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NSYS的PVC芯材剪切性能仿真分析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振聪 黄辉秀 +1 位作者 陈礼贵 刘卫生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8-73,共6页
根据当前复合材料用芯材的通用表面处理方式,基于ANSYS建立的芯材仿真模型,预测其面外剪切模量,使用复合材料力学的经典薄片模型理论计算结果与之校核,两者吻合良好。利用仿真模型的计算结果进一步讨论芯材表面处理的不同因素水平对芯... 根据当前复合材料用芯材的通用表面处理方式,基于ANSYS建立的芯材仿真模型,预测其面外剪切模量,使用复合材料力学的经典薄片模型理论计算结果与之校核,两者吻合良好。利用仿真模型的计算结果进一步讨论芯材表面处理的不同因素水平对芯材剪切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孔径为2 mm,深槽宽度为1.2 mm,深槽留底高度为2 mm和浅槽高度为3 mm时,芯材具有较高的剪切模量,将试验结果与之对比发现,两者误差为1.74%,在可接受范围内;实现了"理论模拟,试验校核"的设计理念,高效、节时、省力。同时,将模拟结果与王耀先半经验公式对比发现,当P=2.047时,两者误差不超过0.97%,吻合度较好;可使用该经验公式预测简单形式的芯材剪切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叶片 复合材料 薄片模型理论 ANsYs PVC芯材 剪切性能 王耀先半经验公式
下载PDF
论荆公新学的思想特质、历史地位及其与理学之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范立舟 徐志刚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6-91,共6页
荆公新学以接续孔孟之道为己任,以内圣外王为基本框架,其学术特征以道德性命之义理为主旨而展开。王安石之易学思想,内圣与外王并重,强调盛德大业之完成。从思想史角度审视,荆公新学是第一个成功地全面取代汉唐注经之学的义理之学,其与... 荆公新学以接续孔孟之道为己任,以内圣外王为基本框架,其学术特征以道德性命之义理为主旨而展开。王安石之易学思想,内圣与外王并重,强调盛德大业之完成。从思想史角度审视,荆公新学是第一个成功地全面取代汉唐注经之学的义理之学,其与理学之歧义落实于本体与工夫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荆公新学 儒家学说 易学 理学
下载PDF
唐君毅对陆王心学的继承与超越——评唐君毅的心本论 被引量:1
3
作者 史炳军 赵茂林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3期46-52,共7页
心本论是唐君毅哲学思想的基础 ,而陆王心学则是其直接理论来源。他的心本论有三个重要环节 :心体存在之发现 ;心体超越之证明 ;心境关系之展开。唐君毅以现代心理学和西方哲学改造传统儒学心性论 ,使得他的心本论超越了陆王心学 ,具有... 心本论是唐君毅哲学思想的基础 ,而陆王心学则是其直接理论来源。他的心本论有三个重要环节 :心体存在之发现 ;心体超越之证明 ;心境关系之展开。唐君毅以现代心理学和西方哲学改造传统儒学心性论 ,使得他的心本论超越了陆王心学 ,具有明显的现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陆王心学 心本论 心体超越 继承 心体存在 心境
下载PDF
论王叔和对《伤寒论》的卓越贡献 被引量:3
4
作者 徐静 付峻岭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05-108,共4页
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然时值连年战火,书成而流传民间。魏晋名医王叔和,历尽艰辛,收集整理,撰次"仲景遗论"为《张仲景(药)方》,自此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源头,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树立了里程碑。其卓越... 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然时值连年战火,书成而流传民间。魏晋名医王叔和,历尽艰辛,收集整理,撰次"仲景遗论"为《张仲景(药)方》,自此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源头,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树立了里程碑。其卓越的贡献,如清医学家徐灵胎所言:"不有叔和,焉有仲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临床 王叔和 仲景遗论 收集整理 历史贡献
下载PDF
扬弃朱熹理学的阳明心学 被引量:2
5
