前检查HBV DNA和A... 目的:探讨α-干扰素、胸腺肽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方法:将36例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均隔日肌注α-1 b干扰素(赛若金)500万U,疗程1 a;A组加用胸腺肽,每日60 mg静脉滴注6 mo. 治疗前检查HBV DNA和ALT;治疗开始后每2 mo检查一次HBV DNA,每1 mo检查一次ALT;治疗结束后每3 mo 复查一次HBV DNA和ALT,分别随访6 mo和12 mo. 结果:治疗结束后随访6 mo,A组的肝功能复常率(66.7%, P>0.05)与B组两组间无显著差异.A组HBeAg转阴率(61.1%) 显著高于B组(27.8%)P<0.05,抗-HBe阳性率(39.0%)高于B组(22.2%),但无统计学意义.A组HBV DNA抑制(8.15×106±51.9 copies/L)显著高于B组(3.98×107±57.5 copies/L), 提示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干扰素组的疗效.两组患者在乏力、体重减轻、WBC减少、血色素下降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A组中血色素下降明显增加,是B组的3倍. 结论: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效果较单独使用干扰素治疗效果显著,有必要进一步扩大与加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胸腺肽 疗效观察 Α-1B干扰素 血色素下降 α-干扰素 HBV DNA阳性 治疗前检查 HBeAg 抗-HBE wbc减少 显著性差异 干扰素治疗 ALT 联合治疗 静脉滴注 0.05 体重减轻 效果显著 治疗效果 B组 赛若金 肝功能
下载PDF
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的临床与细胞学形态特征
13
作者 巫远忠 刘瑞玉 《中原医刊》 2005年第9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PPCL)的临床与形态特点。方法对3例PPCL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3例均为男性,临床表现以发热、贫血、出血、骨痛、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②血象2例WBC明显升高分别是44.6×109/L和6... 目的探讨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PPCL)的临床与形态特点。方法对3例PPCL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3例均为男性,临床表现以发热、贫血、出血、骨痛、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②血象2例WBC明显升高分别是44.6×109/L和69×109/L,1例WBC减少为3.5×109/L,分类浆细胞占22%~81%,骨髓象:增生活跃或极度活跃,原幼浆细胞占63.5%~85.5%。③血象中原幼浆细胞的核浆面积比骨髓中的大,分别是1.675∶1和1.436∶1。血象中WBC减少的1例,其原幼浆细胞的核浆面积比明显较小为1.042∶1。④血生化检查(例3):GLB84.9g/L,AST379U/L,CK287U/L,UA889μmol/L,Ca++3.16mmol/L,提示心功能、肾功能有损害及高钙血症。结论PPCL以男性多见,年龄多为40多岁,以发热、贫血、出血、骨痛、肝、脾肿大、氮质血症、高钙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异常浆细胞的广泛浸润,引起组织和脏器的多发病变的急性白血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 形态特征 细胞学 wbc减少 核浆面积比 主要临床表现 高钙血症 回顾性分析 实验室检查 淋巴结肿大 血生化检查 mol/L moL/L 急性白血病 形态特点 氮质血症 血象 骨髓象 心功能 肾功能 脾肿大 男性
下载PDF
基因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成华 李林根 《职业与健康》 CAS 2001年第9期127-128,共2页
基因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可加速粒细胞、单核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并增加其数量及刺激骨髓向外周血释放,为了了解其在手术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意义,本文分析了我院在1994~1999年收治的24例手术伴白细胞减少症,... 基因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可加速粒细胞、单核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并增加其数量及刺激骨髓向外周血释放,为了了解其在手术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意义,本文分析了我院在1994~1999年收治的24例手术伴白细胞减少症,以探讨其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 GM-CSF wbc减少 手术患者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白细胞过滤器滤除效果的检测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秀萍 杨晨曦 《社区医学杂志》 2005年第4期82-83,共2页
