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台秘要方》防治骨质疏松用药探究
1
作者 徐小东 黄旭东 王卫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0期50-52,共3页
骨质疏松是引起骨折的重要因素,易导致骨折愈合缓慢,引起肢体功能活动障碍,进而导致身体其他部位疼痛,甚至再次骨折。对《外台秘要方》第二十九章中治疗骨伤科疾病的内服方药进行归纳,发现用药频次较高的药物大部分归属于补虚药,但也不... 骨质疏松是引起骨折的重要因素,易导致骨折愈合缓慢,引起肢体功能活动障碍,进而导致身体其他部位疼痛,甚至再次骨折。对《外台秘要方》第二十九章中治疗骨伤科疾病的内服方药进行归纳,发现用药频次较高的药物大部分归属于补虚药,但也不乏温里药;以上药物的有效成分大多作用于NF-κB、Wnt/β-catenin、RANKL、PI3K/Akt等信号通路,均具有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增强成骨细胞活性的作用。文章从论治“骨痿”出发,参考现代药理学研究,阐释了《外台秘要方》中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痿 骨伤 骨质疏松 《外台秘要方》
下载PDF
《外台秘要方》服药食忌文献溯源及其价值
2
作者 包伯航 冯惠童 刘茂才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7期197-201,共5页
《外台秘要方》中的服药食忌理论有别于一般的饮食禁忌,其药物与忌食食物之间存在明确的对应关系。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外台秘要方》服药食忌的文献来源、理论源流及其学术价值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外台秘要方》服药食忌的直接文献来源... 《外台秘要方》中的服药食忌理论有别于一般的饮食禁忌,其药物与忌食食物之间存在明确的对应关系。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外台秘要方》服药食忌的文献来源、理论源流及其学术价值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外台秘要方》服药食忌的直接文献来源主要为《新修本草》,少部分取自《许仁则方》等唐代以前其他医书;《外台秘要方》服药食忌的理论来源或可追溯至东汉时期的《伤寒论》;王焘具备一定的药物学知识,能够对固有的服药食忌理论去粗取精、拓展出新;《外台秘要方》服药食忌的内容在考证古方、研究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勘方法与底本选择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台秘要方》 服药食忌 饮食禁忌 文献考证
下载PDF
历代治疗面部色斑方法拾零
3
作者 张平 林俊华 吕文亮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1期56-58,共3页
从面部色斑的文献记载、历代中医美容方法 2方面论述中医对面部色斑的预防和治疗,这对现代崇尚以自然、天然为要求的中医药美容、护肤有很好的借鉴和继承作用。
关键词 面部色斑 中医美容 肘后方 千金方 外台秘要 太平圣惠方 普济方
下载PDF
《外台秘要方》治疗骨折文献的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杨航 王姝琛 《吉林中医药》 2021年第4期519-523,共5页
本文采用中医文献整理的方法,通过梳理《外台秘要方》中骨折用药及相关文献,从病证与方药方面总结其运用特点。本文通过对《外台秘要方》治疗骨折方药进行分类汇总,共有续断、化瘀、止痛、补虚四法。续断法中外用以生地黄凉血充髓益骨... 本文采用中医文献整理的方法,通过梳理《外台秘要方》中骨折用药及相关文献,从病证与方药方面总结其运用特点。本文通过对《外台秘要方》治疗骨折方药进行分类汇总,共有续断、化瘀、止痛、补虚四法。续断法中外用以生地黄凉血充髓益骨、附子温肾逐风益骨,内服以填髓续骨、行血化瘀为主;化瘀法中瘀血留在骨节处,多用虻虫、牡丹皮,瘀血留于腹中,多用大黄,配伍桃仁、当归、蒲黄;止痛法有麻醉止痛、化瘀止痛、除热止痛之分;肾合骨,骨为髓之府,髓养骨,骨折会影响到肾的精气;补虚法是指治疗后期,亦注重补虚养骨。《外台秘要方》对骨折用药药少而精,并对预后护理禁忌加以阐述,对现代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台秘要方 骨折 文献研究
下载PDF
《外台秘要方》对荨麻疹的认识 被引量:4
5
作者 谢泽初 刘彦平 +2 位作者 裴文涛 李丽丽 周文丽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24期30-32,共3页
通过对《外台秘要方》中荨麻疹疾病命名、病因病机、发病特点及症状、治疗及调护预防等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探讨,认为《外台秘要方》对荨麻疹的认识具有初步的理论体系,是唐代以前中医学对该病理论和临床实践的一次系统总结,对现今本病... 通过对《外台秘要方》中荨麻疹疾病命名、病因病机、发病特点及症状、治疗及调护预防等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探讨,认为《外台秘要方》对荨麻疹的认识具有初步的理论体系,是唐代以前中医学对该病理论和临床实践的一次系统总结,对现今本病的诊疗、科研思路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台秘要方》 荨麻疹 疾病命名 归纳整理 理论体系
下载PDF
《外台秘要方》所见仲景方证考
6
作者 杨頔 田永衍 《中医药信息》 2021年第11期37-40,共4页
