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阳明心物论的生态伦理意蕴
1
作者 吴先伍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25-130,共6页
王阳明讲心外无物,人们误以为王阳明是以主观来起灭天地,这不利于人们遵守自然规律。实际上,“物”在王阳明哲学中具有存在物和行为物之分:行为物与人的意识密切相关;存在物独立自存,不受意识影响。存在物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行发展,自然... 王阳明讲心外无物,人们误以为王阳明是以主观来起灭天地,这不利于人们遵守自然规律。实际上,“物”在王阳明哲学中具有存在物和行为物之分:行为物与人的意识密切相关;存在物独立自存,不受意识影响。存在物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行发展,自然事物作为存在物,也是有规律的,我们对于它们要“勿忘勿助”。即使存在物变为行为物,我们也要在格物致知中正心诚意,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天理,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对推动生态保护、建构生态伦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心物论 心外无物 勿忘勿助 格物致知 生态伦理
下载PDF
王阳明心学本体论思想的廉政意蕴——以“心即理”为核心的考察
2
作者 冀志强 《宜春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17-21,共5页
在王阳明看来,作为“天理”的“心”之本体是无善无恶的,但是这样的心体在其旨归上又是至善的。这种至善的心体又具有“诚”“定”等本性,这种本性也是心之本体。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廉”也是心之本体。先验的心体总是要以“意”... 在王阳明看来,作为“天理”的“心”之本体是无善无恶的,但是这样的心体在其旨归上又是至善的。这种至善的心体又具有“诚”“定”等本性,这种本性也是心之本体。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廉”也是心之本体。先验的心体总是要以“意”的形式外发于经验事物,而这种经验化如果是本心的发用,那么它就能够成为合乎道德的行为,这样,以本心之发用来对待本不属于己之物,这就有了廉的品格。心发于政,则有廉政。心体外发为“意”,也就有了善恶之别,而判断自己行为善恶的标准,就是自己本心的良知,良知也能够判断为政者在行政过程中是廉还是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心学 本体论 廉政
下载PDF
《传习录》形成过程再研究
3
作者 邹建锋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7-24,共8页
嘉靖时期阳明文献诸版本字体为宋体或仿宋字体,万历诸本字体为粗大楷体,而隆庆六年(1572年)《王文成公全书》字体为宋体向粗大楷体字体的过渡形态。在嘉靖十八年(1539年)王世隆贵州重刊《阳明先生文录三卷》的基础上可以复原广德本,而... 嘉靖时期阳明文献诸版本字体为宋体或仿宋字体,万历诸本字体为粗大楷体,而隆庆六年(1572年)《王文成公全书》字体为宋体向粗大楷体字体的过渡形态。在嘉靖十八年(1539年)王世隆贵州重刊《阳明先生文录三卷》的基础上可以复原广德本,而岑庄等人校刊本《阳明先生文录四卷》再次确保复原广德本的精确性。对于阳明《传习录》文献的刊刻,庚戌这一年(1550年),是一个具有颠覆性的转局之年。通过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所藏孤本孙应奎嘉靖三十年(1551年)湖南刻本,再加上嘉兴图书馆藏《传习录》残本与台湾地区图书馆藏《传习录》下卷残本,我们可以复原南大吉原刻本的具体篇目和内容,破解了约五百年来对南大吉书信部分目录的未解之谜。南大吉书信部分下卷一为《答徐成之书》(两通,后有南逢吉长跋)、《答罗整庵少宰书》,下卷二为《答人论学书》,下卷三为《答周道通书》、《答陆原静书》(二篇),下卷四为《示弟立志说》《〈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教约》三篇。南大吉嘉靖三年(1524年)绍兴刻本并未刊刻阳明与欧阳德、聂豹二人书信。阳明文录诸版本并未因当时《传习录》广泛流通而失收其论学书信,均在正录、外集中保留相关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传习录 文献刊刻
下载PDF
修身、成圣与革命:五四时期道德主义者的激进化 被引量:2
4
作者 陈艳楠 《社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53,共36页
五四运动后“救亡”与“启蒙”、“政治”与“文化”的交织与竞逐是我们理解中国近代史的一条线索。既有研究多将恽代英呈现为一个具有道德主义色彩和儒家伦理底蕴的五四知识分子,然而顺着这一思路,我们却难以理解他为何从温和的道德结... 五四运动后“救亡”与“启蒙”、“政治”与“文化”的交织与竞逐是我们理解中国近代史的一条线索。既有研究多将恽代英呈现为一个具有道德主义色彩和儒家伦理底蕴的五四知识分子,然而顺着这一思路,我们却难以理解他为何从温和的道德结社转向革命。本文认为,恽代英精神世界中的心学底色,以及他对青年会社会服务经验的借鉴,使他形成了与共产主义者相通的道德认知;道德结社的困境则促使他走向政党运动,以群众运动实践自己的道德理想。恽代英的早期经历为我们呈现了过渡时代具有儒学底蕴的知识分子面对现代政治秩序时的道德困惑,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共产主义革命对德性的强调以及儒家中国的现代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政治 心学 社会福音主义 共产主义革命
