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WRF模式的好溪流域致洪暴雨千米尺度预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贾彦方 吴志勇 +3 位作者 李源 何海 欧剑 汪瑛琪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14,共5页
鉴于好溪流域内多山地和丘陵,梅汛期和台汛期常突发强暴雨,致使其千米尺度下的数值预报难度较大的问题,选取好溪流域2015~2020年的10场致洪暴雨事件,利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WRF和GFS预报数据进行6、30、54 h的回顾性预报,并测试了5... 鉴于好溪流域内多山地和丘陵,梅汛期和台汛期常突发强暴雨,致使其千米尺度下的数值预报难度较大的问题,选取好溪流域2015~2020年的10场致洪暴雨事件,利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WRF和GFS预报数据进行6、30、54 h的回顾性预报,并测试了5种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千米尺度下,WRF模式模拟的降雨量偏小,对山区的预报效果优于河谷地区;Lin方案的整体预报效果最佳,而WSM3方案最差;选取的10场极端降水事件受到台风和西南低空急流等异常天气的影响,Lin方案和WSM5方案适用性较好;WRF模式对暴雨的预报效果优于大暴雨。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山区小流域致洪降雨的模拟和预报精度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预报 wrf模式 对流解析尺度 异常天气 山区小流域
下载PDF
基于WRF-NAQPMS的一次沙尘天气预报评估
2
作者 韩文宇 孔祥伟 +4 位作者 杨丽丽 于军海 张静 张英俊 胡爽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221,共10页
为提高沙尘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利用ECWMF再分析资料和近地面PM_(10)小时质量浓度监测数据,评估WRFNAQPMS模式对2021年3月15—21日甘肃强沙尘过程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WRF-NAQPMS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此次污染过程:WRF对“3·15”天... 为提高沙尘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利用ECWMF再分析资料和近地面PM_(10)小时质量浓度监测数据,评估WRFNAQPMS模式对2021年3月15—21日甘肃强沙尘过程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WRF-NAQPMS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此次污染过程:WRF对“3·15”天气系统的模拟与实况整体趋势较为一致,随着预报时效延长,气象模拟场移动偏快,导致沙尘预报场发展偏快、沙尘二次传输影响下游时间提前;近地面风向的局地偏差是导致甘肃中东部地区沙尘浓度出现预报误差的主要气象因素。NAQPMS模式对PM_(10)小时质量浓度的模拟随着预报时效增加和离沙源地距离的增大,预报误差逐步增大:在河西地区,沙尘影响时段和起沙浓度的模拟值均接近监测值,其中嘉峪关、酒泉、张掖的PM_(10)小时质量浓度模拟值与监测值相关系数r>0.8;中部地区城市的沙尘影响时段预报略有偏差,且模拟值低于监测值;受复杂下垫面和气象场预报误差影响,省内其他地区沙尘预报结果参考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预报 wrf NAQPMS 预报评估 PM_(10)
下载PDF
基于雷达估测降雨及WRF-Hydro模型的典型山洪模拟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胡迎春 陈耀登 +1 位作者 高玉芳 彭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4-263,共10页
受复杂地形与基础气象水文资料缺乏限制,山区小尺度流域的水文预警预报技术较为薄弱,利用高分辨率雷达观测资料驱动分布式水文模型是提高山区小流域洪水预报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位于重庆中部的山区小流域二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开... 受复杂地形与基础气象水文资料缺乏限制,山区小尺度流域的水文预警预报技术较为薄弱,利用高分辨率雷达观测资料驱动分布式水文模型是提高山区小流域洪水预报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位于重庆中部的山区小流域二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开展基于雷达估测降雨数据的WRF-Hydro模型在山区小流域的山洪模拟研究,以评估雷达估测降雨的水文应用效果和WRF-Hydro模型在山区小流域的适用性。选取流域内典型的暴雨洪水过程,利用S波段的多普勒天气雷达的估测降雨数据驱动WRF-Hydro模型,并结合新安江模型进一步对比分析模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在二河流域,采用雷达估测降雨数据驱动WRF-Hydro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洪水过程、洪水流量以及峰现时间,纳什效率系数高于0.65,克林-古普塔效率系数高于0.50,相关系数高于0.85。(2)将WRF-Hydro模型与新安江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在二河流域,WRF-Hydro模型的模拟效果优于新安江模型,纳什系数差值0.03,相关系数差值为0.04,进一步表明WRF-Hydro模型在山区小流域较优的洪水模拟性能。总体而言,基于雷达估测降雨数据的WRF-Hydro模型在二河流域表现出了良好的模拟洪水的性能,可进一步在类似小尺度山区流域进行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Hydro模型 山区小流域 雷达估测降雨 洪水预报 新安江模型
