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Study on Puncturing Weizhong (BL 40) for Post-stroke Dysfunction of the Lower Limbs 被引量:9
1
作者 Xu Jun-feng HuangGuo-qi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2013年第4期208-211,共4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dysfunction of lower limb by puncturing Weizhong (BL 40).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dysfunction of lower limb by puncturing Weizhong (BL 40).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60 cases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by puncturing Weizhong (BL 40) plus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ce every day.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Shi Xue-min's needling technique, while other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eedling techniqu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assessed by the scores of lower limb functions of Lovett scale of grading muscle strength (LSGMS) and short-form FugI-Meyer assessment (SFFMA). Results: The instant and post-treatment effective rat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83.3% and 93.3%, versus 6.7% and 53.3% in the control group, indicating that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bet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0.01). The instant and post-treatment scores of Lovett muscle strength grading scale were bet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SFFMA score of lower limbs function was bet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s). Conclusion: Different needling methods at Weizhong (BL 40) can produce different therapeutic effects in treating post-stroke dysfunction of lower limb, and Shi's needling technique has obvious instant effect and therapeutic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Therapy Stroke Complications Point weizhong (BL 40) DYSKINESIAS
原文传递
从“肾邪客”探析腘部三穴在肾病中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王深 孙敬青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6期603-607,共5页
“肾邪客”出自《灵枢·邪客》,其中记载“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说明肾与腘之间存在密切的气血联系。腘是肾受邪时邪气瘀血留滞严重之处,腘部疼痛等异常表现对肾相关疾病有重要的提示作用。肾为邪客,病因多为邪气恶血留滞,病机多... “肾邪客”出自《灵枢·邪客》,其中记载“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说明肾与腘之间存在密切的气血联系。腘是肾受邪时邪气瘀血留滞严重之处,腘部疼痛等异常表现对肾相关疾病有重要的提示作用。肾为邪客,病因多为邪气恶血留滞,病机多为邪盛气血同病,症状多为拘挛痹痛。委中、阴谷、委阳为临床常用的腘部三穴,根据“肾邪客”与腘的相互关系,委中穴可用于治疗恶血寒湿客于肾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型腰痛,阴谷穴可用于治疗寒水邪气客于肾引起的慢性肾脏病,委阳穴可用于治疗湿热邪气客于肾引起的慢性肾小球肾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邪客 委中 阴谷 委阳
下载PDF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Huantiao(GB 30) and Weizhong(BL 40) on serum IgG and IgM in rabbi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被引量:4
3
作者 封迎帅 刘百祥 +3 位作者 林亚平 李俊 阳大为 杨燕萍(译)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8年第1期14-20,共7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gait function, and expression levels of serum immunoglobul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LIDH). at Huantiao (GB 30) and Weizhong (BL 40) on thigme...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gait function, and expression levels of serum immunoglobul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LIDH). at Huantiao (GB 30) and Weizhong (BL 40) on thigmesthesia, n G (IgG) and immunoglobulin M (IgM) in rabbits with lumbar Methods: Forty healthy New Zealand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blank control group, a model group, an EA at acupoint group and an EA at non-acupoint group, with 10 rabbits in each group. The LIDH pathological model of rabbit was established using the self-made LIDH model maker. The thigmesthesia and gait function of rabbits were recorded by Siegal method. The serum IgG and IgM expression levels were detec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Results: EA at Huantiao (GB 30) and Weizhong (BL 40) could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thigmesthesia and gait function, and