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顺铂对肝癌细胞凋亡中wtp53、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登洋 马力 +1 位作者 张德奎 武桂芳 《兰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 研究顺铂对抑癌基因wtp53及癌基因C -myc在肝癌细胞凋亡过程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抑癌药顺铂诱导凋亡 ,通过细胞形态学检查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证明凋亡发生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wtp53、C myc基因在人肝癌细胞株SMMC 772 1凋... 目的 研究顺铂对抑癌基因wtp53及癌基因C -myc在肝癌细胞凋亡过程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抑癌药顺铂诱导凋亡 ,通过细胞形态学检查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证明凋亡发生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wtp53、C myc基因在人肝癌细胞株SMMC 772 1凋亡过程中的表达。结果 wtp53基因在顺铂作用后 1h开始表达 ,6h达到高峰 ,12h则明显下降。C myc基因在顺铂作用后表达逐渐增强 ,12h达到高峰。结论 wtp53、C myc基因均参与了肝癌细胞的凋亡过程 ,具有促进细胞凋亡作用。wtp53基因对C myc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可能有上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肝癌 顺铂 治疗 wtP53 C-MYC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刺五加皂甙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邸雅南 叶红军 +1 位作者 王陆藜 李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4-106,共3页
探讨刺五加皂甙 (ASS)对体外培养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及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ASS作用肝癌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和DNA电泳。电镜观察ASS作用肝癌细胞出现异染色体边集 ,线粒体肿胀等凋亡改变。ASS作用肝癌细胞DNA出现典型梯... 探讨刺五加皂甙 (ASS)对体外培养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及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ASS作用肝癌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和DNA电泳。电镜观察ASS作用肝癌细胞出现异染色体边集 ,线粒体肿胀等凋亡改变。ASS作用肝癌细胞DNA出现典型梯状改变。提示ASS促进体外培养肝癌细胞凋亡 ,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和剂量加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皂甙 细胞凋亡 肝肿瘤 体外培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对荷W256肝癌鼠局部组织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文见 欧阳茂 +3 位作者 罗亿治 伍烽 孔繁斌 王智彪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9期536-539,共4页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 (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 ,HIFU)对恶性肿瘤局部组织中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利用Wistar大鼠 ,采用癌组织块包埋法建立大鼠W2 5 6肝癌模型 (4 0只 ) ;同时 ,以相同程序建立正常肝对照组 (C组 ,大鼠 ...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 (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 ,HIFU)对恶性肿瘤局部组织中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利用Wistar大鼠 ,采用癌组织块包埋法建立大鼠W2 5 6肝癌模型 (4 0只 ) ;同时 ,以相同程序建立正常肝对照组 (C组 ,大鼠 2 0只 )。 