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台秘要方》防治骨质疏松用药探究
1
作者 徐小东 黄旭东 王卫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0期50-52,共3页
骨质疏松是引起骨折的重要因素,易导致骨折愈合缓慢,引起肢体功能活动障碍,进而导致身体其他部位疼痛,甚至再次骨折。对《外台秘要方》第二十九章中治疗骨伤科疾病的内服方药进行归纳,发现用药频次较高的药物大部分归属于补虚药,但也不... 骨质疏松是引起骨折的重要因素,易导致骨折愈合缓慢,引起肢体功能活动障碍,进而导致身体其他部位疼痛,甚至再次骨折。对《外台秘要方》第二十九章中治疗骨伤科疾病的内服方药进行归纳,发现用药频次较高的药物大部分归属于补虚药,但也不乏温里药;以上药物的有效成分大多作用于NF-κB、Wnt/β-catenin、RANKL、PI3K/Akt等信号通路,均具有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增强成骨细胞活性的作用。文章从论治“骨痿”出发,参考现代药理学研究,阐释了《外台秘要方》中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痿 骨伤 骨质疏松 《外台秘要方》
下载PDF
《外台秘要方》服药食忌文献溯源及其价值
2
作者 包伯航 冯惠童 刘茂才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7期197-201,共5页
《外台秘要方》中的服药食忌理论有别于一般的饮食禁忌,其药物与忌食食物之间存在明确的对应关系。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外台秘要方》服药食忌的文献来源、理论源流及其学术价值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外台秘要方》服药食忌的直接文献来源... 《外台秘要方》中的服药食忌理论有别于一般的饮食禁忌,其药物与忌食食物之间存在明确的对应关系。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外台秘要方》服药食忌的文献来源、理论源流及其学术价值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外台秘要方》服药食忌的直接文献来源主要为《新修本草》,少部分取自《许仁则方》等唐代以前其他医书;《外台秘要方》服药食忌的理论来源或可追溯至东汉时期的《伤寒论》;王焘具备一定的药物学知识,能够对固有的服药食忌理论去粗取精、拓展出新;《外台秘要方》服药食忌的内容在考证古方、研究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勘方法与底本选择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台秘要方》 服药食忌 饮食禁忌 文献考证
下载PDF
《外台秘要》治疗便秘证治方药探析
3
作者 刘晓倩 闫军堂 +3 位作者 马小娜 刘梅 李成卫 王庆国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121-123,共3页
《外台秘要》是一部既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也有临床实用意义的大型古代方书。《外台》对便秘病症的病因病机、辨证用药规律作了详细的论述,是唐代以前中医学对该病理论和临床实践的一次系统总结,其所总结的辨治规律和方药对当今便秘病症... 《外台秘要》是一部既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也有临床实用意义的大型古代方书。《外台》对便秘病症的病因病机、辨证用药规律作了详细的论述,是唐代以前中医学对该病理论和临床实践的一次系统总结,其所总结的辨治规律和方药对当今便秘病症的临床治疗仍具有较高的现实指导意义。拟对《外台》中治疗便秘的病因病机、立法处方、辨治特色等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临床辨治本病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台秘要 便秘 证治方药 辨治特色
下载PDF
历代治疗面部色斑方法拾零
4
作者 张平 林俊华 吕文亮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1期56-58,共3页
从面部色斑的文献记载、历代中医美容方法 2方面论述中医对面部色斑的预防和治疗,这对现代崇尚以自然、天然为要求的中医药美容、护肤有很好的借鉴和继承作用。
关键词 面部色斑 中医美容 肘后方 千金方 外台秘要 太平圣惠方 普济方
下载PDF
《外台秘要》治疗发秃方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员晓云 熊晓婉 +2 位作者 欧炯肖 许蓉蓉 张榜元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第1期175-178,共4页