下载PDF
WRF模型驱动的网格新安江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龚俊超 姚成 孙明坤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33,共10页
为提升输入网格新安江模型的降雨和蒸发数据的时空分布准确度,完善水文循环过程,并为进一步实现WRF模型与网格新安江模型的耦合提供基础,构建了由WRF驱动的网格新安江模型。首先,采用逐步订正法将WRF预报降雨与雨量站降雨融合来获取WRF... 为提升输入网格新安江模型的降雨和蒸发数据的时空分布准确度,完善水文循环过程,并为进一步实现WRF模型与网格新安江模型的耦合提供基础,构建了由WRF驱动的网格新安江模型。首先,采用逐步订正法将WRF预报降雨与雨量站降雨融合来获取WRF融合降雨;然后将WRF预报气象数据输入网格新安江模型中并采用彭曼公式计算单元网格小时蒸发能力;最后由WRF融合降雨和彭曼公式蒸发能力驱动网格新安江模型在湿润的屯溪流域进行洪水模拟预报。结果表明:①WRF融合降雨具有较高精度且具有精细空间分布。相较于WRF预报降雨,WRF融合降雨与实测降雨的相关性(RR≥0.99)和拟合度(NSE≥0.98)更高,雨峰误差(-8.1%~3.5%)和雨量误差(-2.0%~6.7%)均明显减小。在空间分布上,WRF融合降雨具有比站点插值降雨更复杂的空间信息,信息熵(SE)显著增加(30.4%~48.2%),并包含了WRF降雨和站点插值降雨的降雨中心。②彭曼公式蒸发能力不仅呈现出逐小时变化规律,且与降雨过程密切相关。在空间分布上,彭曼公式蒸发能力与海拔密切相关,在中高程地区最大,低高程地区次之,而在高程较高地区最小。③WRF驱动的网格新安江模型具有较大的洪水预报潜力。相较于使用WRF预报降雨驱动网格新安江模型,由WRF融合降雨和彭曼公式蒸发能力驱动的网格新安江模型在屯溪流域的洪水预报精度明显提高,预报洪水的NSE均在0.90以上,洪量、洪峰和峰现时间合格率均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型 网格新安江模型 逐步订正法 彭曼公式 洪水预报
下载PDF
利用同化资料改进WRF-Chem对华北地区秋季PM_(2.5)预报的研究
5
作者 李文凯 陈耀登 陈丹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9-671,共13页
气溶胶初始场同化能够提高WRF-Chem气象-气溶胶耦合预报的准确度。为了讨论气溶胶同化在不同时刻对耦合模式预报的影响,针对2015年10月一次重度霾污染过程,进行了一天4个不同时刻的气象-气溶胶联合同化及短时预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 气溶胶初始场同化能够提高WRF-Chem气象-气溶胶耦合预报的准确度。为了讨论气溶胶同化在不同时刻对耦合模式预报的影响,针对2015年10月一次重度霾污染过程,进行了一天4个不同时刻的气象-气溶胶联合同化及短时预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化气象资料的基础上同化气溶胶观测资料能够改善不确定性较大的排放源清单带来的模拟高估问题,减小初始场PM_(2.5)的正偏差;随着初始场PM_(2.5)浓度的下降,气溶胶导致的地面辐射的下降减弱,使得日间时刻6 h预报场的向下短波辐射量增加;日间近地面温度和湿度对辐射量变化的响应(增温减湿)呈现为在空间大面积上的重合和时间上的同步,这种响应在循环滚动预报的影响下即使在夜间也得到了延续;近地面增温减湿的结构有助于边界层向上发展,从而促进气溶胶的向上传输,最终进一步减弱预报场对地表PM_(2.5)的高估。因此,气溶胶同化带来的初始场PM_(2.5)信息的改善,使得6 h耦合预报的结果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Chem wrfDA-Chem 气象-气溶胶联合资料同化 耦合预报
下载PDF
基于LSTM实时校正的WRF/WRF-Hydro耦合径流预报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昱辰 刘佳 +2 位作者 刘录三 李传哲 王瑜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34-1346,共13页
为改进WRF/WRF-Hydro陆气耦合系统的径流预报效果,减小耦合系统在峰现时间、洪峰流量预报上的误差,本文在使用变分数据同化技术充分降低预报降雨误差水平的基础上,采用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LSTM对WRF/WRF-Hydro耦合系统的径流预报过... 为改进WRF/WRF-Hydro陆气耦合系统的径流预报效果,减小耦合系统在峰现时间、洪峰流量预报上的误差,本文在使用变分数据同化技术充分降低预报降雨误差水平的基础上,采用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LSTM对WRF/WRF-Hydro耦合系统的径流预报过程开展了实时校正研究,并与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实时校正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数据同化技术可有效提升WRF模式降雨预报精度,降低WRF-Hydro模式的输入误差,但径流预报准确性仍有待提升。对比LSTM和ARMA两种实时校正模型对耦合径流预报结果的实时校正:在前3 h预见期,两种模型在中国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山区小流域6场典型洪水预报中的表现基本接近,除场次4外,LSTM和ARMA两种模型在3 h预见期的衰减速率分别为2.04~23.08和9.18~36.47,随着预见期的延长,LSTM径流预报精度的衰减速度在整体上慢于ARMA模型,预报效果优于ARMA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TM 实时校正 wrf/wrf-Hydro耦合系统 径流预报 数据同化
