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加热电镜技术研究WO_(3)-BiVO_(4)非晶复合薄膜退火相变过程
1
作者 宋海利 黄荣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3-290,共8页
本文利用原位加热电镜技术和高分辨透射电镜研究了WO_(3)-BiVO_(4)非晶复合薄膜原位退火相变过程。退火过程中,薄膜中的Bi元素逐渐挥发,由于电镜中的高真空缺氧环境,加热到600℃时,形成的结晶相大部分为立方W相,少量的WO_(x)(0<x≤3)... 本文利用原位加热电镜技术和高分辨透射电镜研究了WO_(3)-BiVO_(4)非晶复合薄膜原位退火相变过程。退火过程中,薄膜中的Bi元素逐渐挥发,由于电镜中的高真空缺氧环境,加热到600℃时,形成的结晶相大部分为立方W相,少量的WO_(x)(0<x≤3)、VO_(x)(0<x≤25)和BixVOy(0<x≤1,0<y≤4)氧化物晶相,完全不同于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方法在充足氧气气氛和600℃条件下生长退火后形成的WO_(3)纳米柱嵌入BiVO_(4)基质中的垂直异质外延结晶复合薄膜。因此,退火气氛和样品的受热方式对薄膜的结晶相变过程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加热电镜技术 wo_(3)-bivo_(4)复合薄膜 退火相变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_(3)O_(4)/Graphene/Cellulose Nanofiber Composite Films 被引量:2
2
作者 Zejun Ding Tianying Chen +3 位作者 Yiming Zhou Peng Zhu Feiyun Li Yanjun Tang 《Paper And Biomaterials》 CAS 2022年第2期27-36,共10页
Nanocellulose has served as an eye-catching nanomaterial for constructing advanced functional devices with renewability,light weight,flexibility,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In this study,Co_(3)O_(4)/graphene/cellul... Nanocellulose has served as an eye-catching nanomaterial for constructing advanced functional devices with renewability,light weight,flexibility,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In this study,Co_(3)O_(4)/graphene/cellulose nanofiber(CNF)flexible composite films,in which the CNF acted as a spacer for the graphene,were prepared via a facile and scalable vacuum filtration method.The effects of the CNF on the microstructure,hydrophilicity,thermal stability,tensile strength,surface resistance,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he Co_(3)O_(4)/graphene/CNF composite films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ynergistic interaction of the CNF and graphene substantially improved the overall properties of the Co_(3)O_(4)/graphene/CNF composite films,particularly their hydrophilicity and tensile strength.Meanwhile,Co_(3)O_(4)/graphene/CNF composite films with a CNF content of 4%appeared to have the optimal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with an area specific capacitance of 56 mF/cm^(2) and prominent capacitance retention of 95.6%at a current density of 1 A/g after 1000 cycles.This work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epared Co_(3)O_(4)/graphene/CNF flexible composite films have great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the field of flexible energy storage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ulose nanofiber GRAPHENE Co_(3)O_(4) supercapacitor composite films
下载PDF
WO_(3)/CuWO_(4)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光电化学性能
3
作者 于舒睿 杨继凯 +2 位作者 杨雪 王国政 尹笑乾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45,共6页
