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汪曾祺小说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邓玉久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4-116,共3页
汪曾祺小说中恬静温馨的"和谐"之美,体现了作者追求传统文化中和之美的审美要求;同时作家的人道情怀和现实生活赋予作家的切身体验又使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悲剧意蕴";分析其作品中"和谐"与"悲剧意蕴... 汪曾祺小说中恬静温馨的"和谐"之美,体现了作者追求传统文化中和之美的审美要求;同时作家的人道情怀和现实生活赋予作家的切身体验又使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悲剧意蕴";分析其作品中"和谐"与"悲剧意蕴"的关系,有助于全面认识汪曾祺小说的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小说 和谐 悲剧意蕴 关系
下载PDF
王安忆小说的女性意识 被引量:3
2
作者 严琳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92-94,共3页
王安忆的小说一以贯之地强调女性柔弱而绵长的旺盛生命力,她以细腻的笔法、悲悯的情怀娓娓叙说着一个个女性的令人感慨的命运与灵魂,其愈来愈独特、越来越成熟的创作,成功地表达着女性意识。
关键词 王安忆 小说 城市感知 生命韧性 审美意向 女性意识
下载PDF
感恩行旅的热度与限度——20世纪80年代王蒙小说中的新疆叙事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新刚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49-57,共9页
20世纪80年代王蒙发表了《在伊犁》等系列小说,表现了他对新疆风俗文化和当地民众生活的感受与体验。他以特有的视角用传统志人小说的笔法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透过这些鲜活形象的塑造表现了新疆伊犁等地民众的生活样态及他们... 20世纪80年代王蒙发表了《在伊犁》等系列小说,表现了他对新疆风俗文化和当地民众生活的感受与体验。他以特有的视角用传统志人小说的笔法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透过这些鲜活形象的塑造表现了新疆伊犁等地民众的生活样态及他们潜藏心底的忧伤与敞开的快乐,边地民众洞穿世事的达观与对情感的执著等性格特质,跃然纸上。王蒙抱持着感恩之心完成了其80年代小说中的新疆叙事,这带来了两种效应:其一,他会比其他走马观花匆匆一瞥的作家看到相对更为全面的新疆;其二,他可能会自觉不自觉地将新疆边地文化中的某些方面予以遮蔽,而这则直接影响到其该时期新疆书写的广度与表现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王蒙小说 新疆叙事 感恩
下载PDF
虚构之美:王小波小说的想象力游戏
4
作者 王学谦 陈秋丽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2-119,共8页
作为当代杰出的小说家,王小波对小说文体的游戏元素有着异乎寻常的迷恋,并在他创造的文本中穷尽可能追求虚构之美。可以从"变形记:早期作品中的变形游戏"、"想入非非:无趣世界里的发明游戏"、"茫茫黑夜漫游:... 作为当代杰出的小说家,王小波对小说文体的游戏元素有着异乎寻常的迷恋,并在他创造的文本中穷尽可能追求虚构之美。可以从"变形记:早期作品中的变形游戏"、"想入非非:无趣世界里的发明游戏"、"茫茫黑夜漫游:作者与文本的对话游戏"三个层面解读王小波小说的这一特质:在茫茫黑夜中用讲故事的方式排遣现实的无奈酸涩,他传递出的是一种对生命自由和写作自由的坚守。在这份坚守中,他发现了虚构之美并以此为写作的最高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波小说 虚构之美 想象力游戏
下载PDF
王朔小说中喜剧性的表现及消退
5
作者 崔佳琪 谢纳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80-83,共4页
王朔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开创了独特的小说创作范式,他打破新时期以来典型化、单一化小说模式,以反传统、反权威的创作心理,创作出大量颇具喜感的小说。王朔小说中的喜剧性,主要源于他充满智趣的反讽语言、滑稽怪诞的闹剧式故事... 王朔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开创了独特的小说创作范式,他打破新时期以来典型化、单一化小说模式,以反传统、反权威的创作心理,创作出大量颇具喜感的小说。王朔小说中的喜剧性,主要源于他充满智趣的反讽语言、滑稽怪诞的闹剧式故事情节、寻求刺激和游戏人生的"顽主"形象,以及作者自身幽默洒脱的创作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朔小说 喜剧性 调侃 顽主形象
