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佤族翁达藤篾鼓凳创新设计策略
1
作者 陈然 俸绍春 +1 位作者 许志钢 宋莎莎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2期65-71,共7页
藤篾鼓凳是云南翁达村佤族人民的特色藤编产品,在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扶持下,藤篾鼓凳迎来了发展新机遇。但目前当地藤篾鼓凳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制约因素与发展难题,迫切需要进行创新设计,以满足当代人的审美及功能需求,进一步拓宽市场。... 藤篾鼓凳是云南翁达村佤族人民的特色藤编产品,在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扶持下,藤篾鼓凳迎来了发展新机遇。但目前当地藤篾鼓凳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制约因素与发展难题,迫切需要进行创新设计,以满足当代人的审美及功能需求,进一步拓宽市场。文章阐述了藤篾鼓凳的发展背景、造型与工艺特征,分析了藤篾鼓凳发展中面临的原材料稀缺、运输成本高、产品知名度低、产品质量待加强等问题,并从材料和设计2个方面提出藤篾鼓凳的创新设计策略,以期为藤篾鼓凳的创新发展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编 藤篾鼓凳 家具 创新设计 佤族 云南
下载PDF
沧源佤族住屋空间的建构及其实践逻辑
2
作者 李浩 黄彩文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3年第1期141-152,156,共13页
沧源佤族传统住屋空间既是自然属性的物质存在,又是文化属性的象征体系。住屋空间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反映生产力水平、表征性别关系、彰显“社龄”特征。个体随着身份、角色和地位的转变,在住屋空间内的位置不断变化,两者互为表征、相... 沧源佤族传统住屋空间既是自然属性的物质存在,又是文化属性的象征体系。住屋空间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反映生产力水平、表征性别关系、彰显“社龄”特征。个体随着身份、角色和地位的转变,在住屋空间内的位置不断变化,两者互为表征、相互隐喻。文化主体通过物质性空间的建筑和布局,将尊卑、男女、长幼、内外等社会关系嵌入其中;通过在住屋内举行各类生命礼仪,不断转换空间位置,并随之完成各种“社龄”角色的更替,最终实现物质空间与文化空间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源佤族 住屋空间 生命周期 实践逻辑
下载PDF
基于Praat的普通话声调实验研究——耿马县勐简大寨佤族为例
3
作者 方梓馨 《保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6-62,共7页
汉语普通话为我国通用语,少数民族地区是新时期重点推普区域。运用praat软件进行实验语音学研究表明,勐简大寨佤族小学生普通话声调格局在调值、调型、调长、调域上存在偏误。运用praat软件对声调格局的直观呈现帮助佤族学生在短时间内... 汉语普通话为我国通用语,少数民族地区是新时期重点推普区域。运用praat软件进行实验语音学研究表明,勐简大寨佤族小学生普通话声调格局在调值、调型、调长、调域上存在偏误。运用praat软件对声调格局的直观呈现帮助佤族学生在短时间内进行纠正训练,获得明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佤族 普通话 声调 声学实验 praat软件
下载PDF
佤、汉族青少年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岑晓钰 张河川 郭良骥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3年第5期333-335,共3页
目的了解佤族青少年学生艾滋病预防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为制定云南省艾滋病高发的民族地区学校健康促进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云南边境沧源县12~18岁佤族学生1 705名,配以昆明市748名汉族学生为对照,进行A... 目的了解佤族青少年学生艾滋病预防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为制定云南省艾滋病高发的民族地区学校健康促进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云南边境沧源县12~18岁佤族学生1 705名,配以昆明市748名汉族学生为对照,进行AIDS预防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结果佤族青少年学生艾滋病预防知晓率远低于汉族学生(P≤0.01);歧视HIV/AIDS达69.33%,显著高于汉族学生(P≤0.01);佤族青少年学生吸烟≥1支/周的为14.6%、尝试吸毒的占3.99%、有性行为的占15.31%,其危险行为远高于汉族学生的4.55%、1.87%和3.07%(P≤0.01)。结论佤族青少年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低,对艾滋病患者歧视严重,危险行为高。应加强跨境民族及艾滋病高发区学校健康教育,开展"学校-社区-家庭"干预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佤族 青少年 艾滋病 知识 态度和行为
下载PDF
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佤族妇女宗教信仰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国才 张桔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4-70,共7页
在佤族原始宗教信仰中佤族男女基本是平等的。随着农业劳动的分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及社会性别制度的逐步建构,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佤族妇女的宗教信仰,发现男性在宗教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是宗教仪式的主持者,而佤族妇女则更多是追随者,... 在佤族原始宗教信仰中佤族男女基本是平等的。随着农业劳动的分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及社会性别制度的逐步建构,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佤族妇女的宗教信仰,发现男性在宗教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是宗教仪式的主持者,而佤族妇女则更多是追随者,且信徒众多。在宗教信仰活动和仪式中,佤族妇女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处于不同的地位,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别 佤族妇女 宗教信仰