目的:初步分析《外台秘要》中治疗发秃方剂的用药思路和规律。方法:采用归纳总结、对比分析、数据整理、频次分析等方法整理《外台秘要》中治疗发秃的方剂。结果:在《外台秘要·卷第三十二·头发秃落方一十九首》中有18首相关方... 目的:初步分析《外台秘要》中治疗发秃方剂的用药思路和规律。方法:采用归纳总结、对比分析、数据整理、频次分析等方法整理《外台秘要》中治疗发秃的方剂。结果:在《外台秘要·卷第三十二·头发秃落方一十九首》中有18首相关方剂,共45味药,单味药频次最高为猪膏,其次为白芷、附子、防风、麻子、细辛、桂心等。结论:《外台秘要》中治疗发秃以祛风、润燥为主,常用多种祛风药配合滋阴润燥药如猪膏等,其次是清热、祛湿药,常用清热解毒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秃 外台秘要 用药规律
下载PDF
苏敬、王焘医学教育思想对当前医学教育的启示
6
作者 倪昊翔 王明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第6期58-61,共4页
苏敬、王焘两位著名唐代医药名家,不仅在编修医著、传承发扬中医药学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其医学教育思想也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医药名家的主流医学传承意识形态,如"仁者爱人、自觉担当"、"兼容并蓄、唯实求真"、"... 苏敬、王焘两位著名唐代医药名家,不仅在编修医著、传承发扬中医药学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其医学教育思想也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医药名家的主流医学传承意识形态,如"仁者爱人、自觉担当"、"兼容并蓄、唯实求真"、"注重实践、勇于创新"等,具有典型的时代代表性。本文对两位著名医家教育思想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对当前医学教育的重要启示,为深化我国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有效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敬 王焘 学术思想 医学教育 医教协同 医德 《外台秘要》 《新修本草》
下载PDF
犀角地黄汤联合西药治疗紫癜性肾炎30例临床观察
7
作者 张玉洁 李庆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5期88-90,共3页
[目的]观察犀角地黄汤联合西药治疗紫癜性肾炎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3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使用①犀角地黄汤(水牛角15g,生地15g,白芍15g,丹皮10g,黄芪30g,党参20g,牛膝15g,连翘15g,萆薢10g,白花蛇舌草10g,蝉衣5g),随证加减,1... [目的]观察犀角地黄汤联合西药治疗紫癜性肾炎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3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使用①犀角地黄汤(水牛角15g,生地15g,白芍15g,丹皮10g,黄芪30g,党参20g,牛膝15g,连翘15g,萆薢10g,白花蛇舌草10g,蝉衣5g),随证加减,1剂/d,水煎150mL,早晚口服,②激素常规应用及对症治疗。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愈19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00%。[结论]犀角地黄汤联合西药治疗紫癜性肾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性肾炎 犀角地黄汤 激素 中西医结合治疗 外台秘要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外台秘要方》治疗骨折文献的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杨航 王姝琛 《吉林中医药》 2021年第4期519-523,共5页
本文采用中医文献整理的方法,通过梳理《外台秘要方》中骨折用药及相关文献,从病证与方药方面总结其运用特点。本文通过对《外台秘要方》治疗骨折方药进行分类汇总,共有续断、化瘀、止痛、补虚四法。续断法中外用以生地黄凉血充髓益骨... 本文采用中医文献整理的方法,通过梳理《外台秘要方》中骨折用药及相关文献,从病证与方药方面总结其运用特点。本文通过对《外台秘要方》治疗骨折方药进行分类汇总,共有续断、化瘀、止痛、补虚四法。续断法中外用以生地黄凉血充髓益骨、附子温肾逐风益骨,内服以填髓续骨、行血化瘀为主;化瘀法中瘀血留在骨节处,多用虻虫、牡丹皮,瘀血留于腹中,多用大黄,配伍桃仁、当归、蒲黄;止痛法有麻醉止痛、化瘀止痛、除热止痛之分;肾合骨,骨为髓之府,髓养骨,骨折会影响到肾的精气;补虚法是指治疗后期,亦注重补虚养骨。《外台秘要方》对骨折用药药少而精,并对预后护理禁忌加以阐述,对现代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台秘要方 骨折 文献研究
下载PDF
《内经》消瘅证治探 被引量:4
9
作者 徐凤凯 陈晓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39-141,149,共4页
