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四时期东西文化论战的理论界标及其文明启示
1
作者 樊士博 郑天骄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6-76,共11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的使命任务,标志着中华文化发展进入崭新境界。五四时期东西文化论战围绕中华文化的现代性与现代化问题展开,探讨东西文化古今之争、义利之辩与动静之别的性质差异,为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开辟...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的使命任务,标志着中华文化发展进入崭新境界。五四时期东西文化论战围绕中华文化的现代性与现代化问题展开,探讨东西文化古今之争、义利之辩与动静之别的性质差异,为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开辟了立足本来、吸收外来、中西结合三条文化发展路径,成为推动中华文明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的思想界标,至今仍有重要启示意义。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在主体维度上要不断巩固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在实践维度上要贯彻“两创”方针,在价值维度上要坚持走“两个结合”的文化发展路径,在目标维度上要担当引领文化繁荣发展的文化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文化 东西文化论战 文化使命 新文化运动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夏季气温变化型与西太平洋副高活动异常的联系 被引量:19
2
作者 管兆勇 蔡佳熙 +1 位作者 唐卫亚 白莹莹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6-675,共10页
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气温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OLR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气温变化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的年际变动的联系。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气温异常可分为全区一致、南北反相、东西反相三... 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气温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OLR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气温变化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的年际变动的联系。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气温异常可分为全区一致、南北反相、东西反相三种分布型。在年际时间尺度上,此三型的形成与东亚-西太平洋地区环流异常三种不同的分布密切相关。根据异常环流的这三种不同的分布型,分别定义了相应的东亚-西太平洋环流异常指数IEAWPi。分析表明,IEAWPi分别与三型气温指数有很好的相关关系,IEAWPi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与长江中下游夏季气温变化型相联系的副高活动异常。IEAWPi对应的高、低值年的高度距平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上空均呈相当正压结构。在500 hPa高度上,三型高度场异常的维持均与源自热带洋面上空的波列有关,而第三型高度场异常还与沿西风急流传播的波列有关。IEAWPi可为诊断和预测长江流域气温异常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分布型 西太副高 东亚-西太平洋环流异常指数
下载PDF
夏季副高次季节尺度东西变动特征及其与中国西南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晏红明 字俣丞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0,共20页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是影响中国气候的大尺度环流系统,研究次季节尺度副高东西变动对西南地区降水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根据副高东西变动的关键区位置分别定义了前夏和后夏副高东西变动指数,指数具有显著...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是影响中国气候的大尺度环流系统,研究次季节尺度副高东西变动对西南地区降水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根据副高东西变动的关键区位置分别定义了前夏和后夏副高东西变动指数,指数具有显著的10~30天次季节周期,能够很好表征副高次季节东西变动的特征。根据指数的标准化值,共选取前夏和后夏东西事件195次(1374天)。进一步对东西事件的分析表明次季节尺度上副高东西变动与西南地区降水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副高偏西(东)事件中,副高经历了由东→西→东(西→东→西)逐渐变化的过程,相应西南大部分地区的降水经历了逐渐由少→多→少(多→少→多)的演变,次季节尺度上西南地区降水对副高变化的响应与副高东西变动过程中副高北侧及副高主体区域的水汽和气流的垂直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另外,分析发现对于西南地区而言,受副高次季节东西变动的影响,贵州和重庆地区降水变化的一致性比较好,而云南和四川地区降水变化的区域差异较大,尤其是云南。前夏,在副高东西变动过程中云南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呈现出与西南大部分地区,尤其与贵州和重庆地区的降水变化完全相反的特征,即副高偏西(东)事件中,云南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偏少(多),西南其它大部地区降水偏多(少);后夏,除云南中北部地区,西南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变化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季节尺度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西变动 前夏和后夏 中国西南地区 夏季降水
