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原位生成非氧化物对刚玉基浇注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杜鹏辉
于仁红
+1 位作者
王慧芳
周宁生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8-280,共3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刚玉基浇注料的高温使用性能,在超低水泥刚玉浇注料中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4%、6%、8%、10%的硅粉,经振动浇注成型、养护、烘干后,在氮气气氛中于1 450℃氮化处理40 h,测定试样的加热永久线变化及烧后试样的显气孔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刚玉基浇注料的高温使用性能,在超低水泥刚玉浇注料中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4%、6%、8%、10%的硅粉,经振动浇注成型、养护、烘干后,在氮气气氛中于1 450℃氮化处理40 h,测定试样的加热永久线变化及烧后试样的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常温抗折强度和不同温度(分别为1 000、1 200、1 300和1 400℃)下的热态抗折强度,并对部分氮化后试样进行XRD和SEM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硅粉加入量的增加,试样在氮化处理过程中从发生微收缩到发生微膨胀,显气孔率略有增大,体积密度和常温抗折强度下降,热态抗折强度显著提高;2)氮化处理后,试样中原位生成了非氧化物β-SiAlON、O’-SiAlON和α-Si3N4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玉浇注料
硅粉
氮化
原位反应
非氧化物
热态抗折强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汪宁生的学术演变与个体经验
2
作者
张翔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
2023年第3期115-119,共5页
汪宁生的一生经历了从学术启蒙期到学术积累期、学术成就期三个时期,而中国民族考古学也经历了从滥觞到开端的过程。易言之,汪宁生的学术演变即中国民族考古学的发展过程。通过观察汪宁生的个体经验,不仅可以看出前辈学者治学之困难,也...
汪宁生的一生经历了从学术启蒙期到学术积累期、学术成就期三个时期,而中国民族考古学也经历了从滥觞到开端的过程。易言之,汪宁生的学术演变即中国民族考古学的发展过程。通过观察汪宁生的个体经验,不仅可以看出前辈学者治学之困难,也可以体会到中国学者走出一条自己的民族考古学之路的艰辛,中国特色民族考古学永远在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宁生
学术史
中国民族考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汪宁生与中国民族考古学
被引量:
4
3
作者
孔令远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4-120,共7页
汪宁生先生(1930.5~2014.2)多年从事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调查研究工作,主要兴趣在于搜集民族志材料以研究中国古史和中国考古学,其研究范围和方法论与欧美流行的民族考古学若合符节,经过近半个世纪以来持之以恒的努力,创建了中国...
汪宁生先生(1930.5~2014.2)多年从事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调查研究工作,主要兴趣在于搜集民族志材料以研究中国古史和中国考古学,其研究范围和方法论与欧美流行的民族考古学若合符节,经过近半个世纪以来持之以恒的努力,创建了中国民族考古学。汪宁生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论文集、专著、日记等10余种。离休后,他主挣恢复编辑、出版《民族学报》的工作。2013年12月,《汪宁生集》出版,全书共4册,约400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宁生
中国民族考古学
西南地区
原文传递
纪念汪宁生先生
被引量:
1
4
作者
孔令远
《南方民族考古》
2016年第1期279-289,共11页
汪宁生先生对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民族考古学有重要贡献,无论在理论、方法还是具体研究实践方面,都留下了丰厚的论著。他是中国南方民族考古重要的奠基者之一,曾给予中国民族考古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以重要的指导。
关键词
民族考古学
汪宁生
原文传递
论顾颉刚与汪宁生的治学特色与学术传承——以中国民族考古学为中心的考察
5
作者
赵满海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69,112,共10页
顾颉刚、汪宁生为中国民族考古学的崛起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都秉持“以治学为职业,作真实之贡献”的理念,擅长“以少数民族之遗风印合古史”的研究方法,一旦确定民族考古学研究方向就矢志不移。他们在研究方法上极为相似,具体观...