下载PDF
重读王朔小说 反思文学观念
6
作者 王益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22-126,共5页
中国新时期文学,出现了多元化的创作格局,但在文学观念上仍未彻底摆脱革命现实主义加浪漫主义的政治化严肃传统,文学的真实性和生活的真实性保持了较大的距离。王朔小说的出现,一方面使我们看到了文学生活的另样图景,另一方面也唤起了... 中国新时期文学,出现了多元化的创作格局,但在文学观念上仍未彻底摆脱革命现实主义加浪漫主义的政治化严肃传统,文学的真实性和生活的真实性保持了较大的距离。王朔小说的出现,一方面使我们看到了文学生活的另样图景,另一方面也唤起了我们对文学观念的理性审视。本文通过对王朔小说创作策略的探析,揭示了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学观念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朔小说 创作 文学观念
下载PDF
汪曾祺早期小说的结构方式及其对后期创作的影响
7
作者 张文香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66-69,共4页
汪曾祺早期小说主要采用事件结构、人物结构和意识流结构三种结构方式,总体上具有结构松散、故事性不强的特点,这一特点在中期小说中得以延续和发展,并在后期小说中被继承了下来,成为了后期小说散文化的内在成因之一。
关键词 汪曾祺小说 事件结构 人物结构 意识流结构 散文化
下载PDF
论王跃文小说审美境界的荒诞意味
8
作者 刘起林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3-16,共4页
王跃文小说既具图书畅销效应又得文坛充分重视的关键原因,在于他从文化视角审视社会问题、将现实生活内容风俗化的审美眼光和荒诞意味在文本审美境界的贯注及由此形成的独特精神深度。在人物命运描述及相应故事情节的展开、官场常规生... 王跃文小说既具图书畅销效应又得文坛充分重视的关键原因,在于他从文化视角审视社会问题、将现实生活内容风俗化的审美眼光和荒诞意味在文本审美境界的贯注及由此形成的独特精神深度。在人物命运描述及相应故事情节的展开、官场常规生态及其"游戏规则"的剖析、整体社会环境荒诞现象的描述等方面,王跃文对客观现实的荒诞特征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揭示。象征隐喻性情节的荒诞意味,人物"发疯"、失踪事件和诡异、神秘体验的渲染,融反讽、戏拟于写实性白描的艺术笔调选择,体现出建构荒诞审美境界的主体自觉。以荒诞为意蕴核心的形而上感悟,使王跃文小说形成了既具批判现实主义深度、又有独到精神探索的审美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跃文小说 审美境界 荒诞意味 精神深度
下载PDF
王朔小说的“有”型语言——基于王朔小说的现代汉语“有+N”结构研究
9
作者 史笑非 《长治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75-79,共5页
中国当代文坛,王朔小说是个独特的存在。他将鲜活的市井百姓生活引入了文学殿堂,突破了传统小说语言的禁锢,创造出种种充满情趣和活力的语用范例,成为文学语言独特话语言说方式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文章将研究的焦点定格在王朔小说语言... 中国当代文坛,王朔小说是个独特的存在。他将鲜活的市井百姓生活引入了文学殿堂,突破了传统小说语言的禁锢,创造出种种充满情趣和活力的语用范例,成为文学语言独特话语言说方式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文章将研究的焦点定格在王朔小说语言中的"有+N"结构,这一看似常规的语法结构为其小说语言的平民色彩提供了技巧上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朔小说有 %PLUs%N 语言解读
下载PDF
论王安忆小说的通俗性
10
作者 唐晓莉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0期65-67,共3页
中国现代小说从诞生时已经沿着两条道路行走,即形成了所谓"雅"、"俗"两种类别的小说模式。作家普遍都会在作品中不同程度地显现出通俗性。于王安忆来说,通俗性是她的小说创作中有特色、有争议的一个方面,成为了她&q... 中国现代小说从诞生时已经沿着两条道路行走,即形成了所谓"雅"、"俗"两种类别的小说模式。作家普遍都会在作品中不同程度地显现出通俗性。于王安忆来说,通俗性是她的小说创作中有特色、有争议的一个方面,成为了她"平民化书写"、"全知视角叙述"的写作特色的重要内因。探讨王安忆小说通俗性的具体表现、形成原因、实质及影响,对于深入理解她的创作无疑有着特殊意义,能为中国现代小说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小说 通俗性 日常生活 叙述视角
