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昭君精神的内涵及彰显
1
作者 黄祥深 谭雅云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3-17,116,共6页
昭君是深受中华民族尊敬的女性,但史书对昭君的记载过于简短,无法满足后人对昭君事迹的探寻。也正因为史料记载的缺失,给后人创造昭君文化提供了广阔想象空间,形成了独特的昭君精神。昭君精神具有象征和平、倡导民族团结、勇于实践等特... 昭君是深受中华民族尊敬的女性,但史书对昭君的记载过于简短,无法满足后人对昭君事迹的探寻。也正因为史料记载的缺失,给后人创造昭君文化提供了广阔想象空间,形成了独特的昭君精神。昭君精神具有象征和平、倡导民族团结、勇于实践等特征。昭君精神的内涵集中反映在民族交往、自我牺牲、勇于探索和实践上,它在王朝国家、民主共和、现代化民主国家等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新时代要继续发扬昭君精神,为民族团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生动的历史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君精神 昭君文化 民族团结 中华民族
下载PDF
交往交流交融视域下昭君出塞及王昭君墓葬的若干问题辨析
2
作者 包·苏那嘎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0期17-22,共6页
昭君出塞是西汉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事件,自西汉始“昭君”之名屡见于文献、文学作品等,其重要性也引起后人关注。随着昭君出塞事件的广为流传,王昭君墓遗址的出现时间、墓葬地望等也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在中国北方长城地带就有... 昭君出塞是西汉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事件,自西汉始“昭君”之名屡见于文献、文学作品等,其重要性也引起后人关注。随着昭君出塞事件的广为流传,王昭君墓遗址的出现时间、墓葬地望等也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在中国北方长城地带就有十余座昭君墓,其中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遗址位于今呼和浩特城南大黑河畔。本文认为呼和浩特城南王昭君墓,目前是这一地区规模最大的汉代墓葬之一,其形制特征和地理位置均与文献史料记载一致,故应是史料记载的王昭君埋葬之地。弘扬昭君文化,阐释好昭君出塞蕴含的时代价值,是新时代做好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现实需要,对新时代在边疆地区探索和实践中国式现代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昭君 昭君出塞 青冢 昭君墓
下载PDF
传播与接受:试析王昭君故事在越南的演变
3
作者 全小国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7-12,115,共7页
昭君出塞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事件,通过两千多年来历代文人墨客和民间社会的塑造,昭君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一个多元多义的符号,王昭君故事也在各类昭君文化事象中形成了诸多情节单元。越南的昭君文艺作品在14世纪就已出现,此后随着中国... 昭君出塞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事件,通过两千多年来历代文人墨客和民间社会的塑造,昭君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一个多元多义的符号,王昭君故事也在各类昭君文化事象中形成了诸多情节单元。越南的昭君文艺作品在14世纪就已出现,此后随着中国王昭君故事的持续传入,在传播与接受中又不断产生新的文艺形式,且随着时代变迁、艺术形式变化等因素而演变,既有继承,又有创新。通过对中国清代小说《双凤奇缘》和越南喃诗传《昭君贡胡》、越南改良剧《昭君贡胡》中王昭君故事情节的比较分析,我们能管窥越南昭君文艺在历史演变中的情节选择、艺术特征、时代因素以及它与中国昭君文艺之间的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君出塞 清代小说《双凤奇缘》 越南喃诗传《双凤奇缘·昭君贡胡》 越南改良剧《昭君贡胡》
下载PDF
和亲剧的性别文化解读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惠玲 赵晓红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65,共7页
从性别的角度解读元代以来的和亲剧,是和亲剧研究的一个较为新颖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加深对民族文化的历史和现状的认识。从元代到20世纪,和亲剧中的女主人公经历了从人到神、从逆女到圣女的转化,这些转化取决于父权文化的意志... 从性别的角度解读元代以来的和亲剧,是和亲剧研究的一个较为新颖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加深对民族文化的历史和现状的认识。从元代到20世纪,和亲剧中的女主人公经历了从人到神、从逆女到圣女的转化,这些转化取决于父权文化的意志和策略,揭示了父权文化软弱无力与虚伪冷酷的一面。本世纪,部分和亲剧以爱的哲学为基础构想两性及其关系,体现了性别观念的进步,但并不意味着性别文化已实现质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亲剧 昭君戏 性别文化
下载PDF
昭君故事的流传与演变 被引量:4
5
作者 闵泽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5-129,共5页