inhibit the expressions of serum IgG and IgM in the LIDH rabbits,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model group and EA at non-acupoint group. Conclusion: EA at Huantiao (GB 30) and Weizhong (BL 40)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LIDH rabbits,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inhibition of the serum IgG and IgM expressions and reduction of the immunoinflammatory factor release. This may be one of the mechanisms of EA at Huantiao (GB 301 and Weizhong[BL 407 in the treatment of LID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Therapy ELECTROACUPUNCTURE Point Huantiao (GB 30) Point weizhong (BL 40) Intervertebral DiscDisplacement Low Back Pain Immunoglobulins RABBITS
原文传递
Combined Acupuncture and Bloodletting on Chize(LU 5)and Weizhong(BL 40)for Chronic Eczema 被引量:2
4
作者 Xie Kai Li Hai-zhou Han Chou-ping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2013年第5期269-271,共3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ed acupuncture with bloodletting on Chize (LU 5) and Weizhong (BL 9) for chronic eczema. Methods: A total of 40 case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an observati...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ed acupuncture with bloodletting on Chize (LU 5) and Weizhong (BL 9) for chronic eczema. Methods: A total of 40 case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20 in each.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plus bloodletting on Chize (LU 5) and Weizhong (BL 9), whereas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lone. The acupuncture was conducted once a day, bloodletting twice a week.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fter one month of consecutive treatment. Results: The recovery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O.05). Conclusion: Combined acupuncture and bloodletting on Chize (LU 5) and Weizhong (BL 40) could obtain a better effect than acupuncture al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Therapy Bloodletting Therapy ECZEMA Points Chize(LU 5) Points weizhong (BL 40)
原文传递
针刺环跳、委中穴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瑛玲 薛捷红 +2 位作者 林森森 李世斌 林源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62-264,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环跳、委中穴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脑梗死恢复期下肢功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针刺留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 目的:观察针刺环跳、委中穴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脑梗死恢复期下肢功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针刺留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环跳、委中穴强刺激后不留针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以下肢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和Berg评分,对两组患者下肢功能情况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下肢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和Berg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恢复期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配合委中穴、环跳穴强刺激不留针治疗,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环跳 委中 脑梗死恢复期 下肢功能障碍
下载PDF
单刺委中穴治疗坐骨神经痛瘀血型28例 被引量:2
6
作者 赵红义 焦蕾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年第10期2036-2037,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委中穴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效果。方法:28例用毫针单刺委中穴。结果:以JOA评分改善率评定疗效,治愈6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3%。结论:委中穴规范量化刺激治疗坐骨神经痛有良好的镇痛效应。
关键词 坐骨神经痛 委中穴 针刺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针刺委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鑫 孙鲁源 +5 位作者 李珊珊 李佳莹 陈颖棋 张超月 徐世芬 宓轶群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5期796-800,共5页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刺委中穴得气对急性腰扭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假针刺组。在超声引导下针刺腰痛侧委中穴,针刺组针刺深度到达胫神经附近深筋膜位置,施以捻转提插手法使之得气,假针...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刺委中穴得气对急性腰扭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假针刺组。在超声引导下针刺腰痛侧委中穴,针刺组针刺深度到达胫神经附近深筋膜位置,施以捻转提插手法使之得气,假针刺组针刺深度到达浅筋膜处,不运针不得气。两组均针刺1次,留针20 min。采用有效率作为主要观察指标,VAS量表、ROM关节活动度量表,腰部、脚底心红外最高绝对温度差(ΔT_(最高))与受试者针感临床评价量表作为次要指标。结果 针刺治疗后,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4.29%,假针刺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VAS、ROM评分以及两侧腰、脚底心ΔT_(最高)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在VAS评分,两侧腰、脚底ΔT最高,患者针感评分等方面针刺组均较假针刺组有改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针刺委中穴得气对急性腰扭伤患者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腰扭伤 针刺 超声 委中
