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钢琴曲《蓝花花》主题二首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胥必海
《音乐探索》
CSSCI
2009年第4期46-49,共4页
《蓝花花》是我国民族歌曲的一朵奇葩,上世纪50年代,这首著名的陕北民歌,被作曲家汪立三和叶露生分别改编成钢琴曲《蓝花花》和《蓝花花的故事》。两位作曲家在改编该曲的过程中,除兼顾到原主题旋律的民族五声特点外,还谨慎地将西方作...
《蓝花花》是我国民族歌曲的一朵奇葩,上世纪50年代,这首著名的陕北民歌,被作曲家汪立三和叶露生分别改编成钢琴曲《蓝花花》和《蓝花花的故事》。两位作曲家在改编该曲的过程中,除兼顾到原主题旋律的民族五声特点外,还谨慎地将西方作曲技法有机地与中国音乐元素,特别是陕北地方音乐素材相融合,并运用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叙事性手法,在肖邦叙事曲创作体裁的有益借鉴下,使《蓝花花》成为改编曲的典范。虽然他们的内容千差万别,但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花花
汪立三
叶露生
艺术特色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歌的哲学版本——王录升诗集《经过》读后
2
作者
年跃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经过》是诗人王录升的最新诗集。152首诗歌作品,主要涉猎景物、情感、人生和民众的社会生活。诗人用悲悯的眼光、感恩的心态审视世界,用哲思提升生命的体验,启迪人生应该饱含热爱、忧患、宽容和顽强。
关键词
王录升
《经过》
质朴
平凡
哲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滇东北次方言苗族传统芦笙制作田野观察与研究(上)
3
作者
杨云惠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39-52,共14页
滇东北昭通市大关县天星镇苗寨的王氏传统六管芦笙制作,在滇黔川交界一带已有百多年的历史。第五代传人王杰锋制作的芦笙,于2006年成功申报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王杰锋本人于2007年也在国家级传承人行列中榜上有名,其...
滇东北昭通市大关县天星镇苗寨的王氏传统六管芦笙制作,在滇黔川交界一带已有百多年的历史。第五代传人王杰锋制作的芦笙,于2006年成功申报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王杰锋本人于2007年也在国家级传承人行列中榜上有名,其子王爱华,是第六代传人。王氏制作芦笙的核心技术,是发音管的安装和簧片的制作。王氏芦笙制作,从严格的选材到繁杂的烘干处理、独到的簧片改良、紧实耐用的树皮箍、严丝合缝的穿管及簧片的卡槽固定等技术,使其制作的芦笙,音色明亮、经久耐用,得到了苗族同胞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王氏父子的芦笙制作技艺,在国家及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每年都在由地方政府举办的“苗族芦笙传统技艺培训班”上传承教授,无私地把家传的芦笙制作技艺,传授给前来学习苗族芦笙制作技艺的学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杰锋
王爱华
滇东北次方言苗族
芦笙制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滇东北次方言苗族传统芦笙制作田野观察与研究(下)
4
作者
杨云惠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3-21,共9页
滇东北昭通市大关县天星镇苗寨的王氏传统六管芦笙制作,在滇黔川交界一带已有百多年的历史。第五代传人王杰锋制作的芦笙,于2006年成功申报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王杰锋本人于2007年也在国家级传承人行列中榜上有名,其...