《外台秘要方》是一部以方药为主的大型医学著作,保存了《伤寒杂病论》部分古貌,通过比较《外台秘要方》所引仲景医方与宋本《伤寒论》《金匮要略》相关条文的差异,可以探寻到唐以前《伤寒杂病论》的初期面貌,启发我们对《伤寒论》《金... 《外台秘要方》是一部以方药为主的大型医学著作,保存了《伤寒杂病论》部分古貌,通过比较《外台秘要方》所引仲景医方与宋本《伤寒论》《金匮要略》相关条文的差异,可以探寻到唐以前《伤寒杂病论》的初期面貌,启发我们对《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张仲景学说”的研究,不应局限于“宋本”,而应沿袭前人之论,博采众家之方,以汉唐医籍补之缺佚。无论对于了解考证汉唐时期的医学发展状况,还是在指导和启迪中医临床实践方面,都具有文献学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台秘要方 张仲景 文献
下载PDF
《外台秘要》所引《必效方》中的无名方剂研究
7
作者 王瑞芳 吴承艳 +1 位作者 施庆武 曾妮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036-5039,共4页
《必效方》为唐代孟诜所作,已佚,其大量内容收载于王焘《外台秘要》。《必效方》中无名方剂众多,治病广泛,尤其注重外科。经研究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1)记载多样,内涵直观明了;(2)用方精简,单方验方众多;(3)剂型丰富,重视散剂、汤剂。... 《必效方》为唐代孟诜所作,已佚,其大量内容收载于王焘《外台秘要》。《必效方》中无名方剂众多,治病广泛,尤其注重外科。经研究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1)记载多样,内涵直观明了;(2)用方精简,单方验方众多;(3)剂型丰富,重视散剂、汤剂。其用药特点为药味繁多,醋盐使用普遍。通过对《必效方》中无名方剂的研究,不仅能反映唐代的方药使用特点,还能为现代临床用药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台秘要》 《必效方》 孟诜 无名方剂 又方 古籍
原文传递
北宋校正医书局对《外台秘要方》校勘考释 被引量:3
8
作者 孟永亮 梁永宣 师建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515-2517,共3页
校正医书局是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由官方专门设置的、以刊行颁印中医古籍为目的的临时性机构。至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12年间先后有13位官员参与编校医籍11部。其中,《外台秘要方》为校正医书局最初计划校正的8部医籍之一,由孙奇... 校正医书局是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由官方专门设置的、以刊行颁印中医古籍为目的的临时性机构。至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12年间先后有13位官员参与编校医籍11部。其中,《外台秘要方》为校正医书局最初计划校正的8部医籍之一,由孙奇主校,林亿详定,并成为宋朝之后的定型化版本,传习至今。文章将从校勘过程、方法及内容等3个方面进行简要考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校正医书局 外台秘要方 校勘 考释
原文传递
从《外台秘要方》探索仁类药在美容中的应用
9
作者 任庆丽 吴景东 王海棠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08年第3期194-195,共2页
《外台秘要方》中的美容方剂中大量应用了仁类药,本文就该书中仁类药在美容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外台秘要方 仁类药 美容
原文传递
《外台秘要方》中黄连治疗消渴的配伍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钟情 朱文清 +1 位作者 刘美娟 吴中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60-1062,共3页
从《外台秘要方》中筛选出应用黄连治疗消渴的相关条文32条。经统计分析,黄连治疗消渴多配伍瓜蒌(根)、麦冬、人参、生地黄等,且重视小方的应用。从现代药理来看,这些与黄连配伍的药物多具有改善血糖的作用,反映出其配伍的意义。此外,... 从《外台秘要方》中筛选出应用黄连治疗消渴的相关条文32条。经统计分析,黄连治疗消渴多配伍瓜蒌(根)、麦冬、人参、生地黄等,且重视小方的应用。从现代药理来看,这些与黄连配伍的药物多具有改善血糖的作用,反映出其配伍的意义。此外,消渴的治疗非常重视痈疽的防治和方药剂型的选择。这些都为今后临床和科研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消渴 外台秘要 中药配伍
原文传递
从“外台本伤寒”看《伤寒论》若干医药学术问题
11
作者 李婕妠 赵鲲鹏 +2 位作者 王奎淞 陈世玉 郭嘉琪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269-7271,共3页
《伤寒论》研究具有多民族多时代的传承特点,定位于不同时代则具有不同的解读方式。唐代王焘所著《外台秘要方》中“(张)仲景《伤寒论》”部分或可代表隋时期《伤寒论》内容,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九、卷十归为唐本《伤寒论》,隋唐... 《伤寒论》研究具有多民族多时代的传承特点,定位于不同时代则具有不同的解读方式。唐代王焘所著《外台秘要方》中“(张)仲景《伤寒论》”部分或可代表隋时期《伤寒论》内容,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九、卷十归为唐本《伤寒论》,隋唐于宋之前,相较下《外台秘要方》中相关内容与唐本相似度较高,而与赵开美复刻宋本《伤寒论》(宋本)有较大偏差,3个版本中,今人最重宋本,唐本次之,外台本再次之。现将外台本与主流传本宋本作直接比较,通过整理比较外台本中记载的《伤寒论》遣方用药的诠释表达,以期探讨外台本《伤寒论》对现代中医发展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台秘要方 伤寒论 外台本 宋本 遣方用药差异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