作者 何静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25,共6页
王阳明尽管有着不同于朱熹理学的心学架构,但其思维模式、问题意识乃至立论都深受朱熹的影响。阳明心学对朱熹理学的扬弃主要体现在:扬弃朱熹的理本论和心性论,建立良知(心)本体论;摒弃朱熹的格物致知说,先后提出诚意格物论和致知格物论... 王阳明尽管有着不同于朱熹理学的心学架构,但其思维模式、问题意识乃至立论都深受朱熹的影响。阳明心学对朱熹理学的扬弃主要体现在:扬弃朱熹的理本论和心性论,建立良知(心)本体论;摒弃朱熹的格物致知说,先后提出诚意格物论和致知格物论;去除朱熹的知先行后说,提倡知行合一论;借鉴朱熹的立志、静坐、存养和省察的工夫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扬弃 朱熹理学
下载PDF
从船山历史哲学的视角解读毛泽东的实践论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凤莲 刘洋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30-32,共3页
毛泽东的《实践论》是中国哲学史上认识论发展的一座里程碑,它在批判继承和发展传统哲学观的基础上,印上了船山历史哲学特点的烙印,比如:社会本体论、社会交易论和实践理性论等。同时,毛泽东早年理想人格的形成与船山历史哲学也有一定... 毛泽东的《实践论》是中国哲学史上认识论发展的一座里程碑,它在批判继承和发展传统哲学观的基础上,印上了船山历史哲学特点的烙印,比如:社会本体论、社会交易论和实践理性论等。同时,毛泽东早年理想人格的形成与船山历史哲学也有一定的渊源。这对于研究毛泽东"实践论"在中国革命实践和具体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实践论 船山哲学特点 理想人格
下载PDF
王阳明学说本真及其巩固良心信仰之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兆伟 刘北芦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12,共12页
王阳明生于明朝有担当情怀的仕宦之家。其面对明中叶八股取士、理论严重脱离社会实际,国弱官腐、民不聊生之颓局,决意挽狂澜、拯人心。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亲民"等思想学... 王阳明生于明朝有担当情怀的仕宦之家。其面对明中叶八股取士、理论严重脱离社会实际,国弱官腐、民不聊生之颓局,决意挽狂澜、拯人心。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亲民"等思想学说,其实质是巩固中国人良心信仰的思想改革,并影响中国与韩、日等国家500余年。今日对其创造性传承、创新性发展,大有养心明志、巩固良心信仰、构建和谐社会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学说 致良知 知行合一 亲民 良心信仰
下载PDF
大学国学教育教学改革之检讨--基于王阳明心学的一种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胜军 《宜春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16-120,共5页
从王阳明心学来看,当前的大学国学教育教学仍然存在着功利化等问题。有必要参考和借鉴王阳明心学,勾画当前大学国学教育教学的改革蓝图:就教育理念而言,要警惕以"博"为"通",国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格培养;就课程设... 从王阳明心学来看,当前的大学国学教育教学仍然存在着功利化等问题。有必要参考和借鉴王阳明心学,勾画当前大学国学教育教学的改革蓝图:就教育理念而言,要警惕以"博"为"通",国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格培养;就课程设置而言,国学教育应以儒学元典为主,其他知识可以辅助形式进入其中,同时开展讨论性及实践性课程;就教学评估而言,应该为国学类教师制定适宜的标准,受教育对象也应该采取评语制等新的评价方式。总之,要防止功利化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教育 王阳明心学 教改 功利化
下载PDF
宋明理学与明清实学知行观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华祥 宋显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8-12,共5页
朱熹理学的"知先行后"和阳明学的"知行合一"的知行观,说到底都是在做格心的工夫。明清实学实现了从德性之知到闻见之知的转变,强调要从不断变化的"气"中去探求自然界、人类社会的规律,提出了"知行相... 朱熹理学的"知先行后"和阳明学的"知行合一"的知行观,说到底都是在做格心的工夫。明清实学实现了从德性之知到闻见之知的转变,强调要从不断变化的"气"中去探求自然界、人类社会的规律,提出了"知行相资,以行为贵"的知行观,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直接促进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理学 陆王心学 明清实学 知行观 科学精神
