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Stroke国家溶取栓影像平台的随机森林模型预测醒后卒中预后的价值
1
作者 梁炳松 李育英 +1 位作者 张岐平 陈英道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802-808,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eStroke国家溶取栓影像平台的随机森林模型预测醒后卒中(WUS)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01—2023-03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285例WU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取栓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 目的探讨基于eStroke国家溶取栓影像平台的随机森林模型预测醒后卒中(WUS)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01—2023-03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285例WU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取栓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统计2组临床资料及eStroke国家溶取栓影像平台自动反馈定量资料(缺血半暗带体积、梗死核心区体积),构建随机森林模型和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以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为参照,评价随机森林模型预测WUS患者不良预后风险的价值。结果2组入院时Hcy、WBC、DSA-CS评分、NIHSS评分及取栓次数、穿刺至再通时间、颅内血管狭窄程度、房颤、吸烟史、静脉溶栓、缺血半暗带体积、梗死核心区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半暗带体积、梗死核心区体积、入院时Hcy水平、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DSA-CS评分、颅内血管狭窄程度、静脉溶栓、房颤是WUS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模型与随机森林模型预测WUS患者不良预后风险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91,95%CI:0.875~0.902比0.900,95%CI:0.894~0.923)。结论基于eStroke国家溶取栓影像平台的随机森林模型可用于WUS患者早期预后的预测评估,为临床针对性展开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后卒中 随机森林模型 estroke国家溶取栓影像平台 临床资料 预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基于eStroke影像平台醒后卒中前循环血管取栓的临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梁炳松 李育英 +5 位作者 张岐平 陈英道 李建 陈小玲 饶源 李国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3期135-139,共5页
目的:分析基于eStroke影像平台醒后卒中前循环血管取栓的临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梧州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6月-2022年4月收治的104例醒后卒中前循环梗死患者,经多模式MRI检查上传eStroke影像平台评估后行血管取栓。以术... 目的:分析基于eStroke影像平台醒后卒中前循环血管取栓的临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梧州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6月-2022年4月收治的104例醒后卒中前循环梗死患者,经多模式MRI检查上传eStroke影像平台评估后行血管取栓。以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的评分进行分组,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组(n=46),mRS评分3~5分为预后不良组(n=53)。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醒后卒中前循环血管取栓的临床预后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示:两组年龄、入院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NIHSS-意识评分、24 h神经功能改善、核心梗死体积、DSA侧支循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57,95%CI(1.018,1.098),P=0.004]、NIHSS-意识评分[OR=2.358,95%CI(1.136,4.893),P=0.021]、基线NIHSS评分[OR=0.852,95%CI(0.752,0.965),P=0.012]、24 h神经功能改善[OR=37.763,95%CI(9.964,143.114),P=0.000]DSA侧支循环[OR=0.234,95%CI(0.063,0.868),P=0.030]是影响醒后卒中患者取栓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基于eStroke影像平台醒后卒中前循环血管取栓临床预后与年龄、NIHSS-意识评分、基线NIHSS评分、24 h神经功能改善、侧支循环情况等多因素有关,临床综合多因素指标更有利于预测醒后卒中取栓预后转归,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后卒中 estroke影像平台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交感神经兴奋性与醒后脑卒中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王静 吕俊丽 +7 位作者 连红亮 郄新稳 侯娇 王相斌 薛陆明 王苏叶 周慧 尤素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 分析交感神经兴奋性与醒后脑卒中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依据是否发生醒后脑卒中将患者分为醒后脑卒中组和非醒后脑卒中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交感神经兴奋与醒后... 目的 分析交感神经兴奋性与醒后脑卒中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依据是否发生醒后脑卒中将患者分为醒后脑卒中组和非醒后脑卒中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交感神经兴奋与醒后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血压变异性、心率变异性、血糖变异性、电解质紊乱、25-羟维生素D_(3)、尿香草苦杏仁酸、儿茶酚胺是醒后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交感神经兴奋性与醒后脑卒中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血压变异性、心率变异性、血糖变异性、电解质紊乱、25-羟维生素D3、尿香草苦杏仁酸、儿茶酚胺是醒后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后脑卒中 发生发展 交感神经 相关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俞募配穴联合脐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曾友华 周文姬 +2 位作者 逄锦熙 袁健辉 包烨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7期30-33,79,共5页
目的探讨俞募配穴联合脐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circadian rhythm sleep-wake disorder,CRSW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8月就诊于杭州市中医院的脑卒中后CRSWD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俞募配穴联合脐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circadian rhythm sleep-wake disorder,CRSW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8月就诊于杭州市中医院的脑卒中后CRSWD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n=44)和对照组(n=43)。对照组患者予艾司唑仑片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俞募配穴联合脐针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5d、治疗2周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清晨型-夜晚型量表(morningness-eveningness questionnaire,MEQ)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PSQI总分、PSQI-D、PSQI-G评分、MEQ评分以时点因素、时点与组别交互、组别为源的主体间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的PSQI总分、PSQI-C、PSQI-D、PSQI-G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ME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俞募配穴联合脐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CRSWD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改善日间功能状态,调整昼夜节律,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睡眠障碍 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 针灸 俞募配穴 脐针疗法
