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WZ式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尿动力学指标的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梁高照 樊文龙 +4 位作者 姜有涛 艾克拜尔 郭峰 艾合买提 汪清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5年第5期268-270,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Wang-Zebra(汪式-斑马,WZ)式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尿流动力学指标的研究。方法:对36例患者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WZ式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检测术后尿流率、剩余尿、新膀胱压力、膀胱容量,并记录患者...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Wang-Zebra(汪式-斑马,WZ)式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尿流动力学指标的研究。方法:对36例患者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WZ式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检测术后尿流率、剩余尿、新膀胱压力、膀胱容量,并记录患者术后12、24个月的控尿情况。结果:36例患者12、24个月的尿流动力学指标参数中最大尿流率分别为(15.50±1.50)、(15.15±1.25)ml/s,新膀胱排尿期最大膀胱压力分别为(6.15±0.37)、(7.21±0.34)kPa、新膀胱储尿期最大膀胱压力分别为(2.28±0.27),(2.93±0.24)kPa、新膀胱容量分别为(493.30±10.86)、(514.10±15.50)ml,剩余尿量为(61.27±3.39)、(57.53±3.10)ml。其中新膀胱容量、储尿期膀胱压力、排尿期膀胱压、剩余尿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尿流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Z式肠代新膀胱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腹腔镜膀胱全切 wz式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结肠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附71例报告)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春晓 郑少波 +4 位作者 徐亚文 李虎林 方平 徐啊白 陈玢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总结膀胱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结肠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经验。方法2002年8月~2006年5月,治疗浸润性膀胱癌71例,手术包括:①腹腔镜下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②经5~7cm长腹壁造口取出切除物,取乙状结肠15~20cm,剔除对系膜的... 目的总结膀胱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结肠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经验。方法2002年8月~2006年5月,治疗浸润性膀胱癌71例,手术包括:①腹腔镜下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②经5~7cm长腹壁造口取出切除物,取乙状结肠15~20cm,剔除对系膜的两条结肠带及其带间的环形肌层和浆肌层,构建新膀胱储尿囊;③完成储尿囊与后尿道的吻合,或关闭腹壁后腹腔镜下行储尿囊与后尿道吻合(26例)。结果71例手术时间240~390min。其中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80~270min(平均180min),开放手术时间160~240min(平均140min)。术后4~8d恢复饮食,3~4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4周拔除尿管。术后3个月平均储尿囊压力22.0cmH20(17~38cmH20),平均储尿囊容量340ml(200~410ml),残余尿量(25ml(60例(10ml),平均最大尿流率12ml/s(7.5~22ml/s)。静脉肾盂造影单侧肾积水1例,肠漏3例,储尿囊尿道吻合口狭窄2例,输尿管反流4例。15例夜间偶有尿失禁。术前39例勃起功能正常者中,术后20例恢复勃起功能。71例术后随访6~51个月,平均32个月,肿瘤复发或转移11例。结论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盆腔淋巴结清扫彻底,是全膀胱切除手术中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全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需用肠段短、储尿囊在原位、尿液自尿道可控排出、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膀胱切除 膀胱肿瘤 尿路分流 乙状结肠原位膀胱
下载PDF
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丁明霞 王剑松 +7 位作者 石永福 左毅刚 杨德林 詹辉 柯昌兴 颜汝平 刘靖宇 王伟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0年第4期207-210,共4页
目的评估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113例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生化、影像和尿流动力学等资料,患者术后随访3~84个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2±0.9)h,失血量(252±124)ml,26例(2... 目的评估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113例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生化、影像和尿流动力学等资料,患者术后随访3~84个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2±0.9)h,失血量(252±124)ml,26例(23%)患者出现尿潴留,储尿囊容量达(482±54)ml,日间可控和夜间可控率分别达到90.5%和78.6%,残余尿量约50ml。结论根治性膀胱全切后行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根治性膀胱切除 乙状结肠原位膀胱
下载PDF
不同液体治疗方案用于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民强 李凤仙 +1 位作者 刘丽 何仁亮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93-1795,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液体治疗方案用于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并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64例,分为3组:A组输入约3∶1的晶体和胶体液,B组输入约1∶3晶体和胶体液,C组全为胶体液。记录麻醉前(T0... 目的比较不同液体治疗方案用于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并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64例,分为3组:A组输入约3∶1的晶体和胶体液,B组输入约1∶3晶体和胶体液,C组全为胶体液。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T1)、切皮(T2)、切除膀胱后(T3)、术毕(T4)、术后24 h(T5)及48 h(T6)各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CVP)和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及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输血例数、输血量、出血量、尿量、术后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A组输液总量较多,且T5时点HR较其他两组增快(P<0.05),T1、T5时点MAP较其他两组低(P<0.05)。B组T3~T5及C组T2~T6时点CVP较A组显著升高(P<0.05)。B、C组术后PT及APTT延长(P<0.05),其中术后APTT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BUN升高(P<0.05)。C组术后Cr及BUN升高,且BUN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上述各指标变化均处于临床合理范围。结论 3种液体治疗方案均可维持循环稳定,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但需注意输入晶体液比例过高有一过性有效血容量不足的风险,大量胶体液可对凝血功能、血浆Cr及BUN水平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治疗 腹腔镜 乙状结肠原位膀胱