下载PDF
针刺委中及阳陵泉穴配合腹式呼吸运动治疗急性肾绞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车艳楠 翁妍珊 +3 位作者 张聪聪 朱庆斌 高建华 刘禹翔 《蛇志》 2023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 观察针刺委中及阳陵泉穴配合腹式呼吸运动治疗急性肾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11月急诊门诊接诊的80例急性肾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各40例。针刺组采用毫针针刺双侧委中及阳陵泉穴,留针期间配... 目的 观察针刺委中及阳陵泉穴配合腹式呼吸运动治疗急性肾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11月急诊门诊接诊的80例急性肾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各40例。针刺组采用毫针针刺双侧委中及阳陵泉穴,留针期间配合腹式呼吸运动;对照组采用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联合间苯三酚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5、10、20 min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针刺组的止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min时,两组均有较好的止痛效果,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针刺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委中及阳陵泉穴配合腹式呼吸治疗急性肾绞痛的效果显著,且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绞痛 委中穴 阳陵泉 腹式呼吸 复方双氯酚酸钠 间苯三酚 针灸
下载PDF
基于筋膜探讨“腰背委中求”理论内涵 被引量:1
9
作者 冯智伟 张重阳 +3 位作者 石安妮 李阳 刘静怡 白鹏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10期208-211,共4页
基于现代筋膜研究,从筋膜与经络关系研究出发,对“腰背委中求”理论进行3个方面系统阐释,以期为委中穴效应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首先,从筋膜链和新型间质细胞(Telocyte)及其网络论述其生理作用,宏观层面筋膜链中后表线的力学传导和微观... 基于现代筋膜研究,从筋膜与经络关系研究出发,对“腰背委中求”理论进行3个方面系统阐释,以期为委中穴效应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首先,从筋膜链和新型间质细胞(Telocyte)及其网络论述其生理作用,宏观层面筋膜链中后表线的力学传导和微观层面Telocyte及其网络可能是委中穴发挥远治作用的理论基础。其次,从激痛点发病机制论述其病理联系,腰部疾病触诊时出现激痛点,按压后可出现牵涉痛的下肢传导沿着筋膜链和膀胱经循行,为其提供了部分病理依据。最后,从选择刺激更多筋膜组织的刺激方式和泛化委中至整个筋膜链来论述其临床应用,刺激方式可应用刺络拔罐和圆利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中穴 腰背 筋膜 中医理论
下载PDF
文学翻译及其在语言教学中的意义:李唯中教授访谈
10
作者 李唯中 王威 宋怡 《语言教育》 2023年第4期3-17,共15页
本文是访谈人与阿拉伯语翻译专家李唯中老师的访谈内容,主要聚焦于阿拉伯语翻译、语言教育和文学等三方面内容。李唯中老师认为,文学翻译在语言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是语言学习的主导手段和最终目的。
关键词 李唯中 翻译 语言教育 文学
下载PDF
穴位注射常用药物对大鼠周围神经形态学的影响
11
作者 彭伟杰 钟伟兴 +1 位作者 古瑞宾 李义凯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5期701-705,共5页
目的探讨四组穴位注射常用配伍药物(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利多卡因+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利多卡因+复方当归注射液、利多卡因+丹参注射液)对大鼠周围神经形态学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被随机分成5组,每组大鼠在委中穴中胫神... 目的探讨四组穴位注射常用配伍药物(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利多卡因+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利多卡因+复方当归注射液、利多卡因+丹参注射液)对大鼠周围神经形态学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被随机分成5组,每组大鼠在委中穴中胫神经神经外膜下注射和神经外膜外注射四组配伍药物中的1种或生理盐水,于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2周取胫神经进行光学显微镜和透射显微镜观察,并对术后第2周胫神经的有髓神经纤维行定量分析。结果相同配伍药物对胫神经的神经外膜下注射与神经外膜外注射所引起的神经损伤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配伍药物在相同部位注射引起的神经损伤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第2周所有实验组大鼠的胫神经均可观察到神经再生。结论四组穴位注射常用配伍药物到大鼠委中穴中胫神经的两个部位均可造成神经损伤,但神经外膜下注射造成的神经损伤更严重,且神经损伤的程度与注射的配伍药物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注射 委中穴 胫神经 形态学
下载PDF
民国时期国术科学化新探——以张唯中弓箭学理论为中心
12
作者 陈雨石 贠琰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6-66,共11页
从知识史视野出发,运用多重史料互证的方法梳理近代国术科学化语境下的弓箭学知识脉络。认为:①民国时期涌动着强烈的国术科学化思潮,国术界以“体系整合”和“话语更新”作为创建国术理论的实践策略;②张唯中开创的弓箭学体系是国术科... 从知识史视野出发,运用多重史料互证的方法梳理近代国术科学化语境下的弓箭学知识脉络。认为:①民国时期涌动着强烈的国术科学化思潮,国术界以“体系整合”和“话语更新”作为创建国术理论的实践策略;②张唯中开创的弓箭学体系是国术科学化最具典范意义的成果,阐释了射箭的科学原理,并创立了科学的射箭训练法,其成果代表了民国时期国术理论的高峰;③张唯中的文本意识形态立足于调和“土洋体育”;④弓箭学体系因时代局限,在具体内容上存在认知偏见,但无损其整体学术价值。发掘张唯中的学术思想不仅有益于构建中国特色的射学理论,更有助于更新民族体育研究的学术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知识史 国术科学化 张唯中 弓箭学
下载PDF
