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人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被引量:16
1
作者 马英林 赵英姿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38,共3页
铁人精神的丰富内涵是由其真诚的科学信仰、鲜明的民族品格、端正的人生态度、崇高的价值追求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所构成,辐射出蓬勃的文化张力和旺盛的思想活力。这些"张力"和"活力"必然表现为壮美人格的引导价值、... 铁人精神的丰富内涵是由其真诚的科学信仰、鲜明的民族品格、端正的人生态度、崇高的价值追求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所构成,辐射出蓬勃的文化张力和旺盛的思想活力。这些"张力"和"活力"必然表现为壮美人格的引导价值、精神家园的呼唤价值、人生智慧的启蒙价值和生命力量的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进喜 铁人精神 丰富内涵 时代价值
下载PDF
王琼及晋溪书院考
2
作者 王一菁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5期241-242,共2页
文章通过对明代重臣王琼生平进行阐述,引出私人别墅"晋溪园"的由来。文章根据史料记载,恢复了明代晋溪书院的早期建筑形制,叙述其发展、衰落以及原址重建的历程,重现了明、清两代颇具影响力的晋溪书院的发展与变化历程,完成... 文章通过对明代重臣王琼生平进行阐述,引出私人别墅"晋溪园"的由来。文章根据史料记载,恢复了明代晋溪书院的早期建筑形制,叙述其发展、衰落以及原址重建的历程,重现了明、清两代颇具影响力的晋溪书院的发展与变化历程,完成从人文历史、建筑特色和园林特点等方面的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琼 明史 晋溪园 晋祠志
下载PDF
“赤子之心”“童子之情”与“童心说”——中国古代对童心的体认及演进
3
作者 周艳菊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3-71,共9页
儒道两家对儿童的体认多指向道德属性,中国古代对“赤子之心”也持褒扬和推崇的态度,对“童心”则在诟病中偶有称许。至明代,王阳明及其后学既从道德属性上体认儿童,亦从自然属性上体认儿童,拓展了中国古代对童心的体认路径。王阳明在... 儒道两家对儿童的体认多指向道德属性,中国古代对“赤子之心”也持褒扬和推崇的态度,对“童心”则在诟病中偶有称许。至明代,王阳明及其后学既从道德属性上体认儿童,亦从自然属性上体认儿童,拓展了中国古代对童心的体认路径。王阳明在其良知之学的思想范畴内视儿童为独立完整的个体,首称“童子之情”,视“乐嬉游”为童心之本体,主张对儿童予以尊重和滋养,对自己的童心也弥加珍视。王龙溪以“直心”呼应王阳明的“良知”,主张以复还清净的童蒙之养来成就入圣之功。罗近溪接续王阳明的良知之悟,续阐“赤子之心”,以亲亲之仁为“赤子之心”的内核,以不学不虑、原日形体为其思想所归。李卓吾高擎“童心说”的旗帜,以真实无伪为童心的内核,指斥闻见道理对童心的障蔽。王阳明及其后学对童心的体认愈益走向叛逆,也呈现出合乎逻辑的演进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心 赤子之心 王阳明 王龙溪 罗近溪 李卓吾
下载PDF
北宋金溪吴氏家族女性群像研究
4
作者 刘睿真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72-77,共6页
北宋金溪吴氏家族因与临川王氏家族世代联姻而显名。作为以科第延续盛名的书香世家,金溪吴氏家族出过曾巩母亲、王安石母亲、王安石妻子等著名女性,其几代女性的整体素质之高在有宋一代也是较为少见的。宋代崇尚科举的士风推动了进士家... 北宋金溪吴氏家族因与临川王氏家族世代联姻而显名。作为以科第延续盛名的书香世家,金溪吴氏家族出过曾巩母亲、王安石母亲、王安石妻子等著名女性,其几代女性的整体素质之高在有宋一代也是较为少见的。宋代崇尚科举的士风推动了进士家族的兴旺,文化家族联姻的相互影响、社会对女性学习的态度以及传记资料本身的特性等都是研究宋代女性素质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金溪吴氏 女性 王安石
下载PDF
毛泽东对培育和弘扬铁人精神的历史贡献
5
作者 闫立光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3,共6页
铁人精神是对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毛泽东对培育和弘扬铁人精神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毛泽东基于新中国工业发展缺油的困境,指引石油开发战略,推动了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大庆石油会战的开展,为铁人精神的出场奠定了重要前... 铁人精神是对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毛泽东对培育和弘扬铁人精神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毛泽东基于新中国工业发展缺油的困境,指引石油开发战略,推动了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大庆石油会战的开展,为铁人精神的出场奠定了重要前提。毛泽东的艰苦奋斗思想、实事求是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深深影响了王进喜,为铁人精神内涵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源泉。毛泽东提出的“工业学大庆”口号蕴含着对铁人精神的倡导,为弘扬铁人精神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王进喜 铁人精神 历史贡献
原文传递
祭器、礼器、“邵局”——关于南宋官窑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7
6
作者 唐俊杰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60,共16页
作者在多年积累的考古实物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探讨了与南宋官窑密切相关的诸问题:如南宋陶质祭器的使用与特征,王晋锡、邵谔与礼器局、邵局、修内司官窑的关系,南宋官窑生产的仿青铜礼器瓷的性质与用途等。作者认为,王晋锡之... 作者在多年积累的考古实物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探讨了与南宋官窑密切相关的诸问题:如南宋陶质祭器的使用与特征,王晋锡、邵谔与礼器局、邵局、修内司官窑的关系,南宋官窑生产的仿青铜礼器瓷的性质与用途等。作者认为,王晋锡之陶质祭器的烧造与邵谔之修内司官窑的建立,是先后发生在南宋绍兴年间的两件不同的事件,两者之间并无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南宋陶质祭器与官窑仿青铜礼器瓷在形制及用途上有本质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质祭器 王晋锡 礼器局 南宋官窑仿青铜礼器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