下载PDF
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附15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许琛 谢群 +1 位作者 刘春晓 曹明奎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67-168,共2页
目的简化手术操作,探讨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全膀胱切除患者15例。结果15例完全可控。结论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好,是一种较好的尿流改道方法。
关键词 尿流改道 乙状结肠 原位膀胱 膀胱肿瘤
下载PDF
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22例疗效观察
6
作者 于满 夏志国 +3 位作者 赵立军 王庚 马光 杨明亚 《临床外科杂志》 2009年第11期-,共3页
目的 探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22例,均为男性;年龄42~70岁,平均60岁.均采用膀胱全切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结果 22例患者随访12~72个月,平均32个月.膀胱容量250~500ml(平均370ml),... 目的 探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22例,均为男性;年龄42~70岁,平均60岁.均采用膀胱全切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结果 22例患者随访12~72个月,平均32个月.膀胱容量250~500ml(平均370ml),均能自主排尿,最大尿流率为15~28ml/s;3例贮尿囊残余尿量80~150ml,需间断导尿.2例分别在术后26个月和66个月死于骨盆转移和腰椎转移.1例在术后56个月时后尿道再发肿瘤.其余患者生活自理或能参加正常工作.结论 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可靠,是膀胱全切尿流改道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 原位膀胱 膀胱全切 患者随访 最大尿流率 自主排尿 移行细胞 腰椎转移 生活自理 尿流改道 临床疗效 残余尿量 膀胱容量 贮尿囊 治疗 后尿道 并发症 癌患者
下载PDF
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围手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5
7
作者 吕琼芳 杜合英 +1 位作者 刘明华 张华英 《现代临床护理》 2011年第8期16-17,共2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6例膀胱癌病人实施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手术,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术后病人均能经尿道自主控尿和排尿,无发生护理并发...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6例膀胱癌病人实施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手术,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术后病人均能经尿道自主控尿和排尿,无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膀胱癌病人实施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手术效果好。强调术前应耐心、细致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工作,增强病人对手术治疗成功的信心;术前做好肠道准备减少病人术后发生感染;术后做好管道护理减少吻合口狭窄、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其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腹腔镜 膀胱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 护理
下载PDF
1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高龄患者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慧敏 申海燕 +2 位作者 张芳 刘亚珍 杨绮璇 《护理学报》 2019年第24期45-46,共2页
总结1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高龄患者的护理。术前多学科协作对患者的不良状态进行治疗和预康复训练,根据乙状结肠解剖位置及患者生理特性进行胃肠道准备;术后进行早期低氮低热量营养支持,关注患者的检查结果指标,... 总结1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高龄患者的护理。术前多学科协作对患者的不良状态进行治疗和预康复训练,根据乙状结肠解剖位置及患者生理特性进行胃肠道准备;术后进行早期低氮低热量营养支持,关注患者的检查结果指标,给予动态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指导患者坚持新膀胱功能训练,争取最大的手术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高龄患者 根治性膀胱切除 乙状结肠原位膀胱 护理
下载PDF
回肠代输尿管术治疗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后长段输尿管狭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东 伊庆同 +2 位作者 张裕庆 朱汝健 龚旻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46,共5页
医源性长段输尿管狭窄临床上并不罕见,而原位膀胱术后长段输尿管狭窄处理较为复杂和困难,采用回肠代输尿管术仍不失为有效的尿路修复重建方式。回顾性分析1例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后长段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患者男... 医源性长段输尿管狭窄临床上并不罕见,而原位膀胱术后长段输尿管狭窄处理较为复杂和困难,采用回肠代输尿管术仍不失为有效的尿路修复重建方式。回顾性分析1例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后长段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患者男性,66岁,因浸润性膀胱癌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5月余,术后出现左侧输尿管原位新膀胱吻合处狭窄伴肾积水,遂行左肾穿刺造瘘术1月余。左侧顺行肾盂造影显示左侧输尿管长段狭窄(约10 cm),于2019年1月行开放左侧回肠代输尿管术。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30 min,术中出血约200 mL,术后4周拔除尿管,术后6周拔除左侧输尿管单J管。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无腰痛、发热,复查血清肌酐正常,未出现代谢性并发症。术后70天行磁共振尿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MRU)检查显示双侧肾盂及输尿管未见扩张、积液,术后4个月行泌尿系B超检查提示左肾轻度积水、原位新膀胱残余尿20 mL,术后6个月行MRU检查显示左侧肾盂及输尿管上段轻度扩张、积液。本病例术后随访期内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代输尿管 原位 去带乙状结肠膀胱 长段输尿管狭窄
下载PDF
根治性膀胱全切加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移行细胞癌
10
作者 Yadav S S Sadadukhi T C +2 位作者 Sharma K K 许小林(译) 徐月敏(校)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7年第6期477-477,共1页
关键词 膀胱移行细胞癌 根治性膀胱切除 乙状结肠原位膀胱 膀胱全切 治疗 正常排尿 膀胱替代 后患者