下载PDF
初夏西北太平洋副高东西变动对中国南部降水东西差异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晏红明 肖子牛 薛建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65-781,共17页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是影响中国气候的大尺度环流系统,为了进一步了解副高对中国气候的影响,本文利用站点观测资料和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通过资料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6月副高东西变动对中国南部降水的影响,以...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是影响中国气候的大尺度环流系统,为了进一步了解副高对中国气候的影响,本文利用站点观测资料和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通过资料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6月副高东西变动对中国南部降水的影响,以及影响副高东西变动的前期海洋因子.结果表明副高东西变动对中国西南和华南地区降水的影响明显不同:副高偏东有利于降水西南偏多而华南偏少,偏西则降水变化刚好相反.其原因与副高东西变化引起的环流差异有关,华南降水与副高东(西)变动时西太平洋地区副高西北侧的东北(西南)风异常以及东亚中低纬度地区异常经向波列的变化直接有关,而西南降水异常不仅与副高东西变动在东南亚地区引起的纬向风异常有关,与青藏高原大地形动力作用对副高北侧异常纬向风的变化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此外,副高东西变动时影响西南和华南地区的水汽来源不同,影响西南的水汽主要来源于赤道印度洋80°E附近越赤道气流,而影响华南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副高南侧偏东气流从西北太平洋地区输送的水汽.进一步分析发现前期冬春季热带西北太平洋和赤道西太平洋海温变化的偶极差异与后期初夏副高东西变动有密切联系,冬春季西北太平洋暖海温和赤道西太平洋冷海温变化有利于后期初夏副高偏西,相反则有利于副高偏东,数值模拟结果在一定程度证实了资料诊断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东西变动 中国西南和华南降水差异 水汽输送 亚洲夏季风
下载PDF
西秦岭与东昆仑的侧向碰撞与造山 被引量:28
5
作者 孙延贵 田琪 王青海 《青海地质》 2001年第2期18-25,共8页
东昆仑和西秦岭两造山带间的关系历来存有争议。笔者认为在全面分析两造山带间由平行造山带走向的侧向运动所造成的基本地质构造现象的基础上,两造山带间是以侧向运动形式为主,这种侧向运动于古生代早期就已发生,至三叠纪末期因发生侧... 东昆仑和西秦岭两造山带间的关系历来存有争议。笔者认为在全面分析两造山带间由平行造山带走向的侧向运动所造成的基本地质构造现象的基础上,两造山带间是以侧向运动形式为主,这种侧向运动于古生代早期就已发生,至三叠纪末期因发生侧向碰撞造山而结束,鄂拉山次级造山带并由此而产生,同时也完成了秦昆两造山带结合,并进一步指出:西秦岭和东昆仑两造山带并非是在统一造山机制下所形成的同一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西秦岭 造山带 侧向运动 碰撞 地质构造 古生代 三叠系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五四东西文化论战研究述评 被引量:2
6
作者 郑大华 伏炎安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81-86,共6页
五四东西文化论战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件影响非常深远的大事。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从论战发生的背景、论战的概况以及对论战的评价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研究中还存在着非历史主义的倾... 五四东西文化论战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件影响非常深远的大事。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从论战发生的背景、论战的概况以及对论战的评价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研究中还存在着非历史主义的倾向,二是系统性不够,三是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东西文化论战 研究 述评
下载PDF
冯陈祖怡之新图书馆观实践探微
7
作者 蒋秀丽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5-121,共7页
冯陈祖怡是近代中国最早赴海外研修图书馆学的女留学生。她归国后致力于图书馆事业,执掌过多种类型图书馆,积极参与各种图书馆协会的创建与活动,是近代新图书馆运动的开拓者和积极推动者之一。此文梳理了她在拓展图书馆教育职能、重视... 冯陈祖怡是近代中国最早赴海外研修图书馆学的女留学生。她归国后致力于图书馆事业,执掌过多种类型图书馆,积极参与各种图书馆协会的创建与活动,是近代新图书馆运动的开拓者和积极推动者之一。此文梳理了她在拓展图书馆教育职能、重视图书馆人才培养、创新中文编目方法、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卓越贡献,以期为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图书馆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路径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陈祖怡 图书馆管理 图书馆协会 中西文化交流 新图书馆运动
下载PDF
奥林匹克运动在东西方体育融合中的作用
8
作者 曾桂生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1期81-83,共3页
奥林匹克运动肩负着促进东西方体育统一的历史性使命.在分析东西方体育差异原因的基础上,论述了东西方体育走向统一的历史必然性,并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阐释了奥林匹克运动在促进东西方体育融合中的作用.