昭君的形象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事实基础上的,但其滚雪球似的发展速度,已将内涵扩充到极至,原有的史实便为丰富复杂的形象所淹没。或以其为民族友好的使者,或以其为民族屈辱的典型;或颂其忠君,或愤其失节;或哀其不幸,鸣其不平,或扬其声名... 昭君的形象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事实基础上的,但其滚雪球似的发展速度,已将内涵扩充到极至,原有的史实便为丰富复杂的形象所淹没。或以其为民族友好的使者,或以其为民族屈辱的典型;或颂其忠君,或愤其失节;或哀其不幸,鸣其不平,或扬其声名,赞其伟业等。在人们反复叙述与咏叹的过程中,昭君故事的主题不断得到修正,事件的意义逐渐明朗,昭君的形象日益丰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君故事 来源 框架 演变 整合 民间文学 人物形象 民族友好 民族屈辱
下载PDF
昭君形象的类型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宝琴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78,共6页
王昭君是一个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艺术典型。作为"历史昭君",其和亲壮举被传为佳话;作为文学典型,其形象丰富而复杂:历代文人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驰骋想象,大胆构思,从各自不同的人文视角,以设身处地的感受与体悟进... 王昭君是一个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艺术典型。作为"历史昭君",其和亲壮举被传为佳话;作为文学典型,其形象丰富而复杂:历代文人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驰骋想象,大胆构思,从各自不同的人文视角,以设身处地的感受与体悟进行艺术加工,塑造出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文化昭君",从而使王昭君从单一的历史人物发展为多元复合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学形象,并成为一种文化意象。在众多"文化昭君"形象中,尤以"昭君怨"、"昭君辱"、"昭君刺"、"昭君幸"、"昭君赞"五类为多,其中蕴涵着不同时代与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民族心理、价值取向、情感心态以及文学发展状况等多方面丰富的文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昭君 历史人物 文学形象 类型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历代文献记载中的昭君墓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绍东 汤国娜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5-93,共9页
王昭君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墓葬最多的女性。通过对历代文献和民间传说的梳理,目前能够找到十一座可以确定的昭君墓。这些昭君墓分布在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北、山东等地。其中,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畔的昭君墓在历史记载中出现最... 王昭君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墓葬最多的女性。通过对历代文献和民间传说的梳理,目前能够找到十一座可以确定的昭君墓。这些昭君墓分布在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北、山东等地。其中,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畔的昭君墓在历史记载中出现最早,代表性最强,关注度最高。实际上,王昭君在匈奴生活的时代,匈奴的单于庭及政治中心都在漠北,历史史料也没有昭君回葬汉地的记载,她葬于漠北地区的可能性更大。各地修筑的昭君墓,是对昭君出塞促进民族间友好往来事迹的一种赞扬、表彰的方式,体现了人民大众对昭君的喜爱、对和平的向往。昭君墓别名“青冢”,其本义就是“绿色草原上的大墓”。“青冢”一词蕴含的文化意蕴,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接受和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昭君 昭君出塞 昭君墓 青冢
下载PDF
谁说王昭君嫁匈奴单于是“和亲”? 被引量:6
8
作者 葛亮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5期99-104,共6页
在汉代 ,所谓的民族“和亲” ,是指有仇怨、相互战争的民族 ,彼此商定 ,捐弃仇怨 ,消弭战争 ,进而缔结和平亲近的民族关系。因此 ,在和平时期的西汉竟宁元年 ,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嫁匈奴呼韩邪单于 ,本是巩固、强化汉与匈奴的政治整合 ... 在汉代 ,所谓的民族“和亲” ,是指有仇怨、相互战争的民族 ,彼此商定 ,捐弃仇怨 ,消弭战争 ,进而缔结和平亲近的民族关系。因此 ,在和平时期的西汉竟宁元年 ,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嫁匈奴呼韩邪单于 ,本是巩固、强化汉与匈奴的政治整合 ,而并非什么民族“和亲” ,因为汉代史籍中从未出现过“昭君和亲说”。然而 ,随着“和亲”词义在北朝隋唐之际的衍增 ,民族“和亲”与跨民族的“政治联姻”叠为一体 ,于是 ,王昭君出嫁就被唐代的学者引申联想为是一次民族“和亲” ,从而世代流传 ,延续至今 ,遂成定论。事实上 ,“昭君和亲说”既无助于阐明王昭君嫁呼韩邪单于的真正历史意义 ,又会导致人们在释读汉代史料时思维混乱。研究汉代历史 ,应该摒弃“昭君和亲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昭君嫁匈奴单于 和亲 跨民族政治联姻 误读
