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生成非氧化物对刚玉基浇注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杜鹏辉 于仁红 +1 位作者 王慧芳 周宁生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8-280,共3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刚玉基浇注料的高温使用性能,在超低水泥刚玉浇注料中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4%、6%、8%、10%的硅粉,经振动浇注成型、养护、烘干后,在氮气气氛中于1 450℃氮化处理40 h,测定试样的加热永久线变化及烧后试样的显气孔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刚玉基浇注料的高温使用性能,在超低水泥刚玉浇注料中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4%、6%、8%、10%的硅粉,经振动浇注成型、养护、烘干后,在氮气气氛中于1 450℃氮化处理40 h,测定试样的加热永久线变化及烧后试样的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常温抗折强度和不同温度(分别为1 000、1 200、1 300和1 400℃)下的热态抗折强度,并对部分氮化后试样进行XRD和SEM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硅粉加入量的增加,试样在氮化处理过程中从发生微收缩到发生微膨胀,显气孔率略有增大,体积密度和常温抗折强度下降,热态抗折强度显著提高;2)氮化处理后,试样中原位生成了非氧化物β-SiAlON、O’-SiAlON和α-Si3N4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玉浇注料 硅粉 氮化 原位反应 非氧化物 热态抗折强度
下载PDF
汪宁生的学术演变与个体经验
2
作者 张翔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 2023年第3期115-119,共5页
汪宁生的一生经历了从学术启蒙期到学术积累期、学术成就期三个时期,而中国民族考古学也经历了从滥觞到开端的过程。易言之,汪宁生的学术演变即中国民族考古学的发展过程。通过观察汪宁生的个体经验,不仅可以看出前辈学者治学之困难,也... 汪宁生的一生经历了从学术启蒙期到学术积累期、学术成就期三个时期,而中国民族考古学也经历了从滥觞到开端的过程。易言之,汪宁生的学术演变即中国民族考古学的发展过程。通过观察汪宁生的个体经验,不仅可以看出前辈学者治学之困难,也可以体会到中国学者走出一条自己的民族考古学之路的艰辛,中国特色民族考古学永远在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宁生 学术史 中国民族考古学
下载PDF
汪宁生与中国民族考古学 被引量:4
3
作者 孔令远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4-120,共7页
汪宁生先生(1930.5~2014.2)多年从事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调查研究工作,主要兴趣在于搜集民族志材料以研究中国古史和中国考古学,其研究范围和方法论与欧美流行的民族考古学若合符节,经过近半个世纪以来持之以恒的努力,创建了中国... 汪宁生先生(1930.5~2014.2)多年从事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调查研究工作,主要兴趣在于搜集民族志材料以研究中国古史和中国考古学,其研究范围和方法论与欧美流行的民族考古学若合符节,经过近半个世纪以来持之以恒的努力,创建了中国民族考古学。汪宁生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论文集、专著、日记等10余种。离休后,他主挣恢复编辑、出版《民族学报》的工作。2013年12月,《汪宁生集》出版,全书共4册,约400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宁生 中国民族考古学 西南地区
原文传递
纪念汪宁生先生 被引量:1
4
作者 孔令远 《南方民族考古》 2016年第1期279-289,共11页
汪宁生先生对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民族考古学有重要贡献,无论在理论、方法还是具体研究实践方面,都留下了丰厚的论著。他是中国南方民族考古重要的奠基者之一,曾给予中国民族考古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以重要的指导。
关键词 民族考古学 汪宁生
原文传递
论顾颉刚与汪宁生的治学特色与学术传承——以中国民族考古学为中心的考察
5
作者 赵满海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69,112,共10页
顾颉刚、汪宁生为中国民族考古学的崛起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都秉持“以治学为职业,作真实之贡献”的理念,擅长“以少数民族之遗风印合古史”的研究方法,一旦确定民族考古学研究方向就矢志不移。他们在研究方法上极为相似,具体观... 顾颉刚、汪宁生为中国民族考古学的崛起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都秉持“以治学为职业,作真实之贡献”的理念,擅长“以少数民族之遗风印合古史”的研究方法,一旦确定民族考古学研究方向就矢志不移。他们在研究方法上极为相似,具体观点上则不尽相同,却不影响彼此之间的尊重与欣赏,共同造就了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汪宁生 中国民族考古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