下载PDF
佤族国家认同的历程、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晓婧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52-57,共6页
佤族的国家认同的形成和巩固与其自身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通过创世神话、历史传说、反帝抗日运动、新中国初期社会改造以及改革开放后的跨境族内对比,佤族自身建构起稳固的国家认同。然而面对诸多潜在影响因素,仍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 佤族的国家认同的形成和巩固与其自身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通过创世神话、历史传说、反帝抗日运动、新中国初期社会改造以及改革开放后的跨境族内对比,佤族自身建构起稳固的国家认同。然而面对诸多潜在影响因素,仍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和强化佤族的国家认同,以维护边疆安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佤族 国家认同 跨境民族
下载PDF
阿佤山佤族中的汉族姓氏探源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富荣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9-71,共3页
佤族主要分布在滇西南山地 ,但与汉族的沟通早已有之 ,这在姓氏上亦可见一斑。这与元代以来汉族人口不断地迁徙到滇西南 ,和同样是迁徙至此的佤族发生密切交流有很大关系 ,这种交流在明清时期进一步加强。今天阿佤山的佤族青年姓名实行... 佤族主要分布在滇西南山地 ,但与汉族的沟通早已有之 ,这在姓氏上亦可见一斑。这与元代以来汉族人口不断地迁徙到滇西南 ,和同样是迁徙至此的佤族发生密切交流有很大关系 ,这种交流在明清时期进一步加强。今天阿佤山的佤族青年姓名实行汉佤两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佤山佤族 汉族姓氏 源流
下载PDF
西盟佤族传统纠纷解决及其法社会学解读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振宇 陈金全 《北方法学》 2011年第4期104-110,共7页
民主改革前的西盟佤族社会因其封闭性和原始性而被称为"初民社会活化石"。以纠纷解决为着眼点,充分运用田野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全景式地展现西盟佤族传统社会调控内外秩序的八种类型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工作。在此基础上,从... 民主改革前的西盟佤族社会因其封闭性和原始性而被称为"初民社会活化石"。以纠纷解决为着眼点,充分运用田野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全景式地展现西盟佤族传统社会调控内外秩序的八种类型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工作。在此基础上,从法社会学的视角深入剖析西盟佤族传统纠纷解决的制度设计、运作机理、社会支撑和文化密码,以期在相互联系的社会统一体的运行过程中对西盟佤族传统纠纷解决有更为明晰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盟佤族 “阿佤理” 法社会学
下载PDF
当代民族认同的建构思考——新时期沧源地区佤族认同建构实践 被引量:3
9
作者 袁娥 陈晓婧 《民族学刊》 2011年第1期75-80,87,共6页
个体成员是如何获得对本民族的归属感和对民族的积极评价,以及对民族活动的行动卷入,一直以来广受学界关注。本文通过对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地区佤族的民族认同建构路径进行分析认为,在坚持国家统一的前提下,民族自治地区政府以及本民族知... 个体成员是如何获得对本民族的归属感和对民族的积极评价,以及对民族活动的行动卷入,一直以来广受学界关注。本文通过对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地区佤族的民族认同建构路径进行分析认为,在坚持国家统一的前提下,民族自治地区政府以及本民族知识精英已成为构建现代民族认同的重要引导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民族认同 建构路径 佤族
下载PDF
佤族人力资本变动与人口发展研究(1990-2010)——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10
作者 刘星明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26,共8页
本文采用社会学的指标体系构建法,根据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1990年至2010年间,佤族这一"直过民族"的人力资本变动和人口发展状况,探讨了佤族人口生存区域固化、行业职业结构固化、教育水平大幅落后等问题,基于这些佤族人口发... 本文采用社会学的指标体系构建法,根据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1990年至2010年间,佤族这一"直过民族"的人力资本变动和人口发展状况,探讨了佤族人口生存区域固化、行业职业结构固化、教育水平大幅落后等问题,基于这些佤族人口发展短板的研究,提出加快佤族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合理流动,克服人口分布"惰性",加大处于"人口红利期"佤族青壮年培训等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佤族 人力资本变动 人口发展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以来佤族地区基督教活动情况述论
11
