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镜观察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组织改变及其相关因素和治疗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立琴 葛明 +3 位作者 杨立群 王明月 李丽文 牟春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0年第4期227-229,共3页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不同时期的组织病理改变 ,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根据。材料与方法 建立小白鼠柯萨奇病毒B3(CoxB3)心肌炎模型 ,在病程 7、10、14、2 1、2 8、35天 ,分别处死做心脏电镜、病理 ,同时取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不同时期的组织病理改变 ,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根据。材料与方法 建立小白鼠柯萨奇病毒B3(CoxB3)心肌炎模型 ,在病程 7、10、14、2 1、2 8、35天 ,分别处死做心脏电镜、病理 ,同时取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 (MDA)、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 (GSH -PX)及抗心肌抗体。结果 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经电镜观察 ,可见线粒体模糊 ,部分嵴空化或消失、Z线模糊 ,肌纤维溶解破坏。病理切片见心肌细胞气球样变性 ,局灶性坏死 ,散在或局部淋巴细胞浸润 ;同时有MDA升高、SOD及GSH -PX降低 ;感染 35天时 ,电镜及光镜下心肌仍有病变 ,可见纤维细胞生成及部分纤维化改变 ,并有心肌抗体升高。但MDA、SOD及GSH -PX恢复正常。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应卧床休息、营养心肌及抗氧自由基治疗 ,感染一个月后 ,应偏重抗免疫治疗。此时代表自由基的三种酶已经恢复正常 ,因此 ,抗氧自由基治疗不应超过一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镜 氧自由基 病毒性心肌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