通督强脊手法与针刺“委中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13
作者 何挺超 蒋晶晶 +3 位作者 陈辉 刘翔 苏涌珑 黄丽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19期158-161,共4页
目的观察通督强脊手法与针刺“委中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已纳入的60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都给予14d的基础治疗,同时治... 目的观察通督强脊手法与针刺“委中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已纳入的60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都给予14d的基础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通督强脊手法联合针刺“委中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前屈活动度及最大肌力变化、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疼痛变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腰椎功能障碍情况、直腿抬高试验(straight leg raising test,SLR)角度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腰椎前屈活动及最大肌力变化、VAS评分、ODI评分、SLR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的腰椎前屈最大活动度和最大肌力、VAS评分、ODI评分、SLR角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两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腰椎前屈最大活动度和最大肌力、VAS评分、SLR角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督强脊手法联合针刺“委中穴”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督强脊 手法 针刺 委中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黄帝内针配合委中刺络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14
作者 李娅 邓海霞 《光明中医》 2023年第22期4427-4430,共4页
目的观察黄帝内针配合委中刺络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黄帝内针配合委中刺络放血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VA... 目的观察黄帝内针配合委中刺络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黄帝内针配合委中刺络放血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M-JOA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经比较,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显著降低、M-JOA评分显著升高;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为明显低于对照组、M-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帝内针配合委中刺络放血较常规针刺治疗LDH,能更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证 腰椎间盘突出症 黄帝内针 委中 刺血疗法
下载PDF
针刺委中穴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脑功能成像的观察 被引量:28
15
作者 邵广瑞 马蕾 +2 位作者 柳澄 宋磊 张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69-972,共4页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针刺委中穴在脑内引起的代谢变化,探讨针刺疗法的中枢调节机制。方法电针刺激8名健康志愿者右侧委中穴,同时行PET/CT脑功能成像,采用相同扫描技术对同8名受试者行无任何穴...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针刺委中穴在脑内引起的代谢变化,探讨针刺疗法的中枢调节机制。方法电针刺激8名健康志愿者右侧委中穴,同时行PET/CT脑功能成像,采用相同扫描技术对同8名受试者行无任何穴位刺激的PET/CT脑功能成像。使用统计参数图(SPM)的配对t检验模型,对比针刺委中穴组与静息对照组的差异脑功能图。结果根据布劳德曼区(Broadmann area,BA),(1)针刺诱发的平均功能激活脑区:左侧BA10、11、22、38、39、40、44、45、46,右侧BA10,双侧BA19、18以及左侧小脑皮层、屏状核、岛叶(t>3·36,P<0·01,k>30voxels);(2)针刺诱发平均功能抑制脑区:双侧BA24,左侧BA7、8、19、40,右侧BA1、3、6、20、44和左侧黑质。结论委中穴与大脑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针刺委中穴是通过激活和抑制有功能联系的多个特异脑功能区,并通过神经体液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其中前额区、岛叶及小脑的功能激活和扣带回、顶叶及黑质的功能抑制分析是针刺委中穴的中枢调节机制之一。本研究证明,PET/CT脑功能成像技术有助于揭示中医经络理论,为针刺疗法提供中枢调节机制的可视性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委中穴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使用血流成像技术对“腰背委中求”经典理论的验证 被引量:42
16
作者 王苓苓 张维波 +2 位作者 谢衡辉 田宇瑛 徐一慧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47-251,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委中等穴对腰部皮肤血流的影响,以验证"腰背委中求"的经典针灸理论。方法: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成像仪对比观察40名受试者针刺委中和阳陵泉前后腰部皮肤微循环血流量变化及血流分布情况。将受试者腰部划分成整体... 目的:观察针刺委中等穴对腰部皮肤血流的影响,以验证"腰背委中求"的经典针灸理论。方法: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成像仪对比观察40名受试者针刺委中和阳陵泉前后腰部皮肤微循环血流量变化及血流分布情况。将受试者腰部划分成整体区域和左右膀胱经第一、二侧线五个区域,以血流变化率为指标比较分析针刺委中和阳陵泉对腰部体表血流改变的效应差异。结果:针刺委中和阳陵泉后腰部整个区域的皮肤血流量与针前比较均显著升高,并持续至起针后12 min(P<0.05),针刺两穴的血流变化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针刺委中穴后,同侧腰部膀胱经第一、二侧线上的皮肤血流变化率显著高于针刺阳陵泉(P<0.05),其它区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委中穴对腰的特异性作用可体现在使针刺侧腰部膀胱经皮肤血流的升高上,这种效应有可能导致膀胱经循经低流阻通道阻力下降,疏通经络,产生"通则不痛"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委中 皮肤血流量 激光多谱勒血流成像仪
下载PDF