作者 秦和平 《民族学刊》 2011年第6期12-24,99,共13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耿马、双江及沧源等佤族、拉祜族地区基督教活动相继得到恢复,信教群众及教会场所大幅增加,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佤族地区基督教在这一时期的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组织逐步健全,倡导爱国爱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20世纪80年代以来,耿马、双江及沧源等佤族、拉祜族地区基督教活动相继得到恢复,信教群众及教会场所大幅增加,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佤族地区基督教在这一时期的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组织逐步健全,倡导爱国爱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二是注重培养、培训教牧人员;三是根据需要,扩大培训内容和对象范围;四是注意发展经济,解决自养。当前佤区基督教尚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沧源教牧人员中,群众自发认可的多,文化程度低、年龄大,缺乏系统的训练;二是耿马基督教福荣教会与耿马镇教会关系的协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佤区 基督教 宗教活动
下载PDF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精神障碍现况调查 被引量:2
12
作者 鲁文兴 黄悦勤 +10 位作者 罗传琳 陈红光 向兴华 刘肇瑞 李建芬 吉宁 胡昌华 黄萍 袁华芬 沙俊杉 廖帮磊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17-825,共9页
目的:了解西盟佤族自治县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影响精神障碍患病率的心理社会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在西盟佤族自治县居住6个月以上年满18岁的各族居民2381人作为调查对象。以一般健康问卷(GHQ)作为筛查工具,... 目的:了解西盟佤族自治县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影响精神障碍患病率的心理社会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在西盟佤族自治县居住6个月以上年满18岁的各族居民2381人作为调查对象。以一般健康问卷(GHQ)作为筛查工具,以ICD-10症状清单作为诊断工具进行入户访谈。结果:任何一种精神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19.86%(419/2110),使用精神活性物质(烟、酒)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为12.99%(274/2110),神经症、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为6.30%(133/2110),非器质性睡眠障碍为2.94%(62/2110),心境障碍为2.32%(49/2110),精神分裂症为1.00%(21/211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与神经症、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有关的影响因素包括男性(OR=0.43)、年龄较大(35~49岁,OR=1.78;50~64岁,OR=2.59;≥65岁,OR=3.51)、未婚及其他婚姻状况(OR=0.31)、非佤族及拉祜族民族(OR=0.29);与使用精神活性物质(烟、酒)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有关的影响因素包括男性(OR=2.41)、年龄较大(35~49岁,OR=2.29;50~64岁,OR=3.20;≥65岁,OR=4.58)、农民及个体户外的其他职业(OR=0.41)及其他民族(OR=0.32);与心境障碍有关的影响因素包括男性(OR=0.35)及年龄较大(≥65岁,OR=3.05)。结论:西盟佤族自治县各类精神障碍的终生患病率、烟酒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焦虑障碍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精神障碍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患病率 佤族 现况调查
下载PDF
论佤族的民族认同
13
作者 袁娥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6,共6页
文章通过笔者的实证调查,阐释了中缅佤族在跨境流动、跨国婚姻、亲情互助和经济交往方面固有的"胞波"情谊,从而强化了佤族的民族认同。
关键词 佤族 民族认同 “胞波”情谊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云南西盟阿佤山佤族原始生活老照片--一个历史学家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家瑞 李跃平 《民族学刊》 2011年第3期9-18,90,共10页
20世纪50年代,在有关部门的组织和领导下,我国民族工作者对部分少数民族、重点是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开展了全面的、深入的、细致的社会调查,以了解和认识各民族的政治状况、社会组织、所有制结构、经济发展及风俗习惯等等。本文通过西南... 20世纪50年代,在有关部门的组织和领导下,我国民族工作者对部分少数民族、重点是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开展了全面的、深入的、细致的社会调查,以了解和认识各民族的政治状况、社会组织、所有制结构、经济发展及风俗习惯等等。本文通过西南民族学院当时参加民族工作调查组的工作人员深入西盟阿佤山大马撒佤寨开展调查,所拍摄的照片展示,再现当时尚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西盟阿佤山佤族的民风民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佤族 西盟阿佤山 原始生活 老照片
下载PDF
班洪事件新论:以南京政府的应变和佤族的民族认同为视角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力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2期17-28,共12页