下载PDF
多模式CT指导下再灌注治疗在醒后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5
作者 毕学超 李霞 +3 位作者 贺超 刘庆涛 刘雅微 王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88,共6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指导下再灌注治疗在醒后卒中(WU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8月入住我院的80例WU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0例,非多模式CT指导下再灌注治疗)和观察组(30例,多模式CT指导下再...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指导下再灌注治疗在醒后卒中(WU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8月入住我院的80例WU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0例,非多模式CT指导下再灌注治疗)和观察组(30例,多模式CT指导下再灌注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T、APTT均低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 d、14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90 d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sICH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多模式CT指导下进行再灌注治疗,能改善WUS患者神经缺损及凝血功能,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其疗效显著,具备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CT灌注成像 再灌注治疗 醒后卒中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梗死体积对醒后卒中前循环取栓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梁炳松 李育英 +1 位作者 张岐平 陈英道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0期140-143,161,共5页
目的 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梗死体积对醒后卒中前循环取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的115例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以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的评分为因变量... 目的 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梗死体积对醒后卒中前循环取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的115例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以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的评分为因变量,其中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3~5分为预后欠佳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联合梗死体积预测卒中取栓价值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入院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梗死体积、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侧支循环、术前N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较高术前NLR、较大梗死体积与取栓术后不良结局有关(P <0.05),ROC曲线分析示NLR、梗死体积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4、0.783,联合上述两者指标曲线下面积为0.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测灵敏度为66.02%,特异度为87.53%。结论 联合术前NLR、核心梗死体积更能预测醒后卒中前循环取栓术后的不良结局,有助于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后卒中 前循环 血管取栓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梗死体积 临床预测
下载PDF
脑卒中后昏迷患者促醒方法研究进展
7
作者 陈聪 刘玉苹 刘昱南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7期82-86,共5页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当脑卒中发作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其中昏迷是一种比较常见和严重的后果。脑卒中后昏迷是指在脑卒中发作后患者陷入无意识状态的情况,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对患者的康复和...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当脑卒中发作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其中昏迷是一种比较常见和严重的后果。脑卒中后昏迷是指在脑卒中发作后患者陷入无意识状态的情况,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促醒对脑卒中后昏迷患者是恢复和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步骤,因此研究如何促醒脑卒中后昏迷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介绍了脑卒中后昏迷的病理机制特点、昏迷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系统梳理了各种促醒方法的研究成果,涵盖了神经传导增强剂、脑稳态训练、神经调控技术、眠后放电刺激、人工冬眠技术等方面。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不同促醒方法的机制和效果,并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以为促醒脑卒中后昏迷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促醒 脑稳态训练 眼后放电刺激
下载PDF
多模式CT指导下觉醒型缺血性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江胜 朱祖福 +2 位作者 沈丽萍 吴淑芳 方琪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39-343,共5页
目的:研究多模式CT指导下觉醒型缺血性卒中(WUIS)病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神经内科就诊,并在急诊多模式CT指导下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WUIS病人28例(观察组);收集同时期发病时间窗<4.5 h的非WUIS采用... 目的:研究多模式CT指导下觉醒型缺血性卒中(WUIS)病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神经内科就诊,并在急诊多模式CT指导下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WUIS病人28例(观察组);收集同时期发病时间窗<4.5 h的非WUIS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病人30例(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7 d和14 d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及临床疗效和结局。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和临床结局良好率分别为78.57%和75.00%,对照组为83.33%和80.00%,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ib、PLT和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P<0.01),PT和APTT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P<0.01);对照组变化趋势与观察组一致,但2组各时间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逐渐降低,Barthel指数逐渐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变化趋势与观察组一致,但2组各时间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应用急诊多模式CT可作为WUIS病人静脉溶栓的可靠影像学依据,且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觉醒型缺血性卒中 多模式CT 阿替普酶