[目的]探究《内经》消瘅之病的证治特点。[方法]以精究病源、深探方论、解析药说的方法并结合相关原文,从消瘅的病名机释、证治分型、病变机联等三个方面进行探析,并作医案举例。[结果]消瘅之病,是因五脏气血衰少、津液消灼而成,易现喘... [目的]探究《内经》消瘅之病的证治特点。[方法]以精究病源、深探方论、解析药说的方法并结合相关原文,从消瘅的病名机释、证治分型、病变机联等三个方面进行探析,并作医案举例。[结果]消瘅之病,是因五脏气血衰少、津液消灼而成,易现喘息短气、手足清冷、皮肤消薄、肌肉消瘦等象。在治疗上,偏元阴不足,虚阳外发外走,而见性情刚强、烦躁多怒、胸闷不舒、高横眉瞪眼等证者,可与《外台秘要方》肾沥汤,以补肺益肾、健脾养肝、宁心定志、强阴益精、养血止痛、清热生气;偏肥甘太过,内热炽生,消灼津液,而见喜冷肤热、消谷易饥、便黄如糜、善食而瘦等证者,可与《外台秘要方》宣补丸,以宣泄肠胃之内热、补益五脏之津气。所举案例属肺消瘅,乃精血衰少、形气不足所致,当以甘药调之,但因误治而脉道损伤、经络厥绝而死。[结论]消瘅之病,因气血衰少、津液消灼而成,病变日久,可现胸痹心痛病、腹满寒疝病、奔豚上气病、虚劳结气病、脚气冲心病等,可根据气血虚损之不同部位,津液消灼之不同程度,辨证选用丸、散、膏、汤,以消气血衰少、津液消灼之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瘅 黄帝内经 肾沥汤 虚劳病 外台秘要方 胸痹心痛病 腹满寒疝病 医案
下载PDF
《外台秘要》含阿胶治下痢方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尉捷 付帮泽 +1 位作者 王乐鹏 王育林 《西部中医药》 2019年第12期43-46,共4页
目的:研究《外台秘要》中阿胶治痢方的用药规律。方法:利用《中华医典》第五版软件,检索《证类本草》中含阿胶处方,进行数据标准化并建立数据库,采用中医药数据挖掘系统,基于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挖掘。结果:《外台秘要》中共出现阿... 目的:研究《外台秘要》中阿胶治痢方的用药规律。方法:利用《中华医典》第五版软件,检索《证类本草》中含阿胶处方,进行数据标准化并建立数据库,采用中医药数据挖掘系统,基于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挖掘。结果:《外台秘要》中共出现阿胶126次,分属102个方剂,与"下痢""下利"相关方剂共50个;其中两药配伍频率前3项是阿胶-黄连、阿胶-黄柏、阿胶-干姜,三药配伍频率最高是阿胶-黄柏-黄连;黄连、黄柏、干姜、甘草和当归作为前项时,阿胶同时出现概率为100%,黄柏-黄连、当归-黄连、干姜-黄连作为前项时,阿胶同时出现概率为100%。结论:阿胶在《外台秘要》中广泛用于下痢的治疗,涉及阴虚、湿热、虚寒等多种证型,核心配伍是阿胶-黄连,阿胶治下痢值得进一步挖掘、继承和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台秘要 阿胶 痢疾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中药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外台秘要》消渴病方剂组方规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谭艳 左新河 +1 位作者 赵勇 谢敏 《光明中医》 2021年第7期1027-1030,共4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外台秘要》中治疗消渴病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外台秘要》中治疗消渴病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筛选出治疗消渴病的处方进行用药频次、常用药对、组方规律等相应的分析。结果共筛选出...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外台秘要》中治疗消渴病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外台秘要》中治疗消渴病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筛选出治疗消渴病的处方进行用药频次、常用药对、组方规律等相应的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处方69个,分析得出单味药及药对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及演化得到5个核心组合、2个新处方。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并阐明治疗消渴病方剂的组方规律,为中医治疗消渴病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病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外台秘要》 数据挖掘
下载PDF
从辨“癖病”探讨消化道肿瘤的中医治疗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天麟 陈思婷 张海波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2年第6期13-18,共6页