下载PDF
明隆庆初王阳明复爵问题述论
5
作者 莫德惠 《宜春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56-62,106,共8页
王阳明爵位得以恢复,是明代隆庆初年的一件政治大事。王阳明因得罪明世宗而被禁黜,终嘉靖一朝,虽其门人或后学有所抗争,以讲学不断扩大王阳明及其心学的影响,消除其作为罪臣的印象,但始终无法获得朝廷赦免。隆庆改元,对先朝拨乱反正,王... 王阳明爵位得以恢复,是明代隆庆初年的一件政治大事。王阳明因得罪明世宗而被禁黜,终嘉靖一朝,虽其门人或后学有所抗争,以讲学不断扩大王阳明及其心学的影响,消除其作为罪臣的印象,但始终无法获得朝廷赦免。隆庆改元,对先朝拨乱反正,王阳明的爵位以及学说均得以恢复。讨论该事件从发生到恢复的历史过程,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明代中晚年时期王阳明的政治及学说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明世宗 讲学 复爵
下载PDF
王阳明的“人性论”思想及其特征
6
作者 唐锦锋 肖燕华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1期31-36,共6页
“阳明学”是继“程朱理学”之后的又一学术重镇,是儒学在宋明时代的最后高光时刻。在“人性论”问题上,王阳明认为“性”无定体,“心之本体”即是“性”,性无不善;恶,人之心失其本体。王阳明以庄子的“道通为一”消解各种“人性论”概... “阳明学”是继“程朱理学”之后的又一学术重镇,是儒学在宋明时代的最后高光时刻。在“人性论”问题上,王阳明认为“性”无定体,“心之本体”即是“性”,性无不善;恶,人之心失其本体。王阳明以庄子的“道通为一”消解各种“人性论”概念的藩篱,援引禅宗“佛性清净”的道德本体,借孟子的“良知良能”以立论,在“会通”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人性论”的重构。王阳明的“人性论”思想具有会通性、先天性、自然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人性论” 特征
下载PDF
王阳明为赋取径探赜
7
作者 高文绪 罗宏梅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7-91,共5页
明代中期前七子倡导辞赋复古,王阳明与七子虽处同时,但他不以复古自蔽,除法庄子、屈原、汉大赋外,兼学王勃、杜牧、苏轼等人。细论之,他的取径要在法庄、屈,这为其赋注入了旷达、骚怨精神。他效汉大赋的铺陈,以增强其赋的气势。唐宋则... 明代中期前七子倡导辞赋复古,王阳明与七子虽处同时,但他不以复古自蔽,除法庄子、屈原、汉大赋外,兼学王勃、杜牧、苏轼等人。细论之,他的取径要在法庄、屈,这为其赋注入了旷达、骚怨精神。他效汉大赋的铺陈,以增强其赋的气势。唐宋则取王勃之辞彩,杜牧之盛衰悲慨,苏轼之矛盾消解方式。王氏取径的原因,既有时代的影响,又有他个人交游的促进,更离不开他自身的性格和遭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为赋取径 上法庄屈 下取汉宋
下载PDF
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对现代中医教育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5
8
作者 吕有强 刘亚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2期207-209,共3页
通过阐述"知行合一"学说内涵和分析中医高等教育目前现状,了解当前中医教育困境,并对比中西方医学教育的差异,认为当前的中医高等教育存在很多问题,而"知行合一"学说对中医教育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之处。
关键词 王阳明 知行合一 现代中医 教育模式
下载PDF
王阳明哲学的实践本质——以“知行合一”为中心 被引量:42
9
作者 董平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20,共7页
"知行合一"说是王阳明哲学的核心命题之一,在中国哲学史上有其文本来源。王阳明"知行合一"之说表现为不同内涵层面,具有极其明显的实践性特征,本质上是一种"实践哲学",而与所谓"主观唯心主义"... "知行合一"说是王阳明哲学的核心命题之一,在中国哲学史上有其文本来源。王阳明"知行合一"之说表现为不同内涵层面,具有极其明显的实践性特征,本质上是一种"实践哲学",而与所谓"主观唯心主义"无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知行合一 实践哲学
下载PDF
试论王阳明心学教育思想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立夫 黄凌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5-48,共4页
王阳明的心学教育思想以“良知”说为出发点,在良知的基础上构建了“知行合一”的教育方法与“明伦成德”的教学内容,并以“成圣”为最高理想。其独具特色的心学教育思想有着深刻的认识价值。
关键词 王阳明 心学教育 良知
下载PDF
浅析王阳明致良知与薛瑄复性说的关联 被引量:4
11
作者 姚文永 王明云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7-40,共4页