本工作以两步水热法成功制备了三维立体结构的WO_(3)/CuWO_(4)复合薄膜,通过调整CuWO_(4)的水热时间得到了复合薄膜的最佳制备条件,并对WO_(3)/CuWO_(4)复合薄膜进行吸收光谱测试、光电流测试、光电催化测试和电化学阻抗测试。结果表明... 本工作以两步水热法成功制备了三维立体结构的WO_(3)/CuWO_(4)复合薄膜,通过调整CuWO_(4)的水热时间得到了复合薄膜的最佳制备条件,并对WO_(3)/CuWO_(4)复合薄膜进行吸收光谱测试、光电流测试、光电催化测试和电化学阻抗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WO_(3)/CuWO_(4)-5 h复合薄膜的带隙介于CuWO_(4)和WO_(3)之间,为2.44 eV,具有更宽的光谱响应范围;在1.5 V的偏压下,WO_(3)/CuWO_(4)-5 h复合薄膜表现出2.11 mA/cm 2的高光电流密度;WO_(3)/CuWO_(4)-5 h复合薄膜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光电催化降解效率为58.5%,高于WO_(3)薄膜(降解效率为41.4%);电化学阻抗谱表明,WO_(3)/CuWO_(4)薄膜电荷转移电阻比单一WO_(3)薄膜小,对应更好的光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_(3) Cuwo_(4) 复合薄膜 光电流 光电催化
下载PDF
PEDOT:PSS/Fe_(3)O_(4)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超电容性能研究
4
作者 刘福伟 高璐瑶 +7 位作者 杜雨晴 段佳佳 李慧莹 王孟珂 李福群 吕若彤 张超 刘胜红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以价格低廉的Fe_(3)O_(4)纳米颗粒为填料,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为基材制备复合材料,并采用高氯酸(HClO4)对其进行后处理,获得PEDOT:PSS/Fe_(3)O_(4)柔性自支撑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 以价格低廉的Fe_(3)O_(4)纳米颗粒为填料,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为基材制备复合材料,并采用高氯酸(HClO4)对其进行后处理,获得PEDOT:PSS/Fe_(3)O_(4)柔性自支撑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Raman)对复合薄膜进行形貌和结构表征,并采用循环伏安(CV)和恒电流充放电(GCD)对其进行电化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经酸处理的PEDOT:PSS/Fe_(3)O_(4)复合薄膜表面粗糙,电化学性能得到较大提升,且倍率性能较好。在1 A/g时,放电比电容可达106 F/g,远远超出PEDOT:PSS原始膜和未处理的PEDOT:PSS/Fe_(3)O_(4)复合薄膜;在10 A/g时,放电比电容能够保持在81 F/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OT:PSS Fe_(3)O_(4) 复合薄膜 超级电容器
下载PDF
基于分等级中空微球结构Co_(3)O_(4)/WO_(3)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H_(2)S的气敏性能
5
作者 沈继军 刘建军 +5 位作者 王阳 肖栋坤 孙东平 王梓铨 闫奕为 孙墨杰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63-1972,共10页
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由纳米颗粒自组装而成的分等级中空微球结构WO_(3)和Co_(3)O_(4)/WO_(3)材料,整个实验过程中不添加任何的表面活性剂和模板剂,符合绿色化学发展理念。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化学成分和气敏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 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由纳米颗粒自组装而成的分等级中空微球结构WO_(3)和Co_(3)O_(4)/WO_(3)材料,整个实验过程中不添加任何的表面活性剂和模板剂,符合绿色化学发展理念。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化学成分和气敏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o_(3)O_(4)/WO_(3)复合材料成功构筑p-n异质结并呈中空微球结构。在气敏性能测试中,Co_(3)O_(4)/WO_(3)复合材料传感器在最佳工作温度50℃下对体积分数为1×10^(-5)的H_(2)S气体的响应值为42.1,约为WO_(3)传感器的3.37倍,响应时间仅为8 s。本实验还进行了1×10^(-8)~5×10^(-5)不同体积分数的H_(2)S气体连续循环检测,检测下限低至1×10^(-8)。同时,所制备的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选择性和重现性。此外,还详细分析了Co_(3)O_(4)/WO_(3)复合材料用于H_(2)S气体检测的传感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气体传感器 中空微球 水热法 Co_(3)O_(4)/wo_(3) H_(2)S
下载PDF
WO_(3)/NiWO_(4)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于舒睿 王蓟 +4 位作者 杨继凯 王国政 杨雪 聂德财 李思远 《半导体光电》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7-142,共6页
