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ectroacupuncture at the Wangu (GB 12) acupoint suppresses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the hippocampus and frontal lobe of ra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 被引量:6
1
作者 Rubo Sui Lei Zh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6期2839-2844,共6页
Electroacupuncture was performed at the Wangu (GB 12) acupoint, whose position is similar to the cerebellar fastigial nucleus in ra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nuclear factor... Electroacupuncture was performed at the Wangu (GB 12) acupoint, whose position is similar to the cerebellar fastigial nucleus in ra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nuclear factor-κB and the level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and interleukin-1β decreased. Simultaneously, the extent of edema in the hippocampus and frontal lobe decreased, and the morphology of the nerve cells recovered to near normal. In addition, fluoxetine treatment displayed a similar effect on post-stroke depression as electroacupuncture at GB 12 acupoi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lectroacupuncture at GB 12 acupoint can reduce the levels of cytokines in the hippocampus and frontal lobe of ra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 and thus provide a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n post-stroke de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stroke depression HIPPOCAMPUS frontal lobe cytokines ELECTROACUPUNCTURE wangu (GB 12) acupoi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CT下经完骨穴穿刺面神经方向研究
2
作者 刘莹莹 吕子旭 +1 位作者 于文颜 张运良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8期861-865,893,共6页
目的:通过CT影像多平面重建,模拟经完骨穴向瞳孔方向穿刺路径,以茎乳孔为参照对象,探讨经完骨穴穿刺面神经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扫描范围包含颅底的CT影像24例为观测样本,多平面重建后,设计穿刺路径,统计模拟穿刺线成功穿刺至茎... 目的:通过CT影像多平面重建,模拟经完骨穴向瞳孔方向穿刺路径,以茎乳孔为参照对象,探讨经完骨穴穿刺面神经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扫描范围包含颅底的CT影像24例为观测样本,多平面重建后,设计穿刺路径,统计模拟穿刺线成功穿刺至茎乳孔附近的例数并测量与茎乳孔直线距离,观察茎乳孔与周围解剖结构位置关系。结果:在24例观测样本横断面上模拟穿刺,共得到穿刺路径48条,模拟穿刺线行经均未见骨性结构,穿刺成功率100%。经过计算得到模拟穿刺线与茎乳孔外口的空间直线距离,最短1.55 mm,最长10.35 mm,平均(5.03±1.93)mm,左右两侧直线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被观测者直线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穿刺路线均未途经颈静脉孔、颈动脉管外口。结论:经完骨穴向瞳孔方向穿刺至面神经附近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完骨穴 针刺 针刺角度 针刺深度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针刺完骨穴治疗近视眼123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商晓娟 《河北中医》 2008年第12期1310-1312,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完骨穴治疗近视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3例针刺完骨为主穴,配太冲或三阴交;对照组121例针刺太阳、四白为主穴,配太冲或三阴交。2组均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第1次... 目的观察针刺完骨穴治疗近视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3例针刺完骨为主穴,配太冲或三阴交;对照组121例针刺太阳、四白为主穴,配太冲或三阴交。2组均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第1次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6.11%,对照组为46.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54%,对照组为74.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程≤2年与病程>2年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视力<0.4与视力0.5~0.9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屈光度<-2.99D与屈光度-3.00~-6.00D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完骨穴治疗近视眼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完骨 近视
下载PDF
