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汪荣宝与清末资政院新刑律议案的审议颁布 被引量:1
1
作者 唐靖 《昭通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3-19,共7页
晚清时期的汪荣宝,同时兼职于多个清末核心新政机构,参与了新刑律等重要法典的审议与起草工作,在清季法政界可谓举足轻重。同时,汪氏一生勤于日记,其内容见证了清末新政时期诸多重大事件,为研究清末政坛必不可无之材料。今人通过汪氏日... 晚清时期的汪荣宝,同时兼职于多个清末核心新政机构,参与了新刑律等重要法典的审议与起草工作,在清季法政界可谓举足轻重。同时,汪氏一生勤于日记,其内容见证了清末新政时期诸多重大事件,为研究清末政坛必不可无之材料。今人通过汪氏日记的记载,再与其他材料相互印证,实际上可以大致厘清新刑律审议、表决直至最后颁布的经过,以及清末立宪时期立法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博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政院 大清新刑律 汪荣宝 日记
下载PDF
解读王熙凤命运的密码——“一从二令三人木”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惠娟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38-40,共3页
脂批所谓运用了“拆字法”的“一从二令三人木”句,历来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但直至今日,有关王熙凤评语和结局的这七个字仍是聚讼纷纭的疑案。其实,这句话概括了凤姐在贾府中境遇不同的三个阶段:顺从人心、奠定基础的第一阶段,大权在握... 脂批所谓运用了“拆字法”的“一从二令三人木”句,历来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但直至今日,有关王熙凤评语和结局的这七个字仍是聚讼纷纭的疑案。其实,这句话概括了凤姐在贾府中境遇不同的三个阶段:顺从人心、奠定基础的第一阶段,大权在握、威重令行的第二阶段,时非势败、终被休弃的第三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王熙凤判词 拆字法
下载PDF
《大清民事诉讼律》修订考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泽勇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86-193,共8页
修订法律馆的改组,为《大清民事诉讼律》的修订提供了机构和人员保证,而通过《汪荣宝日记》的记载,我们大致可以厘清该法修订的经过。虽然《大清民事诉讼律》的"日本法"风格极其明显,但就此认定该法是《日本民事诉讼法》的简... 修订法律馆的改组,为《大清民事诉讼律》的修订提供了机构和人员保证,而通过《汪荣宝日记》的记载,我们大致可以厘清该法修订的经过。虽然《大清民事诉讼律》的"日本法"风格极其明显,但就此认定该法是《日本民事诉讼法》的简单照搬,却是不准确,也是不公平的。在中国法律史上,《大清民事诉讼律》的修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这种历史意义,是以法典编纂在技术上的相对成熟为基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民事诉讼律 日本民事诉讼法 松冈义正 汪荣宝
下载PDF
论王弼的治道
4
作者 耿加进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85-89,95,共6页
王弼玄学的真正目的在于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理论。王弼以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为最高理想,强调无为之治,反对名法之治,但他并不绝对地排斥有为。王弼认为,君主应"躬于道","重积德",少私寡欲,见素抱朴,居安思危,其思想... 王弼玄学的真正目的在于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理论。王弼以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为最高理想,强调无为之治,反对名法之治,但他并不绝对地排斥有为。王弼认为,君主应"躬于道","重积德",少私寡欲,见素抱朴,居安思危,其思想境界与德行对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治道 名教 自然 无为
下载PDF
个体与名教的统一——王弼名教思想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盈盈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74-79,共6页
魏晋是个体自我觉醒的时代。王弼作为士阶层的典型代表,援道入儒提出"名教本于自然"的命题,倡导在尊重个体本性的前提下重塑名教的权威。道家的自然既是世界的运行法则也指个体的自然本性,它是个体与名教沟通的桥梁。个体既... 魏晋是个体自我觉醒的时代。王弼作为士阶层的典型代表,援道入儒提出"名教本于自然"的命题,倡导在尊重个体本性的前提下重塑名教的权威。道家的自然既是世界的运行法则也指个体的自然本性,它是个体与名教沟通的桥梁。个体既是名教的遵循者也是名教的载体,对名教有效力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王弼名教与个体统一的名教思想的基本观点是:自然之性是名教存在的基础;自然之道是名教施行的方法;"性其情"是名教与个体统一的人格范式。个体安于名教,圣王施行名教,以及性其情的个体人格范式。个体与名教的统一,既可以维护个体本性又可使名教生命力持久不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名教 自然原则 个体 圣人 性情
下载PDF
汪曾祺“高邮小说”中的农耕文化意蕴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晓婷 沈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110-114,共5页