采用两步水热法在导电玻璃(FTO)上制备了WO_(3)/NiWO_(4)复合薄膜。通过XRD,SEM表征了WO_(3)/NiWO_(4)复合薄膜的组成结构及微观形貌,利用UV-Vis、光电流测试、光电催化测试和交流阻抗测试分析了WO_(3)/NiWO_(4)复合薄膜的光电性能。结... 采用两步水热法在导电玻璃(FTO)上制备了WO_(3)/NiWO_(4)复合薄膜。通过XRD,SEM表征了WO_(3)/NiWO_(4)复合薄膜的组成结构及微观形貌,利用UV-Vis、光电流测试、光电催化测试和交流阻抗测试分析了WO_(3)/NiWO_(4)复合薄膜的光电性能。结果表明:WO_(3)/NiWO_(4)复合薄膜相较于WO_(3)薄膜具有更好的光吸收特性、光电流密度和光电催化活性,其中水热反应3 h的WO_(3)/NiWO_(4)复合薄膜的光电化学性能最佳。WO_(3)/NiWO_(4)-3 h在1.4 V(vs.Ag/AgCl)时的光电流密度为1.94 mA/cm^(2),光电催化210 min对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效率为57.1%。交流阻抗图谱表明WO_(3)/NiWO_(4)薄膜的电荷转移电阻小于WO_(3)薄膜,光电化学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_(3)Niwo_(4)复合薄膜 光电流 光电催化
下载PDF
基于WO_(3)/Ag和TiO_(2)/NiO/CdS复合电极的高性能电光双方式调控变色器件
7
作者 柳春蕾 杨继凯 +2 位作者 刘昱麟 李思远 刘昊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5-96,共12页
电致变色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智能窗领域,但电致变色过程仍需施加外部电压才能完成,而将电致变色器件与太阳能电池结合构建的电光双调控变色器件则不需外部供电即可实现智能变色调控.性能优异的变色阴极和光阳极对电光双调控变色器件至... 电致变色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智能窗领域,但电致变色过程仍需施加外部电压才能完成,而将电致变色器件与太阳能电池结合构建的电光双调控变色器件则不需外部供电即可实现智能变色调控.性能优异的变色阴极和光阳极对电光双调控变色器件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水热法结合电沉积法制备了WO_(3)/Ag复合薄膜并研究了其电致变色性能;通过水热法、电沉积法结合连续离子层沉积法制备了Ti O_(2)/Ni O/Cd S复合薄膜并研究了其光电转换性能.将WO_(3)/Ag复合薄膜和Ti O_(2)/Ni O/Cd S复合薄膜分别作为变色阴极和光阳极构建了电光双方式调控的WO_(3)/Ag-Cd S/Ni O/Ti O_(2)变色器件.WO_(3)/Ag-Cd S/Ni O/Ti O_(2)电光双调控变色器件具有较为迅速的光调控响应时间(着色/褪色为82.4 s/135.6 s)和良好的光调制范围(630 nm处为30.4%),将其作为变色智能窗在建筑、汽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致变色器件 光电转换 氧化钨/银复合薄膜 二氧化钛/氧化镍/硫化镉复合薄膜
下载PDF
WO_(3)/SnO_(2)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光电性能
8
作者 刘硕 周龙杰 +3 位作者 王贺 王航 李晶晶 黄金亮 《半导体光电》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1-595,共5页
采用水热法和电化学沉积法,成功制备了包覆有SnO_(2)纳米颗粒的WO_(3)纳米棒阵列薄膜,退火处理后形成WO_(3)/SnO_(2)异质结复合薄膜。通过改变SnO_(2)的沉积时间得到了复合薄膜的最佳制备条件。采用XRD,FESEM对WO_(3)/SnO_(2)复合薄膜... 采用水热法和电化学沉积法,成功制备了包覆有SnO_(2)纳米颗粒的WO_(3)纳米棒阵列薄膜,退火处理后形成WO_(3)/SnO_(2)异质结复合薄膜。通过改变SnO_(2)的沉积时间得到了复合薄膜的最佳制备条件。采用XRD,FESEM对WO_(3)/SnO_(2)复合薄膜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分析,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对WO_(3)/SnO_(2)复合薄膜的光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沉积时间为120 s时,WO_(3)/SnO_(2)复合薄膜具有最小的阻抗,且在0.6 V的偏压下光电流密度为0.46 mA/cm^(2),相比于单一WO_(3)纳米棒薄膜,表现出更好的光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_(3) SnO_(2) 复合薄膜 电沉积 光电性能
下载PDF
g-C_(3)N_(4)-Bi_(2)WO_(6)/沸石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氨氮降解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孟佳意 文剑平 +3 位作者 陈亦力 李锁定 丑树人 莫恒亮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3-47,53,共6页
利用高温法制备g-C3N4,通过水热法分别制备g-C_(3)N_(4)-Bi_(2)WO_(6)光催化剂及沸石分子筛,以沸石分子筛为载体,利用简单研磨共混煅烧法制备g-C_(3)N_(4)-Bi_(2)WO_(6)/沸石复合光催化剂。通过SEM、XRD、BET对复合光催化剂的结构性质... 利用高温法制备g-C3N4,通过水热法分别制备g-C_(3)N_(4)-Bi_(2)WO_(6)光催化剂及沸石分子筛,以沸石分子筛为载体,利用简单研磨共混煅烧法制备g-C_(3)N_(4)-Bi_(2)WO_(6)/沸石复合光催化剂。通过SEM、XRD、BET对复合光催化剂的结构性质及物相组成进行表征,同时以40mg/L氨氮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复合催化剂吸附、光催化及循环稳定等性能并确定了使用的最佳投料比,最后对作用的活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Bi_(2)WO_(6)进行掺杂及负载化改性后,比表面积及总孔容分别提高了217.1m^(2)/g、0.497cm^(2)/g,对氨氮吸附能力明显增强,达到7.92mg/g;以千分之一投料,光照10h,光催化可降解52.2%的氨氮,较改性前提高了35.8%,且在循环使用七次后,降解率仍为44%,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降解中主要的活性物质为电子空穴(h^(+))与超氧自由基(·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Bi_(2)wo_(6) 沸石分子筛 复合光催化剂 氨氮