下载PDF
A Methodological Study on Using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 Model Outputs to Drive a One-Dimensional Cloud Model 被引量:1
7
作者 JIN Ling Fanyou KONG +1 位作者 LEI Hengchi HU Zhaoxia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期230-240,共11页
A new method for driving a One-Dimensional Stratiform Cold (1DSC) cloud model with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 casting (WRF) model outputs was developed by conducting numerical experiments for a typical large-scale ... A new method for driving a One-Dimensional Stratiform Cold (1DSC) cloud model with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 casting (WRF) model outputs was developed by conducting numerical experiments for a typical large-scale stratiform rainfall event that took place on 4-5 July 2004 in Changchun, China. Sensitivity test results suggested that, with hydrometeor pro files extracted from the WRF outputs as the initial input, and with continuous updating of soundings and vertical velocities (including downdraft) derived from the WRF model, the new WRF-driven 1DSC modeling system (WRF-1DSC) was able to successfully reproduce both the generation and dissipation processes of the precipitation event. The simulated rainfall intensity showed a time-lag behind that observed, which could have been caused by simulation errors of soundings, vertical velocities and hydrometeor profiles in the WRF output.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simulated and observed movement path of the precipitation system, a nearby grid point was found to possess more accurate environmental fields in terms of their similarity to those observed in Changchun Station. Using profiles from this nearby grid point, WRF-1DSC was able to repro duce a realistic precipitation pattern.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1D cloud-seeding models do indeed have the potential to predict realistic precipitation patterns when properly driven by accurate atmospheric profiles derived from a regional short range forecasting system, This opens a novel and important approach to developing an ensemble-based rain enhancement prediction and operation system under a probabilistic framework conce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seeding model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wrf model rain enhancement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预报风场改善WRF对强降水的预报效果——以青岛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晓东 海尚飞 +4 位作者 于诗赟 王菲 马艳 丁仁智 盛立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124,共14页