1933年底,缅甸公司在英国殖民当局的护送下,进入班洪地区企图开发炉房银矿,结果激起当地佤族的抵抗,史称班洪事件。中英双方均十分重视此事,由此重启了中断30余年的联合勘界。学界对班洪事件的相关研究,目前存在一褒一贬的评价,即高度... 1933年底,缅甸公司在英国殖民当局的护送下,进入班洪地区企图开发炉房银矿,结果激起当地佤族的抵抗,史称班洪事件。中英双方均十分重视此事,由此重启了中断30余年的联合勘界。学界对班洪事件的相关研究,目前存在一褒一贬的评价,即高度赞扬佤族的抗英行为,同时批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处置。然而,根据相关史料的梳理,南京国民政府对此事的应变实际上颇为值得称道,得到当时舆论的普遍支持。而当地佤族的所谓"中国认同",结合时人的记载,有理由相信,并不是其心迹的真实体现,其中另有隐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洪事件 国民政府 应变 佤族 中国认同
下载PDF
“昆仑”与佤族的公鸡崇拜之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明生 袁娥 《红河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5-19,共5页
从历史、考古、语言、宗教、地名以及口碑资料等许多方面进行了论证,对于"昆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本文认为,作为民族群体名称,"昆仑"是我国孟高棉语族佤族、布朗族、德昂族、克木人在古代文献中的一种称谓... 从历史、考古、语言、宗教、地名以及口碑资料等许多方面进行了论证,对于"昆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本文认为,作为民族群体名称,"昆仑"是我国孟高棉语族佤族、布朗族、德昂族、克木人在古代文献中的一种称谓,因这些民族古老而浓厚的公鸡崇拜而产生;作为国名,它是历史上他们建立的一个古国;作为山名,是今天云南省西部的高黎贡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 佤族 公鸡崇拜
下载PDF
佤族民间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祁永超 石超 《保山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8-14,共7页
作为一个迈入现代化不足百年的“直过民族”,佤族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化历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元的民间传统文化,它们蕴含着深邃的生态智慧,并通过具体实践践履着“天人共生”理念,直至今日仍对本民族聚居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 佤族 民间传统文化 生态智慧 生态实践
下载PDF
论佤族生殖崇拜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竹芬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第12期6-8,共3页
对生殖崇拜问题的研究,历来受到民族学、人类学、宗教学、历史学等不同学科的关注,生殖崇拜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佤族是云南省独有少数民族之一,生殖崇拜对于佤族先民不仅是一种繁衍的需要,更是一种生... 对生殖崇拜问题的研究,历来受到民族学、人类学、宗教学、历史学等不同学科的关注,生殖崇拜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佤族是云南省独有少数民族之一,生殖崇拜对于佤族先民不仅是一种繁衍的需要,更是一种生存的需要,在佤族地区,源远流长的生殖崇拜信仰观念及其物化形式,至今仍然可以找到明显可见的遗迹,在佤族的原始宗教、原始神话、原始美术、原始舞蹈及至今日的民族习惯中随处可见生殖崇拜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佤族 生殖崇拜 探究
下载PDF
西盟佤族织锦技艺数字化保护与传播途径 被引量:1
19
作者 扈静媛 扈静雯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55-59,共5页
西盟佤族织锦技艺作为2021年新列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政府通过提倡使用数字化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转化、复原、重组,成为可向群众展示的数字化产物,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佤族织锦技艺背后真正的历史发展与意义。同时,文化创意产... 西盟佤族织锦技艺作为2021年新列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政府通过提倡使用数字化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转化、复原、重组,成为可向群众展示的数字化产物,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佤族织锦技艺背后真正的历史发展与意义。同时,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也为织锦技艺提供优良的传播平台,间接带动西盟县相关产业的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佤族织锦技艺 数字化保护 传播方法
下载PDF
王敬骝教授对佤族研究的贡献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明生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1期1-7,共7页
王敬骝教授是我国新佤文的创制人之一,是海内外知名的佤文研究的权威专家、权威学者,然而,他的贡献不仅仅只表现在对新佤文的创制、推广和研究方面,而且还突出表现在对佤族历史文化研究等方面。回顾总结王敬骝教授对佤族研究所做出的贡... 王敬骝教授是我国新佤文的创制人之一,是海内外知名的佤文研究的权威专家、权威学者,然而,他的贡献不仅仅只表现在对新佤文的创制、推广和研究方面,而且还突出表现在对佤族历史文化研究等方面。回顾总结王敬骝教授对佤族研究所做出的贡献,对于弘扬他治学严谨、刻苦钻研和不懈追求的精神,提高我国佤族研究水平,促进佤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敬骝教授 创制佤文 佤族研究 贡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