下载PDF
王闿运“帝王之学”述评 被引量:1
10
作者 阳信生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77-80,共4页
王门岂 运是中国近代史上声名显赫的政治和学术人物。作为晚清名士 ,王门岂 运以硕学通儒而名重一时 ;在政治上 ,他怀抱“帝王之学” ,以纵横家自居 ,且一有机会便谋实践其“纵横之道”“帝王之学”。“帝王之学”作为一种封建的传统政... 王门岂 运是中国近代史上声名显赫的政治和学术人物。作为晚清名士 ,王门岂 运以硕学通儒而名重一时 ;在政治上 ,他怀抱“帝王之学” ,以纵横家自居 ,且一有机会便谋实践其“纵横之道”“帝王之学”。“帝王之学”作为一种封建的传统政治理念 ,具有很大的空想性和封建性。在封建、半封建社会的土壤中 ,“帝王之学”亦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闿运 "帝王之学" 纵横家
下载PDF
马一浮儒学思想体系的王学特质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毓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65-71,共7页
马一浮儒学思想体系是在试图融合朱王的理论构建目标下的儒学的阳明式展开,是王学在近代历史、思想背景下新的发展。马一浮沿用王阳明的思路融合朱学思想成份,建立以王学化的"天理"为中心的本体论,提出基于王学心物论基础的... 马一浮儒学思想体系是在试图融合朱王的理论构建目标下的儒学的阳明式展开,是王学在近代历史、思想背景下新的发展。马一浮沿用王阳明的思路融合朱学思想成份,建立以王学化的"天理"为中心的本体论,提出基于王学心物论基础的新心物论,并以"主敬"为手段确立以"致良知"为根本目标的修养理论。从思想史的角度考察马一浮儒学思想体系,可见其承上启下的思想地位,研究马一浮的新王学思想体系有助于理解整个现代新儒家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 王学 本体论 心物论 工夫论
下载PDF
化知识为德性:阳明心学的德性知识观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道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6-124,共9页
王阳明基于心学特色,形成了知行合一的德性知识观:一是主张心外无物的知识价值论,认为知识的价值应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上从认识事物转向成就事物,在成物与成己的关系上从以知成物进入以知成己,在成己的知识价值问题上从使心充... 王阳明基于心学特色,形成了知行合一的德性知识观:一是主张心外无物的知识价值论,认为知识的价值应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上从认识事物转向成就事物,在成物与成己的关系上从以知成物进入以知成己,在成己的知识价值问题上从使心充实转向使心光明,在使心光明的知识价值问题上从提升智能转向提升智德;二是主张理事心合一的认识对象论,认为认识的对象应在知识与理本身的关系上从书本知识转向理本身,在寂理与显理的关系上从寂理转向显理,在理与事的关系上从理本身转向事本身,在客观事物与意识本身的关系上从客观事物转向意识本身,将意识本身视为认识的首要对象;三是主张心事合一的认识方法论,认为认识的方法应在即物求理与即心求理的关系上从即物求理转向即心求理,在即心求理与事上体认的关系上应基于即心求理转向事上体认,在追逐规则与提升素养的关系上应从规则至上转向素养至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德性知识论 知识价值论 认识对象论 认识方法论
下载PDF
译者姿态理论与中华文化外译——以王际真英译《阿Q正传》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汪宝荣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33-39,共7页
译者姿态理论认为,译作的某些文本细节(尤指选词措辞等)体现了一种力图"寻求文化荣耀"的译者姿态,为解释译者采用的某些文化翻译策略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工具。运用该理论考察《阿Q正传》王际真英译本中的某些文化翻译策略发现... 译者姿态理论认为,译作的某些文本细节(尤指选词措辞等)体现了一种力图"寻求文化荣耀"的译者姿态,为解释译者采用的某些文化翻译策略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工具。运用该理论考察《阿Q正传》王际真英译本中的某些文化翻译策略发现:王际真倾向于对他视为荣耀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采取忠实的保留性翻译策略,对他认为不荣耀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进行委婉化、净化或淡化处理,体现了他旨在寻求中华文化荣耀的译者姿态。译者姿态理论适用于分析有着中华文化身份的译者从事的中华文化外译实践,但应用范围有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姿态理论 中华文化外译 寻求文化荣耀 《阿Q正传》 王际真译本