10d后 ,应用HIFU(10MHz,15 2 8 7W/cm2 ,2 0s× 2次 )对治疗组 (A组 ) 2 0只大鼠的癌灶进行照射 ;以同样方式照射C组大鼠相同部位的正常肝组织 ;荷癌肝对照组 (B组 )则按同样程序对 2 0只大鼠的癌灶进行假照处理。 2周后活杀动物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 ,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照射区周围局部组织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 (T lympho cytesubsets ,T LS)进行原位半定量观察。结果 光学显微镜下见靶区组织凝固坏死 ,无癌细胞或肝细胞残存。A组局部组织中CD4 +和CD8+细胞数量 (16 1± 6 3 ,12 0± 5 2 )个 ,较B组 (5 8± 3 0 ,8 3±4 7)个、C组 (1 7± 1 1,1 2± 0 6 )个显著增加 (P <0 0 0 1,P <0 0 5 ;P <0 0 0 1,P <0 0 0 1)。其中尤以CD4 +细胞增加明显 ,CD4 +/CD8+细胞比值大于 1;B组的CD4 +和CD8+细胞数量 (5 8± 3 0 ,8 3± 4 7)个亦明显高于C组的 (1 7± 1 1,1 2± 0 6 )个 (P <0 0 0 1,P <0 0 0 1)。但CD4 +/CD8+细胞比值 (0 7±0 3)小于 1;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超声疗法 淋巴细胞 肿瘤浸润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瘤内高温治疗肝细胞癌 被引量:15
4
作者 吕明德 陈俊伟 +4 位作者 谢晓燕 匡铭 刘丽 梁力建 黄洁夫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02-504,T001,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瘤内微波固化 (PMCT)和高温蒸馏水注射 (PHDI)两种疗法对不能切除肝细胞癌 (HCC)的应用价值。 方法 PMCT治疗 5 0例HCC共 10 7个结节 ,直径 (2 7± 1 5 )cm ,最大者 6 4cm。对不能施行PMCT的病例 ,创立了PHDI...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瘤内微波固化 (PMCT)和高温蒸馏水注射 (PHDI)两种疗法对不能切除肝细胞癌 (HCC)的应用价值。 方法 PMCT治疗 5 0例HCC共 10 7个结节 ,直径 (2 7± 1 5 )cm ,最大者 6 4cm。对不能施行PMCT的病例 ,创立了PHDI,治疗 47例HCC共 6 9个直径 (2 5± 0 5 6 )cm的结节。 结果 PMCT后CT检查 94 4%结节完全坏死。 1年、2年和 3年生存率分别为 96 6 %、83 2 %和 72 8%。局部复发率 5 6 %。PHDI后 81 2 %的结节完全坏死。 1年、2年和 3年生存率分别为 91 5 %、78 4%和 49 5 %。局部复发率 13 0 %。 结论 PMCT疗效较注射治疗稳定可靠 ,且突破了介入超声仅适用于小肝癌的局限 ,应用前景广阔。PHDI突出优点是副反应轻微和费用低廉 ,适用于肝功能较差、肿瘤与肝内重要结构相邻或其他治疗条件受限者。综合运用多种介入超声治疗手段以适应不同个体的需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波治疗 高温治疗 超声引导 PMCT PHDI
原文传递
肿瘤转移基因MTA1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5
作者 林川 陈汉 +3 位作者 吴孟超 杨广顺 戴建新 胡世杰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915-917,共3页
目的 了解肿瘤转移基因MTA 1在原发性肝癌转移复发中的作用。 方法 利用反转录PCR克隆出MTA 1编码区部分cDNA片段 ,对肝癌标本中MTA 1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原位杂交检测。 结果 在伴有门静脉癌栓、肝内子灶、肝外转移、直径 >5cm ... 目的 了解肿瘤转移基因MTA 1在原发性肝癌转移复发中的作用。 方法 利用反转录PCR克隆出MTA 1编码区部分cDNA片段 ,对肝癌标本中MTA 1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原位杂交检测。 结果 在伴有门静脉癌栓、肝内子灶、肝外转移、直径 >5cm ,以及术后 1年内死亡患者的肝癌中 ,MTA 1mRNA表达量显著增高 (P <0 0 5 ) ;而患者的性别、肝硬化情况及AFP水平等与其表达水平无关。在部分侵袭性肝癌中 ,MTA 1mRNA阳性细胞集中分布于肿瘤边缘。 结论 MTA 1基因表达量的增高与原发性肝癌的转移表型密切相关 ,可能在肝癌转移复发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对肝癌的预后判断可能也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MTA1基因 原发性肝癌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肝癌复发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汤钊猷 钦伦秀 +6 位作者 孙惠川 周俭 王鲁 林芷英 马曾辰 叶胜龙 吴志全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9期517-520,共4页