关键词 奥林匹克运动 东西方体育 融合 北京奥运会
下载PDF
分段副热带高压位置指数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那莹 王冀 +2 位作者 张英娟 张培群 陆日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39-1448,共10页
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东西部分的经向位置对我国气候有着不同影响,定义了西段、东段副高位置指数:分别为10°~60°N、110°~130°E和10°~60°N、130°~150°E范围内子午线上500 hPa位势... 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东西部分的经向位置对我国气候有着不同影响,定义了西段、东段副高位置指数:分别为10°~60°N、110°~130°E和10°~60°N、130°~150°E范围内子午线上500 hPa位势高度最大值所在的平均纬度,并将两者平均值定义为副高中心位置指数。这些指数与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相关性较业务副高脊线指数有所提高,尤其是西段副高位置指数与华北平原夏季降水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副高位置指数基本维持了业务副高脊线指数与长江流域降水的负相关关系和与华南降水的正相关关系。西段副高位置指数偏北时,对应西北太平洋上500 hPa出现反气旋环流,反气旋中心位于38°N、130°E附近;而东段副高位置指数偏北对应的反气旋中心位置偏东偏北,位于40°N、145°E附近。此外,西段、东段副高位置指数偏南、偏北的不同配置对应我国雨带分布的四种类型。分段副高位置指数与我国夏季降水年际变化较好的相关性将为降水季节预测和季节内雨带移动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副高位置指数 脊线指数 雨带类型 年际变化
下载PDF
论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建红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70-72,共3页
1968年8月20日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五国悍然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从而打断了'布拉格之春'的改革运动.这一行为不仅震惊了世界,而且对当时及其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它给国际共运带来极大损害;使北约组织重获新生;对东西方关系... 1968年8月20日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五国悍然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从而打断了'布拉格之春'的改革运动.这一行为不仅震惊了世界,而且对当时及其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它给国际共运带来极大损害;使北约组织重获新生;对东西方关系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苏联 捷克斯洛伐克 国际关系 “布拉格之春”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下载PDF
论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1
作者 高建红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70-72,共3页
1968年8月20日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五国悍然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从而打断了“布拉格之春”的改革运动。这一行为不仅震惊了世界,而且对当时及其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它给国际共运带来极大损害;使北约组织重获新生;对东西方关系也产... 1968年8月20日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五国悍然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从而打断了“布拉格之春”的改革运动。这一行为不仅震惊了世界,而且对当时及其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它给国际共运带来极大损害;使北约组织重获新生;对东西方关系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捷克斯洛伐克 国际共运 北约 东西方关系
下载PDF
龙门山南西段一个不成峰的飞来峰构造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善清 《四川地质学报》 1992年第3期194-200,共7页
大偏崖飞来峰是一个产于河谷中的飞来峰,其中产Pseudo fusulina kraffli。属海相早二叠世早期(隆林期)的生物,与上扬子地台梁山期的海陆交互相共处在一地。据此化石和参考龙门山相近地区飞来峰的(竹蜓)化石及其他化石组合,推断飞来峰是... 大偏崖飞来峰是一个产于河谷中的飞来峰,其中产Pseudo fusulina kraffli。属海相早二叠世早期(隆林期)的生物,与上扬子地台梁山期的海陆交互相共处在一地。据此化石和参考龙门山相近地区飞来峰的(竹蜓)化石及其他化石组合,推断飞来峰是来自川西-藏东地区。根据大偏崖飞来峰的产出形态、构造地质特征与地貌的关系,确定龙门山前山带的上古生界是一个不生根的大飞来峰,其生物化石组合与近邻的龙门山后山及上扬子地台不相同,与川西-藏东-带确可对比。据此推断上扬子地台在印支晚期发生过逆掩推覆构造运动,其后在燕山—喜马拉雅期,上扬子地台驮负着龙门山向北东方向作左旋运动,同时向北西俯冲形成龙门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来峰 逆掩推覆 龙门山地体 上扬子地台左旋运动
下载PDF
汉番禺城故址新考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宏岐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6-127,共12页
关于两汉时期岭南地区经济都会番禺城故址所在历来多有争议,本文通过细致的考证分析,否定了今广州旧城区说这一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以及番禺沙湾说、顺德简岸说等异说,并通过历史文献资料、历史地名遗存、地貌状况、汉墓葬点分布、历史水... 关于两汉时期岭南地区经济都会番禺城故址所在历来多有争议,本文通过细致的考证分析,否定了今广州旧城区说这一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以及番禺沙湾说、顺德简岸说等异说,并通过历史文献资料、历史地名遗存、地貌状况、汉墓葬点分布、历史水道交通条件、历史城市生态环境等多重证据,认为秦及南越国时期的番禺城在今广州旧城区,但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则将南海郡治与番禺县治并置于旧番禺城之南,并考订两汉新番禺城的具体方位当在今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北一带,论文相应还探讨了东汉末年番禺县城迁回旧址的时间、原因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南海郡 番禺县 城址位置 城址迁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