下载PDF
王阳明学说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万机 《教育文化论坛》 2010年第1期115-119,共5页
王阳明学说以"致良知"为核心,侧重于人的道德修养,通过"事上磨炼"的工夫,存善去恶,使天赋良知复明,从而使个人身心和谐,进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求得社会的和谐。阳明学说对提高人的道德水平,... 王阳明学说以"致良知"为核心,侧重于人的道德修养,通过"事上磨炼"的工夫,存善去恶,使天赋良知复明,从而使个人身心和谐,进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求得社会的和谐。阳明学说对提高人的道德水平,保持生态平衡,构建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学说 身心和谐 生态平衡 社会和谐
下载PDF
船山学说之我见
15
作者 姜建国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3-15,共3页
王夫之思想体系中的一些哲学观点和方法,如以管窥豹﹑以锥测地,不免有些片面肤浅,绠短不可汲深。对能与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相契合之处﹑可互相参照发明之处进行了分析论证。
关键词 船山学说 知行观 道器观 矛盾观
下载PDF
朱熹人欲思想在日本近世的误读——以古学派对“无欲说”的批判为线索
16
作者 高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5-136,共12页
在朱熹思想中“欲”和“人欲”是不同的范畴,其讲“灭人欲”“去人欲”并非要人“灭欲”“无欲”,而是主张克制不合于理的过分欲望。虽然朱熹人欲说在中国后世也招致了误解,但日本近世对朱熹人欲说的漏读与误读却呈现体系化的特征。这... 在朱熹思想中“欲”和“人欲”是不同的范畴,其讲“灭人欲”“去人欲”并非要人“灭欲”“无欲”,而是主张克制不合于理的过分欲望。虽然朱熹人欲说在中国后世也招致了误解,但日本近世对朱熹人欲说的漏读与误读却呈现体系化的特征。这一现象酝酿于藤原惺窝、林罗山等所谓朱子学的“忠实介绍者”当中,至古学派兴起后,其内部各家儒者开始对宋儒人欲说进行猛烈抨击,然而观点不尽相同:山鹿素行区别了周敦颐和朱熹无欲说的差异,贬周而褒朱;伊藤仁斋、伊藤东涯认为“主静”不合于“天地生物之心”,指出无欲是无意义的修养工夫;荻生徂徕、太宰春台则考究“人欲”在《礼记·乐记》中的内涵,批判宋儒人欲说是对古典真意的背离。朱熹人欲说被古学派如此误读,与近世早期朱子学与阳明学对欲望的严格主义演绎有关,藤原惺窝、林罗山等的人欲说中并未传递出朱熹对“欲”“人欲”的区分,而阳明学者中江藤树与熊泽蕃山则极力表现着儒家无欲境界的奇妙。这些诠释传统共同构成了古学派理解朱熹人欲说的历史文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欲说 无欲说 朱熹 周敦颐 日本古学派 日本阳明学
下载PDF
蕺山性学与阳明心学的本质差异——一个佛教的观点
17
作者 陈荣灼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9,共9页
作为当代新儒家的奠基人之一,牟宗三先生有两项重要的学术贡献:首先,于《佛性与般若》一书,史无前例地将天台宗"圆教"的"存有论性格"凸显出来;其次,于《心体与性体》一书,石破天惊地把刘蕺山与胡五峰共判归于程朱... 作为当代新儒家的奠基人之一,牟宗三先生有两项重要的学术贡献:首先,于《佛性与般若》一书,史无前例地将天台宗"圆教"的"存有论性格"凸显出来;其次,于《心体与性体》一书,石破天惊地把刘蕺山与胡五峰共判归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外的"第三系"。虽然近来学界对于刘蕺山是否属于"第三系"出现不少批评甚至反对的声音,可是,却罕见有人把牟宗三这两大发现综合起来,以见出其对于新儒学开拓上的巨大潜力。透过将与天台圆教相提并论,以为其"三系说"提供一种崭新的辩护与证成方式的尝试,旨在阐明:一方面蕺山之学属天台"圆教"类型,另一方面,"阳明心学"属"别教"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存有论性格 第三系 蕺山之学 天台圆教 阳明心学 别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