薛瑄与王阳明分别是明代朱、陆学说的代表,他们的思想体系不同是明显的。元明之际,理学的发展已经到了转型时期,薛瑄的复性与王阳明的致良知就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学术的沉淀与变迁。以前我们过多关注二人的不同,不免忽视了他们的相似性。... 薛瑄与王阳明分别是明代朱、陆学说的代表,他们的思想体系不同是明显的。元明之际,理学的发展已经到了转型时期,薛瑄的复性与王阳明的致良知就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学术的沉淀与变迁。以前我们过多关注二人的不同,不免忽视了他们的相似性。具体而言,薛瑄与王阳明学说的相似之处主要是:都有各自的为学宗旨,都强调其宗旨是自然使然,都重视实践,都有自己的成圣途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王阳明 薛瑄 致良知 复性 关联
下载PDF
儒家环境美德伦理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9-165,184,共7页
探究环境问题的美德伦理进路,较之更流行的道义论和功用论进路,具有明显的长处。但现有的环境美德伦理学基本上沿袭了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主义路线,从人的福祉出发关注环境问题,因而有人类中心论之弊。儒家的环境美德伦理,特别是以王阳明... 探究环境问题的美德伦理进路,较之更流行的道义论和功用论进路,具有明显的长处。但现有的环境美德伦理学基本上沿袭了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主义路线,从人的福祉出发关注环境问题,因而有人类中心论之弊。儒家的环境美德伦理,特别是以王阳明为代表的版本,则与此不同。一方面,儒家环境美德伦理学的核心在于有德之人与万物一体,因此,有德之人的福祉也就意味着宇宙万物的福祉,从而可以避免人类中心论。另一方面,王阳明将传统儒家的"爱有差等"观念扩展到处理人与人之外的存在者之间的关系。依此,有德之人与万物一体并不意味着无差别地对待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伦理 美德伦理 环境美德伦理 儒家 王阳明
下载PDF
宋明理学中的道心人心问题——心学与朱熹的思想比较 被引量:9
13
作者 谢晓东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6-112,共7页
朱熹的道心人心统一论是心学道心人心思想的一个主要观照对象。王阳明和湛若水提出了道心人心对立论,要点在于把人心人欲化,从而与朱熹的观点形成明显对立。刘宗周则提出了道心人心一体论,要点在于认定道心是人心的本心,从而与朱学有更... 朱熹的道心人心统一论是心学道心人心思想的一个主要观照对象。王阳明和湛若水提出了道心人心对立论,要点在于把人心人欲化,从而与朱熹的观点形成明显对立。刘宗周则提出了道心人心一体论,要点在于认定道心是人心的本心,从而与朱学有更多相近之处。心学家的道心人心论述在其思想体系中总的来说没有独立意义,而这与朱熹对道心人心的高度关注颇为不同。这些分析和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对余英时的相关观点构成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心 人心 朱熹 王阳明 刘宗周
下载PDF
阳明“无善无恶”到“有善有恶”之宇宙生成论阐释 被引量:4
14
作者 贾庆军 李靖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年第3期7-13,共7页
四句教是阳明良知学说的核心宗旨,而良知学乃是建立在天理良知这一宇宙本体上的。这一宇宙本体有一个生发的过程。当其未发之时,未发已发一体,皆为虚灵自然本然,此即为"无善无恶心之体";当其已发之后,未发已发亦然一体,此一... 四句教是阳明良知学说的核心宗旨,而良知学乃是建立在天理良知这一宇宙本体上的。这一宇宙本体有一个生发的过程。当其未发之时,未发已发一体,皆为虚灵自然本然,此即为"无善无恶心之体";当其已发之后,未发已发亦然一体,此一体之自然本然即为善,而为物所滞产生过与不及即为恶,此即为"有善有恶意之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四句教 天理 良知 道德
下载PDF
阳明心学与梁启超的文学改良观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国恩 朱华阳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6期722-728,共7页
阳明心学为梁启超契合中西文化和文学观念提供了哲学背景和理论平台 ,它规范着梁启超在“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文界革命”中的思想理路和理论品质。就思想特质而言 ,梁启超一方面强调文学的政治功利性 ,另一方面又注重文学的... 阳明心学为梁启超契合中西文化和文学观念提供了哲学背景和理论平台 ,它规范着梁启超在“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文界革命”中的思想理路和理论品质。就思想特质而言 ,梁启超一方面强调文学的政治功利性 ,另一方面又注重文学的艺术审美性。阳明心学调适了二者的内存冲突 ,体认了文学功能性、主体性和自律性特征。从心学的角度看 ,梁启超的文学启蒙性和“五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梁启超 文学观念 启蒙
下载PDF
论儒家思想中的"人"与"自然"之关系:兼论其21世纪之启示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俊杰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67,共9页