本文将全球预报系统(GFS,Global forecast system)分析数据和预报数据作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后报风场,将BP后报结果松弛逼近到天气研究和预报(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的后报阶段,改善... 本文将全球预报系统(GFS,Global forecast system)分析数据和预报数据作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后报风场,将BP后报结果松弛逼近到天气研究和预报(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的后报阶段,改善WRF模式对强降水的预报效果。以2018年5月22日青岛地区强降水为例,利用青岛地区7个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和雷达回波图检验优化方法对强降水的后报效果。结果表明,松弛逼近BP后报风场后,降水强度有了明显改善,相比于不松弛逼近任何数据的WRF模式,松弛逼近BP后报风场的WRF模式24 h降水量误差减少了8.62 mm,但后报降水量仍弱于实际降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预报 wrf模式 BP神经网络 松弛逼近
下载PDF
基于WRF模式分析高垂直分辨率对环渤海辐射雾模拟的适用性研究
9
作者 廖云琛 吴彬贵 +5 位作者 鞠婷婷 田梦 李英华 孙树鹏 张嘉霖 杨健博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3年第5期34-43,共10页
研究普遍认为高垂直分辨率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能改善雾形成阶段的预报能力,而对雾发展与消散阶段的模拟能力是否改善存在较多争论。为探讨高垂直分辨率模式对环渤海地区辐射雾模拟的适用性,利用卫星资料和观测资料,采用击中率(POD)、虚报... 研究普遍认为高垂直分辨率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能改善雾形成阶段的预报能力,而对雾发展与消散阶段的模拟能力是否改善存在较多争论。为探讨高垂直分辨率模式对环渤海地区辐射雾模拟的适用性,利用卫星资料和观测资料,采用击中率(POD)、虚报率(FAR)和预报技巧(ETS)3个检验指标,评估了不同垂直分辨率模式对环渤海大雾过程各阶段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模式上层设置较高的垂直分辨率对雾模拟影响极小,而低层设置较高的垂直分辨率总体上能改善雾形成时间、持续时长和雾层厚度的模拟能力,但雾区的模拟高度依赖于大雾分布形态。对零散非均一分布大雾过程,高垂直分辨率模式看似改善了POD,但却伴随着FAR的上升和ETS的下降;对均一分布的大范围雾过程,高垂直分辨率模式能同时改善各检验指标,有效改善此类雾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 辐射雾 高垂直分辨率 wrf
下载PDF
Improve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Latest Version of WRF-Lake at a Deep Riverine Reservoir
10
作者 Shibo GUO Dejun ZHU Yongcan CHE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682-696,共15页
The WRF-lake vertically one-dimensional(1D)water temperature model,as a submodule of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system,is being widely used to investigate water-atmosphere interactions.But previous appli... The WRF-lake vertically one-dimensional(1D)water temperature model,as a submodule of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system,is being widely used to investigate water-atmosphere interactions.But previous applications revealed that it cannot accurately simulate the water temperature in a deep riverine reservoir during a large flow rate period,and whether it can produce sufficiently accurate heat flux through the water surface of deep riverine reservoirs remains uncertain.In this study,the WRF-lake model was improved for applications in large,deep riverine reservoirs by parametric scheme optimization,and the accuracy of heat flux calculation was evaluated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a better physically based model,the Delft3D-Flow,which was previously applied to different kinds of reservoirs successfully.The results show:(1)The latest version of WRF-lake can describe the surface water temperature to some extent but performs poorly in the large flow period.We revised WRF-lake by modifying the vertical thermal diffusivity,and then,the water temperature simulation in the large flow period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2)The latest version of WRF-lake overestimates the reservoir-atmosphere heat exchange throughout the year,mainly because of underestimating the downward energy transfer in the reservoir,resulting in more heat remaining at the surface and returning to the atmosphere.The modification of vertical thermal diffusivity can improve the surface heat flux calculation significantly.