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体受难与精神救赎——从《似水流年》看知识分子的身心遭遇及应对策略
1
作者 张川平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第4期90-95,共6页
在王小波的笔下,知识分子的遭际呈现了"身心矛盾"和"心脑冲突"的交汇景观,他们身体受惩和受虐的情形恰好反映了"礼乐"教化的虚矫无力和"刑政"施暴的冷酷无情。在暴虐加身的困境中,他们或者选择... 在王小波的笔下,知识分子的遭际呈现了"身心矛盾"和"心脑冲突"的交汇景观,他们身体受惩和受虐的情形恰好反映了"礼乐"教化的虚矫无力和"刑政"施暴的冷酷无情。在暴虐加身的困境中,他们或者选择"自杀"——"弃身"的自我救赎,或者选择"苟活"——对执守己身权利的消极抗争,或者呈现身心分裂的伤病景观,不同的应对策略和个体挣扎姿态给知识分子的群体宿命涂抹上斑驳的悲剧色彩,王小波的身体叙事在多重寓意下显示了它的重要性和深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波 《似水流年》 身体 身心矛盾 主体建构 救赎
下载PDF
论王小波同性爱小说中的性道德——以《柔情似水》为例
2
作者 吴红欣 《黑河学刊》 2018年第1期55-58,共4页
性道德是以社会性别文化为基础的一种特殊的道德现象,既有法律的也有约定俗成的,其是一种社会规范的同时,也是人们为自己制定的性行为准则,它包括人类的性意识、性活动以及性关系。以弗洛伊德的性道德理论为基点,结合王小波《柔情似水... 性道德是以社会性别文化为基础的一种特殊的道德现象,既有法律的也有约定俗成的,其是一种社会规范的同时,也是人们为自己制定的性行为准则,它包括人类的性意识、性活动以及性关系。以弗洛伊德的性道德理论为基点,结合王小波《柔情似水》中的人物原型来透析王小波对特殊人群的性道德反思,进而折射出王小波对同性恋者的人道主义关怀,解析他们在性道德之下的身份认同与身份颠覆所彰显的现实意义,进而深层次地了解王小波的性道德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波 《柔情似水》 同性恋 弗洛伊德 性道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