下载PDF
DWI-FLAIR部分匹配的醒后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崔亚鹏 刘媛媛 +1 位作者 曲芸 康海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3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imaging,FLAIR)部分匹配时指导醒后缺血性脑卒中(wake-up ischemic stroke,WU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imaging,FLAIR)部分匹配时指导醒后缺血性脑卒中(wake-up ischemic stroke,WU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收治的通过DWI-FLAIR评估后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的106例WU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头颅磁共振结果分为DWI-FLAIR部分匹配组(n=56)和DWI-FLAIR不匹配组(n=50),比较两组静脉溶栓治疗后颅内出血转化情况及溶栓后效果。结果DWI-FLAIR部分匹配组与DWI-FLAIR不匹配组颅内出血转化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 vs 4%,P=0.220);DWI-FLAIR部分匹配组在短期神经功能改善方面(NIHSS评分下降≥2分)略逊于DWI-FLAIR不匹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4.3%vs 82.0%,χ2=4.171,P=0.041);两组在短期预后良好方面(出院时mRS评分0~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7%vs 80.0%,χ2=0.612,P=0.434)。结论DWI-FLAIR部分匹配的WUIS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其安全性较高,有效性略低于DWI-FLAIR不匹配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后缺血性脑卒中 DWI-FLAIR部分匹配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治疗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脑血管反应性改变与醒后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娇蓉 徐云瑀 +2 位作者 赵智艳 张颖 缪薇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3年第3期94-99,共6页
醒后卒中(WUS)是缺血性卒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因为没有明确的发病时间,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仍不清楚,患者往往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为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与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 醒后卒中(WUS)是缺血性卒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因为没有明确的发病时间,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仍不清楚,患者往往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为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与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夜间低氧及二氧化碳水平波动导致脑血管反应性(CVR)损伤,卒中风险随着增高,但其与醒后卒中的关联性尚不清楚。因此,本文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醒后卒中的相关性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脑血管反应性改变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以期找到目前研究领域中可靠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后卒中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脑血管反应性
下载PDF
醒后脑卒中静脉溶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宁 张圣 +2 位作者 潘雪微 耿昱 马小董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3年第5期12-16,共5页
目的通过与“时间窗”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比较,研究基于弥散加权成像(DWI)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不匹配指导下醒后脑卒中(WUS)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 目的通过与“时间窗”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比较,研究基于弥散加权成像(DWI)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不匹配指导下醒后脑卒中(WUS)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间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和海盐县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根据发病时间是否明确分为WUS组与标准治疗组(发病<4.5 h),记录并比较两组人群rt-PA静脉溶栓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安全性终点为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发生率;有效性终点为发病后90 d时预后不良[改良Rankin评分(mRS)>2分]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ICH和90 d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84例AIS患者,WUS组63例(22.2%),标准治疗组221例(77.8%)。与标准治疗组相比,WUS组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NT)更长及舒张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US组和标准治疗组患者发病后90 d预后不良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4,P<0.05),两组sICH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4,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较大,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更高,DNT更长,男性、小动脉闭塞型以及不明原因型比例较低,高血压、心房颤动、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脑实质出血、sICH、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及心源性栓塞型比例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年龄以及SAP是90 d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95%CI)=1.204(1.114~1.302)、1.059(1.018~1.101)、4.962(1.535~16.035),P<0.01],而WUS静脉溶栓对90 d预后不良无独立影响作用。结论DWI/FLAIR不匹配指导WUS患者静脉溶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劣于“时间窗”内静脉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后脑卒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磁共振成像 预后
下载PDF
醒后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
12
作者 左妍妍 刘文宇 杜敢琴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21期4599-4603,共5页
醒后脑卒中主要由卵圆孔未闭、心房颤动等引起的局部脑血管血栓形成或栓塞所致,少数由血流减少引起。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溶栓及血管内机械再通介入治疗,以尽早实现血管再通、恢复脑血流、挽救缺血半暗带,挽救患者生命。但由于诱发醒后脑... 醒后脑卒中主要由卵圆孔未闭、心房颤动等引起的局部脑血管血栓形成或栓塞所致,少数由血流减少引起。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溶栓及血管内机械再通介入治疗,以尽早实现血管再通、恢复脑血流、挽救缺血半暗带,挽救患者生命。但由于诱发醒后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复杂,如年龄、高血压等,且患者间存在较大个体差异,症状开始起始时间无法断定,其治疗方案的制订/选择(如溶栓时间窗的判断、最佳治疗方式选择)较常规脑卒中有一定特殊性,其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对优化醒后脑卒中治疗方案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后脑卒中 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介入治疗