下载PDF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结肠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京伟 谢军 +3 位作者 关登海 陈光耀 阮永同 冯能卓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17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结肠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可行性,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结肠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方法及预后效果。结果: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结肠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可行性,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结肠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方法及预后效果。结果: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的手术时间为245~365 min,术中出血量为325~550 ml;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手术时间为175~312 min,术中出血量为225~450 ml。术后新膀胱呈U形状态,容量为200~360 ml,最大尿流为11~20 ml/s,膀胱残余量为0~20 ml。30例患者术后1个月均可达到自控排尿,术后6个月29例可完全自控排尿,1例患者出现夜间尿失禁,1例患者出现肠道综合征,1例出现切口感染。结论: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结肠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膀胱 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 腹腔镜
下载PDF
原位低压乙状结肠新膀胱术15例报告
12
作者 傅明 《临床外科杂志》 2006年第12期820-821,共2页
关键词 膀胱 原位低压乙状结肠膀胱
下载PDF
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效果
13
作者 龙振河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8期82-83,共2页
目的:研究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31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根治性膀胱切... 目的:研究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31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然后观察其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这31例患者均顺利地完成了手术,其手术的平均时间为(312.14±102.54)min,其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为(541.55±201.24)ml。术后其新膀胱的形态、功能及输尿管抗尿液反流的能力均接近正常膀胱。术后,这31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心肺功能衰竭,有1例患者发生肠瘘,有1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9%。术后对这31例患者进行3~12个月的随访显示,其中无患者死亡及再次接受手术治疗。结论: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效果显著,术后其新膀胱的功能良好,且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层浸润性膀胱 根治性膀胱切除 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 并发症
下载PDF
患儿腹腔镜下去带乙状结肠代膀胱术1例术后护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伟霞 申海燕 《齐鲁护理杂志》 2013年第6期105-105,共1页
2009年11月,我们收住了1例1岁10个月膀胱恶性肿瘤患儿,并成功进行了全膀胱切除+去带乙状结肠代膀胱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男,1岁10个月。因排尿困难2月余,于外院就诊,行B超检查,提示膀胱内口及后尿道实... 2009年11月,我们收住了1例1岁10个月膀胱恶性肿瘤患儿,并成功进行了全膀胱切除+去带乙状结肠代膀胱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男,1岁10个月。因排尿困难2月余,于外院就诊,行B超检查,提示膀胱内口及后尿道实性占位。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泌尿外科就诊,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于2009年11月30El在静脉全麻下行经尿道膀胱镜检查,分别于膀胱右侧壁膀胱颈肿物处、尿道精阜肿物处取组织活检,术后送病理检查,最后确诊为膀胱横纹肌肉瘤。患儿于2009年12月2日转至肿瘤科做全身化疗治疗,2010年1月11日再次转至泌尿外科,在完善术前准备后,患儿于2010年1月19日在气管内全麻下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全切+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患儿于2010年3月9日出院,住院时间共103d,术后到出院时间为49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膀胱 肿瘤患儿 后护理 腹腔镜 乙状结肠原位膀胱 2009年 尿道膀胱镜检查 膀胱横纹肌肉瘤
下载PDF
国内1例最小年龄全去带乙状结肠代膀胱术患儿的护理
15
作者 赖文娟 申海燕 刘雪琴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7年第6期1593-1593,共1页
关键词 结肠膀胱 国内 护理 患儿 年龄 乙状结肠原位膀胱 膀胱恶性肿瘤 膀胱功能
下载PDF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在膀胱癌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余祖辉 陈丙辰 +2 位作者 伍晓文 黄启明 林镇明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0期77-79,共3页
目的研究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在膀胱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 目的研究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在膀胱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试验组患者给予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个月排尿期尿动力检查结果、患者术后膀胱充盈期尿动力检查结果、患者术后膀胱功能。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4个月的排尿期最大腹压、最大逼尿肌压和最大膀胱内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4个月的充盈期膀胱顺应性高于对照组,膀胱基础压和膀胱充盈状态内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个月的新膀胱容量、残余尿和最大尿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肠原位新膀胱术较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应用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更具优势,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膀胱顺应性、最大逼尿肌压,提高患者日夜间控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治性膀胱切除 乙状结肠原位膀胱 回肠原位膀胱 膀胱
下载PDF
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对超重肥胖男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17
作者 杜建均 莫仁 +4 位作者 李鑫华 朱杰 李鑫 刘春晓 迟宁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4-129,共6页
背景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部分高危表浅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式,能够有效地增加膀胱容量,降低手术并发症,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目的本研究探讨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对超重肥胖男性膀胱癌患者在... 背景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部分高危表浅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式,能够有效地增加膀胱容量,降低手术并发症,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目的本研究探讨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对超重肥胖男性膀胱癌患者在围手术期情况、并发症及尿控方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行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将患者分为正常体重(BMI≤25 kg/m2)15例、超重肥胖(BMI>25 kg/m2)24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所有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均随访满12个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控尿能力及术后6个月的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结果超重肥胖组手术时间(331.45±76.43)min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291.67±41.