(3)The longitudinal temperature variation and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inflow and outflow,which cannot be considered in the 1D WRF-lake,can also affect the water surface heat flu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system water–atmosphere interactions riverine reservoir inflow-outflow thermal diffusivity
下载PDF
天津WRF-Chem模式空气污染浓度预报误差时空分析
11
作者 马庚雪 李钢 杨健博 《天津科技》 2023年第9期94-98,共5页
分析2019—2021年天津WRF-Chem模式日预报结果与实况对比的误差时空特征,得出以下结论:①模式预报结果与O_(3)浓度的相关性最好(0.90),与PM_(10)(0.59)的最差;②模式预报结果对污染物浓度的高估现象更显著,PM_(10)、PM_(2.5)和O_(3)浓... 分析2019—2021年天津WRF-Chem模式日预报结果与实况对比的误差时空特征,得出以下结论:①模式预报结果与O_(3)浓度的相关性最好(0.90),与PM_(10)(0.59)的最差;②模式预报结果对污染物浓度的高估现象更显著,PM_(10)、PM_(2.5)和O_(3)浓度的预报绝对误差明显高于其他3种污染物;③模式预报的相对误差大小排序为O_(3)<CO<NO_(2)<SO_(2)<PM_(10)<PM_(2.5),且夏季最高,秋冬近似,春季最小,夏秋冬三季相对误差都为PM_(2.5)最大,春季则为PM_(10)最大;④从2种主要污染物浓度预报相对误差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PM_(2.5)为蓟州、中心城区、大港偏大,PM_(10)为中部地区西青、武清、塘沽、宝坻偏大;⑤经综合衡量,模式预报效果最差的是PM_(10),其次为PM_(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Chem模式 空气污染浓度 预报误差 天津
下载PDF
基于WRF模式的雷电潜势预报方法研究
12
作者 欧建芳 祁海霞 王海涛 《青海草业》 2023年第4期47-52,共6页
为了提高青海省雷电预警预报水平,本文利用中尺度预报模式WRF对发生在青海省境内的2次伴随有闪电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模拟,引入雷电潜势预报指数LPI,通过模式模拟的雷电潜势预报指数LPI值和闪电实测值的对比分析,并将该指数在雷电天气... 为了提高青海省雷电预警预报水平,本文利用中尺度预报模式WRF对发生在青海省境内的2次伴随有闪电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模拟,引入雷电潜势预报指数LPI,通过模式模拟的雷电潜势预报指数LPI值和闪电实测值的对比分析,并将该指数在雷电天气案例中应用。结果表明:模式模拟的指数和闪电实测在时间分布上是一一对应;在空间分布上,其模式模拟的LPI值与实况闪电在发展趋势上一致,但在区域上有偏差,故可以进行雷电的密度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雷电 预报指数 分析 试验
下载PDF
基于WRF-Solar模式和SCA订正的短期辐照度预报研究
13
作者 商永朋 郭军红 +3 位作者 宋煜 刘文娇 马文静 李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4-279,共6页
基于WRF-Solar模式输出的逐时气象因子,针对不同天气类型,结合逐步聚类分析方法(SCA)对逐时辐照度进行模拟和预报。结果显示,结合SCA订正方法大幅减少WRF-Solar的误差,在晴天和晴转多云(多云转晴)天气类型下模拟结果较好。在阴雨天气类... 基于WRF-Solar模式输出的逐时气象因子,针对不同天气类型,结合逐步聚类分析方法(SCA)对逐时辐照度进行模拟和预报。结果显示,结合SCA订正方法大幅减少WRF-Solar的误差,在晴天和晴转多云(多云转晴)天气类型下模拟结果较好。在阴雨天气类型下改进明显,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从64.03%和78.02%降至24.71%和38.02%。结果表明,结合SCA订正方法能够降低WRF-Solar由于天气的随机性及突变性引起的误差,能很好地模拟出逐时辐照度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预报 逐步聚类分析方法 辐照度 wrf-Solar 气象因子
下载PDF
基于WRF模拟和注意力机制的短期风速预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颖 刘雨辰 +3 位作者 米立华 韩艳 王力东 姜言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02-310,共9页