顾颉刚、汪宁生为中国民族考古学的崛起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都秉持“以治学为职业,作真实之贡献”的理念,擅长“以少数民族之遗风印合古史”的研究方法,一旦确定民族考古学研究方向就矢志不移。他们在研究方法上极为相似,具体观点上则不尽相同,却不影响彼此之间的尊重与欣赏,共同造就了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汪宁生
中国民族考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原位生成非氧化物对刚玉基浇注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杜鹏辉
于仁红
王慧芳
周宁生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高温材料研究院
出处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8-280,共3页
文摘
为了进一步提高刚玉基浇注料的高温使用性能,在超低水泥刚玉浇注料中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4%、6%、8%、10%的硅粉,经振动浇注成型、养护、烘干后,在氮气气氛中于1 450℃氮化处理40 h,测定试样的加热永久线变化及烧后试样的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常温抗折强度和不同温度(分别为1 000、1 200、1 300和1 400℃)下的热态抗折强度,并对部分氮化后试样进行XRD和SEM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硅粉加入量的增加,试样在氮化处理过程中从发生微收缩到发生微膨胀,显气孔率略有增大,体积密度和常温抗折强度下降,热态抗折强度显著提高;2)氮化处理后,试样中原位生成了非氧化物β-SiAlON、O’-SiAlON和α-Si3N4等。
关键词
刚玉浇注料
硅粉
氮化
原位反应
非氧化物
热态抗折强度
Keywords
Du Penghui,Yu Renhong,
wang
Huifang,Zhou
ningsheng
High Temperature Materials Institute,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1003,Henan,Chinacorundum castables; silicon powder; nitridation; in-situ reaction; non-oxide; hot modulus of rupture;
分类号
TQ175.73 [化学工程—硅酸盐工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汪宁生的学术演变与个体经验
2
作者
张翔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
出处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
2023年第3期115-119,共5页
文摘
汪宁生的一生经历了从学术启蒙期到学术积累期、学术成就期三个时期,而中国民族考古学也经历了从滥觞到开端的过程。易言之,汪宁生的学术演变即中国民族考古学的发展过程。通过观察汪宁生的个体经验,不仅可以看出前辈学者治学之困难,也可以体会到中国学者走出一条自己的民族考古学之路的艰辛,中国特色民族考古学永远在路上。
关键词
汪宁生
学术史
中国民族考古学
Keywords
wang ningsheng
Academic history
Ethnoarchaeology of China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汪宁生与中国民族考古学
被引量:
4
3
作者
孔令远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4-120,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11BZS009
13XZS030)
+1 种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3&ZD130)中期成果之一
国家文物局课题(20090110)资助
文摘
汪宁生先生(1930.5~2014.2)多年从事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调查研究工作,主要兴趣在于搜集民族志材料以研究中国古史和中国考古学,其研究范围和方法论与欧美流行的民族考古学若合符节,经过近半个世纪以来持之以恒的努力,创建了中国民族考古学。汪宁生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论文集、专著、日记等10余种。离休后,他主挣恢复编辑、出版《民族学报》的工作。2013年12月,《汪宁生集》出版,全书共4册,约400万字。
关键词
汪宁生
中国民族考古学
西南地区
Keywords
wang ningsheng
(1930-2014) Ethnoarchaeology of China Southwestern China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纪念汪宁生先生
被引量:
1
4
作者
孔令远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出处
《南方民族考古》
2016年第1期279-289,共11页
文摘
汪宁生先生对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民族考古学有重要贡献,无论在理论、方法还是具体研究实践方面,都留下了丰厚的论著。他是中国南方民族考古重要的奠基者之一,曾给予中国民族考古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以重要的指导。
关键词
民族考古学
汪宁生
Keywords
Ethnoarchaeology
wang ningsheng
分类号
K825.81 [历史地理—历史学]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顾颉刚与汪宁生的治学特色与学术传承——以中国民族考古学为中心的考察
5
作者
赵满海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69,112,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20世纪中国史学通史》”(项目编号:17ZDA196)阶段性成果。
文摘
顾颉刚、汪宁生为中国民族考古学的崛起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都秉持“以治学为职业,作真实之贡献”的理念,擅长“以少数民族之遗风印合古史”的研究方法,一旦确定民族考古学研究方向就矢志不移。他们在研究方法上极为相似,具体观点上则不尽相同,却不影响彼此之间的尊重与欣赏,共同造就了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关键词
顾颉刚
汪宁生
中国民族考古学
Keywords
Gu Jiegang
wang ningsheng
Chinese ethnoarchaeology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原位生成非氧化物对刚玉基浇注料性能的影响
杜鹏辉
于仁红
王慧芳
周宁生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汪宁生的学术演变与个体经验
张翔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汪宁生与中国民族考古学
孔令远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4
原文传递
4
纪念汪宁生先生
孔令远
《南方民族考古》
2016
1
原文传递
5
论顾颉刚与汪宁生的治学特色与学术传承——以中国民族考古学为中心的考察
赵满海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