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重肥胖组患者术后感染及切口并发症6例(25.0%),正常体重组未出现术后感染及切口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两组患者新膀胱最大容量、充盈期膀胱压力、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昼、夜控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男性超重肥胖患者,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相对安全,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在可接受范围,新膀胱功能良好,控尿率满意,具有正常尿意,是一种可行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 超重 肥胖 男性 膀胱
原文传递
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与新膀胱术护理侧重点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丽英 金娜 +1 位作者 杜华 刘巧梅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年第24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和研究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与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护理侧重点不同的比较,使护理人员给患者提供更专业优质的服务为目的,从而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30例行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患者和23例... 目的:探讨和研究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与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护理侧重点不同的比较,使护理人员给患者提供更专业优质的服务为目的,从而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30例行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患者和23例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并讨论了术后护理侧重点不同,并作比较。结果: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30例全部治愈。2例出现发热,发热几天后经抗生素治疗得到控制,后治愈。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23例全部治愈。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经新膀胱功能锻炼后能自行解尿。结论:回肠膀胱引流管、回肠膀胱造瘘口、左右输尿管支架、胃管、盆腔引流管等各种导管护理是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后护理的侧重点。而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是膀胱肿瘤患者乐于选择的术式,术后护理的关键是尿管的护理以及新膀胱功能的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切除回肠膀胱 膀胱切除回肠原位膀胱 及效果 导管护理 膀胱功能锻炼
下载PDF
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与新膀胱术导管护理不同比较
19
作者 杜丽英 金娜 +1 位作者 杜华 刘巧眉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8期277-278,共2页
目的:探讨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与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导管护理要点不同的比较,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给患者提供更优质护理服务为目的。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 目的:探讨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与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导管护理要点不同的比较,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给患者提供更优质护理服务为目的。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讨论了术后导管护理不同并作比较。结果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30例全部治愈。2例出现发热。发热几天后经抗生素治疗得到控制,后治愈。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23例全部治愈。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经新膀胱功能锻炼后能自行解尿。结论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后各种导管比较多。左右输尿管支架、回肠膀胱引流管、回肠膀胱造瘘口等。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是深受膀胱肿瘤患者欢迎的一种术式,术后尿管的护理,膀胱功能的锻炼是手术护理的关键,生活质量有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切除回肠膀胱 膀胱切除回肠原位膀胱 后导管护理
下载PDF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后不同尿流改道方式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效果及对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巧丽 付强 +1 位作者 张波 王娟英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829-832,共4页
目的:研究了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LRC)后不同尿流改道方式治疗浸润性膀胱癌(IBC)的效果及对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纳入IBC患者114例,根据尿流改道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8例。A组行回肠新膀胱重建术,B组行原位回肠新膀... 目的:研究了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LRC)后不同尿流改道方式治疗浸润性膀胱癌(IBC)的效果及对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纳入IBC患者114例,根据尿流改道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8例。A组行回肠新膀胱重建术,B组行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C组行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重建术。比较三组治疗后的临床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B组和C组治疗后的尿流动力学和控尿能力。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均P<0.05)。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C组(P<0.05)。B组的膀胱充盈压、排尿压均明显低于C组(P<0.05),B组的膀胱容量、夜间控尿能力均明显高于C组(P<0.05)。治疗后,B组和C组的生理功能、社会关系和总体健康评分均明显优于A组(均P<0.05)。治疗后,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RC术后回肠原位新膀胱重建术治疗IBC,虽然术式复杂,手术时间长,但患者术后的夜间控尿能力和尿流动力学恢复较好,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安全性高,可作为IBC患者LRC术后尿道改流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 原位回肠膀胱重建 浸润性膀胱 疗效 尿流动力学 回肠膀胱重建 原位乙状结肠膀胱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