提出一种结合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WRF)模式和注意力机制(AM)的短期风速预测模型。首先,利用WRF模式模拟多维数据,包括风速、风向、温度和湿度,作为后续算法的输入变量。其次,利用变分模态分解将WRF风速误差及其他相关气象因素分解成不... 提出一种结合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WRF)模式和注意力机制(AM)的短期风速预测模型。首先,利用WRF模式模拟多维数据,包括风速、风向、温度和湿度,作为后续算法的输入变量。其次,利用变分模态分解将WRF风速误差及其他相关气象因素分解成不同频率的子模态分量,降低原始数据的复杂性和非平稳特征。随后,使用自适应网格搜索算法对添加注意力机制的双向门限循环单元进行模型结构参数优化。最后,基于所提模型预测误差修正WRF风速。通过算例分析,所提模型在单步和多步预测中精度均优于对比模型,证明了模型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 预测 风能 变分模态分解 双向门限循环单元 wrf模拟 注意力机制 自适应参数优化
下载PDF
WRF模式对弱强迫系统中雷暴预报个例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付伟基 陆汉城 +2 位作者 王亮 张入财 吕作俊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3-329,共7页
用WRF2.2版本,针对2006年7月13日洛阳市区,发生在副高边缘偏东南暖湿气流中的雷暴进行了模拟预报,结果表明WRF模式能描述弱强迫天气尺度系统中的中小尺度对流系统,能捕捉到常规天气图上难以分辨出来的雷暴单体。模式输出的中尺度要素场... 用WRF2.2版本,针对2006年7月13日洛阳市区,发生在副高边缘偏东南暖湿气流中的雷暴进行了模拟预报,结果表明WRF模式能描述弱强迫天气尺度系统中的中小尺度对流系统,能捕捉到常规天气图上难以分辨出来的雷暴单体。模式输出的中尺度要素场可以确定雷暴发生的地点;模式探空的对流有效位能、抬升指数、沙瓦特指数、K指数随时间演变曲线的拐点,能指示雷暴发生的时间。个例分析表明WRF模式在预报弱强迫天气系统雷暴时具有较好的性能,用WRF模式来作雷暴的分析预报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雷暴预报 对流参数
下载PDF
WRF模式与Topmodel模型在洪水预报中的耦合预报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殷志远 王志斌 +2 位作者 李俊 杨芳 彭涛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72-684,共13页
基于空间分辨率90 m×90 m的湖北荆门漳河水库数字高程模型(DEM)地形数据,并从2012—2015年选取了20场洪水过程(其中16场用于模拟,4场用于检验),将华中区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WRF提供的三重嵌套空间分辨率3 km×3 km、9 km... 基于空间分辨率90 m×90 m的湖北荆门漳河水库数字高程模型(DEM)地形数据,并从2012—2015年选取了20场洪水过程(其中16场用于模拟,4场用于检验),将华中区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WRF提供的三重嵌套空间分辨率3 km×3 km、9 km×9 km和27 km×27 km预报降雨与集总式新安江模型以及半分布式水文模型Topmodel耦合进行洪水预报试验。通过对比试验得到以下结论:当流域降雨的时、空分布比较均匀时,集总式新安江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报出洪峰流量和峰现时间,而当降雨时、空分布差异较大时,预报误差也会随之增大。基于DEM数据建立的Topmodel模型可以反映不同降雨时、空分布下洪水预报结果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3 km×3 km和9 km×9 km洪水预报的输出结果比较接近,且在确定性系数和洪峰相对误差上要优于27 km×27 km的洪水预报结果,而在峰现时差的预报上,则是27 km×27 km的洪水预报结果与实测较吻合。通过研究还发现,虽然当流域降雨的时、空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时,3种空间分辨率的WRF预报降雨均无法预报出与实测一致的降雨分布,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当降雨的时间分布误差和空间分布误差相抵消时,仍然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洪水预报结果。因此,高时、空分辨率的模式预报降雨并不一定就能对洪水预报结果产生正贡献,需要通过反复尝试寻找水文模型和数值模式耦合的最佳时、空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气象耦合预报 wrf TOPMODEL 半分布式 漳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WRF模式的雷电潜势预报 被引量:11
17
作者 龚嘉锵 郭凤霞 +1 位作者 田琨 刘冰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6-212,共7页
用WRF模式对发生在南京市区的两次雷电过程进行了模拟,提取两次模拟过程在南京范围内的格点数据,分别做雷电潜势预报模型建模和检验两组样品。利用江苏省地闪定位资料作参考,选出49个对雷电单体形成有重要影响并且在两组样品中的平均值... 用WRF模式对发生在南京市区的两次雷电过程进行了模拟,提取两次模拟过程在南京范围内的格点数据,分别做雷电潜势预报模型建模和检验两组样品。利用江苏省地闪定位资料作参考,选出49个对雷电单体形成有重要影响并且在两组样品中的平均值比较接近的强对流参数进行建模。利用建模样本对预报因子与变量进行多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统计分析,确定4个对流参数建立Logistic雷电预报模型,最终利用检验样品对预报模型的预报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WRF模式模拟出的强回波区域的形状和面积与实况的相似度较高,但与实况相比,整体向东北方向偏移。考虑此偏差后,建立的雷电预报模型的准确率达到67.32%,技巧评分达到0.466,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WRF模式高时空分辨率的特点,使得其对雷电发生前的气象要素资料的获取更加精确,因此增加模式模拟的精确度,可进一步地提高利用WRF模式进行雷电预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 wrf模式 潜势预报