下载PDF
Tb^(3+)∶KY(WO_(4))_(2)薄膜的制备及其荧光性能的研究
10
作者 郭坤峰 沈彬彬 唐丽永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1-94,共4页
采用浸渍提拉法以SiO_(2)为缓冲层在石英基片上制备Tb^(3+)∶KY(WO_(4))_(2)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荧光光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加入缓冲层薄膜具有垂直于c轴的择优取向,石英基片与薄膜之间的晶格失配为9.7%,... 采用浸渍提拉法以SiO_(2)为缓冲层在石英基片上制备Tb^(3+)∶KY(WO_(4))_(2)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荧光光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加入缓冲层薄膜具有垂直于c轴的择优取向,石英基片与薄膜之间的晶格失配为9.7%,薄膜的结晶度为87.9%,厚度在10~15nm之间,表面粗糙度Ra=13.346nm。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显示,254nm激发光可发射545nm的绿光,545nm处的荧光寿命是0.69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Tb^(3+)∶KY(wo_(4))_(2) 缓冲层 荧光性能
下载PDF
WO_(3)/Ag_(3)PO_(4)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梅 田雪梅 王中华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3期301-307,共7页
为了提高WO_(3)的光催化性能,本文采用机械混合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Ag_(3)PO_(4)含量的WO_(3)/Ag_(3)PO_(4)复合物样品,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进行了表征。在可见光(λ>400 nm... 为了提高WO_(3)的光催化性能,本文采用机械混合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Ag_(3)PO_(4)含量的WO_(3)/Ag_(3)PO_(4)复合物样品,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进行了表征。在可见光(λ>400 nm)照射下,通过光催化1,4-二氢-2,6-二甲基吡啶-3,5-二羧酸二甲酯(1,4-DHP)的氧化脱氢反应考察了WO_(3)/Ag_(3)PO_(4)复合物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WO_(3)/Ag_(3)PO_(4)复合物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纯WO_(3)和Ag_(3)PO_(4);可见光照射30 min后,WO_(3)/Ag_(3)PO_(4)对1,4-DHP的氧化脱氢效率最高可达97.3%。在1,4-DHP的光催化氧化脱氢过程中,光生空穴为主要的活性物种,超氧负离子自由基起次要作用。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增强光催化剂活性的简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_(3)/Ag_(3)PO_(4)复合物 光催化 1 4-DHP降解 氧化脱氢
下载PDF
基于Co_(3)O_(4)/WO_(3)复合纳米材料的氢气泄漏传感器技术研究
12
作者 安飞 王浩志 +2 位作者 朱亮 冯俊杰 肖安山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22年第9期27-32,共6页
为提高基于WO_(3)纳米材料的气体传感器的氢敏性能,通过物理混合、负载和掺杂的方法制备了3种基于Co_(3)O_(4)/WO_(3)复合气敏材料的氢气传感器,并对其响应机理和分散模型进行了探究。其中基于Co掺杂WO_(3)复合气敏材料的氢气传感器的... 为提高基于WO_(3)纳米材料的气体传感器的氢敏性能,通过物理混合、负载和掺杂的方法制备了3种基于Co_(3)O_(4)/WO_(3)复合气敏材料的氢气传感器,并对其响应机理和分散模型进行了探究。其中基于Co掺杂WO_(3)复合气敏材料的氢气传感器的性能最佳:在工作温度为230℃时,1%的氢气响应值可达50%,响应时间仅约6 s,同时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对甲烷、丁烷以及一些有机蒸气(甲醇、乙醇)响应较差。因此,基于Co掺杂WO_(3)复合气敏材料的氢气传感器十分适合检测加油加氢混合站的氢气泄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泄漏 氢敏性能 气体传感器 Co_(3)O_(4) wo_(3) 复合纳米材料
下载PDF
DNA/聚(3,4-乙烯基二氧噻吩)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用于亚硝酸根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静 刘燕 +5 位作者 马荣娜 王国涛 赵倩 贾文丽 崔慧 王怀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35-441,共7页