下载PDF
青冢之辨及其意象——兼论杜甫《咏怀古迹》之三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陆德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7-208,328,共12页
青冢,即昭君墓。这一词最先由蒙古人提出,后由王昌龄、李白、常建率先采撷入诗,但是由于杜甫《咏怀古迹》之三杰出的艺术成就,研究者多引用杜诗。青冢之义应为长着青草的大坟墓。《归州图经》"边地多白草,昭君冢独青"之解释... 青冢,即昭君墓。这一词最先由蒙古人提出,后由王昌龄、李白、常建率先采撷入诗,但是由于杜甫《咏怀古迹》之三杰出的艺术成就,研究者多引用杜诗。青冢之义应为长着青草的大坟墓。《归州图经》"边地多白草,昭君冢独青"之解释不符合生活实际,也与杜诗之主旨不符。杜甫以山青水秀之乡村、人迹罕至之朔漠、黄昏残照之时节、孤零零之青冢布局,表现了昭君去国之怨和思乡之情。青冢之意象主要有三方面:大草原独特的景物,凝聚了昭君一生复杂的经历和永垂青史的业绩,激发人们浮想联翩的物象,成为昭君题材浪漫主义创作的源头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昭君 青冢 意象 白草
下载PDF
昭君想像与时代变迁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竞红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5-58,共4页
王昭君是一个艺术化的历史人物。昭君的想像不仅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还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数千年中国北方族际关系的发展轨迹形塑了昭君,而统一多民族现代国家则成就了她"民族和谐、和睦、团结使者"的光辉形象。
关键词 王昭君 农牧冲突 现代国家构建
下载PDF
敦煌写卷安雅《王昭君》考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龙成松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5-83,共9页
敦煌写卷安雅《王昭君》是历代昭君诗中独具特色的一篇诗作。关于安雅,之前仅发现一条墓志资料。通过中古时期安姓来源的梳理以及临淄安氏与粟特胡人流寓关系的考察,确知安雅为昭武九姓粟特人。结合安雅所撰《罗炅墓志》和《王昭君》,... 敦煌写卷安雅《王昭君》是历代昭君诗中独具特色的一篇诗作。关于安雅,之前仅发现一条墓志资料。通过中古时期安姓来源的梳理以及临淄安氏与粟特胡人流寓关系的考察,确知安雅为昭武九姓粟特人。结合安雅所撰《罗炅墓志》和《王昭君》,可以挖掘出更多的安雅生平事迹,尤其是他与开元、天宝之际诗人可能有交往。安雅《王昭君》的直接艺术渊源为杜甫《咏怀古迹》等前人的昭君诗,诗中昭君形象的原型为乾元元年出嫁回纥的宁国公主,汉元帝的原型则可能为唐玄宗。与此前昭君诗相比,安雅诗在思想主题上表现出了独特的一面,这可能与其粟特族裔的身份有关。安雅的诗作是唐代粟特文学的典范,显示了敦煌文学的多民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安雅 《王昭君》 粟特 敦煌民族文学
下载PDF
论先唐咏昭君诗的主题倾向与表述方式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洁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163-168,共6页
先唐咏昭君诗现存22首,这些诗歌对昭君和亲或肯定赞颂或怀疑反对,其主题已十分鲜明,反映出由汉至隋人们对和亲的认识和理解。其独特意象和第一人称自诉等多种表述方式,对后世咏昭君诗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先唐 咏昭君诗 王昭君 和亲
下载PDF
论昭君文化的精神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冀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69-74,共6页
两千多年来,围绕昭君出塞这个典故形成了丰厚的文化积淀。昭君文化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昭君文化的哲学基础是中华"和合"思想;昭君文化的核心价值是"追求和谐"的理念;其重要价值是&qu... 两千多年来,围绕昭君出塞这个典故形成了丰厚的文化积淀。昭君文化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昭君文化的哲学基础是中华"和合"思想;昭君文化的核心价值是"追求和谐"的理念;其重要价值是"坚持和平,反对战争"。昭君文化蕴涵丰富的人生哲理,具有鼓励人性追求完美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昭君 昭君文化 价值
下载PDF
《西京杂记》:王昭君文化形象的初步生成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勇 张莹莹 《三峡论坛》 2010年第2期31-34,共4页
一部昭君文学史也是一部昭君接受史。在这个接受的链条上,《西京杂记》占有重要的位置。借助于这部著作,王昭君的文化形象得以初步生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本的性质为"小说家言",是文学创作;二是情节设定为"画工... 一部昭君文学史也是一部昭君接受史。在这个接受的链条上,《西京杂记》占有重要的位置。借助于这部著作,王昭君的文化形象得以初步生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本的性质为"小说家言",是文学创作;二是情节设定为"画工之祸",奠定了后世昭君故事的情节基础;三是主人公从历史人物演变为文学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京杂记》 王昭君 文学接受
下载PDF
明代戏曲选本昭君戏考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文德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9-154,共6页