目的 通过实验和临床研究为肝癌根治性切除后复发转移提供预测指标和预防方法。方法 用组织块肝原位移植建立高转移人肝癌裸鼠模型 ,用该模型建立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肝癌侵袭性有关变化 ,并由此设计实验性... 目的 通过实验和临床研究为肝癌根治性切除后复发转移提供预测指标和预防方法。方法 用组织块肝原位移植建立高转移人肝癌裸鼠模型 ,用该模型建立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肝癌侵袭性有关变化 ,并由此设计实验性干预治疗。开展预防复发转移的临床实验。结果  (1)建成在肺、肝和淋巴结高转移的人肝癌裸鼠模型LCI D2 0 ,建成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MHCC97。 (2 )初步摸清与肝癌侵袭性呈正、负相关的分子水平变化。 (3)发现染色体 8p缺失与肝癌转移有关。 (4 )验血提示血栓调节蛋白与肝内播散呈负相关 ,细胞间粘附分子 1、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的抑制剂 (PAI 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与肝癌侵袭转移呈正相关。 (5 )用LCI D2 0模型 ,证实TNP470、苏拉明、反义VEGF、突变型flk 1基因转染、羧基胺基咪唑、Endostain、干扰素α等抗血管生成剂有抑制肝癌生长和转移作用。反义H ras、BB94或肝素也有类似作用。 (6 )根治性切除后经动脉化学药物治疗 (化疗 ) ,化学药物栓塞合并干扰素或LAK细胞治疗使 3年复发率有所降低。结论 肝癌侵袭性相关的分子水平变化与其他实体瘤相仿 ,小肝癌的生物学特性比大肝癌略好 ,这些研究为复发转移的预测和预防提供了有潜在意义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复发 肿瘤转移 治疗
原文传递
黑色素瘤抗原-3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蔡胜利 赵海涛 +9 位作者 冷希圣 程继华 龚顺友 彭吉润 丛旭 王宇 芮静安 回允中 杜如昱 陈慰峰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693-696,I037,共5页
目的 检测黑色素瘤抗原 3(melanomaantigen 3 ,MAGE 3)mRNA在肝细胞癌 (HCC)中的表达 ,探讨用MAGE 3基因编码蛋白作为疫苗对HCC患者进行免疫治疗在理论上的可行性。 方法 用RT PCR方法对 45例HCC患者癌组织和相应癌旁肝组织以及 16... 目的 检测黑色素瘤抗原 3(melanomaantigen 3 ,MAGE 3)mRNA在肝细胞癌 (HCC)中的表达 ,探讨用MAGE 3基因编码蛋白作为疫苗对HCC患者进行免疫治疗在理论上的可行性。 方法 用RT PCR方法对 45例HCC患者癌组织和相应癌旁肝组织以及 16例肝硬化组织和 12例正常肝组织的MAGE 3mRNA表达情况进行研究 ,对 3例RT PCR扩增产物中目的基因片段进行DNA序列测定 ,并以测序证实为MAGE 3基因的cDNA片段为模板合成 [α32 P]标记的探针 ,进行Southern杂交。同时用ELISA方法对其中 43例HCC患者进行HLA 1 A及B位点分型。 结果  45例HCC患者中 ,35例 (78% )MAGE 3mRNA表达阳性 ,癌旁组织有 6例阳性 (13% ) ,病理检查证实这 6例癌旁组织中都有明显的异型增生 ,而非HCC患者的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均不表达 ;DNA测序 ,3例PCR产物中的目的基因片段均证明为MAGE 3cDNA序列 ;Southern杂交结果和RT PCR电泳结果完全一致 ;HCC患者中常见HLA类型为A2 (5 3 5 % ) ,A11(2 5 6 % ) ,A2 4 (2 0 9% ) ,A33(2 0 9% ) ,B13(2 8 3% ) ,B35(2 3 2 % ) ;MAGE 3的表达与肿瘤直径 ,AFP水平等临床指标无相关关系。 结论 MAGE 3在肝细胞癌中呈高比例表达 ,这使得以此抗原用于HCC患者的免疫治疗成为可能 ;一些细胞有异型增生的癌旁组织中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黑色素瘤抗原-3 序列分析 DNA
原文传递