电针委中穴缓解腰背肌疲劳的表面肌电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白硕 葛瑞东 +7 位作者 崔婷捷 郭京伟 徐瑞泽 陈晔 李致衡 王培建 梁百川 赵吉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50-1354,共5页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探讨电针委中穴对腰背肌疲劳的缓解效应,为电针治疗慢性腰痛寻找实验依据。方法:30例健康大学生,测试前通过视频资料熟悉测试过程,前后进行3组测试(分别间隔1周),每组测试含2次腰背肌耐力测试。第一组测试(空白对照组)...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探讨电针委中穴对腰背肌疲劳的缓解效应,为电针治疗慢性腰痛寻找实验依据。方法:30例健康大学生,测试前通过视频资料熟悉测试过程,前后进行3组测试(分别间隔1周),每组测试含2次腰背肌耐力测试。第一组测试(空白对照组):先进行腰背肌耐力测试,俯卧位休息5min,再进行第二次腰背肌耐力测试;1周后,进行第二组测试(电针委中组):先进行腰背肌耐力测试,俯卧位电针双侧委中穴5min,取针后再进行第二次腰背肌耐力测试;再1周后,进行第三组测试(电针假委中组):先进行腰背肌耐力测试,俯卧位电针双侧腘横纹中股二头肌肌腱内侧5min,取针后再进行第二次腰背肌耐力测试。间隔1周内,嘱受试者维持日常作息,不进行剧烈活动,排除第二组、第三组测试时腰背肌出现疲劳、疼痛等不适者(本研究无剔除、脱落样本),以避免前后两组测试间相互影响。测试由4人同步进行,分别操作测试床、关节活动度尺、针刺与电针仪和表面肌电图仪。观察三种不同干预下腰背肌耐力测试维持时间及双侧腰竖脊肌、多裂肌的表面肌电(sEMG)指标——平均功率频率(MPF)。结果:三种干预方式下腰背肌耐力测试维持时间比较:第一次测试较第二次测试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二次测试电针委中组与空白对照组、电针假委中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空白对照组与电针假委中组比较,第二次测试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三种干预方式下双侧腰竖脊肌和多裂肌MPF比较:第二次测试较第一次测试差异有显著性(P<0.05);电针委中组与空白对照组、电针假委中组比较,第二次测试差异有显著性(P<0.05);空白对照组与电针假委中组比较,第二次测试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电针委中穴可有效缓解双侧腰竖脊肌和多裂肌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电针 疲劳 委中穴 腰背肌
下载PDF
委中穴的局部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7
18
作者 崔怀瑞 楼新法 +3 位作者 戴开宇 胡斯旺 蒋松鹤 杨新东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为委中穴针刺提供适宜的进针深度,避免对胫神经或腘血管的损伤并发挥其最大功效。方法:用40例经甲醛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依据国颁标准定穴进针,解剖观测进针层次及毗邻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果:伸膝,直刺进针,针体由皮肤到腘筋膜的深... 目的:为委中穴针刺提供适宜的进针深度,避免对胫神经或腘血管的损伤并发挥其最大功效。方法:用40例经甲醛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依据国颁标准定穴进针,解剖观测进针层次及毗邻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果:伸膝,直刺进针,针体由皮肤到腘筋膜的深度为(0.81±0.20)cm。腘筋膜深面,针体周围是大量的疏松结缔组织。针体穿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入深面可触及粗大的胫神经和腘血管束,针体由皮肤到胫神经的深度为(1.55±0.32)cm,到腘静脉的深度为(2.84±0.38)cm。胫神经的体表投影相当于腘窝上、下角的连线。结论:委中穴针刺的适宜深度均值为1.55cm。委中穴与腘窝的筋膜组织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中穴 针刺 局部解剖
下载PDF
针刺对神经根炎模型大鼠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庄子齐 王敦建 +2 位作者 唐方根 吴凌云 李小兵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513-517,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郄穴为主对化学性神经根炎模型大鼠的影响,以探讨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方法】复制化学性神经根炎模型大鼠24只,随机分为针刺组、模型组各12只,并设空白组对照12只;针刺组予以局部针刺夹脊穴,足少阳经... 【目的】观察针刺郄穴为主对化学性神经根炎模型大鼠的影响,以探讨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方法】复制化学性神经根炎模型大鼠24只,随机分为针刺组、模型组各12只,并设空白组对照12只;针刺组予以局部针刺夹脊穴,足少阳经、足太阳经郄穴及委中穴治疗,持续28 d,模型组、空白组不予治疗;观察模型大鼠行为学变化及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测定炎症滤纸质量,并进行血液流变学分析和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检测。【结果】针刺能改善模型大鼠患肢活动,促进痛觉、触觉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神经根变性,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均P<0.05)。【结论】针刺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NO和IL-6水平、消除神经根炎症及水肿,这可能是临床上针刺郄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病/针灸疗法 夹脊 委中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电针环跳、委中穴与常规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对照研究 被引量:35
20
作者 封迎帅 刘百祥 阳大为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116-119,共4页
目的:观察比较电针环跳、委中穴与常规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初步机制探讨。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电针环跳、委中穴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 目的:观察比较电针环跳、委中穴与常规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初步机制探讨。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电针环跳、委中穴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积分的影响,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电针环跳、委中穴与常规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个疗程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环跳、委中穴与常规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效,但是电针环跳、委中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改善功能、缓解疼痛方面疗效均显著优于常规针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环跳 委中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