明代戏曲选本中有关昭君戏目甚多,如《王昭君》、《和戎记》、《和番记》、《青冢记》、《宁胡记》、《王昭君和番》等。经过仔细探考,可知富春堂本《和戎记》是旧本戏文《王昭君》的嫡传和原貌;《青冢记》、《和番记》与《和戎记》三... 明代戏曲选本中有关昭君戏目甚多,如《王昭君》、《和戎记》、《和番记》、《青冢记》、《宁胡记》、《王昭君和番》等。经过仔细探考,可知富春堂本《和戎记》是旧本戏文《王昭君》的嫡传和原貌;《青冢记》、《和番记》与《和戎记》三者并不是同剧异名,迥非一书。《宁胡记》为佚剧孤本,《王昭君和番》为南杂剧,而非戏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选本 王昭君和番 和戎记 青冢记 和番记 戏曲艺术
下载PDF
宋代昭君诗类型及其解读 被引量:5
16
作者 唐眉江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8-12,共5页
昭君出塞,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长盛不衰的母题,尤其是两宋诗坛,有约百位诗人创作了大量昭君题材的作品。他们于诗人的眼光之外,更以全方位、多角度的视角,重新发掘塑造了昭君这一历史形象,寄托了诗人们鲜明的个人色彩并突破传统大... 昭君出塞,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长盛不衰的母题,尤其是两宋诗坛,有约百位诗人创作了大量昭君题材的作品。他们于诗人的眼光之外,更以全方位、多角度的视角,重新发掘塑造了昭君这一历史形象,寄托了诗人们鲜明的个人色彩并突破传统大胆创新。本文从人生角色、翻案出新与和战选择三个角度出发,来分析解读宋代昭君诗,同时也试图从诗歌里来管窥宋代社会、思想的几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君出塞 古代 诗歌创作 解读 类型 昭君诗 宋代
下载PDF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曹禺创作的转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英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39-43,共5页
曹禺是中国戏剧史上公认的戏剧名家。自20世纪30年代登上文坛,曹禺创作出了《雷雨》《日出》《北京人》等杰出的剧作,达到了创作的顶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曹禺积极进行思想和... 曹禺是中国戏剧史上公认的戏剧名家。自20世纪30年代登上文坛,曹禺创作出了《雷雨》《日出》《北京人》等杰出的剧作,达到了创作的顶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曹禺积极进行思想和创作上的"转型",创作出《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作品。这些剧作虽然难以再创辉煌,但是却显示出曹禺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积极阐释与实践,也反映出作家创作转型背后的复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明朗的天》 《胆剑篇》 《王昭君》
下载PDF
敦煌《李陵变文》、《王昭君变文》释读析疑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松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9-141,共3页
《李陵变文》、《王昭君变文》是敦煌变文中的名篇,虽然为之校勘注释之文已然不少,但是"相杀无过死即休"、"负特黄天孤傅土"、"良久提撕始得苏"、"妾貌如红线"、"架上罗衣不重香"等... 《李陵变文》、《王昭君变文》是敦煌变文中的名篇,虽然为之校勘注释之文已然不少,但是"相杀无过死即休"、"负特黄天孤傅土"、"良久提撕始得苏"、"妾貌如红线"、"架上罗衣不重香"等处之解释仍然龃龉难通,当另作解释方畅文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文 李陵变文 王昭君变文
下载PDF
论王昭君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冀 《语文学刊》 2017年第1期40-53,共14页
昭君出塞和亲的历史佳话,广为流传。从历史资料看,昭君的故里有兴山、秭归、归州、荆门、南郡、蜀郡等许多说法,经我们考证,这大多是历代地理沿革变化所造成的。昭君的性格养成,受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昭君出塞 汉宫文化 草原文化 和亲文化
下载PDF
多民族视角下昭君文化的传播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绍东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70-74,共5页
昭君出塞受到历代文人、大众的关注与吟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社会精英、人民大众、不同民族成员都参与了昭君事迹的传播与昭君文化的创造。昭君出塞具有消弭战争、提倡民族间以和平友好方式交流沟通的意义。昭... 昭君出塞受到历代文人、大众的关注与吟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社会精英、人民大众、不同民族成员都参与了昭君事迹的传播与昭君文化的创造。昭君出塞具有消弭战争、提倡民族间以和平友好方式交流沟通的意义。昭君文化的内涵具有鲜明时代性、与时俱进性、成长创新性等特点,其主流是进步的、积极的、向上的,是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个人发展的,这是昭君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昭君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君出塞 昭君文化 多元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