VEGF、KDR的表达对肝癌的血管生成、生长、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赵爱志 窦科峰 +1 位作者 李开宗 付由池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53-456,共4页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KDR(kinaseinsertdomaincontainingre ceptor)对肝细胞肝癌的血管生成、生长、转移等方面的影响。 方法 对 45例肝癌、2 1例肝硬化、8例正常肝标本进行了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染色 ,然后行图...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KDR(kinaseinsertdomaincontainingre ceptor)对肝细胞肝癌的血管生成、生长、转移等方面的影响。 方法 对 45例肝癌、2 1例肝硬化、8例正常肝标本进行了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染色 ,然后行图像分析 ,观察VEGF、KDR的表达与肝癌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肝细胞肝癌中VEGF高表达 ;并与肝癌的血管生成相关 ;VEGF的表达强度与表达率均与肝癌的转移、包膜形成相关 ;KDR不仅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 ,还表达于部分肝癌细胞。 结论 VEGF在肝癌的血管生成、癌细胞转移、包膜形成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KDR在肝癌细胞的表达可能是一种自分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KDR
原文传递
肝脏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20例报告 被引量:6
9
作者 黄洁夫 陆敏强 +2 位作者 何晓顺 陈规划 朱晓峰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技术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地位和疗效。方法 对 1993年 4月至 2 0 0 0年 6月中山医科大学器官移植中心进行的 2 0例原位肝移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大肝癌 14例 (直径 >5cm) ,小肝癌 6...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技术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地位和疗效。方法 对 1993年 4月至 2 0 0 0年 6月中山医科大学器官移植中心进行的 2 0例原位肝移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大肝癌 14例 (直径 >5cm) ,小肝癌 6例 (直径≤ 5cm)。结果 大肝癌组肝移植术后平均存活 6 5个月 ,肝癌复发率为 71% (10 / 14) ;小肝癌组移植术后 1、2年存活率分别为 83 % (5 /6 )和 6 7% (4 / 6 ) ,肝癌复发率为 17% (1/ 6 ) ,两组肝癌复发率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肝移植对肝癌单发 ,直径小于或等于 5cm ,无血管侵犯的小肝癌有良好的疗效 ;对部分病例选择适当的大肝癌患者可获得较好的姑息疗效 ;肝移植围手术期辅助化学药物治疗可能会减少肝癌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移植 药物治疗 辅助治疗 围手术期 复发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固化治疗肝癌12例体会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俊伟 吕明德 +3 位作者 谢晓燕 刘丽 李梅娣 黄洁夫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经皮微波固化疗法在肝癌的应用。方法 采用改良的超声引导经皮微波固化疗法 (percutaneousmicrowavecoagulationtherapy ,PMCT)治疗肝癌 12例 ,包括肝细胞性肝癌 7例 ,转移性肝癌 5例 ,共 16个结节 ,直径 1 5~ 6 4...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经皮微波固化疗法在肝癌的应用。方法 采用改良的超声引导经皮微波固化疗法 (percutaneousmicrowavecoagulationtherapy ,PMCT)治疗肝癌 12例 ,包括肝细胞性肝癌 7例 ,转移性肝癌 5例 ,共 16个结节 ,直径 1 5~ 6 4cm ,平均 3 8cm ,其中直径大于 3cm的结节 6个。结果 经首次治疗 ,随访 3~ 10个月 (平均 8 1个月 ) ,14个结节完全坏死 ,局部复发结节 2个。另外肝内远处多发转移 2例 ,单发转移 1例。局部复发及远处单发转移者经再次PMCT亦获得治愈。PMCT前后肝脏功能无明显改变。结论 通过适当延长微波辐射时间和采用多针多点组合辐射的方法 ,PMCT不仅治疗小肝癌疗效确切 ,亦能有效杀灭直径 3cm以上的癌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波疗法 PMCT 超声引导
原文传递