本文探讨儒家思想传统中"人"与"自然"之关系。本文先从比较文化史视野,析论中国思维方式之特质在于"联系性思维方式"。本文指出,儒家思想传统以"联系性思维方式"为基础,强调"人"与&q... 本文探讨儒家思想传统中"人"与"自然"之关系。本文先从比较文化史视野,析论中国思维方式之特质在于"联系性思维方式"。本文指出,儒家思想传统以"联系性思维方式"为基础,强调"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相即相融并互相渗透的关系。"自然"是"人"的创生者,"人"也是"自然"的参与者。儒家思想家主张"人"与"自然"之间具有连续性与一体性之关系。这两种关系之所以可能,其基础正在于人与宇宙万物都以生生不已的仁德为其本性。"仁"既内在于每个人的心性之中,又超越于每个个体之上,成为宇宙万物之共同质素。而儒家思想中"人"与"自然"之连续性与一体观的建立与发展,正是以人"心"之自觉为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朱子 王阳明 自然
下载PDF
论儒家“万物一体”的生态观——重读《大学问》 被引量:6
17
作者 彭国翔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38,共4页
从生态的视角来看,儒学对于当今世界所能贡献的思想与精神资源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生态学而论,儒家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应当被界定为一种基于"天人合一"的"一体观"。这种儒家的"一体"生态观实际上是... 从生态的视角来看,儒学对于当今世界所能贡献的思想与精神资源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生态学而论,儒家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应当被界定为一种基于"天人合一"的"一体观"。这种儒家的"一体"生态观实际上是王阳明《大学问》所蕴涵并贯穿始终的核心内容之一。然而遗憾的是,迄今在儒学生态思想的讨论中,对这部儒学经典的意涵和重要性却措意不够。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问》的重新解读和分析,揭示儒家的万物一体的生态观。依笔者之见,生生不息的一体关系不仅建立在自我与他人、人与自然之间,更在于作为共同创造者的人类与整个宇宙以及无限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大学问》 万物一体 生态观
下载PDF
王阳明的哲学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22-26,共5页
中国社会自宋代以后 ,宗教的观念逐渐淡化 ,一种理性和现实的人生态度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人开始致力于对外在现实世界的认识和控制。这是一种智识主义的潮流 ,它们促进了教育和文化的繁荣和普及 ,学术的研究日益精密 ,但同时也走向僵... 中国社会自宋代以后 ,宗教的观念逐渐淡化 ,一种理性和现实的人生态度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人开始致力于对外在现实世界的认识和控制。这是一种智识主义的潮流 ,它们促进了教育和文化的繁荣和普及 ,学术的研究日益精密 ,但同时也走向僵死的形式主义 ,以及学术和道德的堕落。与此相反 ,则存在着一种反智识主义的倾向 ,致力于对上述的状况进行批判和教育改革。王阳明的哲学正是这种潮流的集中体现 ,它与西方哲学和教育中的一些思潮具有类似之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哲学 教育 智识主义 反智识主义 心学 教育思想 知行合一说
下载PDF
《周易》与阳明心学 被引量:6
19
作者 范立舟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72,80,共6页
《周易》思想是阳明心学的思想渊源之一。其知行合一说与致良知说都运用了《周易》的思想资源,将"内求于心"的道德内求思想发挥到极致,完善地表达了关于本体、工夫一致的思想,最终的目的则是成就一种光明俊伟的人格,使人的自... 《周易》思想是阳明心学的思想渊源之一。其知行合一说与致良知说都运用了《周易》的思想资源,将"内求于心"的道德内求思想发挥到极致,完善地表达了关于本体、工夫一致的思想,最终的目的则是成就一种光明俊伟的人格,使人的自然生命和道德生命在本质上获得圆融一致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知行合一 良知 阳明心学
下载PDF
论“知行合一”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教行合一” 被引量:3
20
作者 程雯 吴长法 邵义仙 《蚌埠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17-120,共4页
通过王阳明"知行合一"说,分析了当前青少年"知行不一"道德困境的症结在于"教非真教、教行不一",提出了"教行合一"的道德教育理念,即真知真教,使"圣贤"者教;知行合教,施"真知&qu... 通过王阳明"知行合一"说,分析了当前青少年"知行不一"道德困境的症结在于"教非真教、教行不一",提出了"教行合一"的道德教育理念,即真知真教,使"圣贤"者教;知行合教,施"真知"之教;教行并进,促"知行并进";一以贯之,修"生知安行",由此达到青少年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知行合一 教行合一 青少年 道德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