下载PDF
顽主:红色没落纨绔——王朔小说的新京味之一
11
作者 崔志远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6-24,共9页
王朔笔下的顽主是革命文化土壤上生出的没落纨绔。他们深受昔日革命文化影响却未能跻身主流,游弋于现实市场文化却身处边缘,他们身上集结着多种复杂矛盾。他们以失落者的怨恨抨击过去的革命文化和现实的市场文化,却又紧紧抓住二者不放,... 王朔笔下的顽主是革命文化土壤上生出的没落纨绔。他们深受昔日革命文化影响却未能跻身主流,游弋于现实市场文化却身处边缘,他们身上集结着多种复杂矛盾。他们以失落者的怨恨抨击过去的革命文化和现实的市场文化,却又紧紧抓住二者不放,表现出强烈的主流文化意识;他们对于传统道德文化,颠覆中有盲从,反叛中有认同,与之有着复杂的情感联系;他们用北京人的"自嘲嘲人"思维与革命文化的"卑鄙高贵"辩证思想抨击知识分子文化,却又对其典丽性及贵族气暗存心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朔小说 顽主 红色没落纨绔
下载PDF
汪曾祺小说的“意境”之美
12
作者 祝一勇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5年第10期116-118,共3页
汪曾祺小说的意境美表现为:一是将古典诗词的意境化入小说,荡漾古诗词的韵味;二是将绘画的一些审美原则转用到小说中,充满画意;三是将意境同小说人物的塑造互相渗透和交融,意境成为作家塑造人物的手段。"意境"这个中国传统美... 汪曾祺小说的意境美表现为:一是将古典诗词的意境化入小说,荡漾古诗词的韵味;二是将绘画的一些审美原则转用到小说中,充满画意;三是将意境同小说人物的塑造互相渗透和交融,意境成为作家塑造人物的手段。"意境"这个中国传统美学范畴率先在当代文学的汪曾祺小说中充满诗情画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小说 意境 诗情 画意
下载PDF
否定与超越——论王安忆小说叙述方式的演变
13
作者 刘莉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81-84,共4页
王安忆是当代作家中风格变化最为多样的一个,其创作历程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主要表现为叙述方式的不断转型,经历了从单纯叙事到复杂叙事再到更高层次上的单纯叙事的超越,贯穿其中的是她对小说本质认识的逐步深化和她的世界观、人生观的... 王安忆是当代作家中风格变化最为多样的一个,其创作历程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主要表现为叙述方式的不断转型,经历了从单纯叙事到复杂叙事再到更高层次上的单纯叙事的超越,贯穿其中的是她对小说本质认识的逐步深化和她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逐渐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小说叙述 叙述方式 单纯叙事 复杂叙事
下载PDF
褪“红”的后知青叙事:浅论王松的中短篇小说
14
作者 雷淑英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1期69-71,共3页
王松的中短篇小说充满对后知青的关注、传奇性的叙事和个人体验的记忆,但他不是对集体记忆和公共话语的浪漫青春回忆,而是褪去了红色——抛却了国家民族意识形态进行的最艰难的人性描写。他的作品往往借对教师的批判剖析儿童痛苦的成长... 王松的中短篇小说充满对后知青的关注、传奇性的叙事和个人体验的记忆,但他不是对集体记忆和公共话语的浪漫青春回忆,而是褪去了红色——抛却了国家民族意识形态进行的最艰难的人性描写。他的作品往往借对教师的批判剖析儿童痛苦的成长经历,通过对动物的莫名死亡来审视那个特殊历史中生命的脆弱、人类邪恶的力量和人性的堕落,文字中炫目的血痕更触目惊心,引人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松小说 生命意识 后知青叙事
下载PDF
王蒙小说散论
15
作者 谢.托罗普采夫 姜敏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8,共7页
王蒙的主要创作方法也可能是唯一的创作方法是什么—如果要界定和关注这个问题,那么,毫无疑问应该说,现实主义是他的主要创作方法。尽管王蒙的小说中存在着多种艺术形式的探索:意识流、浪漫色彩、无声的对话、与马或风的交谈以及其他对... 王蒙的主要创作方法也可能是唯一的创作方法是什么—如果要界定和关注这个问题,那么,毫无疑问应该说,现实主义是他的主要创作方法。尽管王蒙的小说中存在着多种艺术形式的探索:意识流、浪漫色彩、无声的对话、与马或风的交谈以及其他对中国"主流"文化的暂时偏离,但他的作品中呈现的主要还是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小说 创作 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