采用恒电流和电沉积两步法制备了脱氧核糖核酸-聚(3,4-乙烯基二氧噻吩)(DNA-PEDOT)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用电化学阻抗法(EIS)和循环伏安法(CV)表征了不同修饰电极的修饰可行性和表面的电子传递能力。结果表明,DNA可以牢固地结合... 采用恒电流和电沉积两步法制备了脱氧核糖核酸-聚(3,4-乙烯基二氧噻吩)(DNA-PEDOT)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用电化学阻抗法(EIS)和循环伏安法(CV)表征了不同修饰电极的修饰可行性和表面的电子传递能力。结果表明,DNA可以牢固地结合在PEDOT膜上,并能改善PEDOT膜的性质。研究了NO2-在DNA-PEDOT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提出了一种新的检测NO2-的电化学方法。在0.1 mol/L 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NO2-在DNA-PEDOT修饰电极上于0.88 V左右出现1个较好的氧化峰,考察了该氧化峰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示差脉冲伏安法(DPV)的结果表明,NO2-的DPV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0.3-1.0、1.0-20、20-100μmol/L 3个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60 nmol/L,并考察了可能存在的干扰物质对测定的影响。结果显示,该复合膜修饰电极对NO2-的检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选择性。将其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根 聚(3 4-乙烯基二氧噻吩) 脱氧核糖核酸(DNA) 复合膜修饰电极
下载PDF
RGO/WO_(3)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美涵 魏丽颖 +2 位作者 王冠杰 侯朝霞 张钧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3期191-197,共7页
介绍了水热法、电化学沉积法、溶胶凝胶法制备RGO/WO_(3)复合薄膜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各种方法对RGO/WO_(3)复合薄膜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简述了RGO/WO_(3)复合薄膜在电致变色显示器、气体传感器、光催化上的应用,对RGO/WO_(3)复合薄膜的发... 介绍了水热法、电化学沉积法、溶胶凝胶法制备RGO/WO_(3)复合薄膜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各种方法对RGO/WO_(3)复合薄膜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简述了RGO/WO_(3)复合薄膜在电致变色显示器、气体传感器、光催化上的应用,对RGO/WO_(3)复合薄膜的发展趋势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O/wo_(3) 复合薄膜 电致变色 气体传感器 光催化
下载PDF
WO_(3)/Bi_(2)WO_(6)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彭兵兵 宦克为 +2 位作者 肖楠 尹笑乾 杨继凯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299-2304,2311,共7页
以导电玻璃为基底采用水热法制备了WO_(3)纳米片薄膜,再通过溶剂热法改变不同溶剂热反应时间(6、8和10 h)在WO_(3)纳米片薄膜上生长Bi_(2)WO_(6)制备了WO_(3)/Bi_(2)WO_(6)复合薄膜。利用XRD、SEM、UV-Vis、光电流、光电催化和交流阻抗... 以导电玻璃为基底采用水热法制备了WO_(3)纳米片薄膜,再通过溶剂热法改变不同溶剂热反应时间(6、8和10 h)在WO_(3)纳米片薄膜上生长Bi_(2)WO_(6)制备了WO_(3)/Bi_(2)WO_(6)复合薄膜。利用XRD、SEM、UV-Vis、光电流、光电催化和交流阻抗对WO_(3)/Bi_(2)WO_(6)复合薄膜的结构和光电性能进行表征与测定。结果表明,WO_(3)纳米片薄膜的光电流密度为0.74 mA/cm^(2),对质量浓度为6.0 mg/L亚甲基蓝的光电催化效率为47.9%。不同WO_(3)/Bi_(2)WO_(6)复合薄膜的光电化学性能均优于单一WO_(3)纳米薄膜,且溶剂热反应时间为8 h的WO_(3)/Bi_(2)WO_(6)复合薄膜具有最高的光电流密度(1.22 mA/cm^(2))和最优的光电催化效率(58.6%)。WO_(3)/Bi_(2)WO_(6)复合薄膜有效降低了复合薄膜内部电子阻抗,增加了有效光电化学反应位点,显著提升了光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_(3)/Bi_(2)wo_(6)复合薄膜 水热法 溶剂热法 光电流 光电催化 功能材料
下载PDF
WO_(3)薄膜电致变色器件的响应时间测试及其改善方案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天皓 刘红均 +4 位作者 伏桂月 娄飞 李涵 刘召军 邱成峰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1-648,共8页