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世友 钱海良 +3 位作者 杜若 章新玲 周正宝 江旭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9期818-821,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项后9穴为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风府、风池、完骨、天柱、C3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观察两组治... 目的观察针刺项后9穴为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风府、风池、完骨、天柱、C3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TCD各项指标及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DARS)平均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TCD各项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TCD相关指标[Vs(RVA)、Vd(BA、LVA)、Vm(BA、RVA)、PI(BA)]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CD相关指标[Vs(BA、LVA、RVA)、Vd(BA、RVA)、Vm(BA、LVA)、PI(B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 d后DARS平均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DARS平均评分与同组治疗7 d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7 d后及治疗后DARS平均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6.0%和98.0%,对照组分别为44.0%和96.0%。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项后9穴是一种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风府 风池 完骨 天柱 夹脊 TCD
下载PDF
地塞米松注射完骨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永青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9-59,共1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注射完骨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罐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地塞米松完骨穴注射治疗。结果试验组痊愈率为98%,平均治愈...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注射完骨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罐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地塞米松完骨穴注射治疗。结果试验组痊愈率为98%,平均治愈时间为(21.72±11.78)d;对照组痊愈率为88%,平均治愈时间为(33.88±26.06)d。试验组的痊愈率和平均治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地塞米松完骨穴注射可提高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痊愈率,并缩短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水针 地塞米松 完骨穴
下载PDF
基于颈源性头痛病因“项四穴”进针点解剖位置微调 被引量:13
6
作者 姚旭 林咸明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1-355,共5页
目的:探寻颈部诱发头痛的疼痛激惹点定位,微调"项四穴"针刺进针点方案。方法:解剖尸体枕项部标本5具10侧,确定"项四穴"(天柱、风池、完骨、天牖)针刺路径。穴位针刺路径染色,枕项部层次解剖;以枕骨粗隆为原点,以上... 目的:探寻颈部诱发头痛的疼痛激惹点定位,微调"项四穴"针刺进针点方案。方法:解剖尸体枕项部标本5具10侧,确定"项四穴"(天柱、风池、完骨、天牖)针刺路径。穴位针刺路径染色,枕项部层次解剖;以枕骨粗隆为原点,以上项线水平投影为横坐标,以后正中线水平投影为纵坐标,建立二维直角坐标系,测量"项四穴"和疼痛解剖激惹点的水平投影坐标,分析二者空间位置关系,微调"项四穴"进针点定位。结果:"项四穴"进针点可微调至6个针刺刺激点:(1)天柱Ⅰ刺激点,即平天柱穴旁开后正中线约0.5寸处,直刺。(2)天柱Ⅱ刺激点,即颅底水平旁开后正中线约0.6寸处,直刺。(3)天柱Ⅲ刺激点,即天柱穴下移0.6寸,后正中线旁开1.3寸处,直刺;或者天柱穴体表定位不变,向正下方斜刺。(4)风池Ⅰ刺激点,即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结合部凹陷上方平颅底水平,约后正中线旁开2.25寸,沿颅底向鼻尖下方斜刺。(5)完骨Ⅰ刺激点,完骨穴向上移0.7寸,即乳突后根部与颅底结合处下缘,沿骨面直刺;(6)天牗Ⅰ刺激点,即天牖穴下0.7寸,胸锁乳突肌后缘处,操作与针刺路径同天牖穴。结论:颈源性头痛与枕项部疼痛激惹点密切相关,可将"项四穴"分别微调至天柱Ⅰ、Ⅱ、Ⅲ,完骨Ⅰ,风池Ⅰ,天牗Ⅰ刺激点进行针刺治疗,可能通过针至病所,以增强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针点 针刺疗法 项四穴 解剖定位分析
原文传递
耳鸣患者压敏穴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冀美琦 田珊珊 +5 位作者 刘岱 张伟 解秸萍 张亚力 李春华 高艳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0-544,共5页
目的:探讨耳鸣患者压敏穴在体表的分布规律,为针灸临床诊治耳鸣提供辨证选穴、局部远端配穴治疗依据。方法:运用经络循诊法,在63例耳鸣患者头顶及颈项部、侧头及耳周部、背腰部和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体表经脉进行循经按压,记录出现压敏穴... 目的:探讨耳鸣患者压敏穴在体表的分布规律,为针灸临床诊治耳鸣提供辨证选穴、局部远端配穴治疗依据。方法:运用经络循诊法,在63例耳鸣患者头顶及颈项部、侧头及耳周部、背腰部和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体表经脉进行循经按压,记录出现压敏穴位,对出现频次在10次以上的穴位采用Excel 2010进行排序。结果:63例耳鸣患者体表经脉出现压敏穴共131穴,其中频次在10次以上41穴的分布规律如下:⑴出现压敏穴较多的经脉排名前三依次为: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太阴脾经;⑵出现压敏穴较多的区域依次为:膝关节以下、侧头及耳周部、肘关节以下、背腰部;⑶压敏穴数排名前十的穴位依次为:完骨、翳风、外关、曲池、三阴交、阳陵泉、风池、太冲、手三里、足临泣。结论:耳鸣患者压敏穴分布最多的经脉是足少阳胆经,分布最多的区域在膝关节以下,最敏感的穴位是完骨、翳风,客观反应了古典经络理论中与耳相关经脉、穴位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压敏穴 足少阳胆经 完骨 翳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