下载PDF
四种气象数据在福岛核事故^(137)Cs扩散模拟中的适用性
18
作者 李幻婷 杨力 +2 位作者 宋嘉悦 李新鹏 方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025-6035,共11页
基于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采用4种不同来源的气象数据(FNL再分析数据、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GFS分析和预报数据以及MEA现场气象观测数据)驱动组合大气扩散模型(区域尺度气象模型WRF和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型FLEXPART),开展放射性污染物^... 基于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采用4种不同来源的气象数据(FNL再分析数据、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GFS分析和预报数据以及MEA现场气象观测数据)驱动组合大气扩散模型(区域尺度气象模型WRF和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型FLEXPART),开展放射性污染物^(137)Cs的扩散模拟,并结合双葉町以及楢叶町两个监测站的监测数据,评估了不同气象数据对扩散结果的影响.模拟显示,应用4种气象数据均使得FLEXPART成功再现了2个监测站大部分峰值(双葉町平均FAC10:0.57;楢叶町平均FAC10:0.58).其中,使用ERA-Interim和MEA的结果复现了更多的观测峰值并取得了较满意的统计指标.污染物浓度分布结果显示,4种气象的模拟结果在分布趋势上略有不同,ERA-Interim和MEA的结果烟羽扩散范围较广.因此,建议应用ERA-Interim和MEA以重建福岛核事故局地尺度放射性核素污染水平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扩散 应急响应 wrf预报 FLEXPART 放射性核素浓度计算
下载PDF
WRF模式对新疆中部地面总辐射预报性能的检验 被引量:19
19
作者 辛渝 王澄海 +1 位作者 沈元芳 陈洪武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68-1381,共14页
以2009年1,4,7,10和12月全球GFS预报场资料为初值场,对新疆达坂城一小草湖风区进行风能预报建模的同时,也对周边辐射气候各异的吐鲁番、乌鲁木齐和焉耆站的辐射预报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大多数情况下,模式中的逐时向... 以2009年1,4,7,10和12月全球GFS预报场资料为初值场,对新疆达坂城一小草湖风区进行风能预报建模的同时,也对周边辐射气候各异的吐鲁番、乌鲁木齐和焉耆站的辐射预报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大多数情况下,模式中的逐时向下短波曝辐量能预报出各地总辐射的日变化趋势,两者的平均绝对误差百分率存在上午大、午后小。以及日出时刻的平均绝对误差百分率一般是日落时刻的3倍~4倍以上的特点。(2)当吐鲁番、乌鲁木齐站的日总辐射与日天文总辐射比〉0.4时,预报的日平均绝对误差百分率在25%以内;而〈0.4时,模式预报便无参考价值。焉耆站辐射预报的偏差大小对这一比值却不敏感。(3)对于吐鲁番站而言,10月预报效果最佳,4月次之;对于乌鲁木齐、焉耆站而言,则是4月预报效果最佳,10月次之;各地冬季月份的预报偏差均最大,主要与冬季的散射辐射与总辐射之比为一年最大和模式对冬季冰雪效应的预报不足有关,全年不宜采用同一套参数化方案或同一套统计订正方程进行辐射预报。(4)辐射预报场偏差的季节变化特征和日变化特征与风场预报的偏差特征一致,两者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总辐射预报 新疆中部
下载PDF
基于WRF-Chem模式的PM_(2.5)预报效果评估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关盈 邓学良 +5 位作者 周广强 吴必文 高伟 霍彦峰 于彩霞 翟菁 《气象科技》 2018年第1期84-91,共8页
为了解华东区域气象中心业务化运行的基于WRF-Chem的"华东区域大气环境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对于安徽省PM_(2.5)浓度的预报性能,结合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观测资料,对其预报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模式预报值与观测值的总体... 为了解华东区域气象中心业务化运行的基于WRF-Chem的"华东区域大气环境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对于安徽省PM_(2.5)浓度的预报性能,结合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观测资料,对其预报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模式预报值与观测值的总体相关性较好,不同时效的预报效果均能达到"优秀"的范围;预报偏差的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出北部偏小,南部偏大的特点;2015年夏、秋季24h预报平均偏差呈现东北部偏小,其他地区偏大,2015年冬季、2016年春季东北部分地区和沿江江南部分地区预报值偏小,参与评估的14个城市不同季节平均偏差均在±30μg·m^(-3)以内;该模式产品对于安徽省大部分城市中度及以上污染天气PM_(2.5)浓度漏报率多于空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wrf-Chem 数值预报 安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