肝癌转移机制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钦伦秀 汤钊猷 +4 位作者 马曾辰 叶胜龙 周信达 吴志全 关新元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 探索肝癌转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机制。方法 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com parativegenomichybridization ,CGH)技术分析 10对肝细胞癌原发癌及其转移癌灶的染色体变化。结果(1)肝癌中常见的染色体扩增包括 1q (10 / 10 )、8q (6 /... 目的 探索肝癌转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机制。方法 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com parativegenomichybridization ,CGH)技术分析 10对肝细胞癌原发癌及其转移癌灶的染色体变化。结果(1)肝癌中常见的染色体扩增包括 1q (10 / 10 )、8q (6 / 10 )及 5p (3/ 10 )。 4例肝癌原发癌及 6例转移灶中发现 1q12 q2 2狭小区域的明显扩增。 (2 )常见的染色体缺失为 4q (7/ 10 )、1p (6 / 10 ) (且多局限于1pter p35 )、17p (5 / 10 )、19p (4 / 10 )、16q (4 / 10 )及 8p(3/ 10 )。 (3)转移癌灶中各染色体异常的比例略高于原发癌 ,但最有意义的发现是 8例转移癌灶 (8/ 10 ,80 % )中存在 8p的缺失 ,而原发癌中仅 3例 (3/10 ,30 % )存在 8p缺失 (P =0 0 3) ,5例肝细胞癌在其获得转移表型时存在 8p的缺失。 (4 )另一重要发现是在所有 10对肝癌的原发癌及其转移癌灶中均存在 1q的扩增 ,并在部分癌灶中发现小区域的明显扩增。结论 染色体 8p的缺失可能与肝癌的转移特性有关 ,8p可能存在抑制肝癌转移的基因。 1q12 q2 2可能存在与肝癌发生发展有关的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染色体 肿瘤转移 分子细胞遗传学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p16蛋白的表达及其基因的缺失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向前 冯玉泉 +1 位作者 赵霖 邓心新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中p16蛋白的表达及其基因的缺失情况 ,探讨p16基因与肝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 ,收集我院原发性肝癌 2 5例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检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中p16蛋白的表达及其基因的缺失情况 ,探讨p16基因与肝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 ,收集我院原发性肝癌 2 5例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检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及其基因的扩增情况。结果2 5例肝癌中 ,p16蛋白阴性表达率为 6 8% (17/ 2 5 ) ,癌旁组织中p16蛋白阴性表达率为 4% (1/ 2 5 )。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p16蛋白的表达与肝癌分化程度关系密切 (P <0 0 5 ) ,而与癌灶体积、甲胎球蛋白 (AFP)值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p16基因在癌组织中的缺失率 (2 8% ,7/ 2 5 )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4 % ,1/ 2 5 ) (P <0 0 5 )。p16基因缺失与肝癌分化程度、癌灶体积、AFP值无关 (P >0 0 5 )。结论 p16基因失活与肝癌发生关系密切。除了基因缺失之外 ,还有其他引起p16基因失活的因素存在。p16蛋白的检测可能是预测病人预后的一个指标 ,但尚需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基因缺失 免疫组织化学 聚合酶链反应 P16蛋白
原文传递
肝段染色指导下肝段切除术结合肝段门静脉灌注化学药物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区金锐 陈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12期731-732,共2页