汪曾祺是京派代表作家之一,他延续京派关注中国农村的特点,在“高邮小说”中展现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农耕文化意蕴。其“高邮小说”中的物质类农耕文化内涵蕴含在农作物、畜禽等描写中,而精神类农耕文化内涵则蕴含在时令节气、农... 汪曾祺是京派代表作家之一,他延续京派关注中国农村的特点,在“高邮小说”中展现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农耕文化意蕴。其“高邮小说”中的物质类农耕文化内涵蕴含在农作物、畜禽等描写中,而精神类农耕文化内涵则蕴含在时令节气、农耕文化性格、农业民俗等叙述中。这种深厚的农耕文化情结起于童年时期地域环境的影响,继于青年时期师从沈从文,成于生命体验的触发,最后他用文学之笔构建了一个独具苏北特色的“高邮世界”。在现代工业文化日渐蚕食农耕文化的当下,汪曾祺富有农耕文化意蕴的“高邮小说”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异彩纷呈的农耕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农耕文化 应时 取宜 守则 和谐
下载PDF
汉字编码研究应用40年巡礼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永民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8年第12期6-14,共9页
自1978年起,作者从事"汉字输入"技术研究凡40年。本文从介绍1978年在青岛召开的全国汉字编码学术交流会开始,追述了我国汉字进入计算机的艰难历程——从专用设备到使用标准字母键盘的王码五笔字型,终于让汉字进入了信息时代... 自1978年起,作者从事"汉字输入"技术研究凡40年。本文从介绍1978年在青岛召开的全国汉字编码学术交流会开始,追述了我国汉字进入计算机的艰难历程——从专用设备到使用标准字母键盘的王码五笔字型,终于让汉字进入了信息时代。作者创立的"形码设计三原理及其数学模型",是实现这一原创成就的理论基础。作者认为,拼音是为汉字注音用的,不能代替汉字,汉字编码唯有依据"字形"对"字形"负责,才有可能成为科学实用的输入法。作者呼吁,为了传承汉字文化,为了克服"汉字危机",应当把科学实用久经考验的"形码",纳入到全国的中小学教育中,让认字、写字、打字融为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编码 王码 五笔字型 汉字输入 三原理 形码
下载PDF
王弼形而上哲学的现实关怀——会通“名教”与“自然”关系的尝试
8
作者 宋颖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75-80,96,共7页
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如何解决魏晋士人现实生存悲剧性的核心问题,也是魏晋玄学的核心问题。王弼在把老庄的"无"提升为更纯粹的本体论基础上,赋予"自然"以超越的境界旨趣,并论述自然与"无""性&qu... 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如何解决魏晋士人现实生存悲剧性的核心问题,也是魏晋玄学的核心问题。王弼在把老庄的"无"提升为更纯粹的本体论基础上,赋予"自然"以超越的境界旨趣,并论述自然与"无""性""理"的关系,扩大了道家的"自然"概念,赋予"自然"人的情感和社会文化的新内涵,使得现实的"名教"有了合理根据,为弥合悲剧意识的魏晋士人诗化人生境界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名教 自然
下载PDF
H1000包装机小透喷码系统的研发
9
作者 刘春林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1年第3期39-41,共3页
"芙蓉王"防伪码是由18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分别喷印在小包透明纸上和条包透明纸上。此种防伪数码具有不可复制性和可追溯性的优点。以前是在中低速包装机上喷印,实施难度不大,而要在时速为800包/min的超高速H1000包装机上对烟包... "芙蓉王"防伪码是由18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分别喷印在小包透明纸上和条包透明纸上。此种防伪数码具有不可复制性和可追溯性的优点。以前是在中低速包装机上喷印,实施难度不大,而要在时速为800包/min的超高速H1000包装机上对烟包进行防伪码喷印,从设备的安装位置、喷码机的选型、喷码机的干燥时间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须重新设计一套喷码附加装置,选择新型喷码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蓉王 H1000包装机 防伪码 喷码机
下载PDF
四角号码法及其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大方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1-11,共11页
四角号码法是汉语辞书最优秀的排检法之一,方案一公布即被图书馆用于馆藏检索,1964年经文化部汉字查字法整理工作组推荐为四种标准查字方案之一,当前又在境外汉字信息处理中用于汉字输入。本文针对四角号码法存在的一些问题,提... 四角号码法是汉语辞书最优秀的排检法之一,方案一公布即被图书馆用于馆藏检索,1964年经文化部汉字查字法整理工作组推荐为四种标准查字方案之一,当前又在境外汉字信息处理中用于汉字输入。本文针对四角号码法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优化个别规则、增加附号位数和调整笔形代号以减少重号和空号等具体措施,可望把四角号码法优化为能兼用于辞书排检和汉字输入的汉字编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云五 四角号码法 汉字编码法 辞书排检法 图书检索法
下载PDF
从否定词看上古汉语否定范畴的编码模式——兼论汉语否定性无定代词的产生与消亡
11
作者 向贤文 《龙岩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36-42,53,共8页
上古汉语的否定范畴有两种编码模式:由否定副词和否定动词表现出的直接编码和由否定性无定代词表现出的混合编码。后者的核心,即否定性无定代词可以归并为一个“亡”。其来源于否定性存在动词“亡”,产生的源构式是“亡+不若”,动因是... 上古汉语的否定范畴有两种编码模式:由否定副词和否定动词表现出的直接编码和由否定性无定代词表现出的混合编码。后者的核心,即否定性无定代词可以归并为一个“亡”。其来源于否定性存在动词“亡”,产生的源构式是“亡+不若”,动因是组并理据和焦点理据的竞争,时间是殷商时代。汉代以后,因为汉语语音系统调整和表达方式的变化而衰落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码模式 否定性无定代词 “亡” 组并理据 焦点理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