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子分离两种方法的比较和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韦相才 田佩玲 +1 位作者 陈平乐 朱嘉铭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34-235,共2页
目的 :探讨王氏管法和精子上游法在精子分离中的应用 ,比较两者的优缺点。 方法 :随机选择 12 7份精液 ,采用 2种方法进行配对处理 ,比较 2种方法分离前后精子活动率、形态、活力和精子顶体形态、精子染色质以及精子膜完整性等参数的... 目的 :探讨王氏管法和精子上游法在精子分离中的应用 ,比较两者的优缺点。 方法 :随机选择 12 7份精液 ,采用 2种方法进行配对处理 ,比较 2种方法分离前后精子活动率、形态、活力和精子顶体形态、精子染色质以及精子膜完整性等参数的变化。 结果 :2种方法处理后的精子活动率、精子活力以及精子形态有显著的差异 (P <0 0 1) ,王氏管法处理后精子顶体完整率、正常染色质率及精子膜完整率亦显示出显著的差异 (P <0 0 1)。 结论 :王氏管法和精子上游法在精子处理中均可获得较好的精子质量 ,但王氏管法则获得更优质的精子 ,且具有方便操作和实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分离 上游法 王氏管法 评价
下载PDF
王氏管精子优选法的应用及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韦相才 田佩玲 +2 位作者 陈平乐 杨卫 朱嘉铭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75-376,共2页
目的 探讨王氏管精子优选法在精子优选的应用 ,并与传统的精子上游法进行比较。方法 随机选择 5 7份精液 ,采用两种方法进行配对处理 ,比较两种方法分离前后、两者间精子活动率、形态以及精子顶体形态和精子染色质等参数的变化。结果... 目的 探讨王氏管精子优选法在精子优选的应用 ,并与传统的精子上游法进行比较。方法 随机选择 5 7份精液 ,采用两种方法进行配对处理 ,比较两种方法分离前后、两者间精子活动率、形态以及精子顶体形态和精子染色质等参数的变化。结果 两种方法处理后的精子活动率、精子形态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王氏管法处理后精子顶体完整率、正常染色质率亦显示出显著的差异 (P <0 0 1)。结论 王氏管精子优选法和精子上游法在精子处理中获得较好的精子质量 ,而王氏管精子优选法则获得更优质的精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优选 上游法 王氏管法 人工授精
下载PDF
两种精子优选方法效果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韦相才 李庆琨 +2 位作者 田佩玲 陈平乐 杨卫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 探讨精子经王氏管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后精子参数的变化 ,比较两者在宫内人工授精 (IUI)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不育男性精液 15 7份 ,采用两种方法进行配对处理 ,比较两种分离方法前后精子活力、正常形态率、精子顶体形态和... 目的 探讨精子经王氏管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后精子参数的变化 ,比较两者在宫内人工授精 (IUI)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不育男性精液 15 7份 ,采用两种方法进行配对处理 ,比较两种分离方法前后精子活力、正常形态率、精子顶体形态和精子染色质等变化 ;分离后的精子用于IUI的临床妊娠率。 结果 两种方法处理后的精子活力 (a +b级 )、正常精子形态率、精子顶体完整率、正常染色质率与处理前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但两种方法分离的精子用于IUI的临床妊娠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 王氏管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精子后均获得质量较好的精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分离 王氏管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
下载PDF
王秀云教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验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阳 任楚岚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8-10,共3页
王秀云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专家,临证经验丰富,尤其擅长诊治女性不孕症。王教授针对输卵管性不孕症的诊疗有着独到的见解,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该文将王教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验案进行介绍,分析其诊疗思路,总结其诊疗经验,为系统总... 王秀云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专家,临证经验丰富,尤其擅长诊治女性不孕症。王教授针对输卵管性不孕症的诊疗有着独到的见解,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该文将王教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验案进行介绍,分析其诊疗思路,总结其诊疗经验,为系统总结王秀云教授的学术思想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秀云 不孕症 输卵管 临证经验 医案
下载PDF
Comparative study on efficacy of three sperm-separation techniques 被引量:3
5
作者 LanXU Ren-KangLU +1 位作者 LingCHEN Yan-LuanZHENG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31-134,共4页
Aim: To evaluate the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real-time sperm separation technique (Wang's tube method) andother two conventional methods in isolating high-quality sperm preparation, and to compare the spouse ... Aim: To evaluate the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real-time sperm separation technique (Wang's tube method) andother two conventional methods in isolating high-quality sperm preparation, and to compare the spouse pregnancy ratein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IUI) with sperm preparations isolated by these methods. Methods: The effectivenessof the real-time sperm separation technique, the conventional swim-up and the Percoll discontinuous density gradientmethods in isolating sperm preparations from 60 infertile patients (20 with apparently normal semen and 40, abnormalsemen contamin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other impurities) was evaluated and compared. The microorganisms to beremoved included bacteria, vires, Chlamydia trachomaticum, Ureaplsama urealyticum, etc. The spouse pregnancyrates in IUI with sperm preparations isolated by these three techniques from 80 oligoasthenoteratospermic patients werealso compared. Results: The quality (including the percentages of normal form, normal-chromatin and motilesperm, and the grade of motility) of sperm obtained by the real-time sperm separation technique was much higher ( P< 0.01) as compared with those by the other two methods. The Wang's tube method was also more effective in remov-ing microorganisms and other impurities. The method provided a higher IUI pregnancy rate than the other two spermseparation techniques ( P < 0.05). Conclusion: The real-time sperm separation technique is the most effectivemethod so far available in isolating high-quality sperm samples to be used in assisted re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hmiques real-time sperm separation technique swim-up method Percoll gradient method wang's tube REPRODUCTION
下载PDF
循环机压力表导管断裂原因分析
6
作者 王来 祝苏明 +1 位作者 王焕庭 王富岗 《大氮肥》 1994年第2期130-134,共5页
通过宏观、微观等金相组织分析方法,分析了循环机压力表导管的失效原因。结果表明,导管破裂裂纹起源于角焊缝熔合区的焊接微裂纹及粗大的魏氏组织,并在随后的试车中不断扩展而造成导管环状断裂。
关键词 循环机 断裂 压力表 合成氨生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