滇东北昭通市大关县天星镇苗寨的王氏传统六管芦笙制作,在滇黔川交界一带已有百多年的历史。第五代传人王杰锋制作的芦笙,于2006年成功申报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王杰锋本人于2007年也在国家级传承人行列中榜上有名,其子王爱华,是第六代传人。王氏制作芦笙的核心技术,是发音管的安装和簧片的制作。王氏芦笙制作,从严格的选材到繁杂的烘干处理、独到的簧片改良、紧实耐用的树皮箍、严丝合缝的穿管及簧片的卡槽固定等技术,使其制作的芦笙,音色明亮、经久耐用,得到了苗族同胞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王氏父子的芦笙制作技艺,在国家及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每年都在由地方政府举办的“苗族芦笙传统技艺培训班”上传承教授,无私地把家传的芦笙制作技艺,传授给前来学习苗族芦笙制作技艺的学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杰锋
王爱华
滇东北次方言苗族
芦笙制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理论研究的实践运用——重温王安国钢琴曲《芦笙与铜鼓》
5
作者
周琴
《中国音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78,共6页
王安国先生是我国现当代有影响的音乐理论家和教育家,其青年时代作有多首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创作于1980年的钢琴独奏曲《芦笙与铜鼓》,既有鲜明的苗族音乐文化印记,又运用现代音乐多调式、极音组合关系和敲击式音响等作曲技法,借...
王安国先生是我国现当代有影响的音乐理论家和教育家,其青年时代作有多首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创作于1980年的钢琴独奏曲《芦笙与铜鼓》,既有鲜明的苗族音乐文化印记,又运用现代音乐多调式、极音组合关系和敲击式音响等作曲技法,借以展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丰富的音响色彩。这首作品见证了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钢琴音乐表现技法转型期创作观念的突破。今天重新解读他对西方现代作曲流派、技法与中国民间音调融合的艺术创造,目的在于检视深入的作曲理论研究与鲜活的创作实践之间的密切关联,探究音乐创作实践和对音乐本体的透彻把握,对音乐作品和音乐思潮的理论研究,以及理论家务实学风的养成,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研究
创作实践
王安国
芦笙与铜鼓
原文传递
题名
钢琴曲《蓝花花》主题二首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胥必海
机构
四川文理学院音乐系
出处
《音乐探索》
CSSCI
2009年第4期46-49,共4页
文摘
《蓝花花》是我国民族歌曲的一朵奇葩,上世纪50年代,这首著名的陕北民歌,被作曲家汪立三和叶露生分别改编成钢琴曲《蓝花花》和《蓝花花的故事》。两位作曲家在改编该曲的过程中,除兼顾到原主题旋律的民族五声特点外,还谨慎地将西方作曲技法有机地与中国音乐元素,特别是陕北地方音乐素材相融合,并运用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叙事性手法,在肖邦叙事曲创作体裁的有益借鉴下,使《蓝花花》成为改编曲的典范。虽然他们的内容千差万别,但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关键词
蓝花花
汪立三
叶露生
艺术特色
比较研究
Keywords
Lan Huahua
Ye
lusheng
wang
Usan
artistic characteristic
comparison
分类号
J624.1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歌的哲学版本——王录升诗集《经过》读后
2
作者
年跃
机构
中国金融作家协会
出处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37-140,共4页
文摘
《经过》是诗人王录升的最新诗集。152首诗歌作品,主要涉猎景物、情感、人生和民众的社会生活。诗人用悲悯的眼光、感恩的心态审视世界,用哲思提升生命的体验,启迪人生应该饱含热爱、忧患、宽容和顽强。
关键词
王录升
《经过》
质朴
平凡
哲思
Keywords
wang lusheng
Jingguo(经过)
simplicity
ordinary
philosophical thinking
分类号
I226.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滇东北次方言苗族传统芦笙制作田野观察与研究(上)
3
作者
杨云惠
机构
昭通学院艺术学院
出处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39-52,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管乐器制作技艺数字化传承研究》(项目编号:19VJX159)的阶段性成果
云南省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科研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中的云南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21TDXMY15)的系列研究成果