下载PDF
醒后卒中影像学研究进展
13
作者 邹志孟 刘心月 都美玲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5期871-874,共4页
醒后卒中(Wake-up stroke,WUS)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一种,由于无法精确卒中发病时间,部分WUS患者不能得到有效治疗。近期有研究提出使用先进的神经影像学方法,用组织时间窗代替发病时间窗,使更多WUS患者从积极的干预和合适的治疗方案中收... 醒后卒中(Wake-up stroke,WUS)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一种,由于无法精确卒中发病时间,部分WUS患者不能得到有效治疗。近期有研究提出使用先进的神经影像学方法,用组织时间窗代替发病时间窗,使更多WUS患者从积极的干预和合适的治疗方案中收益。本文分析不同影像学对WUS的发病机理和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后卒中 组织时间窗 神经影像学
下载PDF
贺氏三通法治疗中风后睡眠觉醒障碍的疗效观察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14
作者 李斗 游伟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559-564,共6页
目的基于多导睡眠监测系统观察贺氏三通法治疗中风后睡眠觉醒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中风后睡眠觉醒障碍患者13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67例)。对照组予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采用... 目的基于多导睡眠监测系统观察贺氏三通法治疗中风后睡眠觉醒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中风后睡眠觉醒障碍患者13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67例)。对照组予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贺氏三通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的评分变化,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多导睡眠监测系统中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SQI和HAMA评分以及睡眠潜伏期、非快动眼睡眠比例和觉醒次数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睡眠总时间、快动眼睡眠潜伏期、深睡眠比例、快动眼睡眠比例和睡眠效率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贺氏三通法治疗中风后睡眠觉醒障碍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药物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缓解患者焦虑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火针疗法 放血疗法 中风后遗症 失眠 睡眠觉醒障碍 睡眠障碍 昼夜节律 焦虑
下载PDF
睡眠障碍与脑卒中患者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6
15
作者 焦传安 张自学 +6 位作者 吴本波 唐述龙 李军 孙萌 杨克非 蒋凯 焦龙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睡眠障碍与脑卒中患者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138例初发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量表指数量表(PSQI)分别评价脑卒中患者的抑郁... 目的探讨睡眠障碍与脑卒中患者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138例初发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量表指数量表(PSQI)分别评价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况和睡眠质量,根据SDS评分诊断患者脑卒中后抑郁(PSD),分析睡眠障碍与PSD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PSD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患者SDS与PSQI评分的关系。结果离异或丧偶、伴有糖尿病史、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位于皮质下、左半球、无定期进行康复锻炼、自理能力明显障碍、有睡眠障碍患者的发生PSD发生率均有升高(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婚姻状况[OlR=2.517,(95 CI:1.133,5.594),P=0.023]、脑卒中类型[OlR=1.126,(95 CI:1.005,1.262),P=0.041]、康复锻炼状况[OlR=1.283,(95 CI:1.024,1.607),P=0.030]、自理能力明显障碍[OlR=2.942,(95 CI:1.291,6.707),P=0.010]、睡眠障碍[OlR=1.585,(95CI:1.105,2.273),P=0.012]是患者发生PSD的关键的独立危险因素。SDS评分与主观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均呈正相关(r=0.303、0.178、0.269和0.208,P=0.000、0.037、0.001和0.014)。SDS评分与主观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均呈正相关(r=0.303、0.178、0.269和0.208,P<0.05)。结论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容易发生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与PSD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睡眠质量越差,抑郁表现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卒中 睡眠障碍
下载PDF
醒后卒中的临床特点及早期预后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文玉 邹宁 +1 位作者 李琦 秦新月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16-522,共7页
目的探讨醒后卒中的临床特点及早期预后情况。方法前瞻性、连续性纳入2017年4月至9月所有入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发病3 d以内的27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发病时间是否明确分为醒后卒中组与非醒后卒中组,随访发病90 d... 目的探讨醒后卒中的临床特点及早期预后情况。方法前瞻性、连续性纳入2017年4月至9月所有入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发病3 d以内的27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发病时间是否明确分为醒后卒中组与非醒后卒中组,随访发病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醒后卒中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1分)及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分析醒后卒中的临床特点、预后情况及影响早期预后的因素。收集所有患者人口学及基线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急性卒中治疗Org10172试验(TOAST)卒中病因分型。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醒后卒中组与非醒后卒中组以及醒后卒中患者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间各因素的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醒后卒中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7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醒后卒中70例(25.5%),其中47例预后良好,23例预后不良。单因素分析显示,醒后卒中与非醒后卒中的危险因素、病情严重程度、TOAST病因分型及90 d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醒后卒中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醒后卒中组(P<0.05)。醒后卒中患者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间入院NIHSS评分、入院NIHSS评分≥5分、入院GC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5分(OR=7.042,95%CI:1.770~28.013,P<0.05)是醒后卒中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醒后卒中与非醒后卒中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疾病严重程度、TOAST卒中病因学分型及早期预后,入院NIHSS评分≥5分是醒后卒中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后卒中 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临床特点 预后