电致变色(Electrochromism,EC)器件,具有工作电压低、多稳态、静态无功耗、变色功耗低、透光度/反射度连续可调等特点。WO_(3)制作的电致变色器件存在响应时间过长、光学调制幅度较低等问题。为了能够进一步缩短响应时间,本文使用WO_(3... 电致变色(Electrochromism,EC)器件,具有工作电压低、多稳态、静态无功耗、变色功耗低、透光度/反射度连续可调等特点。WO_(3)制作的电致变色器件存在响应时间过长、光学调制幅度较低等问题。为了能够进一步缩短响应时间,本文使用WO_(3)作为变色层的材料并制备电致变色器件,研究了不同氩氧流量比下对WO_(3)薄膜的影响以及对响应时间的影响,且以Ag-WO_(3)复合层作为变色层的改进方案来制备电致变色器件,研究其对响应时间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氩氧流量比为50∶50时,WO_(3)薄膜制备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响应时间最短,着色响应时间与褪色响应时间分别为21.27 s与11.68 s;Ag-WO_(3)复合薄膜制作的电致变色器件,当Ag层厚度为6 nm时,两种响应时间最小,着色响应时间与褪色响应时间分别为12.71 s和7.89 s。WO_(3)薄膜制作的电致变色器件,在不同氩氧流量比下器件的响应时间受到影响;Ag-WO_(3)复合薄膜制作的电致变色器件响应时间与用WO_(3)制作的器件相比明显缩短,但是当Ag层厚度增加时,器件的响应时间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变色器件 wo_(3)薄膜 Ag-wo_(3)复合薄膜 响应时间
下载PDF
g-C_(3)N_(4)@Bi_(2)WO_(6)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17
作者 杨水金 张晓燕 熊刘燕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6-32,共7页
将g-C_(3)N_(4)和Bi_(2)WO_(6)制备复合材料g-C_(3)N_(4)@Bi_(2)WO_(6),通过SEM、XRD以及PL等技术对g-C_(3)N_(4)@Bi_(2)WO_(6)进行了结构和光学性质的表征,并以罗丹明B(RhB)为目标染料,考察了不同负载量的催化性能差异,推测其光催化机... 将g-C_(3)N_(4)和Bi_(2)WO_(6)制备复合材料g-C_(3)N_(4)@Bi_(2)WO_(6),通过SEM、XRD以及PL等技术对g-C_(3)N_(4)@Bi_(2)WO_(6)进行了结构和光学性质的表征,并以罗丹明B(RhB)为目标染料,考察了不同负载量的催化性能差异,推测其光催化机理.实验证明复合材料稳定性很好,并且催化性能相对于纯的g-C_(3)N_(4)和Bi_(2)WO_(6)有了很大的提高.这项工作为高活性异质结构光催化剂的设计和合成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 Bi_(2)wo_(6) 复合材料 光催化机理
下载PDF
Multifunctional Ti_(3)C_(2)T_(x)-(Fe_(3)O_(4)/polyimide)composite films with Janus structure for outstand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and superior visual thermal management 被引量:17
18
作者 Yali Zhang Zhonglei Ma +1 位作者 Kunpeng Ruan Junwei Gu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2年第6期5601-5609,共9页
Flexible multifunctional polymer-based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shielding composite films have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s in the fields of 5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s and artifici... Flexible multifunctional polymer-based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shielding composite films have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s in the fields of 5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In this work,Fe_(3)O_(4)/polyamic acid(PAA)nanofiber films are prepared by in-situ polymerization and electrospinning technology,and Ti_(3)C_(2)T_(x)nanosheets are deposi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Fe_(3)O_(4)/PAA nanofiber films via vacuum-assisted filtration.Then,Janus Ti_(3)C_(2)T_(x)-(Fe_(3)O_(4)/polyimide(PI))composite films are obtained by thermal imidization.The two sides of the Janus films exhibit completely different properties.The Fe_(3)O_(4)/PI side has excellent hydrophobicity and insulation property,and the Ti_(3)C_(2)T_(x)side has hydrophilicity and terrific conductivity.When the mass fraction of Ti_(3)C_(2)T_(x)is 80 wt.