癖,中医病名,又称“癖气”,指癖块生于两胁,平时触摸不定,痛时则可触及者,包括“癖气”“结”“热”“积”“痰”等,癖病不单指积、癥,亦包括聚、瘕。西晋王叔和《脉经》云:“弦急,疝瘕,少腹痛,又为癖病”,唐以前医书多从其说,总结其病... 癖,中医病名,又称“癖气”,指癖块生于两胁,平时触摸不定,痛时则可触及者,包括“癖气”“结”“热”“积”“痰”等,癖病不单指积、癥,亦包括聚、瘕。西晋王叔和《脉经》云:“弦急,疝瘕,少腹痛,又为癖病”,唐以前医书多从其说,总结其病症特点是“脉弦急”“腹部结块”“两胁疼痛”。张海波教授认为“癖病”类似于现代医学之腹部肿物,可归属于积聚类疾病。张海波教授临床常用柴胡、枳实、白术、芍药、炙甘草等为基础加减治疗消化道肿瘤,与唐代方书《外台秘要》中记载治疗“癖病”基础方的配伍思路相同。笔者根据用药进行溯源,发现其《神农本草经》的药证与“癖病”病症特点、病因病机高度相似,本文同时探讨了不同兼证的癖病方药加减用药特点,并附医案,旨在为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癖病 《外台秘要》 《神农本草经》 消化道肿瘤
下载PDF
《外台秘要》中运用灸法治疗疝气的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利平 马丽 《西部中医药》 2013年第1期43-45,共3页
以典型病例入手,阐述灸法治疗疝气的方法,进而对《外台秘要》中运用灸法治疗疝气的学术思想进行总结,认为其主要介绍了疝气的病因病机、病证分类、临床表现等。
关键词 外台秘要 王焘 疝气 灸法
下载PDF
《外台秘要方》对荨麻疹的认识 被引量:4
14
作者 谢泽初 刘彦平 +2 位作者 裴文涛 李丽丽 周文丽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24期30-32,共3页
通过对《外台秘要方》中荨麻疹疾病命名、病因病机、发病特点及症状、治疗及调护预防等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探讨,认为《外台秘要方》对荨麻疹的认识具有初步的理论体系,是唐代以前中医学对该病理论和临床实践的一次系统总结,对现今本病... 通过对《外台秘要方》中荨麻疹疾病命名、病因病机、发病特点及症状、治疗及调护预防等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探讨,认为《外台秘要方》对荨麻疹的认识具有初步的理论体系,是唐代以前中医学对该病理论和临床实践的一次系统总结,对现今本病的诊疗、科研思路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台秘要方》 荨麻疹 疾病命名 归纳整理 理论体系
下载PDF
《外台秘要方》所见仲景方证考
15
作者 杨頔 田永衍 《中医药信息》 2021年第11期37-40,共4页
《外台秘要方》是一部以方药为主的大型医学著作,保存了《伤寒杂病论》部分古貌,通过比较《外台秘要方》所引仲景医方与宋本《伤寒论》《金匮要略》相关条文的差异,可以探寻到唐以前《伤寒杂病论》的初期面貌,启发我们对《伤寒论》《金... 《外台秘要方》是一部以方药为主的大型医学著作,保存了《伤寒杂病论》部分古貌,通过比较《外台秘要方》所引仲景医方与宋本《伤寒论》《金匮要略》相关条文的差异,可以探寻到唐以前《伤寒杂病论》的初期面貌,启发我们对《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张仲景学说”的研究,不应局限于“宋本”,而应沿袭前人之论,博采众家之方,以汉唐医籍补之缺佚。无论对于了解考证汉唐时期的医学发展状况,还是在指导和启迪中医临床实践方面,都具有文献学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台秘要方 张仲景 文献
下载PDF
《外台秘要》所引《必效方》中的无名方剂研究
16
作者 王瑞芳 吴承艳 +1 位作者 施庆武 曾妮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036-5039,共4页
《必效方》为唐代孟诜所作,已佚,其大量内容收载于王焘《外台秘要》。《必效方》中无名方剂众多,治病广泛,尤其注重外科。经研究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1)记载多样,内涵直观明了;(2)用方精简,单方验方众多;(3)剂型丰富,重视散剂、汤剂。... 《必效方》为唐代孟诜所作,已佚,其大量内容收载于王焘《外台秘要》。《必效方》中无名方剂众多,治病广泛,尤其注重外科。经研究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1)记载多样,内涵直观明了;(2)用方精简,单方验方众多;(3)剂型丰富,重视散剂、汤剂。其用药特点为药味繁多,醋盐使用普遍。通过对《必效方》中无名方剂的研究,不仅能反映唐代的方药使用特点,还能为现代临床用药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台秘要》 《必效方》 孟诜 无名方剂 又方 古籍
原文传递
《外台秘要》汤剂全方量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琳 傅延龄 +2 位作者 倪胜楼 张林 宋佳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25-728,共4页