关键词 白细胞过滤器 检测 滤除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wbc减少 临床输血 主要表现 IA分子 抗血小板 病人血液 过滤效果 效果比较 荨麻疹 一次性
下载PDF
论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防治肺癌患者化疗相关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
16
作者 李小丽 牛卫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第7期10-13,共4页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在预防肺癌患者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方面的疗效。方法此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肿瘤内科收治的62例采取含铂双药...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在预防肺癌患者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方面的疗效。方法此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肿瘤内科收治的62例采取含铂双药方案化疗且第1个疗程后出现Ⅱ°-Ⅳ°白细胞(WBC)或中性粒细胞(ANC)减少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患者,试验组在每个疗程结束后48h皮下注射6mg PEG-rhG-CSF,对照组化疗后密切随访血常规,观察两组患者WBC及ANC动态变化,若出现WBC或ANC减少,均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5μg/kg,皮下注射,每天1次)升白治疗至WBC>10.0×10^(9)/L,并且ANC>2.0×10^(9)/L停止用药,比较两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试验组预防性应用PEG-rhG-CSF后,化疗第6、8、20天WBC及ANC显著高于对照组,WBC及ANC最小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rhG-CSF应用时间明显缩短。对照组出现Ⅱ°-Ⅳ°WBC或ANC减少12例(38.7%)。乏力22例(71.0%)、FN7例(22.6%)、继发感染6例(19.4%)、化疗延迟16例(51.6%),均明显高于试验组。两组骨髓生长因子的主要副反应均为骨骼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PEG-rhG-CSF进行升白预防,能够显著降低肺癌患者化疗相关性Ⅲ°-Ⅳ°WBC、ANC减少和FN的发生率,保证化疗按时、足量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肺癌 化疗 wbc或ANC减少
原文传递
人参败毒胶囊致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功能不全一例
17
作者 黄英伟 陈统清 林敏娃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55-255,共1页
患者男,46岁,患者2001年因眼睑、双下肢水肿,24 h尿蛋白定量14.2 g,Scr 140 μmol/L,肾活检为肾小球微小病变,诊断为肾病综合征、肾小球微小病变.经泼尼松60 mg/d治疗,尿蛋白转阴、水肿消退,但泼尼松减量至30 mg/d时又出现水肿、大量蛋... 患者男,46岁,患者2001年因眼睑、双下肢水肿,24 h尿蛋白定量14.2 g,Scr 140 μmol/L,肾活检为肾小球微小病变,诊断为肾病综合征、肾小球微小病变.经泼尼松60 mg/d治疗,尿蛋白转阴、水肿消退,但泼尼松减量至30 mg/d时又出现水肿、大量蛋白尿,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复发、激素依赖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间质性肾炎 急性肾功能不全 人参败毒胶囊 肾小球微小病变 24H尿蛋白定量 肾病综合征 尿蛋白转阴 2001年 双下肢水肿 mol/L 大量蛋白尿 激素依赖型 肝功能损害 wbc减少 泼尼松 肾活检 CTX 外周血 患者 诊断 治疗 出现
原文传递
输入性登革热七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丁雨生 吴超 +8 位作者 李发佑 毛祥华 杨丽香 何永强 李品银 蒋丽梅 储云艳 换英 桂依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34-635,共2页
登革热是由伊蚊传播登革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乏力,皮疹,淋巴结肿大及WBC减少。登革热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张海林等对云南登革热作了研究,云南省未发现... 登革热是由伊蚊传播登革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乏力,皮疹,淋巴结肿大及WBC减少。登革热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张海林等对云南登革热作了研究,云南省未发现埃及伊蚊分布,但白纹伊蚊分布广泛。1975年及1981年至1983年的7~9月,在云南河口、西双版纳采集的白纹伊蚊标本中分离出登革4型和登革3型病毒。从当地发热患者血清中查到登革抗体,说明有散在患者存在。云南过去曾发生输入性登革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登革热 登革3型病毒 白纹伊蚊 发热患者 急性传染病 wbc减少 淋巴结肿大 云南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