%,the Janus Ti_(3)C_(2)T_(x)-(Fe_(3)O_(4)/PI)composite film has excellent EMI shielding performanc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with EMI shielding effectiveness,tensile strength and Young’s modulus reaching 66 dB,114.5 MPa and 5.8 GPa,respectively.At the same time,electromagnetic waves show different absorption shielding effectiveness(SEA)when incident from two sides of the Janus films.When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s are incident from the Fe_(3)O_(4)/PI side,the SEA of the Janus film is 58 dB,much higher than that when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s are incident from the Ti_(3)C_(2)T_(x)side(39 dB).In addition,the Ti_(3)C_(2)T_(x)side of the Janus Ti_(3)C_(2)T_(x)-(Fe_(3)O_(4)/PI)composite films also has excellent electrothermal and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performances.When the applied voltage is 4 V,the stable surface temperature reaches 108°C;when it is irradiated by simulated sunlight with power density of 200 mW/cm2,the stable surface temperature reaches 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nus structure Ti_(3)C_(2)T_(x)-(Fe_(3)O_(4)/PI)composite films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electrothermal conversion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原文传递
Fe_2O_3-In_2O_3复合薄膜光波导传感元件检测二甲苯气体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姑丽各娜.买买提依明 阿布力孜.伊米提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2-466,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出氧化铁-氧化铟复合材料,利用提拉法将复合材料固定在锡掺杂玻璃光波导表面研究出能够检测二甲苯气体的Fe2O3-In2O3复合薄膜/锡掺杂玻璃光波导气敏元件。将气敏元件固定在气体检测系统中对挥发性有机气体...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出氧化铁-氧化铟复合材料,利用提拉法将复合材料固定在锡掺杂玻璃光波导表面研究出能够检测二甲苯气体的Fe2O3-In2O3复合薄膜/锡掺杂玻璃光波导气敏元件。将气敏元件固定在气体检测系统中对挥发性有机气体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Fe2O3-In2O3复合薄膜/锡掺杂玻璃光波导气敏元件对二甲苯气体具有较好的响应,其响应浓度范围为1×10-3~1×10-5(V/V)。在常温下该敏感元件对于浓度为1×10-5(V/V)的二甲苯蒸汽有比较明显响应,其响应和恢复时间分别为5s和20s。Fe2O3-In2O3复合薄膜/锡掺杂玻璃光波导气敏元件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制作工艺简单和可逆性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传感器1 玻璃光波导2 溶胶凝胶法3 Fe2O3-In2O3复合薄膜4 二甲苯5
下载PDF
WO_(3)/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有鹏 吴福礼 +1 位作者 李兵 杨本宏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265-4272,共8页
将自制层状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和WO_(3)纳米片均匀混合,经煅烧制备WO_(3)/g-C_(3)N_(4)复合半导体。利用XRD、SEM、TEM、UV-Vis DRS和PL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g-C_(3)N_(4)呈现类石墨烯状片层结构,WO_(3)为纳米片状结构,且分... 将自制层状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和WO_(3)纳米片均匀混合,经煅烧制备WO_(3)/g-C_(3)N_(4)复合半导体。利用XRD、SEM、TEM、UV-Vis DRS和PL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g-C_(3)N_(4)呈现类石墨烯状片层结构,WO_(3)为纳米片状结构,且分散在g-C_(3)N_(4)表面;与WO_(3)复合后,UV-Vis吸收边发生了红移,拓宽了g-C_(3)N_(4)对可见光的响应。以罗丹明B(RhB)为模拟污染物,考察WO_(3)/g-C_(3)N_(4)的光催化降解性能。WO_(3)/g-C_(3)N_(4)质量比为1∶5时,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活性,可见光照60 min后,RhB降解率可达到94.9%。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重复使用6次后,RhB的降解率依然达到88.9%。光催化机制研究表明,超氧自由基(·O^(−)_(2))是光催化降解RhB的主要活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_(3)/g-C_(3)N_(4) 复合半导体 罗丹明B 光催化降解 纳米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