目的 比较B型超声引导下肝段染色指导肝切除术结合术中肝段门静脉阻断灌注化学药物治疗 (下称化疗 )与一般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 应用B型超声引导下肝段染色指导肝切除术结合术中肝段门静脉阻断灌注化学药物治疗 12例肝癌患... 目的 比较B型超声引导下肝段染色指导肝切除术结合术中肝段门静脉阻断灌注化学药物治疗 (下称化疗 )与一般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 应用B型超声引导下肝段染色指导肝切除术结合术中肝段门静脉阻断灌注化学药物治疗 12例肝癌患者 ,应用一般肝切除术治疗 2 1例肝癌患者 ,术后定期复查周围静脉血AFP ,CT及MRI变化 ,并随访 2年。结果 B型超声引导下肝段染色指导肝切除术结合术中肝段门静脉阻断灌注化疗组较一般肝段切除组对患者肝功能影响小。B型超声引导下肝段染色指导肝切除术结合术中肝段门静脉阻断灌注化疗组的术后平均无癌生存时间为 2 1个月 ,一般肝切除组的术后平均无瘤生存时间为 11个月。染色加化疗组术后 2年内有 2例患者出现肝内复发 ,一般肝切除组术后 2年内有 13例患者出现肝内复发。结论 B型超声引导下肝段染色指导肝切除术结合术中肝段门静脉阻断灌注化疗的中期疗效优于一般肝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切除术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肝脏移植治疗肝癌八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志伟 范上达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15-417,共3页
目的 探讨肝脏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可行性。 方法 从 1995年 7月至 1998年 10月 ,玛丽医院共为 8例伴有肝硬化的肝癌患者行肝移植术。其中活体肝移植 2例 ,尸体肝移植 6例。5例术前已诊断为肝癌 ,3例为意外发现的肝癌。除 1例术前... 目的 探讨肝脏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可行性。 方法 从 1995年 7月至 1998年 10月 ,玛丽医院共为 8例伴有肝硬化的肝癌患者行肝移植术。其中活体肝移植 2例 ,尸体肝移植 6例。5例术前已诊断为肝癌 ,3例为意外发现的肝癌。除 1例术前曾行抗癌治疗外 ,其余患者手术前后均未行任何抗癌治疗。TNM分期 :Ⅱ期 5例 ,Ⅲ期 2例 ,Ⅳa期 1例。术后患者平均随访 36个月。 结果  3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5例术后早期有并发症发生 ,均得到及时处理并缓解。 1例术后 1年死于败血症。术后 1年生存 8例 ,3年生存 7例。 结论 肝移植治疗肝癌是可行的。活体亲属肝移植可缓解供体短缺的矛盾及避免患者在等候肝移植期间病情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细胞肿瘤 可行性 疗效
原文传递
导入免疫效应蛋白基因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抗肝细胞癌作用的研究
15
作者 孙婧璟 吴孟超 +5 位作者 沈锋 钱其军 贺平 卫立辛 阎振林 崔贞福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38-541,共4页
目的 观察导入免疫效应蛋白NKG5 SV基因增强肝癌患者自然杀伤 (NK)细胞抗肝细胞肝癌的效应。方法 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 ,将NKG5 SV导入肝癌患者的NK细胞 ,MTT法检测不同NK细胞的杀伤活性。测量小分子DNA片段定量检测凋亡。以LCI D2 ... 目的 观察导入免疫效应蛋白NKG5 SV基因增强肝癌患者自然杀伤 (NK)细胞抗肝细胞肝癌的效应。方法 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 ,将NKG5 SV导入肝癌患者的NK细胞 ,MTT法检测不同NK细胞的杀伤活性。测量小分子DNA片段定量检测凋亡。以LCI D2 0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为材料 ,研究肝癌切除术中脾内或切缘注射生理盐水、NK LacZ细胞、NK NKG5 SV细胞对肝癌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影响。结果 与NK细胞相比 ,NK NKG5 SV细胞对SMMC 772 1、HepG2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增强 ,而NK LacZ细胞则无明显改变。对LO2细胞的杀伤活性和诱导SMMC 772 1细胞凋亡产生的降解DNA三种NK细胞组无区别。术中无论切缘注射还是脾注射 ,NK NKG5 SV细胞组肝癌肝内和远处的复发转移均少于对照组和NK LacZ细胞组。 结论 转染NKG5 SV基因的NK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能力明显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免疫蛋白质类 免疫治疗 NK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