内蒙古艺术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田野调查’名栏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2NYJB10)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滇东北昭通市大关县天星镇苗寨的王氏传统六管芦笙制作,在滇黔川交界一带已有百多年的历史。第五代传人王杰锋制作的芦笙,于2006年成功申报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王杰锋本人于2007年也在国家级传承人行列中榜上有名,其子王爱华,是第六代传人。王氏制作芦笙的核心技术,是发音管的安装和簧片的制作。王氏芦笙制作,从严格的选材到繁杂的烘干处理、独到的簧片改良、紧实耐用的树皮箍、严丝合缝的穿管及簧片的卡槽固定等技术,使其制作的芦笙,音色明亮、经久耐用,得到了苗族同胞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王氏父子的芦笙制作技艺,在国家及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每年都在由地方政府举办的“苗族芦笙传统技艺培训班”上传承教授,无私地把家传的芦笙制作技艺,传授给前来学习苗族芦笙制作技艺的学员。
关键词
王杰锋
王爱华
滇东北次方言苗族
芦笙制作
Keywords
wang
Jiefeng
wang
Aihua
Northeast Yunnan subdialect
Miao ethnic group
lusheng
production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滇东北次方言苗族传统芦笙制作田野观察与研究(下)
4
作者
杨云惠
机构
昭通学院艺术学院
出处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3-21,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管乐器制作技艺数字化传承研究》(项目编号:19VJX159)的阶段性成果
云南省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科研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中的云南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21TDXMY15)的系列研究成果
内蒙古艺术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田野调查’名栏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2NYJB10)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滇东北昭通市大关县天星镇苗寨的王氏传统六管芦笙制作,在滇黔川交界一带已有百多年的历史。第五代传人王杰锋制作的芦笙,于2006年成功申报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王杰锋本人于2007年也在国家级传承人行列中榜上有名,其子王爱华,是第六代传人。王氏制作芦笙的核心技术,是发音管的安装和簧片的制作。王氏芦笙制作,从严格的选材到繁杂的烘干处理、独到的簧片改良、紧实耐用的树皮箍、严丝合缝的穿管及簧片的卡槽固定等技术,使其制作的芦笙,音色明亮、经久耐用,得到了苗族同胞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王氏父子的芦笙制作技艺,在国家及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每年都在由地方政府举办的“苗族芦笙传统技艺培训班”上传承教授,无私地把家传的芦笙制作技艺,传授给前来学习苗族芦笙制作技艺的学员。
关键词
王杰锋
王爱华
滇东北次方言苗族
芦笙制作
Keywords
wang
Jiefeng
wang
Aihua
Northeast Yunnan subdialect
Miao ethnic group
lusheng
production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理论研究的实践运用——重温王安国钢琴曲《芦笙与铜鼓》
5
作者
周琴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出处
《中国音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78,共6页
文摘
王安国先生是我国现当代有影响的音乐理论家和教育家,其青年时代作有多首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创作于1980年的钢琴独奏曲《芦笙与铜鼓》,既有鲜明的苗族音乐文化印记,又运用现代音乐多调式、极音组合关系和敲击式音响等作曲技法,借以展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丰富的音响色彩。这首作品见证了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钢琴音乐表现技法转型期创作观念的突破。今天重新解读他对西方现代作曲流派、技法与中国民间音调融合的艺术创造,目的在于检视深入的作曲理论研究与鲜活的创作实践之间的密切关联,探究音乐创作实践和对音乐本体的透彻把握,对音乐作品和音乐思潮的理论研究,以及理论家务实学风的养成,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理论研究
创作实践
王安国
芦笙与铜鼓
Keywords
Theoretical research
Creative practice
wang
Anguo
lusheng
and Tonggu
分类号
J614.3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钢琴曲《蓝花花》主题二首之比较研究
胥必海
《音乐探索》
CSSCI
200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诗歌的哲学版本——王录升诗集《经过》读后
年跃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滇东北次方言苗族传统芦笙制作田野观察与研究(上)
杨云惠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滇东北次方言苗族传统芦笙制作田野观察与研究(下)
杨云惠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理论研究的实践运用——重温王安国钢琴曲《芦笙与铜鼓》
周琴
《中国音乐》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