目前对中药药量的研究多集中在单味药量上,对全方量的研究多有忽略。对《外台秘要》中汤剂的全方量、药味数和加水量进行研究,统计得出全方量的常用范围为131~331 g,药味数的常用范围为4~8个,加水量的常用范围为1 200~1 800 mL。统计结... 目前对中药药量的研究多集中在单味药量上,对全方量的研究多有忽略。对《外台秘要》中汤剂的全方量、药味数和加水量进行研究,统计得出全方量的常用范围为131~331 g,药味数的常用范围为4~8个,加水量的常用范围为1 200~1 800 mL。统计结果说明,汉唐时期多数医家继承了《伤寒杂病论》"药专力宏"的用量特点,并且加水量因方而异、因药而异,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和最大煎出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台秘要 全方量 药味数 加水量
原文传递
细辛在《外台秘要》汤剂中的用量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杨琳 傅延龄 张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69-972,共4页
文章应用文献计量分析手段,对《外台秘要》中涉及细辛的汤剂进行整理,总结共97首汤剂中使用细辛,对其不同剂量频次分类整理,得出细辛的日常用剂量为13.8g、27.6g和41.4g,剂量范围在6.9~69g,明显高于《中国药典》对细辛用量范围的规定... 文章应用文献计量分析手段,对《外台秘要》中涉及细辛的汤剂进行整理,总结共97首汤剂中使用细辛,对其不同剂量频次分类整理,得出细辛的日常用剂量为13.8g、27.6g和41.4g,剂量范围在6.9~69g,明显高于《中国药典》对细辛用量范围的规定。文章分析《外台秘要》汤剂中应用细辛剂量明显大于《中国药典》的规定,原因是唐代以前医家认为细辛无毒,并且唐代以前单味中药用量普遍大于现代用量规定;应用细辛的剂量范围较广,可能与《外台秘要》不同医家的中药用量经验有关。本研究为细辛用量研究提供文献学的依据,为《中国药典》及《中药学》教材中细辛剂量的标准设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台秘要 细辛 常用剂量 剂量范围
原文传递
中医历代防疫概说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必安 曹丽娟 +3 位作者 姚鑫 杨舒佳 闫敏敏 黄作阵 《中医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54-57,共4页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设有与清洁相关的官职和除害防疫的专职人员,而且具有规范的预防疫病和服药预防措施。成书于这个时期的专门医著《黄帝内经》,更是对疫病的发病与气候的关系以及疫病的预防和周期性预测都有详细的阐述。隋...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设有与清洁相关的官职和除害防疫的专职人员,而且具有规范的预防疫病和服药预防措施。成书于这个时期的专门医著《黄帝内经》,更是对疫病的发病与气候的关系以及疫病的预防和周期性预测都有详细的阐述。隋唐五代时期,"导引"和熏烟防治疫病的方法得以运用,此外孙思邈还提出用灸法预防瘟疫感染。王焘在《外台秘要》中首次将伤寒与温病并列论述,指出性接触可以传播天行病,同时对创伤性感染也有了认识。宋金元时期,香药被广泛应用,医家们认识到"香能散疫气",此外重视运气学说在疫病发生中的作用。同时,医家对疫病的种类认识也开始多元化,对痘疹、瘴疟、痢疾、霍乱、麻风、虫证等传染病的防治也有非常多的记载。明清时期,政府施散医药防治疫病,医家重视隔离和消毒,根据时令提前服用预防瘟疫的处方。医家预防疫病方案多样化,首创主动防疫,推行人痘接种术,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 中医防疫 瘟疫 《黄帝内经》 导引 《外台秘要》 香药 人痘接种术 运气学说
下载PDF
北宋校正医书局对《外台秘要方》校勘考释 被引量:2
20
作者 孟永亮 梁永宣 师建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515-2517,共3页
校正医书局是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由官方专门设置的、以刊行颁印中医古籍为目的的临时性机构。至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12年间先后有13位官员参与编校医籍11部。其中,《外台秘要方》为校正医书局最初计划校正的8部医籍之一,由孙奇... 校正医书局是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由官方专门设置的、以刊行颁印中医古籍为目的的临时性机构。至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12年间先后有13位官员参与编校医籍11部。其中,《外台秘要方》为校正医书局最初计划校正的8部医籍之一,由孙奇主校,林亿详定,并成为宋朝之后的定型化版本,传习至今。文章将从校勘过程、方法及内容等3个方面进行简要考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校正医书局 外台秘要方 校勘 考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