下载PDF
觉醒型进展性卒中九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卫刚 刘蓉辉 +3 位作者 李玲 刘桂芳 董艳红 吕佩源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3期168-169,共2页
目的对觉醒型进展性卒中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对9例符合觉醒型进展性卒中定义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描述。结果 9例符合觉醒型进展性卒中包括(1)男性5人,女性4人;(2)高血压病8人,... 目的对觉醒型进展性卒中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对9例符合觉醒型进展性卒中定义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描述。结果 9例符合觉醒型进展性卒中包括(1)男性5人,女性4人;(2)高血压病8人,2型糖尿病7人;(3)均以偏身肢体无力为主要表现,伴有失语患者2人,伴有偏身麻木3人,伴吞咽障碍2人;(4)MRA示颈内动脉中-重狭窄2人,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4人;(5)6例病人于夜间加重并及时调整药物后5例患者预后较好,1例预后差,3例晨起发现加重者,虽进行药物调整,但预后仍较差。结论对可能是觉醒型进展性卒中患者及时发现病情加重并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觉醒型卒中 进展性卒中 觉醒型进展性卒中 预后
下载PDF
醒脑开窍法并夹脊刺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 被引量:13
18
作者 段美志 李向荣 《针灸临床杂志》 2008年第10期7-9,共3页
目的:评价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夹脊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标准的6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取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夹脊刺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传统针刺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上肢痉... 目的:评价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夹脊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标准的6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取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夹脊刺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传统针刺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上肢痉挛Ashworth张力评分、下肢痉挛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夹脊刺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确切,安全可行,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针刺 醒脑开窍 夹脊穴 痉挛状态
下载PDF
改良扩散加权成像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不匹配指导下不明发病时间前循环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迎春 王俊梅 +1 位作者 孙锐 冯冠青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46-452,共7页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扩散加权成像(DWI)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不匹配评估不明发病时间(包括醒后卒中)的前循环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9...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扩散加权成像(DWI)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不匹配评估不明发病时间(包括醒后卒中)的前循环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在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发病时间不明且症状发现超过6 h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研究组)与发病时间明确6 h内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对照组)。对照组符合静脉溶栓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或者直接取栓治疗。研究组患者改良DWI-FLAIR不匹配(DWI阳性,FLAIR阴性或部分阳性,但病灶明显小于DWI),直接进行机械取栓治疗。血管内治疗术后即刻成功再灌注率和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主要结局指标,症状性颅内出血和死亡为次要结局指标。成功再灌注定义为闭塞远端血流达到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分级2b/3级;术后90 d时mRS评分≤2分定义为良好预后。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或两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以及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最终69例接受取栓患者入选,其中研究组25例,对照组44例。59例(85.5%)患者成功实现血管再通,其中研究组21例(84.0%)和对照组38例(86.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1.000)。69例中,9例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其中研究组3例(12.0%),对照组6例(13.6%),组间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1.000)。随访3个月,6例患者死亡,其中研究组2例(8.0%),对照组4例(9.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1.000)。术后90 d总良好预后率为53.6%(37例),其中研究组为14例(56.0%),对照组为23例(52.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9,P=0.765)。结论采用DWI-FLAIR不匹配选择不明发病时间的患者可能与发病时间明确6 h内取栓患者进行取栓同样安全和有效。这种模式有望成为不明发病时间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后卒中 发病时间不明卒中 急性缺血性卒中 机械取栓 改良扩散加权成像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不匹配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觉醒型卒中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伟 周正宏 +5 位作者 史冬梅 刘磊 谢子珍 翟安琪 于逢春 樊东升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11期912-917,共6页
目的讨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与觉醒型卒中(wake-up stroke,WU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夜间睡眠监测检查,分为WUS组和非WU... 目的讨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与觉醒型卒中(wake-up stroke,WU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夜间睡眠监测检查,分为WUS组和非WUS组,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睡眠呼吸参数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共入组96例患者,其中WUS组22例,非WUS组74例,WUS组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P=0.030)、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P=0.001)、血氧饱和度下降指数(oxygen desaturation index,ODI)(P=0.001)均显著高于非WUS组,平均血氧饱和度(P=0.002)显著低于非WUS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HI增高[比值比(odds ratio,OR)1.16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7~1.341]是WU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BMI、AHI、ODI和平均血氧饱和度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发生WUS有关,其中AHI是WU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觉醒型卒中 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